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
典故一
戰國末期,有一個很強大的國家叫秦國,它想吞併其他國家,統一天下。公元228年,秦國的軍隊占領了其中一個國家。接著又準備入侵另一個叫燕國的國家。燕國的太子丹就派了一名叫荊軻的勇士前往秦國刺殺秦王。為了獲得秦王的信任,荊軻帶上了一張地圖,上面畫著燕國最富饒的地方,準備獻給秦王。他在這張地圖裡藏了一把非常鋒利的匕首。他來到秦國,見到秦王,恭敬的將地圖獻上,然後,慢慢打開地圖給秦王看。當地圖完全打開時,他抽出那把藏著的匕首,刺向秦王。但秦王躲開了,跑到了一根大柱子後。秦王的衛士們立刻跑來圍住他,馬上就把他給殺了。燕國太子刺殺秦王的計畫失敗了。後來,燕國也被秦國給吞併了。
後來,人們用這個成語來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就露出來了。
典故二
人到老年,身體上難免這個地方不靈活那個地方有病痛,因此對報刊上的健康版不免關注起來,想從中學點養生之道。這類的文章有的頗能打動人心,它們以關切的口吻娓娓道來,生動地描述老年人的常見病以及如何防治,只是到最後才亮出一招,說這種病痛哪種藥有特效哪個醫生能包治,接著列出買藥診病的地址、電話號碼、乘哪幾路公車可以抵達等等。至此才恍然悟及:這是廣告!前面那些不過是引人入彀的鋪墊罷了。
成語故事
戰國末期,秦國實力強盛,攻滅了韓、趙兩國後,又向燕國進軍。為此,燕太子丹決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期扭轉局勢。
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荊軻。他擅長劍術,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選。為了使荊軻能接近秦王,特地為他準備了兩樣秦王急於想獲得的東西:一是從秦國叛逃到燕國的將領樊於期的頭顱,二是燕國督亢地區(今河北涿縣東)的地圖,表示燕國願將這塊地方獻給秦國。這兩樣東西分別放圖窮匕見典故場景再現圖在匣子裡。行刺秦王的匕首,就放在卷著的地圖的最裡面。此外,還為荊軻配了一名助手,此人叫秦舞陽。臨行時,太子丹等身穿喪服,將荊軻送到易水邊。
秦王得知燕國派人來獻兩樣他最需要的東西,非常高興。在都城鹹陽宮內隆重接見。荊軻捧著裝有樊於期頭顱的匣子走在前面,秦舞陽捧著裝有地圖的匣子跟在後面。
秦舞陽在上台階時,緊張得雙手顫抖,臉色變白。荊軻趕緊作了解釋,並按秦王的要求,接過秦舞陽手裡裝有地圖的匣子,當場打開,取出地圖,雙手捧給秦王。秦王慢慢展開卷著的地圖,細細觀看。快展到盡頭時,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荊軻見匕首露現,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舉起匕首便刺。
但是,荊軻並未刺中秦王。秦王急忙拔劍自衛,卻又一時拔不出來。於是兩人繞著柱子轉。衛兵因沒有秦王命令,不敢擅自上前。
就在這緊張的時刻,秦王的侍臣突然將醫袋抽打荊軻,並提醒秦王把劍推到背後拔出。秦王頓時醒悟過來,迅速拔出劍來,一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倒地後,將匕首投向秦王。結果未中,被擁上來的衛兵殺死。
成語辨析
辨音 見;不能讀作“jiàn”。
辨形 圖;不能寫作“途”。
成語示例
葉聖陶《一個青年》:“不意先生乃蓄別抱,圖窮匕見,爰有所言。”
孫中山《敬告同鄉書》:“自弟有革命演說之後,彼之詐偽已無地可藏,圖窮而匕首見矣。”
未解之謎
秦舞陽的結局
《史記》中沒有寫出圖窮匕見事件中的重要人物秦舞陽的結局。《史記·刺客列傳第二十六》“燕國有武士秦舞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忤視。”由此說明秦舞陽是個勇士,但勇士不一定都見過大事面。有很多人,在同一階層中間可能是個勇夫,但換個場合就不一定了。“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舞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舞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舞陽,前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攝。願大王少假借之,使得畢使於前。”秦王謂軻曰:“取舞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秦舞陽是副手,但是如果他不害怕的話,可能荊軻就沒有機會親自獻上地圖,也就沒有圖窮而匕見了。勇於私鬥者,必怯於公斗,秦舞陽也許只是個市井流氓,秦王或許會放過他。小說《燕丹子》里對秦舞陽的面白進行了另一番解說——謀士田光對燕太子丹說的一段話:“然竊觀太子客,無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脈勇之人,怒而面青;舞陽,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知荊軻,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但這並非正史。
究竟秦舞陽有沒有被殺害,這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故事的真實性
荊軻刺秦王的記載最早見於《史記.刺客列傳》中的記載。部分主要記敘了“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敘述了這一事件的前因後果,從準備、實施、到最後失敗,事件過程完整。情節圍繞一個“刺”字展開,波瀾起伏,驚心動魄,人物的性格也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得到了生動的表現。但這其中卻能發現不少漏洞:首先動機就有問題。刺秦的目的是阻止戰爭。可是就算刺秦成功。秦王的子孫難道不會派出軍隊攻打燕國嗎?雖然秦國太厲害,只有派刺客下手,可他難道不知道,這樣風險太大了嗎?荊軻走的時候至易水上,祭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造出那么大動靜秦王難道會不知道這件事情?再說刺秦的過程。好像更是漏洞百出。繞著柱子跑。那么大的柱子,小孩子都知道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掉過頭來跑迎面碰見對方。可是荊軻就在那一圈一圈跑,真有些說不過去。當然,《史記》也有其局限性。司馬遷的歷史觀基本上仍是唯心主義的,有些記載對個人的歷史作用作了不適當的誇大,有關封建迷信的神異傳聞未能完全剔除,宿命論的思想也時有流露。但也不能說明其中的記載全部有誤。荊軻刺秦王的真實性到底有多高呢?歷史學家總有一天會找到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