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滅後蜀之戰

宋滅後蜀之戰

宋滅後蜀之戰為宋乾德二年(964)至三年,宋太祖趙匡胤遣軍攻滅後蜀的作戰。此戰,宋軍準備充分,兩路進兵,迅速占領戰略要地;加上後蜀政治不穩,將帥戰守無方,軍無鬥志,使宋軍僅用66天即滅亡後蜀。

背景

宋滅後蜀之戰宋滅後蜀之戰

建隆四年(乾德元年,963)三月,趙匡胤滅荊、湖後,占據長江中游戰略要地,切斷了後蜀南唐的聯繫,遂策劃攻蜀。令張暉為鳳州團練使,得蜀國虛實及山川險易;加緊製造戰船,訓練水軍;命諸州造輕車,以供山地輸送之用;設西南面轉運使,作攻戰的物資準備。後蜀主孟昶聞宋欲興師,初欲納宰相李昊向宋廷納貢、以求偏安自保的建議;乾德二年十月,經知樞密院事王昭遠力諫,乃決計嚴兵拒守,並遣使赴北漢,約其聯合攻宋。後蜀使者中途投宋。

經過

趙匡胤趙匡胤

十一月,趙匡胤發兵5萬(一說6萬),分兩路攻蜀。令王全斌、崔彥進為西川行營鳳州路正副都部署,王仁贍為都監,率北路步騎3萬,自鳳州(今陝西鳳縣東北)沿嘉陵江南下;令劉光義為西川行營歸州路副都部署,曹彬為都監,率東路步騎2萬自歸州(今湖北秭歸)溯江而上。兩路分進合擊,直指成都。孟昶為抵禦宋軍,命王昭遠為北面行營都統,趙崇韜為都監,率兵3萬自成都北上,扼守利州(今四川廣元)、劍門(今劍閣東北)等要地;另以韓保正、李進為正副招討使,率兵數萬趨興元(今陝西漢中),加強北面防禦;東面仍由昭武節度使高彥儔等扼守夔州(今四川奉節)。
十二月中旬,宋北路軍進入蜀境,攻克興州(今陝西略陽),敗蜀軍7000,繼克石圌、魚關(約在今略陽與勉縣間)等20餘城寨。蜀將韓保正聞興州失守,棄興元,移師西縣(今勉縣西),以數萬人依山背城,結陣自固。宋馬軍都指揮使史延德率軍乘勝進攻西縣,擊潰蜀軍,擒韓保正李進等,繼越三泉(今寧強西北陽平關),直趨嘉川(今四川旺蒼嘉川鎮),俘殺甚眾。韓、李餘部為阻宋軍南進,燒斷棧道,退保葭萌(今劍閣東北)。時王昭遠、趙崇韜率軍據守利州城及其以北的大、小漫天寨諸要點,阻擊宋軍。利州在嘉陵江東岸,群山環繞,地形險峻,是入蜀的咽喉要地。王全斌鑒於棧道斷絕,難以直進。命崔彥進率兵一部搶修棧道,進克小漫天寨;自率主力由嘉川東南的羅川狹徑迂迴南進。兩路軍於深度(小漫天寨南嘉陵江渡口)會師,並奪占橋樑。鏇又分兵三路夾攻大漫天寨,大敗蜀軍精銳,俘義州刺史王審超等。王昭遠、趙崇韜率兵出戰,三戰皆敗,遂於桔柏津(今廣元西南嘉陵江渡口)渡江,焚浮橋,退保劍門。宋軍占利州
是月下旬,劉光義率東路軍,入三峽,連破三會(今四川巫山東北)、巫山等寨,殺蜀將南光海等,擒戰棹都指揮使袁德弘,殲水、步軍1.2萬餘人,奪戰艦200餘艘,乘勝向夔州急進。夔州為巴東之咽吭,蜀軍於城東設鎖江浮橋,上置木柵三重,夾江列砲,防禦甚嚴。劉光義軍進至浮橋東30里處,為避實擊虛,舍舟登入,奪取浮橋,水陸配合,一舉攻破蜀軍防線。夔州節度使高彥儔認為宋軍涉險遠來,利在速戰,當堅壁固守。監軍武守謙不從,率所部千餘人貿然出戰,大敗而歸。宋馬軍都指揮使張廷翰率軍追擊,突入城內。高彥儔力戰失敗自焚。宋軍占領夔州後,沿江西上,收降萬、開、忠、遂(今四川萬縣市、開縣、忠縣、遂寧)等州,直逼成都。
三年正月初,孟昶聞王昭遠等敗,驚懼之餘,遂命素不習武的太子孟玄喆為元帥,率甲兵萬餘,增援後蜀的重要屏障劍門。時宋北路軍已占劍州(今劍閣)以北的益光(今廣元西南昭化鎮)。王全斌知劍門天險,不易強攻,命史延德率兵一部,經城東南來蘇小徑迂迴至劍門南,自率主力從正面進攻。王昭遠聞宋軍將至,僅以偏將守劍門,自率主力退保漢源坡(今劍門東南)。宋軍前後夾擊,速克劍門,並趨漢源坡。王昭遠驚懼,戰守無方。趙崇韜布陣迎戰,戰敗被俘,損兵萬餘。王昭遠亦被宋追兵俘獲。宋軍乘勝占領劍州。孟玄喆至綿州(今綿陽東北),聞劍門已失,棄軍倉皇逃回成都。宋軍兩路先後進抵成都。十九日,孟昶見大勢已去,舉城降,後蜀亡。

評價

此戰,宋軍戰前準備充分,洞悉敵情、地形,部署得當,戰法靈活,居於主動,大獲勝利。後蜀分兵防禦,軍無鬥志,招致敗亡。

宋朝戰爭列表

北宋統一戰爭 | 荊湖之戰 | 宋滅後蜀之戰 | 劍門之戰 | 夔州之戰 | 宋滅南漢之戰 | 韶州之戰 | 宋滅南唐之戰 | 采石之戰 | 秦淮河之戰 | 皖口之戰 | 宋滅北漢之戰 | 宋遼戰爭 | 高梁河之戰 | 滿城之戰 | 雁門之戰 | 瓦橋關之戰 | 宋夏戰爭 | 岐溝關之戰 | 君子館之戰 | 代州之戰 | 徐河之戰 | 王小波、李順起義 | 河北之戰 | 澶州之戰 | 鄯州之戰 | 延州之戰 | 好水川之戰 | 定川寨之戰 | 河南、涼州之戰 | 崑崙關之戰 | 斷塢道之戰 | 宋收復河、岷等州之戰 | 定羌城之戰 | 宋越熙寧戰爭 | 靈州之戰 | 永樂城之戰 | 西夏、吐蕃攻宋之戰 | 金遼戰爭 | 寧江州之戰 | 出河店之戰 | 達魯古城之戰 | 護步達岡之戰 | 晏州之戰 | 宋江起義 | 方臘起義 | 幫源洞之戰 | 宋金戰爭 | 太原之戰[宋朝] | 金滅北宋東京之戰 | 邵興抗金起義 | 八字軍抗金起義 | 紅巾軍抗金起義 | 東京之戰 | 宋平丁進之戰 | 宋攻李成之戰 | 川陝之戰 | 鐘相、楊麼起義 | 黃天盪之戰 | 建州之戰 | 下沚江之戰 | 富平之戰 | 縮頭湖之戰 | 和尚原之戰 | 德安之戰 | 饒鳳關之戰 | 固石洞之戰 | 陽武口之戰 | 仙人關之戰 | 社木寨之戰 | 岳飛收復襄陽等六郡之戰 | 大儀之戰 | 洞庭湖之戰 | 順昌之戰 | 郾城之戰 | 柘皋之戰 | 剡家灣之戰 | 魏勝抗金起義 | 皂角林之戰 | 德順軍之戰 | 陳家島海戰 | 海州之戰 |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戰 | 十三翼之戰 | 闊亦田之戰 | 納忽山、不黑都兒麻之戰 |韓侂胄攻金之戰 | 仆散揆攻宋之戰 |六合之戰 | 秦州之戰| 蒙金戰爭 | 邊堡寨之戰 | 野狐嶺會戰 | 紅襖巾抗金起義 | 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戰 | 中都之戰 | 北京之戰 | 潼關、南京之戰 | 蒙古攻西遼之戰 | 襄陽之戰 | 棗陽之戰 | 金軍三道攻宋之戰 | 蒙古第一次西征 | 河中之戰 | 春不花剌之戰 | 撒麻爾乾之戰 | 春玉龍赤傑之戰 | 仆散安貞攻宋之戰 | 你沙不兒之戰 | 范延堡之戰 | 申河之戰 | 塔里寒之戰 | 迦勒迦河之戰 | 三峰山之戰 | 蔡州之戰 |宋元戰爭 | 窩闊台攻宋之戰 | 沔州之戰 | 蒙古第二次西征 | 真州之戰 | 陽平關之戰 | 江陵之戰 | 黃州之戰 | 廬州之戰 | 京襄之戰 | 大埡寨之戰 | 乞瓦之戰 | 賽約河之戰 | 余玠防蜀之戰| 壽春之戰 | 蒙古第三次西征 | 蒙古滅大理之戰 | 蒙哥攻宋之戰 | 押赤城之戰 | 蒙古攻四川之戰 | 麥門底斯之戰| 蒙古攻安南之戰 | 底格里斯河之戰 | 巴格達之戰 | 鄂州之戰 | 釣魚城之戰 | 額弗拉特河之戰 | 阿勒頗城之戰 | 大馬士革之戰 | 蒙古平李璮之戰 |虎嘯山之戰 | 襄樊之戰 | 淮西之戰 | 郢州之戰 | 沙陽、新城之戰 | 嘉定之戰 | 丁家洲之戰 | 岳州之戰 | 焦山之戰 | 臨安之戰 | 常州之戰 | 重慶之戰 | 揚州之戰 | 潭州之戰 | 瀘州之戰 | 靜江之戰 | 文天祥反攻江西之戰 | 元平吉里之戰 | 芒市河之戰 | 厓山之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