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曲縣

瑪曲縣

瑪曲縣隸屬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藏高原東端,甘、青、川三省交界處,黃河第一彎曲部。地處東經100°45′45″~102°29′00″,北緯33°06′30″~34°30′15″之間,東北以西傾山為界與本州碌曲縣接壤,東南與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若爾蓋縣、阿壩縣為鄰。 瑪曲縣總面積是10190平方公里,總人口為5.49萬(2011年),其中藏族占三分之二,平均海拔是3700米。瑪曲古屬羌族地區,公元663年吐蕃統一青藏高原後,才成為藏族的遊牧之地。 2011年,瑪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1502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0年增長5.5%。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
瑪曲古稱羌區析支河流域。《後漢書》記載:西周穆王時,西征犬戎獲其五王,又獲四白鹿。《安多政教史》、《西藏王統記》亦稱:占據高原三峰者藏族六大姓之一,以白鹿為圖騰的董氏(党項羌)印迷所屬瑪柯(河曲)部繁衍於此。

春秋戰國時,董氏後裔已發展成許多部落。

秦時仍屬董氏控制。

漢時,嶺王國天子(自稱)屬地,按姓氏仍屬董,按地區屬滇零之"鍾存部"。

三國時,河曲之地屬迷唐羌分支和夷之地。

晉、南北朝時,黃河首曲屬党項彌藥地區。

隋時大部屬河源郡。

唐時為吐蕃將軍悉參(節度使)多彌衛(衛府設在河曲)屬同恰(州)九州六部之一的瑪柯董氏(党項遺部)。

宋時屬吐蕃諸部脫思麻(多彌)地區。

元時為吐蕃等處宣慰司之脫思麻路,此地仍稱嶺地。

明朝時,除卓格尼瑪屬陝西都司洮州衛外,其餘嶺地均屬朵甘都司贊善王分地的巴西諸部。

清時屬蒙古厄魯特部。清雍正元年(1723年)發生"羅卜藏丹津叛清事件"後,屬清朝欽差辦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務大臣管轄。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夏河拉卜楞寺院在河曲組成第一個流官制部落--歐拉部落。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河曲南北盡歸拉卜楞寺管轄。

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甘肅省夏河縣,但其政令唯有通過拉卜楞寺院才能在河曲各部施行。

1949年9月18日,夏河縣解放以後,為夏河縣第七區。

1953年3月中共歐拉工委、歐拉行政工作組正式進入黃河第一彎開展工作,是年9月改為瑪曲工委和瑪曲行政委員會。

1955年6月,經甘肅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建縣。因瑪曲地臨黃河,而黃河藏語稱"瑪曲"而得名,隸屬甘南藏族自治州。

1959年1月1日,瑪曲、碌曲合併,稱洮江縣;1962年1月1日,撤銷洮江縣,恢復瑪曲、碌曲兩縣建置。

行政區劃

瑪曲縣轄1個鎮、7個鄉:尼瑪鎮、歐拉鄉、歐拉秀瑪鄉、阿萬倉鄉、木西合鄉、齊哈瑪鄉、采日瑪鄉、曼日瑪鄉。

地理環境

位置

瑪曲縣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藏高原東端,甘、青、川三省交界處,黃河第一彎曲部。地處東經100°45′45″~102°29′00″,北緯33°06′30″~34°30′15″之間,東北以西傾山為界與本州碌曲縣接壤,東南與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若爾蓋縣、阿壩縣為鄰,西面與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甘德縣、瑪沁縣毗鄰,北接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

地形

崑崙山系之阿尼瑪卿雪山(積石山),從西向東橫貫縣境中部。西秦嶺山系之西傾山從北向南綿延進入縣境北部,形成了瑪曲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高度遞減的地勢。境內海拔在3500~3800米之間,峰巔嵯峨起伏,重巒峭拔,溝壑縱橫,河流湍急。東南為黃河二級階地,地表平坦。

氣候

瑪曲縣氣候屬明顯的高原大陸性高寒濕潤區,高寒多風雨(雪),無四季之分,僅有冷暖之別。冷季長達314天,漫長而寒冷;暖季51天,短暫而溫和。雨水集中,日照充足,輻射強烈,無絕對無霜期。年平均氣溫1.2℃。牧草生長期190天。年平均日照26912小時,日照率為61%,牧草生長期平均日照55~68小時。

自然資源

水電資源

瑪曲縣占居黃河九曲之首曲,水能資源十分豐富,理論蘊藏量為151.7萬千瓦,占全州水能總蘊藏量的42%,目前只開發了0.2%;黃河從青海省久治縣門堂鄉流入我縣木西合鄉境內,流程達433公里,占黃河在甘肅段總流程的59%。黃河流入我縣境內時的水流量占黃河總流量的20%,出境時水流量增加到65%,黃河在瑪曲段的補充水量占黃河總水流量的45%,年入境水量為137億立方米,出境水量為164.1億立方米,年產自表水27.1億立方米。瑪曲縣境內黃河支流眾多,主要的一級支流有28條,二級支流有300多條,濕地面積達562.5萬畝。

藥材資源

瑪曲縣有39科、100屬、151種野生藥用植物,其中分布面積廣、數量多、藥用價值及經濟價值高的有冬蟲夏草、水母雪蓮、甘肅貝母、列香杜鵑、列吐羌活、唐古特大黃、多花黃芪、甘青烏麻花艽等20餘種。

礦產資源

瑪曲縣已探明的有金、鐵、銅、錫、鉬、鎢等金屬礦和泥炭、大理石等非金屬礦。

人口民族

瑪曲縣,總人口為5.49萬(2011年)

,有藏族、回族、東鄉族、土族、保全族、滿族、蒙古族、撒拉族等民族。藏族人口占大多數。

交通

瑪曲縣有兩條公路(尕瑪路和兩阿路)與國道213線貫通。瑪曲縣建成郎瑪公路、尕瑪公路、瑪阿公路、黃齊公路、扎西公路、阿木公路、洛久公路等7條公路,實現了鄉鄉通公路。

經濟

綜述

2011年,瑪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502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0年增長5.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2973萬元,比2010年增長6.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5118萬元,比2010年增長1.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6937億元,比2010年增長9.2%。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8.7%,對GDP的貢獻率為35.5%;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2%,對GDP的貢獻率為8.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2.1%。對GDP的貢獻率為56.4%。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9.7比36.8比33.5,調整為28.7比39.2比32.1。

2011年,瑪曲縣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19529萬元,比2010年增加2150萬元,增長12.4%;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0878萬元,占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的55.7%。財政支出76271萬元,比2010年多支33134萬元,比2010年增長76.8%。

第一產業

2011年,瑪曲縣總增各類牲畜284759頭、只,總增率27.09%,比2010年提高1.02個百分點;出欄各類牲畜295884頭、只,出欄率28.15%;商品出欄各類牲畜280089頭、只,商品率26.65%。

2011年,瑪曲縣肉類總產量14527噸,比2010年增長8.7%。其中,牛肉產量11305噸,比2010年增長11.7%;羊肉產量3222萬噸,比2010年下降1.1%。2011年末牛存欄511454頭,比2010年下降2.9%;羊存欄507213頭,比2010年增長0.9%。羊毛產量507.2噸,比2010年增長0.9%。牛奶產量34869噸,比2010年增長0.3%。

第二產業

2011年,瑪曲縣全部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4763萬元,比2010年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9053萬元,比2010年下降1.1%。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股份制企業實現增加值36673萬元,比2010年下降4.2%,私營企業實現增加值2380萬元,比2010年增長90.5%。

第三產業

2011年,瑪曲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0049萬元,比2010年增長16.3%。按銷售地區統計,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5433萬元,比2010年增長11.35%,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76.98%;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616萬元,比2010年增長17.07%,占23.02。按行業統計,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7285萬元,比2010年增長11.87%,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6.21%;;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764萬元,比2010年增長17.52%,占13.79%。

2011年,瑪曲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95872萬元,比2010年增加19897萬元,比2010年增長26.19%;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6841萬元,比2010年增加5639萬元,比2010年增長18.07%。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為34977萬元,比2010年增加3727萬元,比2010年增長11.93%。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瑪曲縣有普通中學兩所,國小12所;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80人,國小專任教師403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920人,其中女生969人;國小在校學生6399人,其中女生308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8.95%。

科學技術

瑪曲縣有專業技術人員940人,其中農業技術人員89人。

衛生事業

2011年末,瑪曲縣有醫院、衛生院12所,床位196張,醫療機構衛生技術人員20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7人,衛生防疫人員26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24.7%,嬰兒死亡率23.7%,產婦住院分娩比例74.6%。

社會保障

2011年末,瑪曲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507人,比2010年末增加15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3171人,比2010年增加55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2679人。有38092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2%;17902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011年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3041萬元,比2010年增長16%,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支出1960萬元,比2010年增長27%。城鎮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為1831人,發放低保金404萬元,比2010年增長10%;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為10108人,發放低保金829萬元,比2010年增長8.6%;農村居民得到政府五保救濟的人數為433人,發放救濟金90.93萬元,比2010年增長31.25%。

旅遊

黃河首曲第一橋 黃河首曲第一橋。位於縣城4公里處,是黃河上游在瑪曲境內建的第一座橋,因此有第一橋之稱。它是1979年所建,這座橋的長280米,寬是7.5米。 黃河第一橋有兩大景觀。一是“拱橋拓日”。清晨日出時,立於大橋西側,當太陽升至拱面時感覺拱橋托起了太陽一樣,頗為壯觀。二是“長河落日”。
大水泉 位於縣城以東朗瑪公路(朗木寺至瑪曲)20公里處,由於在巍峨的西傾山腳下湧出一泉,其水甚大而得名。泉呈一漏斗狀水池,深約0.4米,底部有泉眼10餘個,咕咕噴涌,出水量大,流出形成河流,其水甘甜清冽。 1979年,瑪曲漁場試驗並成功培育了原產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虹鱒魚。
貢賽爾喀木道 藏語意為貢曲、賽爾曲、道吉曲三條河流與黃河匯流之地。位於瑪曲縣西南54公里的阿萬倉鄉政府治所以南,是以西北的貢曲、賽爾霞曲、東面的道吉曲匯合處為中心的盆形草原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它包括著名的阿萬倉娘瑪寺院、散日瑪寺,賽爾霞溝吐蕃贊普赤德松贊的軍事指揮部遺蹟。貢賽爾喀木道歷史悠久,古為西羌以白鹿為圖騰的董氏卿所屬部落棲息之地,党項、吐渾谷、吐蕃、蒙古等民族生後在這裡生息或建立遊牧部落政權。
七仙女峰 地處甘肅省瑪曲縣木西合鄉境內(離縣城約八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勢奇特的山脈延伸在黃河岸邊,自然形成七座大小不一的小峰,這就是我要講的七仙女峰。
喬科大沼澤地 藏語稱喬爾乾,位於瑪曲縣東南曼爾瑪鄉境內,面積1000多平方公里,沼澤地平坦廣闊,坡丘平暖,水草豐美,是得天獨厚的天然草場,因出產河曲馬(原名喬科馬)而聞名天下。喬爾乾實際由五縫、七橋、二塘組成。五峰即中心的瓦芒則棟峰,東面的色銳峰,北面的嘎伊峰,南面的協合爾峰和西面的崗蘭木孜乎銳鋒;七橋指北面的貢橋,西面的郎曲橋乾、掖爾茂橋,南面的撒銳橋,東面的色銳橋和中間的翁坡橋及瓦芒橋;東西、南北五橋連綿環繞五縫,中二橋卻間隔五峰。二塘及萬廷塘和衛當塘。喬乾是河曲馬的中心產地,也是丹頂鶴,黑頸鶴,白天鵝、黃羊、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動物的棲息樂園。

產業

總面積10190.8平方公里,總人口3.82萬人,其中牧民人口3.08萬人。自建縣以來,我們已經走過了四十餘年的歷程。四十餘年來,特別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全縣各族人民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按照"以牧為主,多種並舉"的發展思路,使我縣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迅速發展。 目前,全縣社會穩定,民族團結,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各項事業蒸蒸日上。 

瑪曲縣在經濟協作與開發上擁有區位、資源和政策三大勢, 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資源

瑪曲擁有1400多萬連片集中、舒展平坦、草質優良、耐牧性強的天然草原,被稱為“亞洲第一天然優質牧場”,是一個以藏族為主體的純牧業縣。是甘肅省主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之一,是“遠古披毛犀牛”的故鄉,河曲馬的中心產地,歐拉羊、阿萬倉氂牛和“河曲藏獒”的唯一故里。藏族先民早在三千多年前馴養並培育出了這些地方優良畜種,自漢代以來就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著稱。特別是河曲馬以其體格高大,適應性強,挽乘兼用,素能爬高山,善走水草地而聞名天下。歐拉羊也以體格高大,被毛粗長,耐寒膘肥,肉質良好,生長快,產肉率高而著稱。還有高原之舟--氂牛,以肉質鮮嫩,耐寒冷、抗缺氧和全身皆寶而聞名國內外,據統計,目前瑪曲草原上生息著66萬多頭(只、匹)阿萬倉氂牛、歐拉羊和河曲馬,畜牧業資源十分豐富。年產天然優質牛羊肉7885噸,乳品19000噸,皮張4.62萬張,牛羊毛334噸。內蒙古草原興發集團公司、甘肅省食品公司等10多家畜牧業龍頭企業相繼落戶瑪曲,共謀發展大計,共創美好未來。積極探索“企業+牧戶+基地”的經營模式,拓寬牧民的增收渠道,增加牧民的收入,黃河首曲牛羊肉暢銷國內外市場,享譽海內外。

瑪曲,物華天寶,礦藏富集,也許是受到了上蒼的垂青,在億萬年漫長的地質運動過程中,蘊育了豐富的金、鐵、銅、泵、錫、鉬、鎢等金屬礦和泥炭、大理石等非金屬礦。仿佛它知道虔誠的藏族兒女特別喜愛金銀製品似的,為瑪曲草原賜予了豐富而高品位的金礦資源。在一個名叫格爾珂的地方,一個靜謐的草原夏夜,一群金雞終於忍不住泄漏了天機,於是一座大型的露天開採金礦在瑪曲誕生。在短短的十幾年裡,瑪曲縣格爾珂黃金礦業責任公司通過企業改制改組,向現代企業發展模式邁進,相繼成立了年處理礦石40萬噸,日處理礦石1150噸的全泥氰化炭漿工藝流程選礦廠以及日處理載金炭2000公斤的解析電解冶煉廠。擁有固定資產8590萬元,年創產值17338萬元,年創利稅7558萬元,年產黃金2250公斤的經濟規模,累計向國家交售黃金15000餘公斤。黃金年產量位列全國第四,甘肅省第一,來瑪曲草原的遊客可全面觀賞黃金“開採--選礦--冶煉--黃金成品”的全過程。

區域經濟

牧村經濟得到全面發展。認真落實黨在牧村的各項政策,牧業生產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結構調整成效明顯,畜牧業生產連年豐收,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全縣七鄉一鎮可利用草場全部承包到戶或聯戶,明確了草場的管、建、用和責、權、利,極大地調動了牧民民眾管理草場、建設草場、合理利用草場的積極性。加強了草原建設。積極爭取實施了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重點公益林保護、生態建設、草場改良、人工種草、濕地保護、治蟲滅鼠、疫病防制、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項目。投資200多萬元建設了瑪曲縣高效畜牧業科技示範園區,從牛羊育肥、劃區輪牧、草場改良、暖棚養畜、畜種改良等方面進行科學實驗和示範推廣,極大地改善了畜牧業生產條件,增強了發展後勁。牧業產業化穩步推進。通過採取政府指導、市場主導、能人引導等措施,扶持牛羊養殖、育肥示範戶200餘戶,發展種草示範戶100餘戶。大力實施"牧區繁育、農區育肥,農區種草、牧區補飼"的農牧互補戰略。制定和落實優惠政策,規劃了民族工業園區和牧業產業化基地,吸引省內外大型企業到我縣投資辦廠。積極開展了訂單畜牧業試點工作,使企業、市場、牧戶利益聯結機制初步形成。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最佳化畜產品流通體制,建設完成了甘青川瑪曲活畜交易綜合大市場,進一步拓寬了牧民民眾增產增收的空間。五是大力開展特色養殖業。加大牲畜的疫病防治,強化村級防疫員培訓,落實防疫員報酬,為牧業增產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006年各類牲畜存欄預計達到78.18萬頭(只、匹),年均增長6.1%;總增數19.36萬頭(只、匹),總增率25.41%;出欄數19.96萬頭(只、匹),出欄率26.2%;商品數19.05萬頭(只、匹),商品率25.01%。牧業增加值預計達到1.27億元,年均增長7.0%。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堅持工業強縣戰略,培育了一批市場競爭力較強的龍頭企業,礦產開發、畜產品加工、中藏藥材加工等優勢支柱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2006 年工業增加值預計達到2.44億元,年均增長18.6%。畜產品加工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綜合效益顯著提高。縣黃河首曲藥源開發有限公司藏藥"獨一味"浸膏粉生產線正式投產,年生產浸膏粉50噸,填補了"獨一味"原產地無生產企業的空白,成為工業經濟發展的新亮點。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2006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達到4.85億元,年均增長14%。其中:第一產業預計完成1.33億元,年均增長10.6%;第二產業預計完成2.47億元,年均增長17.0%;第三產業預計完成1.05億元,年均增長18.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累計達到4.70億元,年均增長4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1億元,年均增長16.2%。大口徑財政收入預計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03億元,年均增長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7750元,年均增長4.9%;牧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2755元,年均增長2.9%,各項主要巨觀調控指標均已完成或超額完成。

景點

黃河第一道彎

黃河從巴顏喀拉山發源,一路浩浩蕩蕩東下,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瑪曲縣境內形成了一個433公里的“九曲黃河第一彎”。瑪曲,藏語意為“孔雀河”,即黃河之意,因河水清翠如孔雀羽毛而得其名,是全國惟一以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

瑪曲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地處甘、青、川三省甘南、黃南、果洛、阿壩四個民族自治州的中心地帶。距省城蘭州453公里,距成都580公里,距九寨溝380公里,距州政府合作180公里。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是三省結合部畜產品交易、商貿流通集散地的旱碼頭,已成為該地區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視窗。總面積10190.80平方公里,海拔在3000-4800米之間。草原、高山、河谷相間其中,高原湖泊星羅棋布,天光雲水,本真自然,高原風景,空曠奇異。全年平均氣溫1.2℃,是夏季天然的避暑勝地。境內地域遼闊,資源富集,擁有豐富的畜牧、礦產、旅遊、水電、藥材五大優勢資源。

察乾尼瑪外香寺

察乾外香寺,又稱卓格尼瑪外香寺。是瑪曲境內建築最早的一座藏傳佛教寺院,外香寺位於瑪曲縣城正北方3km處,系夏河拉卜楞108個屬寺之一。也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寺院之一。該寺自創建到現在已經歷了221個春秋。寺內珍藏著金汁書寫的《甘珠爾》大藏經一部,墨汁書寫的《甘珠爾》、《丹珠爾》大藏經5部。《嘛呢全集》等佛經著作千餘卷。寺內還珍藏著第二、三、四世嘉木樣大師的腰帶、法衣、僧帽等聖物。

天下黃河第一橋

黃河首曲第一橋,位於縣城4km處。黃河首曲第一橋建成於1979年,是黃河上游建成的第一座黃河大橋,因此有“黃河第一橋”之稱。這裡風景宜人,黃河兩岸綠草茵茵,牛羊成群,全長280米,橋面寬7.5米。首曲第一橋有兩大美妙絕倫的景觀。一是“拱橋托日”。清晨日出時,立於大橋西側,但見東方一輪紅日冉冉升起,當升到拱面時,恰似拱橋托起了紅日,頗為壯觀;二是“長河落月”。黃昏時分,在黃河橋邊遠望長河之水,夕陽漸漸西沉,恰似落入長河之中。

貢賽爾喀木道

貢賽爾喀木道,藏語意為貢曲、賽爾曲、道吉曲三條河流與黃河匯流之地。位於瑪曲縣西南54公里的阿萬倉鄉政府治所以南,面積約200平方公里。貢賽爾喀木道歷史悠久,古為西羌以白鹿為圖騰的董氏卿所屬部落棲息之地,党項、吐渾谷、吐蕃、蒙古等民族先後在這裡生息或建立遊牧部落政權。701年,吐蕃贊普赤德松贊率兵進駐貢賽爾喀木道地區,攻打松州牗今四川松藩縣牘、洮州牗今甘肅臨潭縣牘和安多地區,把這裡作為戰爭的後勤基地。1806年,第三世嘉木樣、羅桑圖丹久美堅措前往阿萬倉講解佛法,開始了拉卜楞寺政權對貢賽爾喀木道的影響。1875年,拉卜楞與果洛發生“萬兵戰役”,貢賽爾喀木道正式歸順拉卜楞寺管理。這裡景色優美,風景獨特,濕地與湖泊輝映,雪山與黃河並存,北方大地的陽剛之氣與江南水鄉的清柔之美融為一體,是探險家、旅行者、攝影家、文學家的理想去處和遊客避暑勝地。

河曲馬場

河曲馬場距縣城20公里。於1958年建場後,成為河曲馬的培育中心。經過馬場職工的多年的建設,形成了瑪曲很富特色的風景區之一,是典型的草原濕地生態遊覽區。位於瑪曲縣城東南20公里處的喬科草原東北部,包括萬涎灘、文保灘、喬科灘,有“河曲水滸”之稱。一路東南奔流的黃河在這裡遇上隆起的松潘高原阻隔,另闢出路環而北流,形成黃河首曲最大的一塊生態濕地。這裡是河曲馬的故鄉,也是珍禽異獸黑頸鶴、白天鵝、黃鴨、黃羊,藏原羚和梅花鹿棲息的樂園。形成了極富河曲特色的高山草原景致,是休閒觀光、攝影,採風的極佳勝地。

曲哈灑日石山

大水泉

位於縣城以東郞瑪公路(郞木寺至瑪曲)20公里處,由於在巍峨的西傾山腳下湧出一泉,其水甚大而碧,泉呈一漏斗狀水池,深約0.4米,底部有泉眼10餘個,咕咕噴涌,終年水溫保持在9℃-14℃。這裡背靠西傾山,面臨大草原和黑河,草原壯闊,風景奇麗,帳篷點點,牛羊成群,犬吠馬嘶,到處呈出典型的藏族遊牧生活景象。

喬科大沼澤地

喬科大沼澤地,藏語稱喬爾乾,位於瑪曲縣東南,曼日瑪鄉境內面積1000多平方公里,沼澤地平坦廣闊,坡丘平緩,水草豐美,是得天獨厚的天然牧場,因出產河曲馬(原名喬科馬)而聞名天下。這裡是得天獨厚的天然牧場,也是格薩爾賽馬稱王的神駒—河曲寶馬的產地之一,有霍嶺大戰期間修建的橋樑遺蹟。據《果洛宗譜》記載,格薩爾王姓董,為瑪曲喬科三部落董氏家族後代。這裡也是丹頂鶴、黑頸鶴、白天鵝、黃羊、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動植物的棲息樂園。

曲合爾湖

位於瑪曲縣城以西70公里處,曲合爾溝與喹合爾溝頂交界的山坳里。湖面海拔在4500米以上,湖呈橢圓形,南北長800米,東西寬約600米,湖深15米左右。湖水清澈透明,冰涼異常,藍天、白雲、雪山倒影其中,清晰可見。湖南、西、北三面裸露岩峰,植被因海拔增高而漸次稀疏。湖水從東面溢流而下,注入哇合爾河谷,形成湖畔水草茵茵,山峰白雪皚皚的壯麗景色。曲合爾湖是瑪曲最大的高山湖泊,也是歐拉部落的聖湖之一。

生態保護

“春天風大,沙塵暴來了,10米之內,草原上的牛羊,根本看不見。”藏族漢子云白說起今年春夏之交草原上颳起的漫天黃沙,眼神里充滿憂慮。他是甘肅甘南瑪曲縣人。從小至今,在草原生活了41年的雲白,以前從未見過沙塵暴。 7月28日下午4時許,陽光刺眼,手搭涼棚,站在河曲馬場五隊的草場上望去,一壟壟凹凸起伏的沙丘帶出現在茫茫草原,高兩三米,連綿數公里,不見盡頭。兩公里開外,黃河水緩緩流過瑪曲黃河大橋,寧靜而秀美。再遠處,這座西部小城隱約可現。

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約古宗列盆地的黃河,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門堂鄉流入甘肅瑪曲,輕展手臂,折了一個彎後,又拾身返回青海,留下“黃河第一彎”的優美足跡。

七八月的瑪曲,本應是草原最美的季節。但腳下的這片草地,像長了癩頭瘡一般,植被稀疏得可憐。

這片草場已經完全退化,幾乎時刻有被沙丘吞噬的危險——衰敗的狼毒花和不知名的藍色、白色小花點綴著草原的邊界,稀稀拉拉的垂穗披肩草耷拉著腦袋,旱獺們製造著數不清的洞穴。露出猙獰面孔的沙丘帶像一把鋒利的匕首插進草原腹地……

越來越少的水

被譽為“黃河之腎”的瑪曲濕地是黃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位於青藏高原東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帶,濕地保護區總面積37.5萬公頃。

據水利部門測算,黃河從久治縣流入瑪曲時的流量為38.91×108立方米,出境時達147×108立方米,黃河水量在瑪曲段流量增加了108.1×108立方米,占黃河源區總徑流量的58.7%,占黃河流域總徑流量的1/6。瑪曲濕地是名副其實的“高原水塔”、“黃河蓄水池”。

瑪曲濕地還是國際瀕危動物黑頸鶴的重要棲息地。高寒潮濕的草甸沼澤地是黑頸鶴繁殖、生長的理想之所。

但一切正在悄然發生改變。這裡已經不是人們記憶中的“黃河首曲”了。

自上世紀80年代起,瑪曲濕地風光不再——境內數千泉眼乾涸,黃河的27條主要支流中,已有11條常年乾涸,另有不少河流成了季節河,大部分山谷的小溪絕流,數百個湖泊水位明顯下降,地表徑流量和土壤含水量銳減。

水,在這個孕育水資源的地方,也開始變得稀缺。

瑪曲一些地方的牧民守著濕地沒水吃,已經開始挖井取水。近幾年,國家黃河水利委員會也將該縣草原定為以人工降雨增加黃河水量的必選之地。

越來越多的沙

“按照近20年的退化速度,不用10年,甘南州草地乃至青藏高原東部將成為中國第四大沙塵源。”一直致力於濕地保護研究的蘭州大學教授杜國禎曾發出警示。

“風力大、草地不斷退化,且大風持續的時間、強度與植物枯黃季節剛好同步,甘南風蝕與沙塵危害因而不斷加重。”杜國禎說。

根據他的研究,以每年70天的8級大風進行推算,當植被復蓋度為60%時,從甘南草地吹向東部或東南部的沙土量就達3.735億立方米。而以最近20年的退化速度,不用10年,甘南植被的平均復蓋度將降至50%以下,那時每年颳起的沙土量將達到4.669億立方米。

當地氣象資料顯示,瑪曲平均每年8級以上(風速17米/秒)的大風天氣累計達77天,最多時達121天,多為西北風。而專家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風速達6米/秒即可揚起沙塵。

這很好地解釋了瑪曲黃河沿岸已出現的長達220公里的沙丘帶的形成原因。黃河沿岸豐富的沙源為沙丘肆虐提供了條件。

沙丘正在悄悄向草場深處延伸,目前整個瑪曲縣沙化草地面積已達69.5萬畝,沙化面積仍以每年3000多畝的速度遞增。

整個瑪曲生態系統“腎臟”功能的紊亂與衰竭,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原先的生態秩序被打破——河岸塌方與水土流失嚴重,每年向黃河輸送泥沙50多萬噸,致使河床逐年抬高,促使黃河頻繁改道。原先的河床、河沙裸露在外,加劇了土地沙化進程。

而另一方面,有關專家告訴記者,中華鼢鼠、高原鼠兔、草原毛蟲等這些鼠蟲害大肆泛濫的地方,逐步演變成了沙化區。目前,鼠蟲危害已侵襲了整個瑪曲縣可利用草場面積的31%,面積達386萬畝。

“草原上鼠患的頻發,與草場退化有直接關係。”瑪曲縣環保局黨組書記、副局長武國真說。

他介紹,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由於人為捕殺,黃鼠狼、狐狸、老鷹的數量減少了,進而整個生態食物鏈被打破,加上過度放牧,草原生態不斷惡化。

除此之外,泥炭地開發、礦山開採、公路及城鎮化建設也對瑪曲草地生態系統造成破壞。

“黃河中下游斷流,與瑪曲濕地水源涵養功能降低直接相關。”杜國禎說,“甘南濕地是保護黃河中下游生態安全的綠色屏障。一旦這個屏障被破壞了,劉家峽水庫每10年就得清淤一次,否則,整個蘭州將變成‘海灘’。”

自1992年開始,杜國禎每年夏天都要赴瑪曲作科學考察。他見證了瑪曲濕地萎縮的進程,因此憂心忡忡。

保護與拯救迫在眉睫。瑪曲縣畜牧獸醫林業局副局長羅白介紹說,雖然當地在濕地保護與恢復工作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但苦於沒有資金支持,難以為繼。

“死循環”

採訪中,許多濕地保護專家和瑪曲縣當地官員都將瑪曲濕地退化的重要原因,歸結為“過度放牧”。有數據顯示,目前甘南草地承載的家畜數量是上世紀80年代的兩倍。

瑪曲很難擺脫一個怪圈。草、畜、人三者的關係,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死循環”:大力發展畜牧業、提高農牧民收入——草場承載量不斷加重——草場退化、牲畜減少、農牧民再度返貧。

瑪曲縣環保局提供的數據顯示,這種矛盾仍在發展。整個瑪曲縣牧草產量從1981年的5860公斤/公頃下降至2004年的4000公斤/公頃,降幅達1/4;草層高度由1990年的35厘米下降至現在的10厘米,植被復蓋下降到目前的70%左右。

牧民雲白的家族世代居於草原,以放牧為生,擁有200多頭氂牛、150頭羊。雖然有2500多畝廣袤草場供他支配,但仍顯得捉襟見肘。

更令他憂心的是,“這幾年,草場不行了,草長得不好。”和草原上大多數牧民一樣,雲白也曾懷有“千頭牛萬隻羊”的夢想,但要維持眼下牲畜的規模,他不得不在每個夏季,租用別人的1000多畝草場。為此,他要額外支付一筆高達1.5萬元的租金。

直到今天,瑪曲縣仍然難掩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脆弱的生態,需要保護,但人們又需要依賴這樣的脆弱環境生存和發展。怎么辦?

“這確實是個死結。”武國真說。他介紹說,瑪曲是一個純牧業縣,牧民民眾收入的95%以上都來自畜牧業,但由於畜牧業基礎設施薄弱,牧民民眾仍處於“靠天養畜”的被動局面。在他看來,解開這個“死結”的辦法是“讓牧民不再單純依靠畜牧產業致富,讓一部分牧民從草原上解放出來”。

當然,這還面臨著許多實際困難。對那些從草原上退出來的牧民來說,離開他們熟悉的草原,轉型之路漫長而艱辛。

中國縣城5

完善詞條,學習知識,也分享知識!

甘南藏族自治州行政區劃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肅省西南部,南臨四川,西界青海。東經100°46′-104°44′, 北緯33°06′-36°10′。總面積40201平方千米。總人口68萬人。甘南藏族自治州轄1個縣級市、7個縣。即合作市,夏河、碌曲、瑪曲、臨潭、迭部、舟曲7個縣。
合作市當周街道|伊合昂街道| 堅木克爾街道| 通欽街道| 卡加曼鄉| 卡加道鄉| 佐蓋多瑪鄉| 加茂貢鄉| 勒秀鄉| 那吾鄉
夏河縣拉卜楞鎮| 王格爾塘鎮| 阿木去乎鎮| 桑科鄉| 甘加鄉| 達麥鄉| 麻當鄉| 曲奧鄉| 唐尕昂鄉| 扎油鄉| 博拉鄉| 吉倉鄉| 牙利吉鄉| 科才鄉
碌曲縣郎木寺鎮| 瑪艾鎮| 尕海鄉| 西倉鄉| 拉仁關鄉| 雙岔鄉| 阿拉鄉
瑪曲縣尼瑪鎮| 歐拉鄉| 歐拉秀瑪鄉| 阿萬倉鄉| 木西合鄉| 齊哈瑪鄉| 采日瑪鄉| 曼日嗎鄉
臨潭縣城關鎮| 新城鎮| 冶力關鎮| 術布鄉| 古戰回族鄉| 卓洛回族鄉| 長川回族鄉| 羊永鄉| 流順鄉| 扁都鄉| 店子鄉| 新堡鄉| 總寨鄉| 三岔鄉| 龍元鄉| 陳旗鄉| 石門鄉| 羊沙鄉| 八角鄉
迭部縣

電尕鄉| 益哇鄉| 卡壩鄉| 達拉鄉| 尼傲鄉| 旺藏鄉| 阿夏鄉| 多兒鄉| 花園鄉| 桑壩鄉| 臘子鄉| 洛大鄉

舟曲縣

城關鎮[舟曲縣]| 大川鎮[舟曲縣]| 曲瓦鄉| 巴藏鄉| 大峪鄉[舟曲縣]| 立節鄉| 憨班鄉 | 峰迭鄉| 坪定鄉| 江盤鄉| 弓子石鄉| 中牌鄉 | 南峪鄉| 三角坪鄉 | 池乾鄉| 八楞鄉| 武坪鄉 | 插崗鄉| 拱壩鄉| 鐵壩鄉| 大年鄉[舟曲縣]| 博峪鄉

卓尼縣柳林鎮| 木耳鎮| 扎古錄鎮| 納浪鄉| 大族鄉| 卡車鄉| 刀告鄉| 尼巴鄉| 完冒鄉| 阿子灘鄉| 申藏鄉| 恰蓋鄉| 康多鄉| 勺哇土族鄉| 洮硯鄉| 柏林鄉| 藏巴哇鄉

甘肅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