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紋蛙

虎紋蛙

虎紋蛙又叫水雞,它的個頭長得魁梧壯實,有“亞洲之蛙”之稱。雌性比雄性大,體長可超過12厘米,體重250~500克。皮膚較為粗糙,頭部及體側有深色不規則的斑紋。背部呈黃綠色略帶棕色,有十幾行縱向排列的膚棱,膚棱間散布小疣粒。腹面白色,也有不規則的斑紋,咽部和胸部還有灰棕色斑。前後肢有橫斑。由於這些斑紋看上去略似虎皮,因此得名。趾端尖圓,趾間具全蹼。前肢粗壯,指墊發達,呈灰色。雄蛙具外聲囊一對。已列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頭部特徵

虎紋蛙【雄】 虎紋蛙【雄】

虎紋蛙的頭部一般呈三角形,頭與軀幹部沒有明顯的界限。頭端部較尖, 游泳時可以減少阻力,便於快速遊動。口十分寬大,除捕食外,一般很少張開。眼睛位於頭的背側或頭兩側。上方和下方

都有眼瞼,與眼瞼相連的還有向內摺疊的透明瞬膜,在潛水時,瞬膜上移可以蓋住眼球。外鼻孔上有一個鼻瓣,可以隨時開閉,以此控制氣體的進出。雄性頭部腹面的咽喉側部有一對淡藍色囊狀突起物,叫做聲囊,是一種共鳴器,能擴大喉部發出如犬吠一樣的洪亮叫聲,起到吸引雌性的作用。

肢體特徵

軀幹部有兩對肢體。前肢稍短,各有4趾,主要起支撐身體前部的作用,還能協助捕食及游泳的身體平衡。後肢較長,各有5趾,趾間有蹼,主要是在水中游泳和在陸地跳躍時起推進作用。全身呈金黃色並帶黑色斑點。

生活習性

虎紋蛙的食物種類很多,其中主要以鞘翅目昆蟲為食,約占食物量的36%,其他包括半翅目、鱗翅目、雙翅目、膜翅目、同翅目的昆蟲、蜘蛛、蚯蚓、多足類、蝦、蟹、泥鰍,以及動物 屍體等。令人難以致信的是它還吃澤蛙、黑斑蛙等蛙類和小家鼠,而且它們在虎紋蛙的食物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看來它不僅長了一身虎紋,也的確是蛙類中名不虛傳的“猛虎”。

由於眼睛的結構,一般蛙類只能看到運動的物體,故只能捕食活動的食物。但虎紋蛙與一般蛙類不同,不僅能捕食活動的食物,而且可以直接發現和攝取靜止的食物,如死魚、死螺等有泥腥味的水生生物的屍體。它對靜止食物的選擇不但憑藉視覺,而且還憑藉嗅覺和味覺。虎紋蛙主要在晚上出來活動和覓食,白天較少。它的舌根生在下頜前端,舌尖分叉,捕食時粘滑的舌頭迅速翻轉,射出口外將昆蟲捕獲,捲入口中。它還有另一種與其他蛙類不同的捕食方式,當發現獵物時,便向獵物跳過去,舉頭後仰並張開下頜,迅速伸出舌頭一揮,掃出一個180度的弧線,在完成擺動前就準確地觸到獵物,這個長而柔軟的舌頭便會將其包住,接著迅速地縮回舌頭,把獵物帶進口中,再吞到胃裡,這個過程只需一瞬間即可完成。此外,還具有在淺水區域捕獲水中昆蟲、魚類等的能力,這時它用下頜捕捉獵物,用嘴咬住之後吞食。

虎紋蛙是冷血的變溫動物,沒有恆定的體溫,不僅體溫低,而且常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在陰雨天溫度下降較多時,它會暫時停止攝食活動,生長速度變慢甚至停止。它以冬眠的方式渡過寒冷的冬天,在進入冬眠前,往往有一個積極取食的越冬前期,此時它大量地捕食,為越冬貯存養料。

體長100毫米以上;頭長大於頭寬;吻端尖圓,吻棱不顯;眼間距小於上眼瞼之寬或鼻間距;鼓膜略大於眼間距。指端尖圓,指側有緣膜;指短,指長順序3、1、4、2;關節下瘤小而顯著。後肢短,脛跗關節前達眼後端或肩部,左右跟部僅相遇,脛長不到體長之半;趾端圓略膨大;趾間全蹼,第四、五蹠間的蹼達蹠基部,第一、五趾游離側有緣膜;有蹠褶;關節下瘤小而顯著;內蹠突窄長,具游離緣,無外蹠突。皮膚極粗糙,背部,體側、四肢背面滿布大小疣粒,背部有長短不一,分布不規則的狹長疣成膚褶狀,一般成縱行排列;顳褶顯著;頭前端及腹麵皮膚較光滑。生活時背面黃綠色略帶棕色,背部、頭側及體側有深色不規則的斑紋,四肢橫紋明顯。液浸標本灰棕色,深色斑紋醒目;腹面白色或在咽胸部有淺灰棕色斑紋。雄蛙體略小;有一對咽側下外聲囊;前肢粗壯,灰色婚墊發達。蝌蚪生活在水田中或靜水池內;體扁寬,後肢10毫米時,全長54毫米,尾長為體長的兩倍;尾較細弱,尾端尖細,底棲性;蝌蚪呈綠褐色略帶黃色雜以黑色小點,眼下及口角兩側有金黃色斑點,尾鰭上有細紋;日部在蛙屬中較為特殊,唇乳突成波浪狀在口周圍有之,下唇發達;唇齒每行由兩排參錯排列的小齒組成,唇齒式Ⅱ:2~2/Ⅱ:3—3,或Ⅱ:3—3/Ⅱ:3—3;角質頜發達,上頜中央的突,恰與下頜兩個突起間的凹入部分相吻合。

棲息環境

它屬於水棲蛙類,常生活於丘陵地帶海拔900米以下的水田、溝渠、水庫、池塘、沼澤地等處,以及附近的草叢中。白天多藏匿於深淺、大小不一的各種石洞和泥洞中,僅將頭部伸出洞口,如有食物活動,則迅速捕食之,若遇敵害則隱入洞中。雄性還占有一定的領域,即使在密度較大的地方彼此間也有10米以上的距離。當它們發現其他同類在領域中活動時,便很快跳過去將入侵者趕走。

中文名: 虎紋蛙
分類等級:亞種
概述: 
原始屬名 
模式標本產地 
模式標本保存地 
國家保護級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CITES公約級別未定
IUCN紅色名錄等級未予評估(NE)
紅皮書等級未定
中國特有

繁殖方式

虎紋蛙 虎紋蛙

虎紋蛙的繁殖期為5~8月,冬眠甦醒後,立即進行繁殖活動。它在水中進行體外受精,卵孵化後成為蝌蚪,具有一系列適應水中生活的幼體特徵,而且隨著發育階段的不同,形態特徵也隨之而變化,蝌蚪經過變態發育為蛙,然後再轉移到陸地生活,所以它的生活史包括卵、蝌蚪和蛙三個階段。

人工飼養

虎紋蛙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其最適生長溫度為22℃~28℃,溫度在4℃以下或35℃以上時,易引起死亡。溫度低於12℃時即停食開始冬眠,春季溫度上升到16℃時結束冬眠。當年的蝌蚪經6個月(5月~10月)飼養就可長至150g左右。虎紋蛙的營養和肉質可與野生棘胸蛙相媲美,現野生棘胸蛙數量較少,人工養殖較難,只有虎紋蛙可替代。

場地選建

1.場地選擇:應選安靜、進排水方便、水質無污染、便於管理之處,面積以20平方米為佳。

2.越冬池:建造時保水性一定要好,否則冬季乾旱水位較低、池水乾涸時,會造成虎紋蛙因缺水或受凍害而大量死亡。在閩北地區最好還要搭建保溫棚,但不一定要加溫。最好用水泥池,深度要求在1.5m以上,水位保持在1m左右,池中間建一個占總面積1/4左右的休息平台,或另做浮於水面的簡易休息台。池底要放一些供隱蔽的設施,如稻草、瓦礫、毛竹筒等,以供虎紋蛙躲避和冬眠。

虎紋蛙 虎紋蛙

3.產卵池、孵化池:面積最好2平方米,這樣可少放幾組親蛙以免互相干擾 ,親蛙產完卵後捕起可做孵化池。該池池深1.5m左右,水位可根據需求而調節,即0.2~1m。有條件最好建水泥池,若建土池,四周和底部要用塑膠薄膜封好,池內要保持清潔,不能有任何污染,同時要保持安靜,否則會影響親蛙產卵和受精卵孵化。

4.蝌蚪池、變態池:採用級梯式或斜坡式,高低落差0.2~0.3m左右,這樣,池子隨著蝌蚪變態而逐漸降低水位,落出部分陸地供已變態的幼蛙棲息。

5.幼蛙、成蛙養殖池:有條件可建水泥池,如果用土池則池壁要襯上一層塑膠薄膜,池的一端略高於另一端,便於排水清洗。養幼蛙時較高的一端可不淹水而作餌料台使用,池深0.5m左右,但四周要有高1m的圍牆或圍網,圍網應向池內稍傾斜以防逃逸。

養殖方法

1.青蛙的培育:經過一個冬眠,到開春即4月上旬,溫度上升到16℃以上時,親蛙就要開始覓食,此時要投餵鮮活餌料蚯蚓、蠅蛆等,讓親蛙近快恢復體能,以利下一階段繁殖、孵化。

2.繁殖、孵化:繁殖、孵化技術是虎紋蛙養殖的關鍵技術,水溫上升到16℃以上時要作好繁殖前的準備,也就是將建好的產卵池、孵化池進行消毒,而後注人清水,最後通過調節水位和光照來調節好水溫。一切準備好後即可將親蛙從越冬池移出,移出後先用5mg/L的高錳酸鉀藥浴5分鐘,然後移人產卵池。產卵池水位保持在0.2m,水溫在20℃以上。正常情況親蛙進入產卵池後2天一天就可以抱對產卵,若親蛙成熟較好、氣溫較高,常常是在親蛙進入產卵池後2~16小時就全部產卵。產卵池每天上午8點以後要注意觀察,當卵團充分吸水膨脹就撈出移入孵化池。受精卵孵化時最適溫度25℃,同時要有充足的氧氣,在孵化時最好讓受精卵浮在水中,如果沉入水底,要將受精卵移動,以免與池底粘連,導致底部的受精卵缺氧而影響孵化率。

3.飼餵技術:蝌蚪培育的關鍵技術是蝌蚪分級飼養。餌料優質多樣化。投餌量隨蝌蚪日齡的增長而增加,日投餌2次,前期以人工培養的浮遊動物、雞蛋黃為主,中、後期以紅蟲為主。剛變態的幼蛙,視覺和嗅覺尚不完全適應陸棲生活,此時應投活餌,如蚯蚓、蠅蛆等,5~7天后逐漸改餵切碎的魚肉了、蚌肉、螺螄肉等,再慢慢加入蛙料,最後完全過渡到餵養蛙料。定點投餌,在池底向排水口傾斜的池中,在其上方留出占池底面積1/4~1/5的陸地作為投餌處或設固定的飼料台,投餌量以2小時內基本吃完為度。

日常管理

1.虎紋蛙有大吃小的惡習,應一次性放足同規格的蛙數,飼養2~3個月後要把個體大的分開。

虎紋蛙 虎紋蛙

2.虎紋蛙白天穴居,因此應在池內設定隱蔽場所,如種植水生植物或在池底放入瓦礫、竹筒。幼蛙期最怕驚動、強光,對周圍環境變化特別敏感,因此在幼蛙管理上,要注意保持池邊環境的安靜,白天要採取遮陽措施,避免強光和曝曬。

3.及時清除殘食、糞便,更換池水,保持水質清新,減少疾病的發生。

4.投餵的蛙料粒徑大小以能一口吞食為宜;蛙料表面光滑,吸水軟化快,不含過多的鹽、油脂和異味,飼料營養全面,蛋白質含量在38%以上。

5.做好防暑和越冬工作,炎熱時要採取加水,放水葫蘆人池,搭遮陽棚,噴施冷水等方法降溫,而冬季水溫降低要注意保溫,防止凍傷。

病自防治

1.紅腿病

症狀:發病個體精神不振、活動能力減弱,腹部膨脹,口和肛門有帶血的黏液。發病初期後肢趾尖紅腫,有出血點,很快蔓延到整個後肢。

防治:(1)將病蛙撈出集中在一個池內,用慶大黴素浸泡,用藥量約50~150mg/L,每天1次,連續3天;(2)若蛙仍能攝食,可在飼料中加拌抗生素,同時添加護肝用多維等藥物,連續投餵3天。

2.氣泡病

症狀:一般發生在蝌蚪期,腹部腫大,消化道內聚集大量氣泡。

防治:控制池中水生生物量,勤換水,保持水質清新。另外,可以向養殖池加入食鹽15g/立方米。

3.胃腸炎

症狀:病蛙食量明顯下降或停止攝食,在池中癱軟無力,捕起時縮頭弓背,解剖可見胃外表有樹枝狀充血,胃黏膜出血,腸道外表發紅,胃腸空。

防治:在飼料中添加鹽酸黃連素4g/kg飼料或氟呢酸2g/kg飼料。

4.敵害

蝌蚪期敵害主要是昆蟲,幼蛙期、成蛙期主要敵害是蛇和鼠。

預防:(1)把好進水關,進水口要用篩絹網伸到過濾,嚴防敵害生物的蟲卵或幼蟲隨水入池。(2)養殖池四壁要光滑,防止敵害生物棲息繁殖。也可在養殖池外兼養一些鵝、貓之類的家禽、畜,來驅逐和消滅蛇、鼠等敵害。

種群現狀

瀕危因素

作為食物被捕獵,廣東廣西兩省七十年代年收購量達到60噸左右。

虎紋蛙 虎紋蛙

因為貿易被捕獵:因商業部門不負責任的大量收購,促使農民 大量捕捉。

虎紋蛙在我國南方俗名“石梆”,長期以來一直處於自生自滅,無人管理的野生狀態中,近年來,由於生態環境的變化和資源需求量增加造人們的過度獵捕,使其數量已經日趨減少,成了瀕危動物,成這一資源已有崩潰之勢。

虎紋蛙的分布範圍較廣,中國在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廣東、廣西、貴州、福建、台灣、雲南、江西、海南、上海、河南、重慶、四川和陝西南部等地均有分布,在國外還見於南亞和東南亞容一帶。

保護措施

由於市場的需要,只靠單一、消極的保護措施是難以解決問題的。積極地探索虎紋蛙的人工養殖技術,開展人工養殖,滿足市場需要以配合保護措施,才是積極的、兩全其美的上策。為此,虎紋蛙的人工養殖研究已有開展,結果表明,虎紋蛙變態快,生長迅速,而且不需馴化便可以攝取靜止的食物,人工繁殖很簡便,是一種適於養殖的經濟動物。

保護級別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 二級。生效年代: 1989年

肉質特性

虎紋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是我國重要的經濟蛙類之一。因其風味獨特、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但是,由於棲息地破壞及過度捕捉,自然界中虎紋蛙的數量日趨減少,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一、不同地區虎紋蛙肌肉營養品質的比較。虎紋蛙個體含肉率較高(37.01%-45.29%),各地區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金華虎紋蛙肌肉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最高,分別為21.82 g/100g和0.67g/100g,與其它幾個地區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性;弋陽虎紋蛙含有最低含量的蛋白質和脂肪,分別為19.19 g/100g和0.50 g/100g,並與建甌虎紋蛙無顯著性差異(p>0.05)。金華虎紋蛙肌肉水解胺基酸總量(TAA)最高(21.07 mg/100g),與其它幾個地區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性;弋陽虎紋蛙TAA最低(17.66 mg/100g),與建甌虎紋蛙無顯著性差異(p>0.05)。金華和宣城虎紋蛙必需胺基酸(EAA)含量無顯著性差異(p>0.05),且均高於其它2個地區,而弋陽和建甌虎紋蛙EAA含量也無顯著性差異(p>0.05)。金華和宣城虎紋蛙均存在限制性胺基酸。弋陽和建甌虎紋蛙EAA組成相當平衡,不存在限制性胺基酸。另外,宣城虎紋蛙含有較豐富的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亮氨酸(Leu)、賴氨酸(Lys)、異亮氨酸(I1e)和纈氨酸(Val)。虎紋蛙肌肉脂肪酸主要由不飽和脂肪酸(UFA)組成,占總脂肪酸含量的66.59%-69.28%。其中,金華虎紋蛙UFA含量最高,與其它幾個地區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性;建甌虎紋蛙UFA含量最低,與弋陽虎紋蛙無顯著性差異(p>0.05)。金華和宣城虎紋蛙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含量高於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含量,弋陽和建甌虎紋蛙PUFA含量高於MUFA含量。建甌虎紋蛙PUFA含量高於其它幾個地區,具有較高含量的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從n-6/n-3PUFA比值來說,虎紋蛙肉在日常飲食中為n-3PUFA較為豐富的食物資源;金華虎紋蛙n-3/n-6PUFA比值較大,其營養價值較高。虎紋蛙肌肉含有較豐富的礦質元素。Cu是虎紋蛙肌肉中一個重要的礦質元素。宣城虎紋蛙含有較高含量的Cu、Fe和Zn,礦質元素營養價值相對較優。

二、不同地區虎紋蛙肌肉風味品質的比較。金華虎紋蛙肌肉含有最低含量的總FAA(1559.13 mg/100g),弋陽虎紋蛙含有最高含量的總FAA(2364.78 mg/100g)。牛磺酸(Tau)是虎紋蛙肌肉中最豐富的FAA,占總FAA含量的18.03%-44.39%。金華虎紋蛙含有最高含量的Tau (692.07 mg/100g),與宣城虎紋蛙無顯著性差異(p>0.05)。弋陽虎紋蛙含有最低含量的Tau (426.33 mg/100g),與建甌虎紋蛙無顯著性差異(p>0.05)。鮮味胺基酸Asp和Glu的味道強度值(TAV)高於其它FAA,對虎紋蛙肉的滋味貢獻較大,為虎紋蛙肉味道鮮美的一個重要原因。各地區虎紋蛙肌肉的揮發性風味成分在組成和含量上,均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金華地區與其它幾個地區被明顯的分開;各地區虎紋蛙肌肉主體風味成分略有不同,風味特性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是各地區虎紋蛙肉香基本一致,存在風味強弱的差異。總體上,金華虎紋蛙風味優於其它地區;與其它地區相比,弋陽虎紋蛙風味較清淡。

風味成因

虎紋蛙肌肉中共鑑定出36種成分,其中醛類化合物有15種,且含量最高,占揮發性成分總量的68.76%;己醛、(Z)-4-庚烯醛、(E,Z)-2,4-癸二烯醛、(E,E)-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和2,3-戊二酮等可能對虎紋蛙肉的整體風味貢獻較大;虎紋蛙肌肉脂肪酸主要由不飽和脂肪酸(UFA)組成,占脂肪酸總量的72.89%;在日常飲食中,虎紋蛙肉為n-3多不飽和脂肪酸(n-3 PUFA)較為豐富的食物資源;亞麻酸(C18:3 n-3,ALA)、二十碳五烯酸(C20:5 n-3,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 n-3,DHA)為主要的n-3 PUFA。UFA為虎紋蛙肉的重要風味前體物質。

無尾目百科(二)

無尾目(學名:Anura)是屬於兩棲綱的動物,成體基本無尾,卵一般產於水中,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經過變態,成體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數皮膚也有部分呼吸功能。...
翡翠樹蛙
福建側褶蛙
峰斑林蛙
腹斑掌突蟾
腹斑倭蛙
高原林蛙
貢山齒突蟾
掛墩角蟾
洪佛泛樹蛙
橫紋樹蛙
花姬娃
紅蹼樹蛙
黑點泛樹蛙
合征姬蛙
海南湍蛙
滑跖蟾科
黑斑側褶蛙
黑耳蛙
黑蹼樹蛙
花姬蛙
華南雨蛙
華南湍蛙
虎紋蛙
花狹口蛙
桓仁林蛙
合江臭蛙
花齒突蟾
花棘蛙
紅點齒蟾
花細狹口蛙
華西雨蛙
海蛙
黑眶蟾蜍
金線蛙
鋸腿小樹蛙
棘皮湍蛙
棘腹蛙
金線側褶蛙
金江湍蛙
金秀小樹蛙
棘臂蛙
尖舌浮蛙
棘側蛙
景東臭蛙
景東齒蟾
棘指角蟾

九龍棘蛙
肯氏小樹蛙
寬頭短腿蟾
康定湍蛙
綠點湍蛙
隴川小樹蛙
雷山髭蟾
林芝齒突蟾
陸卵跳樹蛙
隆枕蟾蜍
六盤齒突蟾
利川齒蟾
涼北齒蟾
鱗皮厚蹼蟾
龍勝臭蛙
綠臭蛙
隆肛蛙
理縣湍蛙
涼山湍蛙
墨脫小樹蛙
勐養湍蛙
莽山角蟾
孟連細狹口蛙
墨脫棘蛙
勐臘小樹蛙
緬北棘蛙
寧陝齒突蟾
南江角蟾
南江齒蟾
屏邊泛樹蛙
盤谷蟾蜍
普雄齒蟾
秦嶺雨蛙
強婚刺鈴蟾
飾紋姬娃
四川狹口蛙
桑植蛙
塞舌蛙科
山湍蛙
三港雨蛙
沙坪角蟾
雙團棘胸蛙
飾紋姬蛙
沙巴擬髭蟾
史氏蟾蜍

四川湍蛙
天台蛙
台北蛙
頭盔蟾蜍
突肛擬角蟾
凸肛角蟾
威寧蛙
無指盤臭蛙
武夷湍蛙
無斑雨蛙
微蹼鈴蟾
西藏蟾蜍
小角蟾
鄉城齒蟾
細刺蛙
小口擬角蟾
蟼掌突蟾
錫金齒突蟾
小耳湍蛙
小湍蛙
喜山蟾蜍
香港湍蛙
西藏齒突蟾
胸腺齒突蟾
小棘蛙
腺角蟾
小山蛙
小弧斑姬蛙
仙琴蛙
西域湍蛙
圓疣樹蛙
隱耳蟾蜍
疣刺齒蟾
雲南臭蛙
疣足樹蛙
眼斑小樹蛙
棕背蛙
棕點湍蛙
中亞林蛙
中國林蛙
昭覺泛樹蛙
中華蟾蜍
昭平雨蛙
竹葉臭蛙
棕背臭蛙
棕褶樹蛙

動物世界之蛙類

一般來說,蛙類具突出的雙腿;無尾;後足強壯有蹼,適應於游泳和跳躍;皮膚光滑,潮濕。許多種類主要為水生,但有些種類陸棲,棲於洞穴內或樹上。讓我們盤點一下蛙類吧!
番茄蛙
非洲巨蛙
蝴蝶角蛙
老爺樹蛙
金蛙
圓眼珍珠蛙
毒雨蛙
鍾角蛙
黑腰樹蛙
中國樹蛙
迷彩箭毒蛙
非洲爪蟾
巨型蟾蜍
三角枯葉蛙
馬達加斯加金色蛙
亞瑪遜角蛙
非洲牛蛙
中華大蟾蜍
南美角蛙
亞洲錦蛙
蜂巢樹蛙
黑眶蟾蜍
巨人樹蛙
澤蛙
金線蛙
雷山髭蟾
小丑蛙
黑耳蟾蜍
安東吉利紅蛙
蘇利南負子蟾
哥倫比亞角蛙
林蛙
棘蛙
石蛙
三線箭毒蛙
豹紋雨蛙
彩背蟾蜍
鯊皮蟾蜍
綠紋蟾蜍
青銅蛙
草莓箭毒蛙
笑蛙
智利巨蛙
華西雨蛙
花背蟾蜍
水生蛙
灰樹蛙
美國綠背蟾蜍
網紋犁足蛙
塞內加爾樹蛙
紅腿豹紋蛙
金線雨蛙
綠彩蛙
羊鳴蛙
背眼蛙
斑背樹蛙
古巴雨蛙
砂背蟾蜍
疣背箭毒蛙
黑眉樹蛙
美國蟾蜍
南洋鑽地蛙
古氏赤蛙
豬鳴蛙
東方鈴蟾
毛里塔里亞蟾蜍
崇安髭蟾
碧玉樹蛙
黃頭箭毒蛙
峽谷穴蛙

哥倫比亞樹蛙
無斑雨蛙
網紋箭毒蛙
灣岸蟾蜍
橡木蟾蜍
虎斑蟾蜍
侏儒爪蟾
線背砂蛙
疣蛙
幽靈箭毒蛙
領帽蛙
南美牛蛙
紅腹鈴蟾
峨眉髭蟾
貓眼樹蛙
紅點蟾蜍
哀牢髭蟾
白吻長趾蛙
黃斑蟾蜍
火焰樹蛙
旱谷蟾蜍
尾蟾
彩眼樹蛙
蒙面彩蛙
貢山樹蛙
斑紋犁足蛙
攀樹彩蛙
銀背蛙
黃帶箭毒蛙
紅眼長腕蛙
金背蟾蜍
虎紋蛙
染色箭毒蛙
廣口圓蛙
海地巨型樹蛙

亞洲綠背蛙
星背樹蛙
寬足蛙
木紋蛙
橙眼蛙
畫眉箭毒蛙
白頜蛙
霍氏鋤足蛙
巨型長趾蛙
亞洲浮蛙
棕樹蛙
尖葉蛙
厄瓜多箭毒蛙
克氏鋤足蛙
紅椒蛙
非洲綠紋蛙
馬來枯葉蛙
綠紋樹蛙
棕雨蛙
包迪樹蛙
布里頓雨蛙
橙腹鈴蛙
樹蟾
黑掌樹蛙
歐洲鈴蛙
馬達加斯加彩蛙
姬蛙
冠頂樹蛙
棕葉掌樹蛙
朝鮮鈴蛙
黑斑蛙
科羅拉多蟾蜍
紅背箭毒蛙
白點樹蛙
美國樹蛙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爬行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