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楸

花楸

花楸,俗稱:馬加木(東北土名),別名:臭槐樹、花楸、水桐、河楸、黃花楸,拉丁文名:Sorbus pohuashanensis,薔薇科、花楸屬喬木。複葉類槐葉,故又有別名臭槐樹。另有紫薇科植物梓樹,其主幹通直,嫩枝具稀疏柔毛。葉對生或近於對生,有時輪生,闊卵形,長寬近相等,產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在適地生長頗速,春日滿樹白花,秋冬英垂如豆;木材白色稍軟,可做家具。制琴底,所謂'桐天梓地'者是也。嫩葉可食;葉或樹皮可作農藥,可殺稻螟、稻飛虱;果實(梓實)入藥(含枸櫞酸及對羥基苯甲酸0.1-0.4%;種子含脂肪油10%;葉含對羥基苯甲酸2%),有顯著利尿作用,可作利尿劑,治腎臟病,腎氣膀胱炎、肝硬化,腹水。根皮(梓白皮)亦可入藥,消腫毒,外用煎洗,有助於治療疥瘡。本草綱目曰:梓白皮,苦寒無毒。因花大美麗,也有地方稱花楸。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花楸樹花楸樹

落葉喬木,高達10米,小枝粗壯,圓柱形,灰褐色,具灰白色細小皮孔,嫩枝具絨毛,逐漸脫落,老時無毛,冬芽長大,長圓卵形,先端漸尖,具數枚紅褐色鱗片,外面密被灰白色絨毛。奇數羽狀複葉,連葉柄在內長12-20厘米,葉柄長2.5-5厘米;小葉片5-7對,間隔1-2.5厘米,基部和頂部的小葉片常稍小,卵狀披針形或橢圓披針形,長3-5厘米,寬1.4-1.8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偏斜圓形,邊緣有細銳鋸齒,基部或中部以下近於全緣,上面具稀疏絨毛或近於無毛,下面蒼白色,有稀疏或較密集絨毛,間或無毛,側脈9-16對,在葉邊稍彎曲,下面中脈顯著突起;葉軸有白色絨毛,老時近於無毛;托葉草質,宿存,寬卵形,有粗銳鋸齒。

復傘房花序具多數密集花朵,總花梗和花梗均密被白色絨毛,成長時逐漸脫落;花梗長3-4毫米;花直徑6-8毫米;萼筒鍾狀,外面有絨毛或近無毛,內面有絨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內外兩面均具絨毛;花瓣寬卵形或近圓形,長3.5-5毫米,寬3-4毫米,先端圓鈍,白色,內面微具短柔毛;雄蕊20,幾與花瓣等長;花柱3,基部具短柔毛,較雄蕊短。果實近球形,直徑6-8毫米,紅色或桔紅色,具宿存閉合萼片。花期6月,果期9-10月。

花楸樹幹挺拔優美,春天發芽,綠葉青青,枝葉秀麗。初夏葉片蔥蔥,白花如雪,招蜂引蝶。早秋果實纍纍,紅黃相間與綠葉相配,相得益彰。晚秋葉色多樣,或粉、或黃、或紅、或紫,更襯托出果實紅艷。冬天枝葉脫落,偉岸的身姿綴滿了紅紅的果實。花楸一年四季都有它獨特的風景,更因它的葉色多變,有秋天魔術師的美稱。是一種優良的觀葉、觀花、觀果型樹種,因此在園林種植,綠化美化等多方面是優選樹種。

花楸的果實含有多種維生素,每克含胡蘿蔔素8毫克,維生素C 40-150毫克,此外還有糖和檸檬酸等,可食用,制果醬、果醋、果酒、果糕、果凍、果汁、蜜餞、或製成乾粉。用於製作含維生素的朱古力和糧果餡。因此具有很好的食用價值。

花楸的果實、種子、莖和皮都可入藥。具有鎮咳祛痰,健脾利水之功效,樹皮製劑可治療腹泄,漿果可提煉漱口藥,可治療咽喉痛的扁桃體炎,也可用於治療壞血症。還可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水腫等多種疾病。在藥用方面也有廣闊的發展前途。花楸樹材質堅硬細膩,也常被農民用來做鎬把、杴把等農具。

花卉特徵

花楸是日本常見落葉喬木,從北海道到九州,全國各地都有分布。

生境分布

花楸花楸

性喜濕潤土壤,多沿著溪澗山谷的陰坡生長。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及甘肅、新疆等。

花楸花楸

價值分析

製造價值

在適地生長頗速,春日滿樹白花,秋冬英垂如豆,木材白色稍軟,可做家具。制琴底,所謂'桐天梓地'者是也。古來以為木莫良於梓,書以'梓材'名篇,禮以'梓人'名匠,宅旁喜植桑與梓,以為養生送死之具,故迄今又以桑梓名故鄉也。帷古所謂梓者,往往兼楸而言也。

醫學價值

梓

嫩葉可食;葉或樹皮可作農藥,可殺稻螟、稻飛虱;果實(梓實)入藥

(含枸櫞酸及對羥基苯甲酸0.1-0.4%;種子含脂肪油10%;葉含對羥基苯甲酸2%),有顯著利尿作用,可作利尿劑,治腎臟病,腎氣膀胱炎、肝硬化,腹水。根皮(梓白皮)亦可入藥,消腫毒,外用煎洗治疥瘡。本草綱目曰:梓白皮,苦寒無毒。

果實:甘、苦,平。莖、莖皮:苦,寒。健胃補虛。用於胃炎,維生素甲、丙缺乏症。莖、莖皮:清肺止咳。用於肺結核,哮喘,咳嗽。

通肺,鎮咳,祛痰,健脾利水。有助於治慢性氣管炎,肺結核,水腫。

化學成份:含揮髮油,還可能含甾體、香豆精、黃酮甙、強心甙、皂甙。

功能主治:

①利尿,強壯。治水腫,肺結核。

②利肺止咳,補脾生津。治肺結核,哮喘咳嗽,胃炎,胃痛,維生素A、C缺乏症。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果實1~2兩;莖和莖皮3~5錢。

附 方:

①治浮腫:馬家木成熟果實五錢。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②治肺結核:馬家木樹皮三錢。水煎,日服一次。(《吉林中草藥》)

臨床套用:治療慢性氣管炎:取花楸皮製成糖衣片(每片含生藥2.7克),每次服6~7片,每日3次,10天為一療程。觀察46例,經治3個療程,近控5例,顯效9例,有效19例。初步觀察,對咳、喘、痰三症均有一定療效,但鎮咳,祛痰作用優於平喘。副作用:少數有胃區不適、噁心、食慾不佳、便溏等胃腸道反應及頭痛,繼續服藥多自行消失。

景觀價值

枝葉秀麗,冠形多姿,初夏白花如雪,入秋葉紫果紅,是良好的園林觀賞樹種,但在高溫強光之處生長不良,栽種時應予注意。白果的花楸觀賞觀賞性另有一種潔雅趣味,可以按本地區的氣候就近引種。其餘見“百花山花楸”條。

栽培技術

梓

喜光也稍耐蔭,抗寒力強,泰山山頂有栽培,生長表現良好,適應性

強,根系發達,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濕潤肥沃的砂質壤土為好。

常生於山坡或山谷雜木林內,多栽培於村莊附近及公路兩旁,野生者已不可見,海拔(500)1900-2500米。

分布於我國河北、河南、山西、山東、甘肅、內蒙古等地,約在海拔1500-2500米範圍內,陽坡林中有野生。落葉喬木。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甘肅、山東。產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日本也有。類

發展歷史

花楸樹是一種有著一簇簇橙紅色果實的樹或高大灌木,多生長於北半球的溫帶地區。在俄羅斯有廣泛分布。

俄羅斯文化中的花楸樹

民間傳說

關於花楸樹(рябина)俄文名稱的起源在北方沿海地區有這樣的傳說:從前有一對夫婦,他們有兩個孩子:大女兒不討人喜歡,她惡毒、任性而貪婪,名字也很難聽—叫瓦西穆赫;小兒子是個善良可親的孩子,父母非常疼愛地把他叫做羅曼努什卡。瓦西穆赫不喜歡自己的弟弟,就想法要把他除掉。有一天她把弟弟帶到了腐爛的沼澤地,把他陷在了那裡。但是她還是沒能把羅曼努什卡完全殺死,在弟弟沉下去的地方長出了一棵枝葉繁茂而討人喜歡的樹。從此以後,這種樹在俄羅斯廣泛地生長開來,人們親切地稱之為“花楸樹”,這種樹所代表的美好、忠誠和善良的品質為人所讚賞。

詩歌

梓

俄羅斯人非常喜愛花楸樹,經常說:“從出生到衰老,花楸樹永遠和我們在

一起,與我們分憂解愁,與我們歡樂歌唱。”在俄羅斯文化中,花楸樹是祖國和大自然的化身。普希金在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把花楸樹和祖國的意象聯繫起來:“我渴望見到一番景象:/我喜歡沙丘,/小木屋前的花楸樹,/小門和破殘的籬笆。”而在女詩人茨維塔耶娃的詩作中,花楸樹象徵著女性的命運,尤其也是詩人自身命運的寫照:“紅艷的果穗/把花楸樹點燃/樹葉飄落/我誕生。”

歌曲

花楸樹是俄羅斯民間創作中深受喜愛的形象。可能因為花楸樹的果實是苦澀的, 所以人們說到花楸樹時總是用“苦澀”和“憂傷”這樣的修飾語,在俄羅斯民族意識中,花楸樹總以苗條、溫柔的少女形象出現,而且常常是痛苦、憂傷和哭泣著的。在歌曲《別悲傷,花楸樹》中有這樣幾句歌詞:“別悲傷,花楸樹,別難過,花楸樹;夏天還會到來,你又能對年輕的像樹微笑......”在歌曲《烏拉爾的花楸樹》中唱道:“啊,茂密的花楸樹,自花開滿枝頭,啊,可愛的花楸樹啊,你為何悲傷?”

花楸樹的憂鬱形象在《纖細的花楸樹》中表達得最為充分:

一棵纖弱的花楸,風吹左右搖晃,看她低垂著枝椏,垂在籬笆牆上。

就在道路那端,大河對岸的地方,有棵高大的橡樹,也是孤獨地生長。

花楸樹多盼望, 移到橡樹身旁;從此有個依靠,再不東搖西晃。

把我細嫩的樹枝依偎在他身旁,和他濃密的樹葉,日夜絮說衷腸。

農諺

梓

花楸樹花開,該播種亞麻。

花楸紅艷艷,燕麥大豐收。

花楸花開好,亞麻長勢好。

花楸花開遲,秋季將漫長。

花楸果成熟,黑麥不愁

林中花楸多——秋季將多雨;林中花楸少——秋季乾燥。

花楸樹果實大豐收——預示著漫長寒冷的冬季。

花楸樹的果實可以食用和入藥。俄羅斯人相信,牙痛的時候,可以取一根花楸樹枝,切4小段,放在病牙上就可以止痛,但此後的幾年之內都不能再吃花楸果了。用花楸樹果製成的克瓦斯,可用作瀉藥,也可以用於消炎和退燒。

同屬常見種

1.北京花楸 S.discolor(Maxim.)Maxim. 本種與花楸的不同點為:小枝紫褐色,無毛,小葉矩圓狀披針形,葉兩面光滑無毛,托葉革質,宿存。復傘房花序較稀疏,花部無毛,花白色。梨果卵形,白色或黃色。

2.水榆花楸S.alnifolia K.Koch :本種在花楸屬中屬單葉類型,落葉小喬木狀,高可達20米,乾皮暗灰褐色,平滑不裂,小枝暗紅褐色或暗灰褐色,有灰白色點狀皮孔,單葉互生,葉橢圓狀卵形,長5-10厘米,寬3-6厘米,緣具不整齊銳重鋸齒,兩面無毛,側脈6-10對,葉柄長1.5-3.0厘米,復傘房花序,花白色,雄蕊短於花瓣,梨果橢圓形,紅或黃色,萼早落,殘留圓斑萼痕。華北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常見野生。莖、莖皮和果實入藥。秋季采,曬乾。

中藥價值

藥用部位

花楸樹的果實、莖及莖皮。

性味歸經

《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果實:甘苦,平。莖和莖皮:苦,寒 。”入肺、脾、胃經。

功效主治

鎮咳祛痰,健脾利水。治慢性氣管炎,肺結核,水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果實1~2兩;莖和莖皮3~5錢。

古籍考證

①《吉林中草藥》:利尿,強壯。治水腫,肺結核。②《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利肺止咳,補脾生津。治肺結核,哮喘咳嗽,胃炎,胃痛,維生素A、C缺乏症。

化學成分

含揮髮油,還可能含甾體、香豆精、黃酮甙、強心甙、皂甙。

相關選方

①治浮腫:馬家木成熟果實五錢。水煎,日服二次。 ②治肺結核:馬家木樹皮三錢。 水煎,日服一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