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京劇《狀元媒》又名《銅台陣》、《楊六郎招親》。豫劇、越劇、漢劇均有相同題材的《八賢王說媒》演出。1960年由葉德霖根據漢劇將這個故事改編為京劇《狀元媒》。由北京京劇院張君秋、馬連良、譚富英首演。一段有驚無險、曲折委婉的故事,戲詞文學性強,嚴謹細膩,成就了京劇《狀元媒》的精彩,成為張(君秋)派代表劇目。
劇情
宋王率郡主柴媚春到邊關射獵,被遼將擒住。楊延昭由潼台經過,救回宋王及郡主。大臣傅龍之子傅丁奎也正趕來,宋王誤以為是傅救駕,乃將郡主許婚。而郡主愛慕延昭美俊;贈詩寄意、並以珍珠衫相贈。延昭回京, 求教於八賢王。八賢王與新科狀元呂蒙正解破詩意,奏知來王。宋王堅持是丁委救駕,郡主乃請在金殿辯明真假。於是,楊繼業、傅龍各率子上殿,呂蒙正令延昭及丁奎當面講明救駕經過,真相大白,但宋王又宣稱:先王遺訓,獲得郡主珍珠衫者為郡馬。延昭立刻獻出珍珠衫,終與郡主成婚。
主要角色
柴郡主、呂蒙正、宋 王、八賢王、楊延昭、傅丁奎。
遏雲裊月《狀元媒》
宛若戲曲百花苑中的一叢春蘭——清馨飄逸、姿雅容華,張君秋先生創造的京劇“張派”藝術,是繼梅程荀尚“四大名旦”後第一個再將旦行演唱藝術推向新高峰的重要流派,留給了人們陽春一般的美好嚮往。新春伊始,素有“山東小張君秋”之稱的旅美華人藝術家薛亞萍,在闊別首都舞台16年之後,與國家京劇院青年演員李紅梅一起,在梅蘭芳大劇院聯袂演出了“張派”名劇《狀元媒》,酣暢淋漓地演繹出“張派”聲腔的玉潤珠圓、遏雲裊月,令觀眾掌聲迭起……
《狀元媒》薛亞萍飾柴郡主
《狀元媒》是張君秋與馬連良、譚富英等藝術家於1960年創排的一出新編歷史戲;張先生熔青衣、花衫於一爐,匠心獨運地鑲嵌了幾大段扣人心弦的精彩唱段,成為歷經半個世紀而久演不衰的“張派”代表劇目。劇情為楊延昭在潼台搭救柴郡主,喜獲郡主允婚贈予的珍珠衫;後經八賢王趙德芳和新科狀元呂蒙正周鏇相助,終與郡主成婚。情節一波三折,環環相扣;演唱亦莊亦諧,引人入勝。
幕啟的“射獵”一場,李紅梅飾演的柴郡主身披繡鳳斗篷、頭戴雙翎、手持馬鞭颯然登場,幾個身手矯捷的圓場、翻身接亮相,瞬時間便將一位活潑俊俏、英武不羈的年少郡主的形象展現在觀者眼前。動作的連貫、邊式、穩健,不難看出李紅梅當下雖主攻“張派”青衣,而其昔日在花旦、刀馬旦表演上也是下過深功夫的。緊接著,舞鞭,存身唱出“長年安享皇宮院”一句,唱得舒展平緩,於婉轉中流露出帝王之家的富貴氣息;接下來的一句“今日馳騁到邊關”,洋溢出人物的喜悅之情……隨著邊舞邊唱的“只見那——”,李紅梅揮鞭,轉身,勒馬,握鞭斜刺雲天,高亢唱出“空中濱鴻列成班”;在“班”字上加大行腔的幅度,濃墨勾畫出飛鳥翱翔的音樂形象,催起劇場第一波的熱烈掌聲。
接下來,“贈衫”一場中該劇的第一個核心唱段,李紅梅不負眾望,在注重鏇律與節奏的變化中,突出了“張派”情韻與氣勢互為映襯的特點,唱得愛意纏綿、聲情並茂。〔西皮導板〕“天波府忠良將宮中久仰”,“天波府”三字雖然高起,但注重平和凝重;“忠良將”唱得柔婉大方;並從末尾“久仰”兩個字轉唱〔南梆子〕,難度雖大,而李紅梅卻以堅實功力,處理得既自然流暢又新穎別致。特別是,“怪不得使花槍蛟龍一樣”一句,更是唱得抑揚頓挫、跌宕生姿……
62歲的薛亞萍可謂舞颱風華不減當年。從“釋疑”一場的一登場,便在觀眾不斷的掌聲中,將全劇漸進推向高潮。薛的扮相含蓄端莊、雍容華貴,一顰一笑,眉揚目送,儼然活脫張君秋先生盛年時的舞台做派,真不愧張先生得意的入室弟子。一段〔二黃原板〕“自那日與六郎因緣相見”,長達18句的大段歌唱,薛亞萍充分發揮出“張派”嬌、媚、脆、水、高、甜、寬、亮的特點,唱得流水行雲而又波瀾起伏,姿態橫生卻能一氣呵成。其演唱的可貴處,在於“十字音”和“棗核腔”的嫻熟運用;尤其是發揮張派的“點唱法”,行腔中不唱實、唱滿,而是配合琴音和鼓點,不露痕跡地把腔歸圓、將韻釀足。最妙處是,快到煞尾處的“保叔王錦繡江山”一句的“山”字,唱得激情迭翻,餘勇可賈,成為全劇的華彩段落。
作為張君秋的親傳弟子,薛亞萍深知“張派”的形成,是博採前輩表演藝術之眾長,雖以唱為突出特色,而亦絕不忽視做、表、舞和情緒變化來渲染刻畫人物的。在同八賢王論及楊延昭一表人材時,處處流露出女兒家驚喜嬌羞之態,但時時不失其金枝玉葉的端莊風範。既要讓觀眾看到她的刻意壓抑,而又處理的自然含蓄,不能有絲毫勉強的痕跡,凸現出舞台表演的上乘功夫。其情緒變幻的開闔跳躍、控制自如,在見到呂蒙正訴說事情緣由時的“到此時顧不得拋頭露面”一段唱,隨著板式的變化,音樂情感也隨之迴環跌宕、悲喜交織,使觀眾沉浸在人物和劇情發展的深處……
《狀元媒》薛亞萍飾柴郡主、張學津飾呂蒙正、於萬增飾趙德芳
在該劇中,張學津飾演的狀元呂蒙正,演得機趣詼諧、舉重若輕;一任瀟灑飄逸、玲瓏剔透的“馬(連良)派”表演風範的率意揮灑。可以說,既是張君秋之子、又是馬連良之入室弟子的他,與薛亞萍同台共同締就這一出《狀元媒》,是別有一番意味的。看得出來,張學津在台上是興會的,身著一襲大紅官衣的他,雖然是為人作嫁,自己卻歡喜得跟新郎官兒似的;進宮來見郡主的“非是臣心彷徨不肯前往”一段唱,唱得有垛有縱、閃滑相間,神完氣足、令人叫絕。我倒覺得,學習“馬派”的青年演員,不妨從這些小地方入手,庶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同為60歲高齡的小生名家於萬增和武生名家葉金援飾演的八賢王和楊延昭,應工出色,極盡綠葉襯托紅花之妙。於萬增“姜(妙香)派”的唱、念以及洗鍊清晰的“京白”;葉金援身上的邊式和嗓音的響堂,均顯示出兩位藝術家的青春長葆!
京劇旦角經典劇目
京劇劇目中的哪一個角色由哪一個行當的演員來扮演,一般都有明確的規定。因此,不同的行當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