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鵠

刻鵠的意思是比喻仿效前賢。

基本信息

詞目:刻鵠
拼音:kè hú
注音:ㄎㄜˋ ㄏㄨˊ

詞語解釋

典源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傳》
初,兄子嚴、敦並喜譏議,而通輕俠客。援前在交阯,還書誡之曰:「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惡之甚矣,所以復言者,施衿結縭,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願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願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訖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將下車輒切齒,州郡以為言,吾常為寒心,是以不願子孫效也。」

典源譯文

起初,馬援兄之子馬嚴、馬敦都喜歡譏議時事,而與俠客們輕相交往。馬援以前在交阝止,寫信回家訓誡道:“我想你們聽到人家過失,要像聽父母之名一樣,耳可以聽到,口不可說啊。喜歡議論人的長短,亂譏刺時政,這是我最厭惡的,我是寧肯死也不願聽到子孫們有這種行為的。你們知道我非常厭惡此事,我之所以要再次講到此事要像男女婚嫁時施衿結衤離一樣,申明父母的訓誡,要使你們牢記不忘。龍伯高敦厚周到謹慎,口無異言,謙約節儉,清廉公正有威望,我很愛他敬重他,願你們向他學習。杜季良豪俠好講義氣,憂人之憂,樂人之樂,好人壞人都合得來,父親死了,幾個郡的人都來弔唁,我愛他敬重他,但不願你們向他學習。學習龍伯高不到家,還是一個謹慎勤勉的人,所謂雕刻鴻鵠不成可以像一隻鶩哩。學習杜季良不到家,就墮落成為天下的輕薄兒,所謂畫虎不成反像犬了。到現在為止杜季良還不可知,郡里的將領們一下車就切齒恨他,州郡都說他,我常為他寒心,所以我不願子孫們學他。”

釋義

(1).喻仿效前賢。
唐 盧照鄰 《釋疾文》:“既而屠龍適就,刻鵠初成。”
宋 秦觀 《賀蘇禮部啟》:“嘆刻鵠之未成,念攀鴻而何敢。”
明 朱鼎 《玉鏡台記·詔聘太真》:“掩書俯幾憶平生,刻鵠初成,畫虎還成。”參見“ 刻鵠類鶩 ”。
(2).謂弄巧成拙,適得其反。
《西遊記》第三七回:“倘被多官拿住,說我們欺邦滅國,問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卻不是畫虎刻鵠也?”參見“ 刻鵠類鶩 ”。

相關閱讀

東漢初年,社會上有兩位名氣很大的人,一個叫龍伯高,一個叫杜季良。龍為人厚道,節儉自重,謙虛謹慎,奉公守法。而杜輕財尚義,行為豪放,三教九流都有交結,他父親死的時候,好幾百里外的人都來奔喪。當時人教育孩子,多以這兩人為榜樣。
當時的名將馬援帶兵在外面打仗,他在寫給孩子的家書中卻勸誡道:“龍伯高杜季良我都很敬重,但是我寧願你們學龍泊高而不學杜季良。為什麼呢?龍伯高學不好,還可以成為一個老實本分的人,‘刻鵠不成,尚類鶩也’;學杜季節良不成,很容易變成輕薄而浪蕩的人,那就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了。”馬援的教子態度得到了很多人的贊成,連光武帝劉秀都讚揚馬援的見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