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廉錦楓》梅蘭芳早期編演的京劇歌舞劇,事見李汝珍之小說《鏡花緣》。該劇是齊如山為梅蘭芳量身定製,排演時多有創新,扮相新穎,唱做俱佳。“入海”時有的文詞典雅、韻律動聽的大段唱腔;“刺蚌”時則是載歌載舞,剛柔並濟,充分體現了梅派華麗、優美、典雅、端莊之特色。故事發生的背景在唐朝的君子國,事母至孝的廉錦楓因其母患病思食海參,遂練就一身水性,潛海尋參,恰逢漁翁吳士公張網之,後縛於船頭。幸遇飄洋遠遊至此的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為其贖身。出於答謝,廉錦楓入海取海參和珍珠相贈。
京劇《廉錦楓》取材於清代李汝珍警世小說《鏡花緣》。故事發生在假設的海外異域,類似《聊齋志異》中的羅剎 海市:廉錦楓生長在君子國,因母病思食海參,於是練就水性,潛海撈參,孝奉老母,不幸被青丘國漁人網得,縛於船頭,竟要將她典賣。幸遇來自大唐的讀書人唐敖。唐因科舉落第,心情沉鬱,隨妻弟林之洋泛海出遊。唐敖憐惜清貧孤女,當即出銀贖救。廉錦楓重返大海,刺蚌得珠,回報救命恩人。此劇由齊如山編劇,梅蘭芳首演於1923年。表現東方美人魚暢遊海底世界,唱做並重,歌舞雙絕,把觀眾引入想像的海間。由梅蘭芳與徐蘭沅、王少卿創始,樂隊加入二胡伴奏,革新京劇旦角唱腔,已延續至今;朱桂芳配演蚌精的刺蚌舞,媲美《西施》中的羽舞、《霸王別姬》中的劍舞,曾經日本寶冢電影公司搬上銀幕。南鐵生(1902-1991)票友“下海”,藝宗梅派,得其真傳,曾演出《廉錦楓》全劇,向有“漢口梅蘭芳”之譽。
戲畫家王雙才擷取廉錦楓“探海舞”中揮竿揚線、鉤取海參的一個造型,腳踏滔滔海浪,眺望茫茫海天,亭亭玉立的身材,清純脫俗的氣質,傳達出梅派藝術高雅浪漫的舞台神韻。
劇情簡介
唐武則天時期,孝女廉錦楓因母病思食海參,乃練就水性,潛海取參。某日,青丘國一漁翁網得廉錦楓,竟欲售賣。恰遇落弟舉子唐敖等人過此,贖救了廉錦楓。廉復入海取參,並刺巨蚌獲得珍珠,遂贈珠給唐敖,以謝恩情。
“君子國”的清貧孤女廉錦楓為了孝奉老母、撫養幼弟,常年下海捕撈海參。不幸一日被相鄰“青邱國”的漁人網住,竟要將她典賣。幸遇唐朝武則天稱帝時落第之人唐敖等飄遊經過,出銀相救。廉又重新入海捕參,遇到一大蚌,刺蚌得明珠一顆,回報了她的救命恩人。
唱腔
《廉錦楓》包括了所有西皮唱腔:慢板、導板、原板、南梆子、二六、快板、搖板、散板等,這在傳統戲中是前所未有的。早期梅先生對慢板、南梆子先後改過兩次,50年代初梅葆玖演唱此劇,由王少卿等對全劇唱腔從新潤色,大大豐富了梅派唱腔藝術,其中慢板第三句“老娘親又染了陰虛之症”,更借用了傳統戲《祭江》的二黃唱腔(《祭江》一劇,梅蘭芳當年所演示的唱詞與其他演員不同),西皮、中摻入二黃也是梅派唱腔一大特色,此後即少見演出,也未見有音響資料,只有梅派名家包幼蝶先生在港、申兩地教了些票友。
戲詞節選
(西皮導板)
更衣改換出家門。
(原板)
想起了從前事好不傷情!
老娘得下了陰虛之病,
用海參此症貨賣無人。
無奈何現學得諳通水性,
每日裡到海邊覓取海參。
(二六)
尊聲老爺聽奴稟,
家住此國水仙村。
廉氏錦楓是奴名,
自幼隨父讀書文。
老娘親又得那陰虛症,
捨身入海來求參。
誤投羅網險喪命,
幸遇老爺救殘生。
(快板)
不是波臣暫水居,
竟同涸鮒困行車。
願開一面仁人網,
可念魚兒是孝魚。
劇情分析
梅派名劇《廉錦楓》取材於清李汝珍所著警世小說《鏡花緣》第十三回。是齊如山執筆專為梅蘭芳大師編寫的本
子,首演於1923年。
廉錦楓是原作者所創造的純淨理想化身,卻被網為“獵物”。反差之大道出了李汝珍的感嘆。而齊、梅二位把這個故事搬上京劇舞台,其審美意識是相當高妙的。全劇的重點場次有:“奉萱”“探海”“遇救”“刺蚌”。這齣戲是梅30歲以前的代表作。唱、做、念、舞並重,按內行話來說是“十分吃功”的一齣戲,要通力到底而無緩。
“奉萱”寄情於西皮慢板、搖板和念白等表演,體現了廉錦楓在艱難的環境中對染病老母的體貼孝順,親切感人。此劇晚於《西施》 ,使加入樂隊的二胡伴奏更加和諧,豐富了旦角唱腔的內涵。
“探海”描述在天水茫茫、巨石縱橫的遼闊海邊,廉錦楓在狂風大浪中釣取海參一無所獲。為醫母病只能縱身入海尋覓。梅先生在這一場中從走邊等程式中化創出了“探海之舞”,即將環境景物和揮桿、揚線、鉤取的美麗造型,配合高腔迭起的西皮導、原板、南梆子唱腔,載歌載舞。把觀眾引入想像的海空,達到美不勝收的藝術效果。
“遇救”則以唱做為主。通過西皮二六、散板、搖板和快板,唱出了廉錦楓面對殘酷處境,內心的淒楚及對恩人的感激之情。這一場最為火爆,蕭長華扮的漁夫及漁婆,市井之中賣布的、買貨的,及姜妙香等扮的唐敖和多九公、林之洋等相繼登台。把悲愁的題材用喜劇的諢科嬉笑手法完成,真是既熱鬧更顯深刻。
“刺蚌”所呈現在觀眾眼前的是東方美人魚暢遊海底世界。自然一切都是虛擬的,也是京劇梅派表演藝術的精心之筆。這場戲所選的反三黃原板是首次出現在旦角的唱腔之中。緊接著刺蚌高潮的伴奏曲牌《將軍令》還加了海笛,使樂曲的鏇律如水般流暢。當年著名樂師徐蘭沅和王少卿的操琴藝術和梅蘭芳、朱桂芳的“雙人舞”融為一體,可謂天衣無縫。
如此精彩的《廉錦楓》曾被一位外國詩人驚嘆道:是詩。不,是立體的詩。
《廉錦楓》全出戲的完整演出,已然絕響舞台多年。為什麼這齣場次洗鍊、占人又不多的戲問津者卻不多呢?關鍵是以梅蘭芳30歲以前的條件而言,不僅要有寬亮甜和高遏行雲的嗓子,還要有吐字如珠的連續持久的功力;不僅要有深厚的武功基礎,還要有亭亭玉立的身材;不僅要有姣好的扮相,還要有豐富深沉的表演力度。最難得的是那清純脫俗的氣質。
照片中廉錦楓的扮演者是先父南鐵生(1920-1991)。原藉湖北浠水,生於河北保定,舞台生活為1917年至1961年。他與同時代的言菊朋、朱琴心、奚嘯伯、金仲仁、俞振飛等均為票友下海而成名。由於他們都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在當時的京劇舞台上形成了一股書卷氣風潮。
廉錦楓
廉錦楓是君子國的一個大孝女。
廉錦楓從小家境貧寒,屢遭不幸。她的父親廉禮曾任君子國上大夫之職,但因鄰國遭人侵犯,國王命廉禮發兵前去援救,不幸兵敗,從此被發配邊遠異鄉,潦倒亡故,家中的資財因此耗盡。母親良氏素有陰虛之症,服藥即吐,只有以海參煮食,才能安寧,但是本國海域不產海參,每每要花重金去鄰國購買,自從父親死後,家境衰敗,母親老病復發,令家人焦愁不已。廉錦楓因是家中長女,早已擔起生活重荷,聽說海參原是產自大海,如能熟悉水性,潛人海中,便能獵獲此物,廉錦楓下定決心,學習潛海本領,置辦一口水缸,裝滿清水,日日浸在缸中,練習憋氣換氣,久而久之,竟然能在水中生活一日之久。她又做了一套皮衣皮褲,常常人海取參,供母食用,母病由此漸漸好轉。
這天她又佩帶護身寶劍,身穿皮衣皮褲,拜別了母親,去海底撈參。
君子國百姓都是正人君子,誰都不願下海捕魚捉蝦,殺害生靈,沿海魚產非常豐富,鄰國漁民常來此地捕撈。青邱國有一對漁民夫婦又來此地捕魚撈蝦,一連幾日都沒能網到大魚,自覺十分晦氣,煩惱間又下一網,竟然網到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子,漁民夫婦十分高興,幾日辛苦總算有了報償,準備將這活人也像漁貨一樣賣個好價錢,用一條繩索將女子套在桅桿上。原來這被捕女子正是廉錦楓,四面無人,無法得救,正在危難中,忽見海邊有條大船漸漸駛近,大聲連呼救命。
大船上正是大唐國的秀才唐敖,偕友林之洋、多九公遊歷海外各國,途徑此地,忽聽遠處漁船上有人連呼“救命”,將船急駛過去問話。女子見是大唐人氏來到,好不高興。便道自己的曾祖本也是大唐嶺南人士,因避戰亂,才遷來海外君子國居住,她自幼隨父母習文識字,今日下海撈參,不慎被抓住,要被漁人賣掉,希望遠方貴客幫忙相救。唐敖聽見她的經歷,好生奇怪,不由問道:“你既是幼讀詩書,請將名姓寫來一看。”說罷將紙筆放在她面前。
京劇旦角經典劇目
京劇劇目中的哪一個角色由哪一個行當的演員來扮演,一般都有明確的規定。因此,不同的行當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