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臭蛙(學名:Rana margaratae)為蛙科蛙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四川灌縣。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兩棲綱 Amphibia
目: 無尾目 Anura
科: 蛙科 Ranidae
屬: 蛙屬 Rana
種: 綠臭蛙 R. margaratae
形態特徵

體背純綠色;體較扁平;具背側褶;指、趾末端有吸盤和橫溝;趾間全蹼;雄蛙顯著小於雌蛙,具1對咽側下外聲囊。皮膚分泌物具強烈的刺激性臭味。
生境分布

綠臭蛙(學名:Rana margaratae)為蛙科蛙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甘肅、廣西等地,綠臭蛙生活環境包括:水井、小溪、河流、池塘、水庫、地間排水溝,但以中小型山溪為多,附近有草叢、灌木。常見於山澗溪流附近、離水源不遠的陡壁苔蘚上以及或草叢中。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390至1650米。
活動習性

2)活動方式主要活動方式是跳躍活動,還常攀緣爬行垂直的河坎。
3)活動時間綠臭蛙在夏季的白天隱藏於草叢、灌木叢、石縫、石洞、泥洞,晚上20:00-23:30活動最為頻繁。
繁殖生態

綠臭蛙雖無聲囊,但繁殖期可以發出叫聲,叫聲似“咕-咕-咕…”,抱對姿勢為腋位。
產卵所需生態條件
綠臭蛙產卵的水域PH值為6.7~7;發現卵群最多時的水溫為19~20.5℃,氣溫為20~21℃;產卵場水草茂密,石洞、泥洞、大石塊較多,產卵基質為石洞、浸於水中的樹根,石洞深20~80cm,卵附著在石洞內頂壁的岩石上。
綠臭蛙繁殖期在7月上旬-8月下旬;懷卵量為1269.8枚;產卵量為1169枚。產卵期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產卵高峰在8月中旬。這與費梁(1999,2001)記載的該蛙繁殖期在12月左右、產卵約750粒明顯不同,本文認為:同一物種在不同地區其生殖情況有所不同,與當地的自然氣候條件差異有關。至於產卵量差異較大,可能與個體的大小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