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序倫

潘序倫

潘序倫(1893-1985),江蘇省宜興縣丁蜀鎮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是中國現代傑出的會計學家和著名教育家,傳略曾分別收入新版《辭海》、《中國現代教育家傳》第八卷、《中國企業家列傳》第四卷。 潘先生生前歷任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主任會計師、立信會計專科學校校長、名譽校長、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社長、中國會計學會和上海市會計學會顧問、上海市社聯顧問、上海市審計學會名譽會長、上海公正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立信會計編譯所主任和上海市高級會計技術職稱評定委員會副主任等職。他是發展我國會計事業和培養我國會計人才的先驅。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1893年,潘序倫出生在江蘇宜興縣蜀山鎮,曾祖父和伯父都是清代舉人。因兄弟輩中排行第四,故又名秩四。他14歲時,父親去世,得長兄伯彥(古文學家)的教益很多。

12歲前讀私墊,後入蜀山國小,畢業後,考進上海浦東中學,經常考第一名,頗得校長黃炎培的賞識。當他15歲將要畢業前夕,因抗議某教師而舉行的交白捲風潮,被開除學籍。之後,轉入常州府中學堂,畢業後,進南京政法大學,不到兩年,學校因故被勒令停辦。不久,他考進了南京海軍軍官學校無線電收發班,畢業後被分派到海軍某艦上任準尉無線電收發報員,可他無意久留,退出軍籍,辭去職務。後來,曾到南京造幣廠當過翻譯員,又回到家鄉做中國小教員。

1919年,破格進入上海聖約翰大學,提前畢業,獲得文學士學位。

1921年,潘序倫以上海考區第4名的成績考取了南洋兄弟菸草公司招考的留學生,啟程奔赴美國哈佛大學就讀。

1923年,獲得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學位,翌年,又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博士學位。

1924年秋,潘序倫回到中國,任上海商科大學教務主任兼會計系主任和上海國立暨南學校(現暨南大學)商學院院長等職,致力於引進並傳授西方先進的會計知識與技術。

1927年1月,辭去了教授職務,在上海愛多亞路39號創辦了"潘序倫會計師事務所",後借用《論語》中"民無信不立"之意,將其更名為"立信會計師事務所"。

1930年12月,潘序倫任國民政府主計處籌委會委員。

1931年3~7月,任主計處主計官。

1928年,在事務所內開辦簿記訓練班。

1937年,潘序倫與事務所同仁決意創建立信會計專科學校,以培養既精通業務,又具有管理能力的高級會計審計人才。

1941年6月,成立了"立信會計圖書用品社",潘序倫先生出任社長。專門出版立信會計叢書和印製發行會計帳冊報表。

1946年6月至1947年5月,任經濟部常務次長。

1947年5月,受聘為全國經濟委員會委員。

1948年1月,潘序倫聘請徐永祚在其創辦的立信會計專科學校擔任董事。

1957年春,被推舉為上海市政協委員。

1979年,經他的關心支持,上海成立了全國第一家會計學會,他捐資4萬元作為學會的發展基金。

1980年,潘序倫參加了人才問題的討論,提出了開展"人才會計"的研究問題。

1981年元旦,全國第一個會計師事務所——上海市會計師事務所宣告成立,被推舉為董事長。

1984年,籌資捐贈人民幣10萬元給學校(其中有立信海外校友會顧問楊樹國捐的4.5萬元、香港實業家查濟民的1萬元),設立"潘序倫獎學金",用於獎勵優秀學生。

1985年11月8日,病逝。

主要成就

立信會計

潘序倫將現代會計的複式簿記方式及其理論引入中國,奠定了中國現代會計學的發展道路;他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會計師事務所,並創立了一個聞名中國的會計品牌——立信。

1986年3月,重新組建了立信會計師事務所,該所是上海市第一批獲國家批准的可以從事股份制企業查證業務的四家會計師事務所之一。

教育貢獻

潘序倫對中國會計教育事業做出巨大的貢獻,創立的立信會計專科學校(現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1924年,潘序倫學成博士歸國,被暨南大學聘為教授,月工資500銀幣,加上他還寫了《簿記與會計》、《公司理財》兩本書,可得15%的稿酬版稅,所以不到兩年就有了25000元存款。他就捐出一萬元,以簡先生名義設立“思源幫學基金”,扶持貧寒大學生,這筆基金曾幫助過五十多名大學生。

1927年,深感我國會計人才匱乏的潘序倫在上海設立了簿記訓練班,此後一直到1947年,立信會計補習學校總計舉辦了40屆,前十年入學學生4783人,後十年30476人,最盛時僅上海一地就設有11所分校,為我國輸送了數以萬計的會計人才。而立信會計學校的品牌也一直延續至今,發展成為如今的“上海立信會計學院”。

1937年,籌辦設立“立信會計專科學校”,籌集了17萬元國幣,準備在徐匯區新建永久校舍,經當時國民政府教育部備案後,於當年7月開始招生。但隨之而來的抗戰卻打斷了這一計畫。在抗戰期間,潘序倫先後在北碚和重慶建立了兩所立信會計高級職業學校。

個人作品

出版專著譯著30多部,學術論文百餘篇,逾千萬字。其代表作包括《立信會計叢書》、《高級商業簿記教科書》、《公司理財》、《基本會計學》等。

家庭成員

夫人:張蕙生

女兒:潘屺瞻

人物軼事

•從“頑子”到大師

出生於仕族家庭的潘序倫,自小聰慧過人,但恃才傲物使他的人生之旅頗多波折。先是在上海浦東中學參與交“白卷”被開除,投考南京海軍軍官學校後又退出軍籍,到鎮江中學當了教師,卻因校長變動被辭。

在家鄉閒住的潘序倫,百無聊賴之際,經常出入於鄉間財窟賭博,輸掉了祖傳大部分田產。妻子儲氏每次扯著他的衣襟不讓出門,但他總是絕裾奪門而出。

以賭博打發時間的潘序倫因為一個同學的一句話而幡然醒悟。除夕之夜,同學周君回家過年,告訴潘序倫說,自己任國小教員多年,覺得學識缺乏,沒有前途,想去法國“勤工儉學”。此番話讓潘序倫徹夜難眠,大年初一天剛破曉,潘序倫急不可耐地喚醒妻子,向她保證從此不再賭博閒蕩,如有機會,要同周君一起出國留學。

潘序倫向曾任浦東中學校長的黃炎培先生求助,黃炎培將他推薦給聖約翰大學做旁聽生。潘序倫成為全校最勤奮的學生,不久,他的成績便躍居前兩名,直接升為大學四年級的正式生,開了聖約翰大學的先例。畢業考試時,潘序倫的各科成績均為全班之冠,並在全校英文作文比賽中獲得惟一的一塊金質獎章。1921年夏,潘序倫獲聖約翰大學文學學士學位。之後,他被學校保送到美國哈佛大學留學,踏上了圓夢之旅。

隨後,潘序倫又到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經濟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為了博覽群書,他把學校的圖書館作為自己的自修室,從早晨開館到晚上閉館,都在圖書館裡度過,每天只帶幾塊硬麵包充飢。最終,他如期獲得學位。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義勇軍孤軍抗日,深得全國人民愛戴,紛紛募捐支援。當時謠傳上海抗日愛國捐款共二千餘萬元,馬占山將軍只收到一百數萬元。有人指責經辦單位有徇私舞弊行為。事務所受託稽核了13個經募單位的賬目。證實共收到捐款502萬元,援助東北義勇軍337萬元,其餘165萬元作了慰勞十九路軍和救濟上海戰區難民之用。潘序倫將全部收支賬目審計,出具證明。

•“改革派”與“改良派”的友誼

20世紀30年代,潘序倫與徐永祚之間曾展開一場爭論,焦點是中國會計要不要與國際接軌。徐永祚為代表的“中式簿記改良派”,主張在保存中式簿記核算形式的前提下進行改良,而潘序倫為代表的改革派認為,會計屬於一種科學技術,是不分國界的,也無所謂中西之分,而要看方法科學與否。

1928年,上海暨南大學《會計學報》創刊號發表了徐永祚的《改良中國會計問題》。文中提出,中式簿記具有古代“四柱結算法”原理的優點,套用“改良簿記”。1933年元月,徐永祚會計師事務所創辦並主編《會計雜誌》月刊,介紹國內外財會管理的理論和經驗。隨後,徐永祚的《改良中式簿記概說》出版,此外他還發表了《改良中式簿記實例》《改良中國會計問題》《改良中式簿記緣起及簡章》等文章,並在上海舉辦改良中式簿記展覽會,掀起了改良中式簿記的熱潮。

1934年至1935年,潘序倫先後在《會計雜誌》上發表《為討論“改良中式簿記”致徐永祚君書》《批評徐永祚的改良大綱10條》和《改良中式簿記之討論》等文,顧準也推出了《評徐永祚氏“改良中式簿記”》。

這場學術論爭推動了中國會計事業的發展,而潘序倫與徐永祚更是因為這場爭論結下了友誼。有了徐永祚這個標桿,潘序倫也更加注重鑽研學術,專注於現代會計學在中國的傳播和推廣。抗日戰爭勝利後,在中國民主建國會地下組織的直接領導下,徐永祚在上海以組織“聚餐會”的形式,開展爭取民主、反對內戰的革命活動,影響和團結會計界同仁。“聚餐會”每月一次,日期和時間固定,不發通知,風雨無阻。上海會計界同仁被邀參加的約20人,其中就有潘序倫及夫人張蕙生。1948年1月,潘序倫聘請徐永祚在其創辦的立信會計專科學校擔任董事。

人物評價

"現代會計學宗師,職業教育之楷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

人物紀念

2008年11月22日,上海立信會計學院舉行了《潘序倫文集》首發式及潘序倫會計思想、教育思想研討會。

2011年9月28日,在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的校園裡舉行了我國現代會計創始人潘序倫先生銅像揭幕儀式,並舉辦了立信會計文化沙龍。

2013年4月13日,為了紀念潘序倫先生誕辰120周年,上海立信會計學院日前出版了《中國現代會計之父——潘序倫》紀念畫冊,舉辦了“潘序倫杯”全國大學生會計知識競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