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漢語詞語]

風景[漢語詞語]

風景指的是供觀賞的自然風光、景物,包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風景是由光對物的反映所顯露出來的一種景象。猶言風光或景物、景色等,含義廣泛。在中國古書上,尤其純文藝作品的詩文方面,更是延用已久甚至寫景多於言情,幾乎和旅遊打成一片。而且還有一大部分作品是借景抒情,寓情於景。

基本信息

詞語概念

詞意探源

風景 風景

⑴指風光,景色。《世說新語·言語》:“過江諸人……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王勃《滕王閣序》:“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

⑵猶言風望。《晉書·劉毅傳》:“故能令義士宗其風景,州閭歸其清流。”

[landscape;scene;scenery;sight;views] 供觀賞的自然風光、景物

例:風景秀麗 山清水秀

詳細解釋

⒈ 風光景色

風景[漢語詞語] 風景[漢語詞語]

①南朝 宋鮑照《紹古辭》之七:“怨咽對風景,悶瞀守閨闥。”

②唐張籍《送李司空赴鎮襄陽》詩:“ 襄陽由來風景好,重與江山作主人。”

③清李漁《比目魚·肥遯》:“一路行來,山青水綠,鳥語花香,真箇好風景也。”  

④清·范陽詢《重修袁家山(袁可立別業)碑記》:“已告成,而風景清幽,居然福地也。”

⑤老舍《貧血集·不成問題的問題》:“專憑風景來說,這裡真值得被稱為亂世的桃源。”

⒉ 景況,情景

①宋 蔣捷《女冠子》詞:“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閒話。”

②《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吾觀孼龍之子,本是害人之物,得我救命,教我等‘七日七夜不動鐘鼓’。今止三日,風景異常,想必是他把言語哄我。”

③清顧炎武《與李子德書》:“汾州米價每石二兩八錢,大同至五兩外,人多相食,在此日用之費,三倍華下。至此間風景,大非昨年。”

④《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安公子﹞看了看家中風景依然,只一個張進寶,管了個內外嚴肅。”

⒊ 猶風望

《晉書·劉毅傳》:“正身率道,崇公忘私,行高義明,出處同揆。故能令義士宗其風景,州閭歸其清流。”

基本含義

廬山風景 廬山風景

風景(Landscape)包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是由光對物的反映所顯露出來的一種景象。猶言風光或景物、景色等,涵意至為廣泛。在中國古書上,尤其純文藝作品的詩文方面,更是延用已久,甚至寫景多於言情,幾乎和旅遊打成了一片。像《晉書》便有這么一段:“過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飲宴,周顗(伯仁)嘆曰:風景不殊,舉目有江山之異。”李白也有:“常時飲酒逐風景,壯士就與功名疏”之句。其他如太白、摩詰、崔顥、杜子美、樂天、杜牧、蘇軾、張繼,和更早(南北朝)的山水詩人謝靈運等,都是愛好風景的旅遊專家。至於風景的特質,和因人得名的名勝略有不同。

根據景觀學派李希特芬( Richthofen)、騷爾( G. O. Sauer)的主張,都以地形景觀( Morphology of Landscape)為實地觀察的對象,也注重人類活動(包括心理感受)與周圍景物的關係。風景實質,變化無窮,即使每一大小不同地區,亦各有其特點,即形象與色彩之迥異。其基本原因,則由於長期內外營力的作用,氣象的變遷,生態的頻繁,位置的偏差,以及人為等因素所造成。

所謂風景(Scenery),實質上是在一定的條件之中,以山水景物,以及某些自然和人文現象所構成的足以引起人們審美與欣賞的景象。景物、景感和條件則是構成風景的三類基本要素。

自然風景 自然風景

景物是風景 構成的客觀因素、基本素材,是具有獨立欣賞價值的風景素材的個體,包括山、水、植物、動物、空氣、光、建築以及其他諸如雕塑碑刻、勝跡遺址等有效的風景素材。景感是風景構成的活躍因素、主觀反映,是人對景物的體察、鑑別和感受能力。例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聯想、心理等等。條件是風景構成的制約因素、原因手段,是賞景主體與風景客體所構成的特殊關係。包括了個人、時間、地點、文化、科技、經濟和社會各種條件等。

說文解字

風與景

美麗的動物風景圖 美麗的動物風景圖

甲骨文中,用“鳳”為“風”。甲骨文“鳳”像頭上有冠之鳥。谷衍奎推測,古人造字時,因為“風”無 形,又因“鳳飛眾鳥隨從而生風”,故以“鳳”為“風”。小篆將“鳳”分化為2 個字,一個“從蟲凡聲”,為“風”;一個“從鳥凡聲”,為“鳯”。在簡體字中,這2個字分別寫作“風”和“鳳”。“風”的本義是空氣流動的自然現象。  

風景 風景

《說文解字》:“風,八風也。東方日明庶風,東南日清明風,南方日景風,西南日涼風,西方日閶闔風,西北日不周風,北方日廣莫風,東北日融風。從蟲凡聲。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匕。”“風”的含義從自然現象引申為文化現象,與《詩》大有關聯。錢鍾書認為:“‘風’之一字而於《詩》之淵源體用包舉囊括……”“‘風’字可雙關風謠與風教兩義。”錢氏認為,“風”為“詩”之體,在於 土風和風謠,此處的“風”是“土地風俗”的含義;“風”為“詩”之用,在於風諫和風教,這裡的“風”有“教化”的含義。土風和風謠中的“風”已經具有很濃厚的地方文化指向;詩的教化功能則是通過“風”對情感的藝術表達而實現的。即《毛詩正義序》中所說的“發諸情性,諧於律呂”的“暢懷紓憤”之表達。至此,“風”的含義不僅已經完成從自然向文化的引申,同時還被賦予濃厚的感情色彩。甲骨文中沒有“景”字。金文和篆書中均有其字形。是會意兼形聲字。

風景[漢語詞語] 風景[漢語詞語]

《說文解字》:景,光也。從日京聲。“景”沒有對應的簡化字。“景”的本義是日光。後逐漸引申有景色、景致的含義。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作為獨立文字,“風”在甲骨文一期已出現,時間是在公元前1195 年。“景”在甲骨文中未發現。其字形出現於金文和篆書之中,結合其在《十三經》中出現的時間,可以推斷“景”的出現比“風”要晚。“風”與“景”本義都是一種自然現象。“風”為空氣流動,“景”為日光。有意思的是,“風”還有另外一個古字型,像風起遮日一樣,斜劃表示風的動態。隨著文字含義的演變,“風”越來越多地融入了“人”的因素——在個體為情感,在群體為文化;而“景”卻始終承擔了人的相對物——環境的含義”越來越多地融入了“人”的因素——在個體為情感,在群體為文化;而“景”卻始終承擔了人的相對物——環境的含義。

起源含義

自然風景圖1 自然風景圖1

在“風”字出現約1 600 年之後,作為單一詞組的“風景”終於出現了,時間大約在400 年前後,即東晉末 年至南朝宋初年。上述推斷建立在對《四部叢刊》的全面檢索,並對《四庫全書》進行校核的基礎之上。檢索中發現:

1)中國書面文字“風景”最早出現在陶淵明(約365—427)詩歌《和郭主簿二首(其二)》中。

2)南朝宋詩人鮑照(415—470)的詩歌《紹古辭七首之七》中,也出現了“風景”一詞。

3)南朝宋劉義慶(403—約443)的《世說新語》中也出現了“風景”一詞。

唯美風景圖片大全 唯美風景圖片大全

陶氏的詩“露凝無游氛,天高風景澈”,依然用的是“風”和“景”的本義,即“空氣和光線”;鮑氏的詩“怨咽對風景,悶瞀守閨闥”,個體情感因素突出;劉氏文中“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卻是指個體對環境的視覺體驗。“風景”一詞出現在魏晉南北朝,絕非偶然。其思想背景是魏晉玄學的發展,社會背景是士族的興起,經濟背景是莊園經濟的鞏固和推廣。“人的覺醒”和“文的自覺(即魯迅所說為藝術而藝術)”,是這一時代的2 個特徵。“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 檢索《四部叢刊》,自東晉至清,“風景”一詞共出現698 次,剔除通假“風影”的24 次,以及作為2 個詞出現的39 次,“風景”一詞實際出現653 次。從“經史子集”分類上看,“風景”一詞出現在“集”中的頻率最大,約為97.00%;從文字載體上看,“風景”一詞出現在“詩”中的頻率最大,約為66.51%;從朝代上看,“風景”一詞出現在“清朝”中的頻率最大,約為27.49%,其次為唐代,約為23.07%;從字義上看,“風景”一詞指代風光景物的最多,約占97.50%。

含義引申

風景 風景

從東晉末年到2013年,又一個1 600 年過去了,當“風景”登上更為廣闊的舞台,成為一門學科的名稱時,它所處的時代同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前無古人”的時代——以快速而深刻的“變革”為特徵的時代。在“風景園林學”語境下,“風景”的含義應該有怎樣的現代引申?

在中國思想中,“變”是“易”的一部分,“易”比“變”有著更深刻的哲學思考。“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根據這一思想,我們對“風景”現代含義的考察也可包括3 個方面:“風景”的含義哪些是古今一致,應堅持的?哪些是應該與時俱進,進行引申、調整的?“變”與“不變”中包含哪些規律性的東西?

風景 風景

“風景”有2 個永恆的要素,即自然和人,這2 個要素缺一不可。“風景”是人和自然之間互動關係的顯現。

風景[漢語詞語] 風景[漢語詞語]

時代不同,“風景”的認知深度、價值寬度和實踐特徵(包括主體、規模和途徑等)產生了變化。在古代,對風景的認知是感性的、表象的;現代科學尤其是生態學的發展,為風景的理性認識創造了條件。至此,“風景”認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且具有進一步延伸的可能與趨勢。在古代,“風景”具有較為單一的審美價值;在現代,“風景”超越審美價值,具有生物和文化多樣性保護、科學研究、環境教育,以及社會和經濟等價值。在古代,“風景”大多數情況下是一種個體性審美實踐,實踐的主體是精英,實踐途徑是“人與天調”,總體具有規模小、環境影響小的特徵;在現代,“風景”大多數情況下是一種公眾性社會實踐,實踐的主體擴展為不同利益群體,以博弈為手段,具有規模大、環境影響大的特徵。

結論

自然風景圖2 自然風景圖2

第一,“風景”是人對自然環境感知、認知和實踐過程的顯現。人對自然的感知(情感體驗)所形成的“風景”,以詩歌、繪畫等藝術形式顯現;人對自然的認知所形成的“風景”,以環境倫理學、環境美學、人文地理學、景觀生態學、景觀歷史學、景觀考古學等知識形態顯現;人對自然的實踐(包括保護管理以及保護管理前提下的規劃設計)所形成的“風景”以遺產地、園林、公共開放空間、修復了的棕地等體型物質形態顯現。

第二,“風”和“景”的基本含義是“流動的空氣”和“日光”。風景園林研究和實踐的前提是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深入理解自然系統及其內在機制。生物學、生態學、氣象學、地質學、水文學、環境學等均可以提供極大幫助。

第三,“風景”不是冷冰凍的“自然”或“環境”,而是活生生的人和自然的複合體。“風景”中人的因素,在個體為情感(情感的表達為藝術),在群體為文化。因此文化和藝術對於風景園林學來講,與狹義自然一樣,是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

第四,“風”的“教化”含義具有現實意義。作為環境教育的風景園林學,不論對於國家、社會還是對於風景園林學本身都是有益的。從“教化”還可以引申出環境倫理的含義,環境倫理應該成為風景園林實踐的基石。

山水景致 山水景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