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名稱】《 北中寒》【年代】 中唐
【作者】 李賀
【體裁】 七言古詩
原文
北中寒一方 黑照三方紫,黃河冰合魚龍死。
三尺木皮斷文理,百石強車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錢,揮刀不入迷濛天。
爭瀯海水飛凌喧,山瀑無聲玉虹懸。
鑑賞
此詩寫北國的奇寒。詩題的“北中”即北地,北國。王勃詩云“人今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九日登高》)“南中”與“北地”對舉,亦即南地,南方。此詩中句子容易使讀者聯想到另一些詩人的奇句,如岑參的“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鏇作冰”,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等等,但那些傑作都不是風景詩,而是以人事活動為主體,嚴寒氣候與景色只是詩中背景。而《北中寒》則把北國風光本身作為審美觀照的對象,又加入異常活躍的想像,從而寫成了富有異采的風景詩。謀篇布局,在散亂中見經營,是此詩的一個顯著特點。全詩沒有情節貫穿,甚至也沒有時間流,全由片斷的景色聯結而成,如“一句一絕”者,即每句詩都展示一種景觀,共同呈現著“北中寒”。然而詩人也有意匠經營。首先,詩第一句就是大的籠罩:“一方黑照三方紫。”寫出北中天色晦暗,竟映帶得其餘各方成了紫色。詩人所本為《周禮注》“北方以立冬,謂黑帝之精。”《金丹清真元奧》:“太陽南明,太陰北黑。”但在表現上更具象化,“黑”、“紫”的濃重色調,給人以種秘而威壓之感。“照”本用於光明(普照),這裡用於晦暗(籠罩),更增添了上述感覺。在全詩寫景中,首句提綱挈領。以下各句,雖說沒有明顯的邏輯聯繫,然而除“三尺木皮斷文理”外,都是寫天地間水文變幻所構成的種種不同奇觀,而這正是嚴寒統治的世界的特點。這些景觀次第是冰封的黃河及河上的行車、錢大的霜花、濃厚的霧幔、浮冰充斥的海洋、凍結了的飛瀑等等,既真實,又揉合了詩人奇異的想像,從而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奇異的冰雪世界,那裡天是黑的、地是亮的,宛如一座神秘的水晶王國,人會感到寒冷,更會感到超出寒冷百倍的驚訝和愉快。此詩,像是李賀從他那古破錦囊中掏出些零金碎玉般的斷句,隨便湊合而成的。然而,一經組合,便天衣無縫了。
遣詞設喻,於無理處得奇趣,是此詩的另一個顯著特點。
如果讀者拘泥於常識,自然常識和語法常識,那么就會對《北中寒》的詩句逐一加以“訂正”:黃河冰合時,應是魚龍 潛底。說“魚龍死”,沒有道理。《 漢書》謂“胡貉之地,陰積之處,木皮三寸”,不是“三尺”;是“百石重車”,不是“強車”;是“上河冰”,不是“上河水”; 迷露可說揮刀難破,不是“不入”。然而所有這些無論從事理上還是措辭上對常規的違逆,都包含著獨創的匠心,都是出奇制勝。“魚龍死”意味著河水全體凍結,注重表現異乎尋常的嚴寒,無理而有趣。“百石強車上河水”的“水”即是“冰”,但用“水”字則取得了一種令人驚異的效果。“抽刀斷水水更流”雖更近乎常理,而“揮刀不入迷濛天”則別有神奇之感,可見那北國之霧特別的稠密。虹本有七彩,而“玉虹”的鑄辭,更強調凍瀑的透明,而透明中亦能折射出不同的色光,給讀者十分奇異的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