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背景
女真族完顏氏滅遼後,大舉進犯中原地區,使北方“兩河”、“兩山”四省被金占領。金定都北京,在占領區燒、殺、掠、奪、奸,圈占土地,加重徭役,抓丁拉夫,充軍備戰。有錢人向南逃亡,平民百姓被金人任意宰割,漢人遭到一次大洗劫、大災難。兀朮南下,韓世忠任浙西制置使,守鎮江,於黃天盪設伏邀擊金兵,以8000人困金兵10萬人48天,其妻梁紅玉親自擂鼓,傳為千古佳話。後金兵掘河北上方得脫困。黃天盪之戰後,金朝雖長期未大舉進攻江南,但滅亡南宋的國策並未改變。南宋紹興十九年(1149年)九月,金皇統九年(公元1149年)十二月九日晚上,完顏亮發動宮廷政變,親手將金熙宗完顏亶殺死,奪取帝位,是為海陵王。完顏亮於大德五年(公元1153年)三月,將都城遷到燕京(今北京),次年改為中都大興府。從此,金朝的統治中心南移到了中都。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海陵王完顏亮在做好侵吞南宋的準備之後,於是年秋,親自統領四十萬大軍,分四路向南宋大舉進犯。其中,完顏亮還準備了一路水軍。因為南宋占有長江以南的大片土地,渡江必備水軍。水軍由工部尚書蘇保衡為浙東道水軍都統制,益都尹完顏鄭家奴為副都統,率戰船數百艘,兵將七萬餘,輜重無數,擬由海路直取臨安(今杭州)。秋十月某日,金戰船停泊於膠州灣口外陳家島一線。
戰役經過
在大敵當前的緊急關頭,南宋原岳飛部將,浙西馬步軍副總管李寶自告奮勇,願在國家危難之際,李寶採取“內不避子”的舉措,薦其子李公佐、副將邊士寧隨己,親率兵士三千,乘戰船一百二十艘,由海州(今連雲港)出發,準備北上迎擊金兵。因是秋季,北風較多,戰船遲遲不能前進。十月,李寶所率戰船駛至薛家島西海,與金兵船隊只有一山之隔,雙方均未發現對方船隊。八月十四日。李寶率水軍自平江(今蘇州)啟航。出海以後,一連三日狂風大作,船隻被吹散,只得退泊明州關澳(今舟山群島),收集失散的船隻,進行休整。九月,李寶得知宿遷人魏勝乘金軍即將南犯之機,起兵收復了海州,遂從關澳出發,十月進至東海。這時,海州正在受到金軍圍攻,處於危急之中。李寶聞訊立即率軍登入支援,大敗金軍,立解海州之危。隨後,李寶水軍繼續北上。李寶水軍駛抵石臼島(今山東日照附近)時。巧遇前來投誠的金軍漢族水兵,得知金水軍已經出海,泊陳家島(又名唐島,今山東靈山衛附近),與石臼島相距不遠。金水軍共有戰船600艘,官兵10萬人,在兵力數量上占居絕對優勢。李寶沒見敵之動靜,本想繼續北上,突然,又颳起北風,沒奈何,只好就此避風。正在李寶著急之際,金營中數百名被抓來的漢族兵準備逃走,他們發現宋兵戰船,如見親人,忙來投奔。李寶將金兵戰船、位置、兵力情況一一問清,得知:金兵不識水性,不諳海道,雖眾多勢大,卻不敢冒進。投奔宋戰船的漢族“金兵”都是北方“四省”的人,他們在每艘船抗訴說著國破民殃、家遭不幸,金人到處濫殺無辜、姦淫、搶劫、焚燒民宅等罪惡,激起宋兵的極大憤慨,表示一定要殺敗金兵,收復中原,還我大宋江山。
十月下旬,當金軍船隊駛至密州膠西海域時,因風急浪高停泊陳家島。時李寶所率舟師也駛至石臼島,兩島只隔一山,相距30餘里。金軍水手已發現宋軍舟師,但因完顏鄭家不諳海道,認為兩軍距離尚遠,未作臨戰準備。此時李寶從來降的金水軍中得悉,金軍不習水戰,害怕風浪,水手多由被征來的漢人擔任,而金人官兵則王艙內休息。根據這一情況,李寶遂當機立斷,決定乘其不備,搶先發起進攻。決定蔭蔽接敵,突然襲擊,火攻破敵。十月二十七日,風向由北轉南,宋水軍戰船乘風疾馳,李寶率舟師轉山而出,突然向金軍進攻,金軍不習慣海上風浪,都睡在船艙里,金水軍戰船的水手都是被迫征來的漢族人。遙見宋軍戰船駛來,便把金兵騙至艙中,因此,宋水軍得以突然沖入金水軍泊地。二十七日黎明,宋軍船隊乘南風向北疾進。將接近金軍船隊時,李寶先以部分戰船切斷金軍退路,隨即命部將曹洋在戰鼓聲中率前鋒船隊,藉助風勢,以火箭、火砲等火藥器,向金軍船隊猛攻。因金軍艦船皆以松木製造,以油絹為帆,又被波濤卷聚一隅,大部艦船被烈火吞沒。一時間,“鼓聲振壘,海波騰躍。敵大驚,掣碇舉帆(起錨升帆),帆皆油纈,綿亘數里,風浪卷聚一隅,窘束無復行次。寶亟命火箭環射。箭所中,煙焰鏇起,延燒數百艘。火所不及者,猶欲前拒。寶叱壯士躍登其舟,短兵擊剌殪(殺死)之……溺死者甚眾,俘大漢軍三千人。斬其帥完顏鄭家奴等六人,擒倪詢等上於朝。獲其統軍符印與文書器甲糧斛以萬計。余物不能舉者,悉焚之,火四晝夜不滅。”(《宋吏,李寶傳》)宋軍躍上未燃燒的戰船,與金軍短兵相接,白刃搏殺。金軍被燒死及投海死者數萬人,被俘將士300餘人,另有3000多名漢軍臨陣倒戈,部分泅水登入者亦被王世隆等所率義軍追殺殆盡,僅有數十艘戰船北遁。宋軍乘風追殺百餘里,金軍除蘇保衡等逃走外,其餘大部被殲。戰役結果
此戰,李寶以3000水軍,全殲了超過自己20倍兵力的金軍艦隊,粉碎了金從海上侵襲宋都城臨安的戰略計畫,創造了中國古代海戰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戰例。在中國海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李寶之所以能長途遠航奔襲,並以少勝多,其主要原因是:首先宋軍進行的是一場反對外族入侵的正義戰爭,士氣高昂。面對強敵,敢打敢拼,同時又得到金軍中漢族水兵的幫助,初則提供情報,繼則誘騙金兵,後則臨陣倒戈,嚴重地削弱了金軍實力,壯大了宋軍力量;其次,李寶水軍雖然人數不多,卻是一支訓練有素的精幹部隊,不畏風浪,不怕疲勞,遠程奔襲,白刃格鬥,打出了威風;第三,李寶不斷了解敵情,正確地採取了蔭蔽接敵、出其不意、先發制人、火攻破敵的戰法,使金兵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只好束手就殲。
這次海上勝利,同陸上的采石之戰的勝利一起,粉碎了完顏亮吞滅南宋的戰略計畫,使宋轉危為安,此後出現了宋金南北長期對峙的局面世宗完顏雍登位的訊息傳到前線,軍心動搖,加之三路水軍被宋軍擊敗,至此己軍無鬥志。就海陵王的性格而言,絕不肯在敗時無功而返,因此他決定先取南宋或至少勝利渡過長江,撈回個"面子"後,再北上與世宗抗衡。於是金軍自和州渡江攻宋,宋將虞允文大敗金之水師於采石磯,戰船全被宋軍燒毀。金軍傷亡慘重,海陵被迫移駐瓜州渡。世宗稱帝和采石磯之敗,使海陵覺得更沒面子了,他仍無退意,並對近侍說:"三日渡江不得,將隨軍大臣盡行處斬。"這就激起了兵變,兵馬都統領耶律元宜與其子王祥和都總管徒單守素、猛安唐括烏野等聯兵反叛,與海陵近衛軍將士共謀,事先盜走海陵兵器,以燭引他到帳處,眾兵用亂箭將其射死。海陵年四十,在位十三年。
這場戰役影響了整個歷史發展的進程。同時此戰也是中國海戰史上第一次使用火藥兵器的海戰。現海戰遺址尚存,已成為黃島區內鳳凰島旅遊度假區的一個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