戶縣概況
戶縣歷史悠久,夏為有扈氏國,商為崇國,周為灃邑,漢初置縣,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並曾是周、秦、漢、唐等十二朝皇家的上林苑。歷史人文景觀獨特。境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06處,其中千年古剎草堂寺、道教祖庭重陽宮、古建精品公輸堂、鍾官城鑄幣遺址級為國家重點文物。另外,還有亟待開發的紫閣寺唐玄奘埋骨處、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金峰寺,以及亞洲最大的天然石拱橋“仙人橋”等。
戶縣自然條件優越,屬暖溫帶半濕潤性季風氣候,素有“銀戶縣”之美譽。南部山區風景如畫,朱雀國家森林公園,奇花異木千姿百態,珍稀動物種類繁多,是避暑度假勝地;西安亞建國際高爾夫球場,西北一流;陝西太平國家森林公園,擁有我國北方獨一無二的瀑布群,有“北方九寨溝”之稱;聞名關中的高冠潭瀑布,雄奇壯觀,歷代許多文人騷客曾在此留下眾多逸麗詩篇。北部平原沃野廣袤,交通便利,西漢高速路縱貫南北,西安環山旅遊路橫穿東西,西余鐵路連線內外,縣內主幹道路九縱八橫,條條暢通。境內水資源充沛,澇河等36條大小河流年徑流量3億立方米,地下水存量4億立方米。
戶縣文化、教育、科技事業發達。先後被國家文化部、人事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全國文化工作先進地區”稱號。並曾獲“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全國特殊教育先進縣”“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等稱號。戶縣科技事業蒸蒸日上,先後榮獲全國星火西進先進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等稱號。
區域資源
交通
戶縣自古乃京畿之地,交通便利。近年 來,公路建設快速發展,境內公路網路四通八 達.經八緯九十七條主骨架公路形成了棋盤式道路網路,全縣有九縱八橫17條主幹路,新修二級油路92.5公里,縣境內有橫穿東西南北的西漢高速公路
和省道107環山旅遊一級公路,全縣客運車輛152台,貨運車輛961台,客運通車裡程2379公里,客運線路63條,城市公交線路3條,二級汽車站1個,客運站4個,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輻射農村通達省市及毗鄰縣市,乾支相連,長短相接,方便快捷的客運交通網路。戶縣公路網路層次分明,等級合理,對外通往各大城市,對內深入鄉村農戶。境內十七條縣鄉公路呈現棋盤式格局,其中五縱四橫九條二級公路為網路主骨架,一百二十五條分布其問的出村路和生產路形成網路分支。網內道路實現縣道二級化,鄉道油化硬化,村道砂石化。戶縣八十年代初就實現了鄉鄉通油路。因此,只要到了戶縣,不論到城鎮、還是走鄉村,都極為便利。
戶縣位於關中平原腹地,西安、鹹陽、漢中三大城市的交匯點.位置十分特殊,西(安)——漢(中)高速公路、西(安)——寶(雞)南線公路、鹹(陽)——戶(縣)公路等國省級於線公路穿城而過,境內可快速直達省內主要大中城市。
1 戶縣——西安有四條路線,距離18-- 32公里:西戶高速公路(18公里),西戶二級公路28公里,西——灃——戶一級公路32公里,西戶北線二級公路30公里。
2 戶縣——鹹陽,鹹戶公路29公里。
3 戶縣一漢中,西漢高速公路255公里。
4戶縣一寶雞,酉寶南線二級公路185公里。
建設
戶縣人民歷來熱愛城市建設, 1976年戶縣實現大地園田化,在全縣600多平方公里的平原區,修築東西南北,縱橫骨架路17條,大氣魄、大手筆拉開了城市鄉村一體化的城市建設序幕。1983年後,為適應對外開放的需要,縣城區改建了南大街、西大街、北大街、拓寬改造了草堂路、明道路、婁敬路、新修了西北工業排水渠,縣城供水實現了二級加壓消毒,一批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相繼在這個時期建成交付使用,建成區面積迅速擴大,城市功能日益增強,畫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受到省內外關注。1995年,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戶縣縣委、縣政府,加大城市建設力度,提出了用10--15年把戶縣建設成為現代化中等城市的宏偉目標。
高起點、高水平的<1995--2020年戶縣城市總體規劃)啟動了以人民路為中心的新區和工業園區建設,寬60米、長4.8公里的人民路將工業重鎮和縣城連成一片。這一時期,舊城改造步伐加快,6.4公里的環城路改造成混凝土路面,主要大街人行道彩磚鋪設,沿街單位普遍實施“點亮工程”,縣城夜景更加迷人;村鎮建設步伐強勁,21個鄉鎮政府駐地的規劃先後編制出台,受到省市建設部門和聯合國的表彰獎勵,草堂鎮、秦渡鎮實施規劃好,被建設部確定為試點鎮;東韓村、楊家坡村、千王村建設起點高,分別被省市確定為示範村,具有國際水平的亞建高爾夫球場位於終南山下,堪稱外商投資典範。平原19個鄉鎮村內道路矽硬化達到46%,村鎮建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
頭。
電力
戶縣現有llOkV變電站4座,主變7台,總容量17.05萬千伏安,35kV變電站6座,主變12台,總容量7.69萬千伏安,35kY送電線路1l條107.988千米,lOkV配電線路37條/851.253千米,配電變壓器2023台/22.5568萬千伏安,低壓主幹線路4200千米。目前戶縣電網形成了三條llOk~線路與主網連線,35kV線路互為備用,城區9條lOkV配網線路“手拉手”運行的供電格局。
歷史人文
戶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公元前21世紀至前16世紀,為夏之有扈氏國,這是戶縣地區建置最早的方國,也是“戶縣”地名的由來。商時為崇國,周作豐京,春秋為扈國,秦代改“扈”為“鄠”,西漢設定“縣”,歷代延續,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1964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將“鄠縣”改為“戶縣”,今屬西安市郊縣。戶縣是周、秦、漢、唐等十二皇家之上林苑。南部山區森林茂盛,自然風光旖旎,素有“西安後花園”和“銀戶縣”之稱。 建於公元前401年的佛教譯經場草堂寺今天依然煥發著昔日的風采,紫閣峪內的紫閣寺塔經過考證為一代大師玄奘移骨之地,最早的皇家鑄幣中心鍾官城遺址坐落在大王鎮境內,建於明崇貞八年的縣城鐘樓完整地保存了絕世精品雁字迴文詩碑,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在高冠潭、紫閣峪等地留下了眾多的名篇佳作。
農民畫
中國西安,舉世聞名的古都,她以數千年的歷史文明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秦始皇兵馬俑、大雁塔、碑林、還有巍峨的古城牆,無一不在告訴人們一個個神奇而古老的傳說。在西安西南三十八公里處,有一個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的縣城---戶縣,她以其絢麗多彩的農民畫藝術為西安這座古老的都市又塗抹上了濃重的一筆。戶縣,一個人口只有五十萬的西安市郊縣,現在人們習慣稱她為畫鄉,不僅僅是因為戶縣地方風景美麗如畫,更是因為戶縣這個地方幾乎人人都愛畫畫,而且大部分畫畫的都是農民,他們不僅僅畫,而且畫出了名堂,農民畫走出了西安,走出了陝西,走出了國門,走向了國際。
在戶縣,一提起農民畫,人們就會想起李鳳蘭、劉志德、雒志儉、還有樊志華、劉知貴和王景龍等。在他們的帶領下,戶縣湧現出了二千多名較專業的農民畫作家,他們一手拿著鋤頭,一手拿著畫筆,勾勒出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他們畫土地、畫莊稼,畫他們的豬狗牛羊,還有他們的農家小院,他們的生活!!
農民,在一些人眼裡好象就是落後和愚昧的代名詞。一說到他們,首先想到的是黑黑的臉龐、長滿老繭的雙手、不修邊幅的衣著,很難將他們和繪畫藝術聯繫起來,但是如果誰還那樣想像農民畫,還那樣想像戶縣農民畫作家,那么您就錯了!只有您親眼看過以後,您才能真正感受到戶縣農民畫的迷人魅力,真正領略到戶縣農民畫作家的風采!
戶縣農民畫孕育於傳統的剪紙、刺繡等民間藝術,誕生於50年代,從70年代開始,不斷的提高、創新、升華、成熟,逐步走出戶縣,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成為全國影響力最大的農民畫鄉之一,被視為中國農村文化建設的典型。 1988年,戶縣正式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
四十餘年來,戶縣農民畫經久不衰,生機勃勃,成果豐碩,累計創作作品30000余件,其中1500余件作品在國家級刊物發表,428件在國內各美術展覽中獲獎,4500多件應邀在48個國家和地區展出,18700余件被國際友人和國外博物館收藏。戶縣農民畫走進了中國的千家萬戶,走進了人民大會堂,走進了國外的許多家庭和公共場所,甚至作為禮品饋贈給外國元首。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戶縣也許是得益於古城西安久遠的歷史文明,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民間藝術也得天獨厚的受到其滋養,並且吸收了外來文化的精華,一出生就顯得格外富有生命力,這一點在戶縣農民畫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戶縣農民畫的表現手法有著明顯的地域特色,它以大紅大紫的色彩,誇張化的描述,寓意深刻的主題,簡潔明快的風格勾畫出了畫鄉戶縣美麗的田園風光,栩栩如生的農家生活,氣氛熱烈的勞動場面和歡天喜地的節日慶典,充分體現了現代民間藝術的特點。戶縣的農民不是用雙手在畫畫,而是用他們的心靈在畫畫,其構圖、色彩、造型、圖案、紋樣可以清楚的看出戶縣農民畫不僅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而且更具有現代藝術氣息,還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戶縣農民畫與優美的西部民歌一樣,它抒發中國農民對新生活的熱愛與追求,它歌唱著自己日新月異的美麗家鄉,它洋溢著三秦農民淳樸、善良、和豪邁的感情本色,閃耀著現實的美好與理想追求的絢麗色彩,她所取得的榮耀聲譽和巨大成果凝聚了多少畫鄉人的汗水和心血。
戶縣農民畫的出現是一個奇蹟,他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了成千上萬的人,無可厚非的在中國現代文化殿堂里占居了一席之地,他是中國西安戶縣文化史上空前輝煌的一頁。
人口民族
戶縣總人口為57.8萬人,其中男性30.34萬人,女性27.46萬人,男女性比例為108.87:100。農業人口 47.74萬人,非農業人口10.06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86.45%和16.55%。城鎮人口主要分部在甘亭鎮(占城鎮人口48.52%)和餘下鎮(占城鎮人口33.17%)。全縣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477人。由於各地區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條件差異,形成各鄉鎮之間人口密度的很大差異,甘亭鎮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400人,居全縣之首,餘下鎮每平方公里為2061人,居第二位,人口密度最小的是澇峪鎮,每平方公里只有11人。戶縣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全縣有21個民族,漢族人口占99.88%,少數民族人口占0.12%。在少數民族人口中,回族占47.13%,滿族占19.31%,蒙古族占10.48%,朝鮮族 占6.4%,其他16個民族共占16.5%。
自然地理
戶縣屬西安市郊縣,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嶺,與安康市寧陝縣以秦嶺分水;北臨渭水,同鹹陽興平市隔河相望;東接長安,以灃水相隔;西連周至,以白馬河為界。縣城距西安城區18公里。總面積125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占總面積47%,耕地總面積55萬畝。戶縣地形為山區、山前坡地及平原區三個不同的自然區域。南部秦嶺山區最高海拔3015.1米,山脊海拔680米,渭河灘地最低點海拔388米。地貌特徵為秦嶺北麓山前沖積扇,扇緣窪地、黃土台原,渭河階地及河漫灘地。戶縣屬暖熱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冷暖乾濕分明,無霜期年平均216天,光、熱、水資源豐富,是適宜農業生產和多種經營的地區。縣境內有36條大小河流,均源出秦嶺北麓,出山後匯成澇河、甘河、太平河、高冠河四大水系,分布全縣,貫通南北。澇河北流入渭,其餘三大水系匯入灃河。全縣各條河流為平原地下水補給形成水網,為全縣民眾生產生活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
自然資源
戶縣各類資源比較豐富。已發現礦藏地及礦藏線索30餘處。金、銀、銅、鐵、錳、鈦、鋁及石灰石、石墨、磷、滑石、大理石、白雲岩等均有儲量,以大理石儲量最大。戶縣屬富水區。中等年地下水儲量為1.9143億立方米,不重複儲量為1.01億立方米,占年總降水量的10.8%,秦嶺山前地帶地下300—500米深處還有40度左右的熱水。野生動物有羚牛、草兔、松鼠、鹿、狼、熊、猴和山雞、長尾雉、斑鳩、杜鵑、畫眉等,其中羚牛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尾雉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林地面積52.4萬畝,木材蓄積量311萬立方米。藥材有340種,藥用價值和產量大的有菖蒲、烏藥、柴胡、天麻、金銀花、貝母、五味子等,戶縣是陝西省烏藥主產地之一。
風景名勝
戶縣風景名勝舉目皆是。現有新石器時代和周代遺址25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較著名的文物古蹟有周王季陵、周文王建都的豐京,秦惠文王的貢陽宮,漢陳平墓及婁敬修道處,西晉孝惠皇帝形香院,後秦鳩摩羅什譯經的草堂寺元代道教全真派天下祖庭重陽宮,明代化羊廟、公輸堂、大觀樓等。石刻很多,已建成重陽宮碑林和文廟碑林。其中較珍貴的有元代書法家所書《赦藏御服碑》及姚遂法所著之《重陽仙跡記碑》等。新開發的旅遊帶已具雛形;其中高冠旅遊區集觀瀑、戲水於一體,朱雀森林公園、太平森林公園以原始森林為依託,山、水融合,加上亞建高爾夫俱樂部、九華山、阿姑泉牡丹園、清涼山、望仙坪等風景名勝,已初步形成以觀光旅遊、風景覽勝、娛樂消閒、避暑療養為特色山水風景游,以草堂寺重陽宮為軸線的宗教文化游,以東韓農民畫莊,戶縣農民畫展覽館為主的農民畫風情游,以渭河示範園為主的生態農業游。
朱雀森林公園
西安朱雀森林公園位於戶縣南部,秦嶺北麓,東澇河上游,面積3000公頃,有朱雀崖、秦嶺梁、蘆花河、奇秀峰、龍潭子、冰河翠六個景區被列入國家級森林公園。
公園距戶縣縣城45公里。景區自然山水神奇,天然森林密布,無數奇崖怪石,清潭飛瀑掩映在密林巨樹、奇花異木之中,構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冰晶頂”之雄、“龍潭子”之奇、“奇秀峰”之險、“蘆花河”之秀、“秦嶺梁”之幽,各顯特色,引人入勝。入園攬勝,有直插雲霄的天柱峰,青蓮峰,佛掌峰,渡仙峰,龍脊嶺,有奇姿美態的蓮台觀音、聚仙山、醉仙台、玉筍佛雲等,飛瀑、潭澗如飛龍串珠,高山落葉松若盆景古董,山美如畫,水秀若詩。 遊人到此可欣賞自然天功的神奇,森林風光的野趣,處處感受到大自然幽靜古野的原始情調。公園地處萬頃森林腹地,溝道開闊,森林茂密,山水神奇,氣候宜人,夏季最高溫度27℃ 。在千層綠浪中有3河6溪8瀑18潭,形成五大景區,105個景點。無數奇崖怪石掩映在密林巨樹奇花異松之中,構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
蘆花河景區
景區各地開闊平坦,蘆花河水從中穿過,山環水抱,鳥語花香,林木蔭郁,蘆水清澈,賓館亭舍掩映其中,處處清新幽靜,為夏季避暑佳境。
秦嶺梁景區
坡上松櫟青翠,溪邊芳原綠草,百花爭艷,雀鳥爭鳴,漫步林蔭道,踏上秦嶺,攬南北風光,無不心曠神怡。
冰河翠景區
以雄野為主,溪邊青苔蓋石,林中巨崖奇妙,植物分布明顯,氣象景觀奇特,最高峰冰晶頂海拔3015米,為太白山以東最高峰,登上峰頂,可遠眺渭水,總攬群山,舉手藍天近,俯視雲海奇,冰川遺蹟,巨石如海,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奇杉古松如樹樁盆景,處處感受到大自然幽靜古野的原始情調。
龍潭子景區
以水景為主,龍潭河蜿蜒曲折,穿山越澗,忽隱忽現,瀑布、潭澗如飛龍串珠;掛天飛瀑,落差80米,如銀河倒掛,上視藍天白雲,平視絕壁飛瀑,如詩若畫,壯麗異常。
奇秀峰景區
以山景為主,懸崖險峻,拔地數仞,山石聳立,形態各異,水穿石面,松立懸崖,千姿百態,奇險壯麗,如臨蓬萊,似入黃山。
發展戰略
今後五年全縣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國際化、市場化、人文化、生態化發展理念,積極實施“一體兩翼,四輪驅動”戰略,高舉振興工業大旗,走工業強縣、農業穩縣、文化名縣、商貿富縣之路,統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提升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水平,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質量,促進城鄉協調,向建設富有現代新區和山水人文魅力的中國第一畫鄉闊步前行。“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經濟成長速度年均16%以上,到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00億元左右,人均超過2000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5%以上,到2010年達到70億元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以上,2010年達到25億元左右;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6%以上,到“十一五”末達到6億元左右;城市居民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8.5%和7%,分別達到11880元和4233元。城鎮化水平超過60%;精神文明建設不斷進步,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加強,各項社會事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取得新的成就。
著名人物
王九思(1468~1551)明代文學家。字敬夫,號渼陂。漢族,陝西鄠縣(今戶縣)人。弘治九年(1496)進士。其間,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等人陸續來北京,相聚講論,倡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史稱"前七子"。關麟征(1905-1980)原名志道,字雨東,漢族,陝西戶縣人,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長於急襲的千里駒師的首任師長,生性傲岸,有陝西冷娃之稱,部將杜聿明、鄭洞國,劉玉章、覃異之、張耀明皆一時之名將。
趙壽山(1894-1965),原名趙生齡,1894年農曆11月21日生於陝西戶縣北鄉定舟村。1924年春參加楊虎城部隊。解放後,先後任青海省政府主席,陝西省省長。1965年6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薄師禹,西安市書法家協會理事,戶縣書法協會名譽主席。
張廷贊,(1882~1958)字恢元,號化佛,清末秀才,戶縣餘下鎮上馬營人。曾就讀於涇陽崇實書院、陝西高等學堂、京師大學堂(北大前身)。1958年病故於西安,終年76歲。
張乃葳,(1891~1950)中將。字警伯,陝西戶縣餘下鎮上馬營人。畢業於保定陸軍速成學校及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24年夏,任黃埔軍官學校第一期戰術及編譯教官。1937年8月,張率部參加淞滬會展,扼守吳淞。三萬士卒傷亡殆盡,張之左耳亦因之失聰。後改任第一戰區預備軍總參謀長兼陝南師管區司令。
陝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 市轄區 、 縣級市 、 縣 |
西安市 | 蓮湖區 | 新城區 | 碑林區 | 雁塔區 | 灞橋區 | 未央區 | 閻良區 |臨潼區 | 長安區 | 高陵縣 | 藍田縣 | 戶縣 | 周至縣 |
銅川市 | 耀州區 | 王益區 | 印台區 | 宜君縣 |
寶雞市 | 渭濱區 | 金台區 | 陳倉區 | 岐山縣 | 鳳翔縣 | 隴縣 | 太白縣 | 麟遊縣 | 扶風縣 | 千陽縣 | 眉縣 | 鳳縣 |
鹹陽市 | 秦都區 | 渭城區 | 楊陵區 | 興平市 | 禮泉縣 | 涇陽縣 | 永壽縣 | 三原縣 | 彬縣 | 旬邑縣 | 長武縣 | 乾縣 | 武功縣 | 淳化縣 |
渭南市 | 臨渭區 | 韓城市 | 華陰市 |蒲城縣 | 潼關縣 | 白水縣 | 澄城縣 | 華縣 | 合陽縣 | 富平縣 | 大荔縣 |
延安市 | 寶塔區 | 安塞縣 | 洛川縣 | 子長縣 |黃陵縣 | 延川縣 | 富縣 | 延長縣 | 甘泉縣 | 宜川縣 | 志丹縣 | 黃龍縣 | 吳起縣 |
漢中市 | 漢台區 | 留壩縣 | 鎮巴縣 | 城固縣 | 南鄭縣 | 洋縣 | 寧強縣 | 佛坪縣 | 勉縣 | 西鄉縣 | 略陽縣 |
榆林市 | 榆陽區 | 清澗縣 |綏德縣 | 神木縣 | 佳縣 | 府谷縣 | 子洲縣 | 靖邊縣 | 橫山縣 | 米脂縣 | 吳堡縣 | 定邊縣 |
安康市 | 漢濱區 | 紫陽縣 | 嵐皋縣 | 旬陽縣 | 鎮坪縣 | 平利縣 | 石泉縣 | 寧陝縣 | 白河縣 | 漢陰縣 |
商洛市 | 商州區 | 鎮安縣 | 山陽縣 | 洛南縣 | 商南縣 | 丹鳳縣 | 柞水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