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李炳淑(1942年——),京劇女演員,工青衣。安徽宿縣人。中國當代傑出的京劇梅派藝術家之一。在她14歲那年就考取進入了安徽宿縣京劇團。1959年她作為國家的定向培養對象生,進入上海市戲曲學校,繼續學習深造。先後為上海京劇二團、上海京劇團主要演員。在此期間她深得梅派傳人楊畹農,言慧珠的傳授,後來她又拜了梅蘭芳大師的入室大弟子魏蓮芳為師。早在1961年她就隨上海青年京崑劇團到香港等地演出了,一場《楊門女將》的演出,她就被譽為“國劇之後的後起之秀”,“六十年代最傑出的梅派青衣”。李炳淑的《龍江頌》,《白蛇傳》和《太真外傳》等戲奠定了她在上世紀70-80年代京劇界的領銜地位。她的演唱不僅繼承了梅派唱腔的流暢大方,雍容華貴,念白富有韻味的藝術風格和特色。而且還揚其嗓音圓潤甜美之長,唱起來委婉纏綿,剛柔相濟,激昂之時如直瀉的飛雨風暴,低廻時又卻是尤如潺潺的清泉,奧妙之極啊!藝術上宗法“梅派”,兼取張派(張君秋)之長。嗓音清亮甜潤,唱腔委婉流暢,表演細緻入微。常演劇目有《白蛇傳》、《鳳還巢》、《楊門女將》及現代戲《龍江頌》、《審椅子》等。其中《審椅子》、《白蛇傳》和《龍江頌》均攝成影片。1988年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舉辦“京劇藝術演講會”,受到與會者讚譽。藝術人生
尊師重友 不忘安徽娘家人
德藝雙馨是歷代藝術家們藝術人格的最高準則,也是李炳淑終身不渝的追求。在舞台上,李炳淑是位公認的表演藝術家,在生活里,是個出了名的大好人。尊師重友,團結同志;先人後己,從不擺大角兒的架子。在家庭生活中,則是位京劇界人盡皆知的賢妻良母。雖然忙於劇團練功排戲,工作與各項社會活動,但只要得空,她總是一切家務勞動全部包攬下來。尤其是近年來夫君李永德身體欠佳,女兒工作較忙,李炳淑對丈夫和孩子更是體貼入微,關懷備至。面對妻子如此操心勞碌,丈夫只能以在業務上給予更大的支持作回報。原先共同的職業、共同的藝術追求,已經為這個演員家庭創造了廣闊的共同語言空間,如今,凡遇到李炳淑要排戲、表演,李永德總是與妻子一起研究劇本,分析人物、切磋技藝,雖感到有些勞累,卻樂此不疲。多年來,談戲、談表演、談文化藝術,共同欣賞古今中外藝術音像精品,已成為他們夫妻間情感溝通、語言交流的主要內容。人說戲曲藝術是人民民眾創造出來的,為人民演好戲,報答黨和人民的培育,
是演員的天職。李炳淑也常說,為人民民眾演好戲,儘自己的努力把最好表演藝術獻給廣大觀眾,是演員的社會職責。記得在八十年代演劇體制改革之初,她曾帶領一個演出隊遠赴遼寧、山東和安徽等地演出,到安徽時,有關部門領導派小車接,安排他們住賓館,這在當時是最高的禮遇,她都一一婉言謝絕了,"我是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自己人,不客氣。"拎著行李包與演出隊員們一起住進了劇場後台的簡易招待所里。李炳淑在上海定居幾十年,始終把自己看作是"嫁出門的女兒",念念不忘安徽娘家人。九十年代初,安徽遭受嚴重水災,李炳淑聞訊,即速趕赴災區,為那裡的父老鄉親捐錢捐物,照護慰問,並參加當地文化部門組織的義演活動,所得戲酬,悉數捐獻,以資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有求必應也是李炳淑視為自己社會職責的一個條規。平時凡是親友間有困難請她幫忙,她從不推拒,只要自己能辦到的,一定幫忙辦成。凡社區街道里弄舉行文娛活動,邀請她參演節目,她從不推辭,即便再忙,即使身體不適,也要堅持演出,有的好心人看了不無關心地嘀咕:"何苦呢,一個藝術家抱病去參加這種民眾性活動,又沒有報酬的。"然而李炳淑卻不這么認為。"服務於人民民眾是演員的社會職責。""誰叫我是個演員呢!"李炳淑是個樂觀的人,一年到頭笑盈盈、樂滋滋的,除了在表演藝術上頂頂真真、絲毫不含糊,對其餘一切都大大咧咧,從不計較。然而如果說還有什麼遺憾的話,那就是這些年來,由於種種原因,藝術家登台演出的機會太少。熱心的觀眾們這樣說,藝術家自己也這樣想。李炳淑一家
丈夫:李永德是上海人。上海戲曲學校開辦京劇班的第一天,他便被錄取,作為新一代的老生演員來培養。他自身的條件原很不錯,加上學戲努力,畢業時已是全校的高材生之一。女兒:李煒,她從小愛好讀書,希望當個科學家或文學家,而不想當演員。眼看她越長越秀氣,容光照人,在同齡的女孩子中顯得很突出,而且身材比父母都高,在一米六以上,纖長苗條,真是京劇旦角的一塊好材料。可她的牛勁真不小,無論誰去鼓動,她都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志趣。
相關唱段
☆玉堂春含悲淚忙往前進☆見畚箕似見親人在盼水
☆無限憂愁無限恨
☆你忍心將我痛傷
☆駕彩雲離卻了峨眉仙山
☆賢妻把真情說一遍
☆最愛西湖三月天
☆手捧寶書滿心暖
☆我這裡假意兒懶睜杏眼
☆殺出了金山寺怒火滿腔
☆忽聽得侍兒們一聲來請
☆夫妻們分別十載
舞颱風采
活動年表(節選)
1961年10月1日,農曆辛丑年八月廿二日:上海市戲曲學校京昆實驗劇團建團公演舉行 |
1972年7月31日,農曆壬子年六月廿一日:毛澤東接見李炳淑 |
1975年4月,農曆乙卯年:“中央文革”成立錄音錄像組錄製傳統戲 |
1979年4月,農曆己未年:上海京劇團1979年赴歐洲演出 |
1984年10月30日,農曆甲子年十月初七日,19時:梅蘭芳誕辰90周年紀念演出第五場 |
1985年3月15日,農曆乙丑年正月廿四日:“紀念周信芳誕辰90周年、慶祝上海京劇院建院30周年”專場演出舉行 |
1987年1月1日,農曆丙寅年十二月初二日:“上海京劇展覽演出”舉辦 |
1988年1月,農曆丁卯年:李炳淑、李永德赴法國講學 |
1989年12月12日,農曆己巳年十一月十五日:上海京劇院招待陳香梅 |
1990年1月1日,農曆己巳年十二月初五日:上海市府慰問演出團1990年赴山西演出 |
1992年2月11日,農曆壬申年正月初八日: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50周年上海京劇精品展演舉行 |
1993年11月18日,農曆癸酉年十月初五日:“東方雅韻——93年南北京劇名家榮譽匯演”舉行 |
1994年2月10日,農曆甲戌年正月初一日:1994年文化部春節電視晚會播出 |
1995年11月,農曆乙亥年:第三屆中國金唱片獎揭曉 |
2000年3月28日,農曆庚辰年二月廿三日:大型京劇演唱會暨上海京劇院慶祝建院45周年系列演出開幕式舉行 |
2003年2月1日,農曆癸未年正月初一日:2003年“京、滬、台京劇名家、新秀迎春演唱會”舉行 |
2004年5月10日,農曆甲申年三月廿二日:“2004上海京劇萬里行——長江行”起程 |
2005年2月19日,農曆乙酉年正月十一日:2005年新春京劇嘉年華暨馬少良從藝五十周年紀念獻演第二場 |
2006年1月15日,農曆乙酉年十二月十六日,19時15分:裴詠傑拜周少麟為師專場演出舉辦 |
2007年1月21日,農曆丙戌年十二月初三日:2007年1月28日天津中國大戲院演出 |
2008年2月10日,農曆戊子年正月初四日:上海京劇院2008年迎新春京劇演唱會舉行 |
2008年3月6日,農曆戊子年正月廿九日,晚:陝西省京劇團慶祝建團50周年京劇交響演唱會舉行 |
2008年5月29日,農曆戊子年四月廿五日,晚:四川汶川地震全國戲曲界抗震救災義演舉行 |
中國戲曲名家(二)
中國的民族戲曲歷史悠久,劇種種類繁多,湧現出的各派藝術家很多很多,了解他們的生平,了解其代表作,更好的了解中國各類戲曲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