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昭關》

《武昭關》

《武昭關》是生旦並重的折子戲,主角是馬昭儀和伍子胥。

簡介

武昭關》原是生旦並重的折子戲,主角是馬昭儀伍子胥。馬昭儀原是秦國五樣公主的宮娥侍女,五樣公主許婚楚國太子,馬昭儀陪至楚國,楚平王父納子媳,由佞臣費無極定下了“金頂轎換銀頂轎,五樣女換馬昭儀”之計,將馬昭儀配與了楚太子。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憤平王之滅絕倫理,諫本逆君,全家問斬。只有伍子胥逃樊城、過昭關、吹蕭吳市,存諸刺僚,伐楚鞭屍,雪了冤恨。在戲曲里,對於這個題材,流傳著兩種不同的演法,一種是伍子胥獨身過昭關,戲名叫《過昭關》。另一種是伍子胥保護馬昭儀逃國,被困於禪宇寺,戲名就叫《禪宇寺》。有人認為這段情節也等於伍子胥過昭關,而伍子胥卻是扎靠起打、獨退楚兵,為了區別於“過昭關”,就把這齣戲定名為《武昭關》,而把伍子胥獨身過昭關的戲定名為《文昭關》,用“文”、“武”二字分冠於“昭關”之上,以示不同。兩個“昭關”。雙存並茂,在舞台上流傳了幾十年。王瑤卿先生在三十歲左右的時候,正以《武昭關》名揚劇壇。那時,王派新腔,已改革了許多旦角的傳統老調,《武昭關》里有一段[二黃快三眼],只那一句“走天涯,奔地角,淒悽慘慘”的閃板垛句,就開闢了震撼菊壇、群起仿效的熾熱風氣。王瑤卿先生四十歲嗓子"塌中"以後,不能再演此劇,傳授於梅蘭芳。梅蘭芳與王鳳卿合演,頗獲好評。

題材

楚平王父納子妻。伍奢諫奏,被滿門抄斬。其子伍員(子胥)保護公子建之妻馬昭儀出逃。鄭國大將卞莊率兵追趕,兵困禪宇寺。馬氏託孤於伍員,投井自盡。伍員保護孤兒突圍逃走。

又名《禪宇寺》故事見《春秋五霸七雄列國志傳》及《左傳春秋》鼓詞,與《全部伍子胥》故事並不銜接,與《文昭關》單行。

唱詞

伍子胥:拜將封侯印,蓋世掌乾坤。扶保平帝主,四路掃煙塵。俺,姓伍名員字子胥,乃楚國間利人也。只因平王無道,父納子妻為妾。是俺一怒,保定皇家四口我就反……反出皇朝。似淤泥擋住車輪,沙灘無水困住蛟龍。(叫頭)天吶天!俺伍員好似一輪明月,又被烏雲遮掩。(叫頭)且住!耳聽後面人聲吶喊,想是卞莊帶兵追來,不免請出國太速速登程。有請國太!

馬昭儀:淚似湘江水,輾轉不斷流。

伍子胥:臣伍員見駕,國太、幼主千歲。

馬昭儀:平身。

伍子胥:謝國太。

馬昭儀:請哀家出來何事?

伍子胥:臣聽得人聲吶喊,想是卞莊帶兵追來,為此請國太速速登程。

馬昭儀:如此將軍帶馬。

伍子胥:臣領旨。

馬昭儀:【二黃散板】馬昭儀跨龍駒珠淚滾滾,罵一聲費無忌賣國的讒臣。楚平王坐江山為君不正,把一個親生的子趕出了朝門。

伍子胥:耳聽後面殺生震,想是卞莊發來兵。眼望松林一寺院,請國太下龍駒好藏身。

馬昭儀:兵困禪宇……

伍子胥:馬後悲,【原板】就是那鵲鳥難飛騰。葵花樹下栓戰馬,虎頭金槍插至在埃塵。

將身兒站在廊檐下,且侯國太降龍音。

馬昭儀:哎呀!楚兵紛紛扎了隊,君臣逃命好傷悲。將軍快把雄兵退,救出了母子出重圍。

伍子胥:走向前來把本啟,尊聲國太聽端的。那卞莊得勝的貓兒強似虎,為臣的似猛虎又被犬欺。(馬昭儀:太子呢?)太子爺龍游淺水遭魚戲,(馬昭儀:哀家呢?)龍國太鳳拔翎毛怎能飛。要保只把太子保,難保國太出重圍。

馬昭儀:舉鼎曾在臨潼會,萬馬軍中臣受虧。保皇家四口喪兩口,不怨將軍怨著誰。

伍子胥:子胥聞言雙膝跪。

馬昭儀:平身。

伍子胥:謝國太!國太鳳耳聽端的。國太本是三十二,為臣的四十少二春,知道者只說臣保主,(馬昭儀:不知呢?)認做一對。哎呀!【散板】一句話兒錯出唇,嚇得我三魂少二魂,走向前來忙跪定,過往神靈聽分明,我若保主有假意,死在千里萬馬營。

馬昭儀:子胥一言來提醒,提醒南柯夢中人。將軍且退廊檐下……

伍子胥:臣領旨。(下)

馬昭儀:哎呀,【慢板】懷抱著年幼兒大放悲聲。恨只恨兒祖父綱常喪盡,父納了子的妻敗壞人倫。撇下了兒的父東逃西奔,連累了伍將軍喪膽丟魂。到如今母子們何方寄命,奔天涯、走地角、淒悽慘慘何處安身。【散板】回頭便把將軍請……

伍子胥:臣來也。來了楚國保駕臣。國太快快付幼主,放我君臣好逃生。

馬昭儀:將嬌兒付與將軍抱,

伍子胥:急忙上前移龍身。解開甲冑藏幼主,辭別國太要登程。威風凜凜跨金鐙,(馬昭儀:轉來!)國太有話快些雲。

馬昭儀:將軍吶,嬌兒與你有君臣份,饑寒飽暖要小心。不當將軍抱太子,只當將軍你自己生。

伍子胥:國太不必細叮嚀,君是君來臣是臣。那卞莊人馬追的緊,三人一路怎逃生。

馬昭儀:呀!空中降下無情劍,斬斷母子兩離分,半幅羅裙遮住面……嚇,將軍你看廟外人馬來了……

伍子胥:一見國太投了井,不由子胥淚淋淋。推倒土牆忙掩井。殺敗了,殺敗了。子胥離家有數年,不殺平王不回還。解開甲冑觀幼主,(三笑)一夜須白過昭關。卞莊休趕你老爺去。(下)

與文昭關的區別

京劇《文昭關》《武昭關》都有史實依據(《史記·伍子胥列傳》),但不完全同於史實。兩齣戲各有特色,《文昭關》的伍員重唱,《武昭關》的伍員重做。《文昭關》由於王鳳卿、余叔岩、言菊朋、楊寶森都曾演出過,各派傳人至今不衰。《武昭關》過去則屬“七塊白”之一,多在開場戲中演出,現在瀕臨失傳。

與楚宮恨的關係

《楚宮恨》雖為新編,實際上將《戰樊城》掐中、截尾,《武昭關》去頭、截尾,在兩戲中插入太子建與馬昭儀失散一場。

《武昭關》與《楚宮恨》有以下幾個差別:

首先,情節略有不同。《武》劇為三場戲,首尾都上卞莊(鄭國大將,史載伍員與太子建逃至鄭國失散,鄭遣卞莊追殺),並與伍員有小開打。《楚》劇上武城黑(在單演《戰樊城》中應被伍員射死),不開打。《武》劇馬昭儀(“昭儀”為嬪妃名稱,不是人名)之死頗含被動,《楚》劇中馬昭儀則是捨生保兒。

其次,唱詞頗不相同,這是由於情節有異的原因。在禪宇寺中(《武昭關》一名《禪宇寺》,因伍員與馬昭儀在寺內避追兵)伍員與馬昭儀有對唱。

當伍員下場後,馬昭儀接唱[二黃慢板]:“獨坐在大佛殿自思自恨”(《楚》劇刪此一句)。這段[慢板]梅蘭芳先生錄有唱片,《楚》劇保留了這一精彩唱段,但加了幾句唱詞,唱法也與梅派不同。據說程硯秋先生也有《武》劇。

接過太子後,《武》劇伍員有“國太快把心拿穩,救我君臣好逃生”句,馬昭儀有“子胥不住逼奴命,卞莊好似五閻君”句。

再次,人物稱謂不同。《武》劇伍員稱馬昭儀為國太,《楚》劇稱夫人。

最後,人物扮相不盡相同。《武》劇中伍員戴白扎巾,《楚》劇伍員戴帥盔。《武》劇馬昭儀穿黃帔(也有穿黑帔者),《楚》劇則穿黑帔。《武》劇中卞莊也有兩種扮相,一種勾元寶臉穿紅軟靠或箭衣馬褂。一種勾油白臉,扎綠硬靠(據楊榮斌先生說)。

《武》劇中的伍員也是三次換髯口,出場戴黑三,第二場換黲三,第三場換白三。第一場伍員起霸後,念詩、念白(敘述鬧金殿,反午門,闖重圍經過),邊念邊舞,這和《戰樊城》後場箭射武城黑一樣都具有表演特色。不應讓它失傳。現今不少京劇演員和票友只知《楚宮恨》不知《武昭關》。其實《楚》《武》兩劇不妨並存。《上天台》《打金磚》《草橋關》《漢宮驚魂》不也是如此嗎?

《文昭關》

京劇《文昭關》,其實就叫《昭關》。為了區別另一出也是講述伍子胥“一夜須白過昭關”故事的《禪宇寺》而名《文昭關》。《禪宇寺》也稱《武昭關》,因為戲裡邊伍子胥扎硬靠、打扎巾(或帥盔),表演上有起霸、槍花及一些武打,故名《武昭關》。而可與《戰樊城》連演的《昭關》因其以唱工為主要表演手段,故稱《文昭關》。“文”、“武”兩個《昭關》雖都是講“一夜須白過昭關”的故事,但情節迥異,是兩齣完全不同的戲。《文昭關》可與《戰樊城》、《浣紗記》、《魚腸劍》連演,稱為全部《伍子胥》或《鼎盛春秋》,《武昭關》即《禪宇寺》則是單獨的一出傳統老生、青衣戲,不與其它戲連演。

《文昭關》一劇中,唱腔繁重,西皮、二黃都有,尤其以一套【二黃慢板】、【原板】的唱腔聞名於世。京劇劇目中,在一齣戲里既有西皮,也有二黃的戲很多,也有很多隻唱西皮或只唱二黃的戲,如《空城計》全是西皮,《洪洋洞》全為二黃,《捉放宿店》、《烏盆記》則是西皮、二黃兼有。京劇史上關於西皮、二黃的流傳演變及“皮黃合奏”形成的說法,長期以來,莫衷一是。有一種說法是二黃來自徽班,西皮強調是由漢調(楚調)藝人進京搭入徽班後,徽漢合流才開始出現“皮黃合奏”的;另一種說法是“皮黃合奏”早已在漢調中就已經形成,徽班所演唱的實際已是漢調,即“班曰徽班,調曰漢調”。以漢調、京劇的同一齣劇目《文昭關》為例,可以看出,後一種說法是合乎歷史的。

現在一般說到《文昭關》一劇,都認為是楊(寶森)派代表作品,的確,楊寶森先生對於《文昭關》(包括《伍子胥》中的其它幾折戲)十分鐘愛,下過很大的功夫研究。但追根溯源,楊寶森此劇是從汪(桂芬)派一路衍變而來的。汪桂芬是學程長庚的,曾經給程長庚操琴,程故去後,汪是能夠體現程長庚藝術的“標本”。汪桂芬的《文昭關》傳給了王鳳卿,所以王鳳卿這齣《文昭關》很珍貴,他於1929年在蓓開公司灌有唱片。楊寶森和楊寶忠最初學《文昭關》是跟陳秀華學的。陳秀華是著名的譚派教師,但這齣《文昭關》卻是汪派路數。如果我們把楊寶森、王鳳卿的《文昭關》唱片做一個對照比較,可以發現楊寶森是在王鳳卿汪派風格的基礎上,根據自身條件,並以余(叔岩)派唱法來加以改造的。陳大濩以余派號稱,他留有《文昭關》的實況錄音,但聽得出來是汪派的腔、余派的嗓。

譚鑫培也曾經唱過《文昭關》,不過他是與《戰樊城》連在一起唱的,叫《樊城昭關》。現在能夠演唱譚氏《昭關》的老人,恐僅有首都醫科大學教授劉曾復老先生了。劉曾老曾經同我聊過這齣特別的《昭關》,並贈以說戲錄音。根據劉曾老說戲錄音與漢劇大王吳天保的演出本做一個對比,可以看出譚氏《昭關》脫胎於漢調。

京劇旦角經典劇目

京劇劇目中的哪一個角色由哪一個行當的演員來扮演,一般都有明確的規定。因此,不同的行當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劇目。

《碧玉簪》
《打龍袍》
《鳳還巢》
《貴妃醉酒》
《廉錦楓》
《穆桂英掛帥》
《秋江》
《生死恨》
《太真外傳》
《宇宙鋒》
《紅娘》
《桃花村》
《打焦贊》
《目連救母》
《女起解》
《棋盤山》
《擋馬》
《拾玉鐲》
《鎖麟囊》
《佘賽花》
《春草闖堂》
《串龍珠》
《大英傑烈》
《謝瑤環》
《小上墳》
《楊排風》
《雛鳳凌空》
《遇皇后·打龍袍》
《悅來店·能仁寺》
《狀元媒》
《打櫻桃》
《春秋配》
《樊江關》

《青霜劍》
《法門寺》[傳統劇目]
《罷宴》
《三擊掌》
《櫃中緣》
《三進士》
《三堂會審》
《彩樓配》
《紅樓二尤》[京劇]
《洪母罵疇》
《武昭關》
《浣紗記》
《漢明妃》
《辛安驛》
《行路訓子》
《香羅帕》
《春閨夢》
《雁門關》
《賣水》
《英台抗婚》
《得意緣》
《赤桑鎮》
《梅妃》
《對花槍》
《活捉三郎》
《蘇三起解》
《勘玉釧》
《紅拂傳》
《李逵探母》
《別宮祭江》
《斷橋》
《望兒樓》
《王熙鳳大鬧寧國府》
《賀後罵殿》
《墨黛》
《摩登伽女》
《黛玉葬花》[京劇]
《穆桂英大戰洪州》[京劇]
《穆天王》
《火燒余洪》
《能仁寺》[京劇劇目]
《扈家莊》
《乾坤福壽鏡》
《八珍湯》
《花田錯》[京劇]
《花木蘭》[京劇]
《黛諾》
《泗州城》
《霍小玉》
《盜仙草》
《活捉王魁》
《盜庫銀》
《杜十娘》[京劇]
《紅線盜盒》
《三休樊梨花》
《佘塘關》
《花舫緣》
《天女散花》[京劇]
《棒打薄情郎》
《挑簾裁衣》
《鴻鸞禧》[京劇]
《虹橋贈珠》
《文姬歸漢》
《望江亭》[京劇]
《五龍祚》
《祭塔》[京劇]
《無底洞》[京劇]
《小放牛》[京劇]
《荊釵記》[京劇]
《香羅帶》
《鋦大缸》
《百花贈劍》
《荀灌娘》
《孔雀東南飛》[京劇]
《孝義節》
《西施》[京劇]
《謝小娥》
《風流棒》
《孝感天》
《八仙過海》[京劇]
《六月雪》[京劇]
《魚藻宮》
《洛神》[京劇]
《楊門女將》[京劇]
《一捧雪》
《游六殿》
《林四娘》
《霸王別姬》[京劇]
《搖錢樹》[京劇]
《改容戰父》
《釣金龜》[京劇劇目]
《賺文娟》
《竹林記》
《珍珠烈火旗》
《戰金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