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類蔬菜

甘藍類蔬菜

甘藍類蔬菜--由甘藍(Brassica oleracea L.)演變而來,包括結球甘藍(Var.capitata L.)、羽衣甘藍(var.acephala DC.)、抱子甘藍(var.gemmifera Zenk.)、花椰菜(var.botrytis DC.)、青花菜(var.italica P.)、球莖甘藍(var.caulorapa DC.)和芥藍(B.alboglabra Bailey)等。

基本信息

概述

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屬(Brassica)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由甘藍(Brassica oleracea L.)演變而來,包括結球甘藍(Var.capitata L.)、羽衣甘藍(var.acephala DC.)、抱子甘藍(var.gemmifera Zenk.)、花椰菜(var.botrytis DC.)、青花菜(var.italica P.)、球莖甘藍(var.caulorapa DC.)和芥藍(B.alboglabra Bailey)等。染色體數2n=2x=18,屬同一個基本染色體組,各變種間天然雜交率高。甘藍起源於地中海沿岸至北海沿岸,在栽培條件下演化成各個變種。結球甘藍的莖短縮,頂芽發達,生長前期開放生長,後期心葉抱合生長形成葉球;抱子甘藍頂芽開放生長形成同化葉,腋芽抱合生長形成小葉球;球莖甘藍的頂芽開放生長,養分貯存於肥大的肉質莖內;花椰菜及青花菜形成肥嫩的花球或花枝;芥藍則形成花薹。甘藍類蔬菜在世界各地廣泛栽培,以結球甘藍栽培面積最大。芥藍在中國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省(自治區)廣為種植。甘藍類蔬菜的食用器官營養豐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尤其富含維生素C。可供炒食、生食或加工醃漬。
甘藍類蔬菜形成產品器官要求偏冷、涼的氣候。一般在第一年進行營養生長,產品器官形成後第二年轉入生殖生長,抽薹開花和結果。幼苗達到一定大小才能感應低溫,通過春化,從營養苗端轉化為生殖苗端,在長日照和較高溫度條件下抽薹開花。不同變種對低溫春化和長日照條件要求不同。甘藍類蔬菜根系較發達,再生能力較強,適於育苗移栽。適應性較強,各變種都有適於不同生態條件下栽培的品種,一年內可排開播種,分期收穫。適於在富含有機質並有灌溉條件的土壤或沙土壤種植。

種類

甘藍類蔬菜是多種蔬菜的泛稱,它們同屬於十字花科芸薹屬,是由原產於地中海沿岸的一種叫作甘藍的草本植物在人工栽培條件下演化而成的各個變種,在我們的蔬菜市場上常見的有:

心葉抱合成球

以葉球供人們食用的結球甘藍、紫甘藍、抱子甘藍——結球甘藍、甘藍
結球甘藍(Brassica oleracea L.var. capitata)即是餐桌上常見的圓白菜,又叫洋白菜、捲心菜、包心菜。
紫甘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f. rubra) 又稱紅甘藍、赤甘藍、紫圓白菜,是結球甘藍中的一個類型,由於它的葉球呈紫紅色而得名。
抱子甘藍
抱子甘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gemmifera),比較正規的名字叫布魯塞爾芽菜,是甘藍種中腋芽能形成小葉球的變種,其植株中心不生成葉球,而是在莖上的葉腋中產生很多的小芽球,猶如子附母懷,故稱"抱子甘藍",又名芽甘藍、子持甘藍、球芽甘藍,形如袖珍型圓白菜,據說“抱子甘藍”是中國人給布魯塞爾芽菜起的中國名字。目前,在百姓餐桌上還不多見,主要供應賓館飯店。

花軸分枝成球

以肥嫩短縮的花枝作為食用部分的、青花菜——
花椰菜
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L. var. botrytis)即菜花,花軸、花枝白色或淡黃白色。
花椰菜
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L. var. italica )又稱花椰菜、綠菜花等。花軸、花枝綠色。
本類蔬菜主要包括結球甘藍、花椰菜、青花菜、苤藍、抱子甘藍等,是以葉球、短縮的花蔓、球莖和側芽供人們食用。甘藍類蔬菜都有肥厚而呈藍綠色的外葉,具明顯的蠟粉和波狀的葉緣,都是低溫長日照作物,但各變種與品種間有明顯差異。它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即只有幼苗長到一定大小時,才能接受溫度感應。甘藍類蔬菜是在蔬菜中尤為喜鈣的作物,需鈣量很高。當由於土壤缺鈣,或是由於其他環境條件造成生理缺乏時,都易表現出缺鈣症狀,發生心葉邊緣乾邊,影響產量和品質。

培養

花椰菜的生長周期可分為發芽期、幼苗期、蓮座期、花球生長期、抽薹期、開花期和結實期。當蓮座期快結束時主莖頂端發生花芽分化,繼而出現花球,進入了生殖生長的初期。從花芽分化至花球形成商品成熟的天數因品種而異,約20~50天。在花椰菜幼苗期,葉片的乾物重比莖和葉柄的乾物重超過2倍,葉片中氮的含量明顯地超過鉀,而在莖和葉柄中則鉀的含量要高千氮。在未呈現花蕾前,主要是莖葉的生長最旺盛,大約在定植20天以後,植株生長逐漸加快,同時孕育花蕾,是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過渡的轉折時期,定植後40~60天,花球增長速度逐漸加快,此時氮、磷、鉀的累積轉向花球。為了保證花球發育所需的礦質營養,在花球直徑長到3~5厘米時就要及時澆水追肥。欲獲得1000千克的商品花球,約需氮(N)7.7~10.8千克,磷(P2O5)2.1一3.2千克,鉀(K2O)9.2~12.0千克,其比例為1∶0.3∶1.1,它比結球甘藍的吸肥量明顯偏高,多達1倍以上。在花椰菜的栽培過程中,首先要重視育苗期營養土中氮、磷、鉀的施用比例,定植前每畝施廄肥2500~5000千克做基肥。從定植到收穫需追肥2~3次,每次每畝施用人糞尿2000~2500千克或氮素(N)3.0~5.0千克。在一定範圍內,施氮量增多,產量有增加的趨勢,特別是在花蕾發育期,養分的吸收量的影響很明顯如果此時氮素供應不足,就會使葉子中的養分向花蕾運輸,下部葉片顏色變黃,甚至脫落。多雨年份中,在保證氮肥供應下多施些鉀肥其效果較好。在有機質多而肥沃的土壤中,鉀的含量偏高,即使氮略少,花蕾的重量也高。花椰菜對硼、鎂等微量元素反應敏感,缺硼時易引起花莖中心開裂,花球出現褐色斑點並略帶苦味,缺鎂時葉片呈鞭狀捲曲,生長遲緩,在施肥時應予以補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