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

ICH

ICH(I/O controller hub意思是“輸入/輸出控制器中心”,負責連線PCI匯流排,IDE設備,I/O設備等,是英特爾的南橋晶片系列名稱。同時IC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也可指人用藥物註冊技術要求國際協調會。。ICH10依舊只支持6條PCI-E通道、4個主PCI接口、12個USB 2.0接口、2組EHCI控制器,並支持USB接口禁用功能,ICH10還是支持6個SATA 3Gbps接口,普通版本的ICH10也可以使用6個連線埠,MATIrx Storage技術沒有什麼改動,還是支持RAID 0/1/5/10/Matrix陣列,增加了AHCI(SATA的一個控制接口)的支持,並強化喚醒、管理和安全功能。

基本信息

簡介

概念

ICH(I/O controller hub)直譯的意思是“輸入/輸出控制器中心”,負責連線PCI匯流排,IDE設備,I/O設備等,是英特爾的南橋晶片系列名稱。

南橋晶片(South Bridge)是主機板晶片組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位於主機板上離CPU插槽較遠的下方,PCI插槽的附近,這種布局是考慮到它所連線的I/O匯流排較多,離處理器遠一點有利於布線。

搭配

不同的南橋晶片可以搭配不同的北橋晶片,雖然其中存在一定的對應關係,但是只要連線匯流排相符並且針腳兼容,主機板廠商完全可以隨意選擇。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AMD-ATI晶片組,其北橋晶片既可以搭配自家的南橋晶片,也可以使用ULI或者ⅥA的南橋晶片。此外,很多典型晶片組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南橋。譬如當年Intel 845E既可以搭配ICH2也可以搭配ICH4,即便是如今P965主機板大量採用的ICH8南橋,也存在不同版本的區別,從而表現出明顯的功能差異。

發展

南橋晶片的發展方向主要是集成更多的功能,例如網卡、RAID、IEEE 1394、甚至WI-FI無線網路等等。相對於北橋晶片來說,其數據處理量並不算大,所以南橋晶片一般都沒有復蓋散熱片。南橋晶片不與處理器直接相連,而是通過一定的方式。南橋晶片在奔騰4以下的低端主機板都是裸露的晶片,沒有復蓋散熱片。到了P45高端的主機板上都復蓋有散熱片,隨著晶片的升級,將面臨南橋散熱片裝上風冷風扇。

功能

南橋晶片負責I/O匯流排之間的通信,如PCI匯流排、USB、LAN、ATA、SATA、音頻控制器、鍵盤控制器、實時時鐘控制器、高級電源管理等,這些技術一般相對來說比較穩定,所以不同晶片組中可能南橋晶片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是北橋晶片。所以主機板晶片組中北橋晶片的數量要遠遠多於南橋晶片。例如早期英特爾不同架構的晶片組Socket 7的430TX和Slot 1的440LX其南橋晶片都採用82317AB,而近兩年的晶片組845E/845G/845GE/845PE等配置都採用ICH4南橋晶片,但也能搭配ICH2南橋晶片。更有甚者,有些主機板廠家生產的少數產品採用的南北橋是不同晶片組公司的產品,例如以前升技的KG7-RAID主機板,北橋採用了AMD 760,南橋則是ⅥA 686B。

技術

ICH1和ICH2

ICH1(I/O controller hub):輸入/輸出控制器中心,負責連線PCI匯流排,IDE設備,I/O設備等,可以理解成為我們所說的南橋。

ICHICH
從ICH2開始,下面是簡介:

第二代I/O控制中心ICH2,ICH2的功能包括了:1. 6通道(5.1聲道環繞)

- 同軸信號(Coaxial Signal)/AC97

- S/PDIF 輸出

⒉系統管理包括:SMBus和SMLink;

⒊ Intel 2000 LAN 管理技術;

⒋ Ultra ATA100 IDE 接口;

⒌ 向下兼容Ultra ATA/33/66 以及PIO模式;

⒍ 讀取磁碟數據達100MB/s,而寫入速度達到88.9MB/s;

⒎ Ultra ATA100 IDE 接口可使用Ultra ATA/6680針數據線;

ICH4

搭配ICH4南橋晶片的北橋晶片是845E和845PE系列,但是也有部分845E晶片組主機板為節約成本而沒有選擇ICH4南橋晶片,而是選用了ICH2南橋晶片。這主要是由於當時市場上對於USB2.0不重視造成的。

ICH4南橋晶片的編號為82801DB,提供了6個USB2.0接口和兩個PATA接口的支持。作為英特爾桌面平台首款支持USB2.0傳輸的南橋晶片,ICH4對USB2.0接口產品的普及起到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

ICH5和ICH5R

它們的南橋晶片的編號分別為為82801EB和82801ER。在ICH4的基礎上,ICH5和ICH5R南橋晶片將6個USB2.0接口增加到8個,並且提供了兩個SATA硬碟接口。除此以外,在BIOS中還提供了對英特爾HT技術的支持(845PE系列晶片組通過刷新BIOS也可以實現對HT技術的支持。)。ICH5R與ICH5的相比增加對SATA硬碟RAID功能的支持,但是由於其成本較ICH5為高,再加上RAID功能對用戶使用的局限性,因此我們在市場上幾乎看不到ICH5R南橋晶片。ICH5南橋晶片主要用來與英物特爾875P、865PE、865P、848P北橋晶片搭配。

自從ICH2開始,Intel南橋晶片就展現出驚人的實力,隨後每一代北橋晶片都採用全新的南橋晶片進行搭配。ICH4第一次實現了對USB 2.0的支持,ICH5又引入了SATA功能。但是,真正值得我們回味的還是ICH6,這也是當前Intel南橋晶片的雛形。

ICH6

與ICH5一樣,ICH6分兩個型號:ICH6R和ICH6,兩者的主要區別是在支持磁碟陣列功能之上。磁碟陣列模式。所謂Matrix RAID更像是一種RAID 1.5模式,即以犧牲25%的容量達到RAID 0+1的穩定性和數據安全性。在整合度方面,ICH6也是史無前例的。4個Serial ATA通道、1個並行ATA接口、4個PCI Express x1擴展設備、整合千兆網路與8個USB 2.0接口等等。為了加強Serial ATA功能,Intel大膽地捨去一個並行ATA接口,也就是說用戶最多只能安裝一個IDE硬碟和一個IDE光碟機,除非採用額外的IDE控制卡。Intel的ICH6南橋晶片音頻功能則是ICH6的一個亮點,集成在ICH6南橋晶片中的Azalia控制器採用全新的Azalia Link(以往AC’97使用的是AC-Link)與外部的諸多Codec(數據信號轉換解碼器)相連,連線頻寬提升到一個相當高的層次,僅僅單通道輸入頻寬就達到24MB/s,而AC-Link的總頻寬僅僅為11.5MB/s。此外Azalia Link支持多通道的輸入輸出,由廠商根據需求自行使用相應的模式,最高可達7.1聲道。

ICH7

ICH7南橋晶片無前例地衍生出總共5個版本,分別為ICH7、ICH7DH、ICH7DO、ICH7DE及ICH7R,其中ICH7為標準型, ICH7DH針對數字家庭娛樂電腦,ICH7DO針對商業用途,ICH7DE針對電腦遊戲玩家,ICH7R則是支持RAID 0/1/5/1+0磁碟陣列功能的版本。在整合度方面,ICH7是史無前例的。所有的ICH7南橋都支持4個Serial ATA通道,這意味著用戶在使用Serial ATA串列硬碟時將更為自由,為組建RAID磁碟列陣奠定了基礎。更為重要的是,今後光存儲設備也可能轉向Serial ATA接口,因此這一改進設計顯得很有必要。ICH7在對待並行ATA接口方面的態度也讓人感到較為欣慰,它並非徹底拋棄並行ATA,而是保留一個並行 ATA接口,允許用戶接駁兩個並行ATA設備。

Intel的ICH7南橋晶片

新時代的晶片組會以PCI Express作為一個重點,而PCI Express並非是高性能顯示卡的專利,它甚至可以取代現有的PCI接口。ICH7標準版具備4個PCI Express Lanes,也就是說可以最多提供4個 PCI Express x1接口,而其它四個加強版都提供6個PCI Express Lanes,甚至有望出現頻寬更高的PCI Express x4接口,此時在配備千兆網卡、Ultra320 SCSI控制卡等設備時會發揮一定的優勢。

ICH8是ICH7的改進版。除了USB接口由8個增至10個、SATA-Ⅱ接口由4個增至6個、首次內建千兆乙太網控制器、支持6個PCI-E x1、開始支持主動管理技術(iAMT)和靜音系統技術外,最大的改變便是全面了取消對AC97音頻技術的支持,轉而只保留高清音頻(HDA)輸出,同時不再提供PATA用的IDE接口,強制進入SATA時代。ICH8分為四個不同的版本,分別是低端版ICH8、主流版ICH8-R、數字企業版ICH8- DO和數字家庭版ICH8-DH,其中與P965搭配的是ICH8R和ICH8-DH,二者的主要區別是前者支持新版的Intel矩陣存儲技術(MST)。MST技術可提供兩個外置3Gbps eSATA接口,從而將SATA接口數量增至6個,支持AHCI和RAID 0/1/5/10等模式。

Matrix RAID磁碟陣列模式是Intel所推出的全新的RAID方式。在過去,一般的ATARAID控制晶片所能提供的多半僅限於RAID 0、RAID 1或RAID 0+1三種,RAID 0提供性能,而RAID 1提供數據安全性。要兼顧效能及安全性,就要採用RAID 0+1,但這需要4塊硬碟,而且會浪費一半的硬碟空間。而Matrix RAID模式可以只使用兩顆硬碟就能建立出RAID 0+1的環境。

假設有兩個80GB的硬碟,我們可以將兩個硬碟的前40GB組成80GB的邏輯分割區,然後剩下兩個40GB區塊組成一個40GB的數據備分分割區。面對需要高性能、而不需要安全性的套用,就可以安裝在RAID 0分割區,而需要安全性備分的數據,則可安裝在RAID 1分割區。換言之,使用者得到的總硬碟空間是120GB,和傳統的RAID 0+1相比,容量使用的效率依舊很高,而且在容量配置上有著更高的彈性。

ICH9

ICH9包含四種版本:普通版本ICH9、RAID加強型ICH9R、針對數字家庭的ICH9DH、針對數字辦公的ICH9DO。ICH9的重要改進:

⒈首顆內建千兆網卡的南橋晶片;

⒉支持PCI Express 2.0,雙倍於PCI Express的頻寬;

⒊ICH9將支持12個USB 2.0接口,比ICH8的10個又增加了2個。支持獨立USB開關及內建Dual EHCI控制單元;

ICH9R:RAID增強型

ICH9R功能是基於ICH9規格再作出強化,提供6組SATA 2.0接口,並支持Matrix Storage功能,支持RAID0、1、5、10及Matrix RAID模式。而值得一提的是,ICH9R將新增Command Based PortMultiplier技術、Rapid Recover技術及IntelTurbo Memory,稍後亦會詳細介紹。

ICH9DH:數字家庭套用

Intel瞄準數字家庭套用所推出的ICH9DH版本,其規格雖與ICH9R相同,但另擁有快速開關技術驅動程式 (IntelQuick Resume Technology Driver,IntelQRTD)及Intel集線器連結技術 (IntelHub Connect Technology);其中,快速開關技術驅動程式提供有如電視機一般的隨時開啟/關閉功能,讓玩家無須等待啟用過程,還可預約備份和病毒掃瞄等排程,不用介入即可完成各項作業。

據主機板業者透露,Intel決定把支持Viiv技術的「ICH9DH」售價,由北橋附加$5美元,下調至只需$1美元,與現時ICH9報價完全相同,因此將會吸引廠商改用支持Viiv技術的ICH9DH,拉抬Viiv平台市場接受度,此項改動將於第三季正式實行,估計屆時支持Viiv的主機板比例將大幅增加。

ICH9DO:數字辦公

針對數字辦公,規格與ICH9R相同,但加入IntelActive Management Technology 3.0支持,支持vPro技術,可為企業帶來更優異的管理及維護功能,並可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與上代ICH8DO的IntelAMT 2.0比較,兩者在功能上並無差異,但ICH9DO卻針對無線網路的提升了維護能力。據了解,以往當系統進入C3或更深的睡眠模式後,管理員並無法透過無線網路對該台系統進行管理,但IntelAMT 3.0則完全解決此問題。

ICH10

ICH10依舊只支持6條PCI-E通道、4個主PCI接口、12個USB 2.0接口、2組EHCI控制器,並支持USB接口禁用功能,ICH10還是支持6個SATA 3Gbps接口,普通版本的ICH10也可以使用6個連線埠,MATIrx Storage技術沒有什麼改動,還是支持RAID 0/1/5/10/Matrix陣列,增加了AHCI(SATA的一個控制接口)的支持,並強化喚醒、管理和安全功能。

廠商

ICH系列的主機板種類繁多,比較知名的有華碩、技嘉、微星、精英等廠家的Intel主機板。

產品

其中ICH1系列主要有:

微星DP45-8D基於Intel P45 Express Chipset+Intel ICH10R組合,可以支持LGA 775接口,包括Core 2 Extreme/Core 2 Quad/Core 2 Duo/Pentium Duocore/Celeron等酷睿架構的處理器,支持1600/1333/1066/800MHz的前端匯流排。供電部分,主機板採用5相供電設計,採用高品質日本化工固態電容,搭配密閉式電感,並採用銅製熱管散熱片,能夠長期保障CPU的穩定運行。DrMOS技術的套用,更使主機板能夠承受更大的電壓和電流,從而為主機板的超頻提供了保障,同時讓CPU更有效率。

ICH2系列主要有:ECS(精英) P4IBMD(V1.0A)主機板Intel ICH2

ICH3系列主要有:TOSHIBA Intel 82801CAM ICH3

ICH4系列主要有:ECS(精英) P4IBMS(V1.0B)主機板Intel ICH4

ICH5系列主要有:INTEL的848、865系列

ICH6系列主要有:INTEL的915系列

ICH7系列主要有:INTEL的945系列

ICH8系列主要有:INTEL的965系列、G35系列

ICH9系列主要有:INTEL的P35系列、X38系列、P45系列、X48系列

ICH10系列主要有:INTEL的個別P45系列、X58系列

腦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

指原發性腦實質出血占全部腦卒中的10%~30%,約80%發生於大腦半球,以基底節區為主,其餘20%發生於腦幹和小腦。

病因和發病機制

一、病因腦出血的常見原因是高血壓。有資料表明80%以上的腦出血病人有高血壓病史。由於長期的高血壓,腦內小動脈形成粟粒樣大小的瘤體擴張,在某些因素作用下,當血壓突然升高時,就會使微小動脈瘤破裂而發生腦出血。此外,腦動脈硬化、腦血管畸形、先天性腦動脈瘤、腦瘤、 血液病、感染、藥物、外傷及中毒也是腦出血的常見原因。凡是能使血壓驟然升高的因素如情緒激動、劇烈活動、飲酒過度、大便用力等,都是腦出血的誘發因素。

二、發病機制長期高血壓促使深穿支動脈血管壁結構變化,發生微小動脈瘤。目前認為微小動脈瘤或小阻力動脈脂質透明樣變性節段破裂是腦出血的原因。在某些因素作用下,當血壓突然升高時,就會使微小動脈瘤破裂而發生腦出血。長期的高血壓,還可使腦小動脈內膜受損,脂質沉積,透明樣變,管壁脆性增強,更易破裂出血。

病理改變病理檢查可見,出血側半球腫脹、充血,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或破入腦室;出血灶形成不規則空腔,中心充滿血液或紫色葡萄漿狀血塊,周圍是壞死腦組織、淤點狀出血性軟化帶和明顯的炎細胞浸潤。血腫周圍腦組織受壓、水腫明顯,較大血腫可引起腦組織和腦室移位、變形和腦疝形成。根據血腫擠壓的部位不同可形成小腦幕疝、中心疝、枕大孔疝,腦疝是腦出血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急性期後血塊溶解,吞噬細胞清除含鐵血黃素和壞死腦組織,膠質增生,小出血灶形成膠質瘢痕,大出血灶形成中風囊。

臨床表現

本病多見於高血壓病史和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多在情緒激動、勞動或活動以及暴冷時發病,少數可在休息或睡眠中發生。寒冷季節多發。

一、全腦症狀。

⒈意識障礙:輕者躁動不安、意識模糊不清,嚴重者多在半小時內進入昏迷狀態,眼球固定於正中位,面色潮紅或蒼白,鼾聲大作,大汗尿失禁或尿豬留等。

⒉頭痛與嘔吐:神志清或輕度意識障礙者可述頭痛,以病灶側為重;朦朧或淺昏迷者可見病人用健側手觸摸病灶側頭部,病灶側顳部有明顯叩擊痛,亦可見向病灶側強迫性頭位。嘔吐多見,多為噴射性,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多數為咖啡色,呃逆也相當多見。

⒊去大腦性強直與抽搐:如出血量大,破入腦室和影響腦幹上部功能時,可出現陣發性去皮質性強直發作或去腦強直性發作。

⒋呼吸與血壓:病人一般呼吸較快,病情重者呼吸深而慢,病情惡化時轉為快而不規則,或呈潮式呼吸,嘆息樣呼吸,雙吸氣等。血壓高低不穩和逐漸下降是循環中樞功能衰竭徵象。

⒌體溫:出血後即刻出現高熱,乃係丘腦下部體溫調節中樞受到出血損害徵象。

⒍腦膜刺激征。

二、局限性神經症狀。

⒈殼核出血起病後很快就有肢體運動感覺功能障礙,表現為偏癱或輕偏癱、偏感覺障礙及同向性偏盲,均發生於出血灶的對側。兩眼向病變側凝視。如有抽搐大多為局灶性。出血發生於優勢半球尚有失語。繼而出現頸項強硬,Kernig征陽性。隨著出血量增多,病人意識障礙加重,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甚至小腦幕裂孔疝的表現。終於出現去大腦強直,呼吸驟停,循環衰竭而死亡。

⒉大腦皮質下出血頭痛明顯,局限於病側。如出血發生於腦中央區,有偏癱及偏感覺障礙,特別是辨別覺的喪失。如出血位於大腦半球的後部,還有同向性偏盲。如出血位於額葉,可有強握、吮吸反射、排尿困難及意志消沉。如有抽搐,一般為局灶性並限於偏癱側。優勢半球的出血除上述症狀外尚有失語、失讀、記憶減退、肢體不認等。

⒊丘腦出血意識、運動及感覺障礙與殼核出血相似,但眼球症狀較突出,有兩眼垂直方向的活動障礙或兩眼同向上或向下凝視,瞳孔縮小。病人長期處滯呆狀態。如血腫阻塞第三腦室,可有腦積水和顱內壓增高表現。

⒋橋腦出血突發頭痛,很快進入昏迷,四肢癱瘓,瞳孔針尖樣縮小,但仍可有反應。眼球自主活動消失。高熱可達40℃以上,出汗停止。有時可見有病側外展神經及面神經癱瘓及對側偏癱,所謂交叉性偏癱。病情惡化迅速,可於短時間內呼吸停止而死亡。

⒌小腦出血出血多發生於小腦半球深部的齒核區,先限於一側,逐步向對側擴展。起病急驟,有突發後枕部頭痛,嘔吐劇烈,有明顯的共濟失調,站立時向病側傾倒。病側肢體動作笨拙,但沒有癱瘓。無失語,但構音不良。頸項強直。復視,有粗大水平眼球震顫。兩眼可高低不齊,以病側較低、病情惡化迅速,可突然呼吸停止而死亡。

三、除上述出血部位不同所造成的各種不同表現以外,還有病情的輕重程度不同。後者對於決定臨床治療方針,判斷預後及評價治療效果具有重大意義。為此,中國神經內外科工作者曾於1981年在蘇州舉行的第一屆全國腦血管專題會議上制訂的治療方案中初步規定高血壓腦出血的分級標準如下:

Ⅰ級:神志清楚至昏睡,不完全偏癱。

Ⅱ級:淺昏迷至中度昏迷,不完全偏癱。

Ⅲ級:中度昏迷,完全性偏癱,病灶側瞳孔散大。

Ⅳ級:深昏迷,完全性偏癱或去大腦強直,雙側瞳孔散大,有明顯的生命體徵改變。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⒈腦脊液顱內壓增高,多為血性。未破入蛛網膜下腔的腦出血,腦脊液雖無血,但白細胞可稍高,蛋白亦稍高。

⒉頭部CT掃描當可見出血區呈高密度影,其CT值約在45~90Hu之間。周圍有低密度水腫帶,其寬度自數mm至15mm不等。血腫呈高密度是因血凝塊內血紅蛋白的成分高,它的吸收X線性能比正常腦組織為高。但如病人有嚴重貧血或當血紅細胞容積小於20%時,血腫內的血紅蛋白量不足,也可表現為等密度,甚至略低於腦的密度。一般血腫在7天后邊緣開始模糊,數星期後逐漸從CT中消失,這時血腫實際上並未完全消退,如用造影劑增強掃描,仍可見病灶周圍有環狀增強。

⒊ MRI掃描腦出血的磁共振圖像亦具有明顯的診斷意義。在SR掃描像上由於血腫區質子密度增高可呈高信號區。在IR及SE掃描像中血腫區的邊緣部T1較短,中心部T1較長,可呈現周圍較高,中心較弱的信號區。血腫周圍的水腫帶信號較強並可有占位效應。

⒋腦血管造影有助於排除顱內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及其他足以引起自發性腦出血的病變,但對於診斷高血壓腦出血,除有助於確定血腫的位置以外,幫助是有限的。在CT已較普及的今日,腦血管造影可以省略。

診斷中老年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病史,發病前有明顯的誘因如劇烈活動或情緒激動時突然發病,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如全身症狀和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症狀,常提示高度腦出血可能,CT檢查可以幫助診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