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級雙塔

七級雙塔

七級雙塔坐落於即墨市七級鎮中間埠村(民間傳稱神仙莊)南,兩塔東西相距約20米,均為密檐式墓葬塔,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基本信息

雙塔歷史

大塔為陳處女塔,始建於1866年(清同治五年),陳處女塔西有一小塔為馬師傅塔,建於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

雙塔外觀

大塔高15.4米,連同基座共九層。基座系八角台體,周長17米,高2米,磚石結構,平台八邊均略伸出如檐狀的石板,正面嵌有額為“大清圓寂陳處女塔銘”的石碑。台四周密閉,內葬陳處女轎式坐棺。自第二層以上都是八角錐體,每層的高度與周長依次遞減。第二層高2.5米,正面嵌有篆書“法傳聖山”的矩形石額,左右兩邊各嵌一石碑,上鐫捐資修塔者名錄,其餘五面均嵌有花卉鳥獸形浮雕。正面石額下有一拱券門,內有空心精舍,設有神龕供桌,曾塑有陳處女坐像。自第三層以上均有筒狀空心,上下相通。自第二層至第七層塔周都挑出澀磚密檐,上承磚刻瓦楞卷棚狀裝飾。八角有刻石柱頭,柱頭外端呈獸面型,三至六層柱頭獸面下懸一銅鈴,共三十二個。第八層為塔剎的石質平座,塔剎為蓮柄仰蓬,上承葫蘆狀石雕。塔體最大直徑為5.5米。

小塔為七層,塔式格局結構均仿照陳處女塔,其中第二層正面石額上鐫“一心普渡”四字。塔高約13米,最大直徑約3.3米。

雙塔設計

兩座磚塔設計新穎,比例勻稱,精工細雕,造型美觀,古樸幽雅,別具一格,是青島地區至今保存較完整的古代磚塔建築,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正月二十一日、三月二十一日、四月十五日、六月二十五日、九月二十四日,善男信女競相朝拜,使雙磚塔更具盛名。

雙塔傳說

關於陳仙姑的傳說如下:相傳,陳仙姑原屬天界王母娘娘的一名侍女,因誤觸天條,被貶人間,於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一日申時,下凡投胎於膠州利涉鄉八里莊社中間埠村陳家,父名陳杞,兄名陳行方,取乳名為“換”。父親早逝,與母兄相依為命。一日,與嫂洗衣時,見水上漂來兩個青紅相間的桃子,仙姑取而食之,遂呈恍惚之態。又一日,仙姑隨母韓氏坡上剜菜,見一朵彩雲在己上空停住,仙姑面對彩雲念念而語。自此以後,仙姑閉坐家中,少言寡語。

鹹豐辛酉年秋,南賊竄擾鄉里,村人皆逃避之,唯仙姑與鄰居同族寡婦郭氏不逃,而南賊終不能侵害,村人都很驚異。

同治元年壬戌,仙姑年十五,許配與同鄉龍灣頭村朱姓農家,仙姑拒婚,不食不語,只有郭氏知其將要坐化,於是就與朱氏絕婚。郭氏又打通隔壁請仙姑到她住舍居住,仙姑所說的話,只有郭氏能懂。乙酉年秋,東鄉大水,村舍蕩然,唯仙姑家尚存。九月中,郭氏知仙姑坐化之期已到,於是為他準備仙衣、香案、蠟燭、木龕等。果然,仙姑於九月二十四日申時圓寂,俗壽二十二歲。入龕之前,仙姑趺坐十日,面色如生,兩行鼻珠垂於胸前,方圓庶民盡皆瞻仰。入塔之日,人山人海,抬龕之轎無法行進,忽來八名壯士,持棍開路,遂使順利入塔,之後,八壯士忽然不見。

塔為仙姑之兄陳行方與眾鄉鄰四處募捐所得款建於同治五年二月二十二日申時。塔銘曰:法華經讀爛是汝前身。農家有積善種此夙因。歷經羊小劫慧性猶存。青蓮花出土記取舌根。建塔中途,由於資金不足而停工,後有一道士說,所用錢財三日內發來。第三天果見馬車運財而來,遂使塔建成。

有一次,南海一漁船出海途中為浪所襲,迷失方向,水糧已盡,漂至一個無名荒島,見遠處有燈光,尋光而去,見一小屋,屋內有一少女,向前說明原委,於是少女給他們一碗小米、一勺清水,讓他們回去煮食,而總是用之不盡。船民得救後欲答謝時,少女與房屋都不見了,後來才得知少女是中間埠陳仙姑。關於陳仙姑還有許多優美的傳說在人民中間流傳。

雙塔文化

七級雙塔 七級雙塔

2014年2月19日至20日(正月二十至二十一),即墨市舉辦第三屆七級雙塔民俗文化節。本屆文化節集柳腔、秧歌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