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菱仙

吳菱仙

吳菱仙是“同光十三絕”名旦時小福的弟子。時小福弟子頗多,其中八個弟子,均以“仙”字排名,吳菱仙為著名演員者之一。八個弟子又都與其師同樣嗜酒,且均海量,人稱“醉八仙”。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吳菱仙,男,京劇青衣。本名吳永明,祖籍浙江省嘉興市永安堂吳人。吳菱仙曾經在梅巧玲的四喜班裡工作過。吳菱仙乃時小福得意傳人。時小福的唱法講究字音,噴口有力。吳菱仙共有五子,其中有三子都是京劇演員,長子吳玉山是個“京劇通”、四子吳玉鈴系武生演員,與梅蘭芳合作多年為該班社的主要演員之一。五子吳玉文是京劇文場(月琴)演奏家,為程硯秋特約“月琴”演奏者並與程硯秋先生合作多年。

吳菱仙心地極為善良,他不顧年老體弱,每天天不亮就帶著三個小徒弟 到中山公園等空曠地帶遛彎喊嗓,一練就是兩個多小時,練完後,他再帶他們回到朱家,吃過早飯便開始教戲。

人物關係

梅蘭芳與吳菱仙 梅蘭芳與吳菱仙

1902年,吳菱仙受梅雨田的委託,為八歲梅蘭芳的開蒙老師,開始教梅蘭芳學戲。當時吳菱仙已有五十多歲。因曾與梅蘭芳的祖父梅巧玲共事多年,交往甚厚。教戲時特別認真,每天天不亮,就帶著梅蘭芳到北京中山公園等處去喊嗓子,喊完嗓子叫著梅蘭芳回到家裡吃早點,再到梅蘭芳堂姐夫朱小芬家教戲。教唱腔時,先講劇情,再解釋唱詞;學唱腔疲倦了,就教身段;練累了再坐下來學唱;唱得打瞌睡了,就用戒方(教戲和打學生用的板子)輕輕地拍提醒一下。

從教學第一出開蒙戲《戰蒲關》開始,四年中吳菱仙共教梅蘭芳正工青衣戲《二進宮》、《桑園會》、《武家坡》、《霸王別姬》、《天女散花》、《玉堂春》、《嫦娥奔月》、《御碑亭》《三娘教子》、《彩樓配》、《三擊掌》、《宇宙鋒》、《祭塔》、《二度梅》、《別宮》等,另外配角戲,如《桑園寄子》、《浣紗計》、《硃砂痣》、《岳家莊》、《九更天》、《搜孤救孤》共約三十多出戲。正工青衣戲的主要角色都是扮演端莊穩重的古代女性,最重唱工,表演上要求笑不露齒,行不動裙,出場時必須採取抱肚子的身段,一手下垂,一手捧腹,正身行進,目不轉睛,表情呆滯,冷若冰霜。因而形成觀眾對這類角色重聽不重看的習慣。花旦則是表現活潑的女性,重點在於表情,身段、科諢。服裝色彩也比較絢麗,花旦的台步動作與青衣是有顯著區別的。按舊時規矩,青衣,花旦各抱一工,不許兼唱,界限劃分得十分嚴格。

老年吳菱仙與梅蘭芳 老年吳菱仙與梅蘭芳

1904年8月17日初秋,有一班社在北京前門廣和樓演出《天河配》,吳菱仙與班主商議好,叫當時只有十一歲的梅蘭芳出演《鵲橋密誓》中的織女。這是梅蘭芳首次登台,無論是扮相、還是唱、念、表演得都很好,吳菱仙非常高興,更增強了他的“課徒”信心。

吳菱仙打破了梨園子弟“先學戲後登台”的常規,在梅蘭芳離開“喜連成”科班後,就叫他隨搭班,隨學戲。在實踐演出中提高藝術,所以梅蘭芳很早就搭大班社演戲了。雖然梅蘭芳離開了老師吳菱仙,但始終保持師生的密切關係。就在梅蘭芳到了結婚年齡,吳菱仙和詩人羅癭公共同把他的女弟子福芝芳介紹並做媒給梅蘭芳,並由吳菱仙的二兒媳婦做接親娘到福家接的親。

教學方法

吳菱仙教學步驟是先教唱詞,待學生將唱詞背得滾瓜爛熟後,他再教唱腔。為了讓三個孩子便於接受,他在教唱腔時,總是先講戲的劇情故事,再解釋唱詞含義,三個孩子理解了唱詞,學起唱腔來就容易多了。

吳菱仙雖說是舊時代的先生,但卻深諳兒童心理學,他知道孩子坐不住,便常變換教學方法,當他發現他們唱得有些不耐煩了,就即時收住,改教他們基本功或練身段,筋骨活動開了,人也有了精神,這時再讓他們坐下繼續練唱。

孩子終究是孩子,對枯燥乏味的學習有一種本能的厭煩,上課開小差的事就經常發生。吳菱仙與一般教書先生一樣,教戲時端坐在椅子上,桌子上放著一塊長方形的木質“戒方”。戒方的用處有兩種,一是用來拍板,二是用來責打思想不集中的學生。學生站在桌旁,隨時提防著戒方不知什麼時候就落在自己的頭上。

可吳菱仙的戒方卻從來沒有打過他的學生,特別是對他所鍾愛的梅蘭芳,他甚至連大聲呵斥都不曾有過。他為了使學生基本功學得紮實,在桌上擺放著十枚刻著“康熙通室”的白銅製錢,用這些錢代替計數器。學生每唱一遍,他便取下一枚銅錢,放在一邊的漆盤內,直到十枚銅錢全部拿完,然後再將銅錢放回原處,重新開始。因此每段唱腔,學生至少要唱上幾十遍。對有些比較難上口的唱段、唱腔,他更是要求精益求精,他認為只有打牢無比堅實的基礎,以後學的東西才不至於走樣,就算時間再長也不會被遺忘。

學藝恩師

吳菱仙是位列“同光十三絕”的名旦時小福的弟子。時小福(1846—1900),原名慶,又名小馥,字琴香,又字紉之,號贊卿,乳名阿慶。寓所位於宣武區豬毛胡同(今朱茅胡同),堂號“綺春堂”,故亦稱綺春主人。原籍江蘇吳縣(今蘇州)。生於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初九,12歲來到京城,始從一陳姓者習皮黃青衣。後人鄭秀蘭之“春馥堂”,從徐阿福(字蘭芳,號丹初,又號倩芬)學昆旦兼皮黃青衣,私淑胡喜祿、梅巧玲,兼取兩家之長,並有所發展創新。其嗓音委婉嘹亮,吐字發音真切,唱腔激昂極富情韻。出演後即聲譽大噪,雖享名稍晚於胡喜祿,但其聲名卻不相上下。時人稱其演唱“氣充韻沛”,“一字一腔皆細針密線”,“引頸一歌,滿園百諾”,“至節烈悲憤處,能感人泣下”。足以說明其演唱頗佳,曾有“天下第一青衣”之譽。時小福戲路極寬,昆亂不擋。且扮相秀麗端莊,故各班社爭相聘請。擅演《彩樓配》、《三擊掌》、《探寒窯》、《武家坡》、《汾河灣》、《祭江》、《祭塔》、《桑園會》、《金水橋》、《南天門》、《二進宮》、《宇宙鋒》、《六月雪》等。尤其《三娘教子》,曾享名一時。崑曲《小宴》、 《陽關折柳》等,也是他的拿手佳作。

傳授技藝

梅蘭芳九歲那年,到他姐夫朱小芬(即朱斌仙之父)家裡學戲。同學有他表兄王蕙芳和朱小芬的弟弟幼芬。吳菱仙是他們開蒙的老師。梅蘭芳第一齣戲學的是《戰蒲關》。

吳菱仙先生是時小福先生的弟子。時老先生的學生都以仙字排行。吳老先生教梅蘭芳的時候,已經五十歲左右。梅蘭芳那時住在朱家。一早起來,五點鐘就帶梅蘭芳到城根空曠的地方,遛彎喊嗓。吃過午飯另外請的一位吊嗓子的先生就來了,吊完嗓子再練身段,學唱腔,晚上念本子。一整天除了吃飯、睡覺以外,都有工作。

吳菱仙之徒梅蘭芳 吳菱仙之徒梅蘭芳

吳菱仙先生教唱的步驟,是先教唱詞,詞兒背熟,再教唱腔。吳菱仙坐在椅子上,梅蘭芳站在桌子旁邊。吳菱仙手裡拿著一塊長形的木質“戒方”,這是預備拍板用的,也是拿來打學生的,但是吳菱仙並沒有打過梅蘭芳。吳菱仙的教授法是這樣的:桌上擺著一摞有“康熙通寶”四個字的白銅大制錢(當時的幣制是銀本位,銅錢是輔幣。有大錢、小錢的區別,兌價亦不同。這類精製的康熙錢在市上已經少見,大家留為玩品,近於古董性質)。譬如今天學《三娘教子》里“王春娥坐草堂自思自嘆”一段,規定學二十或三十遍,唱一遍拿一個制錢放到一隻漆盤內,到了十遍,再把錢送回原處,再翻頭。有時候梅蘭芳學到六七遍,實際上已經會了,他還是往下數;有時候梅蘭芳倦了,嘴裡哼著,眼睛卻不聽指揮,慢慢閉攏來,想要打盹,他總是輕輕推梅蘭芳一下,梅蘭芳立刻如夢方醒,掙扎精神,繼續學習。他這樣對待學生,在當時可算是開通之極;要是換了別位教師,戒方可能就落在梅蘭芳的頭上了。

吳先生認為每一段唱,必須練到幾十遍,才有堅固的基礎。如果學得不地道,浮光掠影,似是而非,日子一長,不但會走樣,並且也容易遺忘。

關於青衣的初步基本動作,如走腳步、開門、關門、手式、指法、抖袖、整鬢、提鞋、叫頭、哭頭、跑圓場、氣椅這些身段,必須經過長時期的練習,才能準確。

走近京劇旦角演員

京劇旦行扮演各種不同年齡、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為正旦、花旦、花衫、刀馬旦、 武旦、老旦等專行。
姜亦珊
李海燕[京劇旦角]
李玉芙
劉桂娟
史依弘
唐禾香
王蓉蓉
吳菱仙
王蕙芳
王玉蓉
魏蓮芳
王晶華
筱翠花
熊明霞
楊春霞
言慧珠
袁慧琴
趙葆秀
張火丁
張美娟[京劇旦角]
王小磚
宋丹菊
李莉[京劇旦角]
王玉珍[京劇旦角]
童芷苓
劉秀榮[京劇旦角]
薛亞萍
楊榮環
魏海敏
宋德珠
王玉敏
閻世善
楊磊[京劇旦角]
趙桐珊
張正芬[京劇旦角]
趙慧秋
王熙春
時小福
劉喜奎
趙燕俠
李硯萍
呂洋
馬小曼
毛世來
琴雪芳
邱富棠
任志秋
榮蝶仙
沈小梅
郭偉[京劇青衣]
孫明珠
孫甫亭
孫賀先
宋奕萱
尚長麟
侯玉蘭
孫彩珠
時世寶
沈福存
華慧麟
孫怡雲
尚明珠
宋長榮
蘇雨卿
胡碧蘭
舒昌玉
黃樺
鮑綺瑜
田際雲
田慧
譚娜
譚曉令
冀韻蘭
李金泉
吳素秋
李薔華
吳富琴
王長君
王夢婷
王幼卿
李硯秀
王盛意
羅巧福
李佩卿
王吟秋
王麗芳
王婉華
李鳴岩
王曉臨
王雅娜
劉淑雲
王琴儂
王志怡
羅蕙蘭
馮蘊
陸素娟
小楊月樓
徐碧雲
李盛泉
盧小玉
荀令香
方連元
許翰英
徐暢
小毛劍秋
雲燕銘
姚玉芙
葉芳
劉盛蓮
楊淑蕊
楊菊秋
余紫雲
劉元彤
姚佩秋
粉牡丹
羅福山
閻嵐秋
閻巍
雷英[京劇旦角]
姚玉蘭
李韻秋
朱桂
趙歡
李經文
周利
張春秋
張正芳
貫紫林
張筱賢
李喜鴻
郭睿玥
張逸娟
趙君玉
章遏雲
趙榮琛
仲盛珍
醉麗君
龔雲甫
張晶[京劇旦角]
李金鴻
鍾榮
路三寶
朱琴心
張慧芳
胡素仙
文榮壽
李毓芳
吳吟秋
臥雲居士
文亮臣
黃桂秋
韓慧梅
王世祥
韓冬柏
劉琪
陳正薇
郝蘭田
王紫苓
韓鳳英
王夢雲
劉筱衡
王芸芳
劉山麗
江新蓉
王潤菁
高玉倩
傅世蘭
王克琴
姜雙喜
江汁
陸義萍
計斌慧
魏慧麗
李連貞
梅竹芬
馬艷芬
馬宗慧
王艷[京劇旦角]
王玉蘭
夏華達
新艷秋
夏慧華
賈麗雲
金友琴
徐瀅
熊一華
龐世奇
曲素英
金喜棠
金素雯
許翠
謝銳青
謝虹雯
金素秋
邢美珠
謝寶雲
雪艷琴
金少梅
康靜
徐俊[京劇旦角
俞八妹
郭雪香
於蓮仙
余玉琴
高喜玉
梁小鸞
楊秋雯
尚慧敏
於玉蘅
楊至芳
姚佩蘭
時青山
傅世雲
楊桂雲
楊孝亭
郭瑤瑤
龔蘇萍
李淑媛
楊秋玲
孫榮蕙
孫花滿
袁子明
尚富霞
閻虹羽
梁秀娟
李香勻
孫喜雲
陳蓉芳[京劇武旦]
姚席珍
楊畹農
於蘭
楊偉蘭
張學浩
郭小莊
張彩林
朱小元
劉雙壽
李丹林
李玉芝
孫盛芳
高紅梅[京劇旦角]
隋曉慶
朱俊好
張佳春
朱盛齡
張芷荃
沈健瑾
張三元
厲慧敏
張曼玲
鄭玉華
尚榮芳
侯宇
張雲仙
唐富堯
竇曉璇
諸茹香
張蓉華
果湘林
李麗芳
田桂鳳
朱盛富
張秀晶
田榮芬
張學敏
周婧
周百穗
扈金娜
胡喜祿
鄭秀蘭
耿世華
張淑景
鄭佳艷
陶默廠
朱文英
胡金萍
張蝶芬
張艷玲
張嬋玉
藍文雲
趙秀君
張盛余
張麗媛
鄭子茹
張芷芳
林麗娟
胡金喜[京劇花旦]
碧雲霞
郭際湘
宇文若龍
祁慧茹
曹毅琳
田寶琳
錢紫雲
齊福芸
齊蘭秋
秦雪玲
徐如雲
李新蘭
彩福祿
胡菊琴
杜富興
孫四敏
賈華
沈健謹
許福英
張藍田
朱幼芬
吳江秋
趙曉嵐[京劇旦角]
吳蕙蘭
孫雙玉
周四十兒
沈正艷
關麗卿
賈世珍
周慰堂
許盛玉
李靜文
鮮牡丹
小王玉蓉
新谷鶯
朱蓮桂
謝黛林
趙喜貞
賈桂喜
王順福
韓寶芬
王麗卿
金月梅
金嘯虹
張雙蘭
孫福喜
李喜泉
雷元碩
郭敬悉
戴韻芳
金佩芳
鳳凰旦
姚寶香
范富喜
王元禧
孫心蘭
朱小沅
周長順
孫振泉
李文敏[京劇旦角]
孟金喜
李占華
馬博敏
章麗秋
王金蘭
范韻芳
張五寶
王盛海
沈韻秋
李多芬
何喜春
閻桂祥
尚樹聲
貫榴生
孫德祥
雲飄香
趙嘯瀾
琴艷芳
王茵
吳碧蘭
蘇少舫
雪飄香
寶幼亭
鄭雙福
姚玉英
閻金福
方松齡
孟憲瑢
劉昭容
閻貴雲
訾睿
段來喜
律喜雲
吳彩霞[京劇旦角]
郝瑩
孔元福
尚偉[京劇旦角]
孫萍[京劇旦角]
劉丹丹[京劇旦角]
張嵐[京劇旦角]
周曼如
劉薇[京劇旦角]
張蘭[京劇旦角]
劉美娟[京劇旦角]
雷金福
董雪平
李玉壽
陸鳳琴
趙群[京劇旦角]
李凌楓
李紹華[京劇旦角]
張悅[京劇旦角]
呂琳[京劇旦角]
夏美珍
許嘉寶
劉錚[京劇旦角]
張萍[京劇旦角]
席慧馨
朱鳳桐
李富齋
張靜[京劇旦角]
馬六兒
劉玉琴[京劇旦角]
徐露[京劇旦角]
劉佳[京劇旦角]
李艷儂 | 張嘯竹
馬帥[京劇旦角]
馮金芙
張笠媛
林桂蘭
張雲亭[京劇旦角]
石韞玉[京劇旦角]
聶文華[京劇旦角]
南鐵生
李妙春
范春桂
王麗華[京劇旦角]
王樹芳[京劇旦角]
李宏[京劇旦角]
劉寧[京劇旦角]
李潔[京劇旦角]
孫麗英[京劇旦角]
李薇華
李曉玉[京劇旦角]
高韻芬
溫如華
王奕戈
聞占萍
王曉燕[京劇旦角]
王陸瑤
趙玉華[京劇旦角]
葛香汝
齊淑芳
周雲霞
王芳[京劇旦角]
張馨月[京劇旦角]
李紅梅[京劇旦角]
王元芝
劉慧權
李玉祥[京劇旦角]
何佩森
劉連湘
張其婷
李慧娟[京劇旦角]
劉杉杉
張菁華
楊菊萍
何蕾
戴綺霞
張南雲
劉慧琴
金碧艷
岳惠玲
姚佩霞
李琳[京劇旦角]
張藝[京劇旦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