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達

卡達

卡達國(阿拉伯語:قطر‎;,英語:State of Qatar),通稱卡達。是亞洲西南部的一個阿拉伯國家,也是地處阿拉伯半島邊上的一個半島國家,皆因該國絕大部分領土均受波斯灣所圍繞,僅其南部疆域與沙烏地阿拉伯接壤。卡達擁有相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且天然氣的總儲量為全世界第三名,而國內生產總值的人均排名則為世界第一名。卡達是一個絕對君主制的酋長國,自19世紀中葉開始便由“阿勒薩尼家族”領導,且日後在英國的保護下發現石油和天然氣,因此取代原有的採珠業而成為國家最重要的收入來源。1995年6月26日,哈利法·本·哈馬德·阿勒薩尼的兒子哈馬德·本·哈利法·阿勒薩尼趁他在瑞士日內瓦度假時發動不流血的宮廷政變,廢黜他的政權而繼位,並在位至2013年,6月25日哈邁德則在電視演講中宣布退位,並且把王位與政治權力傳給王儲塔米姆·本·哈馬德·阿勒薩尼。2001年,卡達同時與巴林及沙烏地阿拉伯解決了長久以來的邊界爭議。卡達曾經舉辦2006年多哈亞運會、2011年亞洲杯足球賽,並獲得了2022年第22屆世界盃足球賽的舉辦權。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在卡達半島上,當地居民已經維持了數千年的生產活動,但在前期的大部分時間,也僅僅是一些遊牧部落的短期居住。其中,哈里發和薩烏德部落曾席捲過整個阿拉伯半島(後來他們分別成為巴林和沙烏地阿拉伯的國王),並沿海岸線定居,進行捕魚和珍珠養殖。這些部落為了爭奪有利的牡蠣飼養場經常相互爭鬥,使整個領地分分合合,一直沒有建立統一的主權。

卡達 卡達

卡達在7世紀是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1517年葡萄牙入侵,1555年被併入奧斯曼帝國版圖,遭土耳其統治200多年。

1846年薩尼·本·穆罕默德建立了卡達酋長國。

1867年,哈里發成地將海軍登入沃克拉並取締造反者。

1882年英國入侵,並於1916年強迫卡達酋長接受奴役性條約,卡變為英國的保護國。

20世紀50年代,英國放棄波斯灣阿拉伯國家的呼聲越來越高。

1968年,英國官方宣布他們將在3年時間內放棄(政治上而非經濟上)對波斯灣的控制,隨後卡達加入了巴林和其他七個休戰國家聯盟。但卡達內部的反對意見很大,迫使卡達脫離這個最終發展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聯盟。

1971年,卡達舉行開國典禮,正式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1972年2月22日埃米爾艾哈邁德被廢黜,其堂弟哈利法出任埃米爾,哈利法之子哈馬德任王儲兼國防大臣。

1995年6月27日,哈馬德發動宮廷政變,推翻哈利法,出任埃米爾。

2013年6月25日,哈馬德將王位傳給王儲塔米姆·阿勒薩尼。

行政區劃

區劃

卡達全國劃分為10個區。

區名 面積(平方公里) 首府
1 多哈 Ad Dawhah 132 多哈 Ad Dawhah
2 古韋里耶 Al Ghuwariyah 622 古韋里耶 Al Ghuwariyah
3 朱邁利耶 Al Jumaliyah 2,565 朱邁利耶 Al Jumaliyah
4 豪爾 Al Khawr 996 豪爾 Al Khawr
5 賴揚 Ar Rayyan 889 賴揚 Ar Rayyan
6 北部區 Madinat ach Shamal 901 杜漢 Dukhan
7 烏姆錫拉勒 Umm Salal 493 烏姆錫拉勒 Umm Silal'ait
8 沃克拉 Al Wakrah 1,114 沃克拉 Al Wakrah
9 傑里揚拜特奈 Jariyan al Batnah 3,715 烏姆巴卜 Umm Bab
10 梅薩伊德Mesaieed 94 梅薩伊德Mesaieed

首都

多哈(Doha),也叫貝達,是卡達首都,全國第一大城市和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波斯灣著名港口之一。位於卡達半島東海岸的中部,夏季氣候炎熱潮濕,冬季氣候涼爽。人口154萬(2011年),約占全國總人口的60%。全國最大城市和第一大港,也是全國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原為一漁港與採珠船集中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本國石油業的發展而繁榮。建有深水港、海水淡化廠、塑膠製品廠、鋼鐵廠、電站與國際機場。在郊區建有7座大型體育場。多哈於2006年12月1日舉辦第15屆亞運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多哈 多哈

卡達是亞洲西部的一個阿拉伯國家,位於波斯灣西南岸的卡達半島上,與阿聯和沙烏地阿拉伯接壤。海岸線長550公里。

地形

卡達地勢平坦,大部分地區為復蓋沙土的荒漠,靠近西海岸地勢略高,由茲克瑞特向南存在大範圍裸露石灰岩,卡達的陸上石油也主要儲藏在這個區域。

氣候

卡達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沿岸潮濕。四季不很明顯,4-10月為夏季,是一年中最長的季節。7-9月氣溫最高,可達45℃,冬季涼爽乾燥,最低氣溫7℃。年平均降水量僅75.2毫米。

自然資源

卡達資源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氣。截止2013年,已探明石油儲量為28億噸,居世界第13位,天然氣儲量25.7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地下水源貧乏。這裡的汽油比水便宜,2011年每升大約8毛錢卡幣(1卡幣相當於1.74元人民幣)。地下水源匱乏,淡水使用海水淡化水,淡化水資源豐富,飲用水一般使用桶裝純淨水或瓶裝礦泉水。

時區

卡達在東三區(UTC+3),比格林尼治時間早3小時,比台北時間晚5小時。

人口

截止2013年,卡達有常住人口206萬,其中卡達公民約占15%。外籍人主要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和東南亞國家。

政治

政治體制

卡達系君主立憲制的酋長國。埃米爾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司令,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由阿勒薩尼家族世襲。卡禁止任何政黨活動。

憲法

卡達的首都多哈 卡達的首都多哈

1970年頒布第一部憲法並規定:卡達為獨立的主權國家;伊斯蘭教為國教;埃米爾在內閣和協商會議的協助下行使權力。憲法承認法官的獨立性。1972年對臨時憲法進行修憲。2003年4月,卡全民公投通過“永久憲法”,2005年6月7日正式生效。

協商會議

1972年成立,由35名成員組成。系諮詢機構,職能是協助埃米爾行使統治權力,有權審議立法和向內閣提出政策建議。會議成員全部由埃米爾任命,內閣大臣為該會議法定成員。會議成員任期6年,可以延長。會議下設秘書處和立法、財經、公共服務、內政外交4個委員會。現任會議主席穆罕默德·穆巴拉克·胡萊菲(Mohammed Mubarak Khulaifi),1995年3月27日任職。

政府

本屆內閣成立於2013年6月,現有內閣成員20人。主要成員有:首相兼內政大臣阿卜杜拉·本·納賽爾·本·哈利法·阿勒薩尼(Abdullah Bin Nasser Bin Khalifa Al- Thani)、副首相兼內閣事務國務大臣艾哈邁德·本·阿卜杜拉·馬哈茂德(Ahmad Bin Abdallah Al-Mahmoud)、外交大臣哈立德·本·穆罕默德·阿提亞(Khalid Bin Mohamed Al-Attiyah)、能源和工業大臣穆罕默德·薩利赫·薩達(Mohamed Saleh Al-Sada)、財政大臣兼阿里·謝里夫·艾馬迪(Ali Sherif Al-Emadi)、商貿大臣艾哈邁德·本·賈西姆·本·穆罕默德·阿勒薩尼(Ahmed Bin Jassim Bin Mohamed Al-Thani)。

政要

塔米姆·本·哈馬德·阿勒薩尼 塔米姆·本·哈馬德·阿勒薩尼

埃米爾兼國防大臣和武裝部隊總司令:塔米姆·本·哈馬德·阿勒薩尼,1980年6月3日出生,是哈馬德埃米爾第四子,1998年畢業於英國桑赫斯特軍事學院。2013年06月25日,26日舉行加冕典禮,正式繼任卡達埃米爾。

政府首腦:哈馬德·本·賈西姆·本·賈布爾·阿勒薩尼,1960年生。1982至1989年任市政大臣辦公室主任。1989年任市政農業大臣。1990年任市政農業大臣兼水電代理大臣,期間兼任卡達水電公司董事長、卡最高計畫委員會成員。1992年9月任外交大臣。2003年9月任第一副首相兼外交大臣。2007年4月任現職。對華友好,曾於1993年、1999年(隨埃米爾)、2000年、2007年(私人訪問)訪華。已婚,有4子1女。

軍事

國防政策

卡達武裝部隊的兵役採用的是自願兵制。卡達主要依賴的是它與沙烏地阿拉伯結成的聯盟、它在海灣合作委員會中的成員身份以及它對於西方所具有的戰略價值,確保其有足夠的外軍部隊來對付外部威脅。卡達軍隊中有一半士兵不是卡達血統,大多數是阿拉伯和巴基斯坦血統。作戰時,卡達有望徵召105000名士兵。

規模

2010年卡達現役義務兵有10800人,其中陸軍8500人,空軍800人,海軍和海上警察部隊1500人。準軍事部隊卡達有一支近2500人的國家警察部隊,負責有限的邊境安全和海岸線警衛。

武裝部隊

陸軍

卡達 卡達

卡達陸軍由以下組成:1個皇家警衛團、1個特種部隊連、1個坦克營、4個機械化步兵營、1個野戰火炮營、1個迫擊炮營、1個地對空飛彈連和2個裝甲車團。

空軍

卡達空軍由以下組成:2個戰鬥機/地面攻擊機中隊、1個運輸機中隊、3個直升機中隊和1個地對空飛彈大隊。

外交

對外政策

奉行中立、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強調伊斯蘭國家特別是阿拉伯國家間的團結與合作,加強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夥伴關係,積極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擴大卡知名度。卡是聯合國、伊斯蘭會議組織、阿拉伯國家聯盟和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國。2006-2007年度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2004-2006年度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成員國。與110多個國家有外交關係。

國際態度

卡達 卡達

伊拉克問題:主張維護伊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歡迎伊舉行大選等政治進程,希望伊儘早實現國家安全與穩定。宣布減免大部分伊拉克債務。

中東和平進程:支持中東和平進程。認為中東問題的核心是巴勒斯坦問題,支持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主張在安理會有關決議、馬德里和會以及“土地換和平”原則的基礎上政治解決阿、以爭端。呼籲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和“四方委員會”繼續努力推動中東和平進程。卡在2005年3月倫敦會議上向巴提供1100萬美元的援助,2006年4月向巴民族權力機構贈送5000萬美元。

反恐問題:卡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但強調應把恐怖主義同阿拉伯人和伊斯蘭教區別開來,任何軍事打擊應避免傷及無辜,絕不能把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鬥爭與恐怖主義混為一談。

對外關係

與中國關係

中國和卡達於1988年7月9日建立外交關係。建交後,兩國關係發展順利。

2008年4月,哈馬德首相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同年6月,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對卡達進行正式訪問。

2007年,中卡兩國貿易額達到12.09億美元,同比增長21%。

與美國關係

卡同美國關係密切,保持和發展與美國關係是卡對外關係的重要支柱。伊拉克戰爭結束後,卡埃米爾即訪美與美協調伊戰後重建立場,為回報卡對伊戰的支持,布希總統於2003年6月作為首位美總統訪卡。兩國軍事合作密切。兩國續簽1992年防務協定,駐卡美軍7000人,美中央司令部已由本土遷至卡,烏代德基地成為美國在海外的最大軍事基地之一。美對卡投資已達100億美元。2006年1月,卡武裝部隊參謀長阿蒂亞訪美;3月,美國務卿助理菲利普訪卡;8月,美法務部長、總檢察長岡薩雷斯訪卡。

與法國關係

卡、法關係友好。2006年1月和3月,卡埃米爾哈馬德兩次訪法,與法總統席哈克就雙邊關係及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4月,卡首相阿卜杜拉訪法。6月,法國外長杜斯特·布拉奇訪卡。

與周邊國家關係

2014年3月5日,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巴林三國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從即日起召回各自駐卡達大使,以抗議卡達干涉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成員國內部事務。

2017年6月5日,巴林、沙烏地阿拉伯、阿聯、埃及、葉門、利比亞、馬爾地夫和茅利塔尼亞政府宣布與卡達斷交, 阿盟宣布開除卡達。


經濟

概況

石油、天然氣是卡經濟支柱。政府大力投資開發天然氣,將其作為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卡是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氣生產和出口國。此外,卡還將發展非石油、天然氣工業作為實現國民收入多元化和擺脫對石油依賴的主要途徑,注重吸引外資和技術;鼓勵發展農業,免費向農民提供種子、化肥和農業機械,號召植樹造林,擴大耕地面積。

卡於1994年成為關貿總協定第121個成員國,1995年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2011-2012全球競爭力報告》,卡達全球競爭力居阿拉伯國家及中東國家首位。2012年美國《福布斯》雜誌公布的全球最富國家和地區排行榜中,卡達位列第一。

2013年主要經濟數據
國內生產總值 2136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10.2萬美元
經濟成長率 6.5%
進出口總額 1683億美元
進口額 314億美元
出口額 1369億美元
匯率 1美元≈3.64卡達里亞爾
貨幣名稱 卡達里亞爾(Qatari Rial)

工業

卡達工業主要為石油和天然氣部門、相關工業及能源密集型工業,其中包括煉油廠、石化工廠、化肥廠、鋼鐵廠和水泥廠,同時還建立了一些造紙廠、洗滌劑廠、顏料廠、食品廠和塑膠廠等。卡達是中東重要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國。2013年,卡達液化天然氣年產能已達7700萬噸。

政府大力投資開發天然氣,將其作為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制定了開發天然氣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石油的主要銷售航線有3條,分別是馬六甲路線、蘇伊士航線、地中海航線,而最便捷的則是蘇伊士航線。

農牧漁業

卡達 卡達

截止2013年,卡達全國可耕地面積為2.8萬公頃,已耕地7000公頃。農牧產品不能自給,糧食、蔬菜、水果、肉蛋奶等主要依賴進口。只有魚、蝦類海產品產量可基本滿足本國需求。

財政金融

卡達國家銀行 卡達國家銀行

截止2013年,卡達有14家商業銀行,其中5家為卡資銀行,分別為:卡達國家銀行、多哈銀行、卡達商業銀行、卡達國民銀行和卡達伊斯蘭銀行。卡達國家銀行吸收了卡近50%的存款,主要經營政府業務。

對外貿易

2012年卡達出口總額 479,076,084,850卡達里亞爾,折合1316.14億美元。按出口金額排名前五位的出口目的國依次為:日本368.31億美元、韓國246.36億美元、印度146.13億美元、新加坡70.26億美元、中國67.73億美元。

2012年卡達進口總額 94,940,591,265里亞爾,折合260.83億美元。按進口金額排名前五位的進口來源國依次為:美國28.66億美元、中國25.48億美元、日本21.32億美元、阿聯24.18億美元、德國17.21億美元。

卡達主要出口產品石油、液化氣、凝析油合成氨、尿素、乙烯等,主要進口產品是機械和運輸設備、食品、工業原材料及輕工產品、藥品等。主要貿易夥伴有美國、日本及西歐國家。

交通

卡達機場 卡達機場

卡達無鐵路,各主要城市之間由現代化公路網相連,全國公路總長為900公里。卡達有5個機場,多哈國際機場有連線歐洲和亞洲的20餘條航線。

航空

卡達共有五個飛機場,其中“多哈國際機場”開通了連線歐洲和亞洲的二十多條航線。中國的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重慶以及香港都開通了直達多哈的航班。卡達航空公司每周有16趟航班直達中國上海、北京及香港。

多哈國際機場與市內的交通,只有靠租車,因為機場沒有計程車和公車。卡達屬小國,國內沒有航班。

水運

主要海港有多哈港、烏姆賽義德港和拉斯拉凡港,拉斯拉凡港是世界上最新、最大的處理液化天然氣的港口。

公路

卡達境內的公路總長約九百公里,各主要城市之間都是由現代化公路網相連。但是該國沒有公車和計程車,只能靠租車,租車費用每天US$30.00,卡達與沙特之間有開放邊境口岸。

社會

教育

政府重視發展教育事業,實行免費教育,為成績優異的學生提供留學深造機會,並發給獎學金。全國共有學校197所,另有阿拉伯、外國私人學校48所。有中國小生90498人。中國小教師4000多名。1977年建成的卡達大學是一所配有現代化設備的綜合性大學,也是卡唯一的一所高等學府,下設8個學院,在校學生近6500名,教師500多名。此外,每年還有約500多名學生進入專業技術培訓學校學習。

新聞出版

卡達 卡達

卡達主要阿文報刊:《多哈月刊》,1969年創刊,新聞部發行;《阿拉伯人日報》,1972年創刊,新聞部發行;《旗幟報》,1979年創刊;《時代周刊》1974年創刊;《海灣市場》周刊,1980年創刊;《今日海灣》,1985年創刊;《每周訊息》周刊,1986年創刊。此外還有《東方報》、《祖國報》等。英文報刊有《海灣時報》,1978年創刊。卡達通訊社建於1975年,是阿拉伯國家主要通訊社之一。

多哈廣播電台用阿拉伯語、英語、法語和烏爾都語廣播。有6箇中波波段、5個調頻波段和1個短波波段。半島電視台是1996年卡達埃米爾哈馬德斥資1.37億美元組建的電視台,24小時滾動播出阿拉伯語新聞節目,是阿拉伯世界收視率較高的衛星頻道。“9·11”事件後,該台因不斷播出對阿富汗的獨家報導而名聲大振,被稱為“中東的CNN”。卡另一家電視台多哈電視台建於1970年8月。

體育賽事

2006年12月1日至15日,第15屆亞洲運動會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辦。

2011年1月7日至29日,第15屆亞洲杯足球賽在卡達舉辦。

台北時間2010年12月2日晚11點40分,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宣布卡達獲得2022年世界盃舉辦權。

人民生活

2010年卡達人均收入超過9萬美元。全國實行免費醫療。全國有主要醫院4所,床位1100多個,另有醫療衛生中心近20個

文化

新聞出版

主要阿文報刊:《多哈月刊》,1969年創刊,新聞部發行;《阿拉伯人日報》,1972年創刊,新聞部發行;《旗幟報》,1979年創刊;《時代周刊》1974年創刊;《海灣市場》周刊,1980年創刊;《今日海灣》,1985年創刊;《每周訊息》周刊,1986年創刊。此外還有《東方報》、《祖國報》等。英文報刊有《海灣時報》,1978年創刊。卡達通訊社建於1975年,是阿拉伯國家主要通訊社之一。多哈廣播電台用阿拉伯語、英語、法語和烏爾都語廣播。有6箇中波波段、5個調頻波段和1個短波波段。“半島”電視台是1996年卡達埃米爾哈馬德斥資1.37億美元組建的電視台,24小時滾動播出阿拉伯語新聞節目,是目前阿拉伯世界收視率較高的衛星頻道。“9·11”事件後,該台因不斷播出對阿富汗的獨家報導而名聲大振,被稱為“中東的CNN”。卡另一家電視台多哈電視台建於1970年8月。

飲食特色

卡達人對待客人十分真摯,總是傾其家中所藏進行招待,至少要留客人吃一頓飯,而且客人在飯桌上吃得越多,主人愈顯得高興,覺得客人很喜愛自己準備的飯菜,因此,到卡達朋友家中拜訪之前,最好不要吃得太飽。

卡達人對早餐十分講究色味結合。他們在吃早餐的乾酪或酸乳酪時,一般都要滴上些金黃透綠的橄欖油,還要配上綠色的黑色的小橄欖作點綴。早餐他們還喜歡吃“燜蠶豆”(就是用蠶豆、大蒜和橄欖油等。卡達人中、晚餐一般都是以蔬菜、水果為主。製作菜餚喜用大量的香味調料相配。他們喜歡中國菜餚,用餐習慣與其他伊斯蘭國家一樣,也是以手抓飯取食。

生活習慣

卡達人在與客人攀談時,有個習慣很個別,他們總願意用目光直勾勾地看著對方,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算做尊敬客人的舉止。他們待客十分熱情。每逢賓客臨門,總要為客人煮濃濃的、香香的咖啡。有時還要在咖啡中拌些芳香的

卡達 卡達

卡達青年男女的婚姻,一般都有由家長挑選配偶,雙方家長中意,即協商彩禮,婚姻宴等費用,達成協定後,便商定訂婚日。婚禮通常持續兩個星期,男女分開進行慶祝活動,雙方在各自的家裡舉行一系列宴席與民間歌舞,盛情款待親友與四鄰。穆斯林婦女一般都深居簡出。如需外出,須戴上蓋頭或面紗,以免“冶容誨淫”。伊斯蘭教認為,婦女全身除法手腳外都有是羞體,而男人窺見陌生婦女的面容,則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事。因此,戴面紗就成了該國婦女的一大特徵。

體育建築

阿斯拜爾體育中心

占地面積約29萬平方米的卡達阿斯拜爾體育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室內運動場,主場地內共有高達73000個座位。該體育場由法國著名設計師羅格·塔里博特設計,一大特色為巨大的體育場屋頂可以開啟。體育場內部有一個標準足球場地和一個可以進行奧運會模式正規比賽的游泳池和跳水池。多哈亞運會將只啟用阿斯拜爾體育中心的外圍場地,這裡將承辦本次亞運會的羽毛球、武術、摔跤、卡巴迪、拳擊和體操比賽。另外,這裡還將臨時搭建一個室內標準腳踏車比賽場地,承辦亞運會的室內腳踏車比賽。

哈馬德水上運動中心位於卡達多哈著名的運動城之中,距離多哈市區約8公里,該水上運動中心為了本次亞運會也特地進行了擴建,以滿足國際性大型比賽的需求。現在哈馬德水上中心主體育場可容納2000名觀眾,擁有兩個奧運會比賽游泳池,兩個跳水比賽水池,這一設計的目的是在一個泳池用於比賽的同時,另一個可以供運動員進行熱身。哈馬德水上運動中心將進行亞運會的游泳、跳水和水上芭蕾比賽。水上項目是產生金牌最多的項目之一,同時也是觀賞性強,受關注程度最大的比賽項目。屆時這裡的水面將凝聚全亞洲的目光。

阿爾·薩德體育場是卡達歷史最悠久的體育場,同時擁有室內和室外場地。卡達著名的阿爾·薩德俱樂部就是以這裡作為主場的,該俱樂部於1969年10月21日成立,現在這個俱樂部的運動員在足球、籃球、排球、桌球和手球項目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為了承辦本次亞運會,阿爾·薩德體育場的室內和室外場地都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和擴建。目前該體育場共可以容納13000名觀眾,這裡不只是本次亞運會足球比賽的比賽場地,同時阿爾·薩德運動中心的室內館中還將舉行水球和檯球的比賽。丁俊暉將在這裡走上自己的司諾克衛冕之路。

哈里發體育場是多哈亞運會的主體育場,

卡達 卡達

新建成的哈里發體育場十分雄偉,它的外觀被設計成一個半張口的貝殼形狀。而主體育場的一條具有尖端科技的跑道也於2005年5月安裝完成。在哈里發體育場外面,位於主看台右後側方向大約200多米的地方聳立著亞運會主火炬塔,它的形狀很像卡達羚羊角。

旅遊

主要景點

多哈

多哈(Doha)是卡達首都,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波斯灣著名港口之一。位於卡達半島東海岸的中部,夏季氣候炎熱潮濕,特別是6-9月份,氣溫可達攝氏48℃。冬季氣候涼爽,溫度適宜,夜間氣溫一般在20℃以下,最低可達7℃。夏季無雨,冬季多風,雨量稀少。人口34萬(2004年),約占全國總人口的50%。

卡達多哈的阿斯拜爾(Aspire)體育設施聯合體是世界上最大的體育運動訓練中心。

第15屆亞運會的主場館,能夠容納5萬人左右。

第15屆亞運會期間這裡將承辦手球、足球等比賽項目。

多哈卡達體育俱樂部室內體育館將進行柔道、空手道和跆拳道比賽。

占地29萬平方米的渴望體育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內體育場。這座訓練中心由法國著名的建築師羅傑·塔利伯特先生設計建造而成,這座史無前例的訓練中心於2005年11月正式啟用。

2006年5月12日,卡達國家體育場因著名短跑名將賈斯廷·加特林在這裡舉行的國際田聯世界田徑巡迴賽卡達站中一舉打破男子100米短跑的世界紀錄而聞名於世。賈斯廷·加特林是在12000名現場觀眾和全球的電視觀眾面前成就了這一壯舉,而打破世界紀錄也使卡達國家體育場載入了史冊。

草地賽場擁有泛光燈照明設施的多哈賽馬俱樂部是卡達賽馬運動的故鄉。在聯賽期間,每周四都會進行一輪賽馬比賽,賽季從10月開始到次年的6月結束。伴隨著多年來舉辦賽馬賽事的豐富經驗,多哈賽馬俱樂部顯然是多哈亞運會馬術比賽的最佳比賽場所。

阿爾-阿拉比體育俱樂部是位於多哈南部的一家頗具知名度的體育俱樂部,俱樂部下屬的足球隊和籃球隊都是卡達非常成功的球隊。

阿爾-薩德體育場是卡達歷史最悠久的體育場,以這裡作為主場的卡達著名的阿爾-薩德俱樂部聲明遠播,1969年10月21日俱樂部成立,雖有這個俱樂部的運動員在足球、籃球、排球、桌球和手球項目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從遠處看,它像大海里的綠洲,又或許只是一個海市蜃樓。小島坐落於多哈海灣中央,僅25000平方米。是一個美麗的人工小島。小島由棕櫚樹復蓋,有美麗的沙灘,水上運動器材以及一流的餐廳。騎馬,兒童樂園,野餐地,散步地,品嘗美味的風景地都屬於這個小島,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海上綠洲,讓您遠離城市喧囂。從小島眺望城市夜景迷人。遊客們可以乘坐一個酷似三角帆船似的小船到達小島。(假日期間,小島上還組織搞一些特別的活動)小島是由卡達國家酒店管理,渡船從濱海路出發,靠近謝拉頓多哈度假村。整日開放。

2001年9月,美國“9·11事件”爆發,10月7日美英對阿富汗塔利班展開軍事打擊,於是在國際傳播領域又掀起了一次新聞大戰。世人的眼球首先鎖定的是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因為無論是海灣戰爭還是科索沃戰爭,CNN都以其現場直播、獨家新聞和全面的報導而獨步世界媒體之林,為全球矚目。但這一次,CNN讓觀眾失望了,人們不僅看不到任何戰況直播,僅有的幾個畫面也模糊不清。正當此時,名不見經傳的海灣小國卡達的“卡達半島電視台”橫空出世,在報導阿富汗戰況方面獨領風騷,一鳴驚人,使CNN黯然失色。以至於人們將卡達半島電視台稱為“海灣的CNN”,“阿拉伯的BBC”。這的確是令人震驚和值得深思的。長期以來,開發中國家一直苦於在國際傳播領域受制於已開發國家,作為一個開發中國家,作為一個一向被認為是在各方面都微不足道的彈丸小國的電視台,何以能異軍突起,有如此輝煌的成就,值得我們深思。本文擬探討這一問題,並分析它對開發中國家的啟示。

阿爾-達納俱樂部作為一個貴族運動和社交俱樂部始建於1995年,附屬於哈里發國際網球俱樂部和壁球中心。它復蓋了三個網球場、一個游泳館、一個健身館、一個圖書館和兩個餐廳。

卡達沙漠耐力賽是每周末去梅薩伊德沙灘和沙丘一日游的遊客所熟悉的標誌性場景。在離Sealine海灘10公里的地方,我們就可以清楚的在道路的右方看到比賽使用的馬廄和圍欄。騎師和比賽用馬將走5個環行路線,每個都是20至30公里長,比賽全長為120公里。每個環行賽道的終點處也是他們的起點處,在這裡騎師和比賽用馬都將進行醫療檢查。

這座摩爾式堡壘也被稱為多哈堡壘,讓人回想起19世紀期間土耳其人攻占卡達。它坐落於多哈穆罕默德大街,毗鄰SOUQ地區。每天向公眾開放除了星期六和星期五上午。參觀免費。多哈堡壘中展示了傳統的手工藝品,包括雕刻,鐵器,制繩和編制。

濱海路沿街的國家劇院旁的新公園中有許多遊覽地,咖啡廳啊,商店啊等等。還有供孩子玩耍的淺水池和一個U型管道用來作為滑板,滾軸溜凍的場地。

多哈美麗的濱海路是中東最漂亮的濱海路之一。長7公里,在當地人和遊客中享有盛名。那些想要鍛鍊身體或者只是向散個步的人都會讚嘆美麗的景色。濱海路沿路海還提供小船供遊人夜晚小游。

ALSHAQAB畜牧農場屬於埃米爾酋長殿下,因其培養出的許多冠軍賽馬而聞名全球。農場的馬廄有200多頭阿拉伯馬。主要的景點為馬拉松馬廄,選美馬廄,駿馬診所,生育房間,駿馬游泳池,俱樂部騎馬學校。

坐落於多哈郊區的武器博物館非常值得遊人參觀。展示的物品種類繁多,有金劍,傳統的彎曲的匕首,追溯到16世紀的武器和盔甲。每一樣都用阿拉伯語和英語清楚地註明了它的來源。展示的劍也被清楚地標籤。還有經書,長來復槍,各種劍,大批與武器與他們的前擁有者相關的油畫和照片。

多哈動物園位於城市郊區,毗鄰SALWA工業區可KHALIFA運動城,是由市政局和農業局贊助建造的。動物園是最近落成的,設計精美,裡面有來自五大洲的動物。值得一提的是裡面有一出專門安置卡特爾本地的沙漠動物,每一種的習性和特點都有標識。有茶點供應,那兒也是孩子們的樂園。

世界上面積小的國家

旅遊勝地。 

亞洲國家

東亞北亞東北亞中華人民共和國 | 日本 | 朝鮮 | 韓國 | 蒙古 | 俄羅斯 1
東南亞緬甸 | 汶萊 | 高棉 | 東帝汶 2 | 印度尼西亞 2 | 寮國 | 馬來西亞 | 菲律賓 | 新加坡 | 泰國 | 越南
中亞哈薩克斯坦 1 |  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

西亞/西南亞           

阿富汗 | 亞美尼亞 | 亞塞拜然 1 |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 1 3 | 巴林 | 賽普勒斯 1 | 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1 4 | 喬治亞 1 | 阿布哈茲 1 5 | 南奧塞梯共和國 1 6 | 伊朗 | 伊拉克 | 以色列 | 約旦 | 科威特 | 黎巴嫩 | 阿曼 | 巴勒斯坦國 7 | 卡達 | 沙烏地阿拉伯 | 敘利亞 | 土耳其 1 |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 葉門  | 埃及 8 | 希臘 1
備註1.地跨亞、歐兩洲或被認為是歐洲國家。
2.地跨亞、大洋兩洲或被認為是大洋洲國家。
3.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未被聯合國和絕大多數國家承認。
4.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未被聯合國和絕大多數國家承認
5.阿布哈茲共和國未被聯合國和除俄羅斯、尼加拉瓜以外國家承認。
6.南奧塞梯共和國未被聯合國和除俄羅斯、尼加拉瓜以外國家承認。
7.巴勒斯坦國疆域未定且大部分領土被以色列占領。
8.地跨亞、非兩洲或被認為是非洲國家。

卡達行政區劃

阿拉伯國家首都

阿拉伯國家包括埃及、敘利亞、蘇丹、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葉門、科威特、卡達、巴林、阿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索馬里、吉布地、茅利塔尼亞等亞非國家,總面積約1400多萬平方千米,人口總數約1.5億。

阿拉伯世界

伊斯蘭會議組織(OIC)

不結盟運動成員國及觀察員

成員國阿富汗 | 阿爾及利亞 | 安哥拉 | 巴哈馬 | 巴林 | 孟加拉國 | 巴貝多 | 白俄羅斯 | 貝里斯 | 貝寧 | 不丹 | 玻利維亞 | 波札那 | 汶萊 | 布吉納法索 | 蒲隆地 | 高棉 | 喀麥隆 | 維德角 | 中非共和國 | 查德 | 智利 | 哥倫比亞 | 葛摩 | 剛果 | 象牙海岸 | 古巴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吉布地 | 多米尼加共和國 | 厄瓜多 | 埃及 | 赤道幾內亞 | 厄利垂亞 | 衣索比亞 | 加彭 | 甘比亞 | 加納 | 格瑞那達 | 瓜地馬拉 | 幾內亞 | 幾內亞比索 | 蓋亞那 | 宏都拉斯 | 印度 | 印度尼西亞 | 伊朗 | 牙買加 | 約旦 | 肯亞 | 科威特 | 寮國 | 黎巴嫩 | 賴索托 | 賴比瑞亞 | 利比亞 | 馬達加斯加 | 馬拉威 | 馬來西亞 | 馬爾地夫 | 馬里 | 茅利塔尼亞 | 模里西斯 | 蒙古 | 摩洛哥 | 莫三比克 | 緬甸 | 納米比亞 | 尼泊爾 | 尼加拉瓜 | 尼日 | 奈及利亞 | 朝鮮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 | 巴拿馬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秘魯 | 菲律賓 | 卡達 | 盧安達 | 聖露西亞 |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 沙烏地阿拉伯 | 塞內加爾 | 塞席爾 | 獅子山 | 新加坡 | 索馬里 | 南非 | 斯里蘭卡 | 蘇丹 | 蘇利南 | 史瓦濟蘭 | 敘利亞 | 坦尚尼亞 | 泰國 | 東帝汶| 多哥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突尼西亞 | 土庫曼斯坦 | 烏干達 |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 烏茲別克斯坦 | 萬那杜 | 委內瑞拉 | 越南 | 葉門 | 尚比亞 | 辛巴威
觀察員
國家 安提瓜和巴布達 | 亞美尼亞 | 亞塞拜然 | 波赫 | 巴西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哥斯大黎加 | 克羅埃西亞 | 賽普勒斯 | 多米尼加 | 薩爾瓦多 | 哈薩克斯坦 | 吉爾吉斯斯坦 | 墨西哥 | 黑山 | 塞爾維亞 | 烏克蘭 | 烏拉圭
 
組織 非洲聯盟 | 阿拉伯國家聯盟 | 聯合國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國

名稱地區國名加入時間備註
成員國中東 伊朗 1960年9月創始成員國
成員國中東 伊拉克1960年9月創始成員國
成員國中東 科威特1960年9月創始成員國
成員國中東 沙烏地阿拉伯1960年9月創始成員國
成員國中東 卡達1961年12月
成員國中東阿拉伯聯合酋長國1967年11月
成員國南美洲委內瑞拉 1960年9月創始成員國
成員國南美洲厄瓜多2007年1月1973年加入,1992年退出, 2007年重新加入
成員國非洲 利比亞1962年12月
成員國非洲阿爾及利亞1969年7月
成員國非洲奈及利亞1971年7月
成員國非洲安哥拉2007年1月
前成員國非洲加彭1975年-1995年1994年至1995年間退出。
前成員國亞洲印度尼西亞1962年-2008年2008年9月,暫時終止印度尼西亞的成員國資格。
觀察員國非洲蘇丹
觀察員國南美洲玻利維亞
觀察員國南美洲巴西

阿拉伯國家聯盟 – جامعة الدول العربية‎

歐佩克成員國

歐佩克標識 歐佩克標識 石油輸出國組織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 OPEC) ,簡稱“歐佩克”。 歐佩克共有12個成員國(括弧內為加入歐佩克的時間),它們是:
歐佩克成員國 歐佩克成員國 阿爾及利亞(1969年)、印度尼西亞(1962年)、伊朗(1960年)、伊拉克(1960 年)、科威特(1960年)、利比亞(1962年)、奈及利亞(1971年)、卡達( 1961年)、沙烏地阿拉伯(1960年)、阿拉伯聯合酋長國(1967年)和委內瑞拉( 1960年)、安哥拉(2007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