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縣

贛縣

贛縣,江西省贛州市轄區,位於江西省贛州市中部,贛江上游,環繞贛州市區,“千里贛江第一縣”,“中國板鴨之鄉”,城區是省級文明城市。贛縣因《山海經》所記“南方有贛巨人”而得名。另有一說,因二水於贛州合流成贛江,以此得名。贛縣是客家文明的發祥地和客家人的集散地之一,境內通行客家語(於桂片)。贛縣城區距贛州老城區僅5公里,105國道、323國道、京九鐵路、贛龍鐵路呈十字形貫穿縣境;梅林大橋橫架貢江。境內有白鷺客家民居群、漢朝契真寺、唐朝寶華寺、晉朝儲君廟、清朝文昌閣、人民廣場、客家文化城等人文景觀,以及獅子岩、金雞洞、燕子岩、大小湖州、道士莊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觀。2016年10月,江西省政府印發通知,按國務院有關批覆精神,同意撤銷贛縣,設立贛州市贛縣區。

基本信息

自然環境

位置概況

贛縣贛縣
贛縣位於江西省南部,贛江上游,環繞贛州市區,地處東經114°42′至115°22′,北緯25°26′至26°17′之間,是“千里贛江第一縣”,也是譽滿大江南北的“中國板鴨之鄉”。全縣轄9鎮10鄉;國土面積29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7萬畝,山地360萬畝,水面23萬畝,有“八山半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之稱。

地貌

贛縣境域地形屬丘陵山地。地勢東南高,中、北部低,東部和南部重巒迭嶂,迂迴起伏,其間夾有山間條帶狀谷地,海拔在500—1000米之間。坐落小坪鄉的水雞崬,海拔1185.2米,為全縣之巔。中部和北部多為丘陵,大小河流縱橫其間,切割成大大小小的丘陵盆地。湖江鄉張屋村海拔僅82米,為境內最低點。

水文氣候

贛縣贛縣

贛縣境內河流密布,700多條大小河流縱橫全境,平均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為0.77公里,水力資源豐富。年均徑流量21億立方米,水力蘊藏24.4萬千瓦,已開發裝機容量1.1萬千瓦,水面資源豐富,面積達23萬畝,其中河流16.4萬畝,水庫、庫灣5萬畝,山塘1.6萬畝,已開發庫塘水面2.6萬畝,年水產品總量達8150噸。全境地處中亞熱帶丘陵山區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並具有春早、夏長、秋短、冬遲的特點。年均氣溫19.3℃,年均日照1092小時,年均降雨量1076毫米,無霜期298 天,四季常青。

資源

贛縣資源豐富,物華天寶。山上盛產臍橙柑桔油茶及木、竹、柚、李、梨、棗等;田園主產水稻、葡萄席草、菸草和蔬菜等;地下埋藏有、煤、稀土瑩石鈷土砂金水晶瓷土、石灰石、大理石等資源;加工產品以板鴨、蜜餞腐竹白砂糖桐油瓷器最為出名。豐富的農產品和礦產資源,使贛縣以稀土和食品加工為主的大批企業蓬勃發展,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稀土、鎢、板鴨、蜜餞、腐竹等名特優產品。

歷史沿革

贛縣贛縣
贛縣歷史悠久。縣因《山海經》所記“南方有贛巨人”而得名。據白鷺鄉官村發掘的商周遺址和出土文物考證,遠在4000多年前已有先民在境內生息。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縣,西漢屬豫章郡,縣治溢漿溪。莽新隸九江郡。東漢復為豫章郡。興平二年(195)孫策分豫章郡置廬際郡。三國吳嘉和五年(236)分廬陵郡置南部都尉,贛縣均屬之。同年拆贛縣地置平陽縣(太康元年改名平固縣)。西晉太康三年(282)改南部都尉為南康郡,贛縣隸南康郡。太康末(289)縣治徙葛姥故城(今章貢區水東一帶)。東晉永和五年(349),郡、縣治徙章貢二水之間(今贛州市區)。劉宋改郡為國,贛縣屬南康國。齊復南康郡,梁、陳因之。陳時,贛縣與南康縣互易其名。大業元年(605)互復原名。開皇九年(589),改南康郡為虔州。同年平固縣歸併贛縣。至隋、唐,贛縣均屬虔州。五代楊吳屬百勝軍。南唐改昭信軍。宋開寶八年(975)復稱州,贛縣仍屬虔州。太平興國七年(982)拆贛縣7個鄉(原平固縣地)置興國縣。紹興二十三年(1153)取章貢二水合流之義改虔州為贛州,贛縣屬之。元屬贛州路。明、清屬贛州府。民國先後屬直隸省或屬贛南道、第十一行政區、贛南專區及第九、第四行政區。
1949年8月14日贛縣解放,析贛州鎮置贛州市,贛縣先後屬贛南行政區、贛州專區、贛州地區、贛州市。1969年7月縣治由贛州市遷至梅林現址。1987年4月5日,湖江鄉分為湖江鄉、古田鄉、湖新鄉三個鄉(贛府廳字[1987]165號批覆)。1988年9月12日,撤銷江口鄉、王母渡鄉、沙地鄉、田村鄉,設立江口鎮、王母渡鎮、沙地鎮、田村鎮(贛民函[1988]101號批覆)。1990年10月16日,設立攸鎮鄉(贛民字[1990]137號批覆)。1993年11月17日,撤銷南塘鄉,設立南塘鎮(贛民字[1993]167號批覆)。
1995年9月29日,撤銷吉埠鄉,設立吉埠鎮(贛民字[1995]185號批覆)。1996年3月19日,撤銷茅店鄉,設立茅店鎮(贛民字[1996]53號批覆)。全縣轄8個鎮、16個鄉、315個行政村。2000年5月8日,撤銷五雲鄉,設立五雲鎮(贛民字[2000]104號批覆)。2001年9月6日,撤銷小坪鄉,劃歸韓坊鄉(贛民字[2001]569號批覆)。2001年9月6日,撤銷古田鄉、湖新鄉,劃歸湖江鄉;撤銷白石鄉,劃歸田村鎮;撤銷攸鎮鄉,劃歸沙地鎮(贛民字[2001]438號批覆)。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55.7萬人。2004年底,全縣轄9鎮10鄉。梅林鎮田村鎮沙地鎮南塘鎮吉埠鎮江口鎮王母渡鎮、茅店鎮、韓坊鄉、小坪鄉、陽埠鄉、大埠鄉、長洛鄉、大田鄉、儲潭鄉、石芫鄉、白石鄉、三溪鄉、五雲鄉、湖江鄉、湖新鄉、攸鎮鄉、古田鄉、白鷺鄉。
2016年10月,江西省政府印發通知,按國務院有關批覆精神,同意撤銷贛縣,設立贛州市贛縣區。
截至目前,全區設12鎮(梅林、茅店、江口、吉埠、南塘、田村、王母渡、沙地、五雲、湖江、儲潭、韓坊),7鄉(大埠、陽埠、大田、長洛、石芫、三溪、白鷺),276個村民委員會,3237個村民小組,27個居民委員會。2014年,全縣共170729戶,比上年增加681戶;總人口641677人,其中男336054人、女305623人,農業人口540131人,非農業人口101546人,總人口同比增加22384人。贛縣鄉鎮區劃一覽表
鄉鎮
郵編
下轄村(居)委會
梅林鎮 341100 居委會:城東、城西、城南、光彩、梅林新區;村委會:章貢、梅林、紅金、雙龍、桃源、上廟
王母渡鎮 341113 居委會:王母渡圩;村委會:立瀨、梘溪、朱坑、勝利、濃口、橫溪、寨下、上排、下排、潭埠、桃江、下邦、龍潭、大陂、和坊、岐嶺、楓樹、新興
沙地鎮 341111 居委會:沙地圩;村委會21:湖溪、中莊、馬口、銀村、水邊、坳下、高峰、沙地、洋村、石鼓、坳上、蟠岩、五龍、螺田、利群、西山、錫溪、攸鎮、芳村、里堡、崗上
江口鎮 341105 居委會:江口圩;村委會:江口、六十里店、優良、優新、山田、安平、旱塘、河埠、河坑、東風、小均、蕉林、薴州、三團、安坑、龍舌、墩上
田村鎮 341102 居委會:田村圩;村委會:夏都、建新、紅衛、聯群、村嶺、上齊、中齊、社大、月坪、根山、坪坑、龍下、蓮塘、東山、芳溪、蘭芬、楊梅、坪內、湖塘、斜坑、廟前、五陂、富竹、白石、西坑、里目、下橫、田面、下白石、地頭、塘基、上坪
南塘鎮 341103 居委會 :南塘圩;村委會:勞田、清溪、小溪、黃屋、嶺腦、白溪、南塘、大都、楓江、石院、道潭、都口、鵝坊、石圳、維源、橋溪、官田、澄藉、犁源、田南、船埠
茅店鎮 341108 居委會:茅店圩;村委會:茅店、洋塘、上壩、黃龍、東田、萬嵩、壩高、竹芫、楊洞、大龍、太陽坪、義源
吉埠鎮 341104 居委會:吉埠圩;村委會:寶林、石含、建節、合龍、若內、瑤村、社建、水南、吉埠、大溪、樟溪、梘田、上堡、白梘
五雲鎮 341109 居委會:五雲圩;村委會:五雲、贛江、千丈、日紅、南田、新陽、大嶺、下丹、上丹、夏潭、左坑、蓬村
韓坊鄉 341116 居委會 :韓坊圩;村委會:紅星、長演、松柏、遇龍、韓坊、大營、水口、梅街、逕里、塘坑、長中、樟坑、小坌、大屋、南坑、下嶺、上嶺、小坪、黃坪、大坪
陽埠鄉 341114 居委會 :陽埠圩;村委會:陽埠、下揚、楊源、密石、黃沙、木柵、大龍、坳頭、新聯、梅村、馬埠、許屋、坳背
大埠鄉
341115
居委會 :大埠圩;村委會:楊雅、楊西、高良、長湖、黃富、大埠、大坑、坪田、下馬石、黃田、黃貫、夏汶、金田、三江
長洛鄉 341106 村委會:均源、下含、留田、中坑、長洛、桂林、五里
大田鄉 341121 居委會:大田圩;村委會:高排、夏湖、大田、大坳、信江、雁鵝、中團、杜屋、瀛洲
湖江鄉
341112
居委會:湖江圩;村委會:湖江、鎮江、街坪、新楓、下站、莊前、松樹、夏府、洲坪、高道、上站、文芬、新富、中塘、湖田、中芫、牛嶺、聯育、古田、石伍、堯口、小良
儲潭鄉 341119 居委會:儲潭圩;村委會:幸福、田心、儲潭、高梘、東坑、灘頭、白澗、河田、紅河
石芫鄉 341122 村委會:廣教寺、金盤、石芫、橫溪、沙洲、廣福、山背
三溪鄉 341103 村委會:新星、三溪、下濃、寨九垇、西溪、古茂、山頭、里龍、土龍
白鷺鄉 341102 村委會:白鷺、官村、吉塘、桃溪、上塘、盈源、林頭、梘坑、龍頭、龍溪、龍裕、龍富、里仁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贛縣贛縣
贛縣水資源較豐富,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過境水三個部分。水資源地表小,地下水和進境小三個部分多年平均徑流深650毫升,地面徑流量19.34億立方米。
地表水

贛縣內水資源較豐富,其中桃江水域區8.44億立方米,平江水域區4.16億立方米,貢水幹流區1.5億立方米,贛江幹流區5.24億立方米。另有占河川徑流8%的還原水量1.54億立方米,實際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0.88億立方米。其中桃江區9.11億立方米,平江區4.49億立方米,貢水幹流區1.62億立方米,贛江於流區5.66億立方米。
地下水

淺層地下水可動量,據估算為4.49億立方米,占河川徑流量的23.1%。其中,桃江流域區2.19億立方米,占河川徑流量的25.9%;平江流域區0.59億立方米,占河川徑流量的14.2%;貢水幹流區0.37億立方米,占河川徑流量的24.7%;贛江幹流區1.34億立方米,占河川徑流量的25%。
過境水

贛縣內4大河流外縣人境徑流量,多年平均為270.7億立方米。其中桃江52.25億立方米,平江19.32億立方米,貢水135.35億立方米,贛江63.78億立方米。全縣多年平均每人有水量4910立方米,與全省人均4900立方米相近。每畝有水量5153立方米,超過全省每畝平均4000立方米的水平。2000年工農業生產及生活用水量為3.59億立方米,占全縣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的17.2%。

土地資源

贛縣土壤共分7個土類,15個亞類,51個土屬,96個土種。主要土類有山地草甸土、山地黃壤、紅壤、紫色土、石灰土、草甸土及水稻土。
山地草甸土面積90.74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0.03%。零星分布在1000米左右中山頂部或山堋開闊地帶,草被密茂,土質肥沃。
山地黃壤面積1939.4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0.65%。主要分布在800米以上的中山區,其母質為花崗岩、片麻岩和變質岩殘積物,樹木草類覆蓋較好,有機質2~3%,PH值5上下,宜生長闊葉林及杉樹等用材林。
紅壤面積22.21萬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74.34%,是全縣主要土類。廣布於800米以下的丘陵地區,成土母質多樣,表層土壤PH值4.5~5.5,有機質一般在1~1.5%,速效磷、鉀缺少,肥力較低,可以發展經濟林、用材林、薪炭林。
紫色土面積1.33萬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4.46%。一般土層淺薄,尚疏鬆,PH值6~7.5,速效磷、鉀含量較好,物理性狀不良,易流失,不耐乾旱,適宜發展經濟林。
草甸土面積1202.74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0.40%。分布於沿河兩岸河灘和一級階地,母質為河流沖積物,耕層深厚,土質鬆軟,耕作容易,通透性良好,適種甘蔗、花生、瓜類、水果、蔬菜等。
石灰土面積228.34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0.08%。
水稻土面積2.48萬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8.3%,耕地總面積的92%,是全縣主要耕作土壤,大部呈酸性反應。

動物資源

野禽主要有八哥、白鷺、麻雀、喜鵲、烏鴉、鷓鴣、竹雞、野雞、大杜鵑、杜鵑、烏鶇、翠鳥、黃鸝、貓頭鷹、畫眉、燕、斑鳩、白勞、白鷳、鷹、鷂、啄木鳥、白頭翁、蠟嘴、鵪鶉、夜鷹、鵲鎢、水鴨等。因森林覆蓋率下降,農作物普遍使用農藥和人工濫捕,鳥類數量急劇減少,有的已瀕臨滅絕。
野獸主要有野豬、野牛、麂、毫豬、山羊、狐、貉、豺、灌水獺、青鼬、黃鼬、水麂、靈貓、豹貓、雲豹、鬣羚、食蟹蒙、華南兔、田鼠、家鼠、松鼠、穿山甲、蝙蝠等。50年代初期各種野獸較多,後因捕獵過量及山林毀壞嚴重,品種、數量大量減少。九十年代後隨著全縣森林覆蓋率的上升,野獸品種和數量都有回升。特別是野豬回升很快。
魚類縣內有魚類12科約60多種。主要經濟魚有青、草(鯇)、鰱、鱅、鰓、鯿、鯉、鰻、翹嘴魚、團頭魴、雜交豐鯉、埃及塘虱、奧尼羅非魚、淡水白鯧、大胭脂魚等。非人工養殖的有鱔、鰍、鯽、鮎(塘虱)、鱖、鯝、、鱧、鉑、鰣、江西鯨魚(石斑)、(梭刁子)、雞勾、麻勾、沙勾、雙丁、沙丁、黃顙(黃鴨骨)、條(麻魚)、倒刺鈀、鯖鈹魚(打石片)、麥穗(棒花、秤星魚)、銀魚、鬥魚、虎(石魚)、下針魚(針公)、鱔魚(千年魚)、紅屍白、赤眼子、白鰷(白小)、塘王頭及油桐魚等。其他水產有蟹、螺(田螺、石螺)、蚌、鱉(甲魚)、蝦(米蝦、大腳蝦)等10餘種。
蛇蟲類主要有銀環蛇(白花蛇、白公南、百步蛇)和竹葉青、烏梢蛇、眼鏡蛇(扁頭風)、眼鏡王蛇、五步蛇(圻蛇、斗角蛇)、龜殼花蛇(烙鐵頭)、蝮蛇、蚺蛇(水皮蛇、蟒蛇)、水蛇(泥蛇)、菜花蛇(油菜花)、草花蛇(水坡蛇)、赤鏈蛇(火焰蛇、酒糟蛇、黃金蛇、過樹龍)等10餘種。
其他蜈蚣、壁虎、石龍子(狗婆蛇)、蟋蟀、蜘蛛、黃蜂、蜜蜂、蚯蚓、斑蝥、蠍子、蝴蝶、蟬、水蛙、蝸牛、龍虱等。兩棲的有龜、鱉、青蛙、樹蛙、田雞、石蜷、麻、蟾蜍等。

植物資源

銀杏銀杏
珍稀樹種有樹種80科,約350種。屬國家二類保護樹種有銀杏、野茶樹、三尖杉和福建柏;三類保護樹種有天竺桂、凹葉厚朴、花櫚木、楨南、南方鐵杉和半楓荷。珍稀樹種有竹柏、木蓮紅楠、檫樹、木蘭、南酸棗、猴歡喜、山拐棗、白克木、紫樹、圓柏、玉蘭、獼猴桃、辛夷、方竹、羅漢竹、蘇鐵、羅漢松等。
木本糧油植物有茅栗、苦櫧、甜櫧、栲、櫟、青岡、油茶、油桐、山蒼子、山胡椒、烏桕、漆樹、蓖麻等80餘種,尤以油茶最多。
藥用材植物有松、杉、樟、木荷、楓、楊、柳、栲、櫟、青岡、重陽木、櫧、楓香、苦楝、臭椿、香椿、泡桐、梧桐、榕、皂夾、冬青、大葉樺、榔榆、毛竹、篁竹(青皮竹)、桂竹(剛竹)、慈竹(泥竹)等約100種。
野生藥用植物:贛縣藥用植物約500種,較重要的300種。其中主要品種:東南部山區有辛夷花、鉤藤、杜仲、獼猴桃、三尖杉、伸根、草烏、金銀花、南沙參、紫花前胡、淫羊霍、黎蘆、黃精、天冬、百部、土砂仁、七葉一枝花、大活血、廣東升麻、革解、吳芋子、腫節楓、膽草、杜衡、徐長聊、龍膽草、黃連、厚朴等;西南部低山高丘有毛犬、石伸根、括蔞、石昌蒲、白前、馬尾伸根、雞血藤、金桔子、千里光、靈芝、防杞、魚腥草、回頭鴨、七葉一枝花等;北部低山丘陵有金銀花、黃枝子、劉寄奴、淡竹葉、丹參、箭根、烏藥、蘆根、香附、草淺明、青相子、仙茅、大葛、黃獨、石菖蒲、防杞、瓜婁、苦參等;中部江岸崗地有稀薟草、青蒿草、獨腳金、鵝不食草、白花蛇舌草、翻白草、旱蓮草、發枯球、半邊蓮、白毛根、石葦、野菊花、香附、卷柏、土菌陳、白蘞、綿菌陳、白花菌陳、香菇草、白芨、蒼耳子、蘭香草、黃枝子、覆盆子。
其他尚有觀賞植物、纖維植物、飼料植物、澱粉植物、鞣科植物、芳香植物等類約百餘種。

礦產資源

贛縣礦產資源豐富,鎢、銅、煤等礦產開採歷史較早。還有稀土、鉍、錫、鉬、鉛、鈷、鐵、金、銀等金屬礦產,螢石、黃鐵礦、石灰石、重晶石、硫黃、鉀、高嶺土、鑄石、滷水等非金屬和泥炭礦產。已知礦床(點)共有百餘處。其中經地質勘查成型的礦床18處。鎢礦約66處,鎢(W03)儲量26671噸(不含白石山)。稀土分布10個鄉,縣礦區儲量221140噸。煤主要分布在韓坊、小坪,縣礦區儲量3043萬噸;石灰石的鈣含量達50%以上的僅小坪牛嶺,儲量達5000萬噸。高嶺土分布於石芫廣教寺、湖江、韓坊,儲量80萬噸。

人口民族

2010年11月1日零時,贛縣常住人口總數為546964人(不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和居住在縣內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員)。共有家庭戶135542戶,家庭戶人口為471062人,占總人口的86.12%,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47人。漢族人口為546088人,占總人口的99.83%;各少數民族人口為876人,占總人口的0.16%。
2000年人口普查,贛縣轄區內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狀況

贛縣贛縣
全縣稀土和鎢加工企業已達20多家, 形成了一條較為完整的稀土和鎢深加工產業鏈,已成為全省最大的稀土分離和深加工基地。贛縣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75%,素有“綠色寶庫”的美稱;農業資源非常豐富,盛產水稻臍橙菸葉、生豬、水產、無公害蔬菜等農副產品,發展現代農業以及食品加工業的潛力巨大。贛縣水利電力資源充裕,水能資源蘊藏量24.4萬千瓦,總投資3.8億元的居龍灘水電站年內將正式發電,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華能瑞金火力發電廠將開工建設,全部建成後,年發電量將超過100億千瓦時。贛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除了優惠的用水、用電等政策外,凡是來贛縣投資的新辦企業,均可享受免徵企業所得稅三年的“特殊待遇”。同時,贛縣基礎設施完善,水電供應充足,通訊事業發達,信息網路、金融體系方便快捷,海關、國檢等部門通關服務優越。

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06年,全縣生產總值34.54億元,是2002年的1.4倍,年均遞增13%;財政總收入3.35億元,年均遞增31.2%。三次產業結構比由2002年的45.5:21.1:33.4調整為26.4:45.7:27.9,二產比重提高了24.6個百分點。

工業強縣取得歷史突破。近四年累計利用外資9221萬美元,引進內資12.8億元,超過前20年的總和。2006年,工業園入園企業達65家,累計實現工業稅收3.23億元。贛縣連續3年被評為“全省工業崛起貢獻獎”,2005年被表彰為“全省工業崛起三年翻番全面先進單位”,2006年被授予“全省工業崛起10強縣”稱號。

城鄉經濟統籌協調發展。堅持以村鎮規劃、“三清三改”和村莊整治為突破口,以發展新產業為著力點,紮實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06年,累計完成2378個村莊規劃編制,改造村組公路1015公里,完成改水17817戶、改廁11379戶,直接受益人口12.1萬人。建成各類示範點324個,其中吉埠梘田村企石示範點、南塘石院村示範點被國家建設部列為全國村莊整治培訓班現場教學點,贛縣新農村建設做法被井岡山幹部學院製作成教學案例,並被評為2006年度全市新農村建設綜合先進縣。全縣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有一定規模的龍頭企業14家,協會組織80多個。

第三產業日益繁榮。特別是客家旅遊業蓬勃發展,2004年在客家文化城成功承辦了第19屆世客會部分活動和首屆客家旅遊文化節,2005年主辦了中國客屬第三屆懇親聯誼大會暨中國客家旅遊文化節。占地面積600畝、總投資6000萬元,融客家民俗文化、建築文化、風水文化、飲食文化於一爐的客家文化城以及白鷺古民居已成為贛州市極具文化品位的重要景點。2006年累計接待遊客66.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2億元。貨運物流等新興產業蓬勃興起,房地產業發展迅速,商貿服務業日趨活躍,金融業穩健發展,累計新增貸款5.4億元,郵電通訊業蓬勃發展,個私經濟發展迅猛,全縣個私經營戶發展到10440戶,2006年第三產業上交稅收4199萬元。

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顯著。近四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93億元,年均遞增38.1%;開工建設投資50萬元以上項目126個,是縣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建設項目最多的時期。2006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億元,年均遞增14.5%。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崗職工年均工資、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均有較大的增幅。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0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59元,年均遞增12.2%和7.4%。

工業園區

贛縣贛縣
贛縣工業園現已初步形成了以稀土、鎢、鈷加工為主的礦產品加工業,以甜菊糖板鴨蜜餞、魚絲、腐竹為主的食品加工業,以製衣玩具為主的輕工紡織業等三大工業支柱體系。占地3000畝的贛縣工業園位於縣城東郊,其北跨“京九”和“贛龍”兩條鐵路,南臨貢江,323國道橫貫東西。園區內按花園式廠房布局,工業園一期已引進37家企業進駐,目前占地1000畝的工業園二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五通一平。贛縣鼓勵引進大型骨幹項目,高新技術項目、主導產業帶動項目以及產業配套項目和產業集群項目入駐園區,重點引進電子信息以及礦產品深加工項目。投資要求一般性項目原則上固定資產投資額必須要在500萬元以上且每畝固定資產投資30萬元以上,年工業總產值達到50萬元/畝、或年納稅2萬元/畝、或安排勞動就業20人/畝以上。用地要求所有入園項目必須按照工業園的總體規划進行規劃建設。行政辦公及生活設施面積不得超過工業項目用地的7%,企業的容積率不得低於0.5,建築係數不低於30%,企業綠化面積不得超過總面積的20%。企業在取得土地後,原則上必須在半年內開工建設,並按時達到投資規模,對超過時間未開工的項目,依法對占用土地進行調整或收回,避免土地閒置。工業園二期工業用地出讓基準價為4萬元/畝,優惠幅度與企業單位面積實際上繳稅收掛鈎。以企業前兩個生產年度上繳稅收核算,平均年納稅達到2萬元/畝以上的優惠2萬元/畝,達到1萬元/畝以上的優惠1萬元/畝,低於1萬元/畝的不予優惠。企業在簽訂購地契約並取得土地前必須先按4萬元/畝交納土地出讓款。

重點項目

背投電視專用三基色螢光粉生產項目。預計投資1200萬元人民幣。主要通過對稀土進行精深加工,開發生產高清晰大螢幕背投電視機顯示器的三基色粉——紅粉、藍粉和綠粉,目前,此類產品在國內尚屬空白,全球市場需求量急劇上升。

合資建設500噸高品質硬質合金生產線。預計投資1.2億元人民幣,主要是通過與縣現有鎢加工企業合資,開發高品質硬質合金,產品主要套用於汽車製造業。

甜葉菊產業化項目。預計投資9389.9萬元人民幣,主要是通過與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甜菊糖生產企業贛縣菊隆高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合資,建設3萬畝甜葉菊種植基地,在縣工業園建設一條年生產500噸甜菊糖生產線,生產作為飲料、食品、醫藥等甜味添加劑的甜菊糖產品。

無公害蔬菜真空脫水加工項目,預計投資1000萬元人民幣,主要利用縣五雲鎮無公害蔬菜生產建設基地,建設一條年產1000噸真空冷凍脫水蔬菜加工生產線及相關設施,產品可銷往市區大型超市以及廣東、福建、香港、澳門等地。

四星級大酒店建設項目,預計投資7000萬元,占地25畝,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該項目擬建地位於贛州市二環線上的贛縣城南新區,世界聞名的客家文化城就建於此地。贛州市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年接待海外旅遊人數超過6萬人,商務活動活躍。

贛縣馬口森林公園建設項目,預計投資9691萬元,規劃面積有9530畝,其中農田占4%,果園占16%,花卉占17%,竹林占21%,水面占0.2%,建築面積等占4%,硬化面積占5%,森林覆蓋率為80%,公園設定兩條線路,15個功能景點區。建設地址馬口距贛州市區7公里,距贛縣城區2公里,是城市人最方便前往度假休閒的去處。

新建工業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地點在贛縣工業園內,預計投資20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900萬元。隨著國家對可持續性經濟發展投入的加大,循環經濟產業獲得巨大的政策支持,本項目能改變贛縣乃至贛州市區的水源供應環境,確保數十萬居民的飲用水安全和保護贛江下游沿江城市的生態環境,各級政府將給予各類政策扶持,項目建成後,年收取污水處理費335—670萬元。

新建贛縣物流配送中心,預計投資9000萬元,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主要是利用贛縣的區位、資源優勢和目前的物流狀況,建設自動化立體倉儲貨櫃堆場及大宗貨物堆場、批發市場、流通加工中心及配送倉庫、組建汽運集團、建設綜合辦公樓及電子商務中心,總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

社會事業

贛縣贛縣
贛縣連續2年被評為全市十大體系建設先進縣。農村稅費改革實施,實現了農民契約內“零”負擔。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0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59元,年均遞增12.2%和7.4%;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26平方米;社會保險覆蓋面擴大到71609人,社會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啟動了廉租房建設,建立了城鄉低保制度和社會救助體系,4060人享受城市低保,11963人享受農村低保,有效保障了受災民眾、困難民眾、殘疾人和社會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扶貧攻堅力度加大,新建了23個移民安置點,完成深山區、庫區移民搬遷6367人,農村6995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共實施各類科技項目28個。新建、改建校舍6.5萬平方米,啟動了城關第三國小建設,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穩定在100%,初升高比例從40%提高到56%,聯考錄取率達65%,職業教育走在全市前列。衛生事業加快發展,建成了縣人民醫院門診大樓和縣疾控中心,改擴建了一批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初步建立起了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衛生監督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文化事業繁榮活躍,成功舉辦了第十九屆世客會祭祖遊園活動暨中國(贛州)客家文化節和第三屆中客會暨中國客家旅遊文化節。完成了14個鄉鎮廣電網聯網,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100%。人口自然增長率比2002年下降了1.46個千分點。完成植樹造林6.9萬畝,環境保護得到重視,土地市場有效規範,礦產資源有序利用。

旅遊資源

寶華寺

贛縣贛縣
創建於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年間,原名西堂寶華禪院。從前明始稱寶華寺,位於贛縣田村鎮東山村龔公山,距田村圩鎮15公里。昔為隱士龔亮棲所。那時有一名叫馬祖的和尚向龔氏求施一衣之田一煙之山,龔氏滿口應求。馬祖施禪法,解袈裟拋向空中,正好蔽日,又燃一香,緩內將煙送至全山,至此龔氏的田和山全部給馬祖和尚,這就是龔公山的由來。她是馬祖道一弘禪法之地,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國家的佛教與她皆有緣源,內有唐朝名塔──玉石塔,唐代古柏、銀杏等十大寶和柳公權、李勃等歷代名家的書法、石刻、碑銘。1998寶華寺被有關單位編入《中國名勝大辭典》。

儲君廟

歷史悠久,素有“千里贛江第一廟”之美譽。位於贛縣儲潭鄉圩上,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晉刺史朱瑞置儲君於此,故而得名。古廟占地二千多平方米,雕樑畫棟,氣勢恢宏,廟前刻有《廣濟古廟》、《唐朝勒封》等旨牌。儲君廟不僅是道教聖地,而且是古建築的傑出精髓。其廟有一角倒塌,後經多次修補都自動倒掉,至今無法修回原貌,其中蘊含的建築學原理值得探索。儲潭鄉還有儲山、天宮寺、儲君閣、贛州八景之一的“儲潭曉月”就在這裡。

契真寺

座落在贛縣田村圩鎮中心的契真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漢朝古寺。契真寺初名“棄假寺”,後名“契假寺”,復改“契真寺”。現契真寺羅漢殿佛座中有五言詩云“漢代棄假寺,唐代易契真”的記述;寺內藏古聯“漢朝契假寺,秦代天叢山”亦可知寺名的沿革。棄假寺初建於田村村北的天叢山。建寺初期非常簡陋,香火不旺。漢代有十八儒生投宿於寺,遺下十八真經,即現存的十八部《佛名經》,香火始轉旺盛。至唐,遷建寺于田村街市中心的銅鑼窩(即今址),始改名為“契真寺”。寺自唐而來,幾經滄桑,經歷代修復、擴建,至民國初年有大小殿宇18座,占地9.85畝。

戚氏宗祠

漢高祖劉邦時,武將戚鰓因守界有功被漢高祖封為“臨轅侯”,又因明代戚繼光抗倭有功,故戚氏宗祠被封為“世封侯爵”,現立於贛縣湖江鄉夏府村的是“世封侯爵”的戚氏宗祠追遠堂,整個祠堂呈仿宋式建築風格,氣勢慰然,占地面積約1400平方米,始建宋代。戚氏宗祠保留有許多名人名聯,如朱熹題的“忠孝廉節”四字,孫文、蔡元培題的楹聯等。湖江鄉不僅有保存比較完整的戚氏宗祠,還有建築精美的謝氏宗祠,兩祠素有“江南第一祠”的美稱。湖江鄉旅遊景點豐富,有大小湖洲,“黃泉路”上回龍閣、蔣經國創辦的建國中學和兵工廠、百年南洋樹、風光旖旎的庫灣。

吉星龍瀑布

長洛鄉留田林場附近有一處名叫吉星龍的瀑布,地處高山密林,水量充沛。吉星龍瀑布共有七個瀑布,呈階梯狀分布。從一個瀑布下接另六個瀑布,是開闢探險旅遊和野外旅遊佳地,是目前贛縣景觀比較著名、有氣勢的自然景點,是開發旅遊的重點旅遊開發地。

蔣經國舊居

虎崗位於贛州市東北郊,原為一片黃土岡。蔣經國主政贛南時,於1943年6月在此創辦了“中華兒童村”。兒童新村依山臨水,建築物錯落排列有1公里長,村中兒童最多達1000多名,其中多為抗戰時間無家可歸的難童。1945年2月日寇進犯,贛州淪陷,兒童新村停辦。“中華兒童新村”是民國時期的一處重要史跡,現虎崗保留有大部分當年兒童新村的建築物,計有坊式山門、村公所、迎賓館、小會場、蔣經國舊居和3棟教室、8棟宿舍

白鷺明清客家民居群

白鷺鄉始建於宋代(1136年),繁華於明清的圩鎮客家民居群工程浩大,占地約5萬平方米,呈月牙形頒,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布局置景合理,慰為壯觀。現有保存較完好的古祠堂、廟宇等69座,均青磚厚瓦,雕樑畫棟、石雕、灰雕千姿百態。是保存較完整、較罕見的一處客家古代商業集鎮和客家民居群。其有代表性的建築有:世昌堂、洪宇堂、鍾崇儼故居、福神廟、王太夫人祠等。白鷺鄉有眾多的名人古蹟,古代建築和古文遺址。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吉塘村葫蘆井、文天祥塾館、官村商周古墓群。白鷺鄉是客家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贛南東河戲的發源地,至今還呈現豐富多采的客家民俗風情:“打轎”、“燒瓦”、“打米果”、“燒擂茶”。

社會

2012年贛縣農村固定資產投資1.76億元,增長327.5%。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2.9億元,增長21.8%。完成96個村莊整治點整治任務,硬化主幹道53.2公里,改水、改廁3013戶,完成新戶型建設600棟。農村清潔工程全面鋪開。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500畝。農村用電量4969萬千瓦時。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42.93萬千瓦。
2012年新建新農村建設點134個,其中整村推進點80個,完成改水改廁4991戶,硬化道路322.5公里,完成569戶新戶型新建、改建。啟動了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和村鎮綠化工作。除險加固病險水庫4座,新建沼氣池1600座。

交通

贛縣贛縣
贛縣處在贛州市區的“二環線”上,是閩南9市、贛州市東河8縣(市)下贛州、上京九、達105國道的咽喉要道,更是大京九經濟成長帶和贛龍鐵路經濟成長帶的十字交匯點。至廣州457公里、至珠海567公里、至香港497公里、至深圳487公里、至汕頭627公里、至澳門577公里,至廈門543公里、至南昌380公里。
公路
105、323國道呈十字型縱貫縣境,西接贛粵高速公路,東接昌廈一級公路。
高速建有G45大廣高速贛粵段、G76廈蓉高速瑞贛段,繞城高速。
鐵路
京九鐵路橫貫贛縣縣境48公里,並設有3個火車站,其中設在縣城的贛州東站是京九線上四大貨運編組站之一,贛龍鐵路與京九鐵路在此接軌。
航空
距贛州黃金機場34公里,贛州民航已開通至北京、廣州、深圳、南昌等線路航班。

文化

贛縣贛縣
搶打橋
贛縣白鷺村獨有的一種古老的習俗。
擂茶
這一習俗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作擂茶時,擂者坐下,雙腿夾住一個陶製的擂缽,抓一把綠茶放入缽內,握一根半米長的擂棍,頻頻舂搗、鏇轉。邊擂邊不斷地給擂缽內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藥(香草、黃花、香樹葉、牽藤草等)。待缽中的東西便搗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後,用一把撈瓢篩濾擂過的茶,投入銅壺,加水煮沸,一時滿堂飄香。
放添丁炮
每年春節,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家和民俗研究學者相約贛南,不辭勞累,遊走在贛南的圍屋、鄉村田園,尋覓獨特的客家年俗,而獨特的客家“添丁炮”場景更是他們不會錯過的。
踩高蹺
踩高蹺是漢族傳統民間活動之一。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是民間盛行的一種民眾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日裡由舞蹈者腳上綁著長木蹺在廣場進行表演。
中秋佳節燒瓦塔
江西贛縣梅林鎮,當地客家人在一古廟前舉行了隆重的民俗表演燒瓦塔活動,以喜迎中秋佳節的到來。
手工造紙工藝
手工造紙又叫“土法”造紙,是指由發明造紙術經歷代流傳的,不用機械或僅用非常簡單機械的手工造紙方法。
迎彩燈
“迎彩燈”作為贛南客家人的傳統,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是贛南客家人祈福的一種形式。

教育

2010年全縣有幼稚園150所(其中公辦幼稚園1所,民辦幼稚園149所),在園幼兒26382人;普通中國小314所(其中國小284所、初級中學25所、完全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職業學校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十二年一貫制民辦學校1所;各級各類學校現有在校生90294人(其中普通高中7241人,職業高中1852人,國中19890人,國小61279人,特教學校32人);現有國小教職工2543人,國中教職工1242人,普通高中教職工560人,職業高中教職工72人,特殊教育專任教師10人,公辦幼稚園教職工41人,教師進修學校教職工28人。

名勝古蹟

歷史文化
商周遺址、南朝齊古墓、晉朝儲君廟、漢朝契真寺、唐朝寶華寺、清初文昌閣和孫中山題對、蔣經國先生舊居俄式木屋等;
人文景觀
三溪鄉道土莊風景區,湖江小湖洲、戚氏宗祠;
民俗風情
客家文化城、白鷺客家古民居村落;
旅遊專線
梅林─田村─白鷺客家文化游,贛州─儲潭─湖江水上游。

特產

雙魚過江,是贛州市傳統名菜,它形似雙魚戲水,色白味美,鮮嫩可口。
爆滿山紅,此菜色澤艷麗,鮮嫩香脆,肚尖上撒上紅酥薑絲,形似滿山紅,故名。系贛州的傳統名菜。
陽埠腐竹,“陽埠牌”腐竹蛋白質含量達50%以上,脂肪含量低,不含膽固醇,不含任何色素、添加劑和防腐劑,經常食用可降低膽固醇,軟化血管,健美養顏。該產品在江西省’98食品展銷會上被評為“全省優質產品”。
江口倒菜,又名江口醃菜,相傳自明朝初期贛縣江口就有生產。江口倒菜主要原料是大蔸菜,做的時候要用罈子倒置進行醃製,再進行成品加工。菜中含有胺基酸、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成份,具有開胃健脾,促進食慾之功效。
贛縣板鴨,以傳統的加工藝程式為基礎,對毛鴨選種、育肥、醃製、加工、涼曬等技術,進行了較科學合理的改進,形成了板鴨獨特的生產工藝。在南方臘製品市場上享有很高盛譽,被人們稱為“腊味之王”。
棉棗,主產贛州地區贛縣湖江鄉,是加工製作蜜棗的優良品種。歷年贛州地區都有大宗蜜棗。贛縣蜜餞廠的金絲蜜棗獲江西省人民政府優質產品證書。

名人

曾幾(1085-1166)南宋詩人。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
鍾崇儼(1778-1858)白鷺鄉白鷺村人。與兒子鍾谷同為為東河戲奠基人。
劉大煜(1906-1982)田村鎮,解放軍後勤學院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賴傳珠(1910-1965)大埠鄉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羅亦經(1911-1991)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64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檢察院副檢察長。
廖容標(1912-1979)韓坊鄉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徐光華(1913-2010.6.6)河南省軍區政治部原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吳保山(1915-1972)南塘鎮清溪村人,總參謀部三部原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謝鏜忠(1916-1989)南塘鎮人,武漢軍區政治部原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游好揚(1916-1991)瀋陽軍區原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鍾登華(1963-)梅林鎮人,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2年任天津大學常務副校長(正局級)。

江西行政區劃

江西省,簡稱贛。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為省名,又因為江西省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

江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