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概況
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在鐘相、楊么起義作戰中,宋軍圍剿洞庭湖義軍,於陽武口(今湖南嶽陽西洞庭湖中)被楊么義軍擊敗的著名水上作戰。
紹興元年,湖南義軍首領楊么、夏誠等於鼎口(今湖南常德東,沅水入洞庭湖處)、下江口(今湖南漢壽東北)擊敗知鼎州程昌寓進剿後,繼領數十萬義軍環洞庭湖域分據水寨數十處,備就車船、海鰍船數百隻,兵農相兼,陸耕水戰。逾年,田蠶興旺,實力倍增。三年四月,楊么自號大聖天王,立鐘相少子鍾子義為太子,重建楚政權,控制北及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西至鼎澧(今湖南常德、澧縣)、東達岳州(今湖南嶽陽)、南抵潭州(今湖南長沙)地域,與官府抗衡。南宋王朝驚恐不安,視義軍為腹心大患,遂遣軍往討。六月,命王躞為荊南、潭鼎澧岳置制使,統領所部3萬禁兵及御前統制崔增、神武后軍統制高進部5000人;調韓世忠等部舟船500隻、攜5月糧從行,並節制荊潭制置司水軍統制吳全所部戰船數百、兵萬餘,前往鎮壓。十月,王躞率水軍至岳州,自水路下游進兵;遣統制官右世達率2000兵趨鼎州,會程昌寓於上游,企圖兩面夾擊。二十九日,王躞率軍出擊,與楊么車船水軍短兵激戰,舟船矮小不敵車船,乃敗退橋口(今湖南湘陰西南湘江西岸)。後自率神武前軍萬餘人,陸行趨鼎州,轉從上游進剿,並留崔增、吳全等設伏岳州蝙山、洞庭湖口、牌口等處,令以待候上游逼逐,攔截掩殺潰退義軍。楊么察其謀,將計就計,預先將上游諸寨民眾、牲畜轉移至酉港(今湖南漢壽東北酉港鎮)隱蔽;以部分水軍牽制上游宋軍,遣數千人潛乘車船數隻,偃旗息鼓,放流東下,誘殲下游宋軍。十一月十二日,王躞、程昌寓率3萬步騎及鼎州水軍,出下讓江口,水陸並進,對沿湖義軍水寨逐個圍剿,所至皆為空寨。時崔增、吳全伏兵待候日久,遣人探望,見湖中飄流數隻車船,料為義軍潰敗,即率所部乘舟船數百,爭相入湖,蜂踴而進。將至陽武口,水面寬闊,義軍突然擂鼓吶喊,踏車迴旋,橫衝直撞,將宋軍舟船全部撞沉,盡殲崔增、吳全及屬下萬餘人。鏇班師酉港,集中車船水軍再敗王躞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