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舞歌辭

《拂舞歌辭》是由唐代著名詩人李賀所作的一首古體詩。作者藉由神鬼、騰蛇的典故,對夢想成仙的人們進行了辛辣的鞭撻,極盡揶揄、諷刺之能事,充分體現出詩人反對中唐時期興盛的求仙迷信的思想。

作品原文

吳娥聲絕天①,空雲閒徘徊②。
門外滿車馬,亦鬚生綠苔。
樽有烏程酒③,勸君千萬壽
全勝漢武錦樓上,曉望晴寒飲花露④。
東方日不破,天光無老時。
丹成作蛇乘白霧⑤,千年重化玉井龜⑥。
從蛇作龜二千載,吳堤綠草年年在。
背有八卦稱神仙⑦,邪鱗頑甲滑腥涎⑧。

注釋譯文

①吳娥:吳地歌女。聲絕天:歌聲響徹雲霄。
②空云:空中行雲
③烏程:縣名,在今浙江湖州南,古有烏氏、程式,擅釀酒,故名。
④飲花露:指漢武帝用承露盤飲露水求長生之事。
⑤蛇:騰蛇,與龍同類的神蛇,《晉書・樂志》載《拂舞歌辭・碣石篇》:“騰蛇乘霧,終成土灰。”
⑥玉井龜:原作“玉井土”,失韻,龜與“時”,葉上平聲四支韻,說見方扶南《方批》、王琦《匯解》。今從《樂府詩集》改。
⑦八卦:指龜殼上的紋理。
⑧邪鱗頑甲:指神龜的鱗甲。

作品鑑賞

《拂舞歌辭》,古樂府名,拂舞,執拂而舞,出自江左,古辭有五篇。鄭詩言說:“《拂舞歌》:《白鳩》、《濟濟》(按:《晉書・樂志》尚有《獨祿篇》,鄭氏失載)、《碣石》、《淮南》,各有一辭。今長吉總曰《拂舞》,大概撮其大意為之。”(《昌谷集句解定本》引)考察長吉本詩詩意,可知鄭氏所言甚當。
本篇由吳娥唱的拂舞歌聲起興,寫到興盛熱鬧可能轉化為冷落衰敗的自然規律,又從飲酒全勝飲露生髮開去,引出煉丹,轉入對求仙的諷刺。最後六句,詩意從古辭《碣石篇》:“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成土灰”化出,意謂即使煉成仙丹,服用之後變成騰蛇,騰雲駕霧,但千年後變成龜,只有吳堤的綠草,年年長在,生生不已。即使像神龜那樣長壽,背有八卦紋理,號稱神仙,可是它那一身邪鱗硬殼,腥滑臭涎,多么令人厭惡。詩句對那些夢想做騰蛇、神龜的求仙狂,進行了辛辣的鞭撻,極盡揶揄、諷刺之能事,充分體現出詩人反對神仙迷信的進步思想。
長吉此詩之主旨,是說長生不可求,不如飲酒延壽。何焯對本詩的題旨,作過這樣的評說:“不越古詩‘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之意。”(陳本禮《協律鉤玄》卷四引)引詩原出《古詩十九首》第十一首,“服食”兩句原在“不如”兩句前,何氏倒置。漢唐時代相隔雖遠,但是服丹藥、求神仙的風尚有所沿襲,長吉以詩諷之,所以詩旨會與《古詩十九首》相通。姚文燮指出本詩誚“憲宗求長生”(《昌谷集注》卷四),說得不夠全面,應該說李賀諷刺的是以憲宗為代表的那些求仙狂。

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字長吉,河南昌谷(今宜陽)人。出身於一個沒落的皇室後裔的家庭,少年時才能出眾,以遠大自期,但由於封建禮教的限制,不能應進士試,只作了一個職掌祭祀的九品小官奉禮郎,死時才二十七歲。他寫了《馬詩》、《開愁歌》、《浩歌》、《秋來》、《致酒行》等一系列詩篇,發泄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與牢騷。李賀繼承了楚辭九歌、南朝樂府神弦歌的傳統,並受到李白浪漫主義精神的直接啟發,也受到韓愈“陳言務去”精神的影響,在詩歌的形象、意境、比喻、辭語上,都不屑蹈襲前人。他的詩在文學史上也有一定的影響。晚唐的杜牧、李商隱、溫庭筠的詩,都或在意境、或在手法、或在語言上受過他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