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曹未風(1911—1963),原名崇德,文學翻譯家。
生平經歷
浙江嘉興人。1931年前後,開始著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後去英國留學,有目的地蒐集有關莎士比亞戲劇資料,並瞻仰了莎士比亞故居。1943—1945年,在貴陽文通書局工作,所譯《威尼斯商人》等11種劇本,由文通書局用《莎士比亞全集》的總名出版。抗日戰爭勝利後至上海,仍堅持翻譯莎士比亞戲劇。1946年,上海文化合作公司又以《曹譯莎士比亞全集》總名出版莎士比亞戲劇10種。50年代初,重校舊譯本,並繼續翻譯新作,於1955—1962年間由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先後出版莎士比亞戲劇12種,其中10種在70年代末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再版。此外,還翻譯出版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一部。
1945年起,曹未風曾任上海培成女中教務長,大夏大學教授兼外文系主任,並在暨南大學、光華大學任教。這期間,曾參加中共領導的進步大學教授組織“大教聯”並任幹事,積極參加反飢餓、反迫害的學生運動和反對美國扶植日本運動,並支持子女參加這些正義的鬥爭。194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後,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高教處副處長,上海市高等教育管理局教學處處長,上海高等教育局副局長,上海外文學會副會長,上海圍棋協會副會長和《學術月刊》編委會常委等職。1963年10月12日病逝於上海。公祭儀式在上海萬國殯儀館舉行,石西民、楊西光、陳望道、金仲華、巴金等參加了公祭。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等送花圈、輓聯。遺譯有《歷史研究》(英國湯因比著),惜未完稿。
著名翻譯家曹未風先生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是中國最早出版的莎翁劇作集。1931年前後,他開始著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後來他去英國留學期間,也有目的地蒐集有關莎士比亞戲劇資料,並瞻仰了莎士比亞故居。
1943~1945年,曹未風所譯《威尼斯商人》等11種劇本,由文通書局用《莎士比亞全集》的總名出版。在他翻譯莎士比亞的生涯中,共翻譯並出版戲劇12種,此外還有十四行詩集一部。
在具體的莎劇翻譯過程中,曹未風主張用口語化的語言來翻譯莎劇,以表達原作的神韻;在語體上,也忠實於原文形式,採用以詩譯詩,以散文譯散文的處理方法,很受歡迎。
有關研究專家認為,曹未風先生翻譯的莎士比亞戲劇具有很多優勢和亮點,比如首先是能再現莎劇語言的幽默詼諧;能彌合莎劇中的英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差異;能傳達出莎劇的風格特徵,這些特徵也反映出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創造性。
曹未風譯本在今天依然有著廣泛的市場。只是這幾年,網上談論莎劇,多以朱生豪、梁實秋為重,其他翻譯家的作品反而很少提到了。
主要作品
譯有(英)莎士比亞《羅米歐與朱麗葉》、《漢姆萊特》、《奧賽羅》、《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等,湯因比《歷史研究》(上、中、下)。
戲劇家百科
戲劇家是指在舞台表演藝術方面有過傑出貢獻的人。 |
安娥 | 奧斯卡· 王爾德 |白淑賢 | 白燕升 | 陳大悲 | 曹未風 | 陳學希 | 陳彥 |陳素珍 | 陳巧茹 | 陳霖蒼 ||陳軍 | 陳智林 | 常劍鈞 | 陳湧泉 | 遲小秋 | 陳少雲 | 陳立華 | 丁凡 |竇鳳琴 | 段明 | 馮詠梅 | 馮玉萍 | 谷文月 | 郭躍進 | 顧薌 | 高靜 | 賡續華 | 胡雪樺 | 亨利·高爾比 | 洪影 | 胡導 | 韓再芬 | 侯露 | 黃新德 | 胡嫦娥 | 侯丹梅| 韓寧 | 胡和顏 | 韓國慶 | 韓生 | 黃先鋼 | 黃定山 | 何冀平 | 戒日王 | 久保榮 | 季國平| 孔三傳 | 李健吾 | 洛卜·德·維加 | 劉厚生 | 李東橋 | 劉彥君 | 李龍雲 | 李維康 | 李政成 | 柳萍 | 李梅 | 梁偉平 | 林瑛 | 李純博 | 李春喜 | 李鵬 | 李亭 | 李龍吟 |劉星 | 龍紅 | 李潔 | 劉寧 | 李靜文 | 劉禎 | 劉衛紅 | 林為林 |李樹建 | 李仙花 | 羅懷臻 | 林戈爾 |劉秀榮 |劉玉玲 |孟冰 | 馬惠民 | 孟廣祿 | 茅善玉 | 倪惠英 | 倪茂才 | 錢惠麗 | 任鳴 |任跟心 | 蘇民 |沈虹光 | 孫潔 | 沈鐵梅 | 宋官林 | 尚長榮 | 文彬彬 | 吳光煜 | 萬山紅 | 王福義 | 王陽娟 | 王華瑩 | 王筱頔 | 王景珊 | 謝玉蘭 | 謝濤 | 徐翔 | 熊小平 | 夏平 | 謝群英 | 楊紹林 | 于魁智 | 袁慧琴 | 楊鳳一 | 楊乾武 | 楊長春 | 楊麗娟 | 張慧[戲劇評論家] | 曾傑 | 張曼君 | 張建國 | 趙志剛 |周予援 | 朱世慧 | 張火丁 | 周志強 | 周東亮 | 張幼麟 | 趙建新 | 張輝 | 朱彤 | 周正平 | 趙德 | 張靜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