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蹼樹蛙

黑蹼樹蛙

黑蹼樹蛙(學名:Rhacophorus reinwardtii)為樹蛙科樹蛙屬的兩棲動物。前肢長,體背皮膚平滑,體側、胸腹及股後滿布小圓疣,股腹面小圓疣間雜以較大的圓疣,主要生活於熱帶季雨林中水塘附近的喬木灌叢草叢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爪哇。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黑蹼樹蛙黑蹼樹蛙

中文名:黑蹼樹蛙
國內分布:雲南廣西
是否藥用動物:否
是否經濟動物:否
生境:常生活于海拔1000m左右的熱帶季雨林中,乾旱季節分散於森林里,雨季則大量出現在水塘附近的喬木、灌叢、草叢上,甚至公路路面上。
體型:成體細長而扁平;雄蛙體長69mm,雌蛙83mm。

分布

黑蹼樹蛙(學名:Rhacophorus reinwardtii)為樹蛙科樹蛙屬的兩棲動物。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廣西雲南等地,主要生活於熱帶季雨林中水塘附近的喬木灌叢草叢上。其生存的海拔為10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爪哇

特徵

無尾目樹蛙科。雄蛙體長69mm,雌蛙83mm。較寬扁;前肢長,體背皮膚平滑,體側、腹及股後滿布小圓疣,股腹面小圓疣間雜以較大的圓疣;生活時背面全為綠色,腋部都有一大黑斑,體側灰黑色,密布成極細灰黑色網狀紋,還有無數乳黃色斑點;四肢具綠色橫紋;除第一指、趾節和指、趾蹼外緣為淺黃色外,基部蹼以黑色為主;體腹面黃綠色;瞳孔暗褐色。

生活習性

常生活于海拔1000m左右的熱帶季雨林中,乾旱季節分散於森林裡,雨季則大量出現在水塘附近的喬木、灌叢、草叢上,甚至公路路面上。6月份繁殖季節採到成體標本時,同時在女貞樹以及其它闊葉樹上獲得卵泡。雲南、廣西有分布,

天價樹蛙

黑蹼樹蛙黑蹼樹蛙

紐約2006年5月25日報導,一隻價值十八萬的中國黑蹼樹蛙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里展出。此次展覽展出了來自世界各地的24個種類、200多隻活蛙,展覽於6月29日正式開始。這種黑蹼樹蛙體長5-8公分,身體背面綠色,部分個體有深藍綠色斑紋或白色斑點,體側有灰黑色細網紋,腋部有一個大黑斑,腹部黃色。四肢修長,指間的蹼發達,具有黑色斑點。黑蹼樹蛙多分布於熱帶雨林地區,包括馬來西亞蘇門達臘爪哇緬甸及中國的雲南和廣西。

無尾目百科(二)

無尾目(學名:Anura)是屬於兩棲綱的動物,成體基本無尾,卵一般產於水中,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經過變態,成體主要用肺呼吸,但多數皮膚也有部分呼吸功能。...
翡翠樹蛙
福建側褶蛙
峰斑林蛙
腹斑掌突蟾
腹斑倭蛙
高原林蛙
貢山齒突蟾
掛墩角蟾
洪佛泛樹蛙
橫紋樹蛙
花姬娃
紅蹼樹蛙
黑點泛樹蛙
合征姬蛙
海南湍蛙
滑跖蟾科
黑斑側褶蛙
黑耳蛙
黑蹼樹蛙
花姬蛙
華南雨蛙
華南湍蛙
虎紋蛙
花狹口蛙
桓仁林蛙
合江臭蛙
花齒突蟾
花棘蛙
紅點齒蟾
花細狹口蛙
華西雨蛙
海蛙
黑眶蟾蜍
金線蛙
鋸腿小樹蛙
棘皮湍蛙
棘腹蛙
金線側褶蛙
金江湍蛙
金秀小樹蛙
棘臂蛙
尖舌浮蛙
棘側蛙
景東臭蛙
景東齒蟾
棘指角蟾

九龍棘蛙
肯氏小樹蛙
寬頭短腿蟾
康定湍蛙
綠點湍蛙
隴川小樹蛙
雷山髭蟾
林芝齒突蟾
陸卵跳樹蛙
隆枕蟾蜍
六盤齒突蟾
利川齒蟾
涼北齒蟾
鱗皮厚蹼蟾
龍勝臭蛙
綠臭蛙
隆肛蛙
理縣湍蛙
涼山湍蛙
墨脫小樹蛙
勐養湍蛙
莽山角蟾
孟連細狹口蛙
墨脫棘蛙
勐臘小樹蛙
緬北棘蛙
寧陝齒突蟾
南江角蟾
南江齒蟾
屏邊泛樹蛙
盤谷蟾蜍
普雄齒蟾
秦嶺雨蛙
強婚刺鈴蟾
飾紋姬娃
四川狹口蛙
桑植蛙
塞舌蛙科
山湍蛙
三港雨蛙
沙坪角蟾
雙團棘胸蛙
飾紋姬蛙
沙巴擬髭蟾
史氏蟾蜍

四川湍蛙
天台蛙
台北蛙
頭盔蟾蜍
突肛擬角蟾
凸肛角蟾
威寧蛙
無指盤臭蛙
武夷湍蛙
無斑雨蛙
微蹼鈴蟾
西藏蟾蜍
小角蟾
鄉城齒蟾
細刺蛙
小口擬角蟾
蟼掌突蟾
錫金齒突蟾
小耳湍蛙
小湍蛙
喜山蟾蜍
香港湍蛙
西藏齒突蟾
胸腺齒突蟾
小棘蛙
腺角蟾
小山蛙
小弧斑姬蛙
仙琴蛙
西域湍蛙
圓疣樹蛙
隱耳蟾蜍
疣刺齒蟾
雲南臭蛙
疣足樹蛙
眼斑小樹蛙
棕背蛙
棕點湍蛙
中亞林蛙
中國林蛙
昭覺泛樹蛙
中華蟾蜍
昭平雨蛙
竹葉臭蛙
棕背臭蛙
棕褶樹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