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琴

袁慧琴

袁慧琴,生於1965,女,湖北宜昌人。中國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京劇院三團主要演員、工京劇老旦;第九屆、第十屆全國青聯委員、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湖北省宜昌市青聯副主席、北京市西城區政協委員、西城區慈善形象大使;民建會員。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袁慧琴(1965~),女,宜昌人。1978年考入宜昌市京劇團學員班,由靳萬春開蒙,學老旦。1980年入湖北省戲

袁慧琴在《對花槍》中扮演角色袁慧琴在《對花槍》中扮演角色

曲學校向劉煜老師學習。1983年拜李金泉為師。1987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大專班繼續深造。從李金泉、楊韻清孔雁等老師學習。學習了《李逵探母》、《罷宴》、《徐母罵曹》、《滑油山》等諸多傳統劇目,打下了基礎。1990年畢業留校在實驗劇團任演員。1990年在紀念徽班進京200周年時,演出了新編古代劇《契丹英後》,受到好評。1993年調入中國京劇院。在現代戲《北國紅姑娘》中扮演朝鮮族婦女安順福。

曾榮獲2000年文化部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一等獎,2001年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最佳表演獎。

創作作品

1990年在紀念徽班進京二百周年活動中,排演了大型新編歷史劇《契丹英後》,飾演蕭太后,得到了專家和觀眾的好

袁慧琴演出《紅燈記》與高玉倩老師合影袁慧琴演出《紅燈記》與高玉倩老師合影

評,初展矛頭。

1995年參加現代戲《北國紅菇娘》的排演,在現代戲《北國紅姑娘》中扮演朝鮮族婦女安順福。

1996年參加新編歷史劇《火醒神州》的排演,在劇中飾演“慈禧”。

2003年參加新編歷史劇《瀘水彝山》的排演,劇中飾演“孟齊”。

2006年參加新編歷史劇《哥哥走西口》的排演,劇中飾演“常母”。

2001年將舞台劇《契丹英後》搬上螢屏,拍攝成六集京劇電視連續劇,在中央電視台反覆重播。

2003年拍攝十二集京劇電視連續劇《哥哥走西口》,在劇中飾演“苦蓮”一角,該劇在中央電視台反覆重播。

2005年拍攝兩集電視藝術片《楊門女將》,在劇中飾演“佘太君”。

2006年拍攝中國第一部戲曲數字電影《對花槍》,在片中飾演“薑桂芝”。

取得成績

1995年中宣部第五屆(1995年度)“五個一工程”表演獎。1995年參加現代戲《北國紅菇娘》的排演,並獲全國現代戲匯演個人表演獎。

1999年文化部中直院團國慶五十周年評比展演獲最佳表演獎。

2000年文化部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一等獎。

2001年中央電視台全國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獲金獎。

2002年領銜主演的六集京劇電視連續劇《契丹英後》獲得了的22屆中國電視飛天獎一等獎,彌補了“飛天獎”戲曲片獎十年來的空缺,並榮獲優秀女主角提名獎,這是飛天獎設獎以來首位戲曲演員入圍女主角提名獎。同時,榮獲第21屆中國電視“金鷹獎”一等獎。

2004年第21屆戲劇梅花獎得主。

2004年中國京劇節《瀘水彝山》榮獲金獎,個人獲最佳表演獎。

2005年領銜主演的三集京劇舞台藝術片《楊門女將》、十二集電視連續劇《哥哥走西口》獲得第25屆“飛天獎”的優秀戲曲電視劇獎。

在1999年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彩霞集》中正式發表《我對開拓老旦行當表演的認識》論文,該論文在首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畢業時宣讀,並在民建委員《文集》中轉載。

重要活動及對外交流

多次參加每年度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辦的“新年京劇晚會”的演出,受到中央領導的接見。

參加了由國家舉辦的“香港回歸”“澳門回歸”的大型演出活動。

多次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和各種大型文藝晚會。

在2003年“非典”時期,積極參加由中央電視台主辦的慰問醫護人員“眾志成城”大型晚會。

袁慧琴袁慧琴

多次參加民建組織的各種慰問演出活動。

1998年6月出訪台灣,進行文化交流演出。

1999年3月出訪歐洲、德國、義大利演出。

2000年6月出訪台灣,進行文化藝術交流演出。

2000年11月出訪歐洲,參加在法國舉辦的“中國藝術節”的演出,隨後在法國二十多個城市巡迴演出。同時,在瑞士、摩納哥進行了訪問演出。

1999年和2000年的兩次訪歐演出的劇目均為中國京劇院優秀保留劇目《楊門女將》,在劇中扮演主要角色“佘太君”。江澤民主席為此次出訪演出親筆題詞:“美好的藝術應讓世界人民共享”。

2001年出訪台灣,進行文化藝術交流演出。

2004年8月參加了由外交部、北京市委、北京電視台聯合主辦的“遠離祖國的五星紅旗”慰問駐外使館演出團。共四個國家。澳大利亞、紐西蘭、斐濟、薩摩亞。此次活動北京電視台做了專題片為國慶獻禮。

2005年至2006年曾多次參加由民建組織的慈善活動,並參加由西城區委組織的慰問老少邊遠及在京農民工的公益演出活動。

2006年接受了中央電視台藝術人生的採訪。2006年將鋼琴伴唱現代京劇《紅燈記》帶到美國洛杉磯演出,受到當地觀眾熱烈歡迎,並接受了鳳凰衛視的專訪。

2007年4月參加了由黨中央、國務院、中央電視台在奧運村“鳥巢”舉辦的慰問建築工人“心連心”演出。

藝術人生

“戲比天大”

1965年生於湖北宜昌的袁慧琴,自幼喜愛京劇,先在宜昌京劇團工作,後考入中國戲曲學院,師從李派老旦,畢業後分配到中國京劇院。袁慧琴憑藉良好的自身條件,加上刻苦磨練,以及對藝術精益求精的追求,其藝術光彩在較短的
袁慧琴袁慧琴
時間內,便閃亮在中國京劇舞台上。她扮演的新編歷史《楊門女將》中的佘太君、傳統戲《陸文龍》中的乳娘、現代戲《紅燈記》中的李奶奶,以其精湛的表演水平贏得了專家和觀眾的高度認可。袁慧琴先後於1996年入選中國戲曲學院優秀青年京劇演員研究生班;榮獲2000年全國優秀青年京劇演員評比展演“一等獎”;2001年“哈藥六杯”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老旦行當“最佳表演獎”;2003年中國戲劇“梅花獎”等多項榮譽稱號。她的藝術才華和精湛表演,不僅贏得了內地觀眾的高度讚揚,同時也得到港、台地區和歐美國家不少觀眾的熱烈歡迎。由她擔綱表演的《紅燈記》,在香港、台灣的演出達到了空前轟動;領銜掛帥的《楊門女將》,在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和義大利連續演出二十幾場,場場爆滿,贏得滿堂喝彩。

梅花香自苦寒來。袁慧琴取得今天這樣的藝術成就,與她一貫追求的“戲比天大”的藝術宗旨密不可分。在參加全國優秀青年京劇演員大賽期間,傳來父親病故的噩耗。當袁慧琴手捧獎盃時,她哭了。這獎盃是對病逝的父親的最好回報。她永遠忘不了在父親病故時,為了買了的觀眾,別無選擇地“穿上戲裝”,強忍喪父之痛,那晚在舞台上的唱念做打,贏得了觀眾掌聲如雷的情景。袁慧琴把悲傷瞞過了所有的人,因為“穿上戲裝”,她只能是戲中人,這是一個演員對藝術的投入,對觀眾的尊重。“‘穿上戲裝’,淹沒自己,幻化成角色,悲歡離合的情感只能歸角色所有。自己的呢?不忘不忘,卻一定要忘卻,是舞台上的感覺,也是真實的生活。”袁慧琴一番肺腑之言,更讓人們理解了戲曲演員付出的代價和學藝的艱辛。

粉墨春秋

袁慧琴說:“一切出現在舞台上的形象都應該是美的,即和諧、圓順,只是藝術的真實表現手段與方式不同。京劇藝術中的老旦藝術即便不及青衣花旦的紅袖翠華,但作為戲曲舞台上的年長女性形象,也有自身的美存在。”袁慧琴扮演過不少不同類型、性格的角色,但她們首先是女人,是母親,這是人物的共同點,也是在舞台上詮釋這些人物首要的出發點。

有文化底蘊的演員,才更具有打拚的實力。現在已經是國家一級演員的袁慧琴仍在不斷地學習,她在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畢業後,閒暇時仍喜歡與書為伴。袁慧琴在努力做時代需要的學者型演員,以回應時代的需求和廣大觀眾的殷殷期盼。

個人軼事

袁慧琴袁慧琴

聽說改行唱老旦,她急得哇哇大哭

人家說袁慧琴新塑造的老旦都是“奔了小康”的,漂亮,年輕,一點也不苦。潛意識裡,她對於美的追求從她剛開始唱老旦就已經埋下了種子。進宜昌市藝校前,她在當地的“紅小兵學校”就是獨唱演員,老師都誇她聲音條件好。11歲,慧琴沒參加任何考試就被招進市藝校,學習花旦。半年時間過去了,剛剛嘗出點花旦的味道,只學了一段《賣水》,卻被殘忍的指定去學老旦。因為行當平衡的需要,藝校挑個把孩子專攻老旦。老師讓學生挨個兒用大嗓唱一段,她一張特是那么回事,可不就選她了嘛。小姑娘都愛美,誰樂意演老太太啊,這可如同五雷轟頂一般,她哇哇地號啕大,就跟進地獄一樣。袁慧琴的順利轉行真要感謝學校的老師,他們帶著大哭之後的慧琴去看了一場《楊門女將》。她是頭一回仔細看這齣戲,發現佘太君這個老太太挺有意思,白髮蒼蒼還這么英武,台上那么多人都聽她的!就是這齣戲,改變了她“老旦就是又老又醜又苦”的看法。我還跟她開玩笑,老師真是聰明,給她挑了個最風光的老旦觀摩,如果看的是《李逵探母》里苦命的老旦,她說什麼也不會答應改行了。

袁慧琴袁慧琴

她闖出了一條老旦新路

自從在宜昌學戲,到考進北京上大學,每一步都是我們共同走過的。袁慧琴事業上有幾件大事助她成功,一是有幸拜著名的老旦表演藝術家李金泉為師,二是進入中國京劇研究生班學習,三是拍了《契丹英後》。拜李金泉老師,給了慧琴一個高起點。她自己根本沒想到老先生這么痛快的答應收她為徒。師傅師母看見她就特別喜歡,欣然應允。這不僅是在藝術上對她的栽培,同時為她樹立了一種信念。李金泉老師一直在向她灌輸一種想法:你就是跟別人不一樣,你有優勢,一是形象,二是嗓音,好好地把握一定能闖出新的東西。慧琴是第一屆京劇研究生班的學員,她感到十分的慶幸,經過幾年的實踐鍛鍊,能夠重新回到學校,我相信每個研究生班的學員都會得益於這個回爐的過程。我們現在還記得當年媒體對研究生班的關注是多么的熱烈。可以說如果沒有研究生班,我們這代演員很難以如此的規模為全國觀眾了解,我們倆都是懷著幸運和感激的心情的。

作品簡介

契丹英後

袁慧琴袁慧琴
《契丹英後》是中國戲曲學院於1990年在紀念徽班進京200周年觀摩演出時首演的劇目。編劇戴英祿、鄒憶青,導演楊韻青,主演袁慧琴。

劇情是:公元982年,遼景宗駕崩,遺詔由12歲的梁王耶律隆緒繼位,29歲的皇太后蕭燕燕攝政。蕭太后推行新制,施漢律,重人才。契丹八部舊屬欲恢復契丹舊制,幼主的皇姨娘、蕭太后的親妹妹鶯哥還在興安嶺集結舊部,伺機謀政,並利用幼主挑撥漢臣韓德讓與太后的關係。蕭太后在韓德讓的幫助下推行“削藩強民,力行新政”,挫敗了鶯哥和八部舊屬的陰謀,遼漢和合,國勢強盛。

紅燈記

該劇最早的戲劇演出出現在滬劇舞台上(上海愛華滬劇團於1962年演出,凌大可、夏劍青改編),而滬劇改編自電影劇本《革命自有後來人》。1964年,全國京劇現代戲觀摩大會在京舉行,中國京劇院和哈爾濱京劇院同時選取了這一題材進行移植,後者仍延用原名,由梁一鳴、趙鳴華、雲燕銘主演;前者則更名為《紅燈記》,劇本由阿甲、翁偶虹據滬劇改編,李少春、高玉倩、劉長瑜、袁世海主演,“文革”中被確定為八部革命樣板戲之一,錢浩梁(浩亮)替代李少春成為該劇主演,其餘角色的飾演者保持原班人馬。

劇情:故事發生在日本統治下的東北,地下交通員李玉和的公開身份是鐵路工人,以紅燈為信號和標誌來接應戰友並傳遞情報。王連舉賣友求榮、叛變革命,李玉和被捕,其母親、女兒也先後入獄。李玉和及母親英勇犧牲,李鐵梅繼承遺志前赴後繼,把密電碼送交遊擊隊。

中國戲曲名家(一)

中國的民族戲曲歷史悠久,劇種種類繁多,湧現出的各派藝術家很多很多,了解他們的生平,了解其代表作,更好的了解中國各類戲曲風格。

戲劇家百科

戲劇家是指在舞台表演藝術方面有過傑出貢獻的人。
安娥 | 奧斯卡· 王爾德 |白淑賢 | 白燕升 | 陳大悲 | 曹未風 | 陳學希 | 陳彥 |陳素珍 | 陳巧茹 | 陳霖蒼 ||陳軍 | 陳智林 | 常劍鈞 | 陳湧泉 | 遲小秋 | 陳少雲 | 陳立華 | 丁凡 |竇鳳琴 | 段明 | 馮詠梅 | 馮玉萍 | 谷文月 | 郭躍進 | 顧薌 | 高靜 | 賡續華 | 胡雪樺 | 亨利·高爾比 | 洪影 | 胡導 | 韓再芬 | 侯露 | 黃新德 | 胡嫦娥 | 侯丹梅| 韓寧 | 胡和顏 | 韓國慶 | 韓生 | 黃先鋼 | 黃定山 | 何冀平 | 戒日王 | 久保榮 | 季國平| 孔三傳 | 李健吾 | 洛卜·德·維加 | 劉厚生 | 李東橋 | 劉彥君 | 李龍雲 | 李維康 | 李政成 | 柳萍 | 李梅 | 梁偉平 | 林瑛 | 李純博 | 李春喜 | 李鵬 | 李亭 | 李龍吟 |劉星 | 龍紅 | 李潔 | 劉寧 | 李靜文 | 劉禎 | 劉衛紅 | 林為林 |李樹建 | 李仙花 | 羅懷臻 | 林戈爾 |劉秀榮 |劉玉玲 |孟冰 | 馬惠民 | 孟廣祿 | 茅善玉 | 倪惠英 | 倪茂才 | 錢惠麗 | 任鳴 |任跟心 | 蘇民 |沈虹光 | 孫潔 | 沈鐵梅 | 宋官林 | 尚長榮 | 文彬彬 | 吳光煜 | 萬山紅 | 王福義 | 王陽娟 | 王華瑩 | 王筱頔 | 王景珊 | 謝玉蘭 | 謝濤 | 徐翔 | 熊小平 | 夏平 | 謝群英 | 楊紹林 | 于魁智 | 袁慧琴 | 楊鳳一 | 楊乾武 | 楊長春 | 楊麗娟 | 張慧[戲劇評論家] | 曾傑 | 張曼君 | 張建國 | 趙志剛 |周予援 | 朱世慧 | 張火丁 | 周志強 | 周東亮 | 張幼麟 | 趙建新 | 張輝 | 朱彤 | 周正平 | 趙德 | 張靜嫻

走近京劇旦角演員

京劇旦行扮演各種不同年齡、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為正旦、花旦、花衫、刀馬旦、 武旦、老旦等專行。
姜亦珊
李海燕[京劇旦角]
李玉芙
劉桂娟
史依弘
唐禾香
王蓉蓉
吳菱仙
王蕙芳
王玉蓉
魏蓮芳
王晶華
筱翠花
熊明霞
楊春霞
言慧珠
袁慧琴
趙葆秀
張火丁
張美娟[京劇旦角]
王小磚
宋丹菊
李莉[京劇旦角]
王玉珍[京劇旦角]
童芷苓
劉秀榮[京劇旦角]
薛亞萍
楊榮環
魏海敏
宋德珠
王玉敏
閻世善
楊磊[京劇旦角]
趙桐珊
張正芬[京劇旦角]
趙慧秋
王熙春
時小福
劉喜奎
趙燕俠
李硯萍
呂洋
馬小曼
毛世來
琴雪芳
邱富棠
任志秋
榮蝶仙
沈小梅
郭偉[京劇青衣]
孫明珠
孫甫亭
孫賀先
宋奕萱
尚長麟
侯玉蘭
孫彩珠
時世寶
沈福存
華慧麟
孫怡雲
尚明珠
宋長榮
蘇雨卿
胡碧蘭
舒昌玉
黃樺
鮑綺瑜
田際雲
田慧
譚娜
譚曉令
冀韻蘭
李金泉
吳素秋
李薔華
吳富琴
王長君
王夢婷
王幼卿
李硯秀
王盛意
羅巧福
李佩卿
王吟秋
王麗芳
王婉華
李鳴岩
王曉臨
王雅娜
劉淑雲
王琴儂
王志怡
羅蕙蘭
馮蘊
陸素娟
小楊月樓
徐碧雲
李盛泉
盧小玉
荀令香
方連元
許翰英
徐暢
小毛劍秋
雲燕銘
姚玉芙
葉芳
劉盛蓮
楊淑蕊
楊菊秋
余紫雲
劉元彤
姚佩秋
粉牡丹
羅福山
閻嵐秋
閻巍
雷英[京劇旦角]
姚玉蘭
李韻秋
朱桂
趙歡
李經文
周利
張春秋
張正芳
貫紫林
張筱賢
李喜鴻
郭睿玥
張逸娟
趙君玉
章遏雲
趙榮琛
仲盛珍
醉麗君
龔雲甫
張晶[京劇旦角]
李金鴻
鍾榮
路三寶
朱琴心
張慧芳
胡素仙
文榮壽
李毓芳
吳吟秋
臥雲居士
文亮臣
黃桂秋
韓慧梅
王世祥
韓冬柏
劉琪
陳正薇
郝蘭田
王紫苓
韓鳳英
王夢雲
劉筱衡
王芸芳
劉山麗
江新蓉
王潤菁
高玉倩
傅世蘭
王克琴
姜雙喜
江汁
陸義萍
計斌慧
魏慧麗
李連貞
梅竹芬
馬艷芬
馬宗慧
王艷[京劇旦角]
王玉蘭
夏華達
新艷秋
夏慧華
賈麗雲
金友琴
徐瀅
熊一華
龐世奇
曲素英
金喜棠
金素雯
許翠
謝銳青
謝虹雯
金素秋
邢美珠
謝寶雲
雪艷琴
金少梅
康靜
徐俊[京劇旦角
俞八妹
郭雪香
於蓮仙
余玉琴
高喜玉
梁小鸞
楊秋雯
尚慧敏
於玉蘅
楊至芳
姚佩蘭
時青山
傅世雲
楊桂雲
楊孝亭
郭瑤瑤
龔蘇萍
李淑媛
楊秋玲
孫榮蕙
孫花滿
袁子明
尚富霞
閻虹羽
梁秀娟
李香勻
孫喜雲
陳蓉芳[京劇武旦]
姚席珍
楊畹農
於蘭
楊偉蘭
張學浩
郭小莊
張彩林
朱小元
劉雙壽
李丹林
李玉芝
孫盛芳
高紅梅[京劇旦角]
隋曉慶
朱俊好
張佳春
朱盛齡
張芷荃
沈健瑾
張三元
厲慧敏
張曼玲
鄭玉華
尚榮芳
侯宇
張雲仙
唐富堯
竇曉璇
諸茹香
張蓉華
果湘林
李麗芳
田桂鳳
朱盛富
張秀晶
田榮芬
張學敏
周婧
周百穗
扈金娜
胡喜祿
鄭秀蘭
耿世華
張淑景
鄭佳艷
陶默廠
朱文英
胡金萍
張蝶芬
張艷玲
張嬋玉
藍文雲
趙秀君
張盛余
張麗媛
鄭子茹
張芷芳
林麗娟
胡金喜[京劇花旦]
碧雲霞
郭際湘
宇文若龍
祁慧茹
曹毅琳
田寶琳
錢紫雲
齊福芸
齊蘭秋
秦雪玲
徐如雲
李新蘭
彩福祿
胡菊琴
杜富興
孫四敏
賈華
沈健謹
許福英
張藍田
朱幼芬
吳江秋
趙曉嵐[京劇旦角]
吳蕙蘭
孫雙玉
周四十兒
沈正艷
關麗卿
賈世珍
周慰堂
許盛玉
李靜文
鮮牡丹
小王玉蓉
新谷鶯
朱蓮桂
謝黛林
趙喜貞
賈桂喜
王順福
韓寶芬
王麗卿
金月梅
金嘯虹
張雙蘭
孫福喜
李喜泉
雷元碩
郭敬悉
戴韻芳
金佩芳
鳳凰旦
姚寶香
范富喜
王元禧
孫心蘭
朱小沅
周長順
孫振泉
李文敏[京劇旦角]
孟金喜
李占華
馬博敏
章麗秋
王金蘭
范韻芳
張五寶
王盛海
沈韻秋
李多芬
何喜春
閻桂祥
尚樹聲
貫榴生
孫德祥
雲飄香
趙嘯瀾
琴艷芳
王茵
吳碧蘭
蘇少舫
雪飄香
寶幼亭
鄭雙福
姚玉英
閻金福
方松齡
孟憲瑢
劉昭容
閻貴雲
訾睿
段來喜
律喜雲
吳彩霞[京劇旦角]
郝瑩
孔元福
尚偉[京劇旦角]
孫萍[京劇旦角]
劉丹丹[京劇旦角]
張嵐[京劇旦角]
周曼如
劉薇[京劇旦角]
張蘭[京劇旦角]
劉美娟[京劇旦角]
雷金福
董雪平
李玉壽
陸鳳琴
趙群[京劇旦角]
李凌楓
李紹華[京劇旦角]
張悅[京劇旦角]
呂琳[京劇旦角]
夏美珍
許嘉寶
劉錚[京劇旦角]
張萍[京劇旦角]
席慧馨
朱鳳桐
李富齋
張靜[京劇旦角]
馬六兒
劉玉琴[京劇旦角]
徐露[京劇旦角]
劉佳[京劇旦角]
李艷儂 | 張嘯竹
馬帥[京劇旦角]
馮金芙
張笠媛
林桂蘭
張雲亭[京劇旦角]
石韞玉[京劇旦角]
聶文華[京劇旦角]
南鐵生
李妙春
范春桂
王麗華[京劇旦角]
王樹芳[京劇旦角]
李宏[京劇旦角]
劉寧[京劇旦角]
李潔[京劇旦角]
孫麗英[京劇旦角]
李薇華
李曉玉[京劇旦角]
高韻芬
溫如華
王奕戈
聞占萍
王曉燕[京劇旦角]
王陸瑤
趙玉華[京劇旦角]
葛香汝
齊淑芳
周雲霞
王芳[京劇旦角]
張馨月[京劇旦角]
李紅梅[京劇旦角]
王元芝
劉慧權
李玉祥[京劇旦角]
何佩森
劉連湘
張其婷
李慧娟[京劇旦角]
劉杉杉
張菁華
楊菊萍
何蕾
戴綺霞
張南雲
劉慧琴
金碧艷
岳惠玲
姚佩霞
李琳[京劇旦角]
張藝[京劇旦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