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縣交通局

戶縣交通局

戶縣交通局1976年1月成立。隸屬西安戶縣人民政府管轄。2005年底交通局下設有戶縣地方公路管理站、戶縣交通運輸管理站、戶縣公路路政稽查大隊、戶縣出租汽車管理所,同時還有代管市屬戶縣交通征費稽查所、戶縣公路養護段等管理機構。 1964年3月成立戶縣交通運輸管理站(以下簡稱縣交管站),編制4人。後經幾次變更或撤併,1976年11月恢復戶縣交管站,隸屬於縣交通局。隨著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管理業務漸增。至2005年,戶縣交管站下設甘亭、餘下、秦鎮、祖庵、大王等分站。縣交管站依據國家、省市制定的交通運輸法規,管理和監督縣域運輸市場,包括道路、客運、貨運、搬運裝卸、汽車修理、水運安全、運輸服務等。

交通局概況

戶縣位於關中平原中部,古時為長安通往中國西部必經之地,但土道狹窄,凹凸不平,遇雨泥濘,交通不便,山區道路更為艱難 。

明清時,戶縣仍沿用東西走向之古道,民國中期始建簡易公路。建國後,戶縣人民政府對簡易公路修復改建和延伸。1956年幾家駐戶單位專用公路和鐵路建成,方便了地方交通運輸。1976—1977年的園田化道路建設,為全縣建起棋盤式四通八達的交通網。此後十餘年間,先後投資1.41億元,逐年對主幹路改建補強,鋪築油路面。至20世紀末,縣道二級化網路基本形成,西漢高速公路和環山旅遊公路貫通縣境,農村公路建設快速發展。至2005年底,縣內有過境國道兩條,總長42.2公里,省道兩條,總長63公里,縣鄉道24條,總長364.3公里,農村公路160條,總長384公里,專用公路兩條,總長69公里。縣域公路以縣城為中心,乾支相連,外接西安、鹹陽、寶雞、漢中,內達全縣各鄉鎮政府和95%的行政村。

戶縣交通局 戶縣交通局

隨著公路建設標準提高,運輸業得以快速發展。傳統的硬輪大車和人推車以及後來的膠輪大車先後被淘汰,代之以拖拉機和汽車。至2005年底,全縣營運的各種車輛超過4000輛,客運線路79條,通車裡程421公里,全縣95%以上的行政村及部分山區通了班車,計程車和城區公車運行通暢。貨運範圍已由周邊地區擴展到全省繼而延伸至全國各地。全縣道路交通暢達,客商行旅方便,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

機構沿革

民國年代,縣政府建設局管理道路交通及其維護。1949年10月戶縣人民政府設立建設科,兼管縣內交通事宜。1951年7月成立交通科。同年8月,由戶縣供銷聯合社、戶縣貿易公司、戶縣人民銀行、戶縣運輸行業代表組成戶縣運輸委員會,管理全縣物資運輸任務。1959年為適應“大躍進”形勢,戶縣人民委員會成立戶縣運輸指揮部,接管縣運輸委員會的工作。1970年為適應戰備形勢,由縣武裝部長為負責人,成立戶縣交通運輸指揮部。1977年戶縣革命委員會設立戶縣運輸指揮部。1976年1月成立戶縣交通局。2005年底交通局下設有戶縣地方公路管理站、戶縣交通運輸管理站、戶縣公路路政稽查大隊、戶縣出租汽車管理所,同時還有代管市屬戶縣交通征費稽查所、戶縣公路養護段等管理機構 。

1964年3月成立戶縣交通運輸管理站(以下簡稱縣交管站),編制4人。後經幾次變更或撤併,1976年11月恢復戶縣交管站,隸屬於縣交通局。隨著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管理業務漸增。至2005年,戶縣交管站下設甘亭、餘下、秦鎮、祖庵、大王等分站。縣交管站依據國家、省市制定的交通運輸法規,管理和監督縣域運輸市場,包括道路、客運、貨運、搬運裝卸、汽車修理、水運安全、運輸服務等。

道路

早期道路

一、古道 戶縣通往境外的道路,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多年,時夏啟於雒陽(今洛陽)舉兵西抵戶地,同有扈氏“大戰於甘野”。此次進軍路線為戶縣通往中原之要道。唐初(公元624年),開闢京城長安經秦渡鎮至縣城西往周至去蜀漢的儻駱驛道。西周至唐代,戶縣屬京畿之地,通往境外之道路較為便利。至明清時,縣域東西要道為:南線由長安縣祝村至秦渡鎮,西行經北龐村、兆豐橋至縣城,往西抵灰渠頭入周至縣境;北線由長安縣客省莊入縣境,西行經梧村、大王鎮、澇店鎮抵周至縣終南鎮。

二、車馬路 建國前,縣域平川交通以車馬路(俗稱官路)為主,其分布大致是以縣城為中心,呈輻射形狀通達全縣各大集鎮:東經兆豐橋、北龐村、西留村至秦渡鎮;東北經青羊務、侯家廟、南慶敘至趙王鎮;東南經呂公寨、占管營、東爐丹村至草堂寺,從東爐丹村向東南至龐光鎮,經李原寨、二府、平堰下至太平口;南經羅什堡、辛栗村至土門子;西南經水磨頭、丈八寺、白廟至甘峪口;西去祖庵分上下兩路,上路經水磨頭、三旗、鋪尚至祖庵鎮,下路經陂頭、晉侯村、響橋至祖庵鎮;西北經西韓村、洪洞庵、皇甫村至澇店鎮;北經東韓村、東羊村、什王村至大王鎮。大村與大村之間亦有大路連通,並與上述官路相連。全縣形成曲曲彎彎寬窄不一的土路交通網。這些土路,晴天只能走硬箍輪大車,雨天泥濘不堪,人車行走不便。

戶縣交通局 戶縣交通局

三、山區小道 縣域山區全系小道,沿河谷盤旋而上。澇峪:從山口土門子到八里坪,經紙房、沙窩子、兩澇,過河涉水到秦嶺梁。太平峪:從太平口途經家佛堂、八畝場、煤場、順水河,過河涉水到深山樺林灣。澇峪、太平峪、甘峪、直峪、栗峪、皂峪等都有通往深山的小道。

簡易公路

民國二十年(1931),陝西省政府為打通渭河南岸西安至寶雞一線,徵集沿途各縣民工,在原驛道的基礎上拓寬修築長(長安)益(寶雞益門鎮)公路。戶縣整修大王鎮至澇店鎮一段,全長6公里。即後來的西寶公路南線,為縣內過境公路。同年,縣政府又組織縣北、縣東北各操民眾修築縣城至大王鎮公路,長10公里,與西寶南線相接,成為後來的西戶公路。民國三十四年(1945),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部徵集民工修築大王鎮南經陶官寨西去飛機場和飛機場至縣城公路。此後相繼修築縣城至澇峪、縣城至秦鎮、縣城至臘家灘(戶縣知行農專)、縣城至草堂寺專用公路。其時除大王鎮至飛機場段為礫石路面,余皆為夯土路基鋪砂面,平時有鐵輪大車碾軋,坑窪不平,遇雨泥濘,車輛行駛不便。

民國三十七年(1948)11月,縣政府出台《戶縣政府養護公路獎懲辦法》,主要內容是對地方保、甲長養護修整公路的責任和義務進行規範,並以“成績優劣作為各鄉鎮長、保甲長年度考核之一。”根據此檔案,縣警察局大王鎮分駐所派警官巡查公路,曾先後查獲8輛軍用鐵輪大車行駛公路上,即時呈報縣府。民國三十七年(1948)12月23日,駐戶縣國民黨陸軍第十七軍司令部為嚴禁軍用鐵輪大車行駛公路,由軍長楊德亮簽發公函給縣政府,稱軍用鐵輪大車行駛公路,損壞路面,“殊屬不法,”“如再放任鐵輪大車在公路行走,除嚴懲押車人員外,其直屬長官亦予連帶處分”。此後不久,第十綏靖公署派員來縣檢查公路,認為有諸多不合格之處,並飭令限期修築完整。當年11月中下旬,縣政府組織沿路文義鄉、永定鄉、眉嶺鄉等6保整修長戶公路,組織永定鄉、眉嶺鄉等6個保整修長益公路,組織眉嶺鄉兩個保整修機場公路。

公路建設

建國後,戶縣對原有幾條土公路進行整修,1955年修築餘下工業區專用公路,北起陶官寨,過縣城至餘下北岔口,全長12.4公里。此公路亦為戶縣北去鹹陽,東至西安的交通幹線。幾家駐戶單位先後修築陶機路、戶機路、戶菜路、電廠路、惠安路、210所路等6條專用公路,總長82公里。20世紀70年代後期,全縣進行大規模“園田化”道路建設,歷經兩年多,修起17條主幹路(礫石路面)和125條生產路。1985年縣內有公路172條,通車總里程482.6公里。其中國道兩條:西寶南路、環山路;省道6條:西戶路、鹹戶路、戶余路、草寺路、余灃路、澇機路,過境總長45公里;縣道20條,以17條主幹路為主,總長309公里;鄉村道路125條,總長1940公里;1995—2005年相繼投資 14,387萬元,動員15個鄉 鎮35萬民工,累計拉運沙石22.3萬立方米,提供公路用地1000餘畝,拆遷房屋700餘間,以資代勞1260萬元,基本完成縣道二級化網路工程。20世紀末,又有過境公路貫通縣境,其間省、市又將原省道部分路段移交戶縣。至2005年縣域公路分布網路如下:

戶縣交通局 戶縣交通局

一、國道 西寶南線(G108):原名長(長安)益(寶雞益門鎮)公路,東起西安,西至寶雞,全長185公里。途經戶縣大王鎮、渭豐鄉、澇店鎮、甘河鄉,長19.2公里。系國民黨陝西省政府1931年徵集沿途各縣民工修的簡易公路。1958年陝西省人民委員會決定重修,由交通部公路勘測設計院勘測設計。同年冬,戶縣結合水利建設,動員大王、澇店、餘下和太平4個大公社(包括後來的渭豐、蒼游、甘河、天橋、宋村等公社)1.35萬人修築縣境段。填夯土242.44萬立方米,路基高1—2米,寬9米,路面寬8米。1959年春戶縣人民委員會動員1.5萬輛次大車拉運沙石,組織上千農民鋪築礫石路面。1971年改鋪油渣路面,路面寬8米。1997年拓寬改建成二級公路。

西漢高速公路:1999—2002年,戶縣交通局協助省、市交通部門歷時3年,投資6.5億元,建成西(安)漢(漢中)高速公路戶縣平原段23公里。路基寬28米,雙向四車道,全封閉全立交,設計車速為120公里/小時。有橋樑通道100餘座,路基占地2600畝,建築土方430萬立方米。2005年西漢高速公路戶縣澇峪山區段25公里已全面開工修築,預計2007年建成通車。西漢高速公路是戶縣去陝南、四川的交通要道。

二、省道 老環山公路(原107國道):原為沿山戰備路。由余灃路、戶余路南段(今人民路南轉盤至餘下鎮北口約500米長)、東西6號路西段和周至段依次連線而成,亦稱環山公路。余灃路起於餘下鎮北岔口,往東南經李家莊、高冠口至長安縣灃峪口,戶縣段長17.7公里。原為618研究所和623研究所專用線,1962年由解放軍7989部隊修成,為礫石路面。1983—1984年,對余灃路戶縣段加寬改建,鋪築油渣。路面寬7米,為三級公路。從餘下北口西至蔣村鎮與周至段相接,長15公里,1977年園田化建設中修成礫石路面,1980年鋪築油渣,路寬7米,三級公路。環山公路向西北貫通周至全境與西寶南線相接,形成東西橫貫長安、戶縣、周至3縣的環山公路。後改建為二級路面,寬12米,雙車道。2004年環山旅遊公路建成後,環山公路改稱老環山路。

環山旅遊公路(新107省道):2000—2004年縣交通局協助省、市交通部門歷時4年,投資2億元,建成過境省道107環山旅遊公路。路面寬28米,四車道。戶縣段東起草堂鎮東界,西至蔣村鎮西界,長30公里。該路以草堂鎮二府村南為界,東段系二級路面,西段為一級路面。最大載重量為汽20掛100。環山旅遊公路是戶縣西往周至東去長安、藍田,北達西安的通道,是終南山北麓旅遊線路。

三、縣道 1976—1978年園田化道路建設中,全縣修築主幹路17條,其中南北走向9條,東西走向8條,路基寬8米,路面寬7米,高出地面0.5米,均為礫石路。路名以序號分為南北1—9號路,東西1—8號路,路間距離為2.5—3公里。1998年後改以起止地點命名。其中有5條後來被拓寬油化,改建為縣道。

1995年2月,戶縣人民政府制定出《戶縣公路建設“九五”計畫和2010年規劃》。1996年10月又作出《戶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全縣農村道路建設的決定》。1996年10月,戶縣人民政府成立“戶縣道路建設指揮部”,縣長王百旺任指揮,兩名副縣長和交通局長任副指揮,財政、農牧、土地、水利、建設、林業等部門負責人和鄉鎮長為成員,各鄉鎮亦成立相應的工程指揮機構。縣指揮部多次召開工作會議和現場會,解決協調相關問題。此次道路建設從1996年冬開始,全縣先後動員15個鄉鎮35萬民眾,以民工建勤形式完成浩大的工程量,無償提供公路用地1000餘畝,拉運土方22.3萬方,拆遷房屋700餘間,以資代勞1260萬元。經過7年建設,縣域基本形成“五縱四橫”二級化公路網路。

鐵 路

西安至餘下的鐵路1954年10月動工修建,由鐵道部設計總局西南設計分局勘測設計,鐵路工程總局第四工程段修建,西安市、長安縣及戶縣共兩萬多農民參與修建。全線占地2000餘畝,其中戶縣段855畝。1956年3月1日建成通車。此鐵路從西安西郊三民村與隴海鐵路接軌,往西南過長安馬王鎮,從戶縣東北文義村入境,途經顯落村、野口村、韓旗寨、青羊務、縣城、陳兵坊至餘下,全程41公里。線路設計為三級,設計時速45公里。戶縣境內長18公里,有鐵路橋兩座。

西余鐵路原為餘下工業區專用線,通車後對地方開辦客貨運輸業務,每日往返客車兩趟,貨車4趟。鐵路交通在20世紀中後期一直承擔著繁重的運輸業務,公路交通普及之後,戶縣鐵路運輸業務減少,2001年6月1日客運停止。

運輸

1953年戶縣供銷合作社從上海購回美國造十輪大卡車兩輛,戶縣始有汽車。1957年戶縣拖拉機站購回一台輪胎拖拉機,從事農田耕作兼營運輸。1965年全縣僅有大中型拖拉機21台,1976年增至209台,同時新增手扶拖拉機433台。1985年底,各種拖拉機總數達3843台,其中兼營和專營運輸的2000多台,馬車淡出運輸行業。同一時期,農村興起功率較大的小四輪拖拉機,隨後一種輕便的機動三輪(俗稱蹦蹦車)普及農村,成為城鄉運輸的主要運力。20世紀後期,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各種機動車輛已成為民眾出行和運輸物資的主要工具。1965年全縣汽車有222輛,1983年達714輛。至2000年全縣有機動車輛(以下包括機車)21,000輛,2001年為22,000輛,2002年為25,000輛,2003年未27,000輛,2004年為29,000輛,2005年為31,000輛

人畜力運輸

戶縣早期的運輸工具,以古老的木輪大車、轎車、土車、獨輪車(鴨娃車)為主。木輪大車和轎車車輪外箍有一圈鐵瓦,稱硬箍輪車,亦稱鐵輪車。獨輪車和土車均為人推,故亦稱推車。獨輪車主要用於短距離運輸,如從山根向縣城運送木炭。土車用於轉運糞土。大車為單套或三套騾馬牽拉,用於農業生產。轎車廂形似轎子,故稱轎車,單匹馬牽拉,多為官人和富貴人家乘坐。 山區運輸全靠人背肩挑,主要工具為背籠、背架、扁擔等。民國初年,縣北鄉梧村人李雲峰於日本留學,帶回一輛英國造“藍鈴”牌腳踏車,此為縣內第一輛腳踏車。民國二十年(1931),全縣有木輪大車1756輛,轎車149輛,土車1047輛。1949年有木輪大車3541輛,轎車41輛。

馬車運輸 民國三十四年(1945),國民黨陝西省政府在縣北崔村一帶修建飛機場,需拉運大量沙土,當地個別富裕農戶購買騾馬、膠輪大車承運,戶縣始有膠輪大車,俗稱馬車。1952年全縣有馬車118輛。1953年戶縣人民政府建設科組建戶縣民眾運輸大隊,下轄三個中隊,有城關地區、大王地區和縣北崔村、百福村一帶的馬車100多輛,為縣聯社、糧食局、飛機場運輸物資。1955年相繼吸收餘下、祖庵、秦鎮、澇店地區200多輛馬車以及遠道而來的涇陽縣及河南省的33輛馬車加入運輸大隊。1956年馬車增至556輛。運輸大隊不僅為惠安化工廠、戶縣熱電廠、飛機場運輸大批建設物資,還遠去涇陽、三原、韓城等地長途運輸,當年完成貨運量31.7萬噸,貨物周轉量196.8萬噸公里。1956年農業合作化興起,戶縣運輸大隊只留11輛馬車及幾名管理人員,其餘回歸各合作社。活躍一時的民眾運輸大隊基本解散。

1964年戶縣交通運輸管理站成立,將城關、餘下、大王、秦鎮、祖庵5個民間馬車運輸隊改編為其下轄的5個分站,同時轉為集體經營,共有馬車 1723輛。主要運輸餘下火車站上站石料和戶縣火車站物資集散。1970年馬車增至2439輛,當年完成貨運量99.8萬噸,貨物周轉量573.9萬噸公里。1977年馬車增至2513輛,完成貨運量106.6萬噸,貨物周轉量832.1萬噸公里。1978年後隨著汽車、拖拉機增多,馬車運輸逐漸退出運輸行業。

農用膠輪大車從1956年的341輛增至1965年的1962輛。1973年全縣有農用膠輪大車3500輛以上,每個生產隊都擁有1—3輛,成為當時農業生產和農用物資主要運輸工具。

架子車運輸 1955年10月,由郭震在縣城東街成立戶縣架子車(靠人力拉運,一人一車))運輸一社,有架子車56輛。車夫主要為豫、魯、川、皖等省流入戶縣的社會閒散人員。為縣城商業、糧食等部門及戶縣熱電廠、省建三公司工地轉運物資。1956年架子車增至320輛,當年完成貨運量28.6萬噸,貨物周轉量73萬噸公里。1956年1月,由劉世雄在餘下成立戶縣架子車運輸二社,車夫仍以外地人員居多,有架子車240輛。主要運輸惠安化工廠、餘下火車站、省安裝公司等單位的進出物資。1957年架子車增至340輛,除在縣域運輸,還遠去潼關運煤,當年完成貨運量31萬噸,貨物周轉量107萬噸公里。1958年兩社合併,成立集體經營的戶縣運輸社。

車輛貨運

縣域汽車貨運始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時惠安化工廠和戶縣熱電廠建廠施工,國務院有關部委調來一批汽車,為餘下工業區運送建築物資和工業設備。

1958年戶縣運輸公司成立後,時僅有3輛貨運汽車。1962年貨運量為0.87萬噸,貨物周轉量為29.1萬噸公里。至1979年有貨運汽車13輛,配備掛車6輛,遂組建貨車隊。當年完成貨運量3.18萬噸,貨物周轉量115.72萬噸公里。隨著縣域經濟發展,貨運物資種類不斷增加,至1985年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分別增至3.44萬噸、155.4萬噸公里,貨運範圍由縣域及周邊地區擴展到全國各地。

1983年全縣運輸個體戶僅有貨運汽車10輛,至1985年個體及聯營戶共有貨運汽車153輛,參加營運的大中小型拖拉機達1515輛。個體運輸戶貨運量占全縣社會運輸總量的80%以上,成為公路貨運的主力軍。戶縣運輸公司貨車隊業務驟減,至1985年其貨運業務自行結束。進入21世紀後,各種機動三輪遍及農村,逐漸取代農用拖拉機運輸。至2005年底,全縣有貨運汽車1000輛,營運拖拉機及機動三輪2000多輛。開展中遠途貨運汽車近900輛,近途機動汽車、機動三輪、營運拖拉機超過1500餘輛,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是1985年的10倍。

客 運

民國二十四年(1935),西北國營公路管理局於縣城設立汽車站,因乘客極少旋停。民國三十五年(1946)9月21日,陝西省公路局在縣城北門內三聖宮成立戶縣管理站,10月18日開通通往西安的汽車。

1952年西戶公路建成通車,陝西省汽車運輸公司在縣城北街設立公共汽車售票所,每日往返西安班車(為卡車)一趟,按乘客流量不定時發車。1953年售票所改名陝西省汽車運輸公司戶縣汽車站,增加去西安班車兩趟,定班定時發車,並改卡車為轎子車。1956年改名為鹹陽運輸公司戶縣汽車站,遷址北新街,增設餘下售票所,增開縣城去鹹陽、周至班車。隨著乘客流量逐年增大,1978年在北新街征地15畝重建戶縣汽車站。1979年後往返西安、鹹陽班車增加為10趟。1985年客運量27.7萬人次,旅客周轉量200萬人公里。後改名為鹹陽宇通運輸公司戶縣汽車站。

1979年戶縣運輸公司租賃大客車6輛,購置客車3輛,開展客運業務,1981年成立客車隊。至1985年有大客車17輛。1985年後戶縣運輸公司業務全部轉為客運。此後,逐年增加大客車、大巴車、中巴車,新開縣內外多條客運線路。1997年3月1日,戶縣運輸公司開始營運縣城公車,開通5條線路,投放7輛車,日發144班次。1997—2004年,發展農村客運,陸續開通農村線路30多條。至2005年底,戶縣運輸公司有職工357人,其中司乘人員209人,擁有客車105輛,成為全縣客運市場的主要力量。

2004年7月,成立戶縣出租汽車管理所,遂組建騰達、宏達兩個出租汽車有限公司,各自擁有小轎車100輛。主要承攬縣域客運業務,無固定線路。20世紀80年代中期,多數駐戶單位自購大中型客車,運送本單位職工。另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擁有自用小轎車超過200多輛。

1984年後,個體客運業逐漸興起。1985年全縣有個體大客車15輛,總座位614座,由縣交通運輸管理站統一管理,按照審批路線營運。有個體中巴、小麵包車超過200餘輛,多在縣城及各鄉(鎮)、主幹路什字短途客運。2002年7月,有31輛個體客車掛靠戶縣運輸公司聯合經營。至2005年底,全縣擁有個體運輸聯營、聯合體95個,大客車152輛。

1968年全縣客運量僅為12.7萬人次,旅客周轉量98.8萬人公里。80年代以後,隨著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客運量驟增。以戶縣運輸公司為例,1985年客運量110萬人次,旅客周轉量2640萬人公里;1990年客運量210萬人次,旅客周轉量4923萬人公里;2000年客運量553萬人次,旅客周轉量10313萬人公里;2004年客運量562萬人次,旅客周轉量9715萬人公里。至2005年全縣客運量和旅客周轉量是1985年的2—3倍。其中個體客運量占三分之一以上。

客運量驟增,汽車站不敷使用,80年代中期,對原有汽車站進行改建,同時增建新站。1991年由市交通局撥款400萬元,省交通廳撥款80萬元,縣財政撥款60萬元,縣交通局籌措部分資金,於1997年5月建成縣城二級汽車站——戶縣車站,占地23.6畝,建築面積4686平方米,主樓6層。至2005年,縣城有南、北、東、三球儀4個車站以及餘下車站。同時在縣南、縣東、縣北設立3個城外始發點(正莊、龐光、電廠)。5站3點日發班車487趟,客運量超過1.5萬人次,輻射西安、鹹陽、周至、興平及縣內各鄉鎮及各行政村。另有西安客運總公司李家莊站點。

1973年戶縣運輸公司首先開通縣城至餘下、秦鎮、祖庵3條線路。1978—1983年,先後增開縣城至澇峪紙房、太平峪210研究所、(周至)集賢、尚村等4條線路。1984—1995年先後開通縣城至西安南門、鹹陽、周至、興平、銅川、耿峪、三原、涇陽、耀縣等以及縣內草堂寺、李家岩等15條線路。

至2005年底,戶縣運輸公司有客運線路27條,總里程1000餘公里,其中縣內15條,途經自然村近百個;跨區12條,多為縣城至西安。戶縣交通運輸管理站管理的聯營線路共50條,其中縣內39條,途經行政村160多個;跨區11條,均為戶縣至西安。縣城通往西安的專線:一是經大王鎮至西安,二是經秦鎮至西安,三是經西漢高速至西安,四是經沿山公路至西安。

1985年以前,國家核定普通客車票價為每人每公里0.02元,縣城經大王鎮至西安全程票價為0.60元。1990年3月,國家首次調升票價,縣城至西安1.10元。1992年4月,再次調升票價,縣城至西安3元。1995年9月,第三次調升票價,縣城至西安5元。2005年9月,第四次調升票價,縣城至西安7.50元。

計程車票價:縣城內起步2元,出縣城按計價器收費。縣城公車起步0.50元,全程1元。

鐵路運輸

縣域公路運輸尚未普及之前,西余鐵路一直是餘下工業區及戶縣及周至東部地區客貨運輸重要交通線。貨運業務分別在餘下車站和戶縣車站辦理,主要是糧食、煤炭、工業原料和工業設備的長途運輸。20世紀90年代以前,西安—餘下每日早晚有往返客車,縣城、餘下及沿途各村民眾往返西安大都乘坐火車。1957年僅戶縣車站傳送旅客4萬人次,貨運量2萬多噸。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運輸量逐年增加,1978年戶縣、餘下及過往火車站,傳送旅客25萬人次,貨物162萬噸。

西余鐵路客車屬西安市郊車,票價為半價,全程36公里,票價僅0.50元。20世紀90年代後,汽車運輸發展普及之後,鐵路客貨運輸業務減少,2001年停發客車。主要為戶縣熱電廠、惠安化工廠、國維澱粉廠、京西藥廠等企業運輸煤炭、糧食、藥品、化工產品等物資,並承擔戶縣、周至縣、長安區的化肥轉運業務。

第五節 交通量調查

戶縣從1979年起,由縣公路養護段對西寶南路、西戶路、環山路進行設點調查。每月一次,每次連續24小時現場觀測記錄。1980年後縣地方公路管理站對6條縣道設點觀測、記錄。

20世紀90年代以來,交通運輸發展迅猛,過路車輛多,車型多,流量成份複雜,縣公路管理段和縣地方公路管理站通過每月3次全天候觀測記錄,積累大量交通數據資料,掌握了各種線路交通流量及其變化規律,為發展公路設施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在各種交通道路中,以國道交通流量最大,省道次之,縣鄉道較小。

運輸管理

路政運政

路政管理 建國之初,縣域僅有西戶路,路面為礫石、沙土鋪築,車輛很少,由省公路局大王養護工區負責養護,主要是修補損毀路面和禁止鐵輪車上路。1958年戶縣人民委員會發布告,嚴禁鐵輪大車行駛公路,禁止砍伐公路行道樹。1960年後隨著公路建設的發展,每年夏秋農忙季節都由縣交通局、公安局以宣傳車上路宣傳路政法規,禁止在公路上堆放糞土、垃圾、柴草,禁止在公路上打場曬糧,並對違禁者以批評教育或給予處罰。1978年園田化道路網建成後,公路秩序一度比較混亂。戶縣革命委員會於1980年發布《公路路政管理的若干規定》,規定嚴禁在公路兩旁建造房屋、堆放柴草、打場曬糧、橋涵下取沙以及破壞砍伐行道樹等10項條款。經路政和公安部門執行與檢查,公路秩序有了好轉。1984年戶縣人民政府發布《嚴禁在公路沿線和交叉路口違章建築的通告》,交通、公安、工商、城建、土地等部門聯合行動,對公路沿線和交叉路口68處違章建築依法拆除。198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實施,1991年成立戶縣路政稽查大隊,編額15人,負責管理縣道137.24公里,鄉道228.65公里。

運政管理 20世紀90年代後,公路客運成為運輸管理的重中之重。戶縣交管站依法對經營資質、客車技術條件、駕駛員資質、安全措施等進行嚴格審批。對客運定線路、定班次、定時間、定站點。以營運線路組建客運聯組5個,防止零散混亂運營。縣交管站還協調戶縣運輸公司和鹹陽宇通運輸公司戶縣汽車站,開放接納社會客車300輛進站運營,充分發揮社會運輸力量。

1990年12月,戶縣交管站成立運政稽查隊,負責全縣道路運輸行業違章違法行為查處工作,堅持路檢路查,並與公安、工商、稅務部門配合,查處長期非法營運、偷漏稅費且屢查屢犯的車輛。對情節嚴重者,採取扣車上交西安市交通局公開砸毀。

1985年1月1日起,拖拉機養路費徵收權下放到縣,由戶縣交管站徵收。當年共徵收44.44萬元,4%上交市交通局,下餘款額作為地方道路養護費用。同時由縣交管站徵收公路運輸管理費、車輛購置附加費,代征運輸營業稅費。1987年9月1日,設定陝西省戶縣交通征費稽查所,負責戶縣轄區機動車輛養路費徵收和稽查工作。

1988年1月1日,開徵汽車修理行業管理費。1990年1月1日,開徵汽車、機車配件經銷業管理費(1998年底取消)。1992年1月1日,開徵側三輪、兩輪、輕便機車養路費。2001年1月1日,車輛購置附加費交由稅務部門徵收。2004年1月1日,取消農用三輪車、拖拉機公路運輸管理費。2003年1月1日,根據戶縣稅務部門通知,縣交管站停止運輸營業稅費代收業務。經過2001年以來的幾次業務調整,至2005年底,戶縣交管站負責區域內貨運汽車、線路班車運輸管理費和拖拉機、機動三輪、側三輪摩托、二輪摩托、輕便摩托養路費徵收和稽查業務。戶縣交通征費稽查所負責全縣機動車輛養路費徵收和稽查業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