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起端
摩登伽女本是首陀羅種姓(奴隸階級)的年輕女子。有一天,阿難從只園精舍出來,持缽到城內乞食,回途中,見到路旁一個大水池,摩登伽女正在池邊汲水,阿難因為口渴,便請她布施一缽水。故事發展
摩登伽女自認為身份低賤,不敢將水呈給阿難。阿難看出她的為難,再度慈悲的向她乞求一缽水,因此感動了摩登伽女的芳心。阿難莊嚴的儀表,翩翩的風度,慈悲的音容,一直迴蕩在她的心中。回家之後,她日夜思念著阿難,茶不思,飯不想,很令母親擔憂。摩登伽女於是請求母親設法,讓她能得到阿難做自己的丈夫。母親知道阿難是修道人,不易動搖,於是使用魔咒,令阿難不由自主的走到摩登伽女的家中。阿難感到一陣悲戚之際,佛陀以天眼觀知阿難正處於女難之中,於是光明護佑,令阿難一念靈覺,擺脫摩登伽女的誘惑,奪門而出,奔回只園精舍。但摩登伽女仍不死心,繼續糾纏阿難。阿難甚感慚愧,請求佛陀解除危難。
故事經過
佛陀於是方便權巧,邀請摩登伽女及其雙親一起來到僧團。佛陀經過她父母同意,將摩登伽女留下來。佛陀向她說,若想嫁給阿難,就須先在僧團修行,直到道行與阿難相當時,才能和阿難結婚。摩登伽女為了嫁給阿難,於是歡喜的剃度出家,每天遵照佛陀的指示,精進修道,在比丘尼僧團中過著佛化的生活。一天一天精進修行的摩登伽女,終於醒悟了對阿難執著的心。有一天,她跪在佛陀的座前,懺悔自己的愚痴行為,發願服膺佛陀的教法,做一個真理的使者。佛陀為她的醒覺感到欣慰。當時摩登伽女轉禍為福的佳話,在僧團中留下了千古美談。但是印度的社會階級很嚴格,佛陀度化這位賤族出身的女子出家時,曾受到僧團、社會以及波斯匿王等人的非難,認為會損害教團的名譽。佛陀婉轉地告訴他們:“我是海洋,你們是百川,百川匯入海洋,同成鹹味的海水;你們大家一入佛海,也就一律平等,更無貧富貴賤可分了。”當時,他們對這些話還不能完全釋懷和認同,不久,摩登伽女即證得阿羅漢果,很多比丘見到她都很慚愧,她的美德聖行傳揚開來,感動了社會人士,大家對她都生起恭敬供養之心。
故事影響
另中國有京劇《摩登伽女》,1927年,由北京《順天時報》發起選舉名伶,尚小雲以新編京劇《摩登伽女》被選為“四大名旦”。
阿難是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因聞聽佛法最多,記憶力出眾,被稱為“多聞第一”,按照經書所記載,阿難不僅佛法深厚,而且相貌非常出眾,有詩讚美阿難說:“面如淨滿月,眼若春蓮華,能令人心服,見者大歡喜。”
摩登伽女是首陀羅族奴隸階級的年輕女子。有一天,阿難從祇園精舍出來,持缽到城內乞食,摩登伽女為阿難托缽奉水。阿難走後,摩登伽女不由自主地對阿難生起愛慕之心。
摩登伽女將遇見阿難的事情告知母親,並請母親設法,讓她可以和阿難結為夫妻。母親不忍心看到女兒傷心難過,但是,阿難已經斷除愛欲,除非學用娑毘迦羅先梵天咒迷惑阿難,使其蒙蔽心智,否則沒有再好的辦法。
魔咒有效無效,不得而知。只是一天,阿難出來托缽,又經過摩登伽女的門前,摩登伽女迎請他到家中受供。待阿難進到摩登伽女家後,摩登伽女便開始糾察不休,無所適從的阿難悲戚涕泣地自語:“我何薄佑,遇斯苦難。大悲世尊!寧不垂愍加護。”此時,佛陀以天眼觀之,一念悲愍,阿難如受到光明的攝受般,智慧的心靈即刻生起,終於擺脫了摩登伽女的糾纏,奪門奔回祇園精舍。
雖然阿難返回祇園精舍,但是,摩登伽女卻沒有因此死心,反而更積極地誘惑阿難。翌日,她精心打扮,來到祇園精舍門外等候阿難。阿難出精舍大門,預備入城乞食。摩登伽女便跟隨在阿難身後,阿難極感羞愧,只得返回祇園精舍。並向佛祖求助。於是,佛陀叫阿難去把摩登伽女找來。佛陀對摩登伽女說:如果她想嫁給阿難,那么必需要先出家一次,並且精進修行,等到她的道行能和阿難相比之時,才可完婚。摩登伽女一心想做阿難的妻子,便決定剃度出家修行。
在這期間,摩登伽女的心,一天一天的平靜下來,漸漸意識到自己過去所作所為的錯誤和無知。佛陀常常宣說五欲是不淨之法,是眾苦之源。去除五欲之念,內心方能清淨,生活方能安寧。摩登伽女很後悔,到佛陀的座前,流淚懺悔,請佛陀慈悲憐憫,準許她的懺悔,並誓願永遠踏著佛陀的足跡,服膺佛陀的教化,做一個真理的使者。佛陀很是滿意,並很為她的修行成就感到高興。不久,摩登伽女即證得四聖果中最高的阿羅漢果,她的美德聖行也傳揚出去。
這正是:賤族美女,愛慕比丘。為嫁阿難,發心出家。精進修行,去除五欲。翻然悔悟,得成正果。
京劇旦角經典劇目
京劇劇目中的哪一個角色由哪一個行當的演員來扮演,一般都有明確的規定。因此,不同的行當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