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元太祖十六年(1221年),在蒙古第一次西征中,蒙古軍在申河(一作“辛河”,即印度河,今阿富汗喀布爾西南加茲尼))擊敗札蘭丁軍的一次作戰。
過程
蒙古軍巴魯安慘敗後,成吉思汗即率軍向哥疾寧(今阿富汗喀布爾西南加茲尼)急進,尋求札蘭丁決戰。札蘭丁在巴魯安會戰中給蒙古軍以重創後,被一時的勝利沖昏頭腦,整天尋歡作樂。札蘭丁得意忘形,使部將為之失望,其部將阿敏(汗滅里)與阿黑剌黑(塞甫丁)為爭奪戰利品發生爭執。
阿黑剌黑率所部4萬兵馬,連夜出走,使札蘭丁兵力銳減,士氣頓挫,退回哥疾寧。不久聞報成吉思汗率領10餘萬大軍前來決戰,感到寡不敵眾,率領所餘5萬多眾擬渡申河遠遁,蒙古軍急進至哥疾寧時,札蘭丁已走半月,城民不戰而降,成吉思汗率軍晝夜兼程急迫。札蘭丁因缺乏渡船,尚未渡河,成吉思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包圍札蘭丁,札蘭丁倉卒轉入防禦。蒙古軍首先進攻札蘭丁主力右翼汗滅里部,殲滅大半,汗滅里向白沙瓦敗退,為蒙古軍所追殲。爾後蒙古軍進攻其左翼,將其全殲。
札蘭丁中軍僅餘700人,幾次伺機突圍,均被擊退;而且蒙古軍步步緊逼,縮小包圍圈。成吉思汗為活捉新國王札蘭丁,促其投降,以便不戰而平各地叛亂,下令不準射箭,不準刀砍,要活捉札蘭丁。一直戰鬥到中午,札蘭丁看突圍無望,於是換了一匹好馬縱入波濤洶湧的申河,泅渡而逃。札蘭丁過河後,收攏50餘名殘兵,逃至印度德里(今新德里北)。
蒙古軍全殲札蘭丁後,成吉思汗命拖雷和巴剌二將渡申河追擊札蘭丁;命察合台平定起兒漫(今伊朗南部克爾曼省)和忽即斯坦;命窩闊台平定阿富汗,自率大軍於十七年春沿申河右岸北上哥疾寧。拖雷和巴刺渡申河後先破必牙寨(今巴基斯坦拉瓦晶第附近),爾後占領刺火兒(今巴基斯坦拉合爾)、木魯坦(今巴基斯坦木爾坦),未見札蘭丁蹤影。春末,天氣炎熱,士兵不堪忍受,於是重渡申河,取道哥疾寧與主力會合。札蘭丁逃至印度,擴張勢力,強娶德里城君主女兒,待蒙古軍回國後,札蘭丁回到阿富汗,積蓄力量。元憲宗二年(1252年),蒙哥汗派旭烈兀西征波斯時札蘭丁轉向西亞,後戰死在沙場。
點評
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戰爭在中國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特點為軍事、政治、外交綜合運用。成吉思汗的戰略基本原則是: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在政治上,爭取對方貴族、官吏、宗教領袖、軍事首領等代表人物降服,在軍事上,針對花剌子模分軍防守要點的特點,採用迂迴及突然襲擊等戰術,逐次占領對方戰略要點,從而取得了第一次西征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