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穎師彈琴》](/img/6/3ff/nBnauM3XzQTM2YTNxYDNyADMyITM1ATM3UTMwADMwAzMxAzL2Q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聽穎師彈琴》是唐代詩人韓愈所作。全詩從演奏的開始起筆,到琴聲的終止完篇。詩人首先運用多種手法刻畫了音樂形象,然後,詩人又寫了音樂效果,以自己當時的坐立不安、淚雨滂沱和冰炭塞腸的深刻感受,說明音樂的感人力量。形象的刻畫為效果的描寫提供了根據,而效果的描寫又反證了形象的刻畫的真實可信,二者各盡其妙,互動為用,相得益彰。
作品信息
【名稱】《聽穎師彈琴》
【年代】中唐
【作者】韓愈
【體裁】古體詩
原文
聽穎師彈琴
作者:韓愈
呢呢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鑾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注釋
1、穎師:名穎,師是僧的通稱。來自天竺,元和間在長安,以彈琴著名,李賀有《聽穎師彈琴歌》記其事。
2、昵昵:親熱而細柔。爾汝:好朋友不講客套,互稱你我,叫做“爾汝交”。《世說新語·排調》:“晉武帝問孫皓:聞南人好作爾汝歌,頗能為不?”爾汝歌是古代江南一帶民間流行的情歌,歌詞每句用爾或汝相稱,以示彼此親昵。
3、相爾汝:關係親密,互稱爾、汝。
4、劃然:突然。
5、軒昂:形容音樂高亢雄壯。
6、未省(音醒):不懂。
7、絲篁:絲、竹,即弦樂器和管樂器,這裡泛指音樂。
8、起坐:忽起忽坐,激動不已的樣子。
9、冰炭置我腸:《莊子·人間世》“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郭象註:“人患雖去,然喜懼戰於胸中,固已結冰炭於五藏矣”。此言自己被音樂所感動,情緒隨著樂聲而激動變化。
譯文
琴聲裊裊升起,輕柔細屑,仿佛小兒女耳鬢廝磨,竊竊私語。
琴聲變得昂揚激越起來,就像勇猛的戰士揮戈躍馬沖入敵陣。
又轉成悠悠浮雲依依柳絮無根無蒂,天地廣闊高遠隨風飛揚。
驀地百鳥齊鳴啁啾不已,忽見在眾鳥之中一隻鳳凰翩然高舉引吭長鳴。
這只不甘與凡鳥為伍的孤傲的鳳凰一心向上飽經躋攀之苦攀登卻是那樣的艱難,失勢跌落下來一千丈還要多。
可嘆啊我空有耳朵一雙,卻對音樂太外行不懂欣賞。
聽了你這琴聲忽柔忽剛,令人起強人坐在你的身旁。
伸出手我突然阻止你繼續彈奏,淚水滂滂早已打濕了我的衣裳。
穎師你好功夫的確擅長彈琴,可是別再把冰與火填入我肝腸。
層次結構
這是一首描寫音樂形象的名作。全詩可分為兩大段。
前十句為第一大段,描寫穎師所彈奏的優美琴聲。
![《聽穎師彈琴》](/img/8/dec/nBnauM3XyUTMxITNykDNyADMyITM1ATM3UTMwADMwAzMxAzL5Q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可是正當人們聽得出神的時候,音調陡然一變:“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剎那間,琴聲變得激昂高亢,好象勇士們慷慨赴敵,雄赳赳、氣昂昂地開進了戰場,氣勢磅礴,威武雄壯,這又把人們帶進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境界中去。一會兒,卻又是:“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達隨飛揚”,聲音又轉成了舒緩、悠揚,好象那白雲悠然於碧空,也象那柳絮隨風顛狂、飄蕩,使人也為之神遊四方。
正當人們悠遊四方的時候,卻又“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這時琴聲變成了百鳥喧鬧,猛然間似乎有一隻高貴的鳳凰引頸長鳴,鳴聲諧和、清亮。繼而,琴聲又變高了,而且越彈越高,“躋攀分寸不可上”,如同一個登山的健兒,在懸崖峭壁上一層一層地往陡險的高峰攀登,在接近最高峰頂的時候,已是“畏途巉岩不可攀”,再上一分一寸都不可能了。情景真是驚心動魄。正在這萬分緊張的時候,忽然,又音調低伏,“失勢一落千丈強”,好象那個在高峰上艱難攀登的健兒,一失手,直落下萬丈深淵這一大段,通過生動貼切的比喻,描寫了穎師彈奏的琴聲變幻莫測,把琴聲的陰陽剛柔、高低起伏、騰挪轉折,充分地以形象化的語言摹擬出來,使人完全沉醉在豐富優美的琴聲中。
後八句為第二大段,寫聽琴的感受。這一大段是說:自己雖然不懂音樂,可是聽了穎師的彈奏,一直坐立不安,眼淚濕透了衣裳。不禁急忙止住穎師,請他不要再繼續彈下去了。“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這就是說:你的彈奏本領太高強了,直使我的心時而如火熱,時而又如冰寒。我的感情劇烈波動得再也禁受不住了。樂曲還沒有演奏完,詩歌卻告結束。真是飄然而來,又戛然而止。這一大段既說明了詩人感受之深,同時也襯托出了穎師彈奏的高明。
這首詩先用一連串貼切、生動的比喻,描寫音樂形象,把人帶入美妙的琴聲中,然後才點出這是穎師所彈奏的琴曲,並以自己感受之深,加以讚嘆。這是一種倒點題法,在這裡使用這種寫法,更能增強感染讀者的效果。
賞析
![《聽穎師彈琴》](/img/f/4d4/nBnauM3XxIzNwcDO5ETNyADMyITM1ATM3UTMwADMwAzMxAzLxU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以下八句寫自己聽琴的感受,既對複雜多變的琴聲起惻面烘托作用,又含蓄地傳達了自己的某種情感共嗚,加強了全詩的抒情性。聽琴而“起坐在一旁”——忽而站起,忽而坐下,又忽而站起,——顧不得對“一旁”的彈琴者有無干擾;僅五個字,便以形傳神,通過聽琴者情感波濤的劇烈變化,烘託了琴聲的波瀾疊起、變態百出。寫琴聲由高滑低而用“躋攀分寸不得上,失勢一落千丈強”的比喻,並且“推手遽止之”,不讓穎師再彈下去,而他的反應是“濕衣淚滂滂”,表明正是這種情境觸發了詩人的身世之感。此詩作於元和十一年(816)因受讒言被降為右庶子以後。仕途“躋攀”,“分寸”之升,巳極艱辛,而一旦“失勢”,即“一落千丈”。由琴聲而聯想到自己的遭遇,原是很自然的。
此詩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各有獨創性而異曲同工,都是摹聲傳情的傑作。
評價
《唐宋詩舉要》引吳闓生曰:“無端而來,無端而止,章法奇詭極矣”。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載《西清詩話》云:“三吳僧義海以琴名世。六一居士嘗問東坡:琴詩孰優?”
東坡答以退之《聽穎師琴》,公曰:“此只是聽琵琶耳。或以問海,海曰:歐陽公一代英偉,然斯語誤矣。‘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言輕柔細屑,真情出見也。‘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精神余溢,竦觀聽也。‘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縱橫變態,浩乎不失自然也。‘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又見穎孤絕不同流俗下俚聲也。‘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起伏抑揚,不主故常也。皆指下絲聲妙處,唯琴為然。琵琶聲上格,烏能爾耶?退之深得其趣,未易譏評也。”
詩文故事
一千多年前,在中國的唐朝,相傳有一個名叫穎的和尚,從印度來到中國,人們尊稱他為穎師。穎師演奏古琴十分出名,他的古琴長八尺一寸,用質地優良的古桐木製成,音色非常優美。穎師彈琴的技藝精湛,演奏時有特別的韻味,而且曲目很豐富,遠近知名。據說有一個生病的人,躲在床上,聽到穎師彈琴的聲音,頓然覺得已經病好了,坐了起來,不用再服藥了。
![《聽穎師彈琴》](/img/3/f42/nBnauM3XwUjN0IzN4QTNyADMyITM1ATM3UTMwADMwAzMxAzL0U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突然,琴聲激昂高亢,像是萬馬奔騰,勇士們奔赴沙場,剎時間刀劍齊鳴,悲壯慘烈。韓愈為之精神震奮不已,好像自己也在戰場廝殺。
一會兒,琴聲又悠揚飄逸,像柳絮輕場,隨風飄忽,在藍天白雲下自由飛舞。韓愈也如醉如痴,仿佛自己也飄上了太空。
很快地,琴聲又熱鬧起來,到處是鶯歌燕舞,百鳥齊鳴,又見有一隻鳳凰引領高歌。此時百鳥圍著鳳凰飛舞,一片樂觀昇平氣象。
接著,琴音激越地往上攀升,越攀越高,仿佛在攀登峭壁懸崖,一寸一寸地艱難前進。不料,琴聲從最高處忽然下滑到最低音,好像是攀登者忽然失足,從千丈高峰一下子掉落到無底的深淵。把韓愈駭得心驚膽跳……
韓愈聽到這裡,激動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淚如雨下,把衣襟也濕透了。他不得不伸手攔阻,請穎師中止彈奏,對穎師說:“我雖然長著兩隻耳朵,但是不懂音樂。不過這次聽到你的彈奏,卻把我激動得控制不了自己。你的演奏實在太高明了,好像是把冰和炭火放在我的心窩似的,你要是再彈下去,我可真的受不了了。”
韓愈後來把他聽穎師彈琴彈琴的感受寫成了一首詩。這首詩一直流傳至今天。上面所說的就是他在詩中所述當時聽琴時的感受。
李賀《聽穎師彈琴歌》
別浦雲歸桂花渚,蜀國弦中雙鳳語。芙蓉葉落秋鸞離,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娥眉牽白鹿。誰看挾劍赴長橋?誰看浸發題春竹?
竺僧前立當吾門,梵宮真相眉棱尊。古琴大軫長八尺,嶧陽老樹非桐孫。
涼館聞弦驚病客,藥囊暫別龍鬚席。請歌直請卿相歌,奉禮官卑復何益?
作者簡介
![《聽穎師彈琴》](/img/0/1b6/nBnauM3X0QzM4UTNzADNyADMyITM1ATM3UTMwADMwAzMxAzLwQ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參考資料
1、《韓愈集》 卞孝萱,張清華編選 鳳凰出版社(原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6年11月
2、《韓愈全集校注》 屈守元,常思春主編 四川大學出版社 1996年07月
3、《唐詩三百首》 (清)蘅塘退士編,於雯雪注 中華書局 2006年01月
4、《唐詩三百首全解》 趙昌平解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6年07月
5、《唐詩鑑賞辭典》 傅德岷主編 湖北辭書出版社 2005年01月
6、《唐詩宋詞》 程郁綴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年11月
7、《全唐詩》 (清)彭定求等編 中華書局 1960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