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區位優越,交通優勢得天獨厚。即墨扼青島通往全國的陸上“咽喉”,膠濟、藍煙鐵路橫穿境內西部,濟青高速公路、青煙、青威、青沙等5條國家和省級公路縱貫全境,剛竣工的青銀高速公路、青威一級公路又拉近了即墨與全國各地的距離。城區距流亭國際機場不足15公里,距青島港40公里;西到藍村、即墨火車站分別為24公里和15公里。市鄉公路四通八達,境內還有鰲山、女島兩個國家二類開放碼頭,形成了海陸空交通便利的交通網路。氣候宜人,旅遊資源豐富。即墨處於北溫帶沿海區域,年平均氣溫12℃,降雨量750毫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溫潤相濟,氣候宜人。即墨向為山海形勝之地,物華天寶,文物古蹟較多,“形勝為東方冠”,實為旅遊佳境。城東20公里之鶴山,風景奇絕,素有“嶗山之秀”的美譽,元明時為北方著名的道教勝地,著名羽士張三豐、邱處機、李靈仙、徐復陽等遺蹟至今可尋。城西5公里之馬山是一座天然地質博物館,現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上石林聳立,矽化木保存完整。歷史名島——田橫島由省三聯集團投資3.2億元開發建設,現為省級旅遊度假區。即墨的海水溫泉具有較高的醫療價值,水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建有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青島培訓中心等一批國家、省、青島市級培訓療養基地,吸引著成千上萬的療養人員。華山國際鄉村俱樂部、金口天后宮、七級雙磚塔、留村小龍山、海上仙山千里島、耐冬寶島長門岩等旅遊景區,異彩紛呈,點綴著即墨大地。隨著田橫旅遊度假區、雙星度假村、高爾夫球場、華洋大酒店等一批高檔旅遊設施的建成,旅遊業日趨興旺。
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四五千年前,先祖就在這方熱土上繁衍生息。秦代置縣,漢初已成為膠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隋朝建城至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即墨因墨水河而得名。“即墨”之名稱,在《戰國策》、《國語》、《史記》等歷史典籍中多次出現。戰國時期,即墨被稱為“三齊名區”,文化發達、經濟繁榮、商賈雲集,與齊都臨淄“並夸富饒”,盡享漁鹽之利。秦統一中國後,即墨正式定為縣,隸屬於齊郡。館藏北宋金銀書寫《妙法蓮花經》為“國寶”。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千百年來,這片熱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勞樸實、熱情豪爽的即墨兒女,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流芳千古、彪炳青史的仁人志士,湧現了一批又一批名宦顯赫、勳績昭著的名流賢達。戰國時期的即墨大夫剛正不阿、廉潔勤政、政績卓著,被齊威王“一鳴”而“封之萬家”。稍後,田單在即墨巧擺火牛陣,大破燕軍,收復齊國失地70餘城,被齊襄王任為相國,封安平君。西漢初年,田橫五百義士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為忠義殉身於田橫島,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其大加讚賞。漢宣帝時期的諫大夫王吉,以敢於忠言進諫,陳述不同意見而負盛名。成語“王陽在位,貢公彈冠”中“王陽”即指王吉,他的兒孫後來都名列公卿。明清時期,即墨士紳崛起,人物湧現,群星璀璨,周、黃、藍、郭諸顯姓望族中人才輩出,或以名宦顯赫,或以“勳績”昭著,或以文學聞達,或以忠義流譽,先後有近百位青史留名的人物。藍章、藍田父子同為明朝御史,皆以剛正敢言著稱。周如砥任明朝萬曆國子監祭酒,以“文章名天下”,“天下士多出其門”。明朝王邦直因直言朝政而罷官歸里,閉門20年,精研聲律,著《律呂正聲》60卷。明末重臣黃嘉善官至兵部尚書,獲“少保”、“太保”的殊榮,逝後皇帝也為之輟朝致哀,其後人黃宗昌為明末三大思想家之一。郭秀是清代康熙年間最負盛名的“骨鯁大臣”,任御史,以亢直聞名朝野。清代的查賑大員李毓昌,與貪官鬥爭,遇害致死,此案被稱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此間,王邦直的《律呂正聲》、周如砥的《青藜館集》、藍田的《北泉集》、郭秀的《華野疏稿》均被收入《四庫全書》。及至近代,即墨人民又湧現出許許多多憂國憂民、追求真理的革命英烈,3000多優秀即墨兒女血灑中華大地。其中,李兆歧、藍志政、徐達三、徐子興、周浩然、聶仁花、姚慶祥等是突出代表。自然資源優裕,充滿發展生機和活力。即墨東臨翠山碧海,擁有183公里海岸線、2517平方公里海域、24個島嶼,海洋資源十分豐富,素有“漁鹽之利”,盛產對蝦、貝類、魚類等海產品。西擁千頃良田,河流經帶包絡,五穀豐饒,果蔬繁多,是全國糧油生產大縣(市)。境內麥飯石、重晶石、玄武岩、花崗岩、膨潤土等礦藏儲量可觀,有很高的開採價值。千百年來,勤勞淳樸的即墨人民用拓荒的精神,辛勤耕耘著這方熱土,建設著自己的美好家園,為即墨的發展和文明奠定了豐厚的物質、文化基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古老的即墨煥發出勃勃生機,經濟、政治、文化和其他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蒸蒸日上,依靠優越的區位、便利的交通、雄厚的工業基礎、豐富的自然資源、秀美的地理景觀、豐厚的文化底蘊,通訊實現了程控化,電報、傳真、特快專遞與無線尋呼等業務系統功能齊全,市話總容量達到30.62萬門,列全省郵電通話通訊十強縣(市)首位。即墨備受中外客商的青睞,日益成為廣大投資者的理想選擇。工業基礎雄厚,形成了機械、化工、輕紡等16個骨幹門類,有73種產品獲省優、部優和國家級名優產品稱號,170多種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過深化企業改革,一批企業煥發生機活力,小企業創出大名牌,湧現出紅領、亨達、即發、好事中、一諾等一批三名(名牌、名企、名家)企業;市場繁榮興旺,即墨服裝批發市場、七級生豬批發市場、藍村皮鞋城聞名全國;社會事業興旺發達,被評為“國家科技培訓基地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計畫生育先進縣”。即墨以其優越的區位、便利的交通、雄厚的工業基礎、豐富的自然資源、秀美的地理景觀、豐厚的文化底蘊,備受中外客商的青睞,正日益成為廣大投資者的理想選擇。一個經濟繁榮、商貿發達、旅遊興旺、社會安定、民主文明的現代化、開放型、花園式新即墨即將呈現在世人面前。
歷史沿革
即墨歷史悠久,商、周時,即墨屬萊夷地。公元前567年,即墨屬齊。公元前347年,齊威王以萬家加封即墨大夫。秦統一中國,即墨始定為縣,屬齊郡。公元557年,廢即墨縣。公元596年(隋開皇十六年)即墨城由原址(今平度市朱毛村)向東南方向遷移40公里至現址,重建即墨縣,轄古即墨縣東南部和壯武、不其、皋虞三縣之地,屬東萊郡,邑治即今即墨城。漢、晉時期,屬青州;唐、明、清時,即墨 屬萊州府。1938年1月17日,即墨城淪陷。1939年6月日偽政權將即墨縣劃屬青島市,設“即墨區”。1941年,國民黨領導的即墨縣政府在萊陽成立。1942年9月2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府於即墨縣西北部的堤前村(今屬移風店鎮)建立。1943年8月,大致以青(島)煙(台)公路為界分為兩縣,路西地區為即墨縣,路東地區為即東縣,分別建立民主政權。1944年4月即東縣併入即墨縣,1945年7月恢復即東縣。解放戰爭時期,即墨縣、即東縣屬民主政權專區。建國初期屬膠州專區。1956年3月,即東縣併入即墨縣,屬萊陽專區;1958年10月,改屬青島市;1961年3月改屬煙臺專區;1978年12月,改屬青島市;1989年9月,撤縣建市,仍屬青島市。行政區劃
1949年即墨縣劃為15個區、3個鎮。1951—1952年建鄉,即墨縣劃為172個鄉。1956年即墨、即東兩縣合併劃為18個區。1957年改為15個區,2個鎮;1958年成立37個人民公社,後合併為30個。1961年,將城陽、棘洪灘、馬戈莊、河套、陰島五個公社劃歸嶗山區;全縣改為24個公社。1963年改為26個公社。1972年改為30個公社。1984年以公社的範圍為基礎劃為10個鎮、20個鄉。以後有15個鄉先後撤鄉設鎮。1998年5月,將白廟鄉併入鰲山衛鎮,同時,撤銷即墨鎮、三里莊鄉,設立環秀、潮海、通濟三個街道辦事處;9月,設立即墨經濟開發區,同時將潮海辦事處和留村鎮的9個村莊劃歸經濟開發區。1999年劃為營上、留村、段村、鰲山衛、溫泉、王村、田橫、豐城、金口、店集、大官莊、華山、靈山、長直、段泊嵐、瓦戈莊、劉家莊、移風店、七級、藍村、南泉、普東、大信、馬山24個鎮,太祉莊、石門、喬家屯3個鄉,環秀、潮海、通濟3個街道辦事處,山東省即墨經濟開發區,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2001年經鄉鎮規模調整後,劃為營上、留村、龍泉、鰲山衛、溫泉、王村、田橫、豐城、金口、店集、華山、靈山、段泊嵐、劉家莊、移風店、七級、藍村、南泉、普東、大信20個鎮,環秀、通濟2個街道辦事處,山東省即墨經濟開發區,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2001年8月設立北安街道辦事處(原營上鎮)。2002年5月17日,龍山街道辦事處在原留村鎮的基礎上成立,目前全市共有1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市土地總面積178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4104公頃,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頃。建成區面積42.65平方公里。海域資源 沿海淺海水面400平方公里,產經濟魚蝦20多種。可供貝藻養植的水面約3333公頃。灘涂1萬多公頃,產貝類40餘種。港灣中有適於對蝦養植的水面約1300公頃,23處島嶼、17處礁石適宜石花菜、海參、鮑魚和扇貝生長。
礦產資源 即墨市境內歷經多次地質運動,構造複雜,岩漿活動頻繁,形成了良好的成礦地質條件。目前境內共發現各類礦產20餘種,其中金屬礦產資源有:鐵、銅、金、鉛等,主要分布在豐城鎮的白馬島、溫泉鎮的四舍山脈及鰲山衛鎮的馮家河等地區,由於儲量少、品位低,至今尚未開發利用。非金屬礦產使我市的主要礦產資源,主要有花崗岩、安山玢岩、玄武岩、沸石岩、珍珠岩、輝長岩、重晶石、麥飯石、膨潤土、粘土、石英砂、硯岩、地熱、礦泉水、地下滷水等。因沸石岩、珍珠岩、硯岩、輝長岩、地下滷水等礦產品位低,達不到工業要求,加上條件限制,目前尚未進行開發,已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主要有花崗岩、安山玢岩、玄武岩、重晶石、麥飯石、膨潤土、粘土、石英砂、地熱、礦泉水。重晶石分布市境西南,藍村至即墨城一帶,儲量300萬噸以上。膨潤土多見於環秀街道辦事處西山前村,儲量500萬噸以上。花崗石分布鰲山衛、白廟一帶。玄武岩分布段泊嵐、毛家嶺一帶。麥飯石分布城東南部和留村鎮一帶,儲量較大,質地優良,礦床淺露,易於開採。
旅遊資源 即墨自然資源豐富,山川秀美,有“世界地質公園”--馬山、風景名勝--鶴山、自然奇觀--天柱山、龍山、靈山、東京山等名勝,其中,馬山以石林、矽化木等地質遺蹟著名,極具科研價值,又被地質界稱為“袖珍式地質博物館”。東臨黃海,濱海旅遊開發前景廣闊,海岸線蜿蜒曲折,有鰲山海水浴場、溫泉黃埠海水浴場、田橫島度假區月灘等多處天然優良的海水浴場,灘平沙細,水質清潔,是遊客避暑納涼的好去處;海島眾多,風情各異,以田橫島、大小管島等最為著名,田橫島以歷史為主題,融合現代氣息與淳樸民風於一體,突出休閒度假娛樂特色;大小管島生態
保護良好,海產豐富,是觀光、垂釣娛樂的佳地。地熱資源豐富,最高溫可達93℃,富含30多種化學元素,對各種疾病有良好的療效,建有8處國家、省、青島市度假村、療養院,每年吸引了大批遊客來此度假療養。林業資源 全市林業用地總面積23074公頃,活立木蓄積量467800立方米,年蓄積生長量為32100立方米。活立木覆蓋總面積35244公頃,林木覆蓋率19.8%。全市森林面積21627公頃,其中公益林面積11163公頃,用材林面積4662公頃,果園面積5667公頃(水果面積4067公頃,乾果面積1600公頃),茶園種植面積135公頃。全市花卉種植面積80公頃;固定苗圃種植面積124公頃;疏林地面積243公頃,宜林地面積1000公頃。
建港資源 我市有183公里的海岸線,2517平方公里的“藍色國土”,沿海鄉鎮6個。即墨的水路運輸始於明朝天啟年間,興盛於清,曾有金(家)口港、女島港、七溝港、太平港、栲栳港等港口,建港資源非常豐富,沿海腹地較大,物資流通面廣量大,沿海鄉鎮公路交通發達。同時,我市擁有大量的石材、砂等建築材料和豐富的海產品資源。現在,即墨有岙山港(商港)和女島港等幾處漁業碼頭。
降水量737毫米。東部山丘地區多為花崗岩、玄武岩、地下水水量很少。西部大沽河沿岸地下水較豐富。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4.6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01億立方米,地下水1.62億立方米。保證率50%時可利用總量2.74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39億立方米,地下水1.35億立方米。目前,全市共有中型水庫4座,小型水庫44座,塘壩439座,攔河閘(壩)37處,機井、大口井5836眼,固定排灌站204處,裝機8150千瓦,排澇機械7532台,613千瓦,小型噴灌機6100套。全市有效灌溉面積70.1萬畝,節水灌溉17萬畝,其中噴滴灌0.5萬畝,低壓管道13.7萬畝,渠道防滲2.8萬畝。全市4座中型水庫總興利庫容4925萬立方米,較大攔河(閘)壩年調節利用水量6500萬立方米。全市44座小型水庫,總興利庫容1539萬立方米,總庫容2673萬立方米。439座塘壩,可利用水量652萬立方米。機井、大口井5836眼,多年平均可開採水量1.35億立方全市主要河流有大沽河、五沽河、流浩河、桃源河、墨水蓮陰河、店集河、大任河、洪江河、王村河、溫泉河、社生河、皋虞河、大橋河共14條。除五沽河、流浩河、桃源河匯流於大沽河入膠州灣外,其餘10條單獨入海。五沽河、大沽河、桃源河為與萊西、平度、膠州的分界河,長度101.59公里,流域面積483.6平方公里,其它11條河總長176.81公里,流域面積1128.3平方公里。自然環境
地形
即墨的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部多為低山丘陵,面積62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5.2%,地面高程海拔20~100米。中部平原,面積631平方公里,占35.4%,地面高程海拔50米以下。西部低洼,面積523平方公里,占29.4%,地面高程多在海拔20米以
下。山脈
系嶗山山脈。200米以上山峰有四舍山(海拔326.8米下同)、蓮花山(219.4米)、寨山(213.9米)、黃山(257米)、峙山(226.2米)、豹山(310.8米)、煙臺山(311米)、天柱山(263.9米)等16座。200米以下山峰有70座。位於青島近郊即墨城西4公里處的馬山,主峰海拔231米,由馬山、大山、寶鞍山、團山和長嶺組成,總面積7.74平方公里。馬山因有“柱狀節理”的石林景觀和保存完好的矽化木群落等,獨特的地質結構,被地質專家稱為天然的“袖珍博物館”,被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加之有即墨大夫、玉皇廟、白雲庵、千佛洞、狐仙居等眾多景點,成為旅遊觀光佳處。位於嶗山北麓、鰲山衛鎮的鶴山,因北峰有一巨石形似仙鶴而得名。周長約5公里,西峰最高,海拔223米。山上奇峰林立,怪石森羅,可稱為“天然的花崗岩群雕”。其中最著名的有“鶴山八景”、“聚仙門”、“摸錢洞”、“滾龍洞”等,成為即墨旅遊景點之一。
河流
有14條較大河流,總長331公里,流域面積1588平方公里,其中內河11條,界河和過境河3條。多為寬淺季節性河流。流域面積100~2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桃源河、蓮陰河,200平方
公里以上的有大沽河、五沽河、流浩河、墨水河。海域
海岸線183.01公里。有丁字灣、栲栳灣、橫門灣、鰲山灣、小島灣等10處海灣(港灣),田橫島、大管島、小管島、女島、馬兒島、長門岩等24個島嶼,17處礁石,7個岬角,9處灘涂。淺海海面400平方公里。
土壤
分為棕壤,沙姜黑土,潮土和鹽土4個類型,7個亞類,14個土屬,58個土種。農田以棕壤、沙姜黑土和潮土為主,分別占耕地面積的60%、31.3%和8.3%。棕壤主要分布東部低山丘陵區,沙姜黑土分布西部平原窪地,潮土分布河流兩岸及入海處的濱海地帶。面積較少(347.8公頃)的鹽土,分布於沿海低地。
植被
除石質山嶺裸露的岩石外,糧、油、菜、果等作物各有適種的地片。低山丘陵坡度平緩處,多已闢為梯田,種植禾林果。50年代以來,封山造林,於河岸、路旁、田間、村莊周圍大力植樹,栽種花草,培植防風林帶。人工營造占土地植被的絕大部分。自然植被主要分布在山地、路旁、溝岸、雜草自然生長;其次是在山石間零星生長著黑松、刺槐、椿、榆等。氣候
即墨屬溫帶季風氣候,加之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溫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蒸發強;冬季風大溫低,持續時間較長。年平均氣溫為12°C。無霜期196~234天,農種期279~29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662.9小時,年均降水量東部為773毫米,西部為613毫米。年平均風速2.2米/秒,以西南風為主導風向。
城市建設
全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空前加大,相繼建設完善了鰲藍路、大田路、南城線、環海公路、女島港、鰲山港、周戈莊碼頭等交通設施和電力、供水、供氣、供熱、郵電通訊等市政設施,城鎮的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大大增強。舊城改造、標誌性工程建設、城鄉綠化美化步伐加快,城市形象大為改善。經營城市理念基本形成,土地資產經營卓有成效。小城鎮建設紮實推進。城區建成區面積擴展到34平方公里,城區人口增加到37.5萬人,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9.6%。
城區供水:城區日綜合供水能力達到7.2萬噸。2002年供水總量1490萬噸,其中機關企業單位用水895萬噸,居民生活用水545萬噸,用水普及率達
到100%。城區供氣:2002年液化氣供應總量3877噸,增加127噸,增長3.4%,其中家庭用量3410噸,用氣戶數5.86萬戶,使用液化氣人口20.8萬人,用氣普及率71%。
城區供熱:全市集中供熱面積70.4萬平方米,增加14.4萬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熱面積38.9萬平方米,熱水供熱總量22萬吉焦,蒸汽供熱總量147萬吉焦。
城區交通:城區公車線路8條,運營長度138公里,運營車輛85輛,客運總量670萬人次,出租汽車218輛。
城區道路:2002年末道路總長度226.5公里,比上年增加6.5公里,道路面積334.4萬平方米,人行道面積55萬平方米,橋樑23座,路燈1688隻。防洪堤長度6.76公里。
城區綠化: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822.2公頃,綠化覆蓋率27.4%,園林綠地面積703.2公頃,公共綠地面積248.3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8.5平方米。
環境保護及其他:2002年安排治理環境污染項目6個,竣工項目6個,竣工項目日處理廢水能力3400噸,工業廢水排放量386萬噸,工業廢氣排放量282562萬標立方米,工業粉塵排放量5.58噸,環境噪聲達標面積16.35平方公里。衛生實際清掃面積318.6萬平方米,生活垃圾清運量13.7萬噸,糞便清運量1.4萬噸,公廁數量28座。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率100%。
工農業
農業
農業內部結構調整。2002年,全市農業總產值完成45.88億元,增長5.3%,其
中:農、林、牧、漁業產值分別為16.14億元、0.34億元、12.18億元、17.22億元,其比重由上年的37.2:0.7:25.1:37.0調整為35.2:0.8:26.5:37.5。種植業內部結構調整。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16萬畝,壓縮1萬畝,減少了0.9%,經濟作物種植面積78萬畝,增長3.8%,其中:蔬菜種植面積36.3萬畝,比上年擴大2.1萬畝,增長3.1%,花生播種面積36.6萬畝,增長1.1%,全年糧經比例達到1:0.68。
林業生產。全年造林面積2490公頃,育苗面積1070公頃,四旁植樹215萬株,森林覆蓋率達到17.59%,比上年增加2.39個百分點。
牧業生產。2002年全市畜牧業生產以調整畜牧業品種、品質結構為重點,在畜牧示範園的帶動下,引導畜牧生產向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年末肉食雞存欄805萬隻,比上年增加144萬隻,增長21.8%,全年出欄2952萬隻,增長11.9%,年末奶牛存欄1.4萬頭,增長27.3%,生豬存欄27.1萬頭,增長7.5%,出欄43.5萬頭,增長8.8%。
水產業生產。全市水產業重視新品種的引進、繁育和新技術的推廣。在海水養殖示範園帶動下,全年水產品總量達到31.23萬噸,增長3.6%,其中:養殖產品總量18.96萬噸,增長6.3%,養殖對蝦3973噸,增長44.9%。水產養殖面積22.2萬畝,增長3.8%。
農業生產條件。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85.1萬千瓦,增長2.8%,農用拖拉機2.87萬台,增長5.5%,農用載重汽車1920輛,增長
5.4%,農村用電量4.47萬千瓦時,增長10.6%,地膜覆蓋面積2.57萬公頃,減少5.9%,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72萬公頃。工業
工業生產。全市工業總產值完成228億元,增長24.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130億元,增長43.6%;銷售收入120.9億元,增長40.5%;實交稅金4.78億元,增長19.5%;實現利潤3.2億元,增長39.1%;規模以下工業完成產值98億元,與去年持平。工業產業結構。在305家限額以上工業中,從經濟類型看,國有、集體、股份制、三資、私營企業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依次由上年的2.4:7.2:27.5:44.1:18.8調整為2.5:4.3:40.7:36.9:15.7,形成股份制、三資企業、私營企業為主,國有、集體為次的工業經濟結構。從行業分布看,近幾年的結構調整,逐步形成了紡織服裝、皮革及其製品、化工橡膠、普通機械及專用設備製造、金屬製品、食品飲料製造為支柱的行業結構。
固定資產投資
2002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3億元,增長32.1%,為全市國民經濟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其中:市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5億元,增長35%,市以下(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8億元,增長26.6%。
從投資性質看,在市以上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6.4億元,減少42%;更新改造投資完成0.64億元,增長51.5%;城鎮其他投資20.1億元,增長200%;房地產開發投資4.37億元,下降15.7%。在市以下投資中,農村500萬元以上投資8.5億元,500萬元以下投資4億元;農戶投資3.36億元 ,增長1.5%。從投資產業看,市以上投入一、二、三產業的投資分別為0.7億元、17億元、13.8億元,比重分別為2.2:54:43.8,第二產業比重上升了17.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下降了1.82個百分點,農村500萬元以上投入的比重分別為10:43.6:46.4。
房地產開發投資比去年有所下降,開發投資4.37億元,減少15.7%;房屋施工面積85萬平米,竣工面積50萬平方米,分別增長11.8%和6.4%;住宅竣工面積42萬平方米,與去年持平;銷售面積38萬平方米,減少7.3%;銷售額4.1億元,增長8.6%,全市商品房空置面積13萬平方米。
旅遊景點
即墨是青島地區著名的旅遊勝地,位於山東半島東南部,東瀕黃海,南依嶗山,素以“青島後院”著稱。海陸空優勢得天獨厚,距青島流亭國際機場僅15公里,與省內各大旅遊城市及全國重要城市均有交通聯繫,市鄉公路四通八達,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網路。歷史悠久,皋虞古城、王吉墓群、漢之壯武、雄崖古所、金銀書《妙法蓮花經》、即墨刀幣等文物古蹟,已成為即墨悠久歷史文化的見證。自然條件優越,山、海、島、泉等旅遊資源俱全。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2℃,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悠久的歷史、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構築了即墨獨特的旅遊魅力。
田橫島 位於青島東北60海里的橫門灣內,因田橫島及五百義士而聞名,海島風光秀麗,設施完善,氣候宜人,是度假、休閒、娛樂、觀光、垂釣的好
去處。馬山 位於即墨城西4公里處,總面積7.74平方公里,以馬山石林和矽化木等地質奇觀而聞名,另有白雲庵、玉皇殿、狐仙居等人文景觀。
天井山 位於留村鎮大留村東南,海拔81米,山色秀麗。有龍池、龍王廟、龍抓石、乾池等著名景點及慈禧親書的“澤周壯武”匾額和龍牌等文物。
小管島 位於鰲山東部海灣中,距柴島碼頭僅7公里。風光秀麗,遍布石竹,盛產竹葉茶。岸邊礁石秀、奇、怪,堪稱“天然的石雕藝術博物館”;海產豐富,更是垂釣佳地。
大管島 是小管島的姊妹島,位於小管島東南部。島上淡水豐富,植被繁茂,有耐冬、石竹等植被。更有鮑魚、海參、石花菜等海產。
博物館 館藏文物豐富,有諸國侯印、即墨刀幣、《淳化閣法》、漢玉舞人、即墨縣印等,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國寶北宋金銀書《妙法蓮花經》,共藏1、2、3、4、5、7六卷。
縣衙大堂 位於即墨市博物館北面,為元末知縣董守中始建,明清
兩代先後10餘次修葺和擴建。現大堂後面尚存古柏。是青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七級雙塔 位於七級中間埠村,兩塔東西相距約20米,均為密檐式墓葬塔。大塔始建於1866年,九層。小塔建於1886年,七層。兩塔設計新穎,精工細雕,是青島地區保存較完整的古代磚塔建築,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靈山 位於即墨城北10公里處,素以“鍾靈毓秀、人傑地靈、仙山聖母”著稱,有聖母殿、聚仙洞、玉女盆等景觀。
特產
即墨市地方特產---“鰲福綠茶”
鰲福綠茶屬嶗山綠茶系列,產於嶗山北麓、天柱山下,採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其特點青綠有光澤,外形細緊略彎曲,鋒苗顯露,湯清葉綠,味爽濃醇,飲後余香綿綿、回味無窮,具有提神健胃、止渴清目、消除疲勞等效能,2000年獲青島市綠茶評比一等獎。即墨市地方特產---“豐城石竹茶”
石竹子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節間、葉片形似竹子,生長在丘嶺山崖石縫中。特殊的沿海生長環境加之當地的獨特工藝,使豐城石竹茶備受青睞,成為治病健身的保健茶。豐城石竹茶含有多種維生素,具有消炎、利尿、降壓、抑制心臟病等功效。該茶色澤翠綠,湯色碧綠明亮,滋味甘醇鮮爽。
即墨市地方特產---“綠石雕品”
綠石雕品是鰲山衛鎮院上附近村莊的特有工藝品。其主要原料海底玉,顏色變化豐富,翠綠為主,有黃翠、白翠、紫、橙、淺藍、石綠等,自然形狀奇特,紋理變化無窮。製做技法可分斧劈、披麻、雨淋、雲頭等,製品既有初春、盛夏、晚秋、冬雪之景,又有茂林飛鶴、草原牧羊之形,更有高山流水、月上東山、旭日東升、驚濤拍岸之態,它納天然奇景於一石,是收藏、觀賞珍品。
即墨市地方特產---“大歐鳥籠”
七級大歐鳥籠製作始於明代,清朝順治年間進入北京市場,以造型美觀、質量優良而
久負盛譽。造型主要有圓型、方型、扁型、花鼓型等。大歐鳥籠選用上好的竹料及梧桐木,經蒸煮等特殊加工處理,不乾裂、不變型、堅固耐用。即墨市地方特產---“即墨老酒”
即墨老酒在久遠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其獨特風格:紅褐透明、芬芳馥郁、微苦焦香、醇厚掛杯。它作為久負盛名的“中國北方黃酒的典型代表”,是目前中國黃酒中唯一的綠色食品。即墨老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黃米、陳伏麥曲等。經檢測老酒的營養成份豐富,所含胺基酸17種,每公斤老酒的胺基酸含量達10000毫克以上,被營養學家稱為“營養酒王”。即墨老酒既可滋補健身,又能入藥治病。其保健功能已被現代醫學所證明,適量飲用可以改善人體微循環,舒筋活血;促進人體消化液分泌,健脾和胃;調節人體免疫機能抗衰益壽等。即墨老酒在1955年世博會上獲金獎,現已發展了黃酒、清酒、料酒、保健滋補酒四大系列40多個品種。
歷史名人
王垓
王垓,字漢京。清順治己丑年(1649年)考中進士,授行人,掌傳詔、冊封等事宜。康熙二年(1663年),曾奉旨出使琉球,出色地完成了使命。並著有《使琉球記》,記載了其出使琉球的經過及琉球國的風土人情等。
周鴻圖
周鴻圖(生卒年不詳),字子固,號昌齡,即墨人。著有《長四均哈揭錄》三卷。
黃嘉善
黃嘉善(1549~1624),字惟尚,號梓山,明朝即墨城裡人。戍邊二十年,為捍衛北部邊疆作出了貢獻。著有《撫夏奏議》、《總督奏議》、《大司馬奏議》、《見山樓詩草》。
周如砥
周如砥(1550~1615),字季平,號礪齋,章嘉埠(今屬段泊嵐鎮)人。1589年考中進士,授庶吉士檢討,後改任國子監祭酒。有著作《青黎館集》傳誦於世。
藍田
藍田(1477~1555),字玉甫,號北泉,即墨城人。著有《北泉文集》、《東歸倡和》、《白齋表話》等詩文集,被人們譽為“萬言倚馬才”。
楊良臣
楊良臣(1461~1528),字順卿,號南莊,即墨城裡人。著有《南莊遺詩》。
藍章
藍章(1453~1525),字文繡,即墨人。著有《大勞山人遺稿》、《八陣合變圖說》、《西巡錄》等。
王邦直
王邦直(1513~1600),字子魚,號東溟,明代即墨人,漢諫大夫王吉的後裔。著有《律呂正聲》60卷。呂讓呂讓(生卒年不詳),字克遜,即墨人。曾兩次奉詔出使安南(今屬越南)。
徐萬且
徐萬且(生卒年不詳),西漢即墨人,中國古代天文曆法專家,《太初曆》製作人之一。
同時,即墨也是我國古代複姓的一種。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 | 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
濟南市 | 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
青島市 | 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
淄博市 | 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
棗莊市 | 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
東營市 | 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
煙臺市 | 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
濰坊市 | 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
濟寧市 | 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
泰安市 | 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
威海市 | 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
日照市 | 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
萊蕪市 | 萊城區 | 鋼城區 |
臨沂市 | 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
德州市 | 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
聊城市 | 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
濱州市 | 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
菏澤市 | 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