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雄蛙體長41mm,雌蛙44mm左右。頭寬大於頭長,吻高而圓,吻端平直向下,幢孔橫橢圓形,鼓膜圓而清晰,上額有齒,體背麵皮膚光滑,上眼瞼外側無疣粒;顳褶較厚,上有小疣,內跗褶棱狀;腹面滿布顆粒疣。第二、四指等長,指基部蹼明顯,約為1/3蹼;指、趾具吸盤,吸盤具邊緣溝;後肢較短,脛跗關節前伸達鼓膜,左右跟部僅相遇,足比脛長,趾間約為半蹼。背面綠色,吻部有鑲細線的棕色"Y"形斑,細黑線由鼓膜下方斜至肩部,並向下彎成環狀再達嘴角;體側及股前後有若干個黑斑點,多鑲嵌排列,沿上臂內側及其基部有1排環形黑斑點。染色體分析
採用秋水仙素-低滲-空氣乾燥法製作染色體標本,用骨髓細胞作材料,對秦嶺雨蛙染色體組型、C-帶和Ag-NORs作了觀察分析。結果表明秦嶺雨蛙2n=24,由6對大型染色體和6對小型染色體組成,有中部或亞中部、亞端部三類染色體,未發現異型性染色體。次縊痕出現在No.11染色體的長臂上,一對Ag-NORs在No.11;全部染色體的著絲點區域C-帶正染。生境分布
秦嶺雨蛙棲息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山稻田或水域附近,棲息地要近水源且要有草葉、灌叢樹葉或濕地,對生存環境要求極高。主要分布於陝西、甘肅、湖北、四川、湖南等地。物種現狀
20世紀60-80年代,秦嶺雨蛙首次發現於陝西周至、洋縣,後在四川、湖北發現,甘肅於1964年7月、1979年7月先後在微縣、天水採到標本,後來已多年未發現更未拍攝到實體。2010年在陝西省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龍潭子保護站一帶,當地攝影愛好者發現並拍攝到了罕見的秦嶺雨蛙,印證了秦嶺雨蛙在秦嶺南麓地區的分布,也為秦嶺雨蛙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體圖象。途和價值
醫用價值科研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