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體無毛;莖直立或上升。
基生葉長橢圓形或寬卵形,長6-8厘米,寬2-3厘米,頂端圓形,全緣,有寬中脈及顯明側脈;葉柄白色或綠色,長3-4.5厘米,稍具邊緣;下部莖生葉和基生葉相似,寬卵形,葉柄無邊緣,不抱莖;其他莖生葉卵形、披針形或窄長圓形,除頂部葉外皆有葉柄且不抱莖。
總狀花序頂生,呈圓錐狀;花淺黃色,長約1厘米,授粉後長達1.5厘米;花梗細,和花等長或較短;萼片長圓形,長3-4毫米,直立開展,白色或黃色;花瓣長圓形,長約5毫米,頂端圓鈍,有脈紋,具寬爪。長角果線形,長2-6厘米,寬3-4毫米,堅硬,無毛,果瓣有明顯中脈及網結側脈;喙頂端細,基部寬,長8-12毫米;果梗長8-30毫米。種子球形,直徑1-1.5毫米,紫褐色,有蜂窩紋。花期4月,果期5月其。
生長環境
菜苔屬長日照植物但多數品種對光照長短、要求不嚴格, 其生長發育主要受溫度的影響, 其中種子發芽及幼苗生長的適溫25-30℃, 葉片生長適溫20-25℃,花薹形成適溫15-20℃,一般在月平均氣溫11-28℃的條件下都都能正常生長。
分布範圍
各地栽培。模式標本采自亞洲東部。
病蟲防治
病害
發病症狀: 發病初葉片面出現黃綠色斑, 葉片背面水漬狀, 後病斑逐漸擴大, 病斑附近扭曲皺縮, 病斑背面可見白色霉狀物。後期病斑相連成片, 葉片乾枯。
用藥:
A、畝用72%霜疫清150克兌水600-750倍噴霧;
B、金雷多米爾100g兌水1000倍噴霧;
℃、瑞毒霉100g兌水800倍噴霧;
D、霜疫必克、拖布津、多菌靈等。
軟腐病
主要發病在基部,初期水浸狀病斑,後期濕腐狀,變黑髮臭,借雨水傳播,從傷口入浸。
用藥:
A、1000萬農用鏈黴素3000倍,兌水噴灑,基部儘量多用藥水;
B、敵克松500g加水500kg洗根;
℃、77%可殺得500倍兌水噴霧。
細菌性角斑病
葉片正面病斑呈褐色,背面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病斑,發病初期呈水漬狀最後病斑中央組織乾枯脫落。
用藥:同軟腐病相同。
根腫病
從苗期就開始染病,病株葉色變淡凋萎下垂,在晴天中午前後尤為明顯。病株根部腫大呈現瘤狀,多的每株可達2 0個左右。到了後期病部被軟腐細菌侵染,造成組織腐爛,散發臭氣整株死亡。
用藥:
A、主要在育苗期和移栽的大田畝用150kg生石灰整土消毒。
B、移栽時每畝用1.5kg-2kg五氯硝基苯拌入基肥中施用,也可用土壤滅菌殺蟲劑4-5包。
℃、多施用腐熟有機肥,如堆漚肥、爐灰豬糞、火土灰、有機複合肥等。
蟲害
主要害蟲:小菜蛾、菜青蟲、蚜蟲
用藥:
A、治菜青蟲、小菜蛾:斃百蟲、抑太保、卡死克、除盡、樂斯本、敵殺死;
B、治蚜蟲:蚜虱淨、蚍蟲啉、艾美樂、樂斯本。
注意
嚴禁在蔬菜上施用甲胺磷、甲拌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等有機磷農藥和樂果、氧化樂果等高毒高殘留農藥。慎重施肥用三唑酮、毒死蜱、氰戊菊酯、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百菌清等蔬菜較敏感的農藥,減少每季蔬菜用藥次數,嚴格保證安全間隔期。對於其他殺蟲劑、殺菌劑農藥,也必須保證安全間隔期(即:最後一次施藥至採收的天數)。
食用價值
菜苔炒臘肉
原料:紅菜苔1000克、熟臘肉100克、芝麻油75克、精鹽、姜未各少許。
製作
⒈將紅菜苔用手摺斷成4.5厘米長的段,取其嫩的部分,用清水洗淨瀝乾。臘肉切成3厘米長、0.3厘米厚的片;
⒉炒鍋置旺火上,放入芝麻油燒熱,下姜未稍煽後,放入臘肉煽炒1分鐘,用漏勺撈出;
⒊將原炒鍋連同餘油置旺火上燒熱,放入菜苔,加精鹽偏炒2分鐘,再加入臘肉合炒1分鐘,用手勺推勻,將鍋顛動幾下,起服盛盤即成。
清炒紅菜苔
主料:紫菜苔400克
輔料:辣椒(紅,尖)30克調料:鹽5克、雞精2克、白醋5克、香油10克、植物油20克、大蔥5克、姜3克
做法:
⒈將紅菜苔洗淨切段;紅辣椒切絲;蔥、姜切末;
⒉沙鍋下植物油,放入薑末、蔥末炒香;
⒊加入紅菜苔段、鹽翻炒,滴白醋、香油,放入雞精翻炒均勻即可。
海米雲耳炒紫苔
主料:紫苔雲耳、鮮筍、海米、蔥、姜鹽、白糖、胡椒粉、香油、料酒
做法:
⒈將紫苔洗淨切成段,蔥姜切末,雲耳洗淨摘成小塊,海米泡發,鮮筍切片備用;
⒉坐鍋點火倒油,下海米炒香,放入蔥薑末、紫苔翻炒均勻,調味後加入雲耳、筍片煸炒,淋香油出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