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體光滑無毛。莖匍匐或浮水生,多分枝,節上生不定根。單數羽狀複葉,小葉片3-7(-9)枚,寬卵形、長圓形或近圓形,頂端1片較大,長2-3厘米,寬1.5-2.5厘米,鈍頭或微凹,近全緣或呈淺波狀,基部截平,小葉柄細而扁,側生小葉與頂生的相似,基部不等稱,葉柄基部成耳狀,略抱莖。總狀花序頂生,花多數;萼片長卵形,長2-3毫米,寬約1毫米,邊緣膜質,基部略呈囊狀;花瓣白色,倒卵形或寬是形,具脈紋,長3-4毫米,寬1-1.5毫米,頂端圓,基部漸狹成細爪。長角果圓柱形而扁,長15-20毫米,寬1.5-2毫米;果柄纖細,開展或微彎;花柱短。種子每室2行。卵形,直徑約1毫米,紅褐色,表面具網紋。花期4-5月,果期6-7月。濃綠色小葉,有辛香味。生長習性
栽培或野生,喜生水中,水溝邊、山澗河邊、沼澤地或水田中,海拔850-3700米處均可生長。
喜冷涼濕潤環境,生長適溫15~25℃,最適溫20℃左右,10℃以下生長緩慢,能忍受短時間的多次霜凍,冬季氣溫在0℃左右可露地安全越冬,若溫度高於30℃生長停滯,葉片易發黃或枯萎。生長期要求良好的光照,光照不足時莖葉生長纖弱,產量低。喜保水保肥力強的中性壤土,適宜pH值為6.5~7.5。
物種分布
產黑龍江、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廣東、廣西、陝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歐洲、亞洲及北美均有分布。
品種分類
廣州西洋菜
小葉卵形,深綠色。在廣州地區栽培不開花結果,但在北京能開花結實。定植後30餘天收苗,畝產4000~5000公斤。
百色西洋菜
別名青葉西洋菜,主產區在廣西、武漢。葉色綠,在南方能開花結籽。從定植至初收20~30天,畝產4000~5000公斤。
大葉豆瓣菜
從英國引進的品種,植株粗大,匍匐莖長60厘米以上。莖易中空。葉片大,小葉圓形,全緣,綠色,辛香味較廣州種淡。在北京栽培4~5月開花,種子產量高。
武漢大葉豆瓣菜
植株莖葉粗大,小葉寬大,近似棱形,深綠色。主莖粗,纖維稍多,產量高。
耐耐菜
北京郊區河溪邊自然生長。莖、葉較小,極耐寒,冬季能在長流水的河溪或泉水邊以宿根越冬,春季即發芽生長,花期5~6月,結籽後能繼續生長枝葉,採收期為6~9月。
主要價值
營養價值
豆瓣菜的營養物質比較全面,其中超氧化物岐化酶(即SOD)的含量很高,每1毫克鮮嫩莖葉中含147微克。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每100克鮮樣中含還原糖0.42克,蛋白質1.06克,纖維素t.09克,胡蘿小時素4.67毫克,維生素島0.17毫克,維生素C80~124毫克,鉀308毫克,鈉15.2毫克,鈣43~121毫克,鎂11.5毫克,磷19.5毫克,銅0.05毫克,鐵1.03毫克,鋅0.12毫克,錳0.15毫克,鍶0.7毫克,硒1.29毫克。藥用價值
國外的研究資料報導,豆瓣菜有通經的作用,並能幹擾卵子著床,阻止妊娠。我國醫學認為,豆瓣菜味甘微苦,性寒,入肺、膀胱。具有清燥潤肺、化痰止咳、利尿等功效。西方國家和我國廣東人民認為,豆瓣菜是一種能潤肺止咳、益腦健身的保健蔬菜。羅馬人用豆瓣菜治療脫髮和壞血病。在伊朗,人們認為豆瓣菜是一種極好的兒童食品。西洋菜還可以有效預防“自由基”的積累,鍛鍊前2小時食用西洋菜可以有效預防劇烈運動帶來的損傷。膳食價值
食用方法豆瓣菜的食法很多,可作沙拉生吃,作火鍋和盤菜的配料,作湯粉和麵條的菜料、湯料。廣東及海外華人
最喜歡的食法是用特殊的鮮香風味。北方的美食店還用豆瓣菜做餃子餡,但必須去除過老的下段,否則吃起來會粗糙如草。豆瓣菜不耐貯藏,宜鮮食。
食療偏方
可以治口乾咽痛、煩躁胸悶:豆瓣菜500克,豬排骨200克,煮湯吃。
可以治肺熱咳嗽、痰少口乾:豆瓣菜500克,豬肺300克,南杏仁15克,煮湯食用。
治肺燥咳嗽、咽乾口燥、腸燥便秘:豆瓣菜500克,蜜棗6顆,用清水適量共煮湯,煮熟後加鹽調味食用。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用嫩莖扦插和播種育苗繁殖。
嫩莖繁殖:我國華南地區因不易採收種子,大都用嫩莖繁碴。當春季溫度上升至25℃以上時不再採收,留著老莖渡過盛夏後,用老莖萌發的新芽種植。秋後大田生產期間,則按種植面積的l/4不採收留作種苗再插植。或在生產田中割取長約15厘米左右的植株上部嫩莖苗,按株行距3厘米x10厘米定植。定植時應使種苗基部淺埋土中,旱地栽培可用小鏟開淺穴,把種苗斜插泥土中。栽插後灌透水,以後每天都要澆灌水,保持田間潮濕狀態,尤其是氣溫較高的季節,早晚澆一次涼水。北方冬季可在日光溫室用旱地扦插育苗或生產,插植後防旱保濕即可,要用流動水澆灌,不能長時間浸泡死水。北方春季露地栽培,利用去冬保護地栽培的植株,割取嫩莖梢作種苗時,要注意勿將苗床的蚜蟲帶至大田,可把種苗放進1000~2000倍樂果稀釋液中浸一會兒,取出再運至種植地。
種子繁殖:南方溫暖地區於8~9月分期播種。北方露地栽培宜春播。保護地栽培可全年隨時播種。苗床可用旱地或半水地。用旱地育苗時,先將畦面平整細碎,灌足水後再撒播種子。播後撒上一薄層乾細糞土,每天噴水1~2次。
每10平方米的苗床播種量約8克,可供插植本田600平方米,由於豆瓣菜種子很小,播種前宜用3~4倍的細土拌勻再播,以使撒得均勻些。如種子量很少,宜用盆淺育苗,先用瓦片覆蓋盆底的排水孔,裝營養土至盆沿下2厘米處,抹平表土,將盆淺放入有水的大盆內潤水,潤透水即可撒種子。播種後再蓋一層薄細上,以蓋平種子為度、盆上再覆蓋薄膜保濕。育苗期間不能從盆向上澆水。只能在大水盆內潤水,或噴霧。早春育苗常出現小苗開花的現象,把小花摘去,植株能繼續生長,也可於夏秋季播種育苗,移植保護地,擴大繁殖兼採收,來春截取嫩梢作種。
用半水地育苗時宜作高畦,畦的高度以畦溝中流過的水能分潤濕畦面又無水層為宜。播種後撤一薄層乾糞末,防止板結苗高約3~4厘米時,增加灌水量,使畦面有一薄層長流水,或每天灌水一次,以後隨著幼苗的生長而逐漸加深水層。待苗高約15厘米時,可割苗移栽。
栽植
栽植地宜選擇灌溉方便的低洼地,土質肥沃,水保肥力強的黏壤土或壤土水田。夏季栽培最好選田地的南邊銷;高樹或高生作物能適當遮陽之處。小面積可搭涼棚降溫。
水田栽培:淺水犁耙,施基肥,均勻耕耘、耙平。按1.5米留一工作行。將種苗按株距10厘米,行距15~20厘米排放田中,稍壓株苗基部使粘著泥土便能髮根生長,插苗後即淺灌水。約2~3厘米,至發新根後用常流水灌溉,定植後25~30天可收割。水田栽培應每次收穫後即翻耕耙平,重新插植。
旱地栽培:不宜用砂壤田。翻耕地施足腐熟的有機質肥料,耙平後作1.2~1.5米寬的平畦,畦埂高約20厘米。種植株行距12厘米x15厘米,每穴約3~5苗,用花鏟將苗斜種入土,苗約入土l/3。種後立即灌水,以後每天灌"跑馬水"一次,夏季要灌2次。有些地區早春露地種植因氣溫變化大,颳大風前要加塑膠膜覆蓋。
田間管理
豆瓣菜是速生葉菜,對水、肥要求高。但切勿使用未經腐熟的生肥及過濃的肥。水田栽培宜用長流水。固定水易出現爛秧的現象。旱地栽培灌以"跑馬水",不便受旱。施肥以薄施為原則,當秧苗移栽約一周成活後開始追肥,以後每隔10天施一次。每次每公頃用尿素30~45千克加水3750千克潑施。最適用充分發酵後的麻醬水稀釋6~8倍施用,使植株莖葉濃綠茂盛。旱地栽培常見害蟲為蚜蟲,連續採收的要在採收後噴一次樂果,或將田水灌滿,淹過植株,把蚜蟲淹死。
採收
保護地水培栽培
保護地栽培在我國北方,豆瓣菜可以在保護地長年栽培,周年供應,種植方法與旱地栽培相同,只是夏季要注意防蚜蟲的為害。不能長期重作。
水培需配備循環水設施,並根據各地的水質施用營養液。
在我國北方,豆瓣菜可以在保護地長年栽培,周年供應,種植方法與旱地栽培相同,只是夏季要注意防蚜蟲的為害,不能長期重作。
豆瓣菜適於水培,冬季利用日光溫室或有地下熱泉水的塑膠大棚進行,只要冬季棚內地溫或水溫能保持在15~20便可。於7~8月播種育苗,或9月開始截取無性繁殖苗或12~15厘米長的枝條,按5厘米×10厘米距離直接施入定植板的孔中,每個孔中插3支。20~25天后便可採收。水培需作循環水設施,作為營養液用水除井水外,還可以用河水、自來水、雨水等,並可根據各地的水質配製營養液。北京的水中,鈣、鐵、鎂含量較高,pH值為8左右,屬於典型的硬水。進行肥料用量計算時要將水中的鈣、鎂等的離子濃度考慮進去,並使用單位肥料配製營養液,不宜使用複合肥料。在北京西郊的配方是每升井水中用硝態氮3.5毫克、銨態氮0.25毫克、鉀2.5毫克、鈣1毫克、磷0.75毫克、鎂0.5毫克、硫0.5毫克。豆瓣菜水培的管很簡易,而且對營養液的配方、濃度、pH管理要求不嚴格,極易水培。
留種方法
豆瓣菜的各品種都能在我國北方開花結種,而以大葉種的產種子量多。用種子播種的,春、秋季都開花,無性繁殖苗於春季4~5月開花。留種母株用扦插苗或種子播種均可。開花後約一個月,種莢呈淡黃色時,便要分次採收,先熟先收。採收後曬乾、搓碎、過篩,除去莢殼等雜物後,貯存於低溫乾燥處備用。豆瓣菜(NasturtiumOfficinaleR.Br.)為十字花科豆瓣菜屬中一二年水生草本植物。又名水蔊菜、冷盤、西洋菜、水田芥、水生菜等。原產歐洲,南亞熱帶地區也有野生種分布。我國已有100多年的栽培歷史,在廣東、廣西、台灣、上海、福建、四川、雲南等地都有栽培,其中廣東、廣西栽培歷史最久,面積較大。
豆瓣菜為淺根系,莖節易發生不定根。植株高30~45厘米,莖粗0.4~0.8厘米,橫切面圓形,青綠色,莖上多節,葉腋間易發生分枝,匍匐生長。葉互生,為奇數羽狀複葉,有小葉1~4對,卵圓或近圓形,寬約2厘米;頂生小葉較大,短形或近圓形,深綠色,葉柄長2~2.5厘米。莖葉顏色易受氣候條件影響而變化,低溫乾燥時變紫紅色斑。莖空心,內部有氣孔相連。總狀花序,花小白色,兩性花。莢果長1.5~2厘米、寬0.2~0.4厘米,每莢有種子35~40粒,成熟果莢裂開。種子極小,扁橢圓形,棕褐色,千粒重0.15克。豆瓣在廣州地區栽培,一般不開花結實。
豆瓣菜喜冷涼、濕潤的環境,忌炎熱,較耐寒,適應性強。生長適溫為15~25℃,早春氣溫15℃以上,莖葉生長加快。江南地區春秋兩季生長旺盛,夏、冬生長受抑制。溫度低於15℃生長緩慢;超過30℃生長停滯,葉片發黃或枯萎。冬季氣溫在0℃左右時可露地安全越冬。豆瓣菜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但以肥沃的水田或流水淺灘最適於生長。
豆瓣菜的營養比較全面,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每100克豆瓣菜中含有50毫克以上。另外,每100克中還含有蛋白質0.9克,纖維素0.3克,鈣43毫克,磷17毫克,鐵0.6毫克,以及多種胺基酸和維生素A、B、C、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