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京劇武旦女演員、教師。中共黨員。出生北京。誕辰:1929年,農曆己巳年;逝世:1995年,農曆乙亥年。被譽為“中國第一女武旦”。夫齊英才,工小生,曾任上海市戲曲學校校長。常演劇目還有《打焦贊》、《擋馬》、《八仙過海》、《虹橋贈珠》、《金山寺》等。她曾多次出訪演出,1952年第一批參加赴朝慰問演出門;1954年隨中國文化藝術代表團出訪印度、印度尼西亞、緬甸等國;1956年赴蘇聯訪問演出;1958年、1962年兩度赴西歐各國訪問演出,所到處均引起轟動效應。
她培養了大批武旦新秀,遍及全國。先後有小張美娟、王芝泉、齊淑芳、周萍、潘瑛、趙京茹、李占華、史敏等。
藝術經歷
張美娟(1929-1995.1.13),女,曾用名張正娟,河北保定人,生於北京。幼年家貧,四歲時為京劇武淨張德武收養,七歲開始從養父學藝,後師從陶玉芝習刀馬旦。由於幼國小藝聰慧、練功刻苦,十一歲帶藝入上海戲劇學校時,得梁連柱老師教導,又得尚和玉、傅德威老師賞識、指點,在藝術上突飛猛進。她十五歲離校掛牌巡演於上海和杭嘉湖一帶,除了武旦、刀馬旦,還演武生、小生、青衣、花旦戲。由於藝技出眾,小小年紀就已享有聲譽。她曾與梅蘭芳、周信芳、唐韻笙、李少春、李玉茹、童芷苓、言慧珠等名家合作,先後在南昌、杭州、漢口、南京、常州、無錫等地演出。1952年,她加入華東京劇實驗劇團,後併入上海京劇院,排演了很多技藝高超的武旦劇目,曾多次出國訪問演出,所到處均引起轟動效應,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聲譽,被譽為“中國第一女武旦”。1954年出國訪問,她與李少春合作演出《泗州城》,二人各獲金質獎章一枚。1970年她擔任“五七京劇訓練班”負責人,後併入上海戲曲學校執教。藝術特色
張美娟克己嚴厲,終身勤學苦練,功底深厚,出手功紮實,舞蹈身段優美,動作矯健敏捷,開打邊式利落。她的武旦戲博採眾長,勇於革新,“出手新穎”,造型多姿多彩,並且善於運用武打技術和形體動作,塑造各種不同性格的古代婦女形象。如她在主演的神話武打劇《火鳳凰》中,突破傳統打出手套子,創造出托舉騰空“倒踢紫金冠”及“前翹”踢槍、舞長綢開打等,這些特技頗具特色,形象化地展示了這隻“白鷺鳥”飛翔在半空開打的意境。這齣戲業已成為後輩學習的典範。她在運用技巧的同時,注重刻畫人物性格,對《打瓜園》、《盜仙草》、《泗州城》等劇都做了合理的修改。如武丑為主的《打瓜園》一劇,由她改為以武旦為主的《打瓜招親》。又如她把《泗州城》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整理,並改名《虹橋贈珠》。她結合劇情把凌波仙子的婀娜多姿、柔情脈脈表演得恰如其分;並對武打編排做了重新設計,在與神將開打時,她設計的“打出手”,摒棄了過去慢騰騰的“四門抖”打法,而是如同神仙鬥法似的在空中、地上、前後、左右,投、撇、掏、挑、閃、踢、打,刀槍飛來舞去,欲刺殺對方,創造出了代表張美娟舞台藝術的“穩、準、狠、快”而又“巧、率、真、美”,令人眼花繚亂的新出手套路,既有京派的氣勢、工架,又有海派的火爆熾烈。演出後受到廣大觀眾一致好評,以至全國不少劇團學演於張美娟。
活動年表
1946年11月1日,農曆丙戌年十月初八日:漢口大舞台1946年11月1日演出 »
1946年11月2日,農曆丙戌年十月初九日:漢口大舞台1946年11月2日演出 »
1956年1月10日,農曆丙戌年十一月廿八日:中央領導於上海中蘇友好大廈劇場觀看京劇 »
1956年10月28日,農曆丙申年九月廿五日:上海京劇院訪蘇演出團赴蘇聯 »
1958年4月20日,農曆戊戌年三月初二日:中國戲曲歌舞團出訪歐洲 »
1959年8月,農曆己亥年:上海京劇院二團應邀為“歐梅閣”建立40周年紀念演出 »
1961年7月17日,農曆辛丑年六月初五日:周恩來、陳毅觀看京劇《楊門女將》 »
1964年2月,農曆甲辰年:中國藝術團1964年赴西歐演出 »
1974年10月,農曆甲寅年:文化部於文革中組織錄製傳統劇錄像、錄音 »
1986年2月25日,農曆丙寅年正月十七日:原上海戲劇學校“正”字輩同學舞台生活45周年紀念演出舉行 »
走近京劇旦角演員
京劇旦行扮演各種不同年齡、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為正旦、花旦、花衫、刀馬旦、 武旦、老旦等專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