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八角茴香](/img/4/b09/nBnauM3X2gjN5UTOwQTN0czM0MTM3ITN0kTMwADMwAjMxAzL0U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常綠喬木,葉不整齊,互生,在頂端3-6片近輪生或鬆散簇生,革質,厚革質,倒卵狀橢圓形,倒披針形或橢圓形,長5-15厘米,寬2-5厘米,先端驟尖或短漸尖,基部漸狹或楔形;在陽光下可見密布透明油點;中脈在葉上面稍凹下,在下面隆起;葉柄長8-20毫米。
花內輪粉紅至深紅色,單生葉腋或近頂生,花梗長15-40毫米;花被片7-12片,常10-11片,常具不明顯的半透明腺點,最大的花被片寬橢圓形到寬卵圓形,長9-12毫米,寬8-12毫米;雄蕊11-20枚,多為13、14枚,長1.8-3.5毫米,花絲長0.5-1.6毫米,藥隔截形,藥室稍為突起,長1-1.5毫米;心皮通常8,有時7或9,很少11,在花期長2.5-4.5毫米,子房長1.2-2毫米,花柱鑽形,長度比子房長。
果梗長20-56毫米,聚合果,聚合果由8~9個蓇葖果組成。直徑3.5-4厘米,飽滿平直,蓇葖多為8,呈八角形,長14-20毫米,寬7-12毫米,厚3-6毫米,先端鈍或鈍尖。種子長7-10毫米,寬4-6毫米,厚2.5-3毫米。正糙果3-5月開花,9-10月果熟,春糙果8-10月開花,翌年3-4月果熟。
分布範圍
![八角茴香](/img/5/313/nBnauM3X1UzM2gTO3UDN4gDOxQTM1kzM5YzMxADMwAzMxAzL1QzL4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產區多在北緯25°以南,年降水量需1000mm以上,相對濕度80%以上。冬、春旱季有露、霧,年平均氣溫19~23℃,最冷月平均氣溫10℃以上。主產於廣西西部和南部(百色、南寧、欽州、梧州、玉林等地區多有栽培),海拔200-700米,而天然分布海拔可到1600米。桂林雁山(約北緯25°11′)和江西上饒陡水鎮(北緯25°50′)都已引種,並正常開花結果。福建南部、雲南東南部和南部、台灣、廣東、貴州、陝西秦嶺南部、越南等地區也有種植 。
生長習性
八角為南亞熱帶樹種,喜冬暖夏涼的山地氣候,適宜種植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濕潤,偏酸性的沙質壤土或壤土上生長良好;在乾燥瘠薄或低洼積水地段生長不良。
幼樹喜蔭,成年樹喜光。忌強光和乾旱,怕強風。以土層深厚、疏鬆、腐殖質含量豐富、排水良好的偏酸性的壤土或砂質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
![八角茴香](/img/2/1f7/nBnauM3XxYjN1QjNzYDN4gDOxQTM1kzM5YzMxADMwAzMxAzL2Q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用種子繁殖。選二十年生以上植株、結實多,含油量高無病蟲害的作留種樹。9~10月採收果皮由綠色變黃褐色的成熟果實,隨采隨播,或用濕沙層積貯藏至第2年1~2月播種。
條播,按行距15~20cm開條溝,溝深4cm,按株距3~4cm播種子1粒,用草灰拌細上覆蓋,厚度約3cm,再用稻草或茅草覆蓋。在幼苗出土前,要經常淋水,促進發芽。出苗後撤去覆蓋物,立即插樹枝或搭棚遮蔭,至11月再拆去。苗床要經常鬆土除草,結合施肥,早期以氮肥為主,後期以磷、鉀肥為主。移苗造林季節在2月新芽未萌動前進行。實用林用2年生苗,一般行珠距各為5m左右,每1hm2390株;葉用林用3年生苗,行株距各為1.33m左右,每1hm25625株。
田間管理
定植後3年內宜有天然蔭蔽樹遮蔭,可與農作物間作,3年後要求全光照。每年中耕除草2次,均在收果前,第1次在1~2月,第2次在7~8月。追肥2次,在采果後可施綠肥、廄肥及過磷酸鈣等肥料。每隔3~5年墾復施肥1次,要及時截乾打頂、整形。
病蟲防治
病害有炭疽病,可噴1:1:120波爾多液防治。蟲害有八角尺蠖,在幼齡期噴馬拉松1000倍液防治。另外還有金花蟲為害。
藥理作用
1.抑菌作用本品水煎劑對人型結核桿菌及枯草桿菌有抑菌作用。乙醇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枯草桿菌、霍亂弧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及常見致病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醇提取物在體外對革蘭氏陽性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桿菌等)之抑茵作用與青黴素鉀鹽20單位/ml相似;對革蘭氏陰性細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霍亂弧茵及傷寒、副傷寒、痢疾桿菌等)之抑菌作用與硫酸鏈黴素50單位/ml相似;對真菌之抑菌作用大於1%的苯甲酸及水楊酸。2.刺激作用揮髮油中的茴香醚具有刺激作用,能促進腸胃蠕動,可緩解腹部疼痛;對呼吸道分泌細胞有刺激作用而促進分泌。可用於祛痰。
3.升白細胞作用本品提取物甲基胡椒酚,給正常家兔和猴iml00mg/只,給藥後24小時白細胞為給藥前150%(P<0.05=,正常犬im300mg/只,給藥後24小時出現升白現象,連續用藥白細胞連續增加,停藥後2小時白細胞仍為用藥前的157%,骨髓細胞數為用藥前188%,骨髓有核細胞呈活躍狀態。正常犬1次po腸丸200mg/只,24小時白細胞升高,48小時為用藥前的161%P<0.05。手術直接灌入腸道,6-24小時出現明顯白細胞升高現象,為用藥前的166-181%(P<0.01)。犬用環磷醯胺所致的白細胞減少症,若同時服用甲基胡椒酚則可使犬全部存活,白細胞下降慢,恢復快。對化療和放療病人的白細胞減少症有較好療效。
4.具雌激素活性本品所含茴香腦具有雌激素活性,其活性為50小鼠M.U./ml或100大鼠單位(R.U./ml)。
化學成分
![八角茴香](/img/3/41d/nBnauM3X3YzN5YDO4YDN4gDOxQTM1kzM5YzMxADMwAzMxAzL2Q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藥毒理學
1.廣西田東縣產(統貨)和廣西南寧市商品(食用二級)大茴香提取的揮髮油,以每1kg259劑量ig健康小鼠,觀察7d,未見死亡。2.茴香腦的LD50:小鼠po4g/kg,ip1.5g/kg。茴香腦的順式異構體ip大鼠0.07g/kg。小鼠0.095g/kg。反式異物體ip,大鼠2.67g/kg,小鼠1.41g/kg。反式異構體,大鼠ip為900mg/kg,順式異構體,大鼠ip為93mg/kg。大茴香成分安粒素(茴香腦anethole)灌胃,對小鼠的LD50為4.0g/kg,腹腔注射為1.5g/kg,其順式異構體腹腔注射對大鼠的LD50為0.07mg/kg,對小鼠為0.095mg/kg,反式異構體腹腔注射對大鼠的LD50為2.67mg/kg,對小鼠的LD50為1.41mg/kg。
3.甲基胡椒酚的LD50,小鼠po4000mg/kg。
4.致突變試驗:將廣西桂林植物研究所植物園(栽培)提供的乾果,用水蒸汽蒸餾得揮髮油,採用TA98移碼突變型菌株及TA100鹼基置換型菌株,按規定方法鑑定其遺傳特性、自發回變數以及陽性對照化合物的敏感性。菌株採用(1985)鼠傷寒沙門氏菌誘變性試驗方法進行紙片點試和滲入法檢測受試物。測試物劑量每皿在0.2、2、20、500等劑量範圍(ug/皿),而每一劑量均做2次,每次2-3個平行皿。在加與不加S9的條件下分別進行測試。結果大茴香油未檢測到誘變性,S9陽性診斷物2-乙醯氨基芴(2一AAF)出現Rt/Rc≥2,表明有誘變性。取食管癌高發區涉縣花椒和市售八角(未定學名)、桂皮等,各稱取0.5g,分別加二甲亞碸1ml,浸泡24h後滅菌,用沾有浸液的顆粒直接做點試法致突變試驗,操作方法和結果判斷均按全國Ames試驗標準化方法進行,加與不加S一9摻入法試驗結果大茴香和花椒對TA98菌呈陽性反應,對TA100作用較弱(±),桂皮均為陽性。該實驗結果,提示這3種天然調味品的安全性值得進一步研究。
各家論述
![大茴香](/img/9/2d3/nBnauM3X0AjM4YTM5czN3IDOxITM5ETOwgTMwADMwAzMxAzL3c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2.《品匯精要》:主一切冷氣及諸疝痛。
3.《本草蒙筌》:主腎勞疝氣,小腸吊氣攣疼,乾、濕腳氣,膀胱冷氣腫痛。開胃止嘔,下食,補命門不足。(治)諸瘺,霍亂。
4.《醫學入門》:專主腰痛。
5.《本草正》:除齒牙口疾,下氣,解毒。
6.《醫林纂要》:潤腎補腎,舒肝木,達陰鬱,舒筋,下除腳氣。
選方治療
![大茴香](/img/f/415/nBnauM3XyEDM0IzMwgzN3IDOxITM5ETOwgTMwADMwAzMxAzL4c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2.治疝氣偏墜:大茴香末一兩,小茴香末一兩。用豬尿胞一個,連尿入二末於內,系定罐內,以酒煮爛,連胞搗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衛生雜興》)
3.治腰重刺脹:大茴香,炒,為末,食前酒服二錢。(《仁齋直指方》)
4.治腰病如刺:大茴香(炒研)每服二錢,食前鹽湯下。外以糯米一、二升,炒熱,袋盛,拴於痛處。(《簡便單方》)
5.治大小便皆秘,腹脹如鼓,氣促:大麻子(炒,去殼)半兩,大茴香七個。上作末,生蔥白三七個,同研煎湯,調五苓散服。(《永類鈐方》)
6.治風毒濕氣,攻疰成瘡,皮肉紫破膿壞,行步無力,皮肉?熱:舶上茴香(炒)、地龍(去土,炒)、川烏頭(炮,去皮尖)、烏藥(銼)、牽牛(炒)各一兩。研杵勻細,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鹽湯下十五丸,日二。(《腳氣治法總要》茴香丸)
藥材鑑定
![大茴香](/img/2/8d7/nBnauM3X0UDM3czNzgzN3IDOxITM5ETOwgTMwADMwAzMxAzL4czL1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顯微鑑別果實橫切面:①外果皮為1列表皮細胞,外被不規則小突起的角質層。②中果皮為多層厚用細胞,其內為薄壁細胞,有散在的油細胞、維管束;在腹縫線處有數列厚壁細胞。③內果皮為1列排列整齊的柱狀細胞,在腹縫線部分為石細胞;石細胞層從腹縫線向內逐漸加長,與柱狀細胞層銜接。④種皮表皮細胞為1列排列緊密的長方形石細胞,其外壁與側壁呈U形增厚;其內為數層營養層薄壁細胞;胚乳細胞含脂肪油及糊粉粒。
粉末特徵:紅褐色。①果皮表皮細胞類多角形,壁厚,角質紋理緻密。氣孔不定式,長圓形或圓形,直徑40-45μm,副衛細胞4-8個。②腹縫線石細胞類長方形或多角形,長至260μm,有孔溝及紋孔。③油細胞多已破碎,完整者類圓形,直徑150-180μm。④內果皮柱狀細胞直徑50-80μm,長達500μm,壁較薄,木化,多具單斜紋孔或十字紋孔對。⑤種皮表皮石細胞淡黃色,矩形,寬50-80μm,長達180μm。⑤纖維較粗長,寬40-90μm,長達1000μm,紋孔明顯,木化。
理化鑑別(1)取果皮粗粉0.5g,加乙醇5ml,溫浸2min,放冷,濾過。濾液加蒸餾水25ml,即產生顯著渾濁;移至分液漏斗中,加石油醚10ml,充分振搖,靜置,分取石油醚液,蒸乾,殘渣加醋酸溶解,加三氯化鐵試液2滴,振搖,沿管壁緩緩加硫酸,兩液層交界處顯持久的棕綠色環。(檢查茴香醚)(2)薄層色譜取本品粗粉10g,常法提取揮髮油,將油溶於1ml氯仿中,供點樣用。另取茴香醚氯仿溶液為對照液。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99:1)展開,用5%香莢蘭醛硫酸試劑顯色,供試品色譜中與茴香醚色譜相應位置上顯一櫻紅色斑點。品質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定:本品含揮髮油不得少於4.0%(ml/g)。
名稱由來
本品一般由八個蓇葖果放射狀排列呈八角形,故名八角茴香。因古代多由國外進口,故名舶茴香、舶上茴香。始載於《本草品匯精要》。
營養價值
①八角茴香的主要成分是茴香油,它能刺激胃腸神經血管,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有健胃、行氣的功效,有助於緩解痙攣、減輕疼痛的作用;
②茴香烯能促進骨髓細胞成熟並釋放入外周血液,有明顯的升高白細胞的作用,主要是升高中性粒細胞,可用於白細胞減少症的作用。
副作用
食物固然美味,但是在食用之前,我們也應該多做了解。尤其是對大茴香的功效與作用。因為每種食物都是有它的禁忌的,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是長此以往就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危害。所以,我們一定要對大茴香的功效與作用嚴格的掌握,不能出現任何的差錯。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
【宜食】適宜胃寒呢逆,寒摘腹痛,心腹冷痛,小腸臨氣痛之人食用;適宜腎虛腰痛者食用;適宜腳氣病人食用。宜作為調味品食用,可以芳香開胃,增進食慾。《醫學入門》:“專主腰痛。”《本草蒙荃》:“主腎勞病氣,小腸吊氣攣疼,乾、濕腳氣,膀耽冷氣腫痛。開胃止嘔,下食,補命門不足。”《品匯精要》:“主一切冷氣及諸痴疼痛。”
【注意】
陰虛火旺者慎服。
《得配本草》:"多食損目發瘡。"
《會約醫鏡》:"陽旺及得熱則嘔者均戒。"
大茴香的做法大全
雖然八角(大茴香)個子小小,功效卻強,煮、炸、鹵、醬及燒都會用到,最常見於牛肉、兔肉、羊肉等菜餚。更是滷水的絕對參演角色,無論是潮州白滷水還是廣式滷水,都缺不了它。燉肉時放入八角,它可以使肉味更加醇香;甚至在做上湯白菜時,加入鹽、八角同煮,就會令到白菜有濃郁的葷菜味。如果在醃料中使用,則是能以八角濃厚的香味,來為食材去腥提味。八角雖好,也別多吃,因為多食可能會傷目、長瘡。
中藥材(六)
中國是中藥材的發源地,目前我國大約有12000種藥用植物,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在中藥資源上我們占據壟斷優勢。也是我們炎黃子孫的先人們留給我們後世的中藥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