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詩集

《李賀詩集》,自編為四編本,授予沈子明,收詩223首。為中唐浪漫主義詩人“詩鬼”李賀所作。

詩集簡介

李賀詩集》,自編為四編本授予沈子明,收詩223首。北宋以來流傳的《李賀集》4卷本,都是219首,卷數與自編的相同,而篇數不同,編次也很零亂,並非準確編年。又有5卷本的集子,是4卷外加上《外集》1卷,詩23首,與4卷合計,共242首,篇數也和李賀自編的不同。5卷本今有汲古閣校刻的北宋鮑欽止本、董氏誦芬室及蔣氏密韻樓兩家影刻的北宋宣城本流傳,集名為《李賀歌詩編》。又有《續古逸叢書》影印的南宋本,集名為《李長吉文集》,無外集。又有鐵琴銅劍樓、《四部叢刊》影印的蒙古刊本,集名《李賀歌詩編》。後兩種原書今藏北京圖書館。注本最早的是南宋吳正子注,有日本印本和通行本流傳。後有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選錄了吳正子、劉辰翁、徐渭、董懋策、曾益、餘光、姚□、姚文燮各家的評或注。還有陳本禮《協律鉤玄》、黎簡評本和吳汝綸評註本。1977年出版的《李賀詩歌集注》,是將王琦《匯解》、姚文燮注及方世舉批註三種評註本彙編、加以校點而成。另外,錢仲聯有《讀昌谷詩札記》和《李長吉詩永貞詩史發微》,考訂詩的本事有新見。1984年出版的錢仲聯《李賀年譜會箋》,是兼年譜與詩注性質的新著,解詩與舊注多有不同。李賀生平,有李商隱李賀小傳》、 新、舊《唐書》本傳、《宣室志》、《幽閒鼓吹》、《摭言》,還有朱自清的《李賀年譜》和錢仲聯的《李長吉年譜會箋》、《李賀年譜會箋》可資參考。

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祖籍隴西,自稱“隴西長吉”。家居福昌昌谷,後世因稱他為李昌谷。李賀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後裔,但其家已沒落。他“細瘦通眉,長指爪”,童年即能詞章,15、16歲時,已以工樂府詩與先輩李益齊名。李賀父名晉肅,“晉”、“進”同音,與李賀爭名的人,就說他應避父諱不舉進士,韓愈作《諱辨》鼓勵李賀應試,但賀終不得登第。後來做了三年奉禮郎,鬱鬱不平。在京時,居崇義里,與王參元楊敬之權璩崔植等為密友,常偕同出遊,一小奴騎驢相隨,背一破錦囊。李賀得有詩句,即寫投囊中,歸家後足成完篇。母鄭夫人常說“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後辭官歸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長治)依張徹一個時期。一生體弱多病,27歲逝世。代表作有《高軒過》、《雁門太守行》、《羅浮山人與葛篇》等。

詩歌題材

①諷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會現象。李賀寫這類作品,有一定的現實基礎。早年家居昌谷,其地鄰近洛陽到長安的大道,徵調運輸所必經,達官貴人所往來,使他對人民所受重賦剝削,統治階級所為淫奢惡行,有所見聞了解,給早熟的詩人提供了創作素材。後來旅遊南北,出仕王朝,上層統治集團的腐朽無能,藩鎮割據的禍國殃民,貪官污吏的橫行不法,下層人民的受苦受難,進一步激發詩人的憤慨。李賀所寫這一類詩篇,有的是直陳時事,有的是借古刺今。其中諷刺唐朝宮廷酣歌宴舞,夜以繼日的佚樂生活的,如《秦王飲酒》;隱約反映宮廷事變的,如《漢唐姬飲酒歌》;批判憲宗求仙的,如《仙人》、《崑崙使者》;反對藩鎮分裂所造成的災禍和歌頌削平藩鎮叛亂的,如《猛虎行》、《雁門太守行》、《古鄴城童子謠效王粲刺曹操》《上之回》;反映權門貴族飛揚跋扈、 驕奢淫佚、 好景不常的,如《榮華樂》《秦宮詩》、 《牡丹神曲》、 《夜飲朝眠曲》《貴公子夜闌曲》《嘲少年》、《梁台古意》;諷刺宦官當權、 賢才失志的,如《呂將軍歌》《感諷六首》其三、 其四、 《綠章封事》;反映邊塞敵人侵擾、抗敵士兵的艱苦生活的,如《摩多樓子》;揭露封建統治階級對人民的剝削迫害的,如《老夫采玉歌》《感諷五首》其一;同情宮廷失寵妃嬪的悲苦生活的,如《宮娃歌》、《堂堂》;反映少數民族軍事反抗活動的,如《黃家洞》;反映險惡的吃人社會、正直之士遭殃的,如《公無出門》《艾如張》;抨擊科舉制度不能選拔真才的,如《送沈亞之歌》《仁和里雜敘皇甫湜》等等。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相當廣闊。這些詩篇少數用五、七言古詩,而大量運用樂府形式,或借用舊題,或自創新題,大都凝鍊而絢麗。有的含義隱晦,如《金銅仙人辭漢歌》、《還自會稽歌》,杜牧以為“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畦徑間,亦殊不能知之”(《李長吉歌詩序》)。在同時代的“元、白”、“張、王”兩派樂府外,李賀詩別開境界,獨樹一幟。王夫之《唐詩評選》說:“長吉於諷刺,直以聲情動今古。”毛先舒《詩辨坻》說:“大曆以後,解樂府遺法者,惟李賀一人。設色穠妙,而詞旨多寓篇外。刻於撰語,渾於用意。”這是李賀詩最重要的部分。
②個人發憤抒情。李賀有積極用世的政治懷抱,雖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纏身,存在“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開愁歌》)的消沉情緒,但如《崇義里滯雨》《贈陳商》、《浩歌》、《致酒行》、《春歸昌谷》、《南園》其五等篇中,反映了在官時的生活感受,對“臣妾氣態間,唯欲承箕帚”的不滿,表現了“天荒地老無人識”的不平;但又不甘沉淪,發出“世上英雄本無主”,“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拏雲”的豪言壯語,滿懷著“收取關山五十州”的雄心。這又是李賀詩思想感情基本的一面。而在《日出行》、《苦晝短》《天上謠》、 《夢天》、《相勸酒》《官街鼓》等篇中,則表現了悲慨時光迅速、人生短促的消極一面。
③寫神仙鬼魅的題材。李賀是一個青年詩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現的“死”字卻達20多個,“老”字達50多個,反映了他對好景不常、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曲水飄香去不歸,梨花落盡成秋苑”(《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三月》)、“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將進酒》),表達了他對現實人生無可奈何的心情;“依稀和氣排冬嚴,已就長日辭長夜”(《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十二月》),則透露了他對未來光明的憧憬。他在兩者的矛盾中,探索擺脫死亡的途徑,於是產生了對神仙境界的奇妙幻想。王母、嫦娥等神話人物,銀浦、月宮等天國風光,出現在《天上謠》、《夢天》等名作中,極奇麗譎幻之觀。而在《古悠悠行》《拂舞歌辭》、《官街鼓》、《神》等作品中,則寫到神仙的虛誕和滄桑的變化。既然死亡無法逃避,於是又出現了對另一種鬼魅世界的可怕描述:“鬼燈如漆點松花”(《南山田中行》)、“鬼雨灑空草”(《感諷五首》其三)、“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秋來》)、“百年老鴞成木魅,笑聲碧火巢中起”(《神曲》)。幽靈出沒,陰森可怖。宋人錢易、宋祁等因此稱李賀為鬼才。杜牧說:“梗莽邱隴,不足為其怨恨悲愁也”,“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李長吉歌詩序》),是對這類詩篇的總評。
④詠物等其他題材。其中如《李憑箜篌引》、《申鬍子觱篥歌》、《聽穎師彈琴歌》等,通過“石破天驚”的奇特想像和比喻等手法,描繪音樂家的高超技藝和動人的音樂美,並抒發了作者的懷抱,給人以很深的感受。《楊生青花紫石硯歌》,讚頌了勞動人民巧奪天工的手工藝。《羅浮山人與葛篇》,描寫織布老人織雨剪湘的絕技。還有《昌谷北園新筍四首》,借詠筍以讚美青春的活力;《馬詩二十三首》,借詠馬以反映現實政治,抒發作者的憤激心情。後兩組詩並且運用了李賀不常用的絕句形式。這類詩總的表現了李賀詩題材的廣度和思想的深度。而象《美人梳頭歌》一類作品,則暴露了作者對貴族婦女生活的欣賞態度。

藝術特色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歡在神話故事、鬼魅世界裡馳騁,以其大膽、詭異的想像力,構造出波譎雲詭、迷離惝恍的藝術境界,抒發好景不長、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他因此被後人稱為“詩鬼”。

李賀詩受楚辭、古樂府、齊梁宮體、李杜、韓愈等多方面影響,經自己熔鑄、苦吟,形成非常獨特的風格。最大的特色,就是想像豐富奇特、語言瑰麗奇峭。長吉上訪天河、游月宮;下論古今、探鬼魅,他的想像神奇瑰麗、旖旎絢爛。長吉刻意錘鍊語言,造語奇雋,凝練峭拔,色彩濃麗。他的筆下有許多精警、奇峭而有獨創性的語言。如“羲和敲日玻璃聲”(《秦王飲酒》)、“銀浦流雲學水聲”(《天上謠》)、“玉輪軋露濕團光”(《夢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語,比比皆是。可以說,尚“奇”是長吉所處的時代、特別是他的良師益友韓愈所代表的韓孟詩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愛行》、《感諷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長吉詩的另一大特點就是較多地寫古體詩、寫樂府,很少寫當時流行的近體詩,現存詩作無一首七律。李賀在樂府詩的繼承和創新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借古寓今,或諷或嘆,靈活多變,渙然有新意。在同時代的“元白”、“張(籍)、王(建)”兩派樂府外,別開境界,獨樹一幟。他特別擅長短篇,如《天上謠》、《夢天》、《帝子歌》等,是後人稱為“長吉體”的代表作。在唐代,李商隱溫庭筠的古詩,就是走李賀所開闢的道路。宋人賀鑄周邦彥劉克莊謝翱文天祥,元人薩都剌楊維楨,明人湯顯祖,清人曹雪芹黎簡姚燮,都受到李賀詩的影響。
毋庸諱言,李賀的詩也有不少缺點。一方面由於過分雕琢求奇,有的作品語意晦澀、堆砌詞藻,藝術形象欠完整,情思脈絡欠連貫。另一方面由於李賀仕進無路,體弱多病,儘管是一個青年詩人,但在作品中出現的“死”字卻達20多個,“老”字達50多個。這反映了他對好景不常、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有的詩中也流露生命短促、及時行樂的思想。

歷史評價

杜牧(《李長吉歌詩敘》)贊之為“騷之苗裔。”王夫之(《唐詩評選》)說:“長吉於諷刺,直以聲情動今古”,“真與供奉(李白)為敵。”毛先舒《詩辨坻》說:“大曆以後,解樂府遺法者,惟李賀一人。設色濃妙,而詞旨多寓篇外。刻於撰語,渾於用意。”薛雪(《一瓢詩話》)認為:“唐人樂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禮、溫助教(即溫庭筠),尤益另炷瓣香。”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依約楚辭,而意取幽奧,辭取環奇。”高棅稱他為“天縱奇才”(《唐詩品匯》);姚文燮以為他“力挽頹風”(《昌谷集注凡例》);黎簡甚至說:“論長吉每道是鬼才,而其為仙語,乃李白所不及”。魯迅先生同情李賀的不幸,且“年輕時較愛讀唐朝李賀的詩”,在他手書古人的詩文中,李賀是最多的一位。毛澤東主席與陳毅元帥探討詩詞時也曾說:“李賀的詩很值得一讀,不知你有興趣否?”(《致陳毅》)杜牧含蓄地說:“賀能探尋前事,所以深嘆恨古今未嘗道者,如《金銅仙人辭漢歌》、《還自會稽歌》,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畦徑間,亦殊不能知之。”錢鍾書評曰:“長吉穿幽入仄,慘澹經營,都在修辭設色,舉凡謀篇命意,均落第二義。”(《談藝錄》) 貶李者說是“牛鬼蛇神太甚”(張表臣《珊瑚鉤詩話》),甚至認為是“詩之妖”(潘德輿《養一齋詩話》)。 王世貞用一個“過”字來簡要概括長吉詩,還是很有道理的。吳企明說:“如果假詩人以年壽,使他有更廣闊的社會觀察和創作實踐,那么,詩人的思想將會更成熟,觀察和表現社會生活將會更為寬廣和深刻,他的缺陷和弱點將會更少一些,長吉詩將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作品內容

001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鍊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注釋】江娥:一作湘娥。
【賞析】此詩大約作於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當時,李賀在京城長安,任奉禮郎。李憑是梨園弟子,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身價之高,似乎遠遠超過盛唐時期的著名歌手李龜年。他的精湛技藝,受到詩人們的熱情讚賞。李賀此篇想像豐富,設色瑰麗,藝術感染力很強。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相提並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見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卷一)。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吳絲蜀桐”寫箜篌構造精良,藉以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寫物亦即寫人,收到一箭雙鵰的功效。“高秋”一語,除了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與“深秋”、“暮秋”之類相比,更富含蘊。二、三兩句寫樂聲。詩人故意避開無形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箜篌聲),從客體(“空山凝雲”之類)落筆,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力。
優美悅耳的弦歌聲一經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雲便頹然為之凝滯,仿佛在俯首諦聽;善於鼓瑟的湘娥與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空山”句移情於物,把雲寫成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更進一層。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極力烘托箜篌聲神奇美妙,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憑中國彈箜篌”,用“賦”筆點出演奏者的名姓,並且交代了演奏的地點。前四句,詩人故意突破按順序交待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寫琴,寫聲,然後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後,穿插其中。這樣,突出了樂聲,有著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
五、六兩句正面寫樂聲,而又各具特色。“崑山”句是以聲寫聲,著重表現樂聲的起伏多變:“芙蓉”句則是以形寫聲,刻意渲染樂聲的優美動聽。“崑山玉碎鳳凰叫”,那箜篌,時而眾弦齊鳴,嘈嘈雜雜,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時而又一弦獨響,宛如鳳凰鳴叫,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芙蓉泣露香蘭笑”,構思奇特。帶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屢見不鮮的,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以張口欲笑的印象。它們都是美的化身。詩人用“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而以“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這種表現方法,真有形神兼備之妙。
從第七句起到篇終,都是寫音響效果。先寫近處,長安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其實,冷氣寒光是無法消融的,因為李憑箜篌彈得特別好,人們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聲中,以致連深秋時節的風寒露冷也感覺不到了。雖然用語浪漫誇張,表達的卻是一種真情實感。“紫皇”是雙關語,兼指天帝和當時的皇帝。詩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單是遣詞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種巧妙的過渡手法,承上啟下,比較自然地把詩歌的意境由人寰擴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詩人憑藉想像的翅膀,飛向天庭,飛上神山,把讀者帶進更為遼闊深廣、神奇瑰麗的境界。“女媧鍊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樂聲傳到天上,正在補天的女媧聽得入了迷,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守,結果石破天驚,秋雨傾瀉。這種想像是何等大膽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個“逗”字,把音樂的強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緊緊聯繫起來了。而且,石破天驚、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視作音樂形象的示現。
第五聯,詩人又從天庭描寫到神山。那美妙絕倫的樂聲傳入神山,教令神嫗也為之感動不已;樂聲感物至深,致使“老魚跳波瘦蛟舞”。詩人用“老”和“瘦”這兩個似平乾枯的字眼修飾魚龍,卻有著完全相反的藝術效果,使音樂形象更加豐滿。老魚和瘦蛟本來羸弱乏力,行動艱難,現在竟然伴隨著音樂的鏇律騰躍起舞,這種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寫,使那無形美妙的箜篌聲浮雕般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寫聲,攝取的多是運動著的物象,它們聯翩而至,新奇瑰麗,令人目不暇接。結末兩句改用靜物,作進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勞累不堪的吳剛倚著桂樹,久久地立在那兒,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憑深夜的露水不停在灑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濕,也不肯離去。這些飽含思想感情的優美形象,深深印在讀者心中,就象皎潔的月亮投影於水,顯得幽深渺遠,逗人情思,發人聯想。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想像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致力於把自己對於箜篌聲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藉助聯想轉化成具體的物象,使之可見可感。詩歌沒有對李憑的技藝作直接的評判,也沒有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對於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然而縱觀全篇,又無處不寄託著詩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達了他對樂曲的感受和評價。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內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可以悅目賞心的藝術境界。(朱世英
002殘絲曲
垂楊葉老鶯哺兒,殘絲欲斷黃蜂歸。
綠鬢年少金釵客,縹粉壺中沈琥珀。
花台欲暮春辭去,落花起作迴風舞。
榆莢相催不知數,沈郎青錢夾城路。
【注釋】年少:一作少年。
003還自會稽歌並序
庾肩吾於梁時,嘗作宮體謠引,以應和皇子。及國勢淪敗,肩吾先潛難會稽,後始還家。仆意其必有遺文,今無得焉,故作還自會稽歌以補其悲。
野粉椒壁黃,濕螢滿梁殿。
台城應教人,秋衾夢銅輦
吳霜點歸鬢,身與塘蒲晚。
脈脈辭金魚,羈臣守迍賤
【注釋】螢:一作蛩。迍(zhūn):遲遲不前;遭遇困難。
004出城寄權璩、楊敬之
草暖雲昏萬里春,宮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漢劍當飛去,何事還車載病身?
【注釋】璩(qú):古代的一種耳環。
005示弟
別弟三年後,還家一日余。
醁醽今日酒,緗帙去時書。
病骨猶能在,人間底事無?
何須問牛馬,拋擲任梟盧
【注釋】一日:一作十日。2、醁醽(lùlíng):美酒。緗(xiāngzhì):淺黃色書套,借指書卷。猶:一作獨。
【賞析】這首詩作於元和八年(813)。清人方扶南說:“此當是以父名晉肅不得舉進士而歸。”前四句寫歸家後的心情。首二句點明時間。“別弟三年後,還家一日余”。失意歸來,不免悲傷怨憤;和久別的親人團聚,又感到欣喜寬慰。三、四句“醁醽今夕酒,緗帙去時書”表現的正是詩人這種悲喜交織的複雜心情。弟弟不因“我”落泊歸來而態度冷淡,仍以美酒款待。手足情深,互訴衷腸,自有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樂趣。可是一看到行囊里裝的仍是離家時帶的那些書籍,又不禁悲從中來。這裡雖隻字未提名場失意,而仕途蹭蹬(cèngdēng路途險阻難行,比喻困頓不順利,倒霉;失勢)的景況,已通過對具體事物的點染,委婉地顯示出來了。詩人善於捕捉形象,執簡馭繁,手法是十分高妙的。
後四句抒發感慨。“病骨猶能在”寫自己:“人間底事無”寫世事。意思是說儘管我身體不好,病骨支離,現在能活著回來,就是不幸中的大幸了;至於人世間,什麼卑鄙齷齪的勾當沒有呢?!詩人一方面顧影自憐,抒發了沉淪不遇的感慨,另一方面又指摘時弊,表達了憤世嫉俗的情懷。這兩種感情交織在一起,顯得異常沉痛。
末二句是回答弟弟關於考試得失的問話。“牛馬”和“梟盧”是古代賭具“五木”(一名“五子”)上的名色,賭博時,按名色決定勝負。“何須問牛馬,拋擲任梟盧”,意思是說,我應試作文,如同“五木”在手,一擲了事,至於是“梟”是“盧”,是成是敗,聽之任之而已,何必過問呢!其實當時“梟”(負采)“盧”(勝采)早見分曉,失敗已成定局,詩人正是悲憤填膺的時候,卻故作通達語,這是悲極無淚的一種表現。表面上愈是裝得“冷靜”、“達觀”,悲憤的情懷就愈顯得深沉激越。
黎簡說:“昌谷於章法每不大理會,然亦有井然者,須細心尋繹始見。”(《李長吉集評》)這首詩,當是李賀詩中“章法井然”的一個例子,音韻和諧,對仗亦較工穩。全詩各聯出句和對句的意思表面相對或相反,其實相輔相成。一者顯示悲苦,一者表示欣慰,但其思想感情的基調都是憂傷憤激。詩人裝作不介意仕途的得失,自我解嘲,流露出的正是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極大痛苦。(朱世英)
006竹
入水文光動,插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
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
【注釋】生:一作垂。
007同沈駙馬賦得御溝水
入苑白泱泱,宮人正靨黃
繞堤龍骨冷,拂岸鴨頭香。
別館驚殘夢,停杯泛小觴。
幸因流浪處,暫得見何郎。
008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
掃斷馬蹄痕,衙回自閉門。
長槍江米熟,小樹棗花春。
向壁懸如意,當簾閱角巾。
犬書曾去洛,鶴病悔游秦。
土甑封茶葉,山杯鎖竹根。
不知船上月,誰棹滿溪雲?
【注釋】甑(zèng):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底部有許多透蒸氣的孔格,置於鬲上蒸煮,如同現代的蒸鍋:~塵釜魚。〔~子〕現在蒸飯用的木製桶狀物,有屜而無底。蒸餾或使物體分解用的器皿:曲頸~。
009七夕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注釋】更:一作又。
010過華清宮
春月夜啼鴉,宮簾隔御花。
雲生朱絡暗,石斷紫錢斜。
玉碗盛殘露,銀燈點舊紗。
蜀王無近信,泉上有芹芽
011送沈亞之歌並序
文人沈亞之,元和七年,以書不中第,返歸於吳江。吾悲其行,無錢酒以勞,又感沈之勤請,乃歌一解以送之。
吳興才人怨春風,桃花滿陌千里紅。
紫絲竹斷驄馬小,家住錢塘東復東。
白藤交穿織書笈,短策齊裁如梵夾。
雄光寶礦獻春卿,煙底驀波乘一葉。
春卿拾材白日下,擲置黃金解龍馬。
攜笈歸江重入門,勞勞誰是憐君者。
吾聞壯夫重心骨,古人三走無摧捽
請君待旦事長鞭,他日還轅秋律
【注釋】歸江:一作歸家。壯夫:一作丈夫。捽(zuó):方言,揪;抓;牴觸;衝突。
012詠懷二首
其一
長卿懷茂陵,綠草垂石井。
彈琴看文君,春風吹鬢影。
梁王與武帝,棄之如斷梗。
惟留一簡書,金泥泰山頂。
【賞析】李賀因不得舉進士,賦閒在昌谷家中,儘管家鄉山水清幽,又能享受天倫之樂,卻難以排遣苦悶的情懷,因而借司馬相如的遭遇,發抒自己的感慨。
司馬相如,字長卿,是西漢著名文學家。景帝時任武騎常侍,武帝時拜孝文園令(管理皇帝墓園),都是閒散官職,與他的才華、抱負極不相稱。他悶悶不樂,終於棄官而去,閒居茂陵家中。
這首詩分兩部分。前四句寫茂陵家園的周圍環境和司馬相如悠閒自得的生活情趣。“綠草垂石井”五字,勾勒出一幅形態逼真、情趣盎然的畫面,烘托出清幽雅潔的氛圍:修長的綠草從石井欄上披掛下來,靜靜地低垂著,點出這兒遠隔塵囂,甚至連風的干擾也沒有,真是安謐幽靜極了。
“彈琴看文君,春風吹鬢影。”在茂陵賦閒的日子裡,司馬相如不僅有清幽秀美的景物可供賞心悅目,還有愛妻卓文君朝夕相伴。面對知音的妻子,用琴聲傾訴心曲,望著她那在春風吹拂下微微晃動的美麗鬢影,怎能不陶然欲醉!
司馬相如才智過人,有著遠大的抱負,為什麼竟僻處一隅以閒散為樂呢?後四句說明這是當權者不重視人才造成的結果。他在世時才氣縱橫,梁王與武帝卻“棄之如斷梗”,把他當成斷殘的草梗棄置不用,而他去世以後,“惟留一簡書,金泥泰山頂”,漢武帝才把他遺留下來的那篇《封禪書》奉為至寶,躬行實踐,登泰山而祭天,至梁父而祭地。“金泥泰山頂”,那儀式和場面是何等的莊嚴肅穆,顯示出《封禪書》的價值和威力。而“惟留一簡書”的“惟”字又揭示了這種景況的淒涼可悲:難道滿腹經綸的司馬相如,其全部價值只在於這篇《封禪書》嗎?他那學富五車的大才和這筆少得可憐的精神遺產是多么的不相稱啊!作者詞斟句酌,用最經濟的筆墨從各個側面充分而準確地反映了司馬相如生前的落寞和死後的虛榮。
這首詩旨在抒發自己的怨憤之情,卻從描寫司馬相如的閒適生活入手,欲抑先揚。前後表達的感情迥然不同,猶如築堤蓄水,故意造成高低懸殊的形勢,使思想感情的流水傾瀉而下,跌落有聲,讀來自有一種韻味。(朱世英)
其二
日夕著書罷,驚霜落素絲。
鏡中聊自笑,詎是南山期。
頭上無幅巾,苦櫱已染衣。
不見清溪魚,飲水得相宜。
【注釋】著書:一作看書。詎(jù):豈,怎:~料。~知。櫱(bò): 古同“檗”:“剉~染黃絲。”〔黃~〕落葉喬木,木材堅硬,莖可制黃色染料,樹皮入藥。簡稱“檗”。相宜:一作自宜。
【賞析】在這首詩里,李賀比較具體地描述了自己賦閒在家的生活和思想狀況。清人方扶南說:“此二(指《詠懷二首》)作不得舉進士歸昌谷後,嘆授奉禮郎之微官。前者言去奉禮,後者言在昌谷。”(《李長吉詩集批註》)這話與詩歌的內容是吻合的。全詩嘆“老”嗟貧,充滿憂傷絕望的情緒,顯然是遭遇不幸以後的作品。
“日夕著書罷,驚霜落素絲。”傍晚著書完畢,發現頭上白髮忽然象霜似的落下一絲,感到很震驚,不禁感慨萬千。“著書”大約就是寫詩。據前人記載,李賀每天都要騎著毛驢外出遊覽,遇有所得,便寫在紙上,投入身邊錦囊中。晚上在燈下取出,“研墨迭紙足成之,非大醉及弔喪日率如此。”(李商隱《李長吉小傳》)可見他是個非常勤奮的詩人。當然,他成天苦吟,主要是為了排遣沉淪不遇的苦悶。他未老先衰、兩鬢染霜的原因就在於此。
三、四句寫自己看到白髮以後的反應。儘管表面顯得很輕鬆,卻掩藏不了內心深沉的痛苦:“鏡中聊自笑,詎是南山期?”──端詳著鏡中早衰的容顏,不禁暗自發笑:象我這樣終日愁苦,年紀輕輕就生了白髮,那會有南山之壽哩!顯然,詩人這時已由“早衰”想到“早死”,流露出悲觀絕望的情緒。他的笑,不過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苦笑而已。
後四句寫鄉居時的貧苦生活:頭上不戴帽子,也不裹“幅巾”,任憑風吹日曬;身上穿著用苦蘗染的黃衣,與鄉野之人無異。“苦蘗”通稱“黃蘗”,詩人不用“黃”字,而用“苦”字,暗示通身皆苦,苦不堪言。它寫衣著,兼寫生活和心情,熔敘事、狀物、言情諸種表現手法於一爐,使客觀和主觀和諧地統一起來,做到示之以物,同時動之以情。
寫到極苦處,忽然宕開一筆,故意自寬自解:“不見清溪魚,飲水得相宜?”──那些生活在清溪里的魚兒,除了水,什麼可吃的東西也沒有,可它們還是怡然自得,盡情嬉戲。同魚兒相比,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這裡形式上是轉折,意義上是發展、深化,詩人表現出的超然態度,有力地烘託了他的悲苦情懷。相反而實相成的哲理,用在詩歌創作上,產生一種異於尋常的表現力。(朱世英)
014追和柳惲
汀洲白苹草,柳惲乘馬歸。
江頭楂樹香,岸上蝴蝶飛。
酒杯箬葉露,玉軫蜀桐虛。
朱樓通水陌,沙暖一雙魚。
【注釋】楂樹:一作櫨樹。箬(ruò):一種竹子,葉大而寬,可編竹笠,又可用來包棕子:箬竹的葉子;筍皮。軫(zhěn):古代指車箱底部四周的橫木;借指車;引申為方形。
015春坊正字劍子歌
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龍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練帶平鋪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鵜淬花白鷳尾。
直是荊軻一片心,莫教照見春坊字。
挼絲團金懸簏敕,神光欲截藍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
【注釋】吳潭:一作吳江。鸊鵜(pìtī):一種水鳥,比鴨稍小,腳近尾端,翅短小,不善飛行,極會潛水,常成群游於水面,受驚即潛入水中;亦作“鸊鷉”;俗稱“油鴨”。鷳(xián):〔白~〕鳥,尾長,雄的背為白色,有黑紋,腹部黑藍色,雌的全身棕綠色,是世界有名的觀賞鳥。挼(ruó):揉搓:兩手自相~;皺縮:那條紙~了。5簏(lù):竹箱:書~。形容下垂;用竹篾編的盛零碎東西的小簍。鬼母:一作鬼姥。
016貴公子夜闌曲
裊裊瀋水煙,烏啼夜闌景。
曲沼芙蓉波,腰圍白玉冷。
017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賞析】“雁門太守行”系樂府舊題。李賀生活的時代藩鎮叛亂此伏彼起,發生過重大的戰爭。如史載,元和四年(809),王承宗的叛軍攻打易州和定州,愛國將領李光顏曾率兵馳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衝擊吳元濟叛軍的包圍,殺得敵人人仰馬翻,狼狽逃竄。
從有關《雁門太守行》這首詩的一些傳說和材料記載推測,可能是寫平定藩鎮叛亂的戰爭。
詩共八句,前四句寫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寫景,也是寫事,成功地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黑雲壓城城欲摧”,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次句寫城內的守軍,以與城外的敵軍相對比,忽然,風雲變幻,一縷日光從雲縫裡透射下來,映照在守城將士的甲衣上,只見金光閃閃,耀人眼目。此刻他們正披堅執銳,嚴陣以待。這裡借日光來顯示守軍的陣營和士氣,情景相生,奇妙無比。據說王安石曾批評這句說:“方黑雲壓城,豈有向日之甲光?”楊慎聲稱自己確乎見到此類景象,指責王安石說:“宋老頭巾不知詩。”(《升庵詩話》)其實藝術的真實和生活的真實不能等同起來,敵軍圍城,未必有黑雲出現;守軍列陣,也未必就有日光前來映照助威,詩中的黑雲和日光,是詩人用來造境造意的手段。三、四句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鋪寫陰寒慘切的戰地氣氛。時值深秋,萬木搖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聲嗚嗚咽咽地鳴響起來。顯然,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正在進行。“角聲滿地”,勾畫出戰爭的規模。敵軍依仗人多勢眾,鼓譟而前,步步緊逼。守軍並不因勢孤力弱而怯陣,在號角聲的鼓舞下,他們士氣高昂,奮力反擊。戰鬥從白晝持續到黃昏。詩人沒有直接描寫車轂交錯、短兵相接的激烈場面,只對雙方收兵後戰場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極富表現力的點染:鏖戰從白天進行到夜晚,晚霞映照著戰場,那大塊大塊的胭脂般鮮紅的血跡,透過夜霧凝結在大地上呈現出一片紫色。這種黯然凝重的氛圍,襯托出戰地的悲壯場面,暗示攻守雙方都有大量傷亡,守城將士依然處於不利的地位,為下面寫友軍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鋪墊。
後四句寫馳援部隊的活動。“半卷紅旗臨易水”,“半卷”二字含義極為豐富。黑夜行軍,偃旗息鼓,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臨易水”既表明交戰的地點,又暗示將士們具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那樣一種壯懷激烈的豪情。接著描寫苦戰的場面:馳援部隊一迫近敵軍的營壘,便擊鼓助威,投入戰鬥。無奈夜寒霜重,連戰鼓也擂不響。面對重重困難,將士們毫不氣餒。“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黃金台是戰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修築的,傳說他曾把大量黃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攬天下士。詩人引用這個故事,寫出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
一般說來,寫悲壯慘烈的戰鬥場面不宜使用表現穠艷色彩的詞語,而李賀這首詩幾乎句句都有鮮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紅色,非但鮮明,而且穠艷,它們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織在一起,構成色彩斑斕的畫面。詩人就象一個高明的畫家,特別善於著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輪廓而已。他寫詩,絕少運用白描手法,總是藉助想像給事物塗上各種各樣新奇濃重的色彩,有效地顯示了它們的多層次性。有時為了使畫面變得更加鮮明,他還把一些性質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讓它們並行錯出,形成強烈的對比。例如用壓城的黑雲暗喻敵軍氣焰囂張,借向日之甲光顯示守城將士雄姿英發,兩相比照,色彩鮮明,愛憎分明。李賀的詩篇不只奇詭,亦且妥帖。奇詭而又妥帖,是他詩歌創作的基本特色。這首詩,用穠艷斑駁的色彩描繪悲壯慘烈的戰鬥場面,可算是奇詭的了;而這種色彩斑斕的奇異畫面卻準確地表現了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邊塞風光和瞬息變幻的戰爭風雲,又顯得很妥帖。惟其奇詭,愈覺新穎;惟其妥貼,則倍感真切;奇詭而又妥帖,從而構成渾融蘊藉富有情思的意境。這是李賀創作詩歌的絕招,他的可貴之處,也是他的難學之處。(朱世英)
018大堤曲
妾家住橫塘,紅沙滿桂香。
青雲教綰頭上髻,明月與作耳邊璫。
蓮風起,江畔春;
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鯉魚尾,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陽道,綠浦歸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楓樹老。
【注釋】綰(wǎn):把長條形的東西盤繞起來打成結。璫(dāng ):古代婦女戴在耳垂上的裝飾品。中國漢代武職宦官帽子的裝飾品,後借指宦官;屋椽頭的裝飾,即“瓦當”。菖蒲花:一作菖蒲短。
019蜀國弦
楓香晚花靜,錦水南山影。
驚石墜猿哀,竹雲愁半嶺。
涼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誰家紅淚客,不忍過瞿塘。
【注釋】墜:一作墮。竹云:一作行雲。
020蘇小小墓
幽蘭露,如啼眼
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蓋。
風為裳,水為佩。
油壁車,夕相待。
冷翠燭,勞光彩。
西陵下,風吹雨。
【注釋】夕:一作久。風吹雨:一作風雨吹。
【賞析】李賀的“鬼”詩,總共只有十來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然而“鬼”字卻與他結下了不解之緣,被人目為“鬼才”、“鬼仙”。這些詩表現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應當怎樣評價,也成了一樁從古至今莫衷一是的筆墨公案。其實,李賀是通過寫“鬼”來寫人,寫現實生活中人的感情。這些“鬼”,“雖為異類,情亦猶人”,絕不是那些讓人談而色變的惡物。《蘇小小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蘇小小是南齊時錢塘名妓。李紳在《真娘墓》詩序中說:“嘉興縣前有吳妓人蘇小小墓,風雨之夕,或聞其上有歌吹之音。”全詩由景起興,通過一派淒迷的景象和豐富的聯想,刻畫出飄飄忽忽、若隱若現的蘇小小鬼魂形象。
前四句直接刻畫蘇小小的形象。一、二兩句寫她美麗的容貌:那蘭花上綴著晶瑩的露珠,象是她含淚的眼睛。這裡抓住心靈的窗戶眼睛進行描寫,一是讓人通過她的眼睛,想見她的全人之美,二是表現她的心境。蘭花是美的,帶露的蘭花更美。但著一“幽”字,境界迥然不同,給人以冷氣森森的感覺。它照應題中“墓”字,引出下面的“啼”字,為全詩定下哀怨的基調,為鬼魂活動創造了氣氛。三、四兩句寫她的心境:生活在幽冥世界的蘇小小,並沒有“歌吹”歡樂,而只有滿腔憂怨。她生前有所追求,古樂府《蘇小小歌》云:“我乘油壁車,郎乘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但身死之後,她的追求落空了,死生懸隔,再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綰結同心,墳上那萋迷如煙的野草花,也不堪剪來相贈,一切都成了泡影。這種心緒,正是“啼”字的內在根據。僅用四句一十六字,形神兼備地刻畫出蘇小小鬼魂形象,表現出詩人驚人的藝術才華。
中間六句寫蘇小小鬼魂的服用:芊芊綠草,象是她的茵褥;亭亭青松,象是她的傘蓋;春風拂拂,就是她的衣袂飄飄;流水叮咚,就是她的環珮聲響。她生前乘坐的油壁車,如今還依然在等待著她去赴“西陵松柏下”的幽會。這一部分,暗暗照應了前面的“無物結同心”。用一個“待”字,更加重了景象、氣氛的淒涼:車兒依舊,卻只是空相等待,再也不能乘坐它去西陵下,實現自己“結同心”的願望了。物是人非,觸景傷懷,徒增哀怨而已。
最後四句描繪西陵之下淒風苦雨的景象:風淒雨零之中,有光無焰的鬼火,在閃爍著暗淡的綠光。這一部分緊承“油壁車,夕相待”而來。翠燭原為情人相會而設。有情人不能如約相會,翠燭豈不虛設?有燭而無人,更顯出一片淒涼景象。“翠燭”寫出鬼火的光色,加一“冷”字,就體現了人的感覺,寫出人物內心的陰冷:“光彩”是指“翠燭”發出的光焰,說“勞光彩”,則蘊涵著人物無限哀傷的感嘆。不是么,期會難成,希望成灰,翠燭白白地在那裡發光,徒費光彩而一無所用。用景物描寫來渲染哀怨的氣氛,同時也烘托出人物孤寂幽冷的心境,把那種悵惘空虛的內心世界,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以景起興,通過景物幻出人物形象,把寫景、擬人融合為一體。寫幽蘭,寫露珠,寫煙花,寫芳草,寫青松,寫春風,寫流水,筆筆是寫景,卻又筆筆在寫人。寫景即是寫人。用“如”字、“為”字,把景與人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既描寫了景物,創造出鬼魂活動的環境氣氛,同時也就塑造出了人物形象,使讀者睹景見人。詩中美好的景物,不僅烘托出蘇小小鬼魂形象的婉媚多姿,同時也反襯出她心境的索寞淒涼,收到了一箭雙鵰的藝術效果。這些景物描寫都圍繞著“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這一中心內容,因而詩的各部分之間具有內在的有機聯繫,人物的內心世界也得到集中的、充分的揭示,顯得情思脈絡一氣貫穿,具有渾成自然的特點。
這首詩的主題和意境顯然都受屈原《九歌。山鬼》的影響。從蘇小小鬼魂蘭露啼眼、風裳水珮的形象上,不難找到山鬼“被薜荔兮帶女蘿”、“既含睇兮又宜笑”的影子;蘇小小那“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的堅貞而幽怨的情懷,同山鬼“折芳馨兮遺所思”、“思公子兮徒離憂”的心境有一脈神傳;西陵下風雨翠燭的境界,與山鬼期待所思而不遇時“雷填填兮雨冥冥”、“風颯颯兮木蕭蕭”的景象同樣淒冷。由於詩人採用以景擬人的手法,他筆下的蘇小小形象,比之屈原的山鬼,更具有空靈縹緲、有影無形的鬼魂特點。她是那樣的一往情深,即使身死為鬼,也不忘與所思綰結同心。她又是那樣的牢落不偶,死生異路,竟然不能了卻心愿。她懷著纏綿不盡的哀怨在冥路遊蕩。在蘇小小這個形象身上,即離隱躍之間,我們看到了詩人自己的影子。詩人也有他的追求和理想,就是為挽救多災多難的李唐王朝做一番事業。然而,他生不逢時,奇才異能不被賞識,他也是“無物結同心”!詩人使自己空寂幽冷的心境,通過蘇小小的形象得到了充分流露。在綺麗穠艷的背後,有著哀激孤憤之思,透過淒清幽冷的外表,不難感觸到詩人熾熱如焚的肝腸。鬼魂,只是一種形式,它所反映的,是人世的內容,它所表現的,是人的思想感情。(張燕瑾)
021夢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濕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
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賞析】在這首詩中,詩人夢中上天,下望人間,也許是有過這種夢境,也許純然是浪漫主義的構想。
開頭四句,描寫夢中上天:“老兔寒蟾泣天色”──古代傳說,月里住著玉兔和蟾蜍。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陰雲四合,空中飄灑下來一陣凍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
“雲樓半開壁斜白”──雨飄灑了一陣,又停住了,雲層裂開,幻成了一座高聳的樓閣;月亮從雲縫裡穿出來,光芒射在雲塊上,顯出了白色的輪廓,有如屋牆受到月光斜射一樣。
“玉輪軋露濕團光”──下雨以後,水氣未散,天空充滿了很小的水點子。玉輪似的月亮在水氣上面輾過,它所發出的一團光都給打濕了。
以上三句,都是詩人夢裡漫遊天空所見的景色。
第四句則寫詩人自己進入了月宮。“鸞珮”是雕著鸞鳳的玉珮,這裡代指仙女。這句是說:在桂花飄香的月宮小路上,詩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
這四句,開頭是看見了月亮;轉眼就是雲霧四合,細雨飄飄;然後又看到雲層裂開,月色皎潔;然後詩人飄然走進了月宮;層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兩段。“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是寫詩人同仙女的談話。這兩句可能就是仙女說出來的。“黃塵清水”,換句常見的話就是“滄海桑田”:“三山”原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這裡卻是指東海上的三座山。它原來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傳》記載說:仙女麻姑有一回對王方平說:“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於往日會時略半耳。豈將復為陵陸乎?”這就是說,人間的滄海桑田,變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為“神仙境界”就是這樣,所以詩人以為,人們到了月宮,回過頭來看人世,就會看出“千年如走馬”的迅速變化了。
最後兩句,是詩人“回頭下望人寰處”所見的景色。“齊州”指中國。中國古代分為九州,所以詩人感覺得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點“煙塵”。“一泓”等於一汪水,這是形容東海之小如同一杯水打翻了一樣。
以上這四句,詩人盡情馳騁幻想,仿佛他真已飛入月宮,看到大地上的時間流駛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義的色彩是很濃厚的。
李賀在這首詩里,通過夢遊月宮,描寫天上仙境,以排遣個人苦悶。天上眾多仙女在清幽的環境中,你來我往,過著一種寧靜的生活。而俯視人間,時間是那樣短促,空間是那樣渺小,寄寓了詩人對人事滄桑的深沉感慨,表現出冷眼看待現實的態度。想像豐富,構思奇妙,用比新穎,體現了李賀詩歌變幻怪譎的藝術特色。(劉逸生)
022唐兒歌
頭玉磽磽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
骨重神寒天廟器,一雙瞳人剪秋水。
竹馬梢梢搖綠尾,銀鸞睒光踏半臂。
東家嬌娘求對值,濃笑書空作唐字。
眼大心雄知所以,莫忘作歌人姓李。
【注釋】磽(qiāo): 地堅硬不肥沃。真:一作奇。睒(shǎn):窺視。書空:一作畫空。
023綠章封事
青霓扣額呼宮神,鴻龍玉狗開天門。
石榴花發滿溪津,溪女洗花染白雲。
綠章封事咨元父,六街馬蹄浩無主。
虛空風氣不清冷,短衣小冠作塵土。
金家香弄千輪鳴,揚雄秋室無俗聲。
願攜漢戟招書鬼,休令恨骨填蒿里。
【注釋】青霓:一作青猊。
024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並閏月
正月
上樓迎春新春歸,暗黃著柳宮漏遲。
薄薄淡靄野姿,寒綠幽風生短絲。
錦床曉臥玉肌冷,露臉未開對朝暝。
官街柳帶不堪折,早晚菖蒲勝綰結。
【注釋】首句一作正月上樓迎春歸。幽風:一作幽泥。
二月
二月飲酒採桑津,宜男草生蘭笑人,蒲如交劍風如薰。
勞勞胡燕怨酣春,薇帳逗煙生綠塵。
金翹峨髻愁暮雲,沓颯起舞真珠裙。
津頭送別唱流水,酒客背寒南山死。
【注釋】首句一作飲酒採桑津,無二月兩字。交劍:一作絞刀。生綠塵:一作香霧昏。
三月
東方風來滿眼春,花城柳暗愁殺人。
復宮深殿竹風起,新翠舞衿淨如水。
光風轉蕙百餘里,暖霧驅雲撲天地。
軍裝宮妓掃蛾淺,搖搖錦旗夾城暖。
曲水漂香去不歸,梨花落盡成秋苑。
【注釋】愁殺人:一作愁幾人。衿(jīn):古代服裝下連到前襟的衣領:青~(代稱秀才);系衣裳的帶子。秋苑:一作愁苑。
四月
曉涼暮涼樹如蓋,千山濃綠生雲外。
依微香雨青氛氳,膩葉蟠花照曲門。
金塘閒水搖碧漪,老景沉重無驚飛,墮紅殘萼暗參差。
【注釋】青氛氳(yūn):一作過清氛。沉重:一作沉帖。
五月
雕玉押簾額輕縠籠虛門。
井汲鉛華水,扇織鴛鴦紋。
回雪舞涼殿,甘露洗空綠。
羅袖從徊翔,香汗沾寶粟。
【注釋】簾額:一作簾上。縠(hú ):有皺紋的紗。羅袖從徊翔:一作羅綬從風翔。
六月
裁生羅,伐湘竹,帔拂疏霜簟秋玉。
炎炎紅鏡東方開,暈如車輪上徘徊,啾啾赤帝騎龍來。
【注釋】帔(pèi ):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飾:鳳冠霞~。啾(jiū):〔~~〕象聲詞,形容動物細小的叫聲。
七月
星依雲渚冷,露滴盤中圓。
好花生木末,衰蕙愁空園。
天如玉砌,池葉極青錢。
僅厭舞衫薄,稍知花簟寒。
曉風何拂拂,北斗光闌乾。
【注釋】空園:一作故園。
八月
孀妾怨長夜,獨客夢歸家:
傍檐蟲緝絲,向壁燈垂花;
簾外月光吐,簾內樹影斜;
悠悠飛露姿,點綴池中荷。
【注釋】孀妾:一作宮妾。緝絲:一作織絲。簾內:一作簾中。
九月
離宮散螢天似水,竹黃池冷芙蓉死。
月綴金鋪光脈脈,涼苑虛庭空澹白。
露花飛飛風草草,翠錦斕斑滿層道。
雞人罷唱曉瓏璁,鴉啼金井下疏桐。
【注釋】散螢:一作散雲。露花:一作霜花。
十月
玉壺銀箭稍難傾,缸花夜笑凝幽明。
碎霜斜舞上羅幕,燭籠兩行照飛閣。
珠帷怨臥不成眠,金鳳刺衣著體寒,長眉對月斗彎環。
【注釋】燭籠:一作燭龍。
十一月
宮城團回凜嚴光,白天碎碎墮瓊芳。
撾鍾高飲千日酒,卻天凝寒作君壽。
御溝泉合如環素,火井溫泉在何處。
【注釋】撾(zhuā):打,敲打;古同“抓”,用指或爪撓。卻天:一作戰卻。泉合:一作冰合。溫泉:一作溫湯。
十二月
日腳淡光紅灑灑,薄霜不銷桂枝下。
依稀和氣排冬嚴,已就長日辭長夜。
【注釋】排:一作解。
閏月
帝重光,年重時。七十二候迴環推,天官玉管灰剩飛。
今歲何長來歲遲,王母移桃獻天子,羲氏和氏迂龍轡
【注釋】玉管:原文作玉琯(guǎn)。琯,古代管樂器,用玉製成,像笛,六孔。
037天上謠
天河夜轉漂回星,銀浦流雲學水聲。
玉宮桂樹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纓
秦妃捲簾北窗曉,窗前植桐青鳳小。
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
粉霞紅綬藕絲裙,青洲步拾蘭苕春。
東指羲和能走馬,海塵新生石山下。
【注釋】吹笙:一作吹簫。苕(tiáo):古書上指凌霄花。〔~子〕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莖細長,羽狀複葉,花紫色,可作綠肥。亦稱“野豌豆”;指葦子的花。sháo 〔紅~〕甘薯的別稱。
【賞析】在一個晴朗的夜晚,詩人游目太空,被璀璨的群星所吸引,於是張開想像的翅膀,飛向那美麗的天庭。
詩共十二句,分成三個部分。開頭兩句寫天河。天河,絢爛多姿,逗人遐想,引導他由現實世界進入幻想世界。天河在轉動,迴蕩著的流星,泛起縷縷銀光。星雲似水,沿著“河床”流淌,凝神諦聽,仿佛潺潺有聲。這些是詩人站在地面上仰望星空的所見所感,寫實之中揉有一些虛構成分,顯示了想像的生髮過程。
中間八句具體描述天庭的景象,陸續展示了四個各自獨立的畫面。畫面之一是:月宮裡的桂樹花枝招展,香氣襲人。仙女們正在採摘桂花,把它裝進香囊,掛在衣帶上。“花未落”意即“花不落”。仙樹不枯,仙花不落,它與塵世的“馨香易銷歇,繁華會枯槁”形成鮮明的比照。畫面之二是:秦妃當窗眺望曉色。秦妃即弄玉,相傳為秦穆公的女兒,嫁給了蕭史,學會吹簫。一天,夫妻二人“同隨鳳飛去”,成了神仙。此時,晨光熹微,弄玉正捲起窗簾,觀賞窗外的晨景。窗前的梧桐樹上立著一隻小巧的青鳳。它顯然就是當年引導他們夫婦升天的那隻神鳥。弄玉升天已有一千餘年,而紅顏未老。那青鳳也嬌小如故。時間的推移,沒有在她(它)們身上留下任何痕跡,這是天庭的神奇之處。然而,天宮歲月也並非毫無變化。它有晨昏之別,仙人也有夙興夜寐的生活習慣,這些又似與人世無異。畫面之三是神奇的耕牧圖景。仙人王子晉吹著細長的笙管,驅使神龍翻耕煙雲,播種瑤草,多么悠閒自在!畫面之四是:穿著艷麗服裝的仙女,漫步青洲,尋芳拾翠。青洲是傳說中的仙洲,山川秀麗,林木繁密,始終保持著春天的景色。來這兒踏青的仙女,採摘蘭花,指顧言談,十分舒暢。上述各個互不連綴,然而卻顯得和諧統一的畫面,都以仙人活動為主體,以屋宇、花草、龍鳳等等為陪襯,突出天上閒適的生活和優美的環境,以與人世相對比。這正是詩歌的命意所在。
人間怎樣呢?末兩句用雄渾的筆墨作了概略的點染。在青洲尋芳拾翠的仙女,偶然俯首觀望,指點說:羲和駕著日車賓士,時間過得飛快,東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幹了,變成陸地,揚起塵土來了。這就是人們所常說的“滄海變桑田”。詩人藉助具體的形象,表現了塵世變化之大和變化之速。對比之下,天上那種春光永駐、紅顏不老的狀況,就顯得特別可貴。
這是一首遊仙詩。李賀虛構了一個盡善盡美的仙境,顯然有所寄託。詩人心懷壯志而生不逢時,寶貴的青春年華被白白地浪費了,這叫他怎不憤恨不已?“逝將去女,適彼樂士。”(《詩經·魏風·碩鼠》)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是對當時社會現實和個人境遇不滿的曲折表現。
這首詩想像富麗,具有濃烈的浪漫氣息。詩人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種種新奇瑰麗的幻境來。詩中所提到的人物和鋪敘的某些情節,都是神話傳說中的內容。但詩人又藉助於想像,把它們加以改造,使之更加具體鮮明,也更加新奇美麗。象“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不僅使王子吹的笙有形可見,而且鮮明地展示了“龍耕”的美妙境界。這是詩人幻想的產物,卻又是某種實體的反照。詩人寫子虛烏有的幻境,實際是把世間的人情物態塗上神奇的色彩。例如蘭桂芬芳,與人間無異;而桂花不落,蘭花常開,卻又是天上特有的景象;仙妾采香,秦妃捲簾,她們的神情舉止與常人沒有什麼不同,但仙妾採摘的是月宮裡不落的桂花,秦妃身邊有嬌小的青鳳相伴,而且她(它)們都永不衰老,這又充滿神話色彩。詩人運用這種手法,巧妙地把神和人結合起來,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使抽象的理想成為可以觀照的物象,因而顯得深刻雋永,而又有生氣灌注。這首詩,全詩十二句,句句都有物象可見,詩人用精心選擇的動詞把某些物象聯繫起來,使之構成情節,並且分別組合為六個不同的畫面。它們雖無明顯的連綴跡象,但彼此色調諧和,氣韻相通。這種“合而若離,離而實合”的結構方式顯得異常奇妙。
詩歌首尾起落較大。開頭二句是詩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結末二句則是仙人俯視塵寰所見的情景。前者從現實世界進入幻想世界,後者又從幻想世界回到現實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渾然一體。
詩的題目是《天上謠》,“謠,聲逍遙也。”意即用韻比較自由,聲音富於變化,吟誦起來,輕快優美。這首詩的腳韻換了三次,平仄互動,時清時濁。各句平仄的排列有的整飭,有的參差錯落,變化頗大,這種於參差中見整飭的韻律安排,顯得雄峻鏗鏘。(朱世英)
038浩歌
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鹹幾回死?
青毛驄馬參差錢,嬌春楊柳含細煙。
箏人勸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問誰?
不需浪飲丁都護,世上英雄本無主。
買絲繡作平原君,有酒惟澆趙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衛娘發薄不勝梳。
看見秋眉換新綠,二十男兒那刺促。
【注釋】浪飲:一作亂舞。
【賞析】春晴之日,李賀隨同朋友們騎馬來到郊外遊覽。眼前山含秀氣,水泛新綠,桃花攢簇如火,柳枝搖曳似煙。詩人在悅目賞心之餘,不禁神馳物外,感慨萬端。從秀麗的山姿水態,想到它們難免發生滄海桑田的變化;從嬌艷的紅桃綠柳想到人生的短暫易逝。一者悲悼好景不長,一者慨嘆年命難久。詩歌所表達的正是這樣一種特殊的境遇和情懷。
詩題《浩歌》本於《楚辭·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恍兮浩歌。”“浩歌”是大聲唱歌的意思。一般說來,寫作這樣的詩宜從敘事寫景入手。但詩人不屑於蹈襲故常,偏從虛處落筆,一開始就把想像的世界展現在讀者面前:“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幻象紛呈,雄奇詭譎,卻又把滄海桑田的“意”婉曲而又鮮明地表達出來了。宋人劉辰翁評這首詩說:“從‘南風’一句便不可及,佚盪宛轉,真俠少年之度。”(引自姚佺《昌谷集註解定本》)詩人用豪放的筆觸,雄奇的景象,抒發自己淒傷的情懷,真是既“佚盪”,又“宛轉”,字裡行間充溢著一種驚世駭俗的英氣,所謂“俠少年之度”,指的就是這種非凡的氣度。
三、四兩句,一寫仙界,一寫塵世。傳說王母種的桃樹,“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生實”。彭祖和巫鹹則是世間壽命最長的人。當王母的桃樹開花千遍的時候,彭祖和巫鹹也不知死了多少次了。兩相比照,見出生命的短促。長壽的彭祖和巫鹹尚且不能久留人世,何況我們這些尋常之輩呢!這裡有兩個對比:一是把仙人與凡人相比,一是把凡人中的長壽者與普通人相比。前者見於字面,後者意在言外。這樣層層比照、烘托,“人生幾何”的命意更加顯豁。
五至八句寫春遊時的情景,用的是反襯手法。先著力烘托春遊的盛況。“青毛”句寫馬。馬的毛色青白相同,構成錢形花紋的名叫“連錢驄”,是為名貴之馬。騎在這樣的馬上,飽覽四周的景色,真是愜意極了。初春的楊柳籠含淡淡的煙靄。眼前的一切是那么柔美,那么逗人遐想。後來大家下馬休憩,縱酒放歌,歡快之至!而當歌女手捧金杯前來殷勤勸酒的時候,詩人卻沉浸在冥思苦想之中了。他想到春光易老,自己的青春年華也將逝如流水。“神血未凝身問誰”描述的正是這樣一種意緒。“神血未凝”即精神和血肉不能長期凝聚,它是生命短促的婉曲說法。“身問誰”是“身向誰”的意思。全句的大意是韶光易逝而知已難逢,自己的才能和抱負何時方能施展?等到神血兩離,生命終結,一切都將化為烏有,那是多么可怕而又痛心的事啊!
接著詩歌又由抑轉揚,借古諷今,指摘時弊,抒發憤世嫉俗的情懷。“丁都護”或者象王琦所說,實有其人,並且是這次郊遊宴樂的參與者(見《李長吉歌詩匯解》);或者當時有“丁都護嗜酒”的傳說,詩人藉以表達勸戒之意。“不須浪飲丁都護”,既是勸人,也是戒己,意思是不要因為自己懷才不遇就浪飲求醉,而應當面向現實,認識到世道淪落,英雄不受重用乃勢所必然,不足為怪。詩人愈是這樣自寬自慰,憤激之情就愈顯得濃烈深沉。“世上”句中“無主”的“主”,影射人主,亦即當時的皇帝,以發泄對朝政的不滿。“買絲”云云,與其說是敬慕和懷念平原君,毋寧說是抨擊昏庸無道、埋沒人才的當權者。表面寫“愛”,實際寫“恨”,恨自己沒有機會施展才能和抱負,以致虛擲了黃金般的青春年華。
結束四句的內容與前面各個部分都有聯繫,具有一定的概括性。“玉蟾蜍”是古代的一種漏壺。銅壺滴漏,聲音幽細,用“咽”字來表現它,十分準確。另外,詩人感時傷遇,悲抑萬端,這種內在的思想感情也藉助“咽”字曲曲傳出,更是傳神。“衛娘”原指衛後。傳說她發多而美,深得漢武帝的寵愛。這裡的“衛娘”代指妙齡女子,或即侑酒歌女。全句的意思是:別看她現在黑髮如雲,美不可言,隨著歲月的流逝,這滿頭黑髮會漸漸變白變少,直至無法梳理。它通過具體的形象,揭示了“紅顏易老”的無情規律。末二句急轉直下,表示要及時行樂。“羞見秋眉換新綠”有兩層意思:一是不要辜負眼前這位侑酒歌女的深情厚意;二是不願讓自己的青春年華白白流逝。既然世上沒有象平原君那樣識才愛士的賢哲,又何必作建功立業的非非之想。如今面對歌女、美酒、寶馬、嬌春,就縱情開懷暢飲吧。一個年方二十的男兒,正值風華正茂之時,怎能這般侷促偃蹇!很顯然,這種及時行樂的思想,是從憤世嫉俗的感情派生出來的,是對黑暗現實發出的悲憤控訴。
這首暢敘胸臆的詩篇,造語奇,造境也奇,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詩人騎馬踏青,面對大好的春光,本應產生舒適歡暢的感受。
但偏偏就在此時,一種與外界景物格格不入的憂傷情緒象雲霧般在心頭冉冉升起。這種把歡樂和哀怨、明麗和幽冷等等矛盾著的因素糅合起來的現象,在李賀的詩歌里是屢見不鮮的,它使詩歌更具有神奇的魅力。此詩在結構上完全擺脫了由物起興、以事牽情的程式。它先寫“興”,寫由景物引起的神奇幻象。接著寫春遊,色彩穠艷,氣韻沉酣,與前面的幻覺境界迥然不同,但又是產生那種幻覺的物質基礎。詩人故意顛倒它們的先後次序,造成悲抑的氣氛和起落的形勢。
後面從“神血”句起都是抒發身世之悲的筆墨。它們與開頭相適應,有力地表達了悲憤的情懷。全詩活而不亂,粘而不滯,行文的迴環曲折與感情的起落變化相適應,迷離渾化,達到了藝術上完美的統一。(朱世英)
039秋來
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
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
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書客。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賞析】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這原是古往今來有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詩人對於時光的流逝表現了特異的敏感,以致秋風吹落梧桐樹葉子的聲音也使他驚心動魄,無限悲苦。這時,殘燈照壁,又聽得牆腳邊絡緯哀鳴;那鳴聲,聽來仿佛是在織著寒天的布,提醒人們秋深天寒,歲月將暮。詩開頭一、二句點出“秋來”,抒發由此而引出的由“驚”轉“苦”的感受,首句“驚心”說明詩人心裡震動的強烈。第二句“啼寒素”,這個寒字,既指歲寒,更指聽絡緯啼聲時的心寒。在感情上直承上句的“驚”與“苦”。
這一、二兩句是全詩的引子。一個“苦”字給全詩定下了基調,籠罩以下六句。“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上句正面提問,下句反面補足。面對衰燈,耳聽秋聲,詩人感慨萬端,我們仿佛聽到他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自己寫下的這些嘔心嚦血的詩篇,又有誰來賞識而不致讓蠹魚白白地蛀蝕成粉末呢?”情調感傷,與首句的“苦”字相呼應。
五、六句緊接上面兩句的意思。詩人輾轉反側,徹夜無眠,深深為世無知音、英雄無主的憂憤愁思所纏繞折磨,似乎九曲迴腸都要拉成直的了。詩人痛苦地思索著,思索著,在衰燈明滅之中,仿佛看到賞識自己的知音就在眼前,在灑窗冷雨的淅瀝聲中,一位古代詩人的“香魂”前來弔問我這個“書客”來了。這兩句,詩人的心情極其沉痛,用筆又極其詭譎多姿。習慣上以“腸回”、“腸斷”表示悲痛欲絕的感情,李賀卻一空依傍,自鑄新詞,採用“腸直”的說法,愁思縈繞心頭,把紆曲百結的心腸牽直,形象地寫出了詩人愁思的深重、強烈,可見他用語的新奇。憑弔之事只見於生者之於死者,他卻反過來說鬼魂前來憑弔自己這個不幸的生者,更是石破天驚的詩中奇筆。
“雨冷香魂吊書客”,詩人畫出了一幅多么淒清幽冷的畫面,而且有畫外音,在風雨淋涔之中,仿佛隱隱約約聽到秋墳中的鬼魂,在唱著鮑照當年抒發“長恨”的詩,他的遺恨就象萇弘的碧血那樣永遠難以消釋!表面上是說鮑照,實際上則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胸中的塊壘。志士才人懷才不遇,正是千古同恨!
此詩上半篇採用的是習見的由景入情的寫法,下半篇則是全詩最有光彩的部分。“思牽今夜腸應直”,在牽腸情思的引發下,一個又一個恍惚迷離的幻象在眼前頻頻浮現,創造出了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以幻象寫真情的獨特境界。詩人深廣的悲憤與瑰麗奇特的藝術形象之間達到了極其和諧的統一。在用韻上,後半篇也與前半篇不同。前半篇雖然悲苦、哀怨,但還能長歌當哭,痛痛快快地唱出,因而所選用的韻字正好是聲調悠長、切合抒寫哀怨之情的去聲字“素”與“蠹”。至後半篇,與抒寫傷痛已極的感情相適應,韻腳也由哀怨、悠長的去聲字一變而為抑鬱短促的入聲字“客”與“碧”。
這是一首著名的“鬼”詩,其實,詩所要表現的並不是“鬼”,而是抒情詩人的自我形象。香魂來吊、鬼唱鮑詩、恨血化碧等等形象出現,主要是為了表現詩人抑鬱未伸的情懷。詩人在人世間找不到知音,只能在陰冥世界尋求同調,不亦悲乎!(陳志明)
040帝子歌
洞庭帝子一千里,涼風雁啼天在水。
九節菖蒲石上死,湘神彈琴迎帝子。
山頭老桂吹古香,雌龍怨吟寒水光。
沙浦走魚白石郎,閒取真珠擲龍堂。
【注釋】洞庭帝子:一作洞庭明月。
041秦王飲酒
秦王騎虎游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
龍頭瀉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棖棖
洞庭雨腳來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銀雲櫛櫛瑤殿明,宮門掌事報一更。
花樓玉鳳聲嬌獰,海綃紅文香淺清,
黃鵝跌舞千年觥。仙人燭樹蠟煙輕,清琴醉眼淚泓泓。
【注釋】棖(chéng):用東西觸動:~觸(a.觸動;b.感動)。古代門兩旁所豎的長木柱,用以防止車過觸門。櫛(zhì ):梳子和篦子的總稱,喻像梳齒那樣密集排列著。獰:當作佇。黃鵝:一作黃娥。觥(gōng ):古代酒器,腹橢圓,上有提梁,底有圈足,獸頭形蓋,亦有整個酒器作獸形的,並附有小勺:~籌交錯(酒器和酒籌互動錯雜,形容宴飲盡歡)。清琴:當作青琴
【賞析】這首詩是李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詩寶庫中一顆散發出異彩的明珠。
李賀寫詩,題旨多在“筆墨蹊徑”之外。他寫古人古事,大多用以影射當時的社會現實,或藉以表達自己鬱悶的情懷和隱微的意緒。沒有現實意義的詠古之作,在他的集子裡是很難找到的。這首詩題為《秦王飲酒》,卻“無一語用秦國故事”(王琦《李長吉詩歌匯解》),因而可以判定它寫的不是秦始皇。詩共十五句,分成兩個部分,前面四句寫武功,後面十一句寫飲酒,可見重點放在飲酒上。詩人筆下的飲酒場面是“恣飲沉湎,歌舞雜沓,不卜晝夜”(姚文燮《昌谷集注》)。詩中的秦王既勇武豪雄,戰功顯赫,又沉湎於歌舞宴樂,過著腐朽的生活,是一位功與過都比較突出的君主。唐德宗李适正是這樣的人。他即位以前,曾以兵馬元帥的身分平定史朝義之亂,又以關內元帥的頭銜出鎮鹹陽,抗擊吐蕃。即位後,見禍亂已平,國家安泰,便縱情享樂。這首詩是借寫秦始皇的恣飲沉湎,隱含對德宗的諷喻之意。
前四句寫秦王的威儀和他的武功,筆墨經濟,形象鮮明生動。首句的“騎虎”二字極富表現力。虎為百獸之王,生性兇猛,體態威嚴,秦王騎著它週遊各地,誰不望而生畏?它把抽象的、難於捉摸的“威”變成具體的浮雕般的形象,使之深深地銘刻在讀者的腦子裡。次句借用“劍光”顯示秦王勇武威嚴的身姿,十分傳神,卻又如羚羊掛角,香象渡河,無形跡可求。“劍光照天天自碧”,運用誇張手法,開拓了境界,使之與首句中的“游八極”相稱。第三句“羲和敲日玻璃聲”,注家有的解釋為“日月順行,天下安平之意”;有的說是形容秦王威力大,“直如羲和之可以驅策白日”。羲和,御日車的神。因為秦王劍光照天,天都為之改容,羲和畏懼秦王的劍光,驚惶地“敲日”逃跑了。第四句正面寫秦王的武功。由於秦王勇武絕倫,威力無比,戰火撲滅了,劫灰盪盡了,四海之內呈現出一片昇平的景象。
天下太平,秦王洋洋得意,不再勵精圖治,而是沉湎於聲歌宴樂之中,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從第五句起都是描寫秦王尋歡作樂的筆墨。“龍頭瀉酒邀酒星”極言酒喝得多。一個“瀉”字,寫出了酒流如注的樣子;一個“邀”字,寫出了主人的殷勤。“金槽琵琶夜棖棖”形容樂器精良,聲音優美:“洞庭雨腳來吹笙”描述笙的吹奏聲飄忽幽冷,綿延不絕。“酒酣喝月使倒行”是神來之筆,有情有景,醉態可掬,氣勢凌人。這位秦王飲酒作樂,鬧了一夜,還不滿足。他試圖喝月倒行,阻止白晝的到來,以便讓他盡情享樂,作無休無止的長夜之飲。這既是顯示他的威力,又是揭示他的暴戾恣睢。
“銀雲櫛櫛瑤殿明,宮門掌事報一更”。五更已過,空中的雲彩變白了,天已經亮了,大殿里外通明。掌管內外宮門的人深知秦王的心意,出於討好,也是出於畏懼,謊報才至一更。過去的本子都作“一更”,清呂種玉《言鯖》引作“六更”,“六更”似太直,不如“一更”含義豐富深刻,具有諷刺意味。儘管天已大亮,飲宴並未停止,衣香清淺,燭樹煙輕,場面仍是那樣的豪華綺麗,然而歌女歌聲嬌弱,舞伎舞步踉蹌,妃嬪淚眼泓泓,都早已不堪驅使了。在秦王的威嚴之下,她們只得強打著精神奉觴上壽。“青琴醉眼淚泓泓”,詩歌以冷語作結,氣氛為之一變,顯得跌宕生姿,含蓄地表達了惋惜、哀怨、譏誚等等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讀者感到余意無窮。(朱世英)
042洛妹真珠
真珠小娘下青廓洛苑香風飛綽綽。
寒鬢斜釵玉燕光,高樓唱月敲懸璫。
蘭風桂露灑幽翠,紅弦裊雲咽深思。
花袍白馬不歸來,濃蛾疊柳香唇醉。
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八驄籠晃臉差移,日絲繁散曛羅洞。
市南曲陌無秋涼,楚腰衛鬢四時芳。
玉喉窕窕排空光,牽雲曳雪留陸郎。
【注釋】裾(jū):衣服的大襟;衣服的前後部分。八驄:當作八窗。
043李夫人歌
紫皇宮殿重重開,夫人飛入瓊瑤台。
綠香繡帳何時歇?青雲無光宮水咽。
翩聯桂花墜秋月,孤鸞驚啼商絲髮。
紅壁闌珊懸佩璫,歌台小妓遙相望。
玉蟾滴水雞人唱,露華蘭葉參差光。
【注釋】商絲:一作商弦。小妓:一作小柏。
044走馬引
我有辭鄉劍,玉峰堪截雲。
襄陽走馬客,意氣自生春。
朝嫌劍花淨,暮嫌劍光冷。
能持劍向人,不解持照身。
【注釋】襄陽:一作長安。
045湘妃
筠竹千年老不死,長伴秦娥蓋湘水。
蠻娘吟弄滿寒空,九山靜綠淚花紅。
離鸞別鳳煙梧中,巫雲蜀雨遙相通。
幽愁秋氣上青楓,涼夜波間吟古龍。
046南園十三首
其一
花枝草蔓眼中開,小白長紅越女腮。
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
【賞析】《南園十三首》是李賀辭官回鄉居住昌谷家中所作。南園與《昌谷北園新筍四首》提到的“北園”同為詩人的家園。這組詩為了解、研究李賀居鄉期間的思想和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因而十分可貴。
這是一首描摹南園景色、慨嘆春暮花落的小詩。前兩句寫花開。春回大地,南園百花競放,艷麗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園內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剛勁,一者柔婉,參差錯落,姿態萬千。李賀寫詩構思精巧,包孕密緻,於此可見一斑。次句“小白長紅”寫花的顏色,意思是紅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產生的聯想,把嬌艷的鮮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頰,賦予物以某種人的素質,從而顯得格外精神。
後兩句寫花落。日中花開,眼前一片奼紫嫣紅,真是美不勝收。可是好景不長,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紅滿地。“可憐”二字表達了詩人無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傷自悼。李賀當時不過二十來歲,正是年青有為的時期,卻不為當局所重用,猶如花盛開時無人欣賞。想到紅顏難久,容華易謝,不免悲從中來。“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殘人老,就再也無法恢復舊日的容顏和生氣。末句用擬人的手法寫花落時身不由已的狀態。“嫁與春風不用媒”,委身於春風,不須媒人作合,沒有任何阻攔,好象兩廂情願。其實,花何嘗願意離開本枝,隨風飄零,只為盛時已過,無力撐持,春風過處,便不由自主地墜落下來。這句的“嫁”字與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發顯得悲苦酸辛。當時盛開,顏色鮮麗,宛如西施故鄉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殘“人老”,非復當時容顏,撫今憶昔,倍增悵惘。結句婉曲深沉,製造了濃烈的悲劇氣氛。這首七言絕句,以賦筆為主,兼用比興手法,清新委婉,風格別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朱世英)
其二
宮北田塍曉氣酣,黃桑飲露窣宮簾。
長腰健婦偷攀折,將餵吳王八繭蠶
【注釋】窣(sū):突然鑽出來,引申為縱躍。
其三
竹里繰絲挑網車,青蟬獨噪日光斜。
桃膠迎夏香琥珀,自課越傭能種瓜。
【注釋】繰(sāo):同“繅”。
其四
三十未有二十餘,白日長飢小甲蔬
橋頭長老相哀念,因遺戎韜一卷書。
【注釋】韜(tāo):弓或劍的套子。隱藏,隱蔽:~光養晦(隱藏才能,收斂鋒芒,不使外露。亦作“韜晦”)。用兵的謀略:~鈐。~略。
其五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賞析】第一個設問是泛問,也是自問,含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豪情。“男兒何不帶吳鉤”,起句峻急,緊連次句“收取關山五十州”,猶如懸流飛瀑,從高處跌落而下,顯得氣勢磅礴。“帶吳鉤”指從軍的行動,身佩軍刀,奔赴疆場,那氣概多么豪邁!“收復關山”是從軍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詩人怎甘蟄居鄉間,無所作為呢?因而他嚮往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一、二兩句,十四字一氣呵成,節奏明快,與詩人那昂揚的意緒和緊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極富表現力,它不只構成了特定句式(疑問),而且強調了反詰的語氣,增強了詩句傳情達意的力量。詩人面對烽火連天、戰亂不已的局面,焦急萬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寶刀,奔赴沙場,保衛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問,有勢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軍情和詩人自己焦慮不安的心境。此外,它還使人感受到詩人那鬱積已久的憤懣情懷。李賀是個書生,早就詩名遠揚,本可以才學入仕,但這條進身之路被“避父諱”這一封建禮教無情地堵死了,使他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語,表示實在出於無奈。次句一個“取”字,舉重若輕,有破竹之勢,生動地表達了詩人急切的救國心愿。然而“收取關山五十州”談何容易?書生意氣,自然成就不了收復關山的大業,而要想擺脫眼前悲涼的處境,又非經歷戎馬生涯,殺敵建功不可。這一矛盾,突出表現了詩人憤激不平之情。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詩人問道:封侯拜相,繪像凌煙閣的,哪有一個是書生出身?這裡詩人又不用陳述句而用設問句,牢騷的意味顯得更加濃郁。看起來,詩人是從反面襯托投筆從戎的必要性,實際上是進一步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憤激情懷。由昂揚激越轉入沉鬱哀怨,既見出反襯的筆法,又見出起伏的節奏,峻急中作迴蕩之姿。就這樣,詩人把自己複雜的思想感情表現在詩歌的節奏里,使讀者從節奏的感染中加深對主題的理解、感受。
李賀《南園》組詩,多就園內外景物諷詠,以寫其生活與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見發端,卻憑空寄慨,於豪情中見憤然之意。蓋只是同時所作,拉雜彙編,不能以題目限的。(朱世英)
其六
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
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賞析】慨嘆讀書無用、懷才見棄,是這首絕句的命意所在。
詩的前兩句描述艱苦的書齋生活,其中隱隱地流露出怨艾之情。首句說我的青春年華就消磨在這尋章摘句的雕蟲小技上了。此句詩意,好象有點自卑自賤,頗耐人尋繹。李賀向以文才自負,曾把自己比作“漢劍”,“自言漢劍當飛去”(《出城寄權璩、楊敬之》),抱負遠大。可是,現實無情,使他處於“天荒地老無人識”(《致酒行》)的境地。“雕蟲”之詞出於李賀筆下,顯然是憤激之辭。句中的“老”字用作動詞,有終老紙筆之間的意思,包含著無限的辛酸。
次句用白描手法顯現自己刻苦讀書、發奮寫作的情狀:一彎殘月,低映檐前,抬頭望去,象是當簾掛著的玉弓;天將破曉,而自己還在孜孜不倦地琢句謀篇。這裡,詩人慘澹苦吟的精神和他那只有殘月作伴的落寞悲涼的處境形成鮮明的比照,暗示性很強。
讀書為何無用?有才學為何不能見用於世?三、四句遒勁悲愴,把個人遭遇和國家命運聯繫起來,揭示了造成內心痛苦的社會根源,表達了鬱積已久的憂憤情懷。“遼海”指東北邊境,即唐河北道屬地。從元和四年(809)到元和七年,這一帶割據勢力先後發生兵變,全然無視朝廷的政令。唐憲宗曾多次派兵討伐,屢戰屢敗,弄得天下疲憊,而藩鎮割據的局面依然如故。國家多難,民不聊生,這是詩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一;由於戰亂不已,朝廷重用武士,輕視儒生,以致斯文淪落,這是詩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二。末句的“文章”指代文士,實即作者自己。“哭秋風”不是一般的悲秋,而是感傷時事、哀悼窮途的文士之悲。此與屈原的“悲迴風之搖蕙兮,心冤結而內傷。……魚葺鱗以自別兮,蛟龍隱其文章”(《九章·悲迴風》)頗有相似之處。時暗君昏則文章不顯,這正是屈原之所以“悲迴風”(按:“迴風”即秋風)、李賀之所以“哭秋風”的真正原因。
這首詩比較含蓄深沉,在表現方法上也顯得靈活多變。首句敘事兼言情,滿腹牢騷通過一個“老”字傾吐出來,鍊字的功夫極深。次句寫景,亦即敘事、言情,它與首句相照應,活畫出詩人勤奮的書齋生活和苦悶的內心世界。“玉弓”一詞,暗點兵象,為“遼海”二句伏線,牽絲帶筆,曲曲相關,見出文心之細。第三句只點明時間和地點,不言事(戰事)而事自明,頗具含蓄之致。三、四兩句若即若離,似斷實續,結構得非常精巧;詩人用隱晦曲折的手法揭示了造成斯文淪落的社會根源,從而深化了主題,加強了詩歌的感染力量。(朱世英)
其七
長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詼諧取自容。
見買若耶溪水劍,明朝歸去事猿公。
【賞析】首句描述司馬相如窮愁潦倒的境況。這位大辭賦家才氣縱橫,早年因景帝“不好辭賦”,長期沉淪下僚,後依梁孝王,廁身門下,過著閒散無聊的生活。梁孝王死後,他回到故鄉成都,家徒四壁,窮窘不堪。(見《漢書·司馬相如傳》)“空舍”,正是這種情況的寫照。李賀以司馬相如自況,出於自負,更出於自悲。次句寫東方朔。這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他見世道險惡,在宮廷中,常以開玩笑的形式進行諷諫,以避免直言悖上。結果漢武帝只把他當作俳優看待,而在政治上不予信任。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詼諧取容,怵惕終生,東方朔的遭遇是斯文淪喪的又一個例證。詩人回顧歷史,瞻望前程,不免感到茫然。
三、四句直接披露懷抱,表示要棄文習武。既然歷來斯文淪喪,學文無用,倒不如買柄利劍去訪求名師,學習武藝,或許還能有一番作為。詩人表面顯得很冷靜,覺得還有路可走,其實這是他在屢受挫折,看透了險惡世道之後發出的哀嘆。李賀的政治理想並不在於兵戈治國,而是禮樂興邦。棄文習武的違心之言,只不過是反映理想幻滅時痛苦而絕望的反常心理。
這首詩,把自己和前人揉合在一起,把歷史和現實揉合在一起,把論世和述懷揉合在一起,結構新奇巧妙。詩歌多處用典。或引用古人古事據以論世,或引用神話傳說藉以述懷。前者是因,後者是果,四句一氣呵成,語意連貫,所用的典故都以各自顯現的形象融入整個畫面之中,無今無古,無我無他,顯得渾化蘊藉,使人有諷詠不盡之意。(朱世英)
其八
春水初生乳燕飛,黃蜂小尾撲花歸。
窗含遠色通書幌,魚擁香鉤近石磯。
【注釋】幌(huǎng):〔~子〕商店門外的招牌或標誌物;帳幔,簾帷。
其九
泉沙軟臥鴛鴦暖,曲岸回篙舴艋遲。
瀉酒木欄椒葉蓋,病容扶起種菱絲
其十
邊讓今朝憶蔡邕,無心裁曲臥春風。
舍南有竹堪書字,老去溪頭作釣翁。
其十一
巒谷口倚嵇家,白晝千峰老翠華。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牽苔絮長蓴花。
其十二
松溪黑水新龍卵,桂洞生硝舊馬牙。
誰遣虞卿裁道帔,輕綃一匹染朝霞。
其十三
小樹開朝徑,長茸濕夜煙。
柳花驚雪浦,麥雨漲溪田。
古剎疏鍾度,遙嵐破月懸。
沙頭敲石火,燒竹照漁船。
【賞析】這是一首詩,也是一幅畫。詩人以詩作畫,採用移步換形的方法,就象繪製卡通片那樣,描繪出南園一帶從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動人。
首二句寫晨景。夜霧逐漸消散,一條蜿蜒於綠樹叢中的羊腸小道隨著天色轉明而豁然開朗。路邊的蒙茸細草沾滿了露水,濕漉漉的,分外蒼翠可愛。詩歌開頭從林間小路落筆,然後由此及彼,依次點染。顯然,它展示的是詩人清晨出遊時觀察所得的印象。
三、四句寫白晝的景色。詩人由幽靜、逼仄的林間小道來到空曠的溪水旁邊。這時風和日暖,晨露已晞,柳絮紛紛揚揚,飄落在溪邊的淺灘上,白花花的一片,象是鋪了一層雪。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詩人沿途所見多是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田園。到了這裡,眼前忽地出現一片銀白色,不禁大為驚奇。驚定之後,也就盡情欣賞起這似雪非雪的奇異景象來。
詩人觀賞了“雪浦”之後,把視線移向溪水和它兩岸的田壠。因為不久前下過一場透雨,溪水上漲了,田裡的水也平平滿滿的。春水豐足是喜人的景象,它預示著將會有一個好的年景。
前四句,都是表現自然景物,只有第三句中的“驚”字寫人,透露出“詩中有人”,有人的觀感,有人的情思。這種觀感和情思把詩歌所展示的各種各樣的自然景物融成一片。
後四句寫夜晚的景色。五、六兩句對仗工切,揉磨入細。“古剎疏鍾度”寫聲,“遙嵐破月懸”寫色,其中“古剎”和“遙嵐”一實一虛,迥然不同,然而又都含有“遠”的意思。謂之“古剎”,說明建造時間已很久長;稱作“遙嵐”,表示山與人相距甚為遙遠。兩兩比照、映襯,融入和諧統一的畫面之中,便覺自然真切,意境遙深。
末二句寫船家夜漁的情景。在山村灘多水淺的小河邊,夜間漁人用竹枝紮成火把照明,魚一見光亮,就慢慢靠近,愣頭愣腦地聽人擺弄。“沙頭敲石火”描寫捕魚人在河灘擊石取火,“燒竹照漁船”緊接上句,交代擊石取火是為了替漁船照明。儘管並沒有直接提到打魚的事,但字句之間已作了暗示,讓讀者通過想像予以補充。
這首詩前六句主要描摹自然景物,運筆精細,力求形肖神似,象是嚴謹密緻的工筆山水畫。末二句正面寫人的活動,用墨省儉,重在寫意,猶如輕鬆淡雅的風俗畫。兩者相搭配,相映襯,情景十分動人。而且詩中的山嵐、溪水、古剎、漁船,乃至一草一木都顯得寥蕭淡泊,有世外之意。想來是詩人的情致滲透到作品的形象里,從而構成這樣一種特殊的意蘊,反映了詩人“老去溪頭作釣翁”(《南園》其十)的歸隱之情。當然,這不過是他仕進絕望的痛苦的另一種表現罷了。(朱世英)
059金銅仙人辭漢歌並序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賞析】據朱自清《李賀年譜》推測這首詩大約是元和八年(813),李賀因病辭去奉禮郎職務,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時,詩人“百感交並,故作非非想,寄其悲於金銅仙人耳”。
詩中的金銅仙人臨去時“潸然淚下”表達的主要是亡國之慟。此詩寫作時間距唐王朝的覆滅(907)尚有九十餘年,詩人何以產生興亡之感呢?這要聯繫當時的社會狀況以及詩人的境遇來理解、體味。自從天寶末年爆發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一蹶不振。憲宗雖號稱“中興之主”,但實際上他在位期間,藩鎮叛亂此伏彼起,西北邊陲烽火屢驚,國土淪喪,瘡痍滿目,民不聊生。詩人那“唐諸王孫”的貴族之家也早已沒落衰微。面對這嚴酷的現實,詩人的心情很不平靜,急盼著建立功業,重振國威,同時光耀門楣,恢復宗室的地位。卻不料進京以後,到處碰壁,仕進無望,報國無門,最後不得不含憤離去。《金銅仙人辭漢歌》所抒發的正是這樣一種交織著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詩共十二句,大體可分成三個部分。前四句慨嘆韶華易逝,人生難久。漢武帝當日煉丹求仙,夢想長生不老。結果,還是象秋風中的落葉一般,倏然離去,留下的不過是茂陵荒冢而已。儘管他在世時威風無比,稱得上是一代天驕,可是,“夜聞馬嘶曉天跡”,在無窮無盡的歷史長河裡,他不過是偶然一現的泡影而已。詩中直呼漢武帝為“劉郎”,表現了李賀傲兀不羈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級觀念束縛的可貴精神。
“夜聞”句承上啟下,用誇張的手法顯示生命短暫,世事無常。它是上句的補充,使“秋風客”的形象更加鮮明、豐滿,也為下句展示悲涼幽冷的環境氣氛作了必要的鋪墊。漢武帝在世時,宮殿內外,車馬喧闐。如今物是人非,畫欄內高大的桂樹依舊花繁葉茂,香氣飄逸,三十六宮卻早空空如也,慘綠色的苔蘚布滿各處,荒涼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以上所寫是金銅仙人的“觀感”。金銅仙人是漢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圍”(《三輔故事》),異常雄偉。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它被拆離漢宮,運往洛陽,後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習鑿齒《漢晉春秋》說:“帝徙盤,盤拆,聲聞數十里,金狄(即銅人)或泣,因留霸城。”李賀故意去掉史書上“銅人重不可致,留於霸城”(《三國志》注引《魏略》)的情節,而將“金狄或泣”的神奇傳說加以發揮,並在金銅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這樣,物和人、歷史和現實便融為一體,從而幻化出美麗動人的藝術境界來。
中間四句用擬人法寫金銅仙人初離漢宮時的淒婉情態。金銅仙人是劉漢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見證人”,眼前發生的滄桑巨變早已使他感慨萬端,神慘色淒。而今自己又被魏官強行拆離漢宮,此時此刻,興亡的感觸和離別的情懷一齊湧上心頭。“魏官”二句,從客觀上烘托金銅人依依不忍離去的心情。“指千里”言道路遙遠。從長安遷往洛陽,千里迢迢,遠行之苦加上遠離之悲,實在教人不堪忍受。“東關”句言氣候惡劣。此時關東霜風淒緊,直射眸子,不僅眼為之“酸”,亦且心為之“酸”。它含有“馬後桃花馬前雪,教人哪得不回頭”的意味,表現出對漢宮、對長安的深切依戀之情。句中“酸”、“射”二字,新奇巧妙而又渾厚凝重。特別是“酸”字,通過金銅仙人的主觀感受,把彼時彼地風的尖利、寒冷、慘烈等情形,生動地顯現出來。這裡,主觀的情和客觀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義極為豐富。
詩人時而正面摹寫銅人的神態,時而又從側面落筆,描繪銅人四周的景物,給它們塗上一層憂傷的色調。兩種手法互動運用,使詩意開闔動盪,變幻多姿,而又始終圍繞著一個“愁”字,於參差中見整飭,色調統一,題旨鮮明。“魏官”二句,側重描寫客體,“空將”二句則改寫主體,用第一人稱,直接抒發金銅仙人當時的思想感情:在魏官的驅使下離別漢宮,作千里之行。伴隨著“我”的唯有天上舊時的明月而已。事情發生在三國時期而稱月為“漢月”,它抒發的顯然是一種懷舊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所詮釋的:“因革之間,萬象為之一變,而月體始終不變,仍似舊時,故稱‘漢月’。”金銅仙人親身感受過武帝的愛撫,親眼看到過當日繁榮昌盛的景象。對於故主,他十分懷念,對於故宮,也有著深厚的感情。而今坐在魏官牽引的車子上,漸行漸遠,眼前熟悉而又荒涼的宮殿即將隱匿不見,撫今憶昔,不禁潸然淚下。“憶君”句中“淚如鉛水”,比喻奇妙非凡,繪聲繪色地寫出了金銅仙人當時悲痛的形容──淚水涔涔,落地有聲。這種感懷舊事、恨別傷離的神情與人無異,是“人性”的表現,而“鉛水”一詞又與銅人的身份相適應,婉曲地顯示了他的“物性”。這些巧妙的表現手法,成功地塑造出金銅仙人這樣一個物而人、物而神,獨一無二,奇特而又生動的藝術形象來。
末四句寫出城後途中的情景。此番離去,正值月冷風淒,城外的“鹹陽道”和城內的“三十六宮”一樣,呈現出一派蕭瑟悲涼的景象。這時送客的唯有路邊的“衰蘭”,而同行的舊時相識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盤而已。“衰蘭”一語寫形兼寫情,而以寫情為主。蘭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為秋風肅殺,對它無情摧殘,更是愁苦的情懷直接造成。這裡用衰蘭的愁映襯金銅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它比《開愁歌》中的“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更加婉曲,也更為新奇。
蘭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會衰老枯謝。別看蒼天日出月沒,光景常新,終古不變。假若它有情的話,也照樣會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這一句構想奇偉,司馬光稱為“奇絕無對”。它有力地烘託了金銅仙人(實即作者自己)艱難的處境和悽苦的情懷,意境遼闊高遠,感情執著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尾聯進一步描述金銅仙人恨別傷離的情緒。他不忍離去,卻又不得不離去,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離開故都越來越遠。這時,望著天空中荒涼的月色,聽著那越來越小的渭水流淌聲,心裡有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渭城”句從對面落筆,用“波聲小”反襯出銅人漸漸遠去的身影。一方面波聲渺遠,另一方面,道阻且長。它藉助於事物的聲音和形態,委婉而深沉地表現出金銅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離別情懷,而這正是當日詩人在仕進無望、被迫離開長安時的心境。
這首詩是李賀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構想奇創,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鮮明而又變幻多姿。怨憤之情溢於言外,卻並無怒目圓睜、氣峻難平的表現。遣詞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剛柔相濟,恨愛互生,參差錯落而又整飭綿密。這確是一首既有獨特風格,而又諸美同臻的詩作,在李賀的集子裡,也找不出幾首類似的作品來。(朱世英)
060古悠悠行
白景歸西山,碧華上迢迢。
今古何處盡?千歲隨風飄。
海沙變成石,魚沫吹秦橋。
空光遠流浪,銅柱從年消。
061黃頭郎
黃頭郎,撈攏去不歸。
南浦芙蓉影,愁紅獨自垂。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玉瑟調青門,石雲濕黃葛。
沙上蘼蕪花,秋風已先發。
好持掃羅薦,香出鴛鴦熱。
【注釋】好持:一作好待。鴛鴦:一作鴛籠,一作薰籠。
062馬詩二十三首
其一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
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
【注釋】韂(chàn):馬鞍子下面墊的東西,垂在馬背兩旁可以擋泥土。
其二
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
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
【注釋】蒺藜(jílí):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亦稱“蒺藜”,有刺。種子可入藥;像“蒺藜”的東西,如“鐵~~”,“~~骨朵”(古代一種兵器)(“藜”均讀輕聲)。
其三
忽憶周天子,驅車上玉山。
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
【注釋】騶(zōu):古代養馬的人(兼管駕車);傳說中的一種仁獸,不食生物,亦稱“騶吳”、“騶牙”;古代掌管鳥獸的官吏。古代貴族的騎馬的侍從。
其四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賞析】這首詩寫馬的素質好,但遭遇不好。用擬物的手法寫人,寫自己,是一種“借題發揮”的婉曲寫法。
首句開門見山,直言本意,肯定並且強調詩歌所表現的是一匹非同尋常的好馬。起句平直,實在沒有多少詩味。
次句“房星本是星”,乍看起來象是重複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馬,句謂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說這匹馬本不是塵世間的凡物。如果這句的含義僅限於此,與首句幾乎一模一樣,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詩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複,那么這首詩就有一半索然無味,沒有價值。但如細細咀嚼,便會發現第二句別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較隱晦曲折。《晉書·天文志》中有這樣一段話:“房四星,亦曰天駟,為天馬,主車駕。房星明,則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聯繫起來,就是說馬的處境如何與王者的明暗、國家的治亂息息相關。既然馬的素質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狀況就不言可喻了。這是一種“滲透法”,通過曲折引申,使它所表達的實際意義遠遠超過字面的含義。
三、四句寫馬的形態和素質。如果說前二句主要是判斷和推理,缺乏鮮明生動的形象,那么,後二句恰恰相反,它們繪聲繪影,完全藉助形象表情達意。李賀寫詩,善於捕捉形象,“狀難見之景如在目前”,這兩句就是突出的例子。“瘦骨”寫形,表現馬的處境:“銅聲”寫質,反映馬的素質。這匹馬瘦骨嶙嶙,顯然境遇不好。在常人的眼裡,它不過是匹筋疲力盡的凡馬,只有真正愛馬並且善於相馬的人,才不把它當作凡馬看待。“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儘管它境遇惡劣,被折騰得不成樣子,卻仍然骨帶銅聲。“銅聲”二字,讀來渾厚凝重,有立體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豐富:銅聲悅耳,表明器質精良,從而生動地顯示了這匹馬骨力堅勁的美好素質,使內在的東西外現為可聞、可見、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質”原很抽象,“聲音”也比較難於捉摸,它們都是“虛”的東西。以虛寫虛,而又要化虛為實,的確很不容易,而詩人只用了短短五個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說已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尤其可貴的是,詩歌通過寫馬,創造出物我兩契的深遠意境。詩人懷才不遇,景況淒涼,恰似這匹瘦馬。他寫馬,不過是婉曲地表達出鬱積心中的怨憤之情。(朱世英)
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賞析】《馬詩》是通過詠馬、贊馬或慨嘆馬的命運,來表現志士的奇才異質、遠大抱負及不遇於時的感慨與憤懣,其表現方法屬比體。而此詩在比興手法運用上卻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現出一片富於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乍看是運用賦法: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象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於志在報國之士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鉤”與“曉月當簾掛玉弓”(《南園》其六)匠心正同,“鉤”是一種彎刀,與“玉弓”均屬武器,從明晃晃的月牙聯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戰鬥之意。作者所處的貞元、元和之際,正是藩鎮極為跋扈的時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薊門一帶又是藩鎮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地帶,所以詩意是頗有現實感慨的。思戰之意也有針對性。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這兩句寫景實啟後兩句的抒情,又具興義。
三、四句借馬以抒情:什麼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樹功勳呢?《馬詩》其一云:“龍背鐵連錢,銀蹄白踏煙。無人織錦襜,誰為鑄金鞭?”“無人織錦襜”二句的慨嘆與“何當金絡腦”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馬當作良馬對待,以效大用。“金絡腦”、“錦襜”、“金鞭”統屬貴重鞍具,都是象徵馬受重用。顯然,這是作者熱望建功立業而又不被賞識所發出的嘶鳴。
此詩與《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都是寫同一種投筆從戎、削平藩鎮、為國建功的熱切願望。但《南園》是直抒胸臆,此詩則屬寓言體或比體。直抒胸臆,較為痛快淋漓;而用比體,則覺婉曲耐味。而詩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鉤喻月,也是比;從一個富有特徵性的景色寫起以引出抒情,又是興。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見興,興中有比,大大豐富了詩的表現力。從句法上看,後二句一氣呵成,以“何當”領起作設問,強烈傳出無限企盼意,且有唱嘆味;而“踏清秋”三字,聲調鏗鏘,詞語搭配新奇,蓋“清秋”草黃馬肥,正好馳驅,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駿馬輕捷矯健的風姿,恰是“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杜甫《房兵曹胡馬》)。所以字句的鍛鍊,也是此詩藝術表現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周嘯天)
其六
臥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發斷鋸長麻。
【注釋】鬣(liè):馬、獅子等頸上的長毛;魚頷旁小鰭;〔~狗〕哺乳動物,外形略像狗,頭比狗的頭短而圓,毛棕黃或棕褐色,有許多不規則的黑褐斑點,多生長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吃獸類屍體腐爛的肉;掃帚的末端。
其七
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乾。
君王若燕去,誰為曳車轅?
其八
赤兔無人用,當須呂布騎。
吾聞果下馬,羈策任蠻兒。
其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龍。
夜來霜壓棧,駿骨折西風。
【注釋】飂(liù):飄;古國名,在今中國河南省唐河縣南;姓。
其十
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
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
【注釋】1、烏江:一作江東。2、君王:一作吾王。
其十一
內馬賜宮人,銀韉刺麒麟。
午時鹽坂上,蹭蹬溘風塵。
【注釋】韉(jiān):墊馬鞍的東西。溘(kè)a.水聲;寒冷的樣子;忽然,突然。
其十二
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
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
其十三
寶玦誰家子,長聞俠骨香。
堆金買駿骨,將送楚襄王。
其十四
香幞赭羅新,盤龍蹙蹬鱗。
回看南陌上,誰道不逢春?
【注釋】幞(fú):古代男子用的一種頭巾;同“袱”。
其十五
不從桓公獵,何能伏虎威?
一朝溝隴出,看取拂雲飛。
其十六
唐劍斬隋公,(拳下換毛)毛屬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飄風。
其十七
白鐵銼青禾,砧間落細莎
世人憐小頸,金埒畏長牙。
【注釋】埒(liè):矮牆,場地四周的土圍牆。等同:“故吳諸侯也,以即山鑄錢,富~天子。”田塍。涯際;界限:“休息於無委曲之隅,而游敖於無形~之野。”山上的水流。古度量名。
其十八
伯樂向前看,鏇毛在腹間。
只今掊白草,何日驀青山?
其十九
蕭寺馱經馬,元從竺國來。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其二十
重圍如燕尾,寶劍似魚腸。
欲求千里腳,先採眼中光。
其二一
暫系騰黃馬,仙人上彩樓。
須鞭玉勒吏,何事謫高州?
其二二
漢血到王家,隨鸞撼玉珂。
少君騎海上,人見是青騾
其二三
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
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
【賞析】這是一首耐人玩味的諷刺小品。詩人借古喻今,用詼諧、辛辣的筆墨表現嚴肅、深刻的主題。
前二句寫漢武帝煉丹求仙的事。武帝一心想長生不老,命方士煉丹砂為黃金以服食,耗費了大量錢財。結果怎樣呢?所得的不過是一縷紫煙而已。“得”字,看似平常,卻極有份量,對煉丹求仙的荒誕行徑作了無情的鞭撻和辛辣的嘲諷,深得“一字褒貶”之妙。
後兩句寫馬,緊扣詩題。“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迫切希望能飛升成仙的漢武帝,不豢養能夠“拂雲飛”、“捉飄風”的天馬,而讓不中用的“肉馬”充斥馬廄。用“肉馬”形容馬平庸低劣,非常精當。由於是“御馬”,吃住條件優越,一個個餵得肥大笨重。這樣的馬在地面上奔跑都有困難,怎么可以騎著它上天呢!這兩句寓意頗深,除暗示武帝求天馬上青天的迷夢破滅外,還隱喻當時有才有識之士被棄置不用,而平庸無能之輩,一個個受到拔擢,竊據高位,擠滿朝廷。試問:依靠這些人怎么可能使國家蒸蒸日上,實現清明的政治理想?此詩集中地諷刺了當時最高統治者迷信昏庸,所用非人,穎鋒內藏,含蘊豐富,而又出之以“嬉笑”,讀來使人感到輕鬆爽快,這在李賀作品中是很少見的。(朱世英)
085申鬍子觱篥歌並序
申鬍子,朔客之蒼頭也。朔客李氏本亦世家子,得祀江夏王廟,當年踐履失序,遂奉官北郡。自稱學長調短調,久未知名。今年四月,吾與對舍於長安崇義里,遂將衣質酒,命予合飲。氣熱杯闌,因謂吾曰:“李長吉,爾徒能長調,不能作五字歌詩,直強回筆端,與陶、謝詩勢相遠幾里!”吾對後,請撰申鬍子觱篥歌,以五字斷句。歌成,左右人合噪相唱。朔客大喜,擎觴起立,命花娘出幕,徘徊拜客。吾問所宜,稱善平弄,於是以弊辭配聲,與予為壽。
顏熱感君酒,含嚼蘆中聲。
花娘簪綏妥,休睡芙蓉屏。
誰截太平管?列點排空星。
直貫開花風,天上驅雲行。
今夕歲華落,令人惜平生。
心事如波濤,中坐時時驚。
朔客騎白馬,劍杷懸蘭纓。
俊健如生猱,肯拾蓬中螢!
【注釋】觱(bìlì ):〔~篥〕古代管樂器,形似喇叭,用竹做管,用蘆葦做嘴,亦作“觱栗”。
086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
老夫饑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
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
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杉柏風雨如嘯,泉腳掛繩青裊裊。
村寒白屋念嬌嬰,古台石磴懸腸草
【注釋】蓁(zhēn):〔~~〕草木茂盛的樣子;荊棘叢生的樣子;同“榛”。
【賞析】這首詩是寫采玉民工的艱苦勞動和痛苦心情。唐代長安附近的藍田縣以產玉著名,縣西三十里有藍田山,又名玉山,它的溪水中出產一種名貴的碧玉,叫藍田碧。但由於山勢險峻,開採這種玉石十分困難,民工常常遇到生命危險。《老夫采玉歌》便是以這裡為背景。
首句重疊“采玉”二字,表示采了又采,沒完沒了地采。“水碧”就是碧玉。頭兩句是說民工不斷地采玉,不過是雕琢成貴婦的首飾,徒然為她們增添一點美色而已。“徒”字表明了詩人對於這件事的態度,既嘆惜人力的徒勞,又批評統治階級的驕奢,一語雙關,很有份量。
從第三句開始專寫一個采玉的老漢。他忍受著饑寒之苦,下溪水采玉,日復一日,就連藍溪里的龍也被騷擾得不堪其苦,藍溪的水氣也渾濁不清了。“龍為愁”和“水氣無清白”都是襯托“老夫饑寒”的,龍猶如此,水猶如此,人何以堪!
下面兩句就“饑寒”二字作進一步的描寫:夜雨之中留宿山頭,其寒冷可想而知;以榛子充飢,其飢餓可想而知。“夜雨岡頭食蓁子”這一句把老夫的悲慘境遇象圖畫似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杜鵑啼血老夫淚”,是用杜鵑啼血來襯托和比喻老夫淚,充分表現了老夫內心的悽苦。
七、八句寫采玉的民伕經常死在溪水裡,好象溪水厭惡生人,必定要致之死地。而那些慘死的民伕,千年後也消不掉對溪水的怨恨。“恨溪水”三字意味深長,正如王琦所說:“夫不恨官吏,而恨溪水,微詞也。”(《匯解》)這種寫法很委婉,對官府的恨含蓄在字裡行間。
接下來作者描繪了令人驚心動魄的一幕:山崖間,柏林里,風雨如嘯;泉水從山崖上流下來形成一條條小瀑布,采玉人身系長繩,從斷崖絕壁上懸身入水,只見那繩子在狂風暴雨中搖曳著、擺動著。那是多么危險的情景啊!就在這生命攸關的一剎那,采玉老漢看到古台石級上的懸腸草,這草又叫思子蔓,不禁使他想起寒村茅屋中嬌弱的兒女,自己一旦喪命,他們將怎樣為生呢!
早於李賀的另一位唐代詩人韋應物寫過一首《采玉行》,也是取材於藍溪采玉的民工生活,詩是這樣的:“官府征白丁,言采藍溪玉。絕嶺夜無家,深榛雨中宿。獨婦餉糧還,哀哀舍南哭。”對比之下,李賀此篇立意更深,用筆也更鋒利,特別是對老夫的心理有很細緻的刻畫。
《老夫采玉歌》是李賀少數以現實社會生活為題材的作品之一。它既以現實生活為素材,又富有浪漫主義的奇想。如“龍為愁”“杜鵑口血”,是奇特的藝術聯想。“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二句,更是超越常情的想像。這些詩句渲染了濃郁的感情色彩,增添了詩的浪漫情趣,體現了李賀特有的瑰奇艷麗的風格。
從結構上說,詩一開頭就揭露統治階級強征民工采玉,是為了“琢作步搖徒好色”,語含譏刺。接著寫老夫采玉的艱辛,最後寫暴風雨中生命危殆的瞬間,他思念兒女的愁苦心情,把詩情推向高潮。這種寫法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給讀者以深刻難忘的印象,頗見李賀不同凡響的藝術匠心。(袁行霈)
087傷心行
咽咽學楚吟,病骨傷幽素。
秋姿白髮生,木葉啼風雨。
燈青蘭膏歇,落照飛蛾舞。
古壁生凝塵,羈魂夢中語。
088湖中曲
長眉越沙采蘭若,桂葉水葒春漠漠。
橫船醉眠白晝閒,渡口梅風歌扇薄。
燕釵玉股照青渠,越王嬌郎小字書。
蜀紙封巾報雲鬢,晚漏壺中水淋盡。
【注釋】葒(hóng):〔~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莖高達三米,葉大,長卵形而尖,莖葉都帶紅色,生密毛,夏季開粉紅色花,可供觀賞;果黑色,可入藥。亦稱“紅草”、“水葒”、“蘢古”。壺中:一作銅壺。
089黃家洞
雀步蹙沙聲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鏃。
黑幡三點銅鼓鳴,高作猿啼搖箭箙。
彩巾纏踍幅半斜,溪頭簇隊映葛花。
山潭晚霧吟白鼉,竹蛇飛蠹射金沙。
閒驅竹馬緩歸家,官軍自殺容州槎。
【注釋】箙(fú):用竹、木或獸皮做成的盛箭的器具;用具的外套。踍(qiāo):古同“骹”,小腿。隊:一作墜。槎(chá):木筏;同“茬”。
090屏風曲
蝶棲石竹銀交關,水凝綠鴨琉璃錢。
團回六曲抱膏蘭,將鬟鏡上擲金蟬。
沈香火暖茱萸煙,酒觥綰帶新承歡。
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注釋】酒觥:一作酒余。
091南山田中行
秋野明,秋風白,塘水漻漻蟲嘖嘖。
雲根台蘚山上石,冷紅泣露嬌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蟄螢低飛隴徑斜。
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
【注釋】秋風:一作秋色。漻漻:(liáo)(水)清澈;停聚的(水)。
【賞析】詩人用富於變幻的筆觸描繪了這樣一幅秋夜田野圖:它明麗而又斑駁,清新而又幽冷,使人愛戀,卻又叫人憂傷,突出地顯示了李賀詩歌的獨特風格和意境。
詩歌開頭三句吸收古代民間歌謠起句形式,運用了“三、三、七”句法。連出兩個“秋”字,語調明快輕捷;長句連用兩個迭音詞,一清一濁,有抑有揚,富於節奏感。讀後仿佛置身空曠的田野,皓月當空,秋風萬里,眼前塘水深碧,耳畔蟲聲輕細,有聲有色,充滿詩情畫意。
四、五句寫山。山間雲繞霧漫,岩石上布滿了苔蘚,嬌弱的紅花在冷風中瑟縮著,花瓣上的露水一點一點地滴落下來,宛如少女悲啼時的淚珠。寫到這裡,那幽美清朗的境界驀然升起一縷淡淡的愁雲,然後慢慢向四周鋪展,輕紗般籠罩著整個畫面,為它增添了一種迷幻的色調。
六、七句深入一層,寫田野景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蟄螢低飛隴徑斜。”深秋九月,田裡的稻子早就成熟了,枯黃的莖葉橫七豎八地丫叉著,幾隻殘螢緩緩地在斜伸的田埂上低飛,拖帶著暗淡的青白色的光點。
八、九句再深入一層,展示了幽冷淒清甚至有點陰森可怖的境界:從石縫裡流出來的泉水滴落在沙地上,發出幽咽沉悶的聲響,遠處的燐火閃爍著綠熒熒的光,象漆那樣黝黑髮亮,在松樹的枝丫間遊動,仿佛松花一般。泉水是人們喜愛的東西,看著泉水流淌,聽著它發出的聲響,會產生輕鬆歡快的感覺。人們總是愛用“清澈”、“明淨”、“淙淙”、“潺潺”、“叮咚”之類的字眼來形容泉水。李賀卻選用“滴沙”這樣的詞語,描摹出此處泉水清幽而又滯澀的形態和聲響,富有藝術個性,色調也與整個畫面和諧一致。末句描寫的景是最幽冷不過的了。“鬼燈如漆”,陰森森地令人毛骨悚然:“點松花”三字,又多少帶有生命的光彩,使讀者在承受“鬼氣”重壓的同時,又獲得某種特殊的美感,有一種幽冷清絕的意趣。(朱世英)
092貴主征行樂
奚騎黃銅連鎖甲,羅旗香乾金畫葉。
中軍留醉河陽城,嬌嘶紫燕踏花行。
春營騎將如紅玉,走馬捎鞭上空綠。
女垣素月角咿咿,牙帳未開分錦衣。
093酒罷,張大徹索贈詩。時張初效潞幕
長鬣張郎三十八,天遣裁詩花作骨。
往還誰是龍頭人?公主遣秉魚須笏
水行青草上白衫,匣中章奏密如蠶。
金門石閣知卿有,豸角雞香早晚含。
隴西長吉摧頹客,酒闌感覺中區窄。
葛衣斷碎趙城秋,吟詩一夜東方白。
【注釋】水行:一作太行,一作水荇。豸(zhì)古書上說的沒有腳的蟲。
094羅浮山人與葛篇
依依宜織江雨空,雨中六月蘭颱風。
博羅老仙時出洞,千歲石床啼鬼工。
蛇毒濃凝洞堂濕,江魚不食銜沙立。
欲剪湘中一尺天,吳娥莫道吳刀澀。
【賞析】詩歌稱頌羅浮山人所織的葛布精細光潔,巧奪天工。
開頭二句有“江雨空”、“蘭颱風”等字眼,象是描述天氣,其實不然。“江雨”謂織葛的經線,光麗纖長,空明疏朗,比喻得出奇入妙。“依依”形容雨線排列得整齊貼近,所以“宜織”。以這個副詞“宜”字綰連“織”和“雨”,所織的為雨線之意便明白易解。“織”字把羅浮山人同葛聯繫起來,緊緊地扣住詩題。次句則以“六月蘭颱風”寫出葛布的疏薄涼爽。“雨中”二字承上句來,再一次點明以“江雨”喻葛之意。這種綺麗而離奇的想像,正是李賀詩的本色。
三、四句運用對比手法,進一步烘托羅浮山人織葛的技術高明。“博羅老仙時出洞”(“時”,一本作“持”),山人不時走出洞來,把織成的葛布拿給前來求取的人。句中的“時”,暗示他織得快,織得好,葛布剛剛斷匹就被人拿走,頗有供不應求之勢。下句“千歲石床啼鬼工”就是由此引起的反響。“石床”原指山洞中形狀如床的岩石,這裡指代山人所用織機。“千歲”,表明時間之久,也暗示功夫之深。姚文燮說:“千歲石床,言非尋常機杼,不惟人力難致,即奇巧如鬼工,亦為之驚啼不及也。”(《昌谷詩注》)
五、六兩句描述天氣炎熱,為末二句剪葛為衣作鋪墊。詩人寫暑熱,不提火毒的太陽,不提汗流浹背的勞動者,也不提枯焦的禾苗,而是別出心裁地選擇了洞蛇和江魚:“蛇毒濃凝洞堂濕,江魚不食銜沙立。”蛇洞由於溽暑熏蒸,毒氣不散,以致愈來愈濃,凝結成水滴似的東西,粘糊糊的,整個洞堂都布滿了。洞裡的蛇該是怎樣的窒悶難受!江里的魚熱得無法容身,不吃東西,嘴裡銜著沙粒,直立起來,仿佛要逃離那滾熱的江水。洞堂和江水本來是最不容易受暑熱侵擾的地方,如今熱成這個樣子,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了。這裡,詩人奇特的想像和驚人的藝術表現力,可真有鬼斧神工之妙。
酷熱的天氣,使人想起葛布,想起那穿在身上產生涼爽舒適感覺的葛衣。尤其希望能夠得到羅浮山人所織的那種細軟光潔如“江雨空”,涼爽舒適如“蘭颱風”的葛布。要是用這種葛布裁製一件衣服穿在身上該有多好!“欲剪湘中一尺天”,與開頭二句遙相呼應,“湘中一尺天”顯然指的是猶如湘水碧波一般柔軟光潔的葛布。有人說這句脫胎於杜甫的“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李賀寫詩,是力求不蹈襲前人的,這裡偶而翻用,手法也空靈奇幻,別具新意。請看末句:“吳娥莫道吳刀澀”。詩人不寫吳娥如何裁剪葛布,如何縫製葛衣,而是勸說吳娥“莫道吳刀澀”。這是為什麼呢?一個“澀”字蘊意極為精妙。“澀”有吝惜意,這裡指刀鈍。面對這樣精細光滑的葛布,吳娥不忍下手裁剪,便推說“吳刀澀”。這一曲筆,比直說刀剪快,詩意顯得更加迴蕩多姿、含蓄雋永了。
李賀一生從未到過博羅一帶,這首詩的題材可能是虛構的,也可能是根據傳聞加工而成的。詩從頭到尾緊緊扣住主題。開頭寫織葛,結尾寫裁葛,無論是寫織葛還是寫裁葛,都圍繞一個中心,那就是表現葛布質地優良,稱頌織葛的羅浮山人技藝高超。詩人涉想奇絕,筆姿多變,運意構思,都顯示出特有的“虛荒誕幻”的藝術特色。(朱世英)
095仁和里雜敘皇甫湜
大人乞馬癯乃寒,宗人貸宅荒厥垣。
橫庭鼠徑空土澀,出籬大棗垂朱殘。
安定美人截黃綬,脫落纓裾瞑朝酒。
還家白筆未上頭,使我清聲落人後。
枉辱稱知犯君眼,排引才升強絙斷。
洛風送馬入長關,闔扇未開逢瘈犬。
那知豎都相草草,客枕幽單看春老。
歸來骨薄面無膏,疫氣沖頭鬢莖少。
欲雕小說乾天官,宗孫不調為誰憐。
明朝下元復西道,崆峒敘別長如天。
【注釋】癯(qú):瘦。湜(shí):形容水清見底。絙(huán):緩;(gēng)古同“緪”,大繩索。”瘈(zhì):犬瘋狂;(chì)瘲(zòng)〕痙攣,抽搐。”豎:一作堅。
096宮娃歌
蠟光高懸照紗空,花房夜搗紅守宮。
象口吹香㲪(登毛)暖,七星掛城聞漏板。
寒入罘罳殿影昏,彩鸞簾額著霜痕。
啼蛄吊月鉤欄下,屈膝銅鋪鎖阿甄。
夢入家門上沙渚,天河落處長洲路
願君光明如太陽,放妾騎魚撇波去。
【注釋】毾(tàdēng):〔~㲪〕有花紋的細毛毯。罘罳(fúsī):門屏;古代宮殿城牆四角上的小樓;張在窗戶或屋檐下防鳥雀的網。
097堂堂
堂堂復堂堂,紅脫梅灰香。
十年粉蠹生畫梁,飢蟲不食摧碎黃。
蕙花已老桃葉長,禁院懸簾隔御光。
華清源中礬石湯,徘徊白鳳隨君王。
【注釋】摧:一作堆。
098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
其一
洛郊無俎豆,弊廄慚老馬。
小雁過爐峰,影落楚水下。
長船倚雲泊,石鏡秋涼夜。
豈解有鄉情?弄月聊鳴啞。
其二
別柳當馬頭,官槐如兔目。
欲將千里別,持此易斗粟。
南雲北雲空脈斷,靈台經絡懸春線。
青軒樹轉月滿床,下國飢兒夢中見。
維爾之昆二十餘,年來持鏡頗有須。
辭家三載今如此,索米王門一事無。
荒溝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生蠐螬。
江乾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號號。
【注釋】一本自南雲之下作一首,首四句歸上首。蠐螬(qícáo):金龜子的幼蟲,圓柱形,白色,身上有褐色毛,生活在土裡,吃農作物的根和莖,害蟲。俗稱“地蠶”、“土蠶”、“核桃蟲”。
100致酒行
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
主父西遊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
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
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
少年心事當拿雲,誰念幽寒坐嗚呃
【賞析】元和初,李賀帶著剛剛踏進社會的少年熱情,滿懷希望打算迎接進士科考試。不料竟以避父“晉肅”名諱為理由,被剝奪了考試資格。這意外打擊使詩人終生坎坷。不平則鳴,從此“懷才不遇”成了他作品中的一個重要主題,他的詩也因而帶有一種哀憤的特色。但這首困居異鄉感遇的《致酒行》,音情高亢,表現明快,別具一格。
“致酒行”即勸酒致詞之歌。詩分三層,每層四句。
從開篇到“家人折斷門前柳”四句一韻,為第一層,寫勸酒場面。先總說一句,“零落棲遲”(潦倒游息)與“一杯酒”連綴,略示以酒解愁之意。不從主人祝酒寫起,而從客方(即詩人自己)對酒興懷落筆,突出了客方悲苦憤激的情懷,使詩一開篇就具“浩蕩感激”(劉辰翁)的特色。接著,詩境從“一杯酒”而轉入主人持酒相勸的場面。他首先祝客人身體健康。“客長壽”三字有豐富潛台詞:憂能傷人,折人之壽,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七字畫出兩人的形象,一個是窮途落魄的客人,一個是心地善良的主人。緊接著,似乎應繼續寫主人的致詞了。但詩筆就此帶住,以下兩句作穿插,再申“零落棲遲”之意,命意婉曲。“主父西遊困不歸”,是說漢武帝時主父偃的故事。
主父偃西入關,鬱郁不得志,資用匱乏,屢遭白眼(見《漢書·主父偃傳》)。作者以之自比,“困不歸”中寓無限辛酸之情。古人多因柳樹而念別。“家人折斷門前柳”,通過家人的望眼欲穿,寫出自己的久羈異鄉之苦,這是從對面落墨。引古自喻與對面落墨同時運用,都使詩情曲折生動有味。經此二句頓宕,再繼續寫主人致詞,詩情就更為搖曳多姿了。
“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到“直犯龍顏請恩澤”是第二層,為主人致酒之詞。“吾聞”二字領起,是對話的標誌;同時通過換韻,與上段劃分開來。這幾句主人的開導寫得很有意味,他抓住上進心切的少年心理,甚至似乎看穿詩人引古自傷的心事,有針對性地講了另一位古人一度受厄但終於否極泰來的奇遇:唐初名臣馬周,年輕時受地方官吏侮辱,在去長安途中投宿新豐,逆旅主人待他比商販還不如。其處境狼狽豈不比主父偃更甚?為了強調這一點,詩中用了“天荒地老無人識”的生奇誇張造語,那種抱荊山之玉而“無人識”的悲苦,以“天荒地老”四字來表達,可謂無理而極能盡情。馬周一度困厄如此,以後卻時來運轉,因替他寄寓的主人、中郎將常何代筆寫條陳,太宗大悅,予以破格提拔。“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即言其事。主人的話到此為止,只稱引古事,不加任何發揮。但這番語言很富於啟發性。他說馬周只憑“兩行書”即得皇帝賞識,言外之意似是:政治出路不特一途,囊錐終有出頭之日,科場受阻豈足悲觀!事實上馬周只是為太宗偶然發現,這裡卻說成“直犯龍顏請恩澤”,主動自薦,似乎又慫恿少年要敢於進取,創造成功的條件。這四句真是以古事對古事,話中有話,極盡循循善誘之意。
“我有迷魂招不得”至篇終為第三層,直抒胸臆作結。“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主人的開導使“我”這個“有迷魂招不得”者,茅塞頓開。作者運用擅長的象徵手法,以“雄雞一聲天下白”寫主人的開導生出奇效,使自己心胸豁然開朗。這“雄雞一聲”是一鳴驚人,“天下白”的景象是多么光明璀璨!這一景象激起了詩人的豪情,於是末二句寫道:少年正該壯志凌雲,怎能一蹶不振!老是唉聲嘆氣,那是誰也不會來憐惜你的。“誰念幽寒坐嗚呃”,“幽寒坐嗚呃”五字,語亦獨造,形象地畫出詩人自己“咽咽學楚吟,病骨傷幽素”(《傷心行》)的苦態。“誰念”句,同時也就是一種對舊我的批判。末二句音情激越,頗具興發感動的力量,使全詩具有積極的思想色彩。
《致酒行》以抒情為主,卻運用主客對白的方式,不作平直敘寫。詩中涉及兩個古人故事,卻分屬賓主,《李長吉歌詩匯解》引毛稚黃說:“主父、馬周作兩層敘,本俱引證,更作賓主詳略,誰謂長吉不深於長篇之法耶?”這篇的妙處,還在於它有情節性,饒有興味。另外,詩在鑄詞造句、辟境創調上往往避熟就生,如“零落棲遲”、“天荒地老”、“幽寒坐嗚呃”尤其是“雄雞一聲”句等等,或語新,或意新,或境奇,都對表達詩情起到積極作用,堪稱李長吉式的錦心繡口。(周嘯天)
101長歌續短歌
長歌破衣襟,短歌斷白髮。
秦王不可見,旦夕成內熱。
渴飲壺中酒,飢拔隴頭粟。
淒淒四月闌,千里一時綠。
夜峰何離離,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尋,照出高峰外。
不得與之游,歌成鬢先改。
【賞析】詩題《長歌續短歌》是從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化出的。關於“長歌”、“短歌”的命意有兩種說法:一是“言人壽命長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一是“歌聲有長短,非言壽命也”。從傳留下來的歌詞看,長歌或短歌都是悲歌,用以抒發哀婉淒傷的感情。
開頭二句緊扣詩題,有愁苦萬分,悲歌不已的意思。“破”“斷”二字,用得很奇特,但細細想來,也都入情入理。古人有“長歌當哭”的話,長歌當哭,淚灑胸懷,久而久之,那衣襟自然會破爛。杜甫有“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春望》)的詩句,人到煩惱之至,無計可施的時候,常常會下意識地搔爬頭皮,白髮越搔越稀。這首詩的“斷”可能就是由杜詩的“短”生髮出來的。
三、四句寫進見“秦王”的願望不能實現,因而內心更加鬱悶,象是烈火中燒,熾熱難熬。“秦王”當指唐憲宗。王琦說:“時天子居秦地,故以秦王為喻。”(《李長吉歌詩匯解》)李賀在世時,憲宗還能有所作為,曾採取削藩措施,重整朝政,史家有“中興”之譽。李賀對這樣的君主是寄託希望的。他在考進士受到排擠打擊之後,幻想自己能象馬周受知於唐太宗那樣,直接去見皇帝,以實現他的政治理想。
五、六句具體描述自己苦悶的心情與清貧的生活,與開頭二句相照應、相補充。“渴飲壺中酒”,渴是“內熱”的表現,飲酒的目的在於平息內熱、消愁解悶:“飢拔隴頭粟”,為求見“秦王”不惜忍飢挨餓,靠從地里拔粟充飢。
七、八句寫景。“淒涼四月闌,千里一時綠”,初夏已盡,盛夏來臨,草木蔥翠,生氣勃勃,原不會有淒涼之感的。然而“綠肥紅瘦”,萬花搖落,又不禁為之欷歔感嘆。下面的“千里”句,故意用歡樂的色調映襯悽苦的情懷,頗有“春物與愁客,遇時各有違”(孟郊《春愁》)的意味,這樣反覆渲染,有一唱三嘆之妙。詩人述懷從景物落筆,寄情於景,意味深長。
後六句採用借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表面上寫景物,實際上寫人事。“夜峰何離離,明月落石底”。夜間的峰巒一個挨一個地排列著,黝黑而高,竟把那明朗的月亮遮得無影無蹤,真叫人納悶。“我”沿著那崎嶇的石徑四處尋覓,忽而發現它在高峰之外。峰巒阻隔,高不可攀,心中異常痛苦,因而慷慨悲歌,鬢髮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更加蒼白,真是憂傷催人老啊!“夜峰”、“明月”等句喻意微婉。“明月”借喻唐憲宗,夜峰指代他身邊的卿相們,意思是憲宗為一些大臣所包圍,閉目塞聰,就象月亮為峰巒所阻隔,雖有明光,卻不能下達。這些表明詩人深知當時朝廷的弊病,欲向憲宗陳述便宜,以匡時救弊,然而“山”高“月”遠,投告無門,只有暗自憂傷而已。
杜牧在《李長吉歌詩敘》中評李賀詩曰:“蓋《騷》之苗裔,理雖不及,辭或過之。《騷》有感怨刺懟,言及君臣理亂,時有以激發人意。乃賀所為,得無有是?”這首詩在立意和表現方法的運用上,都與《離騷》很相似。“夜峰何離離,明月落石底”,寄託遙深。詩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情緒融化在生動的比喻和深邃的意境中,含蓄雋永,優美動人,頗得《離騷》的神髓。(朱世英)淒淒:一作淒涼。
102公莫舞歌並序
公莫舞歌者,詠項伯翼蔽劉沛公也。會中壯士,灼灼於人,
故無復書;且南北樂府率有歌引。賀陋諸家,今重作公莫舞歌
雲。
方花古礎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銀罌
華筵鼓吹無桐竹,長刀直立割鳴箏。
橫楣粗錦生紅緯,日炙錦嫣王未醉。
腰下三看寶玦光,項莊掉鞘欄前起。
材官小塵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龍子
芒碭雲端抱天回,鹹陽王氣清如水。
鐵樞鐵楗重束關,大旗五丈撞雙環。
漢王今日須秦印,絕臏刳腸臣不論。
【注釋】古礎:一作石礎。華筵:一作軍筵。刳(kū):從中間破開再挖空。
103昌谷北園新筍四首
其一
籜落長竿削玉開,君看母筍是龍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別卻池園數寸泥。
其二
斫取青光寫楚辭,膩香春粉黑離離。
無情有恨何人見,露壓煙啼千萬枝。
【賞析】昌谷是李賀的家鄉,那兒有青山碧水,茂林修竹。特別是竹,幾乎遍地都是。“竹香滿淒寂,粉節塗生翠”(《昌谷詩》)。李賀十分愛竹,在摩挲觀賞之餘,寫了不少詠竹的詩句,有時還直接把詩寫在竹上,以寄託自己的情思。
詩的前兩句描述自己在竹上題詩的情景,語勢流暢而又含蘊深厚。句中的“青光”指代竹皮,同時把竹皮的顏色和光澤清楚地顯現出來:“楚辭”代指作者自己創作的歌詩。詩人從自身的生活感受聯想到屈原的遭遇,這裡因借“楚辭”含蓄地表達了鬱積心中的怨憤之情。首句短短七個字,既有動作,又有情思,蘊意十分豐富。次句運用了對比映照的手法:新竹散發出濃烈的芳香,竹節上下布滿白色粉末,顯得生機勃勃,俊美可愛;可是題詩的地方青皮剝落,墨汁淋漓,使竹的美好形象受到污損。這裡,詩人巧妙地以“膩香春粉”和“黑離離”這一對矛盾的形象,表現內心的幽憤。
後兩句著重表達怨恨的感情。“無情有恨”,似指在竹上題詩的事。詩人毀損了新竹俊美的容顏,可說是“無情”的表現,而這種“無情”乃是鬱積心中的怨憤無法抑制所致。對此,姚文燮有一段很精彩的評述:“良材未逢,將殺青以寫怨;芳姿點染,外無眷愛之情,內有沉鬱之恨。”(《昌谷集注》)詩人曾以“龍材”自負,希望自己能象新筍那樣,夜抽千尺,直上青雲,結果卻無人賞識,僻處鄉里,與竹為鄰。題詩竹上,就是為了排遣心中的怨恨。然而無情也好,有恨也好,卻無人得見,無人得知。“無情有恨何人見?”這裡用疑問句,而不用陳述句,使詩意開闔動盪,變化多姿。末句含蓄地回答了上句提出的問題,措語微婉,然而感情充沛。它極力刻畫竹的愁慘容顏:煙霧繚繞,面目難辨,恰似傷心的美人掩面而泣;而壓在竹枝竹葉上的積露,不時地向下滴落,則與哀痛者的垂淚無異。表面看起來,是在寫竹的愁苦,實則移情於物,把人的怨情變成竹的怨情,從而創造出物我相契、情景交融的動人境界來。
這是一首詠物詩。從頭至尾寫竹,卻又無處沒有詩人自己的面目精神在。竹的愁顏宛如人的愁顏,竹的哀情也與人的哀情相通。寫竹又似寫人,其旨趣在有意無意之間,撲朔迷離,使人捉摸不定,然而風神高雅,興寄深微,遠非一般直抒胸臆的詩篇可比。
此詩通篇採用“比”、“興”手法,移情於物,借物抒情。就表現手法而言,寫竹的形態是實,人的感情是虛;而從命意來說,則正好相反,寫人的感情是實,竹的形態是虛,因為詩人寫竹,旨在表達自己心中鬱積已久的哀怨之情。讀者在領悟了詩的題旨以後,竹的形象就與詩人自己直接抒情的形象迭合起來,不再是獨立自在的實體。這樣寫,有實有虛,似實而虛,似虛而實,兩者並行錯出,無可端倪,給人以玩味不盡之感。(朱世英)
其三
家泉石眼兩三莖,曉看陰根紫陌生。
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其四
古竹老梢惹碧雲,茂陵歸臥嘆清貧。
風吹千畝迎雨嘯,鳥重一枝入酒樽。
107惱公
宋玉愁空斷,嬌饒粉自紅。
歌聲春草露,門掩杏花叢。
注口櫻桃小,添眉桂葉濃。
曉奩妝秀靨,夜帳減香筒。
鈿鏡飛孤鵲,江圖畫水葒。
陂陀梳碧鳳,腰裊帶金蟲。
杜若含清露,河蒲聚紫茸。
月分蛾黛破,花合靨朱融。
發重疑盤霧,腰輕乍倚風。
密書題豆蔻,隱語笑芙蓉。
莫鎖茱萸匣,休開翡翠籠
弄珠驚漢燕,燒蜜引胡蜂。
醉纈拋紅網,單羅掛綠蒙。
數錢教奼女,買藥問巴賨
勻臉斜雁,移燈想夢熊。
腸攢非束竹,胘急是張弓。
晚樹迷新蝶,殘霓憶斷虹。
古時填渤澥,今日鑿崆峒。
繡沓褰長幔,羅裙結短封
心搖如舞鶴,骨出似飛龍。
井檻淋清漆,門鋪綴白銅。
偎花開兔徑,向壁印狐蹤。
玳瑁釘簾薄,琉璃疊扇烘。
象床緣素柏,瑤席捲香蔥。
細管吟朝幌,芳醪落夜楓。
宜男生楚巷,梔子發金墉。
龜甲開屏澀,鵝毛滲墨濃。
黃庭留衛瓘,綠樹養韓馮
雞唱星懸柳,鴉啼露滴桐。
黃娥初出座,寵妹始相從。
蠟淚垂蘭燼,秋蕪綺櫳
吹笙翻舊引,沽酒待新豐。
短佩愁填粟,長弦怨削菘。
曲池眠乳鴨,小閣睡娃僮。
褥縫簪雙線,鉤絛辮五總。
蜀煙飛重錦,峽雨濺輕容。
拂鏡羞溫嶠,薰衣避賈充。
魚生玉藕下,人在石蓮中。
含水彎蛾翠,登樓馬鬃。
使君居曲陌,園令住臨邛。
桂火流蘇暖,金爐細炷通。
春遲王子態,鶯囀謝娘慵。
玉漏三星曙,銅街五馬逢。
犀株防膽怯,銀液鎮心忪。
跳脫看年命,琵琶道吉凶。
王時應七夕,夫位在三宮。
無力塗雲母,多方帶藥翁。
符因青鳥送,囊用絳紗縫。
漢苑尋官柳,河橋閡禁鍾
月明中婦覺,應笑畫堂空。
【注釋】胘(xián):牛的重瓣胃,胃。潠(xùn):同“噀”,含在口中而噴出。忪(sōng):〔惺(xīng)清醒。削菘:一作削崧。桂火:一作桂帳。閡(hé):阻隔不通。賨(cóng):中國秦漢時期四川、湖南等地少數民族所繳的一種賦稅;亦指這些少數民族。
108感諷五首
其一
合浦無明珠,龍洲無木奴。
足知造化力,不給使君須。
越婦未織作,吳蠶始蠕蠕。
縣官騎馬來,獰色虬紫須。
懷中一方板,板上數行書。
“不因使君怒,焉得詣爾廬?”
越婦拜縣官:“桑牙今尚小。
會待春日晏,絲車方擲掉。”
越婦通言語,小姑具黃粱。
縣官踏飧去,簿吏復登堂。
其二
奇俊無少年,日車何躃。
我待紆雙綬,遺我星星發。
都門賈生墓,青蠅久斷絕。
寒食搖揚天,憤景長肅殺。
皇漢十二帝,唯帝稱睿哲。
一夕信豎兒,文明永淪歇
一夕信豎兒:一作反信豎兒言。
【注釋】躃(bì):古同“躄”,跛腳;〔~~〕行進不止的樣子;仆倒。紆(yū):彎曲,繞彎;~尊降貴(指地位高的人轉而主動地降低身分,接近地位低的人);苦悶盤結胸中:~郁;~軫;行動緩慢:~徐;~緩;系,結。
其三
南山何其悲,鬼雨灑空草。
長安夜半秋,風前幾人老。
低迷黃昏徑,裊裊青櫟道。
月午樹無影,一山唯白曉。
漆炬迎新人,幽螢擾擾。
風前幾人老:一作風剪春姿老。
【注釋】櫟(lì):落葉喬木,葉子長橢圓形,結球形堅果,葉可餵蠶;木材堅硬,可制家具,供建築用,樹皮可鞣皮或做染料。亦稱“麻櫟”、“橡”;通稱“柞樹”。壙(kuàng):墓穴,亦指墳墓;曠野。
其四
星盡四方高,萬物知天曙。
己生須己養,荷擔出門去。
君平久不返,康伯遁國路。
曉思何譊,闤闠千人語。
【注釋】譊(náo):〔~~〕喧嚷,爭辯。闤(huán):市場的圍牆,也借指市場。闠(huì):古指市場的大門。
其五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蟄蟄垂葉厚。
岑中月歸來,蟾光掛空秀。
桂露對仙娥,星星下雲逗
淒涼梔子落,山璺泣晴漏。
下有張仲蔚披書案將朽。
【注釋】空秀:一作雲秀。桂露:一作秋露。璺(wèn):裂紋。
【賞析】這是詩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有感於讀書無成,僻處一隅的詠懷之作。
詩共十二句,前十句全是寫景。這些景物,有的明麗芳香,有的淒涼幽冷,彼此色調很不一致。作者把它們放在一起,構成特殊的情境,以與自己當時的處境和心境相適應。這是李賀詩歌“奇詭”的一種表現。
首二句寫石。“石根秋水明”,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派澄明雅潔的秋光水色:“石畔秋草瘦”,又使人聯想起霜風淒緊,草木枯凋的肅殺氣象。秋水澄明,秋草枯瘦,這景象明麗而又晦澀,柔媚而又瘦硬,說不上是妍是媸,是榮是枯,叫人愛又不是,恨又不是,喜又不是,悲又不是。這類奇異的景物,正是作者當時欲進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情的曲折反映。
三、四句寫竹。“侵衣野竹香”,野竹叢生,香侵衣袖,使人愛不忍離。“蟄蟄垂葉厚”,形容竹葉攢簇。傍晚時分,暮色沉沉,濃密的竹葉加深了夜的灰暗色調,則不免使人感到陰森可怖。四句起落頻繁,轉折急驟,迷離恍惚,變化莫測。
中間四句寫空中景色。皎潔的月亮從東山升起,高高地掛在湛藍的夜空,顯得娟秀可愛。月中的桂樹映襯著嫦娥苗條的身影,星星躲在雲彩的下邊,眨巴著眼睛在互相逗樂。這一切多么美麗,多么迷人!可惜都在天上,遠離人間,可望而不可即。於是筆鋒一轉,又回到人間,繼續寫眼前昌谷的景物。
“淒涼梔子落,山璺泣清漏”。在嚴霜的摧殘下,梔子花凋落了。泉水從岩石的縫隙里一點一滴艱難地擠出來,發出幽咽的聲響,仿佛傷心人的啜泣。寫到這裡,繁星閃爍,皓月千里的澄明境界突然化為烏有,取而代之的是眼前幽冷淒清的場景。這兩句對上是轉折,對下是鋪墊。
結束二句寫人事。張仲蔚原是古之隱士,他博學有文才,“好作詩賦”,然而窮困不堪,“所居蓬蒿沒人”(晉摯虞《三輔決錄注》)。顯然,作者是以張仲蔚自況,說自己成年累月在昌谷攻讀詩書,書案都快朽爛了,還是一事無成。“案將朽”三字極為沉痛,把自己滿肚子的委屈一古腦兒傾吐出來。
這首詩的表現方法比較奇特。它不象一般諷喻詩那樣,以敘事為主,中間穿插議論,抒發感慨,而是著力寫景,渲染環境氣氛,通過種種具體生動的形象,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情懷。詩人筆下的景物,有的明麗芳香,有的枯瘦冷澀。把這些色調極不協調的景物放在一起,顯得既生硬,又瑰麗,既蕪雜(相互矛盾),又鮮明(彼此輝映),從而產生一種極不尋常的藝術魅力。它生動地再現了特定時間(秋夜)、特定地點(昌谷)的景色,真實地反映了詩人的處境和心情。
李賀對自己的家鄉昌谷有著深厚的感情。然而他畢竟是一個有著雄心壯志的人,不願侷促一隅,碌碌無為。他日夜攻讀,希圖見用於時,卻不料竟象張仲蔚那樣潦倒終生,不為世用。這怎不使他深感憂傷怨憤!詩歌運用對比映照的手法,新奇美妙的形象,把這種複雜的思想感情準確、生動地表現出來。前人評論李賀的歌詩,往往只看到它“奇詭”的一面,其實,奇詭而又妥帖,變幻莫測而又能盡情盡意,才是它真正的特色。李賀歌詩的可貴之處也在於此。(朱世英)
113三月過行宮
渠水紅繁擁御牆,風嬌小葉學娥妝
垂簾幾度青春老,堪鎖千年白日長。
114追和何謝銅雀妓
佳人一壺酒,秋容滿千里。
石馬臥新煙,憂來何所似?
歌聲且潛弄,陵樹風自起。
長裾壓高台,淚眼看花機。
115送秦光祿北征
北虜膠堪折,秋沙亂曉鼙。
髯鬍頻犯塞,驕氣似橫霓
灞水樓船渡,營門細柳開。
將軍馳白馬,豪彥騁雄材。
箭射欃槍落,旗懸日月低。
榆稀山易見,甲重馬頻嘶。
天遠星光沒,沙平草葉齊。
風吹雲路火,雪污玉關泥。
屢斷呼韓頸,曾然董卓臍
太長猶舊寵,光祿是新階。
寶玦麒麟起,銀壺狒狖啼。
桃花連馬發,彩絮撲鞍來。
呵臂懸金斗,當唇注玉罍。
清蘇和碎蟻,紫膩卷浮杯。
虎鞹先蒙馬。魚腸且斷犀。
邅西旅狗,蹙額北方奚。
守帳然香暮,看鷹永夜棲。
黃龍就別鏡,青冢念陽台。
周處長橋役,侯調短弄哀。
錢塘階鳳羽,正室掰鸞釵
內子攀琪樹,羌兒奏落梅。
今朝擎劍去,何日刺蛟回。
【注釋】欃(chán):〔~槍〕彗星;古書上說的檀一類的樹;
(zhàn)水門。狖(yòu):古書上說的一種猴,黃黑色,尾巴很長;古書上說的一種像狸的野獸。罍(léi):古代一種盛酒的容器。小口,廣肩,深腹,圈足,有蓋,多用青銅或陶製成;b盥洗用的器皿。鞹(kuò):古同鞟(kuò)皮革;製革;靴子。遪(cà):行;走。邅(zhān):難行不進;艱險;轉,改變方向。
116酬答二首
其一
金魚公子夾衫長,密裝腰(革廷)割玉方。
行處春風隨馬尾,柳花偏打內家香。
其二
雍州二月梅池春,御水鵁鶄暖白苹。
試問酒旗歌板地,今朝誰是拗花人。
【注釋】鵁鶄(jiāojīnɡ):一種水鳥,即“赤頭鷺”。嘴長,腳高,體長約五十厘米。入夏,雄的頭、頸及羽冠呈栗紅色。分布於中國南方及印度等地。
118畫角東城
河轉曙蕭蕭,鴉飛睥睨高。
帆長摽越甸,壁冷掛吳刀。
淡菜生寒日,鮞魚潠白濤。
水花沾抹額,旗鼓夜迎潮。
【注釋】睥睨(pì-bìnì):眼睛斜著向旁邊看,形容傲慢的樣子。摽(biào):緊緊地捆綁物體使其相連:椅子腿活動了,用鐵絲~住;比著:~著勁乾。用胳膊緊緊地鉤住;親近,依附;落;打,擊;捶胸的樣子。
謝秀才有妾縞練,改從於人,秀才引留之不得,後生感憶。
座人制詩嘲誚。賀復繼四首。
其一
誰知泥憶雲,望斷梨花春。
荷絲制機練,竹葉剪花裙。
月明啼阿姊,燈暗會良人。
也識君夫婿,金魚掛在身。
【注釋】姊:一作姐。
其二
銅鏡立青鸞,燕脂拂紫綿。
腮花弄暗粉,眼尾淚侵寒。
碧玉破不復,瑤琴重拔弦。
今日非昔日,何人敢正看?
【注釋】破不復:一作破瓜後。
其三
洞房思不禁,蜂子作花心。
灰暖殘香炷,發冷青蟲簪
夜遙燈焰短,睡熟小屏深。
好作鴛鴦夢,南城罷搗砧
其四
尋常輕宋玉,今日稼文鴦。
戟乾橫龍簴,刀環倚桂窗。
邀人裁半袖,端坐據胡床。
淚濕紅輪重,棲烏上井梁。
【注釋】簴(jù):古代掛鐘磬的架子上的立柱。
122昌谷讀書示巴童
蟲響燈光薄,宵寒藥氣濃。
君憐垂翅客,辛苦尚相從。
巴童答
巨鼻宜山褐,龐眉入苦吟。
非君唱樂府,誰識怨秋深?
123代崔家送客
行蓋柳煙下,馬蹄白翩翩。
恐隨行處盡,何忍重揚鞭。
【注釋】恐隨行處盡:一作恐隨送處盡,一作恐送行處盡。重:一作復。
124出城
雪下桂花稀,啼烏被彈歸。
關水乘驢影,秦風帽帶垂。
入鄉試萬里,無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問,鏡中雙淚姿。
【注釋】試萬里:一作誠可重。
125莫種樹
園中莫種樹,種樹四時愁。
獨睡南床月,今秋似去秋。
【注釋】南床:一作南窗。
126將發
東床卷席罷,護落將行去。
秋白遙遙空,日滿門前路。
127追賦畫江潭苑四首
其一
吳苑曉蒼蒼,宮衣水濺黃。
小鬟紅粉薄,騎馬佩珠長。
路指台城迥,羅薰褲褶香。
行雲沾翠輦,今日似襄王。
其二
寶襪菊衣單,蕉花密露寒。
水光蘭澤葉,帶重剪刀錢。
角暖盤弓易,靴長上馬難。
淚痕沾寢帳,勻粉照金鞍。
【注釋】帶重:一作重帶。
其三
剪翅小鷹斜,絛根玉镟花。
鞦垂妝鈿粟,箭箙釘文竹。
狒狒啼深竹,鶄鵁老濕沙。
宮官燒蠟火,飛燼污鉛華。
【注釋】鞦(qiū):見“秋”;同“鞧”。镟(xuàn):一作簇。見“鏇”。
其四
十騎簇芙蓉,宮衣小隊紅。
練香熏宋鵲,尋箭踏盧龍。
旗濕金鈴重,霜乾玉鐙空。
今朝畫眉早,不待景陽鍾。
131潞州張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
秋至昭關後,當知趙國寒。
系書隨短羽,寫恨破長箋。
病客眠清曉,疏桐墜綠鮮。
城鴉啼粉堞,軍吹壓蘆煙。
岸幘褰紗幌,枯塘臥折蓮。
木窗銀跡畫,石磴水痕錢。
旅酒侵愁肺,離歌繞懦弦。
詩封兩條淚,露折一枝蘭。
莎老沙雞泣,松乾瓦獸殘。
覺騎燕地馬,夢載楚溪船。
椒桂傾長席,鱸魴斫玳筵。
豈能忘舊路,江島滯佳年。
【注釋】斫(zhuó):大鋤;引申為用刀、斧等砍。~喪(喻摧殘、傷害,特指因沉溺酒色而傷害身體)。
132難忘曲
夾道開洞門,弱楊低畫戟。
簾影竹華起,簫聲吹日色。
蜂語繞妝鏡,畫蛾學春碧。
亂系丁香梢,滿欄花向夕。
【注釋】畫蛾:一作拂蛾。
133賈公閭貴婿曲
朝衣不須長,分花對袍縫。
嚶嚶白馬來,滿腦黃金重。
今朝香氣苦,珊瑚澀難枕。
且要弄風人,暖蒲沙上飲。
燕語踏簾鉤,日虹屏中碧。
潘令在河陽,無人死芳色。
134夜飲朝眠曲
觴酣出座東方高,腰橫半解星勞勞。
柳苑鴉啼公主醉,薄露壓花蕙蘭氣。
玉轉濕絲牽曉水,熱粉生香琅玕紫。
夜飲朝眠斷無事,楚羅之幃臥皇子。
【注釋】柳苑:一作柳花。蕙蘭:一作蕙園。
135王浚墓下作
人間無阿童,猶唱水中龍。
白草侵煙死,秋藜繞地紅。
古書平黑石,神劍斷青銅。
耕勢魚鱗起,墳科馬鬣封
菊花垂濕露,棘徑臥乾蓬。
松柏愁香澀,南原幾夜風!
【注釋】墳科:一作墳斜。
136客游
悲滿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謁承明廬,老作平原客
四時別家廟,三年去鄉國。
旅歌屢彈鋏,歸問時裂帛。
【注釋】鋏(jiá):冶鑄用的鉗;劍;劍柄。
137崇義里滯雨
落莫誰家子?來感長安秋。
壯年抱羈恨,夢泣生白頭。
瘦馬秣敗草,雨沫飄寒溝。
南宮古簾暗,濕景傳簽籌
家山遠千里,雲腳天東頭。
憂眠枕劍匣,客帳夢封侯。
【注釋】秣(mò):牲口的飼料;餵牲口。
138馮小憐
灣頭見小憐,請上琵琶弦。
破得春風恨,今朝值幾錢。
裙垂竹葉帶,鬢濕杏花煙。
玉冷紅絲重,齊宮妾駕鞭。
【注釋】春風:一作東風。妾駕鞭:一作駕妾鞭。
139贈陳商
長安有男兒,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辭系肘後。
人生有窮拙,日暮聊飲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須白首?
淒淒陳述聖,披褐鉏俎豆。
學為堯舜文,時人責衰偶。
柴門車轍凍,日下榆影瘦。
黃昏訪我來,苦節青陽皺。
太華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古無寸尋,一上戛牛斗。
公卿縱不憐,寧能鎖吾口?
李生師太華,大坐看白晝。
逢霜作朴,得氣為春柳。
禮節乃相去,憔悴如芻狗。
風雪直齋壇,墨組貫銅綬。
臣妾氣態間,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時開?古劍庸一吼。
【注釋】鉏(chú):古同“鋤”;誅滅。除去。俎(zǔ):古代祭祀時放祭品的器物;祭祀,崇奉;切肉或切菜時墊在下面的砧板。旁古:一作旁苦。不憐:一作不言。樕(sù):〔朴~〕小樹;喻平庸。芻(chú):餵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餵牲口;割草:~蕘(割草稱“芻”,打柴稱“蕘”。指割草打柴的人。後常用作向人陳述意見的謙辭);草把。
140釣魚詩
秋水釣紅渠,仙人待素書。
菱絲縈獨繭,菰米蟄雙魚。
斜竹垂清沼,長綸貫碧虛。
餌懸春蜥蜴,鉤墜小蟾蜍。
詹子情無限,龍陽恨有餘。
為看煙浦上,楚女淚沾裾。
【注釋】菰(gū):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淺水裡,嫩莖稱“茭白”、“蔣”,可做蔬菜。果實稱“菰米”,“雕胡米”,可煮食;同“菇”。清沼:一作青沼。
141奉和二兄罷使遣馬歸延州
空留三尺劍,不用一丸泥。
馬向沙場去,人歸故國來。
笛愁翻隴水,酒喜瀝春灰。
錦帶休驚雁,羅衣尚鬥雞。
還吳已渺渺,入郢莫淒淒。
自是桃李樹,何患不成蹊?
【注釋】何患:一作何畏。
142答贈
本是張公子,曾名萼綠華。
沉香熏小像,楊柳伴啼鴉。
露重金泥冷,杯闌玉樹斜。
琴堂沽酒客,新買後園花。
143題趙生壁
大婦然竹根,中婦舂玉屑。
冬暖拾松枝,日煙生蒙滅
木蘚青桐老,石井水聲發。
曝背臥東亭,桃花滿肌骨。
【注釋】石井:一作石泉。
144感春
日暖自蕭條,花悲北郭騷。
榆穿萊子眼,柳斷舞兒腰。
上幕迎神燕,飛絲送百勞。
胡琴今日恨,急語向檀槽。
145仙人
彈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
手持白鸞尾,夜掃南山雲。
鹿飲寒澗下,魚歸清海濱。
當時漢武帝,書報桃花春。
【注釋】翻翻:一作翩翩。
146河陽歌
染羅衣,秋藍難著色。
不是無心人,為作台邛客。
花燒中潬城顏郎身已老。
惜許兩少年,抽心似春草。
今日見銀牌,今夜鳴玉宴
牛頭高一尺,隔坐應相見。
月從東方轉,酒從東方轉。
觥船飫口紅,蜜炬千枝爛。
【注釋】台邛:疑為臨邛。潬(tān):古同“灘”,水中沙堆。
惜許:一作昔許。
147花游曲並序
寒食日,諸王妓游,賀入座,因采梁簡文詩調賦花游曲,
與妓彈唱。
春柳南陌態,冷花寒露姿。
今朝醉城外,拂鏡濃掃眉。
煙濕愁車重,紅油覆畫衣。
舞裙香不暖,酒色上來遲。
148春晝
朱城報春更漏轉,光風催蘭吹小殿。
草細堪梳,柳長如線。
卷衣秦帝,掃粉趙燕。
日含畫幕,蜂上羅薦。
平陽花塢,河陽花縣。
越婦搘機,吳蠶作繭。
菱汀系帶,荷塘倚扇
江南有情,塞北無限。
【注釋】搘(zhī):古同“支”,支撐。
149安樂宮
深井桐烏起,尚復牽清水。
未盥邵陵瓜,瓶中弄長翠。
新成安樂宮,宮如鳳凰翅。
歌回蠟板鳴,左悺提壺使。
綠蘩悲水曲,茱萸別秋子。
【注釋】深井:一作漆井。盥(guàn):澆水洗手,泛指洗;洗手器皿。邵陵瓜:當作東陵瓜。悺(guàn):古同“悹”,憂患;憂慮。蘩(fán):白蒿。
150蝴蝶飛(一作蝴蝶舞)
楊花撲帳春雲熱,龜甲屏風醉眼纈。
東家蝴蝶西家飛,白騎少年今日歸。
【注釋】纈(xié):有花紋的紡織品;眼花時所見的星星點點。
151梁公子
風采出蕭家,本是菖蒲花。
南塘蓮子熟,洗馬走江沙。
御箋銀沫冷,長簟鳳窠斜。
種柳營中暗,題書賜館娃。
【注釋】江沙:一作江涯。
152牡丹種曲
蓮枝未長秦蘅老,走馬馱金斸春草。
水灌香泥卻月盤,一夜綠房迎白曉。
美人醉語園中煙,晚華已散蝶又闌。
梁王老去羅衣在,拂袖風吹蜀國弦。
歸霞帔拖蜀帳昏,嫣紅落粉罷承恩。
檀郎謝女眠何處?樓台月明燕夜語。
【注釋】蘅(héng):〔~蕪〕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杜~〕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在山地,開紫色小花。根莖可入藥。亦作“杜衡”。斸(zhú):大鋤;挖;砍。
153後園鑿井歌
井上轆轤床上轉:水聲繁,弦聲淺。
情若何?荀奉倩
城頭日,長向城頭住。
一日作千年,不須流下去。
154開愁歌
秋風吹地百草乾,華容碧影生晚寒。
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衣如飛鶉馬如狗,臨岐擊劍生銅吼。
旗亭下馬解秋衣,請貰宜陽一壺酒。
壺中喚天雲不開,白晝萬里閒淒迷。
主人勸我養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豕灰)。
【注釋】貰(shì):出租,出借;賒欠;寬縱,赦免。
【賞析】這首詩在描摹客觀景物時,直接抒發了詩人愁苦憤悶的情懷,有如決堤而出的洪水,滔滔汩汩,一瀉千里。
開頭二句寫景。秋風蕭瑟,草木乾枯,傍晚時分,寒氣襲人,路旁的花樹呈現出愁慘的容顏。很顯然,詩人把自己的心理因素融和在外界的景物之中,使外在景物增添了生命的光彩,帶有一種神秘的誘惑力。
三、四句寫情。秋氣肅殺,滿目蕭條,詩人觸景生情,直抒胸臆,表達了深沉的痛苦。李賀二十一歲應河南府試。初試告捷,猶如雛鷹展翅,滿以為從此便可扶搖直上,不料有人以李賀“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為由,阻撓他參加進士考試。“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正是這種抑鬱悲憤心境的寫照。這裡的“枯蘭”是由眼前的秋花引起的聯想,用它來形容受到沉重打擊之後憂傷絕望的“心”,奇特而又妥帖,形象鮮明,含義深厚。蘭花素雅,象徵詩人高潔的胸懷;蘭花枯謝,則是他那顆被揉碎了的心的生動外現。
中間四句進一步描述詩人愁苦憤懣的情懷。“衣如飛鶉馬如狗”寫衣著和坐騎,用漫畫式的誇張手法,顯示自己窮困不堪的處境,筆墨清新,形象突出。“臨歧擊劍”句,寫行動而重在抒情。擊劍不是為了打鬥,而是為了發泄心中的怨氣。“吼”字是擬物,也是擬人。劍本來是不會“吼”的,這裡用猛獸的咆哮聲來比擬擊劍人心底的“怒吼”。如此輾轉寄託,把抽象的感情變成具體的物象,不斷地撼動著讀者的心靈。句首的“臨歧”二字,含有哭窮途的意思。站在十字路口,不知走哪條路好。事實上眼前沒有一條路可以通向理想境界了,這怎能不使人悲憤填膺!
“臨歧擊劍”,愁苦憤懣已極,怎樣才能解脫呢?唯一的辦法只有求救於酒,以酒澆愁。可是詩人身無分文,怎么辦呢?於是下馬脫下“秋衣”,拿到酒店換酒。這兩句進一步表現詩人窮愁潦倒的生活境況。試想,秋天的傍晚,寒氣侵膚,詩人竟在這時脫衣換酒,可見已經窮困到什麼樣的地步!衣不可脫而非脫不可,酒可不喝而非喝不行,可見已經苦悶到什麼樣的程度!
衣服當了,酒也喝上了,心中的愁苦是否解除了呢?沒有。“壺中喚天雲不開,白晝萬里閒淒迷。”醉後呼天,天也不應,浮雲蔽日,白晝如冥,看不到一點希望的光亮,怎不叫人憂心如焚!寫到這裡,痛苦、絕望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結尾二句,詩意一折,寫酒店主人好言勸慰,要他注意保重身體,不要讓俗物填塞心胸。感情憤悶到了極致,語氣卻故作跌落緩和之勢,這二句,既起了點題的作用(詩題“開愁”,含有排解愁悶之意),同時深化了詩歌所表達的憤世嫉俗思想,顯得深沉有力而又迴蕩多姿。(朱世英)
155秦宮詩並序
漢秦宮,將軍梁冀之嬖奴也。秦宮得寵內舍,故以嬌名大噪於人。予撫舊而作長辭,辭以馮子都之事相為對望,又雲昔有之詩。
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麟麟腰帶紅。
樓頭曲宴仙人語,帳底吹笙香霧濃。
人間酒暖春茫茫,花枝入簾白日長。
飛窗復道傳籌飲,十夜銅盤膩燭黃。
禿衿小袖調鸚鵡,紫繡麻鞋踏哮虎。
斫桂燒金待曉筵,白鹿清酥夜半煮。
桐英永巷騎新馬,內屋深屏生色畫。
開門爛用水衡錢,捲起黃河向身瀉。
皇天厄運猶曾裂,秦宮一生花底活。
鸞篦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
【注釋】嬖(bì):寵幸。衫袂:一作夾衫。人間:一作人閒。十夜銅盤:一作半夜朦朧。鞋:原文作(瑕左換韋)。哮虎:一作吼虎。清酥:一作青蘇。夜半:一作夜來。氍毹(qúshū):毛織的地毯,舊時演戲多用來鋪在地上或台上,因此常用“氍毹”或“紅氍毹”代稱舞台。
156古鄴城童子謠效王粲刺曹操
鄴城中,暮塵起。
探黑丸,斫文吏。
棘為鞭,虎為馬。
團團走,鄴城下。
切玉劍,射日弓。
獻何人?奉相公。
扶轂來,關右兒。
香掃塗,相公歸。
157楊生青花紫石硯歌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
傭刓抱水含滿唇,暗灑萇弘冷血痕。
紗帷晝暖墨花春,輕漚漂沫松麝薰。
乾膩薄重立腳勻,數寸光秋無日昏。
圓毫促點聲靜新,孔硯寬頑何足雲!
【注釋】刓(wán):削;刻;壞,損壞;圓鈍無稜角的樣子;古地名,在今中國陝西省澄城縣南、大荔縣東北。萇(cháng):〔~楚〕古書上說的一種植物;姓。漚(òu):長時間地浸泡;(ōu)水泡。光秋:一作秋光。頑:一作碩。
【賞析】一塊紫色而帶青花的端州(今廣東肇慶)石硯,何以如此獲得李賀的讚賞?原來端硯石質堅實、細潤,發墨不損毫,利於書寫,且造型美,雕琢精,唐代已享盛名,大書法家柳公權論硯時曾推為第一。端硯以紫色者尤為世所重,唐代李肇《國史補》說:“端州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青花,即硯上的“鴝鵒眼”。它本是石上的一處青筋,可說是石病,但偏偏為人寶視。現在楊生正有這么一塊青花紫石硯,無怪乎李賀要欣然命筆,一氣寫下這首筆飽墨酣的讚美詩了。
詩一開頭,就把讚辭獻給青花紫石硯的採制者端州石工,稱他們“巧”技賽過“神”功。“巧”、“神”這等字眼,用在這裡,卻力透紙背。
接著,用神奇的彩筆描繪採石工人的勞動。唐代開採端硯石的“硯坑”,只有西江羚羊峽南岸爛柯山(一稱斧柯山)的下岩(一名水岩,後稱老坑)、中岩、上岩和山背的龍巖,其中僅下岩石有“青花”。楊生此硯,應是下岩所產的“青花紫石”。據宋無名氏《端溪硯譜》說:“下岩之中,有泉出焉,雖大旱未嘗涸。”又云:“下岩北壁石,蓋泉生石中,非石生泉中。”採石工人則在岩穴之下、浸淋之中操作。可見“踏天磨刀割紫雲”一句中的“踏天”,不是登高山,而是下洞底,踏的是水中天。你看:燈光閃爍於水面,岩石的倒影反映於水面,是不是水面如天幕,倒影似凝雲?開石用錘鑿,李賀既以石為“雲”,自然就說用“刀割”了。“天”而可“踏”,“雲”而可“割”,把端州石工的勞動寫“神”了。
“傭刓抱水含滿唇”,“傭”是說把石塊磨治整齊,“刓”是說在石面上雕刻成型。“唇”是硯唇,盛水處。此句寫磨製雕刻石硯,極言工技之精。
“暗灑萇弘冷血痕”,寫紫石硯上的青花。唐人吳淑《硯賦》說:“有青點如筋頭大,其點如碧玉晶瑩。”人們所重,即此紫石中隱含有聚散的青花。《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這裡以“萇弘冷血痕”形容硯上青花。清代朱彝尊云:“沉水觀之,若有萍藻浮動其中者,是曰青花。”(《曝書亭集》)青花在水中才顯出它的美,故前句用“抱水”,此用“暗灑”二字,言“萇弘冷血痕”般的青花。
“紗帷晝暖墨花春,輕漚漂沫松麝薰”,寫置硯於書齋之中,試墨於日暖之候。試墨時用水不多,輕磨幾下,已墨香盈室。此似寫墨之佳──是最好的“松煙”和“麝香”所制;而實則寫硯之佳,容易“發墨”。
“乾膩薄重立腳勻”,仍是寫硯。硯以“扣之無聲”、“磨墨無聲”為佳。這塊硯,石質乾(不滲水)而膩(細潤),硯體薄(平扁)而重(堅實穩重),硯品極佳。故磨墨時,硯腳緊貼案上,不側不倚,磨墨其上,平穩勻稱。
“數寸光秋無日昏”,寫墨的色澤皎潔如秋陽之鏡,明淨無纖毫昏翳。“數寸”言硯體不大。李之彥《硯譜》云:“惟斧柯山出者,大不過三四指”,正合“數寸”。故末句的“寬碩”,適與此相對。
“圓毫促點聲靜新”,是說筆舔墨圓潤飽滿,硯不傷毫,驅使點畫,紙上微有細靜清新之聲,蓋非言硯有聲也。此句由墨寫到筆,但還是歸結到硯之美。
以上對青花紫石硯讚詞已足,而意猶未盡,乃天外忽來一句──“孔硯寬碩何足雲”。“寬碩”各本多作“寬頑”,似不如“寬碩”與上文“數寸”相對為勝。孔子名丘字仲尼,後人稱其出生地為尼山,好事者取尼山石為硯,藉以“尊聖”。然尼山硯實不堪用,徒有其名,故李賀結語謂“何足雲”,與起句“端州石工巧如神”意思暗對。一起一結,似無意,實有意。詩人心中的天平,稱人稱硯,都是有所輕重的。
通篇寫硯:硯質,硯色,硯型,硯體,硯品,硯德。而硯之為用,又離不開墨、筆、紙,尤其是墨,故亦涉及。它們雖作陪客,卻借這幾位佳賓來襯出了主人之美。全詩一句接一句,一路不停,絡繹而下,如垂纓絡,字句精煉,語言跳躍,無一費辭,無一澀筆。若非諳熟硯中三昧,絕難有此酣暢淋漓、妥切中肯之歌。(陳邇冬)
158房中思
新桂如蛾眉,秋風吹小綠。
行輪出門去,玉鑾聲斷續。
月軒下風露,曉庭自幽澀
誰能事貞素?臥聽莎雞泣。
159石城曉
月落大堤上,女垣棲烏起。
細露濕團紅,寒香解夜醉。
女牛渡天河,柳煙滿城曲。
上客留斷纓,殘蛾斗雙綠。
春帳依微蟬翼羅,橫茵突金隱體花
帳前輕絮鵝毛起,欲說春心無所似。
【注釋】女牛:一作石子。鵝毛:一作鶴毛。
160苦晝短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
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食熊則肥,食蛙則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
吾將斬龍足,嚼龍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為服黃金,吞白玉?
誰似任公子,雲中騎碧驢?
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
【注釋】服:一作餌。似:一作是。碧:一作白。
【賞析】這是一首議論性很強的歌行體詩。全詩分為三部分。
詩的前十句(至“太一安有”)是第一部分,慨嘆時光流逝,生命短促。
其中前六句開門見山,感嘆時光流逝,點明“苦晝短”之意。時間是無形的,也是無情的。但我們的詩人卻把它人格化了,不僅有形,而且有情,“飛光飛光”,叫得何等親切!呼為“飛光”,照應題目的“晝短”二字,以見時光流逝之快,也表現了詩人對“晝短”的感嘆。這裡,詩人把高天厚地等等情事都置之不論,只是拈出他感受最深的人壽短促一點來談。“唯見”時光,雖然轉瞬即逝,卻是真實的,因為“月寒日暖”的溫度變化,使詩人時時感到光陰的流逝,感到光陰的珍貴。時光呵,你停下來喝一杯酒吧!這就是詩人要向時光勸酒的原因。“少年心事當拿雲,誰念幽寒坐嗚呃!”(《致酒行》)詩人酬君報國的壯志不能實現,深深感到年華流逝是在消耗人的生命,一個“煎”字,表現出對生命的可貴和虛度光陰的痛苦。前六句寫得語奇意奇,勢如萬仞突起,崛峭破空。古人云,李賀詩“每首工於發端,百鍊千磨。開門即見。”(黎簡《李長吉集評》)這種評論是很準確的。
後四句感嘆生命短促,是說人的胖瘦、壽命的長短,同飲食的好壞有關,無論貧者富者,都要靠食物維持生存,有生必有死,世上根本就沒有神君、太一之類保佑人長生不老的神仙,照應“來煎人壽”一句,是時光流逝的又一種表現。
“天東有若木”至“吞白玉”是第二部分,寫如何解除“晝短”的痛苦。既然沒有神仙可以保佑長生,要想延長壽命,就只有靠自己的努力。若木、燭龍本是兩個互不相干的神話傳說,詩人加以改造,賦予新意,說在天的東面有一株大樹名叫若木,它的下面有一條銜燭而照的神龍,能把幽冥無日之國照亮。詩人作了一個大膽的構想,把燭龍殺而食之,使晝夜不能更替,自然就可以為人們解除生死之憂了,又何必要“服黃金,吞白玉”呢?
詩的最後四句是第三部分,是說求仙不是解除“晝短”之苦的辦法,想靠求仙致長生的人,終歸也死了,對求仙的荒唐愚昧行為進行了批判和諷刺。
服金吞玉也是枉然,世上不存在什麼長生不死的神仙,哪裡有什麼白日飛升、成仙了道的事情呢?傳說中騎白驢升天的任公子無可考知,即使是秦皇漢武這樣的一代雄主,他們求仙長生的夢想也全都落了空,遭到了歷史的嘲笑。據記載,漢武帝好神仙之道,曾經祈禱於名山大川以求神仙,調甘露,飲玉屑,奉祠神君太一以求長生,等等。《漢武帝內傳》說:劉徹(漢武帝)死後,梓棺響動,香霧繚繞,得到屍骨飛化的結果。李賀卻說“劉徹茂陵多滯骨”,墓中遺留下來的,只是他的一堆濁骨凡胎,對神仙升化之說給予了徹底否定。“多滯骨”三字,諷刺是很深刻的。秦始皇信神仙、求長生的荒唐行為也很多,他曾派遣方士入海求仙,也曾使人尋不死之藥,還曾隱秘行蹤,以求一遇仙人……但也只能是枉費心機。死後耗費大量的鮑魚,還是難以掩飾屍體的腐臭。這個“費”字用得犀利如刀,表現了詩人對求仙行為的嘲笑和蔑視,把他們愚妄無知的行為,鞭撻得入骨三分,感情色彩很強烈。
李賀否定神仙長生之說,並不是單純地對人生問題進行空泛探討,它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對現實的針砭。當時,唐憲宗李純“好神仙,求方士”(《通鑑》),為了追求長生不老之藥,竟然到了委任方士為台州刺史的荒唐地步。皇帝如此,上行下效,求仙服藥、追求長生,成了從皇帝到大臣的普遍風氣。李賀以如此鮮明的態度大唱反調,表現出詩人的正義感和勇氣。
此詩佳處,不在景致,不在藻飾,而純以意勝。詩韻隨內容而轉換,每一部分的最後一韻既完成本部分的意思,又承上啟下,銜接渾成,文思縝密。詩人通過豐富的想像和大膽的幻想,創造了獨特的詩的意境。不僅包籠天地,役使造化,而且驅遣幽明,把神仙鬼魅都納入詩行。詩人把“食熊則肥,食蛙則瘦”等日常生活現象,同若木、燭龍一類神話傳說結合起來,用了“食”、“嚼”等帶有人間煙火味的生動貼切的動詞,形成了一種既有生活氣息、又有神秘色彩的獨特的藝術氛圍。再加上青天、黃地、黃金、白玉、碧驢等五色陸離的色彩,真是“鯨吸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杜牧《李長吉歌詩敘》)而詩人的議論、詩人的感情,全都寄寓於這些瑰詭的形象之中,使詩人對生活的認識,似虛而實,形疏而密,讓讀者置身於這神奇的藝術王國,體味詩人的感情,領會詩人的傾向。儘管詩人對神仙長生之說的批判深透盡致,卻又能留有餘意,讓人玩味無窮。詩歌以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呼號句開始,以“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這樣的感嘆句結束,中間敘述句與反問句交替使用,造成感情上的波瀾起伏,迴旋跌宕;隨著感情的變化,語言長短不拘,參差錯落,隨意變態而頗有情致。方拱乾《昌谷集注序》說:“所命止一緒,而百靈奔赴,直欲窮人以所不能言,並欲窮人以所不能解”,李賀正是調動了一切藝術手段,以他獨特的藝術方式,來表達他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和獨特認識的。(張燕瑾)
161章和二年中
雲蕭索,田風拂拂,麥芒如彗黍如粟。
關中父老百領襦,關東吏人乏詬租
健犢春耕土膏黑,菖蒲叢叢沿水脈。
殷勤為我下田租,百錢攜償絲桐客。
遊春漫光塢花白,野林散香神降席
拜神得壽獻天子,七星貫斷嫦娥死。
【注釋】田風拂拂:一本無田字。
162春歸昌谷
束髮方讀書,謀身苦不早。
終軍未乘傳,顏子鬢先老。
天網信崇大,矯士慅。
逸目駢甘華,羈心如荼蓼
旱雲二三月,岑岫相顛倒。
誰揭赬玉盤,東方發紅照。
春熱張鶴蓋,兔目官槐小。
思焦面如病,嘗膽腸似絞。
京國心爛漫,夜夢歸家少。
發軔東門外,天地皆浩浩。
青樹驪山頭,花風滿秦道。
宮台光錯落,裝畫偏峰嶠。
細綠及團紅,當路雜啼笑。
香風下高廣,鞍馬正華耀。
獨乘雞棲車,自覺少風調。
心曲語形影,隻身焉足樂。
豈能脫負擔,刻鵠曾無兆。
幽幽太華側,老柏如建纛。
龍皮相排戛,翠羽更盪掉
驅趨委憔悴,眺覽強笑貌。
花蔓閡行輈,糓煙暝深徼。
少健無所就,入門愧家老。
聽講依大樹,觀書臨曲沼。
知非出柙虎,甘作藏霧豹
韓鳥處繒繳,湘鰷在籠罩。
狹行無廓落,壯士徒輕躁。
【注釋】慅慅(sāosāo):動盪不安。赬(chēng):紅色。纛(dào):古代軍隊里的大旗;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車輿上的飾物。裝畫:一作裝盡。偏峰嶠:一作遍峰嶠。香風:一作香氣。笑貌:一作容貌。輈(zhōu):車轅。糓(gǔ):古同穀,糧食作物的總稱;俸祿;姓;如漢代有穀思;養育;生存、生長;美善的。徼(jiǎo):同“僥”;求;(jiào)邊界;巡邏,巡察。繒繳(zēngjiǎo):即矰繳,獵取飛鳥的射具。繳為系在短箭上的絲繩。繒,通“ 矰 ”。比喻陷害他人的手段。廓落:一作廓路。
163昌谷詩
昌谷五月稻,細青滿平水。
遙巒相壓疊,頹綠愁墮地。
光潔無秋思,涼曠浮媚
竹香滿淒寂,粉節塗生翠。
草發垂恨鬢,光露泣幽淚。
層圍爛洞曲,芳徑老紅醉。
蟲鎪古柳,蟬子鳴高邃
大帶委黃葛,紫蒲交狹涘。
石錢差復籍,厚葉皆蟠膩。
汰沙好平白,立馬印青字。
晚鱗自遨遊,瘦鵠暝單峙。
嘹嘹濕蛄聲,咽源驚濺起。
紆緩玉真路,神娥蕙花里。 (原註:近武后巡幸路。)
苔絮縈澗礫,山實垂赬紫。
小柏儼重扇,肥松突丹髓。
鳴流走響韻,壟秋拖光穗。
鶯唱閔女歌,瀑懸楚練帔。
風露滿笑眼,駢岩雜舒墜。
亂筱迸石嶺,細頸喧島瑟。
日腳掃昏翳,新雲啟華閟。
謐謐厭夏光,商風道清氣。
高眠服玉容,燒桂祀天幾。 (原註:谷與女山嶺阪相承,山即蘭香神女上天處也,遺幾在焉。)
霧衣夜披拂,眠壇夢真粹
待駕棲鸞老,故宮椒壁圮。 (原註:福昌宮在谷之東。)
鴻瓏數鈴響,羈臣發涼思。
陰藤朱鍵,龍帳著魈魅
碧錦帖花檉,香衾事殘貴。
塵蠹木在,舞彩長雲似。
珍壤割繡段,里俗祖風義。
鄰凶不相杵,疫病無邪祀。
鮐皮識仁惠,總角知靦恥。
縣省司刑官,戶乏詬租吏。
竹藪添墮簡,石磯引鉤餌。
溪灣轉水帶,芭蕉傾蜀紙。
岑光晃糓襟,孤景拂繁事。
泉樽陶宰酒,月眉謝郎妓。
丁丁幽鍾遠,矯矯單飛至。
霞巘殷嵯峨,危溜聲爭次。
淡蛾流平碧,薄月眇陰悴。
涼光入澗岸,廓盡山中意。
漁童下宵網,霜禽竦煙翅。
潭鏡蛟涎,浮珠噞魚戲。
風桐瑤匣瑟,螢星錦城使
柳綴長縹帶,篁掉短笛吹。
石根緣綠蘚,蘆筍抽丹漬。
漂鏇弄天影,古檜拿雲臂。
愁月薇帳紅,罥雲香蔓刺。
芒麥平百井,閒乘列千肆。
刺促成紀人,好學鴟夷子。
【注釋】細青滿平水:一作細草平秋水。鎪(sōu):用鋼絲鋸挖刻木頭或塑膠等。涘(sì):水邊。紆緩(yūhuǎn):迂迴;緩慢。赬(chēng):紅色。壟秋:疑為壟楸。笑眼:疑為笑恨。閟(bì):古同“閉”;掩蔽;止,盡;幽靜;古通“秘”,便秘;古通“祕”(神秘,秘密);慎重;珍重。謐謐(mìmì):清靜貌。服玉容:一作復玉容。魈魅(xiāomèi):猶魈鬼。鮐
(tái):〔~魚〕身體呈紡錘形、背青藍色,頭頂淺黑色,生活在海中,為中上層洄游性魚類。供食用,肝可制魚肝魚。亦稱“鮐巴魚”、“鯖”、“油筒魚”、“青花魚”。噞(yǎn):(魚)在水面張口呼吸;食,品嘗;猛烈。
164銅駝悲
落魄三月罷,尋花去東家。
誰作送春曲?洛岸悲銅駝。
橋南多馬客,北山饒古人。
客飲杯中酒,駝悲千萬春。
生世莫徒勞,風吹盤上燭。
厭見桃株笑,銅駝夜來哭。
165自昌谷到洛後門
九月大野白,蒼岑竦秋門。
寒涼十月末,雪霰蒙曉昏
澹色結晝天,心事填空雲。
道上千里風,野竹蛇涎痕。
石澗凍波聲,雞叫清寒晨。
強行到東舍,解馬投舊鄰。
東家名廖者,鄉曲傳姓辛。
杖頭非飲酒,吾請造其人。
始欲南去楚,又將西適秦。
襄王與武帝,各自留青春。
聞道蘭台上,宋玉無歸魂。
緗縹兩行字,蟄蟲蠹秋芸
為探秦台意,豈命余負薪?
【注釋】十月末:一作交月末。
166七月一日曉入太行山
一夕繞山秋,香露溘蒙綠。
新橋倚雲阪,候蟲露朴
洛南今已遠,越衾誰為熟?
石氣何淒淒,老莎如短鏃。
【注釋】綠:一作菉。洛南:一作洛陽。
167秋涼詩寄正字十二兄
閉門感秋風,幽姿任契闊。
大野生素空,天地曠肅殺。
露光泣殘蕙,蟲響連夜發。
房寒寸輝薄,迎風絳紗折。
披書古芸馥,恨唱華容歇。
百日不相知,花光變涼節。
弟兄誰念慮,箋翰既通達。
青袍度白馬,草簡奏東闕。
夢中相聚笑,覺見半床月。
長思劇循環,亂憂抵覃葛。
【注釋】露光:一作光露。白馬:一作瘦馬。
168艾如張
襜褕,繡襠襦
強飲啄,哺爾雛。
隴東臥穗滿風雨,莫信籠媒隴西去。
齊人織網如素空,張在野田平碧中。
網絲漠漠無形影,誤爾觸之傷首紅。
艾葉綠花誰剪刻?中藏禍機不可測。
【注釋】襜褕(chānyú):古代一種短的便衣。襠襦(dāng rú):唐代婦女穿的一種類似裲襠的外袍。籠媒:一作良媒。
169上雲樂
飛香走紅滿天春,花龍盤盤上紫雲。
三千宮女列金屋,五十弦瑟海上聞。
天江碎碎銀沙路,嬴女機中斷煙素。
【注釋】縫舞衣,八月一日君前舞。宮女:一作彩女。天江:一作天河。
170摩多樓子
玉塞去金人,二萬四千里。
風吹沙作雲,一時渡遼水。
天白水如練,甲絲雙串斷。
行行莫苦辛,城月猶殘半。
曉氣朔煙上,趢趗胡馬蹄。
行人臨水別,隴水長東西。
【注釋】風吹:一作風卷。(lùcù):步子小而急促。隴水:一作隔隴。
171猛虎行
長戈莫舂,長弩莫抨。
乳孫哺子,教得生獰
舉頭為城,掉尾為旌。
東海黃公,愁見夜行。
道逢騶虞,牛哀不平。
何用尺刀?壁上雷鳴。
泰山之下,婦人哭聲。
官家有程,吏不敢聽。
【注釋】長弩:一作強弩。
172日出行
白日下崑崙,發光如舒絲。
徒照葵藿心,不照遊子悲。
折折黃河曲,日從中央轉。
□谷耳曾聞,若木眼不見。
奈爾鑠石,胡為銷人?
羿彎弓屬矢,那不中足。
令久不得奔?詎教晨光夕昏!
【注釋】奈爾:一作奈何。
173苦篁調嘯引
請說軒轅在時事,伶倫采竹二十四。
伶倫采之自昆丘,軒轅詔遣中分作十二。
伶倫以之正音律,軒轅以之調元氣。
當時黃帝上天時,二十三管鹹相隨。
唯留一管人間吹,無德不能得此管,此管沉埋虞舜祠。
【注釋】昆丘:一作崑崙。
174拂舞歌辭
吳娥聲絕天,空雲閒徘徊。
門外滿車馬,亦鬚生綠苔。
樽有烏程酒,勸君千萬壽
全勝漢武錦樓上,曉望晴寒飲花露。
東方日不破,天光無老時。
丹成作蛇乘白霧,千年重化玉井土。
從蛇作土二千載,吳堤綠草年年在。
背有八卦稱神仙,邪鱗頑甲滑腥涎。
【注釋】晴寒:一作晴空。二千載:一作一千載。
175夜坐吟
踏踏馬蹄誰見過?眼看北斗直天河。
西風羅幕生翠波,鉛華笑妾顰青蛾。
為君起唱長相思,簾外嚴霜皆倒飛。
明星爛爛東方陲,紅霞梢出東南涯,陸郎去矣乘班騅。
【注釋】起唱:一作起舞。
176箜篌引(又名公無渡河)
公乎公乎,提壺將焉如?
屈平沈湘不足慕,徐衍入海誠為愚。
公乎公乎,床有菅席盤有魚。
北里有賢兄,東鄰有小姑。
隴畝油油黍與葫,瓦甒濁醪蟻浮浮。
黍可食,醪可飲,公乎公乎其奈居。
被發奔流竟何如?賢兄小姑哭嗚嗚。
【注釋】葫:一作禾。甒(wǔ):古代盛酒的有蓋的瓦器,口小,腹大,底小,較深。其奈居:一作其奈君。
177巫山高
碧叢叢,高插天,大江翻瀾神曳煙。
楚魂尋夢風颯然,曉風飛雨生苔錢
瑤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墜紅濕雲間。
【注釋】高插天:一作齊插天。首句一作:巫山叢碧高插天。大江:一作巴江。颯然:一作颸(sī:涼,疾風)然。雲間:一作雲端。
178平城下
饑寒平城下,夜夜守明月。
別劍無玉花,海風斷鬢髮。
塞長連白空,遙見漢旗紅。
青帳吹短笛,煙霧濕畫龍。
日晚在城上,依稀望城下。
風吹枯蓬起,城中嘶瘦馬。
借問築城吏:去關幾千里?
惟愁裹屍歸,不惜倒戈死!
179江南弄
江中綠霧起涼波,天上疊潤巘紅嵯峨。
水風浦雲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鱸魚千頭酒百斛,酒中倒臥南山綠。
吳歈越吟未終曲,江上團團貼寒玉。
【注釋】巘(yǎn):大山上的小山。如一幅:一作猶一幅。吳歈(yú):一作吳毹,歌;古同“愉”,喜悅。
180榮華樂( 一作東洛梁家謠)
鳶肩公子二十餘,齒編貝,唇激朱。
氣如虹霓,飲如建瓴,走馬夜歸叫嚴更。
徑穿復道游椒房,尨裘金玦雜花光。
玉堂調笑金樓子,台下戲學邯鄲倡。
口吟舌話稱女郎,錦祛繡面漢帝旁。
得明珠十斛,白壁一雙。新詔垂金曳紫光煌煌。
馬如飛,人如水,九卿六官皆望履
將回日月先反掌,欲作江河惟畫地。
峨峨虎冠上切雲,竦劍晨趨凌紫氛。
繡段千尋貽皂隸,黃金百鎰貺家臣。
十二門前張大宅,晴春煙起連天碧。
金鋪綴日雜紅光,銅龍齧環似爭力。
瑤姬凝醉臥芳席,海素籠窗空下隔。
丹穴取鳳充行庖臞臞如拳那足食?
金蟾呀呀蘭燭香,軍裝武妓聲琅璫。
誰知花雨夜來過?但見池台春草長。
嘈嘈弦吹匝天開,洪崖簫聲繞天來。
天長一矢貫雙虎,雲絕騁聒旱雷。
亂袖交竿管兒舞。吳音綠鳥學言語。
能教刻石平紫金,解送刻毛寄新兔。
三皇后,七貴人,五十校尉二將軍。
當時飛去逐彩雲,化作今日京華春。
【注釋】瓴(líng):古代一種盛水的瓶子:高屋建~(從房頂上往下瀉水,喻居高臨下的形勢);房屋上仰蓋的瓦,亦稱“瓦溝”。尨(máng):多毛的狗,雜色;méng蓬亂的樣子。鎰(yì):古代重量單位,合二十兩(一說二十四兩)。貺(kuàng):贈,賜。琅璫(lángdāng):亦作“ 琅當 ”,亦作“瑯鐺”,象聲詞。 弝(bà):弓背中部手握著的地方;古同“把”(bà),器物上的柄。聒(guō):聲音吵鬧,使人厭煩。
181相勸酒
羲和騁六轡,晝夕不曾閒。
彈烏崦嵫竹,抶馬蟠桃鞭。
蓐收既斷翠柳,青帝又造紅蘭。
堯舜至今萬萬歲,數子將為傾蓋間。
青錢白璧買無端,丈夫快意方為歡。臛鞓臑熊何足雲?
會須鍾飲北海,箕踞南山。
歌淫淫,管愔愔,橫波好送雕題金。
人生得意且如此,何用強知元化心?
相勸酒,終無輟。
伏願陛下鴻名終不歇,子孫綿如石上葛。
來長安,車駢駢
中有梁冀舊宅,石崇故園。
【注釋】崦嵫(Yānzī)竹:一作崦嵫(山名,在甘肅省天水縣西。古代常用來指日落的地方)石。抶(chì ):用鞭、杖或竹板之類的東西打。蓐(rù): 陳草復生,引申為草墊子,草蓆。臛(huò):肉羹;做成肉羹。鞓(tīng):皮腰帶。臑(nào):牲畜前肢的下半截;中醫指人自肩至肘前側靠近腋部的隆起的肌肉。愔(yīn)〔~~〕形容安靜和悅;形容靜寂,深沉。
182瑤華樂
穆天子,走龍媒。
八轡冬瓏逐天回,五精掃地凝雲開。
高門左右日月環,四方錯鏤稜層殷。
舞霞垂尾長盤跚,江澄海淨神母顏。
施紅點翠照虞泉,曳雲拖玉下崑山。
列旆如松,張蓋如輪。
今風殿秋,清明發春。
八鑾十乘,矗如雲屯。
瓊鍾瑤席甘露文,玄霜絳雪何足雲?
薰梅染柳將贈君,鉛華之水洗君骨,與君相對作真質。
【注釋】殿秋:一作斂秋。
183北中寒
一方黑照三方紫,黃河冰合魚龍死。
三尺木皮斷文理,百石強車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錢,揮刀不入迷濛天。
爭瀯海水飛凌喧,山瀑無聲玉虹懸。
【注釋】瀯(yíng):水流聲。
184梁台古愁( 一作意)
梁王台沼空中立,天河之水夜飛入。
台前斗玉作蛟龍,綠粉掃天愁露濕。
撞鐘飲酒行射天,金虎蹙裘噴血斑。
朝朝暮暮愁海翻,長繩系日樂當年。
芙蓉凝紅得秋色,蘭臉別春啼脈脈。
蘆洲客雁報春來,寥落野湟秋漫白。
【注釋】野湟:一作野篁。
185公無出門
天迷迷,地密密。
熊虺食人魂,雪霜斷人骨。
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蘭客。
帝遣乘軒災自息,玉星點劍黃金軛。
我雖跨馬不得還,歷陽湖波大如山。
毒虯相視振金環,狻猊猰貐吐饞涎。
鮑焦一世披草眠,顏回廿九鬢毛斑。
顏回非血衰,鮑焦不違天;
天畏遭銜齧,所以致之然。
分明猶懼公不信,公看呵壁書問天。
【注釋】虺(huǐ):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嗾(sǒu):教唆、指使別人做壞事;指使狗的聲音。狺(yín ):狗叫的聲音;.借指攻擊性的言論。雪霜:一作霜雪。自息:一作自滅。狻猊(suānní ):傳說中的一種猛獸。猰貐(yàyǔ):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吃人凶獸,像貙,虎爪,奔跑迅速。
186神弦曲
西山日沒東山昏,鏇風吹馬馬踏雲。
畫弦素管聲淺繁,花裙綷(糹蔡)步秋塵。
桂葉刷風桂墜子,青狸哭血寒狐死。
古壁彩虯金貼尾,雨工騎入秋潭水。
百年老鴞成木魅,笑聲碧火巢中起。
【注釋】綷糹蔡(cuì):五色相雜;五色雜合的絲織品。虯(qiú):同“虬”。騎入秋潭水:一作夜騎入潭水。鴞(xiāo):古書上指鷂鷹。
187神弦
女巫澆酒雲滿空,玉爐炭火香咚咚。
海神山鬼來座中,紙錢窸窣鳴鏇風。
相思木貼金舞鸞,攢蛾重一彈。
呼星召鬼歆杯盤,山魅食時人森寒。
終南日色低平灣,神兮長在有無間。
神嗔神喜師更顏,送神萬騎還青山。
【注釋】窸窣(xīsū )象聲詞,形容摩擦等輕微細小的聲音。啑(shà)古同“唼”,古同“歃”;jié多言;dié古同“喋”;tì古同“嚏”。
188神弦別曲
巫山小女隔雲別,春風松花山上發。
綠蓋獨穿香徑歸,白馬花竿前孑孑。
蜀江風澹水如羅,墮蘭誰泛相經過。
南山桂樹為君死,雲衫淺污紅脂花。
189綠水詞
今宵好風月,阿侯在何處?
為有傾人色,翻成足愁苦。
東湖採蓮葉,南湖拔蒲根。
未持寄小姑,且持感愁魂。
【注釋】愁魂:一作秋風。
190沙路曲
柳臉半眠丞相樹,佩馬釘鈴踏沙路。
斷燼遺香裊翠煙,燭騎蹄鳴上天去。
帝家玉龍開九關,帝前動笏移南山。
獨垂重印押千官,金窠篆字紅屈盤。
沙路歸來聞好語,旱火不光天下雨。
【注釋】柳臉:一作柳陰。燭騎:一作獨騎。蹄鳴:一作啼烏。窠(kē):昆蟲、鳥獸的巢穴;借指人安居或聚會的處所;古同“顆”。
191上之回
上之回,大旗喜。懸紅雲,撻鳳尾。
劍匣破,舞蛟龍。蚩尤死,鼓逢逢。
天高慶雷齊墜地。地無驚煙海千里。
192高軒過
韓員外愈、皇甫侍御湜見過,因而命作。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轡搖玲瓏。
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雲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照耀貫當中;
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
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注釋】隱耳:一作隱隱。一本無雲、是、巨三字。九精照耀:一作元精耿耿。
193貝宮夫人
丁丁海女弄金環,雀釵翹揭雙翅關。
六宮不語一生閒,高懸銀牓照青山。
長眉凝綠幾千年,清涼堪老鏡中鸞
秋肌稍覺玉衣寒,空光貼妥水如天。
【注釋】牓(bǎng)古同“榜”。
194蘭香紳女廟 (原註:三月中作。)
古春年年在,閒綠搖暖雲。
松香飛晚華,柳渚含日昏。
沙砌落紅滿,石泉生水芹。
幽篁畫新粉,蛾綠橫曉門。
弱蕙不勝露,山秀愁空春。
舞佩剪鸞翼,帳帶塗輕銀。
蘭桂吹濃香,菱藕長莘莘。
看雨逢瑤姬,乘船值江君。
吹簫飲酒醉,結綬金絲裙。
走天呵白鹿,游水鞭錦鱗。
密發虛鬟飛,膩頰凝花勻。
團鬢分珠巢,濃眉籠小唇。
弄蝶和輕妍,風光怯腰身。
深幃金鴨冷,奩鏡幽鳳塵。
踏霧乘風歸,撼玉山上聞。
【注釋】沙砌:一作沙砲(pào同炮)。
195送韋仁實兄弟入關
送客飲別酒,千觴無赭顏。
何物最傷心?馬首鳴金環。
野色浩無主,秋明空曠間。
坐來壯膽破,斷目不能看。
行槐引西道,青梢長攢攢。
韋郎好兄弟,疊玉生文翰。
我在山上舍,一畝蒿磽田。
夜雨叫租吏,春聲暗交關。
誰解念勞勞?蒼突唯南山。
【注釋】勞勞:一作勞苦。
196洛陽城外別皇甫湜
洛陽吹別風,龍門起斷煙。
冬樹束生澀,晚紫凝華天。
單身野霜上,疲馬飛蓬間。
憑軒一雙淚,奉墜綠衣前。
197溪晚涼
白狐向月號山風,秋寒掃雲留碧空。
玉煙青濕白如幢,銀灣曉轉流天東。
溪汀眠鷺夢征鴻,輕漣不語細游溶。
層岫回岑復疊龍,苦篁對客吟歌筒
198官不來題皇甫湜先輩廳
官不來,官庭秋,老桐錯乾青龍愁。
書司曹佐走如牛,疊聲問佐官來不?
官不來,門幽幽。
199長平箭頭歌
漆灰骨末丹水沙,淒淒古血生銅花。
白翎金竿雨中盡,直餘三脊殘狼牙。
我尋平原乘兩馬,驛東石田蒿塢下。
風長日短星蕭蕭,黑旗雲濕懸空夜。
左魂右魄啼肌瘦,酪瓶倒盡將羊炙。
蟲棲雁病蘆筍紅,迴風送客吹陰火。
訪古汍瀾收斷鏃,折鋒赤璺曾劌肉。
南陌東城馬上兒,勸我將金換簝竹。
【注釋】汍(wǎn):流淚的樣子。璺(wèn):玉器破裂。劌:原作刲(kuī)。簝(liáo):古代宗廟祭祀盛肉的竹器;竹名。
200江樓曲
樓前流水江陵道,鯉魚風起芙蓉老。
曉釵催鬢語南風,抽帆歸來一日功。
鼉吟浦口飛梅雨,竿頭酒旗換青薴。
蕭騷浪白雲差池,黃粉油衫寄郎主。
新槽酒聲苦無力,南湖一頃菱花白。
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開屏見山色。
【注釋】催:一作摧。千里愁:一作千里思。
201塞下曲
胡角引北風,薊門白於水。
天含青海道,城頭月千里。
露下旗蒙蒙,寒金鳴夜刻。
蕃甲鎖蛇鱗,馬嘶青冢白。
秋靜見旄頭,沙遠席箕愁。
帳北天應盡,河聲出塞流。
【注釋】旄(máo):古代用氂牛尾裝飾的旗子。
202染絲上春機
玉罌汲水桐花井,茜絲瀋水如雲影。
美人懶態燕脂愁,春梭拋擲鳴高樓。
彩線結茸背復疊,白袷玉郎寄桃葉。
為君挑鸞作腰綬,願君處處宜春酒
【注釋】罌(yīng): 古代大腹小口的酒器。春酒:一作春雪。
203五粒小松歌並序
前謝秀才杜雲卿命予作五粒小松歌,予以選書多事,不治曲辭;經十日,聊道八句,以當命意。
蛇子蛇孫鱗蜿蜿,新香幾粒洪崖飯。
綠波浸葉滿濃光,細束龍髯鉸刀剪。
主人壁上鋪州圖,主人堂前多俗儒。
月明白露秋淚滴,石筍溪雲肯寄書?
【注釋】白露秋淚滴:一作露泣懸秋淚。
204塘上行
藕花涼露濕,花缺藕根澀。
飛下雌鴛鴦,塘水聲溘溘
205呂將軍歌
呂將軍,騎赤兔。
獨攜大膽出秦門,金粟堆哭陵樹。
北方逆氣污青天,劍龍夜叫將軍閒。
將軍振袖拂劍鍔,玉闕朱城有門閣。
磕磕銀龜搖白馬,傅粉女郎火旗下。
恆山鐵騎請金槍,遙聞箙中花箭香。
西郊寒蓬葉如刺,皇天新栽養神驥
廄中高桁排蹇蹄,飽食青芻飲白水。
圓蒼低迷蓋張地,九州人事皆如此。
赤山秀鋌御時英,綠眼將軍會天意。
【注釋】磕磕:石頭碰撞聲。火旗:一作大旗。新:一作親。排:一作挑。
206休洗紅
休洗紅,洗多紅色淺。
卿卿騁少年,昨日殷橋見。
封侯早歸來,莫作弦上箭
207野歌
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
麻衣黑肥沖北風,帶酒日晚歌田中。
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
寒風又變為春柳,條條看即煙蒙蒙。
208將進酒
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
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幃繡幕圍香風。
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
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注釋】羅幃:一作羅屏。香風:一作春風。鼉(tuó):爬行動物,吻短,體長二米多,背部、尾部均有麟甲。穴居江河岸邊,皮可以蒙鼓。亦稱“揚子鱷”、“鼉龍”、“豬婆龍”。
【賞析】李賀這首詩以精湛的藝術技巧表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切體驗。其藝術特色主要可分以下三點來談。
一、多用精美名物,辭采瑰麗,且有豐富的形象暗示性,詩歌形式富於繪畫美。
此詩用大量篇幅烘托及時行樂情景,作者似乎不遺餘力地搬出華艷詞藻、精美名物。前五句寫筵宴之華貴豐盛:杯是“琉璃鍾”,酒是“琥珀濃”、“真珠紅”,廚中肴饌是“烹龍炮鳳”,宴庭陳設為“羅幃繡幕”。其物象之華美,色澤之瑰麗,令人心醉,無以復加。它們分別屬於形容(“琉璃鍾”形容杯之名貴)、誇張(“烹龍炮鳳”是對廚餚珍異的誇張說法)、借喻(“琥珀濃”“真珠紅”借喻酒色)等修辭手法,對渲染宴席上歡樂沉醉氣氛效果極強。妙菜油爆的聲音氣息本難入詩,也被“玉脂泣”、“香風”等華艷詞藻詩化了。運用這么多詞藻,卻又令人不覺堆砌、累贅,只覺五彩繽紛,興會淋漓,奧妙何在?乃是因詩人懷著對人生的深深眷戀,詩中聲、色、香、味無不出自“真的神往的心”(魯迅),故詞藻能為作者所使而不覺繁複了。
以下四個三字句寫宴上歌舞音樂,在遣詞造境上更加奇妙。吹笛就吹笛,偏作“吹龍笛”,形象地狀出笛聲之悠揚有如瑞龍長吟──乃非人世間的音樂;擊鼓就擊鼓,偏作“擊鼉鼓”,蓋鼉皮堅厚可蒙鼓,著一“鼉”字,則鼓聲宏亮如聞。繼而,將歌女唱歌寫作“皓齒歌”,也許受到“誰為發皓齒”(曹植)句的啟發,但效果大不同,曹詩“皓齒”只是“皓齒”,而此句“皓齒”借代佳人,又使人由形體美見歌聲美,或者說將聽覺美通轉為視覺美。將舞女起舞寫作“細腰舞”,“細腰”同樣代美人,又能具體生動顯示出舞姿的曲線美,一舉兩得。“皓齒”“細腰”各與歌唱、舞蹈特徵相關,用來均有形象暗示功用,能化陳辭為新語。僅十二字,就將音樂歌舞之美妙寫得盡態極妍。
“行樂須及春”(李白),如果說前面寫的是行樂,下兩句則意味“須及春”。鑄詞造境愈出愈奇:“桃花亂落如紅雨”,這是用形象的語言說明“青春將暮”,生命沒有給人們多少歡樂的日子,須要及時行樂。在桃花之落與雨落這兩種很不相同的景象中達成聯想,從而創出紅雨亂落這樣一種比任何寫風雨送春之句更新奇、更為驚心動魄的境界,這是需要多么活躍的想像力和多么敏捷的表現力!想像與聯想活躍到匪夷所思的程度,正是李賀形象思維的一個最大特色。他如“黑雲壓城城欲摧”、“銀浦流雲學水聲”、“羲和敲日玻璃聲”等等例子不勝枚舉。真是“時花美女,不足為其色也;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杜牧《李長吉歌詩敘》)。
由於詩人稱引精美名物,運用華艷詞藻,同時又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使詩歌具有了色彩、線條等繪畫形式美。
二、筆下形象在空間內作感性顯現,一般不用敘寫語言聯絡,不作理性說明,而自成完整意境。
詩中寫宴席的詩句,也許使人想到前人名句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王翰《涼州詞》),“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李白《客中作》),“紫駝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杜甫《麗人行》),相互比較一下,能更好認識李賀的特點。它們雖然都在稱引精美名物,但李賀“不屑作經人道過語”(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序》),他不用“琥珀光”形容“蘭陵美酒”──如李白所作那樣,而用“琥珀濃”取代“美酒”一辭,自有獨到面目。更重要的區別還在於,名物與名物間,絕少“欲飲”、“盛來”、“厭飫久未下”等等敘寫語言,只是在空間內把物象一一感性呈現(即有作和理性說明)。然而,“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諸物象並不給人脫節的感覺,而自有“盛來”、“欲飲”、“厭飫”之意,即能形成一個宴樂的場面。
這手法與電影“蒙太奇”(鏡頭剪輯)語言相近。電影不能靠話語敘述,而是通過一些基本視象、具體畫面、鏡頭的銜接來“造句謀篇”。雖純是感性顯現,而畫面與畫面間又有內在邏輯聯繫。如前舉詩句,杯、酒、滴酒的槽床……相繼出現,就給人酒宴進行著的意念。
省略敘寫語言,不但大大增加形象的密度,同時也能啟迪讀者活躍的聯想,使之能動地去填補、豐富那物象之間的空白。
三、結構奇突,有力表現了主題。
此詩前一部分是大段關於人間樂事的瑰麗誇大的描寫,結尾二句猛作翻轉,出現了死的意念和“墳上土”的慘澹形象。前後似不協調而正具有機聯繫。前段以人間樂事極力反襯死的可悲,後段以終日醉酒和暮春之愁思又回過來表露了生的無聊,這樣,就十分生動而真實地將詩人內心深處所隱藏的死既可悲而生亦無聊的最大的矛盾和苦悶揭示出來了。總之,這個樂極生悲、龍身蛇尾式的奇突結構,有力表現了詩歌的主題。這又表現了李賀藝術構思上不落窠臼的特點。(周嘯天)
209美人梳頭歌
西施曉夢綃帳寒,香鬟墮髻半沉檀。
轆轤咿啞轉鳴玉,驚起芙蓉睡新足。
雙鸞開鏡秋水光,解鬟臨鏡立象床。
一編香絲雲撒地,玉釵落處無聲膩。
縴手卻盤老鴉色,翠滑寶釵簪不得。
春風爛熳惱嬌慵,十八鬟多無氣力。
鬉鬌妝成欹不斜,雲裾數步踏雁沙。
背人不語向何處?下階自折櫻桃花。
【注釋】鬉鬌(zōngduǒ):鬉,古同“鬃”;鬌,頭髮美好的樣子。
210月漉漉篇
月漉漉,波煙玉。
莎青桂花繁,芙蓉別江木。
粉態夾羅寒,雁羽鋪煙濕。
誰能看石帆?乘船鏡中入。
秋白鮮紅死,水香蓮子齊。
挽菱隔歌袖,綠刺罥銀泥。
【注釋】罥(juàn):捕捉鳥獸的網;用繩子套;懸掛。
211京城
驅馬出門意,牢落長安心。
兩事向誰道?自作秋風吟。
212官街鼓
曉聲隆隆催轉日,暮聲隆隆催月出。
漢城黃柳映新簾,柏陵飛燕埋香骨。
捶碎千年日長白,孝武秦皇聽不得。
從君翠發蘆花色,獨共南山守中國。
幾回天上葬神仙,漏聲相將無斷絕。
【注釋】催:一作呼。捶碎:一作錘發。
【賞析】“官街鼓”又稱“鼕鼕鼓”,是一種報時信號。唐制:左右金吾衛左右街使,掌分察六街徼巡。日暮鼓八百聲而門閉。五更二點鼓自內發,諸街鼓承振,坊市門皆啟,鼓三千撾,辨色而止。(見《新唐書·百官志》)
這首詩題目是“官街鼓”,主旨卻在驚痛時光的流逝。李賀把自己不具形的思想情感對象化、具體化,創造了“官街鼓”這樣一個藝術形象。官街鼓是時間的象徵,那貫串始終的鼓點,正象是時光永不留駐的腳步聲。
詩開始就描繪出一幅離奇的畫面:巨觀宇宙,日月跳丸,循環不已;畫外傳來咚咚不絕的鼓聲。這樣的描述,既誇張,又富於奇特的想像。一、二句描述鼓聲,展示了日月不停運轉的驚人圖景;三、四句轉入人間圖景的描繪:宮牆內,春天的柳枝剛由枯轉榮,吐出鵝黃的嫩芽,宮中卻傳出美人死去的訊息。這樣,官街鼓給讀者的印象就十分驚心動魄了。它正是“月寒日暖煎人壽”的“飛光”的形象的體現。第五、六句用對比手法再寫鼓聲:千年人事灰飛煙滅,就象是被鼓點“磓碎”,而“日長白”──宇宙卻永恆存在。可秦皇漢武再也聽不到鼓聲了,與永恆的時光比較,他們的生命多么短促可悲!這裡專提“孝武(即漢武帝)秦皇”,是因為這兩位皇帝都曾追求長生,然而他們未遂心愿,不免在鼓聲中消滅。值得玩味的是,官街鼓乃唐制,本不關秦漢,“孝武秦皇”當然“聽不得”,而詩中卻把鼓聲寫得自古已有之,而且永不消逝,秦皇漢武一度聽過,只是眼前不能再聽。可見詩人的用心,並非在謳詠官街鼓本身,而是著眼於這個藝術形象所象徵的事物──那永恆的時光、不停的逝川。七、八兩句分詠人生和官街鼓,再一次對比:儘管你“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日趨衰老;然而官街鼓永遠不老,只有它“獨共南山守中國”。這兩句因省略較多,曾引起紛歧的解說。但仔細玩味,它們是分詠兩個對立面。“君”字乃泛指世人,可以包含“孝武秦皇”,卻未必專指二帝。通過兩次對比,進一步突出了人生有限與時間無限的矛盾之不可克服。詩寫到這裡,意思似乎已表達得淋漓盡致了。但詩人並沒有就此擱筆,最後兩句突發異想道:天上的神仙也不免一死,不死的只有官街鼓。它的鼓聲與漏聲相繼不斷萬古長存。這裡仍用對比,卻不再用人生與鼓聲比,而以神仙與鼓聲比:天上神仙已死去幾回而隆隆鼓聲卻始終如一,連世人希羨的神仙壽命與鼓聲比較也是這樣短促可悲,那么人生的短促就更不在話下了。這樣,一篇之中凡三致意。最後神仙難逃一死的想像不但翻空出奇,而且閃爍著詩人對世界、對人生的深沉慨嘆和真知灼見。
《官街鼓》反覆地、淋漓盡致地刻劃和渲染生命有涯、時光無限的矛盾,有人認為意在批判神仙之說。這評價是很不夠的。從李賀生平及其全部詩歌看,他慨嘆人生短促、時光易逝,其中應含有“志士惜日短”的成份。他懷才不遇,眼看生命虛擲,不免對此特別敏感,特別痛心。此詩藝術上的一個顯著特色是,通過異常活躍的想像,把抽象的時間和報時的鼓點發生聯想,巧妙地創造出“官街鼓”這樣一個象徵的藝術形象。賦無形以有形,化無聲為有聲,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可感的形象,讓讀者通過形象的畫面,在強烈的審美活動中深深體味到詩人的思想感情。(周嘯天)
213許公子鄭姬歌 (原註:鄭園中請賀作)
許史世家外親貴,官錦千端買沉醉。
銅駝酒熟烘明膠,古堤大柳煙中翠。
桂開客花名鄭袖,入洛聞香鼎門口。
先將芍藥獻妝檯,後解黃金大如斗。
莫愁簾中許合歡,清弦五十為君彈。
彈聲咽春弄君骨,骨興牽人馬上鞍。
兩馬八蹄踏蘭苑,情如合竹誰能見。
夜光玉枕棲鳳凰,夾羅當門刺純線。
長翻蜀紙卷明君,轉角含商破碧雲。
自從小靨來東道,曲里長眉少見人。
相如冢上生秋柏,三秦誰是言情客?
蛾鬟醉眼拜諸宗,為謁皇孫請曹植。
【注釋】蛾鬟:一作蛾眉。
214新夏歌
曉木千籠真蠟彩,落蕊枯香數分在。
陰枝拳芽卷縹茸,長風回氣扶蔥蘢。
野家麥畦上新壟,長畛徘徊桑柘重。
刺香滿地菖蒲草,雨梁燕語悲身老。
三月搖揚入河道,天濃地濃柳梳掃
【注釋】蠟彩:一作絳采。落蕊:一作落蒂。畛(zhěn ): 田地間的小路。
215題歸夢
長安風雨夜,書客夢昌谷。
怡怡中堂笑,小弟栽澗綠。
家門厚重意,望我飽飢腹。
勞勞一寸心,燈花照魚目。
216經沙苑
野水泛長瀾,宮牙開小茜。
無人柳自春,草渚鴛鴦暖。
晴嘶臥沙馬,老去悲啼展。
今春還不歸,塞嚶折翅雁。
217出城別張又新酬李漢
李子別上國,南山崆峒春。
不聞今夕鼓,差慰煎情人。
趙壹賦命薄,馬卿家業貧。
鄉書何所報?紫蕨生石雲。
長安玉桂國,戟帶披侯門。
慘陰地自光,寶馬踏曉昏。
臘春戲草苑,玉(車宛)鳴隱轔
綠網縋金鈴,霞卷清池
開貫瀉蚨母,買冰防夏蠅。
時宜裂大被,劍客車盤茵。
小人如死灰,心切生秋榛。
皇圖跨四海,百姓施長紳。
光明靄不發,腰龜徒甃銀。
吾將噪禮樂,聲調摩清新。
欲使十千歲,帝道如飛神。
華實自蒼老,流來長傾盆。
沒沒暗舌,涕血不敢論。
今將下東道,祭酒而別秦。
六郡無剿兒,長刀誰拭塵?
地理陽無正,快馬逐服轅。
二子美年少,調道講清渾。
譏笑斷冬夜,家庭疏筱穿。
曙風起四方,秋月當東懸。
賦詩面投擲,悲哉不遇人。
此別定沾臆,越布先裁巾。
【注釋】車宛():。縋(zhuī):繩索;系在繩子上放下去。漘(chún):水邊。蚨(fú):古代錢的別稱;古書上的一種蟲。甃(zhòu):井;磚;以磚砌的井。施長紳:一作拖長紳。調道講:一作講道調。齰(zé):咬。筱(xiǎo):小竹、細竹;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