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山瑞鱉又叫山瑞,是一種水生動物,水生動物外形呈圓形與俗稱“甲魚”的中華鱉十分相似;山瑞鱉較為肥厚,體積比一般的中華鱉大很多,且頭兩側有好些疣粒。體長30—40厘米,寬23厘米左右,體重20千克左右。
區別
可以與中華鱉相區別的是烏龜。烏龜(Chinemys reevesii)別稱
金龜、草龜、泥龜和山龜等。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於爬行綱、龜鱉目、龜科,是最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頭部較大,呈圓錐形,為烏黑色或黑綠色,吻部向前突出,並形成管狀吻突,鼻孔開口於吻突端,常見它露出水面進行呼吸,眼睛在頭部的側上緣。皮膚柔軟而粗糙,沒有龜那樣的角質盾片。頸部較長,頸的基部兩側和背甲的前沿各有一團肉質鼓釘狀突起的大瘰粒,背盤前緣有一排粗大的凸粒,身體較厚,背、腹兩面是由骨板包著的,左右兩側連結起來,形成一副特別的“鎧甲”,背面深綠色,上有黑斑;身體腹面白色,布滿黑斑。甲的周圍有寬而肥厚的革質皮膜,恰似短裙,所以叫做裙邊。四肢扁平,後緣薄,似槳狀,也是烏黑色或黑綠色,趾間有發達的蹼,都具3爪,適於在水中游泳和潛水。雄性的尾巴狹而長,可超出裙邊,雌性尾寬而短;據此,可以區分出它的性別。
龜類
烏龜背甲長7~16厘米,寬6~14厘米。形態與鱉相似,主要區別是頸基部兩側及背甲前緣有粗大疣粒。頭背皮膚光滑,頭前部瘦削,吻突出,形成吻突等特點,背盤呈橢圓形;背、腹甲骨板不發達,表面復以柔軟的革質皮膚,周邊有較厚的裙邊。頭部前端突出,形成吻突,前端有鼻孔,眼小而瞳孔圓。頸長。肢扁平,均具五指、趾,內側3趾具爪,指、趾間蹼發達。僅頭、頸可縮入殼內。
習性
生活習性
山瑞鱉喜歡生長在石山區的小溪石縫中,故有“山珍”之譽。山瑞鱉生長的最佳水溫為25~32℃。當水溫在37~38℃時,山瑞鱉表現得十分難受,很容易被熱死;在水溫12℃時,山瑞鱉的活動減少,不攝食,進入泥沙中休眠,但不像一般中華鱉那樣持續性冬眠,只要氣溫回升到20℃以上時,它便會鑽出水底外出覓食。
山瑞鱉是以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動物。在自然界,它吃小魚、小蝦、昆蟲、蠕蟲等;在人工養殖情況下,人們喜歡餵食福壽螺肉、田螺肉、蝸牛肉、蚌肉、魚肉、動物內臟下腳料及蚯蚓和蠅蛆等。山瑞鱉一般都在晚上大量攝食,投餵量一般是它體重的5%一8%。
生長繁殖
每年每隻雌山瑞鱉產卵l一2次,少數產3次,每次一般產卵
5一15枚,大個體的有時可產卵20多枚。山瑞鱉卵白色,呈圓形,直徑15—20毫米,重10—13克,受精後的卵在動物極有一個白色亮區,直徑為4—7毫米,如果卵產出3—5天后沒有白色亮區出現,說明卵沒有受精。山瑞鱉一般在春季和夏季交配繁殖,繁殖時雌性在向陽的沙灘或泥地挖坑產卵,每年產卵二次,少數三次,每次產3-20枚以上潔白色的卵,產卵完畢用沙土或泥上把卵復蓋起來,藉助陽光的熱能進行孵化。卵圓形,孵化期約30天以上。經1個月的自然孵化成幼仔。幼鱉出殼後,自己會爬到水域中。
卵生:5~10月繁殖,6月為盛期。雌龜在夜間於向陽而潮濕的岸邊沙灘或泥地上挖穴產卵,穴深11~18 cm。產卵場所距水面不超過2 m。習性:棲息於江河,山澗,溪流中。以軟體動物及魚,蝦為食。每年產卵二次,少數三次,每產3-18枚。
棲息環境
山瑞鱉白天多棲息在山澗、水溝、河道、淺灘、池塘草叢的沙泥中。在人工養殖情況下,白天它也喜歡鑽人泥沙,所以人們也叫它沙鱉。山瑞鱉是變溫動物,當溫度下降到12℃時,便蟄伏在沙泥或石頭底下進入冬眠狀態。當翌春溫度回升到18℃—20℃時,便甦醒過來開始覓食。山瑞鱉,的最適溫度是25℃—32℃。在最適溫度期間,山瑞鱉攝食最旺盛。水溫高於37℃—38℃就有熱死的危險。
分類學
動物界Fauna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爬行綱REPTILIA →龜鱉目TESTUDINATA →龜鱉亞目Cryptodira →鱉科Trionychidae →山瑞鱉屬Palea → 山瑞鱉 Palea steindachner
種群現狀
山瑞鱉數量呈逐年減少的趨勢,是極危物種。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量捕捉及水體受污染。山瑞鱉是一種珍貴的經濟動物,過去一些中高檔的酒樓、飯店,龜類的消費主要以山瑞鱉為主,且需求量大。在兩廣地區,山瑞鱉作為一種經濟資源,過去除供應國內市場需求外,每年還大量出口香港,數量以噸計。
保護級別
CITES瀕危等級: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7
IUCN瀕危等級: 未列入(0) 生效年代: 1996
IUCN瀕危等級: EN A1cd+2cd 生效年代: 2003年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 二級 生效年代: 1989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生效年代: 1996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未列入(0)
在1988年11月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定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並於 1989年3月1日施行。按保護條例規定,應屬禁捕之列,關鍵在於要有一個切實可行的
地區性措施,達到既保護動物資源又合理利用的目的。
特殊措施
應組織有關人員在山瑞鱉的產區,特別是廣西境內進行普查,以確立該種的分布及產量,以及了解有關的生物學資料。在此基礎上,制定每年可允許的捕捉地區及捕捉量,並為長遠的科研及經濟需要,劃定保護區。此外,進行人工飼養。
養殖技術
稚鱉暫養
經過80天左右,稚山瑞鱉便可孵出。剛孵出的稚山瑞鱉重6~7克,卵
黃尚未吸收完畢。這時不宜捉動,以免損傷稚山瑞鱉,讓其在孵化器內自由爬動,無需餵食。2天后移到另一木盆或膠盆中暫養,盆底鋪3~4厘米厚的沙,注水2厘米深,使稚鱉能將頭露出水面呼吸。直徑40厘米的盆可放稚鱉20隻左右。每天分上、下午各投餵一次。投餵的餌料為紅蟲、切碎的蚯蚓、魚肉、禽畜肝臟等。投餵量為山瑞鱉群體總重的10%左右,也可投餵甲魚配合飼料。
山瑞鱉暫養階段,因為盆小水少,易受氣溫影響,溫差變化較大,宜放在室內飼養。注意保溫。每天應換水1~2次,換水時溫差不要超過5℃。稚山瑞鱉經20天左右暫養就可轉入稚鱉池培育。
鱉池建造
稚鱉池一般為水泥池結構,面積不需很大,5~10平方米即可,池深50~60厘米,水深30厘米,池上方需拉遮陽布降溫。池的一邊設休息台,面積約為池的1/5~1/4。休息台以25度斜面與水面相接,方便稚鱉上岸休息。池底鋪沙5cm。
放養密度
稚山瑞鱉經暫養後轉入稚鱉池培育。入池前,用1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15分鐘。初始放養密度以每平方米40~50隻為宜。稚鱉池最好放養些水浮蓮,一則降低水溫,淨化水質,再則還能充當附著物。隨著稚鱉的生長,根據生長規格,養殖密度要及時調整。當生長到40~60克,每平方米水池放養30~40隻;生長到100克以上,每平方米放養20~30隻。通常每隔2~3個月分疏一次。
飼養管理
1.餌料選擇及投餵 餌料種類選擇黃粉蟲、鮮畜禽肝臟、新鮮魚肉等。餌料台用木板製作並固定於池邊,作為盛放餌料之用。水溫在28~30℃時,每天餵3次,分別在8時、12時、17時投
餵;水溫在25~28℃時,每天餵2次,分別在9時、16時投餵。每次投餵量以投餵1小時後吃完或剩少許餌料為宜。黃粉蟲主要用於前期投喂,可到花鳥市場購買黃粉蟲種,用麥麩等飼料在家自己培育。畜禽肝臟、魚肉等餌料到菜市場購買,在養殖前期要剁碎後投喂,在養殖中後期要切成小塊投餵。
2.水質調節 依靠換水、換沙來調節水質。換水水源為食用自來水,也可選用江河水、水庫水或井水。春夏季每天換水兩次,秋冬季每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應在山瑞鱉吃完餌料後為宜,每次換水量為原池水的2/3。底沙每兩個月換一次,每次全部換完,新沙用濃度為50毫克/升高錳酸鉀藥液浸泡消毒30分鐘後再放入鱉池。
3.水溫和光照調冬春季,當水溫低於25℃時,採用人工加溫方法調節水溫,加蓋塑膠薄膜保溫。每個養殖池使用120瓦水槽用加溫棒和60瓦電燈泡各一個,進行控制水溫和增加光照,將水溫控制在25~30℃之間,絕大部分時間控制在28~30℃之間。夏季水溫超過32℃時,在池邊用鴻運扇吹風降溫。冬春季陽光充足時,拉開塑膠薄膜,將山瑞鱉集中於陽台的2號池曬背,曬背最好在上午9~10點進行,每次曬背1~2小時,增加光照時間,促進鈣和維生素D的轉化和吸收,提高山瑞鱉的抗病力,也可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
親鱉培育
11月,從馴養塘選擇體格健壯的山瑞鱉(3∶1)作為人工繁殖的親
鱉移進親鱉培育池進行培育。親鱉培育池搭建有塑膠膜保溫棚。培育池面積260m2,磚砌結構,內批擋,池底放置20cm厚的黃泥,水深1m,設有食台和曬背台,池一端建一20m2的產卵沙場。用鍋爐加溫保持池水溫在25℃左右,投餵以動物性飼料為主,適當輔餵全價配合鱉飼料和青飼料。加強水質管理和疾病預防,並每月施放光合細菌1次。
在人工控溫條件下,山瑞親鱉可在水溫22℃~25℃時交配,交配15~20d後母鱉便開始產卵。產卵是在下半夜進行,母鱉爬上沙場,找好位置,挖窩產卵,產卵後爬沙掩蓋。
孵化室10~15m2,四壁及頂面復蓋保溫泡沫板,沿牆根築一條小水溝並注入水及少許細沙;懸掛一盞消毒殺菌用的紫外線燈,用電爐提溫,用恆溫器控制電爐來控制室內溫度。
親鱉產卵3d後,把受精卵收集到孵化室,裝箱孵化。方法為:先在50cm×40cm×15cm的木箱底面輔上3cm厚的孵化沙,然後按卵間距1cm、動物極(白點)向上排放好鱉受精卵,再復蓋孵化沙10cm,擺放在鐵架上,人工控溫進行孵化。孵化沙須經過篩選、去雜質、消毒和曝曬,調好沙濕度(濕度為4%~5%,即用手抓成團鬆手後散開為宜)。經過60d左右的孵化,稚鱉即可破殼而出。
孵化過程中,嚴格控制室溫在30±2℃,控制室內空氣濕度在80%~85%,保持孵化沙濕度。
馴養技術
從山區或市場上選購體重1~2kg,且無傷無病、健壯無畸型、皮膚光亮、背甲後緣裙邊較厚並較堅挺、行動敏捷的野生山瑞鱉。
馴養研究
廣西梧州糧油食品進出口支公司於1980年及1984年進行了山瑞鱉的生態和人工養殖試驗及產卵習性的研究,為山瑞鱉的人工養殖開創了門路。他們的試驗結果表明:
①成鱉在當年池養,飼養67天后,可增重27.18%,成活率為99%。
②當年孵化出的幼鱉經過5~6個月的培育,由平均重6.5克,增重到 20.5克,成活率77.8%,6個月以後的山瑞鱉對環境和食物的適應性強,人工飼養比較簡便,可以通過人工飼養途徑來增加山瑞鱉的產量。
馴養池塘
試驗馴養池塘面積為2000~3333m2,水深1.5m,塘邊淺水處種植水生植物,環境安靜,池塘四周建有“T’型防逃圍牆,池塘坐北朝南一側建一20m2產卵沙場,沙場上搭建防雨遮蔭石綿瓦棚,池塘中間東西走向相隔2m搭建一木質曬台和食台,水面種植鳳眼蓮等(總面積為水面的1/5)。
管理防病
按照“四定”原則飼養管理,多觀察,認真作好各項有關記錄。馴養塘定期加注新水,及時清除殘食,保持水質清新。加強鱉病防治,每20d用常規消毒劑如二溴海因、絡合碘或生石灰10~15kg/667m2化成石灰乳全池均勻潑灑消毒1次,同時投餵抗菌素藥餌,每天1次,連餵3d。
飼料馴食
精飼料採用市售全價配合鱉飼料,動物性飼料以新鮮的小魚肉、螺肉和小蝦為主,動物性飼料經過5%的食鹽水浸泡15~20min消毒後並用清水洗淨。馴食採用少量多點的方法,在食台上離水邊5cm處投放動物性飼料進行誘食,於每天18:00投放1次,第2d上午把殘餘食物清除。到了第8d左右山瑞鱉開始陸續爬到食台上取食,第15d左右馴食過程基本結束,山瑞鱉已適應到食台上取食,此時,轉入正常投喂,每天投餵量按鱉體重的3%~5%分早晚2次投喂,並逐漸以全價配合鱉飼料為主,動物性餌料為輔,添加少量的青飼料。
馴養結果:馴養試驗共收購野生山瑞鱉964隻,其中雌鱉703隻,雄鱉261隻,雌雄比例為2.7∶1。經過2年多的馴養試驗,驗收存塘山瑞鱉為800隻,成活率為83.0%。其中存塘雌鱉623隻,成活率為88?6%;存塘雄鱉187隻,成活率為71.6%。
產卵率:據觀察發現,4月、5月(兩廣地區)為山瑞鱉的產卵高峰期,到6月底產卵基本結束。山瑞鱉每年只產卵1次。試驗第1年,雌性親鱉產卵218窩,入親鱉培育池的雌鱉有309隻,產卵率為70.6%。
受精率:據記錄,山瑞鱉產卵數為5~20枚/窩,多數為10~18枚/窩,平均為15.6枚/窩。218窩共收取鱉卵3480枚,其中受精卵1378枚,受精率為39.6%。以每窩產卵計,最低受精率為22.3%,最高受精率為46.8%。
孵化率:進入孵化室孵化的1378枚受精卵,經過60d左右的孵化,孵出山瑞鱉苗1225隻,孵化率為88.9%。其中2隻畸型,占0.2%。
致危原因
1.生長緩慢,一般要三年以上才能達到性成熟。
2.產卵量少,一般一年產一次,每次產卵3~18枚,平均11枚,大大低於鱉的產卵數。
3.受精率及孵化率低,大約只有50%的卵在自然狀況下孵化。
4.作為食物被捕獵:中醫傳統理論認為山瑞鱉肉鮮美,營養價值高,是冬令補品。
5.因為貿易被捕獵:國內市場需求量大,並且出口,換取高額外匯。
6.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骨板統稱為鱉甲,是名貴中藥
藥用價值
【來源】:為鱉科動物山瑞鱉的背甲!
【功效】:山瑞全身各部分均可入藥,具有滋陰清熱,平肝益腎和破結軟堅與消淤等功效,其血還能治療貧血病,肺病、心臟病、氣喘、神經衰弱等。
【主治】:用於熱病傷陰,陰虛發熱,痢疾泄瀉,小兒高熱。
【性味歸經】:鹹、寒。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0一200克。其卵,2一6個。其
膽,1一3克。
【特殊效果】:山瑞鱉除了可食用之外,背殼含有大量的化學成分如磷及鈣等,在廣東民間常將背殼曬乾或者烘乾,在空曠處點燃或焚燒可達到驅蚊的效果。
【別名】:山瑞(《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我國廣東、海南島、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全年均產,以夏季為多,背殼處擁有豐富的膠原蛋白,捕捉後,用菜刀沿背甲周圍與裙邊緣分開,去淨背甲上的殘肉和皮膚,洗淨可曬乾或者烘乾儲蓄。
【考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中藥化學成分】:①肉含可提取氮253一289毫克/100克,其中包括牛磺酸(taurine)、組氨酸(histidine)、B-丙氨酸(B-alanine)、谷氨醯胺(glutamine)、谷氨酸(glutamicacid)、B-肌酸(B-creatine)、肌肽(C-arnosine)、鵝肌肽(anserine)、脯氨酸(proline)、腺苷三磷酸。②背甲及腹甲含骨膠原、肽類、多種胺基酸、大量磷及鈣。
相關報導放生巨鱉
(2006-04-0413:10:24廣州日報)昨天上午,在汕頭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的護送之下,一隻重達40公斤的巨型山瑞鱉重返大自然。據介紹,這隻巨鱉由汕頭市潮陽區銅盂鎮銅缽盂村村民郭亨池在練江邊捕魚時意外撿獲。經汕頭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辦公室專家判定,這隻巨鱉為山瑞鱉,屬國家二類保護野生動物。
據撿獲巨鱉的村民郭某介紹,於是扛到肩上帶回家中,隨後將巨鱉沖洗乾淨,暫時養在清水裡面的。
經測量,該巨鱉長約90厘米,寬度約60厘米,全身最厚部分則達到20厘米,足足有40公斤重。
西雙版納現53斤巨鱉
新華網昆明8月24日電(記者 伍曉陽)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森林公安局提供訊息說,體重53斤。經核實,這是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山瑞鱉,年齡160歲左右,民警和村民已將其放歸瀾滄江。
西雙版納州森林公安局民警常宗波介紹,西雙版納州森林公安局納板河派出所接到景洪市嘎灑鎮曼典村村長岩罕電話稱:岩罕在瀾滄江邊玩耍時意外捕到一隻體型巨大的野生鱉,要交給森林公安放生。接報後,森林公安民警立即趕到岩罕家。
在岩罕家,民警看到這隻體型巨大的野生鱉背殼比一般臉盆還大,脖子和成年人的手腕一樣粗,許多村民前來圍觀,都嘖嘖稱奇。據岩罕介紹,這隻巨鱉是他在瀾滄江邊發現的,當時巨鱉四腳朝天一動不動,為了防止被人捉去吃掉,他和兒子一起把巨鱉帶回了家。
這么大的巨鱉,不但岩罕沒看見過,就連當地老人也說“沒見過”,前來他家看熱鬧的村民絡繹不絕。一名水產專業人士估計,在瀾滄江邊發現的巨鱉大概有160歲。有的參觀者願意出高價買下它,但岩罕不為所動。
經森林公安民警核實,這隻巨鱉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山瑞鱉。在確認巨鱉沒有外傷情況下、健康狀況適宜放生之後,民警和多名村民一起把巨鱉帶到瀾滄江與納板河交匯處的河段,將巨鱉放歸大自然。
動物也有很高的觀賞性,也可以作為藥材,對虛弱人群有一定的補氣養生作用。同時也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每公斤的價格是同量中華鱉的三倍。中華鱉行情在80---100元每公斤。
龜鱉目百科(二)
龜鱉目俗稱龜,其所有成員,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