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4年1月,西南文教部、重慶市人民委員會批准建立“重慶師範專科學校”,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建立的師範專科學校之一。1960年9月,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學校更名為“重慶師範學院”,郭沫若同志為重慶師範學院題寫了校牌。
1962年9月,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按照國家精簡壓縮的要求,批准學校更名為“重慶師範專科學校”,同時成都師範專科學校併入。
1978年1月,經四川省革命委員會批准,學校恢復為“重慶師範學院”。
2001年5月,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重慶幼兒師範學校、重慶紡織職工大學併入。
2003年4月,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重慶師範大學”。
2003年9月,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重慶市第一師範學校併入。
2004年7月,重慶師範大學大學城校區奠基。
2005年10月,首批學生入住大學城校區。
設施建設
重慶師範大學校園面積2804畝,包括大學城校區、沙坪壩校區和北碚校區。三個校區各有1個圖書館,紙質圖書總量230.54萬冊,電子圖書24644GB。重慶師範大學老校區在沙坪壩區,現主體部分在大學城校區,另有北碚校區、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工程指揮部西南的校區、合川區學府路9號的涉外商貿學院等設施。校園網覆蓋連線三個校區。大學城校區位於市政府統一規劃建設的重慶大學城內。
核心理念
重師精神:自強不息 躬行師道重師校訓:厚德篤學礪志創新辦學理念:立教無類 以文化人重師校風:學高為師 身正為范
重師教風:博學敬業 為人師表重師學風:勤學善思 求是致用
教學理念
學校創辦於1954年。50多年來,雖幾經調整,學校始終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秉承“自強不息,躬行師道”的重師精神,踐行“厚德、篤學、礪志、創新”的校訓,立足重慶、面向西部,突出教師教育特色,多層次、多形式辦學,多渠道服務社會,不斷提高辦學水平,現已發展成為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師範大學。學校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著力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人才,科學制定學科專業建設規劃,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構建了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教師教育課程及獨立實踐教學環節為主體的課程體系,形成了“通識教育+學科基礎教育+教師教育+專業方向分流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進學分制改革。建立了以“三主線”和“六環節”為基礎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強化教學管理,使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辦學理念
立教無類,育師有道精神
自強不息躬行師道
立教無類以文化人
校訓
厚德篤學礪志創新
校風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教風
博學敬業為人師表
學風
勤學善思求是致用
學科建設
學校現有17個學院、47個全日制本科專業、14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86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1箇中職碩士學位授權、1個高師碩士學位授權,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農學等10大學科門類。擁有1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一個省部共建工程中心、11個市級重點學科、4個市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7個市級重點實驗室、2個市級創新團隊、1個市級工程研究中心。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5門市級精品課程、8個市級教學團隊、5個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市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區。設定專業
部分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系統科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光學工程。
部分碩士學位授權點
倫理學 | 政治經濟學 | 區域經濟學 | 思想政治教育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 教育學原理 | 課程與教學論 |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 特殊教育學 |
文藝學 | 漢語言文字學 | 中國古代文學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 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
中國古典文獻學 |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 專門史 | 世界史 | 英語語言文學 |
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 中國古代史 | 中國近現代史 | 基礎數學 | 套用數學 | 運籌學與控制論 |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 數量經濟學 | 系統理論 | 系統分析與集成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人文地理學 |
自然地理學 | 動物學 | 植物學 | 水生生物學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生態學 |
微生物學 | 理論物理 | 光學工程 | 凝聚態物理 | 旅遊管理 | 美術學 |
專業碩士學位(8個)
教育碩士:教育管理、學科教學(語文)重慶師範大學校徽、學科教學(數學)、學科教學(英語)、學科教學(政治)。
農業推廣碩士:養殖(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草業科學、蠶桑學、水產養殖、特種養殖)。
中職碩士:旅遊管理、課程與教學論、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管理科學與工程、區域經濟學、數量經濟學。
2010年9月,新增專業碩士授權點六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翻譯碩士、文物與博物館碩士、工程碩士、工商管理碩士(MBA)、旅遊管理碩士。
特色專業
11個市級重點學科
運籌學與控制論、動物學、課程與教學論、中國現當代文學、人文地理學、專門史、旅遊管理、特殊教育學、文藝學、中國古代文學、系統理論。
校級重點學科
區域經濟學、教育學原理、考古學與博物館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英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套用數學、凝聚態物理、自然地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近1600名,其中教授、副教授500餘人;碩士生導師140人,博士生導師8人;有碩士、博士學位獲得者470餘人;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人,全國優秀教師、重慶市級中青年專家、重慶市級學術帶頭人和後備人選等近30人。此外,學校還聘有兼職專家教授60餘人,其中院士3人。形成了一支學歷層次高、專業結構好、科研能力強、年齡梯度合理的教學和科研隊伍。學校逐步實施了以人事制度改革為重點的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通過處級幹部競聘上崗、院系調整、全員聘任以及分配體制改革,出台重獎高層次科研和高級別科研立項措施,實行校內津貼分配向教師和高層次人才傾斜的激勵機制,最佳化了教育人才資源,形成了重人才、重實績、重貢獻的良好氛圍。
具有正高級職務教師145人、副高級職務教師345人,58.4%的專任教師具有碩士、博士學位。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4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入選者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模範教師1人,重慶市教學名師3人,重慶市高等學校“巴渝學者”特聘教授1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7人、後備人選11人。
學校現有全日制本專科生22000餘人,研究生2000餘人,成教自考學生10000餘人。有教職工198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370餘人,正高職稱教師190餘人、副高職稱教師420餘人、博士學位教師230餘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占70%,博士生導師11人,碩士生導師275人。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得者3人、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2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入選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和重慶市“巴渝學者”特聘教授等19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重慶市名師獎”教師4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41人。
科學研究
科研建設
2001年到2013年,共承擔科研項目1371項,其中承擔國家“973”和“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及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158項,省部級項目527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83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系統收錄論文超過900篇。,出版著作528部(本),科技成果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人文社科三等獎,重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社科一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79項。學校編輯出版《重慶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哲學社會科學版)、《地理教育》、《當代幼教》等學術刊物。其中,《重慶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被教育部社科司、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評為“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研究機構
截止到2013年11月12日,重慶師範大學擁有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工程中心、5個市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8個市級重點實驗室、8個市級創新團隊、1個市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市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
“最最佳化與控制重點實驗室”。
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工程中心
活性物質生物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4個市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重慶市國小教師教育研究基地、重慶市課程與教學研究基地、三峽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院、重慶市抗戰文史研究基地。
8個市級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運籌學與系統工程重點實驗室、重慶高校運籌學與控制論重點實驗室、重慶高校特殊兒童心理診斷與教育技術重點實驗室、重慶高校動物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重慶高校光學工程重點實驗室、重慶高校地理信息系統套用研究重點實驗室。
1個市級工程研究中心
重慶高校生物活性物質工程研究中心。
校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重慶旅遊發展研究中心、特殊教育專題資源資料庫(立項建設)、重慶市抗戰文史專題資源資料庫(立項建設)、空間整合社會科學(SISS)重點實驗基地(立項建設)、統籌城鄉經濟系統分析與仿真研究基地(立項建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基地(立項建設)、數字旅遊實驗室(立項建設)、現代英語與教師教育研究基地(立項建設)、幼兒教育研究基地(立項建設)。
此外,學校擁有“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華文教育基地”、“教育部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兩個國家級基地,重慶市普通中國小教師市級培訓基地、重慶市幼兒教育教師市級研修培訓基地、重慶市特殊教育教師市級培訓基地、重慶市漢語國際推廣培訓基地、中德(重慶)職業教育示範基地、重慶市職教師資培訓集團、重慶市管樂師資培訓基地等多個市級基地。以及重慶市運籌學會、重慶市文學學會等10多個學術團體。
合作交流學校先後與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典、馬來西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在盧安達、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等國創辦“孔子學院”、“漢語師範學院”。與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合作建立“重慶中日交流之窗”。學校是國際聾人高等教育網路組織(PEN項目)成員。
科研成果
學校在教學方面,不斷完善教學管理,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實施“通識教育+專業教育+教師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成果顯著,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已建成重慶市級重點課程14門,市級精品課程6門;在近年的優秀教學成果評比中,我校教師榮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重慶市級優秀教學成果一、二等獎20餘項。歷年來,我校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和電子設計大賽中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省部級獎近20項。學校的科研實力不斷增強。“十五”以來,共承擔科研項目1371項,其中國家級項目64項,省部級項目360項;共發表學術論文83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系統收錄372篇,出版著作528部(本),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79項。學校編輯出版《重慶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哲學社會科學版)、《地理教育》、《今日教育·當代幼教》等學術刊物,其中《重慶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被教育部社科司、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評為“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教學科研為中心,立足科學前沿以及地方社會經濟和教育發展的需要,注重加強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推動理論創新和原始創新,科學研究取得豐碩成果。經過多年的培育與建設,一些優勢和特色學科日益壯大,新的學科點不斷崛起,富有特色的學科體系基本形成。學校現有6個重慶市級重點學科,2個市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高校市級重點實驗室,35個研究所(中心、室)。近五年來,學校共承擔“973”項目子課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自然科學基金等各級各類課題700餘項;出版專著、教材、譯著52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5860餘篇,其中SCI等三大檢索系統收錄110餘篇;獲國家級、省部級獎勵60餘項。
現任領導
姓名 | 職務 |
鄧卓明 | 黨委書記 |
周澤揚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龔燕 | 黨委副書記 |
楊新民,陳志軍,陳久奎,孔春陽,陸遠權,董景榮 | 副校長 |
周曉風 | 副校級幹部 |
榮譽獎項
2008年,獲得第二批重慶市依法治校示範校2008年,榮獲“重慶市教育法制建設先進集體”稱號;
2008年,獲得“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組織管理獎(集體)”榮譽稱號;2009年,獲得“重慶市文明單位”;
2009年,評為年度高校基建工作先進集體;
2009年,獲得“重慶市森林校園”稱號;
2009年,獲得“真維斯大學生助學基金”優秀實施單位;
2009年,獲得“重慶市十佳市容整潔單位”;
2009年,榮獲“重慶市教育財務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2009年,榮獲“重慶高校科技管理先進集體”;
2009年,榮獲“重慶高校科技管理先進集體”稱號;
2010年,榮獲重慶市“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活動先進集體。
知名校友
黨政領導
劉學普中共重慶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中共第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譚力中共海南省委常委、省政府黨組副書記、常務副省長,海南國際旅遊島先行試驗區工委書記
周旬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兼)
盧曉鍾 原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常委、民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民建中央委員、重慶市委主委
夏培度原重慶市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重慶市委主委
陳放 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工商聯主席
崔堅西南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重慶股份轉讓中心董事長
蘭運華重慶市婦聯黨組書記,原重慶市婦女聯合會主席
謝禮國重慶市委組織部副部長
張曉江中共重慶市江津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黨組副書記,濱江新城管委會黨委書記
盛婭農重慶市衛生計生委黨委書記、副主任
汪平重慶市九龍坡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掛職)
朱茂中共重慶市墊江縣委副書記
張尚毅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向可文全國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副秘書長,原中共重慶市南川區委副書記
申大華 中共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委員會副巡視員
鍾燕重慶市教委巡視員
甘聯君中共重慶市南岸區委委員、常委
周靜重慶市南川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杜坤飛 中共內江市委常委、市總工會主席、市委秘書長
黃劍東中共雅安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
鄒吉祥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
肖天任四川省煤炭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周繼瓊原南充市教育局局長
吳明禹綿陽市教育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綿陽市南山中學校長
院士校友
馬志明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李言榮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特聘教授、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校黨委副書記(曾任重師教師)
趙進東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海外學者
陶豐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研究員
國內院校
王三根西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唐年勝雲南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院長
徐仲偉 重慶郵電大學(原校黨委書記、教授)
李光輝西南政法大學(校黨委副書記、教授)
廖元和重慶工商大學(副校長、教授)
張威重慶理工大學(副校長、教授)
鄧起方四川理工學院(副院長)
彭規榮長江師範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
蘭剛重慶文理學院(副院長)
陳紅重慶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
張志林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榮翼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思齊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放 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汪太賢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何景熙四川大學(教授)
查屏球 復旦大學(教授)
王成儒青島大學(教授)
王林四川美術學院(教授)
肖林瀘州高中黨委書記兼校長
謝鋼 重慶教育管理學校(校長、黨委書記)
唐中實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副教授、3S中心主任)
厲華研究館員,重慶紅岩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主任、黨委書記
何太平重慶師範大學數學系八零級校友,四川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教授
張勇重慶市第八中學校校長、中學研究員、全國優秀教師、重慶市首屆優秀骨幹校長;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重慶市重點中 學校長聯誼會秘書長
金永 重慶師範大學中文系七九級學生,重慶育才中學校長。198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商界精英
尹家緒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楊中富重慶市潼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肖敏 江西後花園旅遊規劃發展公司董事長
江雲成都國嘉生物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任全國工商聯執行委員、四川省政協常委、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工商聯副主席
文化娛樂
彭波 出演過《瘋狂的石頭》等
李潘中央電視台《半邊天》主持人
重慶市高校一覽
重慶大學 | 西南大學 | 重慶師範大學 | 西南政法大學 | 重慶交通大學 | 重慶郵電大學 | 重慶醫科大學 | 重慶工商大學 | 重慶科技學院 | 重慶理工大學 | 長江師範學院 | 四川外語學院 | 四川美術學院 | 重慶三峽學院 | 重慶文理學院 | 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 | 重慶城市職業學院 | 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 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 |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 |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重慶傳媒職業學院 | 重慶海聯職業技術學院 | 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重慶警官職業學院 | 重慶民生職業技術學院 |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重慶三峽職業學院 | 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 重慶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 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重慶正大軟體職業技術學院 | 重慶職業技術學院 | 重慶教育學院 | 重慶套用外國語專修學院 |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 | 西南大學育才學院 | 四川外語學院 | 重慶南方翻譯學院 | 重慶師範大學涉外商貿學院 | 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 | 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 |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 | 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 |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 | 重慶科創職業學院 | 重慶建築工程職業學院 | 重慶五一技師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