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楨[江西萍鄉籍革命烈士]

劉楨[江西萍鄉籍革命烈士]

劉楨出生年不詳,卒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字公幹,東平(今山東寧陽)人,漢末詩人。“建安七子”之一。東漢文學家劉梁之孫。少孤貧,賣書自給,桓帝時舉孝廉,歷官至尚書郎,終官野王令。性耿介,不苟合流俗,曾“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競”,著《破群論》、《辯和同之論》等。

個人簡介

劉楨,魏晉文學家,字公幹,東平(今屬山東)人,生卒年均不詳。遼天祚帝乾統九年(1109)己丑科狀元。此科及第者九十人。父劉梁,以文學見貴。劉楨是建安七子之一。建安中,劉楨被曹操召為丞相掾屬。與曹丕兄弟頗相親愛。後因在曹丕席上平視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勞役,後又免罪署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217),與陳琳徐瑀應瑒等同染疾疫而亡。

與同一時期的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等為“建安七子”。參加了鄴下時期的文學活動。其中王粲、劉楨的成就最突出,鍾榮《詩品》列之於上品。主要作品有《公宴詩》《鬥雞詩》《射鳶詩》《贈人弟》三首等。

時代背景

劉楨生活在魏晉時代,魏晉文學興起的時代。魏晉文學是指中國古代三國兩晉時期的文學,在文學史的分期上,屬於中國文學中古期第一段魏晉南北朝文學的前期。魏晉期間,文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文學的自覺和文學創作的個性化,在這些變化中是最有意義的,正是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其他的變化和發展。這期間宮廷起著核心的作用,以宮廷為中心形成文學集團。集團內部的趨同性,使文學在這一段時間內呈現出一種群體性的風格,另一段時間又呈現為另一種風格,從而使文學發展的階段性相當明顯。文學集團內出現了一些傑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等。

個人經歷

劉禎劉楨像
劉楨早年即有才名,八、九歲誦《論語》、詩賦數十萬言,而且“警悟辯捷,所向應答如響,當其辭氣鋒烈,莫有折者”(《太平御覽》卷385卷引《文士傳》)。

成年之後,他希望際遇明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然而,漢末政治極為腐敗黑暗,社會危機深重,統治者鎮壓黃巾農民大起義後,各地軍閥據地稱雄,中國陷入分裂、動亂之中。據有中國北方的曹操,政治較為開明,任人唯才,廣攬文學之士。這使當時渴望中國統一、懷有濟世抱負的有志之士,如山陽王粲、北海徐幹、陳留阮瑜、汝南應塌,以及劉楨等,紛紛從四面八方奔赴曹操治下的鄴城,一時人才薈萃,形成以曹氏父子為首的文學集團,並由於他們的詩文大多描寫漢末動亂的社會現實,抒發統一、治國的豪情壯志,慷慨多氣,悲涼豪壯,從而形成了“建安風骨”,對後世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劉楨是建安文學集團的重要成員,與曹氏關係密切。在詩文中,他把曹操比做起於豐沛、統一中國的漢高劉邦,把曹氏的知遇,比做禮賢下士的信陵君(見《贈五官中郎將四首》之一)。他把統一中國的希望寄托在曹操身上。投曹之初,他被任命為丞相掾屬,追隨曹操南征北討,參謀軍機。建安十六年(211年)後,出任平原侯曹植庶子,不久即改任五官中郎將文學,隨侍曹丕。從現存詩文看,他與丕關係至為密切,而曹丕兄弟亦視為親故,詩酒唱酬,交往常不拘形跡。曹丕曾特贈廓落帶,以示親寵,並由此而留下一篇妙文(載《典略》)。然而,劉楨性傲,不拘禮法。一次曹丕宴請諸文學,酒酣忘情,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諸人都匍伏於地,不敢仰視,獨劉楨平視不避。曹丕對此並未介意,而曹操聽說後,要治以不敬之罪。經過援救,才“減死輸作”,罰為苦役,終身未再受到重用。這對劉楨自然是一次極為沉重的打擊,在《贈徐幹》一詩中流露出他的痛苦心情。此後不久,北方瘟疫流行,劉楨便與徐幹、陳琳、應瑒等一起染病亡故。曹丕為此極為悲惋,為他整理遺文,作出評價,並追思往日“行則連輿,止則接席”“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的親密交往,不勝痛悼(見《與吳質書》)。

創作特色

劉禎曹操
與王粲不同,劉楨的風格是“壯而不密”(曹丕《典論·論文》)。劉楨的詩純以氣勢取勝,無論是抒情還是詠物,無論是寫山水還是狀禽鳥,都顯示出其目無千古、踔厲奮發的氣概,元好問《論詩絕句》說:“曹劉坐嘯生風,四海無人角兩雄。”就是欣賞他這種壯氣。

《公宴詩》用華麗詩筆盡情寫山水之美與游賞之樂。《鬥雞詩》是寫鬥雞娛樂的作品,並無深意,但他能以極其精練的語言,傳達出鬥雞之神采,同樣體現了作者豪邁不羈的性格。

《贈人弟》這三首詩分別用蘋藻、松樹、鳳凰比喻堅貞高潔的性格,既是對其從弟的讚美,也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劉履說:“初言蘋藻可充薦羞之用,次言松柏能持節操之堅,而末章復以儀鳳期之,則其望愈深而言愈重也。”(《選詩補註》卷二)其中第二首最佳。

劉楨創作的弱點是辭采不夠豐富,所以鍾嶸說他“氣過其文,雕潤恨少”(《詩品》上)。他與王粲各有一篇《大暑賦》,在文采上的差異是很明顯的。同樣面對動亂的社會,遭遇坎坷的人生,他更多地是表現個人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總是充盈著慷慨磊落之氣。正如他自己所說,風霜逼迫愈嚴,愈能體現松柏堅貞挺拔的本性。這種精神和氣骨造就了劉楨詩歌俊逸而奇麗的風格。

劉楨的散文,劉勰認為“麗而規益”,“若略取於名實,別有美於為詩矣。”(《文心雕龍·書記》),至如《贈徐幹》一詩,以西園春景,映襯乖離之情,“筆氣雋逸”(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詞句清秀,寫來婉轉切情,悽惻動人,頗得《古詩十九首》韻致。

文學成就

劉禎魏晉盛行的鬥雞
劉楨是“建安七子”的重要成員和“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被譽為“文章之聖”。然而學術界對他的研究似乎略顯薄弱,且存在一些不甚合理的地方。基於劉楨現存無多的作品,分析其詩歌中包含的格調高峻、情采豐贍、意境淒清三方面的藝術特徵。

劉楨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詩歌、特別是五言詩創作方面。曹丕就曾說他“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又與吳質書》)。其作品氣勢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調頗高。他與王粲合稱“劉王”。清代劉熙載說“公□氣勝,仲宣情勝”(《藝概·詩概》),這是從對比中揭示了二人各自的長處。還有人把他同曹植合稱“曹劉”,也是從氣格方面著眼的。集中體現其風格的是《贈從弟》三首,抒寫詩人的胸懷志節,具有悲涼慷慨、高風跨俗的氣概。其中第二首:“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愴,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尤為人所稱道。劉楨創作的弱點是辭采不夠豐富,所以鍾嶸說他“氣過其文,雕潤恨少”(《詩品》上)。他與王粲各有一篇《大暑賦》,在文采上的差異是很明顯的。

主要作品

劉禎建安風骨
劉楨作品:《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4卷、《毛詩義問》10卷,皆已佚。明代張溥輯有《劉公□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劉楨的遊樂詩包括《公宴詩》、《鬥雞詩》、《射鳶詩》等。《公宴詩》用華麗詩筆盡情寫山水之美與游賞之樂。他的贈答詩中,最著名的是《贈人弟》三首。

劉楨的散文留傳下來很少,僅見寥寥三篇:《與曹植書》(載《太平御覽》卷七百三十九)、《諫曹植書》(載《三國志·魏志·邢頤傳》)、《答魏太子丕借廓落帶書》(載《典略》)。前兩篇皆已殘缺,唯後一篇較為完整,且辭多諧趣,頗可一讀。劉楨作品大部散佚,人輯為《劉公幹集》。

作品賞析 

《贈人弟》第二首:“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淒,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這是一首詠物詩。採用比興手法。詩人緊緊扣住松柏經寒不衰、枝幹堅勁的特徵來描寫,寫出了松柏的凜然正氣,成功地通過詠松柏來表現自已對高風亮節的讚美和追求。詩以松柏為喻,勉勵從弟堅貞自守,不要因環境惡劣而有所移易。感情深沉,風格遒勁,而語言樸質,毫無雕琢之跡,確為五言妙品。全詩格調勁健,語言質實,具有清剛之氣。象詩中“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以句式的重複來突出狂風與勁松的對抗,語調緊促有力,詩情震盪,正顯示了此詩以氣勝的特色。全詩章法渾成,承轉自然。尤其是結尾二句,以虛詞設問,牽出全篇主旨,可謂收束得法,神完氣足。寫得豪邁凌厲,頗有“挺立自持”(陸時雍《詩鏡總論》)、“高風跨俗”的氣概。

人物評價

劉禎五言詩扇面
在“建安七子”中,劉楨以五言詩見稱。曹丕謂“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與吳質書》),鍾嶸《詩品》將他列入上品,稱其詩“仗氣愛奇,動多振絕,真骨凌霜,高風跨俗;但氣過其文,雕潤恨少。”認為他的詩內容超塵拔俗,感情奔放,而語言樸質,文采不足。評價較為中肯。在“建安七子”中,鍾嶸認為“陳思已下,楨稱獨步。”但他的詩流傳下來僅得15首,無法對鍾嶸這一評價加以評斷,而為人傳誦的《贈從弟》、《贈徐幹》諸詩,卻大體可以窺見劉楨詩歌的藝術風貌。

他性格豪邁,狂放不羈。其詩一如其人,劉勰說:“公幹氣褊,故言壯而情駭。”(《文心雕龍—體性》)鍾嶸說他:“仗氣愛奇,動多振絕。貞骨凌霜,高風跨俗。”劉楨與徐幹、陳琳、應瑒等一起染病亡故後,曹丕為此極為悲惋,為他整理遺文,作出評價,並追思往日“行則連輿,止則接席”“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的親密交往,不勝痛悼(見《與吳質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