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蚯蚓[海蚯蚓]

海蚯蚓[海蚯蚓]
海蚯蚓[海蚯蚓]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海蚯蚓:體圓柱形,壁薄柔軟,前端粗,後端細,形似蚯蚓,體長150-250mm,全體暗綠色,具棕褐色橫紋。是釣魚的良好誘餌。喜歡棲息於有淡水流入的沿海灘涂、潮間帶中區到潮下帶的沙泥中,幼蟲食浮游生物,成蟲以腐植質為食。

基本信息

簡介

海蚯蚓 海蚯蚓

海蚯蚓:體圓柱形,壁薄柔軟,前端粗,後端細,形似蚯蚓,體長150-250mm,全體暗綠色,具棕褐色橫紋。頭部退化,口前葉為一錐狀突起,不甚顯著。口在前端,口內有肉質狀的吻,能伸縮或翻出,吻短,基部有一環鉤吻前端光滑;有一圈觸手,伸長時呈星狀,收縮時形成皺褶,口位於其中。自第5節開始,共有17個剛毛節,剛毛金黃色,其中自第7節到第17節均有鮮紅色的羽狀鰓絲。自第3剛毛節開始,每節均有5個環輪,約5節以後的剛毛節,環輪數目依次減少。體後端鈍,肛門成一橫裂,位於接近體前1/16的背面;肛門腹面前方兩側各有一腎孔。消化道細長,約為體長的2倍,扭曲成螺鏇形。疣足退化,可分兩個肢,背肢為圓錐狀突起,有一束細長刺狀剛毛;腹肢退化呈橫枕狀突起,有一行精而短的鉤剛毛。無背須和腹須。身體後段甚小,環輪不易看清,疣足剛毛均不顯著。

基本信息

【藥 名】:海蚯蚓

【拼 音】:HAIQIUYIN

【來 源】:為沙蠾科動物海蚯蚓的全體。

【功 效】:清熱解毒。

【主 治】:用於癰瘡腫毒。

【性味歸經】:苦,寒。心經。

【用法用量】:外用:焙乾研末外敷。

【別 名】:沙蠾(《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布】:本種多見於渤海、黃海沿岸。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四季捕捉,挖出後洗淨泥沙,曬乾備用。

【拉丁名】:海蚯蚓Arenicola cristata stimpson.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中藥化學成分】:全體含牛磺酸、蛋氨酸、半脫氨酸、脫氨酸、絲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纈氨酸、亮氨酸、蘇氨酸、精氨酸等多種胺基酸。其中牛磺酸含量較高。

藥品採集

海蚯蚓 海蚯蚓

介紹幾種簡便易行且不耗資的海蚯蚓(沙蠶)採集方法,對萊州灣域內都適用。

一、在扇貝殘體中採集。萊州灣海域近海都養殖扇貝,每隔一定時間要篩選分籠,淘汰掉個體偏小或畸形者,在這些遺棄的扇貝殘體中很容易找到海蚯蚓,且多是管蚯蚓。

二、花蛤殘殼中。秋季是漁民採挖花蛤的大好季節。在採挖的花蛤中,由於泥沙混雜,往往有不少海蚯蚓混雜其中,這些海蚯蚓多是泥蚯蚓,海釣效果最好。這可以到船上花蛤堆中翻找。漁民為把採挖的花蛤變為商品蛤,要用鐵篩進行篩選,去掉泥沙殘骸,在這些泥沙花蛤殘骸中搜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海蚯蚓 海蚯蚓

三、在海蠣中採集。海水落潮後,往往有礁石露出水面,礁石上長滿了海蠣。這些海蠣中寄生著很多海蚯蚓,且多是那種泥蚯蚓。採集這些海蠣子,既有幸品嘗其美味佳肴,又可收采大量優質海蚯蚓,可謂一舉兩得。

藥用價值

乾海蚯蚓 乾海蚯蚓

海蚯蚓屬環節動物門多毛綱,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底棲無脊椎海洋生物(蛋白質含量高達68%),它是魚、蝦、蟹人工育苗和養殖的優質活體天然餌料,也是餐桌上的美味海鮮品,又是極好的釣餌,人稱“萬能釣餌”,還是生產海洋保健食品和抗癌、防癌、免疫及防輻射的海洋生物藥品的主要原料

海蚯蚓體內含有大量人體所需要的胺基酸、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尤其富含纖維蛋白溶解酶、纖溶酶原激活物、膠原酶等三種酶系,是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和消除疲勞的有效保健食品,海蚯蚓體內所含的海蚯蚓激酶具有治療腦血栓、心肌梗塞等血栓性疾病的功能,所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具有增強免疫力、提高記憶力的功效,還具有抗血栓、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此外含有豐富的羥氨酸,具有美容養顏、抗衰老的作用。

生活習性

在潮間帶極為習見,亦見於深海,在岩岸石塊下、石縫中、海藻叢間,以及珊瑚礁或軟底質中均為占優勢的無脊椎動物。主要食其他蠕蟲及海產小動物。有的有性節出現於體中後部,使蟲體呈現兩個不同的體區;有的如大眼沙蠶、中沙沙蠶等有性節僅發生在體中部,使蟲體呈現前部無性節、中部有性節、後部無性節三個明顯的體區。異沙蠶體的主要變化是:口前葉觸手和觸角縮短,眼變大並具晶體,疣足在無性節僅背、腹須膨大,而在有性節除背、腹須基部膨大外,並出現附加的葉片狀突起,剛毛葉變為寬扁葉片狀或扇形,剛毛亦逐步為游泳槳狀剛毛所替代。雄性的背須具齒狀乳突、肛節長出特化的感覺乳突。內部變化包括肌肉的分解和重組、消化道的自融、體腔充滿生殖產物,結果使蟲體變化(雄性乳白色、雌性藍綠色),這都有利於沙蠶由底棲轉入生殖浮游。由於環境(溫度、月光等)的影響,性成熟的雌、雄沙蠶個體先後離開棲息地,起浮於海面排精放卵。多個雄性個體圍繞雌性個體鏇轉運動,這種生殖現象稱為婚舞。婚舞后,雌雄個體大多下沉于海底死去。

海蚯蚓-科學延伸

海蚯蚓 海蚯蚓

法國巴黎皮埃爾·瑪麗·居里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法國布列塔尼地區海邊的沙灘中生活著一種名為海蚯蚓的小蟲,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與人類的極為相像,並且它的血質也非常適合保存和注射。

發現這種小蟲的專家福蘭克·扎爾說,“給人輸送這種昆蟲血液的臨床試驗結果非常令人滿意。” 據扎爾介紹,許多其他利用化學方法或動物血液製造人體血液的方法都不盡如人意,因為不少人對這些血液會產生過敏甚至排異反應。而海蚯蚓血液則不會使人產生這些反應,因此,扎爾對利用海蚯蚓血液研製出適合人類的人造血液充滿信心。

據悉,人造血液如果開發成功不僅會緩解醫院血庫嚴重供不應求的局面,而且能夠預防因血源污染而發生的各種傳染病,並且對大規模自然災害發生時的搶險救災也具重要意義,因此已成為各國爭相研究的重要課題。

挖海蚯蚓

海蚯蚓 海蚯蚓

喜歡釣魚的人都知道,海釣最好的餌料莫過於管食了。管食是沙蠶的一種,被稱為海釣的萬能餌料。

休息的時候買了一把小鍬,等落潮後去體驗一下親自挖海蚯蚓的感覺。按照釣友傳授的妙法去尋找並挖掘,找到管食用貝殼類做的窩,不由分說就開挖。但是,一鍬下去卻得到的是空管,辛苦了半天收效甚微,到漲潮的時候才有所斬獲。

釣海魚經驗就是釣漲潮,平潮和落潮效果一般(不同的魚有不同的潮水。——編者注)。當潮水剛淹沒了海岸線的時候,我用5.4米的手竿釣效果奇佳,只要你拋鉤于海中就會有魚上鉤。晚上,將挖管食整個過程進行了分析,並得出結論:挖管食要“輕靠近、快下手,趕漲潮前的時間段,縱深挖掘可得整蟲”。

人工養殖

海蚯蚓 海蚯蚓

工廠化人工養殖八十年代首先見於日本,多為首先進行人工育苗,繼而實行投苗放養,具體作法多是在人為的室內池(槽)中進行,育苗時不鋪沙,放苗養成則要鋪粗沙30厘米左右。每日灌水,投餌2-3次,配上充氣。如此只要供水及時,溫度適宜,密度合理,餌料合適,只需半年即可養成商品,產量一般為每坪10公斤(約合3公斤每平方米)。

粗放型池沼養殖採取人工(或半人工)繁育苗種,土池大面積放養,利用不宜飼養魚蝦的淺池窪地是重點。鑒於這些水域面積較大,又多為初始開發,除害較差,而海蚯蚓本身又是一種餌料生物(包括成幼體),所以清池進水工作務必要比放養魚蝦還要嚴密,以防遭受多種生物的侵害,影響成活和產量。只要密度適宜,管理得當,畝產可在50公斤以上。

增殖型灘涂放養 是從增殖資源的角度開展工作的。據報導山東和遼寧在一定範圍內的自然海區(潮間帶)人工放養即將潛沙的海蚯蚓幼體,增殖海蚯蚓,起到了提高產量50-75倍的可喜成效,方法也很簡單,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都非常顯著。

製法

海蚯蚓 海蚯蚓

海蚯蚓素有海釣“萬能餌”的美譽。海蚯蚓體內富含水分,尤其是氣候炎熱的季節更不易保活保鮮,困擾著許多釣友。如果使用過程中出現剩餘或準備長期儲存,必須鹽漬成半乾狀態的鹹餌。以前筆者從釣魚技術刊物上或釣友處習得鹽漬、酒精漬制餌方法,可能是水平有限,也可能是傳授者有意迴避部分技術關鍵,製成的鹹餌總是難如人意。其特徵表現在:鹽制時間短,成品有肉質感卻水分太多,粘粘的,易變色腐爛,不戀鉤,魚不喜食;鹽制時間較長,水分流失嚴重,只剩皮囊沒有肉,有時還特硬,連掛上鉤都困難,魚仍置之不理。總之,要想製成質量上等的鹹餌十分困難。為了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幾年來反覆實踐,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挫折,終於攻克了難關。根據操作的程式,暫名“鹽漬壓置法”。

一、將準備好的海蚯蚓除去雜質,用海水沖洗乾淨,控乾多餘水分。不能省略清洗環節,不然,有色的污泥會在鹽漬和保存過程中污染海蚯蚓,改變海蚯蚓體表的顏色。

二、把控乾水分的海蚯蚓用大粒鹽拌勻後平攤在多層舊報紙上,然後捲起報紙立在光線暗、排水通暢的地方瀝乾被鹽漬出的海蚯蚓體內的水分。注意海蚯蚓體內漬出的水份及粘滑的體液要及時流出紙卷,不能窩在餌包中。否則會引起海蚯蚓的腐爛。

海蚯蚓 海蚯蚓

三、經過兩小時的鹽漬,海蚯蚓體內的水分基本清除,此時要把海蚯蚓重新平 攤在吸水性好的厚乾布上卷緊,外層包嚴後用重物在平坦乾燥的地面上壓置一至兩小時,海蚯蚓體表上的殘餘水分會被乾布再次充分吸收。

四、打開布包,海蚯蚓餌呈餅狀粘連在一起,用一小把精鹽充當隔離劑,用手將餌餅逐條抖開拌勻,換乾布包卷後用塑膠袋密封藏於冰櫃的冷凍室內。

用上述方法鹽漬的鹹餌呈粉紅或棗紅色,有肉質感且軟硬適度,誘魚效果突出。其優點有三:其一是漬前的清洗使海蚯蚓與污物“絕交”,保證了後期制餌的原有色澤。其二是報紙卷排水流暢,解決了與布包只吸水不排水的矛盾。其三是乾布壓置有效縮短制餌的時間,除吸水更徹底外,還避免了在陽光、空氣中海蚯蚓發生氧化而變色變質。

性狀鑑別

全體呈彎曲的扁圓柱形,長15-250cm,前端粗,後端細,形似蚯蚓。暗綠色,表面具環紋及深褐色條紋。自第5節開始,共17個剛毛節,剛毛金黃色。疣足退化,背肢為圓錐狀突起,有一束細長刺狀剛毛。氣腥,味鹹。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