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正式名稱為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簡稱為哥大。八大常春藤盟校之一,是一所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的世界頂級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於1754年根據英國國王喬治二世頒布的《國王憲章》而成立。哥大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五所大學之一,也是培養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多的大學之一。哥大校園裡還走出5位美國開國元勛,歐巴馬、羅斯福[美國第三十二屆總統]等四位美國總統,和34位各國元首、首腦,10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哥倫比亞大學擁有世界一流的法學院、商學院、醫學院、新聞學院、工程學院等,哥大新聞學院頒發的普利茲獎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1767年哥倫比亞大學授予了第一個醫學博士學位,這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博士學位。哥倫比亞大學是美國重要的研究機構之一,是北美第一個實現原子核裂變-曼哈頓計畫的誕生地。哥大在2018年《華爾街日報》、《泰晤士高等教育》美國大學排名第2名。哥倫比亞大學在2017年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位列世界第八名。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哥倫比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

國王學院(1754年-1784年)
歷史上,哥大的著名校友還包括5位美國開國元勛、10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二十位億萬富翁、二十九位奧斯卡獎獲得者、二十九位美國州長、三十四位國家元首等等。哥倫比亞大學擁有世界一流的法學院、商學院、新聞學院等,其新聞學院頒發的普利茲獎(PulitzerPrize)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據統計,有95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校友42名)曾在哥大工作或學習過,位列世界第5。哥倫比亞大學是美國重要的研究機構之一,是北美第一個實現原子核裂變-曼哈頓計畫的誕生地。
哥大在2017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News&WorldReport)頒布的美國大學排名中位列第5。2017年度,哥大位列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世界第8、2018usnews世界大學排名(USNews)世界第8、2018《華爾街日報》/《泰晤士高等教育》美國大學排名,哥大名列第2。
關於在紐約省創建一所高等學府的討論開始於1704年。然而,直到位於哈德遜河對岸新澤西的普林斯頓大學創建以後,在紐約市創建新學院的想法才得到了認真的對待。1746年,一個為新學院籌集資金的法令在紐約省議會得以通過。1751年,紐約省議會組成了一個包括七名英格蘭教會成員在內的十人委員會,該委員會的職責是對這一新學院的成立進行指導,成立所需的經費則來源於發行州彩票籌集的資金April。
學校於1754年7月正式開課,首任校長為神學博士薩繆爾·詹森。詹森博士也是學院第一屆僅有八名學生的唯一導師。授課在現在位於曼哈頓下百老匯大道的三一教堂旁的新校舍進行。隨後,這所紐約州最早成立的高等教育機構,美國境內的第五所大學,正式根據喬治二世國王的《王室特許狀》以國王學院之名於1754年10月31日成立。對於國王學院來說,1776年爆發的美國獨立戰爭是一個災難性的事件。學校的教學活動從1776年大陸軍進入紐約開始暫停了八年,包含了紐約被英軍軍事占領的整個期間,直到英軍1783年正式從紐約撤離。學校的圖書館被洗劫,惟一的建築物先被大陸軍,後被英軍徵用為軍醫院。學校被革命者占領以後,學校的王室支持者被迫離開了國王學院。
哥倫比亞學院(1784年-1896年)
美國革命之後,學院向紐約州為其重建尋求支持,為此作出了對學院的章程根據紐約州任何可能的要求進行修改的保證。州議會批准了支持學院的建議。1784年5月1日設立了一個校董事會以監督國王學院的重建。為了表示對美國新生共和政體的支持,州議會在法案中規定“位於紐約市的,在此之前被稱為國王學院的學院從今以後將永遠被稱為哥倫比亞學院”。1787年,學校董事們終於意識到了學校章程中存在的缺陷,他們於1787年2月成立了一個由約翰·傑和亞歷山大·漢密爾頓領導的章程修正委員會。同年四月,學校正式採用了賦予二十四位校董事權力的新章程,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1787年5月21日,薩繆爾·詹森之子威廉·薩繆爾·詹森被一致推選為哥倫比亞學院的校長。在供職於學院之前,詹森曾經參加過第一次大陸會議並且被選為美利堅合眾國制憲會議代表。十八世紀九十年代的一段時間裡,因為紐約國家首都和紐約州府的雙重身份,以及連續幾屆聯邦黨政府的執政,復興的哥倫比亞學院在諸如漢密爾頓和傑等聯邦黨人的資助下茁壯成長。1789年5月6日,喬治·華盛頓總統與約翰·亞當斯副總統參加了哥倫比亞學院的畢業典禮,以表彰那些參與了美國革命的校友們。
哥倫比亞大學(1896年至今)
1896年,學校董事們正式決定使用“哥倫比亞大學”作為這所學校的新名字。同時,校長塞斯·洛再一次搬遷了校園,這一次校園從49街轉至現在的地址:一個更加寬闊的,位於快速發展的晨邊高地的校區。在洛的繼任者尼古拉斯·穆瑞·巴特勒長達四十多年的工作下,哥倫比亞大學快速成為了美國重要的研究機構,為後來的大學設立了“綜合性大學”的典範。因為第一座核反應堆的建成,以及因此帶來的曼哈頓計畫的啟動,由哥倫比亞大學教師約翰·瑞·鄧寧伊西多·艾薩克·拉比,恩里科·費米以及波利卡普·庫施開展的有關原子的研究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時將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放在了世界的聚光燈下。

辦學規模

院系設定

(圖)哥倫比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下屬21個院所,包括3所本科生學院: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工程與套用科學本科生院(3所本科生學院分別招生,一同授課。師資、課程、畢業要求相同);14所研究生學院:哥大新聞學院、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法學院、商學院、專業研究學院、社會工作學院、建築、規劃與保護學院、藝術學院、文理學院、工程與套用科學學院、醫學院、護理學院、牙科與口腔外科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以及四所附屬學院:巴納德學院(女子本科生院)、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美洲猶太教神學院、紐約協和神學院。 
教育學院
或譯作教師學院(Teachers'College),是世界頂尖的教育研究生院。教育大師,美國哲學之父杜威曾執教於此。教育學院圖書館是全球最大的教育類學術圖書館。學院還是教育學博士培養制度,行為心理學派,實證主義哲學的誕生地,著名的生日快樂歌,黃校車也發源於此。哥倫比亞大學師院的創建與發展歷史,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美國教師教育的發展史。師院創立於1887年,旨在為當時紐約市貧困學生的教師提供新型的培養方式,學校初名為紐約教師培訓學校。至1892年,學院正式改名為師範學院並沿用至今,並於1898年併入哥倫比亞大學,成為其下的四所附屬學院之一。學院在成立之初,創校者便提出了與近代教育思潮迥然不同的觀點。在整合人道主義理念與科學方法的基礎上,創校者認為成功的教學除倚賴專業教師在教材教法與專業知識的精通外,還需要專業教師了解學生在何種情況下能進行最為有效的學習。
至創辦以來,一大批蜚聲海外的大師級學術領袖與知名人士曾在師院任教或求學,不僅造就了多個教育學術流派,還榮獲了多個全美教育第一,為師院的發展積累了深厚的學術與文化底蘊。其中最為著名的包括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動物心理實驗的首創者、教育心理學體系和聯結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桑代克,教育史學家孟祿,進步主義運動先驅克伯屈,教育生態學創始人勞倫斯·克雷明,藝術教育家亞瑟·道,教育哲學家瑪克辛·格林,比較教育學領軍人物康德爾、貝雷迪、諾亞和埃克斯坦,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羅傑斯與羅格·梅,臨床心理學家艾爾伯特·艾里斯,著名教育學者、心理學者李華梅等等。在杜威1904年加盟哥倫比亞大學師院至1930年退休期間,他與一批教育史家、比較教育學家和教育心理學家一起,共同鑄成了哥倫比亞大學師院的黃金時代,其最著名的著作《民主主義與教育》亦在這一期間完成,並創立了著名的實用主義教育哲學體系。歷史上,哥倫比亞大學師院還是美國教育史上的多個第一誕生地,它是全美護理教育的搖籃,第一個將心理學與社會學整合進入教師教育並將教育活動推廣之社會關懷,全球第一個開設比較教育學課程並創建比較與國際教育協會,創設全美第一個課程與教學系等等。
哥倫比亞大學師院自辦學之初不久,便富有前瞻性地推出了學院的國際化發展戰略,尤以學生隊伍的國際化最為明顯。也正由於此,它與近代中國教育發展亦是緊密相連,並對中國教育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據統計,僅20世紀上半葉,便有約1000餘名中國留學生曾在師院學習,其中獲得博士學位者從1914年郭秉文從師院畢業成為中國第一位教育學博士為始,到1950年傅統先、朱啟賢等人一同畢業便達45名之多。這些學成歸國的學生後來大都進入中國的政界、文化教育界工作,並成為諸多領域的開創者和奠基人。其中的許多畢業生在今天仍然如雷貫耳,如國學大師胡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東南大學創校校長郭秉文、原北大校長蔣夢麟、馬寅初,南開大學創始人張伯苓等許多中國近代傑出教育家,與中國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對中國近代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商學院
坐落於世界金融中心紐約,依其獨特優勢與華爾街等金融界保持密切的聯繫,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一直以來都是全美最佳商學院之一,在華爾街校友如雲。商學院現有會計,決策、風險與運營,創業,金融,領導力與倫理,企業管理,市場行銷,私募,不動產等研究方向。其師資實力雄厚,擁有各相關領域的權威和專家,其中斯蒂格利茲(JosephStiglitz)教授在200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並在1995年至1997年期間擔任柯林頓政府總統智囊團顧問。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兩年一次和《商業周刊》年度的商學院排名中,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一直名列前茅,是當之無愧的一流商學院,尤其是金融連續多年位列三甲,多次名列第一。現任商學院院長格倫·哈伯德是國際知名的經濟學家,擁有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任布希政府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首席顧問。
享譽盛名的股市投資奇才沃倫·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時即師從當時在哥倫比亞商學院任教的“價值投資學派”的創始人、現代證券分析之父--班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Graham)。格雷厄姆教授被譽為“華爾街院長”,他的“商品-儲備貨幣思想“深得凱恩斯、弗里德曼等經濟學家的認同。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高管培訓課程旨在通過對世界經濟商務中最新理論和趨勢等的研究,從而培養學員全球視野;創造和分享知識和經驗,使管理人員與他們的團隊創造更卓越的業績。其高管培訓分為個人申請項目和為企業相關需求量身定做的培訓項目。自1951年起至今,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1000多個企業公司的超過48,000名高級管理人員從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高管培訓獨特的視角、成效導向的教學方式中獲益良多。負責培訓的商學院副院長EthanHanabury在接受《商業周刊》採訪中談到,“哥倫比亞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培訓教育,尤其在價值投資和金融方向是該領域的權威,始終保持領導者的地位。”
2016USNEWS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排名全美第8名
藝術與科學研究生院
藝術與科學研究生院GraduateSchoolofArts&Sciences是美國最傑出的研究生院之一。學院開始成形在19世紀晚期,學院擁有套用物理、套用數學、物理、歷史、藝術歷史和考古、天文學、大氣和行星科學等一百多個專業。物理專業是其中最傑出的專業之一。一百年來,有31位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在這裡學習工作,其中包括十位博士生。著名的物理學家費米、普朗克、拉比、吳健雄、李政道等都曾在這裡教學研究。目前的諾獎教授是李政道和H.Stomer。著名的曼哈頓計畫就誕生在這裡。美國物理學會也成立於此。
專業研究學院
專業研究學院(SchoolofProfessionalStudies,簡稱SPS)成立於1995年,前身為繼續教育學院,學院開設14個理學碩士及17個專業培訓項目。
其中開設的理學碩士包括:精算學,套用數據分析學,工程管理學,建築管理學,新能源學,體育管理學,體育法學,傳媒學,公司風險管理學,籌資管理學,運用傳播學,信息管理學,酒店管理學,基因遺傳學,敘述醫學。學位課程涉及一百多個專業領域。哥倫比亞大學近年來非常重視該學院的建設,該學院位置正對商學院,其宗旨為:為滿足全球尖端領域市場快速發展的需求,培養專業及運用型複合型人才。該學院現院長JasonWingard同時也擔任著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副院長的職位。其中哥倫比亞大學高中,本科等暑期交流及培訓等項目也隸屬於該院管理。
醫學院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開始是國王學院(即今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部份。這個醫學院是美國最初的十三個州中第一個建立的醫學院,從此美國也就有了醫學博士的學位。自1993年始,它還是美國第一個舉辦“白衣典禮”(WhiteCoatCeremony)的醫學院。
美國新聞與世界評論(U.S.NewsandWorldReport)根據平均MCAT(醫學院入學考試)、GPA和入學率顯示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是美國最受歡迎的醫學院之一。2011年申請成功的本科生平均GPA和平均MCAT成績分別是3.78和35.7。在美國研究型醫學院中哥倫比亞醫學院目前排在第8位,基層醫療水平則排全美第43位。它於紐約-長老會醫院有聯繫,後者是全美排名第7的醫院(美國新聞與世界評論)。
哥倫比亞醫學院坐落於哈德遜河畔,晨邊高地的哥倫比亞大學本科生校區於它相距50個街區。醫學院旁邊是哈林區,校區內不僅只有醫學院,同時也包括牙醫學院(原來的牙科與口腔外科學院)、護理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和長老會的一部份紐約-長老會醫院(包括摩根斯坦利兒童醫院)和紐約長老會學會。附屬醫院包括St.Luke's-RooseveltHospitalCenter、哈林醫學中心和康乃狄克州斯坦福的斯坦福醫院、紐約州庫珀斯敦的巴西特醫院。
雖然很多學生選擇住在紐約市里,但是學校依然提供住宿。哥倫比亞醫學院的宿舍包括BardHall和Bard-HavenTowers,它們是三棟三十一層的建築,俯瞰哈德遜河和喬治華盛頓大橋。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因其高質量的學生而知名於美國的醫學院中,包括世界級音樂家、奧林匹克運動員和西洋棋大師。學校內有涵蓋各種興趣的專業或個人俱樂部,它們都歸屬於P&SClub。BardHall有一個完全由學生自己組織的、在全國範圍內也相當活躍的劇團,他們每年出演一部音樂劇和兩部戲劇。P&SClub由約翰·穆德,194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創立於一個多世紀前,它致力於提供、組織和豐富學生們的學校生活,同時也因它的人道主義目標而聞名。1917年它購買了一艘汽艇贈送給了拉布拉多的醫師SirWilliamGrenfell,這一汽艇主要用作向拉布拉多群島的愛斯基摩人和美洲原住民漁民提供醫療服務,經常有哥倫比亞醫學院的學生負責駕駛汽艇。
法學院
成立於1858年(少有的幾所成立於美國內戰前的法學院),全美最負盛名的法學院之一,排名每年都位於前4,緊跟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和史丹福大學法學院。福布斯雜誌將其排在最佳職業前景中第一,畢業生最高收入第一。其傑出校友有:兩位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和西奧多·羅斯福),包括美國首任大法官在內的九位大法官,國務卿、財政部長、國防部長等眾多美國和各國政府內閣成員、總統顧問、國會參議員、眾議員和州長,福布斯前400公司的校友數量遠高於其他法學院。哥大法學院最為著稱的是公司法,其也是所有全美精英律師事務所中的中堅力量。
哥大法學院圖書館(ArthurW.DiamondLibrary)是世界上最全面的圖書館之一,美國第二大學術法律圖書館,擁有超過100萬冊圖書。學院不僅在哥大內部與各學院開設聯合學位,其還與牛津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等有合作項目。學院每年錄取約210名新生,來自全球50多個國家。
工程與套用科學學院
美國歷史上第三所工程學院,也是紐約州第二古老的工程學院。1997年10月,神秘的中國商人Z.Y.FU向該學院捐贈了2600萬美元,故該學院改名為TheFuFoundationSchoolofEngineeringandAppliedScience。該學院的套用數學、生物醫學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等專業被認為是全美最佳之一。而金融工程碩士項目則更是被公認為世界前三。學院也將培養未來工程專業學生的文科背景作為核心內容之一。學院現有173名教授,其中更有27位美國工程院院士和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該院教師和校友中,一共誕生了1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SEAS學院2015年本科生錄取率為9.9%,使其錄取難度僅次於麻省理工學院,也是常春藤聯盟中工院錄取難度最大的學院。
如今學院以其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尖端的跨學科的研究著稱,並與其他學術和企業機構,包括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IBM、麻省理工學院和地球研究所都有合作。學院的大量專利為哥大產生每年超過1億美元的收入。SEAS學院教師和校友以多項突破性的技術成果而聞名,包括的開發FM收音機和微波激射器等。截至今日,學院是唯一持有MPEG-2專利技術份額的學術機構。學院正在擴大其全球覆蓋範圍,包括在北京建立基因組研究合作機構、在博洛尼亞設定雙學位項目。2010年4月,哥倫比亞與IBM合作,回響其智慧城市倡議,其目的是開發更智慧型,更節能的城市電網和綠色技術。
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
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國際關係學院之一,超過18,000校友分布在世界150多個國家,校友包括國家元首,商界領袖,記者,外交官、國會參眾議員和政府內閣成員等。70多名全職教授和200多名兼職教授,讓學生能在世界國際與公共領域的頂尖學者與實戰家的指導下,學術與實戰並進。
學院成立於1946年,由聯合國原班人馬參與創建。SIPA學院強調實踐培訓,使命是通過對核心國際區域的認知與理解以應對戰後世界的複雜多變。1950年擁有三個區域研究所,包括成立於1946年的美國第一所俄羅斯研究所(現哈里曼研究所),成立於1949年的東亞研究所(現韋瑟東亞研究所)和歐洲研究所(現研究所歐洲研究)。後來學院擴大了研究領域和深度。到1967年,學院下設8個區域研究所,涵蓋全球各大洲。始建於1951年,由當時大學校長、美國總統艾森豪創辦的戰爭與和平研究所也下設在該學院。學院於1977年增設公共管理方向並於1981年更名為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隨之也陸續添加功能模組,涵蓋一些新興領域如:國際金融、城市政策,人權、能源、環境政策。其與哈佛大學政府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喬治城大學外交事務學院、塔夫茨大學法律與外交學院一起,組成美國最著名的國際關係與政府學院第一陣營。
新聞學院
哥大新聞學院,世界排名第一的新聞學院,常春藤聯盟中唯一的新聞學院,美國和世界最古老的新聞學院之一,由約瑟夫·普利茲於1912年創建。學院提供5種學位項目(DegreePrograms),分別為:M.S.(新聞理學碩士),M.S.inDataJournalism(數據新聞理學碩士),M.A.(新聞文學碩士),Ph.D.inCommunication(傳播學博士),以及DualDegreePrograms(雙學位項目)。此外新聞學院還負責管理多個獎項,包括普利茲獎和美國杜邦-哥倫比亞獎,共同主辦美國全國雜誌獎,出版哥倫比亞新聞評論。
1892年,普利茲向哥大時任校長捐獻資金,希望設立新聞界的世界第一所學院。學校最初拒絕了這筆錢。後來的校長繼任者很樂於接受這樣的計畫,但是等到真正使用普利茲所提供的200萬美金捐贈款並用其建設一所新聞學院消耗了大量時間。1912年9月30日開課時,有來自21個國家的約100本科生和研究生求學於此。1935年院長卡爾·艾克曼(CarlAckerman)帶領學院轉型成為美國第一所新聞研究生院。學生們白天在紐約市挖掘新聞素材,晚上回到新聞學院草擬文章。
授課教授都大部分都是經驗豐富的記者,且分布在各個專長領域包括:數據,政治,藝術和文化,宗教,科學,教育,商業,經濟,調查,國家,國際事務等。學院成員在各自的領域都很優秀,許多人贏得了無數的新聞獎項,包括普利茲獎,古根海姆獎學金,杜邦-哥倫比亞獎,全國雜誌獎和國家圖書獎。
神學院
聯合神學院和猶太神學院(UTS&JTS)建於1836年,是全國最早的無宗教派別的神學院。聯合神學院的Burke圖書館是西半球最大的神學院圖書館,並服務於全世界的學者,宗教人士,和學生。哥倫比亞大學神學院圖書館藏書量70萬冊。
巴納德學院
巴納德學院是一所女子文理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的關係比較複雜,兩校未實現合併。該學院是獨立註冊的教育機構,但也被視為哥大的附屬機構。巴納德學院單獨招生,學生畢業可獲得巴納德院長和哥大校長聯合簽署的畢業證書。
其他研究機構
另外,哥倫比亞大學還有多個研究所,包括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醫學中心、護理學院,和社會工作學院等,著名的研究生系有藝術史、天文、生物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數學、物理、地質、心理學、社會學、哲學、政治學、宗教、電影、歷史、經濟學、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及東亞和中亞語言文學系等。時至今日,哥倫比亞大學全球海外中心遍布世界各地,諸如安曼、北京、伊斯坦堡、巴黎、孟買、里約熱內盧、聖地亞哥和奈洛比。2007年4月,大學購買了位於晨邊高地校區以北曼哈頓維爾(Manhattanville)的一個工業區超過三分之二,約17英畝(6.9公頃)的土地。這塊從125街延伸至133街的新校區將容納哥倫比亞大學的商學院(BusinessSchool),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SchoolofInternationalandPublicAffairs,SIPA),以及主要研究神經退行性疾病,例如帕金森氏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症的傑羅姆·L·格林心智、大腦與行為研究中心(JeromeL.GreeneCenterforMind,Brain,andBehavior)
專業設定
學校開設了107個專業的學士學位課程,31個碩士研究生學位課程和27個博士研究生學位課程。
本科專業設定:

非洲研究 African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非裔美國人研究 African-American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美國研究 American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古代研究 Ancient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人類學 Anthropology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套用數學 Applied Mathematic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考古學 Archaeology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建築學 Architecture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建築,歷史與理論學 Architecture, History And Theory 通識教育學院
藝術史 Art History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藝術史-視覺藝術 Art History-Visual Art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亞裔美國人研究 Asian American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
天文學 Astronomy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天體物理 Astrophysic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生物化學 Biochemistry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生物學 Biology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生物物理學 Biophysic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商務管理 (輔修) Business Management (Concentration only)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化學物理 Chemical Physic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化學 Chemistry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古典研究 Classical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古典文學 Classic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比較文學與社會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Society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計算機科學 Computer Science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計算機科學-數學 Computer Science-Mathematic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計算機科學-統計 Computer Science- Statistics 通識教育學院
創意寫作 Creative Writing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舞蹈 Dance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戲劇 Drama and Theatre Art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地球科學 Earth Science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東亞研究 East Asian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生態學與進化學 Ecology and Evolution 哥倫比亞學院
經濟學 Economic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經濟學-數學 Economics-Mathematic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經濟學-運籌學 Economics-Operations Research 哥倫比亞學院
經濟學-哲學 Economics-Philosophy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經濟學-政治學 Economics-Political Science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經濟學-統計學 Economics-Statistic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教育(輔修) Education (Concentration only) 通識教育學院
教育研究 Education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
英語 English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環境生物學 Environmental Biology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環境化學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環境科學 Environmental Science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種族與民族研究 Ethnicity and Race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電影研究 Film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金融經濟學 Financial Economic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法語 French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法國和法語國家研究 French and Francophone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德國文學與文化史 German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History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西班牙語研究 Hispanic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歷史學 History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歷史與建築理論 History and Theory of Architecture 哥倫比亞學院
人權研究 Human Right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信息科學 Information Science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義大利文化研究 Italian Cultural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義大利語言與文學 Itali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通識教育學院
義大利文學 Italian Literature 哥倫比亞學院
爵士樂研究 Jazz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輔修)
猶太研究 Jewish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輔修)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研究 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語言學 Linguistic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輔修)
數學 Mathematic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數學-統計 Mathematics-Statistic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研究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輔修)
藥學,文學與社會學 Medicine, Literature, and Society 哥倫比亞學院
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研究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輔修)
中東,南亞和非洲研究 Middle East, South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現代希臘研究 Modern Greek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輔修)
音樂 Music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神經科學與行為學 Neuroscience and Behavior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哲學 Philosophy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物理學 Physic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政治學 Political Science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政治科學統計 Political Science-Statistic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葡萄牙語 Portuguese 哥倫比亞學院
葡萄牙研究 Portuguese Studies 通識教育學院
醫學院預科科學(輔修) Premedical Sciences (Concentration only) 通識教育學院
心理學 Psychology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區域研究 Regional Studies 通識教育學院
區域研究-東歐/中歐 Regional Studies-East/Central Europe 哥倫比亞學院
俄羅斯語言與文化 Russian Language and Culture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俄羅斯文學 Russian Literature 哥倫比亞學院
俄羅斯文學與文化 Russi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斯拉夫語言與文化 Slavic Language and Culture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斯拉夫研究 Slavic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
社會學 Sociology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統計學 Statistic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城市發展研究 Urban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城市教學 Urban Teahing 哥倫比亞學院
視覺藝術 Visual Art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婦女與性別研究 Women’s and Gender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意第緒研究 Yiddish Studies 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
套用數學 Applied Mathematics 工程和套用科學學院
套用物理學 Applied Physics 工程和套用科學學院
生物醫學工程 Biomedical Engineering 工程和套用科學學院
化學工程 Chemical Engineering 工程和套用科學學院
土木工程 Civil Engineering 工程和套用科學學院
計算機工程 Computer Engineering 工程和套用科學學院
計算機科學 Computer Science 工程和套用科學學院
地球與環境工程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工程和套用科學學院
電氣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工程和套用科學學院
工程與管理系統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s 工程和套用科學學院
工程力學 Engineering Mechanics 工程和套用科學學院
企業家精神和創新(輔修)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minor only) 工程和套用科學學院
金融工程學 Financial Engineering 工程和套用科學學院
工業工程 Industrial Engineering 工程和套用科學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工程和套用科學學院
機械工程 Mechanical Engineering 工程和套用科學學院
運籌學 Operations Research 工程和套用科學學院
可持續工程(輔修) Sustainable Engineering (minor only) 工程和套用科學學院

課程設定

本科課程
化學、土木工程學、計算機科學、電氣工程學、環境科學、材料科學、數學、力學工程、物理學、人類學、藝術/美術、藝術史、亞洲/東方研究、經濟學、英語、歐洲研究、法語、地質學、日爾曼語言與文學、希臘語、歷史、國際研究、義大利語、拉丁語、拉美研究、文獻學、中世紀研究、音樂、哲學、政治學/政府管理、心理學、公共事務與政策研究、舞台藝術/戲劇。
研究生課程
土木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材料科學、數學、力學工程、物理學、經濟學、英語、歐洲研究、法語、地質學、日爾曼語言與文學、希臘語、歷史、國際研究、義大利語、拉丁語、拉美研究、文獻學哲學、政治學/政府管理、心理學新聞傳播學。

教學特色

哥倫比亞的特色之一在於它地處紐約,與華爾街、聯合國總部和百老匯比鄰。在這個全國的文化,金融,外交中心,你可以在讀書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機會。
特色之二在於它所處的社區。晨邊高地地處黑人哈林與西裔哈林區交
界處,乃是二十世紀中期“垮掉的一代”(BeatGeneration)文藝運動的發源地,周圍有諸多充滿紐約味的知名爵士樂酒吧、表演中心、咖啡廳等夜生活去處。在校內,大草坪,小餐館,方便的購物商場,運動中心等地是學生課餘小歇之處。各個學生社團也會組織各類休閒社交活動,如商學院組織的SpringBall晚會等。
特色之三在於它的全球網路。這一點的部分原因在於它的龐大的遍布世界各地的校友。學校靠校友會的捐贈成立了國際商務研究所,以實現其課程的國際化。
另外在哥倫比亞讀書的一個好處是其課程設定的多方面的靈活性,新生可以在第一學年的三個學期中的任何一個學期入學,也可以通過考試獲得一些主課的免修,而且還不需要上選修課來代替。商學院並開設了50多門語言的小課。加之許多全球性企業就在周圍,70%的MBA都能流利的說多門外語。

社會聲譽

(圖)哥倫比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

綜合排名
2018年《華爾街日報》/《泰晤士高等教育》(WSJ/THE)美國大學排名第2名
2018年USNews美國大學排名第5名
2018年USNews全球大學排名第8名
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學排名第14名(聲譽排名第9名)
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18名
2017年USNews美國大學排名第5名
2017年USNews全球大學排名第9名
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就業能力最強大學排名第3名
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學排名第16名
2017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20名
2017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第8名
2016年USNews美國大學排名第4名
201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學排名第15名
20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22名
2016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第7名
2016年維基百科世界大學排名第4名
2016年CWUR世界大學排名第6名
其中,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以及USNews大學排名偏向衡量高校的學術實力和研究能力,較為客觀。而Q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THE)排名側重對教學實力的衡量,但易受到一定商業因素影響。
商學
2018年USNews最佳商學院排名第9位
2016年USNews最佳商學院排名第8位
2016年USNews金融工程專業排名第1位
2016年USNews工商管理碩士第5位
2016年USNews國際MBA專業排名第5位
2016年USNews金融專業排名第4位
2016年USNews管理專業排名第9位
2016年USNewsEMBA專業排名第5位
2016年USNews非營利專業排名第6位
2016年USNews市場行銷專業排名第7位
法學
2017年USNews最佳法學院排名第4位
2016年USNews最佳法學院排名第4位
2016年USNews國際法專業排名第2位
2016年USNews稅法專業排名第8位
醫學
2018年USNews最佳醫學院排名第6位
2016年USNews愛滋病專業排名第4位
2016年USNews藥物和酒精濫用專業排名第5位
2016年USNews內科專業排名第8位
2016年USNews婦科專業排名第5位
2016年USNews老年基礎護理專業排名第4位
2016年USNews老年急救專業排名第7位
理學
2018年USNews物理專業排名第10位
2018年USNews化學專業排名第9位
2018年USNews數學專業排名第7位
2016年USNews生物專業排名第14位
2016年USNews地球科學專業排名第5位
工學
2019年USNews最佳工程學院排名第12位
2016年USNews最佳工程學院排名第14位
社會與人文科學
2015年USNews美國大學社會學排名第12位
2015年USNews美國大學經濟學排名第10位
2015年USNews美國大學國際經濟學第3位
2015年USNews美國大學英語專業第4位
2015年USNews美國大學歷史專業第7位
2015年USNews美國大學政治科學第7位
藝術
2013年USNews藝術類專業排名第10位
2013年USNews繪畫/製圖專業排名第4位
2013年USNews雕塑專業排名第10位
世界排名
2015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臨床和醫學專業第5位
2015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生命科學專業第10位
2015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數學與自然科學專業第10位
2015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社會科學專業第4位
2016年USNews全球大學經濟和商業專業第8位
2016年USNews全球大學地球科學專業第7位
2016年USNews全球大學物理專業第12位
2016年USNews全球大學神經系統科學專業第9位
2016年USNews全球大學精神病學和心理學專業第6位
2016年USNews全球大學社會科學和公共衛生專業第6位
2016年QS世界大學專業排名考古學排名第33名

全球商學院(MBA)排名

排名方式 排名年月 排名
《經濟學人》全日制MBA排名 2014年10月 5
《經濟學人》全日制MBA排名 2013年10月 10
《經濟學人》全日制MBA排名 2012年10月 5
《金融時報》全球MBA排名 2015年1月 6
《金融時報》全球MBA排名 2014年1月 5
《金融時報》全球MBA排名 2013年1月 5
《金融時報》全球MBA排名 2012年1月 5

學校環境

該校屬於常春藤聯盟。曼哈頓是紐約的市中心,紐約最重要的商業、金融、保險機構均分布在這裡。世界金融中心—華爾街分布在曼哈頓下城,而紐約的大企業、商業中心分布於曼哈頓中城。
曼哈頓著名的觀光景點包括上城的中央公園、上城東區、大都會博物館古根漢博物館、麥迪遜大道、上城西區、林肯中心、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哈林區以及77街以北的博物館大道〈MuseumMiles〉。中城區除了擁有與天爭高的摩天大樓如帝國大廈、克萊斯勒大樓、洛克菲勒中心,還鄰近商業中心時報廣場、百老匯劇院區、名牌貨物集散地的第五大道、中央車站。下城區則以金融為中心,著名景點包括蘇活區、紐約證券交易所、世界金融中心、南街海港、格林威治村〈GreenwichVillage〉、炮台公園〈BatteryPark〉。在下城區還有一處位於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像。
曼哈頓的氣候比較溫和。一月氣溫最低,約為零下9°;七八月份最熱,約為30°;各月平均溫度在攝氏零度以下至八度左右。紐約的四季非常分明,春天看得到路樹冒新芽,夏天也會出現30度以上高溫,午後也偶有陣雨;秋天樹梢的楓紅會明白告訴你秋天到了,而冬天零度以下的冰冷和白雪會讓羽絨服發揮很大作用。

學術研究

國際化戰略與多元文化融合
作為世界知名學府,國際化與多元文化融合一直是學院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第一,學院積極倡導教師隊伍的國際化,一方面積極聘請具有國際背景的教師,充實教師隊伍的“生態多樣性”,表現在現任教師中絕大部分教師均有海外研究、教學、訪學或領銜國際教育研究項目的經歷,其中相當一部分教師出生於海外或在海外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另一方面學院積極歡迎本國與世界其他國家與地區的知名教授前來講學與合作研究,豐富與開拓學院的教科研領域。
第二,傳承學生隊伍國際化與營造多元文化社區。學院一方面傳承生源國際化的歷史傳統並加大生源的國際化力度,來學院一直在擴大國際學生的招生比例,以中國大陸籍學生為例,已有2001年25人增加到2007年的73人。與此同時,學院積極鼓勵學生走出美國,前往世界其他國家與地區開展遊學與實地研究,參與各類國際性組織、非營利性機構的跨國研究。另一方面努力營造多元文化社區,以促進不同種族、國家學生的多元文化融合。在這方面,學院多元文化活動的形式與內容更是花樣繁多,如學院的國際學生辦公室在每年的11月與4月均會舉辦一次為期一周的國際教育文化周,前者一般以學術性跨文化交流為主,而後者則更為關注各國的風土人情諸如飲食生活習慣等方面。
社會資源優勢
學院所在的紐約市是國際經濟、金融、藝術、傳媒之都,聯合國總部與各類國際性組織總部所在地,也是全球最具特色的移民城市之一,約有180餘個國家與地區的移民在此生活,這一豐富多元的人文社會資源極大地方便了學院的科研活動與學生實習。一方面,因地緣優勢,學院承擔了大量由聯合國與各國際組織所委託進行的科研項目,同時本院學生可極為便利地獲得去上述機構進行實習的機會。另一方面,移民城市的種族與民族多樣性、流動性及階層多元化,為學院教員與學生的各類教育研究提供了世界上最大最多元的教育研究與實驗土壤,為各類研究提供了便利。此外,紐約市還為學生提供了大量非正式教育機會,學生們可廣泛利用各類戲劇院、博物館、音樂會、講座或大型會議等獲得學習機會。有一句話形象的點出了這一點:“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在華爾街學經濟,在聯合國總部學政治,在百老匯看戲劇。”
與學院附屬關係的哥倫比亞大學,也為學院100餘年的發展與繁榮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哥倫比亞大學創建於1756年,屬常青藤盟校成員之一,也是全美歷史最為悠久的著名學府之一,其綜合學術水平位居全美前十。基於彼此之間的資源共享與課程互選,不論是學院的教員還是學生,均從這一附屬關係中獲益良多。
除此之外,學院非常關注本院校友的社會資源開發,同時加強了校友之間的學緣聯繫。分布於全球各地、各類社會政府機構的近10萬校友,每年為學院捐贈大量物資與經費促進學院的教科研發展。2008年2月,學院獲得了一筆有史以來的最大捐贈總額2000萬美元,用於支持學院的獨立學校教育項目的科研活動。
圖書館
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系統以ButlerLibrary為首,共設有23座分館,每個分館都各具特色,尤以Avery建築及精緻藝術圖書館、社會工作學院圖書館、新聞學院圖書館等出名。其中東亞圖書館中有各樣的中文書籍,流行小說、古典文學,甚至縣誌都可以找到。總藏書量達870萬冊,並且收集有微縮膠片600萬套,2600萬種手稿,以及60萬冊善本書,10萬片VCD和DVD,20萬份官方檔案,還有中國族譜、家譜、譜諜約950種,是中國的圖書館以外收集最豐富的圖書館。東亞圖書館的亞洲類藏書為全美第二,僅次於哈佛大學的燕京圖書館,開設有丁龍講座(DeanLungProfessor),又設立中文部以收藏中文數據,著名的前中文部主任包括史學家唐德剛等。

文化傳統

學校校訓

哥大的校訓為“Inthelightshallweseelight.”可漢譯為“借汝之光,得見光明”或“在上帝的神靈中我們尋求知識”,典出《舊約·詩篇》:“Quoniamapudtefonsvitaeinluminetuovidebimuslumen”(拉丁文)。英譯為:“Forwiththereisthefountainoflife;andinthylightweshallseelight.”中文為:因你就是那生命之源;借著你的光,我們得見光明。校訓具有濃烈的宗教氣息,但它並不妨礙人們追求真理、尋找光明的決心和勇氣。事實上,哥大在課程設定上特別設立了國際化(Globalisation)、全品質(Totalquality)、道德(Ethics)和人力資源管理四大主題,所以有“21世紀課程”的美譽。

教育理念

哥倫比亞大學最初的建校目標是:“在已知的語言、人文和科學領域內教導和教育青年。哥倫比亞大學最強調的一點是實踐,注重學校與社會結合,鼓勵教師走出課堂和學校,學以致用。哥倫比亞大學還經常舉辦研究生論壇,主席、評審都由學生自己充當,但會議程式和規格則完全和正式的研討會保持一致。

傑出人才

哥倫比亞大學被譽為培養政治、經濟領袖人物的搖籃。
迄今,哥倫比亞大學已培養出了九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包括三個首席大法官),三位美國總統:美國第26屆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第32屆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和第44屆總統巴拉克·海珊·歐巴馬。另外,美國第34屆總統德懷特·艾森豪是哥倫比亞大學第13任校長。前美國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美國法務部長埃里克·霍爾德等,以及紐約市的14任市長,紐約州的10位州長也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畢業生。
哥倫比亞大學校友也坐擁華爾街和其他商業世界的頂尖位置,包括美國經濟世家阿斯特家族,著名股票投資專家沃倫巴菲特。財富500強老總包括:世界零售巨頭沃爾瑪創始人羅布森·沃爾頓,美國公共電視網PBS和全國廣播公司NBC總裁拉里·格羅斯曼,摩根史坦利總裁詹姆斯·戈爾曼,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總裁,維亞康姆集團總裁,施樂總裁厄休拉·伯恩斯,花旗集團老總潘偉迪。新興領域裡亦有社交媒體平台BuzzFeed總裁斯坦伯格等作為代表人物。
在科技界,IBM創始人霍爾瑞斯(HermanHollerith),FM收音機發明家埃德溫·霍華德·阿姆斯特朗,核潛艇的整體發展功臣、“核動力海軍之父”海曼·喬治·里科弗,紐約捷運首席工程師威廉帕森斯等均出自哥大。
哥倫比亞大學的校友在美國詩歌和文學領域亦是一個不可磨滅的印記,如作曲家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代表作品包括《音樂之聲》,四美國詩人得主從哥倫比亞獲得學位。美國“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傑克·凱魯亞克和艾倫·金斯伯格,“黑人民族的桂冠詩人”蘭斯頓·休斯等均曾就讀於哥大。

哥大部分諾貝爾獎校友名單:

諾貝爾得獎人 獎項 時間 本科學位 研究生學位 哥倫比亞學院工作
1 洛倫茨 物理 1902年 1905-1906
 2 羅斯福.西奧多 和平 1906年 1880 - 82
3 維恩 物理 1911年 1911
4 普朗克 物理 1918年 1909
 5 米利根.羅伯特A 物理 1923年 1895年博士
 6 巴特勒.尼古拉斯·穆雷 和平 1931年 1882年 1884年博士 1885 - 1945
 7 朗繆爾.歐文 化學 1932年 1903年 1906 1926年,1929 - 30
 8 托馬斯·亨特·摩根 生理學或醫學獎 1933年 1904 - 1925
 9 尤里.哈羅德·C 化學 1934年 1929 - 45
 10 費米.恩里科 物理 1938年 1936年,1939 - 45
 11 拉比 物理 1944年 1927年博士 1929 - 88
 12 穆勒.赫爾曼·J。 生理學或醫學獎 1946年 1910年 1916年博士 1918 - 20
 13 諾.霍華德 化學 1946年 1912年 1915年博士
 14 湯川 物理 1949年 1949 - 54
 15 肯德爾.愛德華·C。 生理學或醫學獎 1950年 1906年 1910年博士
 16 庫施,Polykarp 物理 1955年 1937 - 72
 17 威利斯 物理 1955年 1938 - 52,60 - 61
 18 安德烈·F。 生理學或醫學獎 1956年 1935 - 88
 19 理查茲.迪金森 生理學或醫學獎 1956年 1923 1925 - 73
 20 李政道 物理 1957年 1953 -
 21 萊德博格.約書亞 生理學或醫學獎 1958年 1944年 1990 -
 22 利比.威拉德 化學 1960年 1941 - 44
 23 瑪麗亞 物理 1963年 1940 - 46
 24 布洛赫.康拉德·E 生理學或醫學獎 1964年 1938年博士 1938 - 46
 25 湯斯.查爾斯·H 物理 1964年 1948 - 61
 26 施溫格.朱利安 物理 1965年 1936年 1939年博士
27 Bethe 物理 1967年 1948-49
 28 瓦爾德,喬治 生理學或醫學獎 1967年 1928
 29 薩爾瓦多·E。 生理學或醫學獎 1969年 1940 - 42
30 蓋爾曼 物理獎 1969年 1954-55
 31 庫茲涅茨.西蒙 經濟學 1971年 1923年 1926年博士
 32 肯尼斯·J 經濟學 1972年 1951年博士
 33 庫珀.萊昂 物理 1972年 1951年 1964年博士
 34 斯坦.威廉H。 化學 1972年 1938年博士
 35 洛倫茨.康拉德 生理學或醫學獎 1973年 1922 - 23
 36 波爾.梅 物理 1975年 1949 - 50
 37 詹姆斯 物理 1975年 1936年 1939年博士 1939 - 86
 38 布隆伯格.巴魯克 生理學或醫學獎 1976年 1951
 39 弗里德曼.彌爾頓 經濟學 1976年 1946年博士 1937 - 41,43-45;64 - 65
40 卡爾頓 生理學或醫學獎 1976年 1946 - 47
 41 塞繆爾 物理 1976年 1964 - 67
 42 內森.丹尼爾 生理學或醫學獎 1978年 1954 - 59
 43 彭齊亞斯.阿諾。 物理 1978年 1962年博士
 44 溫伯格.史蒂文 物理 1979年 1957 - 59
 45 Benacerraf.Baruj 生理學或醫學獎 1980年 1942年
46 惠譽,Val L。 物理 1980年 1954年博士
47 霍夫曼,羅爾德· 化學 1981年 1958年
 48 阿瑟 物理 1981年 1949 - 51,1960
 49 Bergstrom Sune 生理學或醫學獎 1982年 1940 - 41
 50 斯蒂格勒,喬治 經濟學 1982年 1947 - 58
51 魯比亞.卡洛 物理 1984年 1958 - 60
 52 赫伯特 化學 1985年 1939
 53 布羅斯基,約瑟夫 文學 1987年 1978 - 85
 54 萊德曼,萊昂 物理 1988年 1951年博士 1951 - 89
 55 施瓦茲.梅爾文 物理 1988年 1953年 1958年博士 1958 - 66;66 -
 56 索洛.羅伯特 經濟學 1987年 1949 - 50
57 斯坦伯格.傑克 物理 1988年 1950 - 70,85 - 86;88 -
 58 奧特曼,西德尼 化學 1989年 1960 - 62
 59 拉姆齊.諾曼 物理 1989年 1935年 1940年博士 1941 - 47
 60 哈羅德 生理學或醫學獎 1989年 1966
 61 Thomas e . Donnall 生理學或醫學獎 1990年 1955 - 63
62 戈迪墨.納丁 文學 1991年 1971 - 72,76 - 78;1983年
 63 貝克爾,加里。 經濟學 1992年 1957 - 1970
 64 沃爾科特,德里克 文學 1992年 1979、1981 - 83、1981
 65 羅伯特 經濟學 1993年 1960
66 馬丁 物理 1995年 1955年博士
 67 維克瑞,威廉 經濟學 1996年 1948年博士 1946 - 96
 68 默頓羅伯特 經濟學 1997年 1966年
 69 路易斯 生理學或醫學獎 1998年 1962年
70 霍斯特 物理 1998年 1998 -
 71 蒙代爾,羅伯特 經濟學 1999年 1974 -
 72 赫克曼.詹姆斯 經濟學 2000年 1970 - 74
 73 坎德爾.埃里克 生理學或醫學獎 2000年 1975 -
 74 威廉·諾爾斯 化學 2001年 1942年博士
 75 斯蒂格利茨.約瑟夫 經濟學 2001年 2000 -
 76 阿克塞爾.理察 生理學或醫學獎 2004年 1967年 1978 -
 77 巴克.琳達 生理學或醫學獎 2004年 1980 - 91
 78 格拉布羅伯特 化學獎 2005年
 79 馬丁 化學獎 2008年
 80 馬瑟約翰 物理獎 2006年
 81 歐巴馬 和平獎 2009年
 82 帕幕克 文學獎 2006年
 83 菲爾普斯 經濟獎 2006年
 84 萊夫科維茨 化學獎 2012年
85 羅斯阿爾文 經濟學 2012年
86 史蒂芬 和平獎 2007年

各國校友

巴拉克·海珊·歐巴馬:美國第44屆總統
西奧多·羅斯福:美國第26屆總統
富蘭克林·羅斯福:美國第32屆總統
德懷特·艾森豪:美國第34屆總統
哈蘭·菲斯克·斯通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查爾斯·伊萬斯·修斯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沃倫巴菲特:股票投資家,股神。
羅伯特·蒙代爾:“歐元之父”,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米爾頓·弗里德曼:美國當代經濟學家,貨幣學派的代表人物,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比姆拉奧·拉姆吉·安貝德卡爾:印度憲法之父,印度佛教復興倡導人。
美國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
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
美國法務部長埃里克·霍爾德
世界零售巨頭沃爾瑪創始人羅布森·沃爾頓
美國公共電視網PBS和全國廣播公司NBC總裁拉里·格羅斯曼
摩根史坦利總裁詹姆斯·戈爾曼
施樂總裁厄休拉·伯恩斯
花旗集團總裁潘偉迪
社交媒體平台BuzzFeed總裁斯坦伯格
IBM創始人霍爾瑞斯
FM收音機發明家埃德溫·霍華德·阿姆斯特朗
核動力海軍之父海曼·喬治·里科弗
紐約捷運首席工程師威廉帕森斯
伊薩克·阿西莫夫:美國生物化學家、作家、一位撰寫科幻小說和科普讀物極有成就的多產作家。
詹姆斯·卡格耐:美國著名演員,1974年獲美國電影學會“終身成就獎”。
吉姆·賈木許:美國演員、導演、劇作家、攝像師、製片人
大衛·斯特恩:美國NBA前總裁。
約瑟夫·高登-萊維特:美國著名演員,在《盜夢空間》的出演使他在國際電影網站imdb上的搜尋率到第一。
洛·格里格:著名美國棒球運動員,因1925-1939年間連續參加2,130場比賽而創棒球界空前記錄。
奧斯卡·哈默斯坦:美國抒情詩人和音樂喜劇作家,在音樂喜劇的發展中具有影響的劇院演出人,中國觀眾熟悉並喜愛的音樂喜劇《音樂之聲》就是他的作品之一。
蘭斯頓·修斯:為黑人文學開闢現實主義道路的美國黑人詩人,作家。
“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傑克·凱魯亞克
“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艾倫·金斯伯格
“黑人民族的桂冠詩人”蘭斯頓·休斯
瑪格麗特·米德美國:女人類學家,以研究太平洋無文字民族而聞名。
托馬斯·默頓:美國天主教修士、詩人、多產的著作家。
法米克·詹森:荷蘭演員,模特,導演,製片,編劇,代表作《X戰警》《金剛狼》系列。
I·I·拉比:美國物理學家,因發明用原子束和分子束磁共振法觀測原子光譜(1937年),而獲194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麥可·I·普平:美國著名發明家,近代物理學家先驅。
喬治·西格爾:美國雕塑家。
斯坦利·庫布里克:著名導演,代表作《2001太空漫遊》《發條橙》《奇愛博士》等。
亨利·舒爾茲:美國計量經濟學先驅。
埃德加·斯諾:著名美國記者。
簡·考爾:極為成功的美國女劇作家和演員。
傑克·吉倫希爾:好萊塢著名實力演員,曾參演過多部電影。因出演《斷背山》《死亡幻覺》而一舉成名。在該校攻讀兩年後轉入影視圈。
宇多田光:美籍日裔著名女歌手
李政道: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李開復:信息產業的執行官和計算機科學的研究者
吳健雄: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沃爾夫獎獲得者,“中國的居里夫人”。
真正加留奈:日本NHK首席新聞主播。

中國校友

胡適:現代學者,歷史學文學家,哲學家。以倡導“五四”文學革命著聞於世。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校長、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等。
陳公博:中共一大廣州代表,後因與黨內矛盾加入國民黨。之後再棄蔣介石而去死隨汪精衛。抗戰勝利後被蔣殺害。
任鴻雋:我國近代科學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化學家和教育家。一生撰科學論文、專著和譯著等身,曾任四川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總幹事等。
馮友蘭: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
唐紹儀:中華民國第一任國務院國務總理。
蔣夢麟:曾任國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長、行政院秘書長,長期擔任北京大學校長
馬寅初:當代“中國人口學第一人”,經濟學家、教育學家、人口學家。
徐志摩:著名文學家、散文家,著有《再別康橋》《沙揚娜拉》等膾炙人口名篇。
聞一多:愛國詩人,著有詩歌《死水》、《七子之歌》等名篇。
陶行知:中國著名教育家,曾創辦重慶育才學校,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作曲者之一的杜鳴心先生就是其學生代表之一。
吳大猷:著名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物理學之父。
金岳霖:著名的哲學家、邏輯學家。
許地山: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五四”時期新文學運動先驅者之一。
潘光旦:著名歷史學家、文化學者、教育家,曾任清華大學及西南聯大教務長。
吳文藻: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其妻是中國文學大師冰心女士。
梁實秋:著名翻譯家、散文家、學者,翻譯代表作有《莎士比亞全集》。
侯德榜:中國著名化學家,發明“侯氏制鹼法”,曾任中國化學工業部副部長。
徐光憲:著名物理化學家,2008年榮獲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華雲生:著名計算機科學家,香港中文大學常務副校長,曾任IEEE計算機學會會長。
程會強:著名循環經濟與生態經濟學家。
譚盾:著名作曲家。
楊瀾:資深傳媒人士。
李佳明:央視著名主持人。
連勝文:國民黨榮譽黨主席連戰之子,哥倫比亞大學博士。
宋子文:民國政治家。
顧維鈞:民國著名外交家。
郭秉文:國立東南大學校長。
唐敖慶:中國量子化學之父。
何炳棣: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周自齊:民國國務總理。
蔣廷黻:1945年民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
世界各國領導人論壇
哥大校長Bollinger倡導成立於2003年的世界領導人論壇,為哥大提供了機會,聽取世界各國領導人及政治家、經濟學家在政治、工業、金融、和學術等方面的見解。
所有哥倫比亞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可以參加世界領導人論壇。過去的論壇演講者包括美國總統柯林頓、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加納總統庫福爾、阿富汗總統哈米德·卡爾扎伊(HamidKarzai)、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Putin)、莫三比克共和國總統希薩諾、玻利維亞共和國總統卡洛斯、羅馬尼亞共和國總統伊利埃斯庫、拉脫維亞共和國總統VairaVīķe-Freiberga、芬蘭的第一個女總統哈洛寧、印尼總統尤多約諾、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總統穆沙拉夫、伊拉克總統塔拉巴尼、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金融家喬治·索羅斯(GeorgeSoros)、紐約市市長麥可·r·布隆伯格、捷克共和國總統克勞斯、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德基什內爾、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等。

大學申請

托福分數 113 雅思分數 各院系有不同的要求,請諮詢學校
入學申請費 $80 申請截止時間 每年的1月2日
SAT分數 1500 ACT分數 32
是否認可中國的普通聯考成績 不認可 學生申請是否必備SAT或ACT成績 YES
師生比例 1:7 錄取比例 7%
GPA 3.5 是否接受轉學生 YES
本科學費及獎學金
學費: $18000/年 國際學生是否可以申請全額獎學金: YES
食宿: $11000/年 申請全額獎學金是否影響錄取: NO
書本費: $1400/年 國際學生獲獎人數: 373
整體一年的花費: $33000/年 國際學生整體獲獎金額: $44000
擔保金(萬RMB) ¥49萬 國際學生整體獲獎機率: 87%
國際學生是否有獎學金: YES 國際學生申請獎學金是否必備SAT或ACT成績: YES
碩士研究生費用
費用項目 費用($/年)
學費 48000
學校住宿(吃飯) 18000
總費用 50000
國際學生是否有獎學金: YES./NO
獎學金總額數: 49800

學校分類導航

學校是有計畫、有組織地進行系統的教育的組織機構。
職業學校藝術學校特殊學校電影學校
音樂學校武術學校軍事院校體育學校

盤點美國常青藤大學院校

常青藤(Ivy League)一詞通常是指美國東部八所高學術水平,歷史悠久的大學。這些大學多成立於美國早期:哈佛大學成立於1636年,耶魯成大學立於1701年,賓夕法尼亞大學成立於1740年,普林斯頓成立於1746年,哥倫比亞大學成立於1754年,布朗大學成立於1764年,達特茅斯學院成立於1769年,和康乃爾大學成立於1865年。  準確地說,原來常青藤一詞是指上述八所大學的體育競賽活動。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首先採用這個提法的是紐約報體育新聞記者斯坦厘·伍德沃德先生,幾年後,這些大學才正式成立了以常青藤命名的體育聯合會。

美國十大名校

哈佛大學是美國最古老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被譽為美國政府的思想庫。先後誕生了8位美國總統,40位諾貝爾獎得主和30位普利茲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全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培養了眾多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人士,是全球高科技和高等研究的先驅領導大學,也是世界理工科菁英的所在地。

美國科教文機構

美利堅合眾國是一個由五十個州和一個聯邦直轄特區組成的憲政聯邦共和制國家。盤點美國著名的科教文機構,包括教育機構,藝術團體,博物館等。
美國中國商會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
美中教育和文化交流中心
世界經濟文化交流協會
美中教育交流協會
美國美中文化交流中心
洛杉磯美中關係研究所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
全美中文學校協會
美中教育聯合會
美國亞洲協會
美中民間交流協會
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
美國華盛頓梅瑞迪國際藝術中心
中美新世紀合作公司
美中國際集團
跨太平洋服務聯合會
美國教育協會
美國博物館學會
美國藝術聯盟
美國城市協會
美國史密森學會
美中收藏家協會
美國教育基金會
美國國務院教育文化局
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
美國亞洲研究會
美國文化教育基金會
美國現代博物館
美國數學學會
美國國家拍賣行業協會
美國東亞藝術博物館
美國文理學院
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
美國獨立學院及學校認證協會
美國南部學院與學校協會
美國營利性學校協會
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
美中文化教育協會
美中友好促進會
國際教育協作發展聯合會
美中文化教育交流中心
美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
國際(美加)教育協會
美國華盛頓州國際交流協會
美中科技資源機構
美國英語學會
美中教育服務機構
美國大學語言服務社
美國工藝品理事會
美國美中科學技術交流協匯
美中經濟文化交流中心
美中經濟文化發展聯合會
美中人民友好協會
美中經濟交流協會
美國科學促進會
美國國際教育協會
美中文化協會
美中經貿科技促進總會
加州州立大學
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
喬治敦大學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
紐約現代美術館
阿默斯特學院
國際斯坦福研究所
哈佛大學
紐約市立大學
美國國家科學院
賓夕法尼亞大學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芝加哥大學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普林斯頓大學
美國國家博物館
耶魯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
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
華盛頓國立美術館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康乃爾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
史丹福大學
美國國會圖書館

美國大學協會

美國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是由美國和加拿大的主要研究性大學(60個美國大學和2所加拿大大學)組成的一個組織。它是由14所授予博士學位的美國大學於1900年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和統一博士學位的標準。現在,聯合會的宗旨是為提倡加強學術研究和本科、研究生和職業教育的學院性和全國性政策提供一個研討處。
公立亞利桑那大學 - 伯克利加州大學 - 戴維斯加州大學 - 爾灣加州大學 - 洛杉磯加州大學 - 聖地亞哥加州大學 - 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 - 科羅拉多大學 - 佛羅里達大學 - 伊利諾大學 - 印第安那大學 - 愛荷華大學 - 愛荷華州立大學 - 堪薩斯大學 - 馬里蘭大學 - 密西根大學 - 密西根州立大學 - 明尼蘇達大學 - 密蘇里大學 - 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 - 羅格斯大學 -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 - 石溪大學 - 北卡羅來納大學 - 俄亥俄州立大學 - 俄勒岡大學 -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 匹茲堡大學 - 普度大學 -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 德州農工大學 - 維吉尼亞大學 -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 -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私立布蘭迪斯大學 - 布朗大學 - 加州理工學院 - 卡內基-梅隆大學 - 凱斯西儲大學 - 哥倫比亞大學 - 康奈爾大學 - 杜克大學 - 艾默理大學 - 哈佛大學 -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 麻省理工學院 - 紐約大學 - 西北大學 - 普林斯頓大學 - 萊斯大學 - 羅徹斯特大學 - 史丹福大學- 雪城大學 - 圖蘭大學 - 芝加哥大學 - 賓夕法尼亞大學 - 南加州大學 - 范德堡大學 -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 耶魯大學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 - 多倫多大學
以前成員美國天主教大學 - 克拉克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