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吐蕃攻宋之戰

西夏、吐蕃攻宋之戰

西夏吐蕃攻宋之戰:西夏天儀治平元年(宋元祜二年,1087年),西夏與吐蕃聯合進攻宋邊地的數次作戰。

基本信息

戰爭前奏

西夏、吐蕃攻宋之戰西夏、吐蕃攻宋之戰

西夏天儀治平元年(宋元祜二年,1087年),西夏與吐蕃聯合進攻宋邊地的數次作戰。

是年四月,西夏因與宋劃分疆界發生爭議,遂發兵攻掠宋涇原路。五月,西夏國相梁乙逋賄使厚禮,約吐蕃首領阿里骨同時發兵攻宋,商定所得宋地,以熙(今甘肅臨洮)、河(今甘肅臨夏)、岷(今甘肅岷縣)三州歸吐蕃;以蘭州(今屬甘肅)、定西城(今甘肅定西南)歸西夏。鏇阿里骨率吐蕃兵襲破洮州(今甘肅臨潭)梁乙逋率數萬西夏軍出河州,兩軍會合,同圍南川寨(今甘肅東鄉族自治縣西南),連攻8月未下。宋詔洮西守將劉舜卿、王光祖、王贍、姚兕種誼等率軍救援。寨中軍民士氣大振,奮力抗擊。梁乙逋等屢攻不克,引兵東進,轉攻定西城,設伏誘宋軍兵出戰,擊敗宋軍,殺宋都監吳猛等。

七月,梁乙逋再次脅監軍仁多保忠進攻涇原,遣大首領嵬名阿吳入青唐(今甘肅西寧),約吐蕃阿里骨和青宜結鬼章聯兵攻宋。八月,梁乙逋集中十二監軍司兵屯聚天都山(今寧夏海原),直逼蘭州。阿里骨發兵15萬圍河州,鬼章引兵2萬進駐常家山(今甘肅臨洮西南)大城洮州,自率軍5萬,約會於熙州東王家平。梁乙逋造浮橋以通兵路。宋軍器監游師雄見西夏、吐蕃軍勢盛,建議知州劉舜卿乘西夏、吐蕃軍勞師遠來、立足未穩,先發制人。劉舜卿遂命都部署姚兕、知洮州種誼分兵兩路,沿洮水急進。姚兕於洮水西側,破吐蕃六逋宗城(當在甘肅臨洮西南),擊殺1500餘眾,乘勝轉攻講朱城(今甘肅夏河東北),遣兵自間道北上,焚黃河浮橋,截斷鬼章救援通路,使青唐吐蕃十萬大軍不能渡河。種誼部沿洮河東側南下,出哥龍谷(今甘肅岷縣東北境),迎擊通遠吐蕃兵,斷其與洮州的聯繫。宋主力連夜搶渡洮水,兵臨洮州城下,乘鬼章不備,一舉破城。擒鬼章青宜結及西蕃首領5人,殺吐蕃軍數千,獲牛、羊、器械、糧草萬計,餘眾棄城潰逃,渡洮水時又溺死數千。梁乙逋見西蕃軍失利,引兵退還。

此戰,夏蕃聯軍兵力據絕對優勢,因缺乏統一部署和指揮,兵力分散,四面出擊,不能相顧,導致大敗。宋軍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快速出擊,獲得以少勝多的重大勝利。

戰爭爆發

西夏、吐蕃攻宋之戰西夏、吐蕃攻宋之戰

元豐六年二月,西夏以重兵圍攻蘭州,宋知州李浩集精兵潛出夜襲,夏軍潰退。次年正月,夏軍號稱80萬復攻蘭州,急攻10晝夜未下,糧盡引退。元祜元年(西夏天安禮定元年,1086年),夏崇宗乾順繼位。四年,宋夏再次議和。六年,西夏攻宋熙河、蘭岷、鄜延諸路與麟、府二州。七年,攻環州,互有勝敗。紹聖三年(西夏天佑民安七年,1096年),乾順因與宋劃界爭地未果,率號稱50萬軍攻宋鄜延路連陷數寨。四年,宋於沿邊諸路要地增置50餘寨,加強了防禦,多次擊敗夏軍的進攻,並乘勝出擊,攻克夏洪(今陝西靖邊南)、鹽、宥等州地。元符元年(西夏天永安元年,1098年)十月,又於平夏城擊敗西夏號稱40萬大軍的進攻,進取南牟會,建為西安州(今寧夏海原西),收復會州,攻取吐蕃青唐(今青海西寧)。二年,西夏因軍勢日衰,數次遣使向宋求和。宋允恢復和好。元符三年,青唐羌酋結聚眾反宋,夏遣10萬兵入援。因宋援軍至,西夏軍始退。後宋以湟、鄯之亂,乃任羌族首領分知兩州。崇寧二年(西夏貞觀三年,1103年),宋洮河監軍童貫遣洮西沿邊安撫司公事王厚復取湟、鄯,同時使人招納西夏監軍仁多保忠與西邊羌部。西夏以宋復取湟州(今青海樂都南),威逼西夏再次遣使求援於遼。

三年,乾順發兵攻宋涇原路,宋夏第四期戰爭爆發。戰爭歷時21年,宋之企圖:攻取橫山,占據湟、鄯。所取方略:出塞築壘,步步為營。夏之企圖:扼守橫山,遏制宋軍,所取方略築壘守險,附遼抗宋。四年,吐蕃酋領溪賒羅撒與多羅巴投夏,與夏合兵攻宣威城(今青海西寧西北),知鄯州高永年率軍赴援,途中被多羅巴俘殺。政和四年(西夏雍寧元年,1114年),夏納叛將李訛移,合軍圍宋定遠城(今甘肅榆中西北)。宋命童貫為陝西、河東、河西經略使,發重兵反擊。五年春,童貫謀取清水河(在今寧夏境內)北界與卓羅城(今甘肅永登南),遣熙河路經略使劉法領步騎15萬出湟州,秦鳳路經略使劉仲武領5萬兵出會州,自率中軍於蘭州策應。劉仲武至清河界,築城留兵屯守。劉法於古骨龍(今青海樂都北)擊敗夏軍。九月,劉仲武、王厚會合鄜延、涇原、環慶、秦鳳諸路軍攻臧底河城(今陝西志丹北),大敗而還。喪師萬餘。西夏軍乘勝反擊,大掠蕭關(今寧夏固原東南)。六年春,劉法率10萬軍克西夏仁多泉城(今青海門源東南)。七月,知渭州种師道引軍10萬克臧底河城,唃廝羅舊轄地悉入於宋。是年冬,西夏以萬騎破靖夏城(今甘肅平涼境)。重和元年(西夏雍寧五年,1118年),宋軍克割牛城(今青海互助),改名統安。宣和元年(西夏元德元年,1119年),童貫強令劉法深入攻夏,奪取朔方(今寧夏靈武西南)。宋軍始出統安城(今陝西橫山西),即遭夏崇宗弟察哥軍的夾擊,劉法敗死,喪師l0萬。四月,童貫以鄜延、環慶兵大破夏兵,平其三城,盡取橫山地區。西夏失去屏障。夏崇宗被迫表示臣服,宋詔令罷兵。

戰爭評析

夏蕃聯軍兵力據絕對優勢,因缺乏統一部署和指揮,兵力分散,四面出擊,不能相顧,導致大敗。宋軍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快速出擊,獲得以少勝多的重大勝利。

宋朝戰爭列表

北宋統一戰爭 | 荊湖之戰 | 宋滅後蜀之戰 | 劍門之戰 | 夔州之戰 | 宋滅南漢之戰 | 韶州之戰 | 宋滅南唐之戰 | 采石之戰 | 秦淮河之戰 | 皖口之戰 | 宋滅北漢之戰 | 宋遼戰爭 | 高梁河之戰 | 滿城之戰 | 雁門之戰 | 瓦橋關之戰 | 宋夏戰爭 | 岐溝關之戰 | 君子館之戰 | 代州之戰 | 徐河之戰 | 王小波、李順起義 | 河北之戰 | 澶州之戰 | 鄯州之戰 | 延州之戰 | 好水川之戰 | 定川寨之戰 | 河南、涼州之戰 | 崑崙關之戰 | 斷塢道之戰 | 宋收復河、岷等州之戰 | 定羌城之戰 | 宋越熙寧戰爭 | 靈州之戰 | 永樂城之戰 | 西夏、吐蕃攻宋之戰 | 金遼戰爭 | 寧江州之戰 | 出河店之戰 | 達魯古城之戰 | 護步達岡之戰 | 晏州之戰 | 宋江起義 | 方臘起義 | 幫源洞之戰 | 宋金戰爭 | 太原之戰[宋朝] | 金滅北宋東京之戰 | 邵興抗金起義 | 八字軍抗金起義 | 紅巾軍抗金起義 | 東京之戰 | 宋平丁進之戰 | 宋攻李成之戰 | 川陝之戰 | 鐘相、楊麼起義 | 黃天盪之戰 | 建州之戰 | 下沚江之戰 | 富平之戰 | 縮頭湖之戰 | 和尚原之戰 | 德安之戰 | 饒鳳關之戰 | 固石洞之戰 | 陽武口之戰 | 仙人關之戰 | 社木寨之戰 | 岳飛收復襄陽等六郡之戰 | 大儀之戰 | 洞庭湖之戰 | 順昌之戰 | 郾城之戰 | 柘皋之戰 | 剡家灣之戰 | 魏勝抗金起義 | 皂角林之戰 | 德順軍之戰 | 陳家島海戰 | 海州之戰 |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戰 | 十三翼之戰 | 闊亦田之戰 | 納忽山、不黑都兒麻之戰 |韓侂胄攻金之戰 | 仆散揆攻宋之戰 |六合之戰 | 秦州之戰| 蒙金戰爭 | 邊堡寨之戰 | 野狐嶺會戰 | 紅襖巾抗金起義 | 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戰 | 中都之戰 | 北京之戰 | 潼關、南京之戰 | 蒙古攻西遼之戰 | 襄陽之戰 | 棗陽之戰 | 金軍三道攻宋之戰 | 蒙古第一次西征 | 河中之戰 | 春不花剌之戰 | 撒麻爾乾之戰 | 春玉龍赤傑之戰 | 仆散安貞攻宋之戰 | 你沙不兒之戰 | 范延堡之戰 | 申河之戰 | 塔里寒之戰 | 迦勒迦河之戰 | 三峰山之戰 | 蔡州之戰 |宋元戰爭 | 窩闊台攻宋之戰 | 沔州之戰 | 蒙古第二次西征 | 真州之戰 | 陽平關之戰 | 江陵之戰 | 黃州之戰 | 廬州之戰 | 京襄之戰 | 大埡寨之戰 | 乞瓦之戰 | 賽約河之戰 | 余玠防蜀之戰| 壽春之戰 | 蒙古第三次西征 | 蒙古滅大理之戰 | 蒙哥攻宋之戰 | 押赤城之戰 | 蒙古攻四川之戰 | 麥門底斯之戰| 蒙古攻安南之戰 | 底格里斯河之戰 | 巴格達之戰 | 鄂州之戰 | 釣魚城之戰 | 額弗拉特河之戰 | 阿勒頗城之戰 | 大馬士革之戰 | 蒙古平李璮之戰 |虎嘯山之戰 | 襄樊之戰 | 淮西之戰 | 郢州之戰 | 沙陽、新城之戰 | 嘉定之戰 | 丁家洲之戰 | 岳州之戰 | 焦山之戰 | 臨安之戰 | 常州之戰 | 重慶之戰 | 揚州之戰 | 潭州之戰 | 瀘州之戰 | 靜江之戰 | 文天祥反攻江西之戰 | 元平吉里之戰 | 芒市河之戰 | 厓山之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