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小角蟾,無尾目鋤足蟾科。雄蟾體長25-31mm雌蟾36-49mm。
頭扁平,長寬幾相等。吻短,吻棱顯著。頰部垂直,向內凹陷。鼓膜大而圓。無犁骨齒。舌後端圓,多數有缺刻。前肢細,指短粗,指端球狀。後肢粗壯,趾細長,有蹼跡。皮膚光滑。背部及四肢有小痣柱,體側小圓疣較多。腹麵皮膚光滑。背面橄欖色,眼間有淺色邊的黑色三角形斑,四肢有深色橫紋,腹面灰白色,腹側有黑色花斑。
地理分布
小角蟾(學名:Megophrys minor)為鋤足蟾科角蟾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等地,主要生活於多居於1000米的山溪旁小滲流的石塊和附近的草叢中。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550至285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四川灌縣。
生活習性
小角蟾生活在海拔700-2850米的山澗溪流附近的草叢中。夏季雨後之夜常連續鳴叫,能捕食害蟲,自5月至12月在溪邊草根處與碎石隙間都可以發現蝌蚪,若遇驚擾,迅速藏入石隙。
保護措施
小角蟾系中國特產蟾類,被列入《“三有”保護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