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華東政法大學自1981年起創辦研究生教育。2001年3月設立研究生教育院。研究生教育院是學校行使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的職能部門,其職責範圍包括對全校研究生在招生、培養、學籍管理、學位授予、思想政治教育、黨建、就業等方面的政策和業務指導,研究生教育院同時承擔博士研究生、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日常教育、培養與管理工作。現任院長楊忠孝教授,黨委書記邵軍副教授。
專業設定
學校擁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及套用經濟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法學學科設有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智慧財產權、司法鑑定、社會法學、法政治學、公安法學、法律方法論、軍事法學(碩士)、法律與金融(碩士)等16個學位授權點,套用經濟學設有產業經濟學、金融學、國際貿易學、區域經濟學等學位授權點,政治學設有政治學理論、中外政治制度等學位授權點,馬克思主義理論設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法制教育與傳播研究等學位授權點,公共管理設有行政管理、社會保障、文化產業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社會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等學位授權點。同時設有法律(非法學)、法律(法學)、公共管理、金融、社會工作、翻譯等6個專業學位授權點。
作為全國首批八所院校之一,學校從1996年始開展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JM)。學校還具有招收外國來華留學研究生與港澳台地區研究生的資格。
研究生管理體制
為進一步促進學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事業的發展,在總結學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經驗與研究生管理體制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經學校決定,從2014年秋季學期起,全面最佳化研究生教育管理體制,研究生教育實行二級管理基本模式。
各學院負責本院所屬學科、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教育、教學與日常管理。具體劃轉安排如下:
法律學院: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民商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
經濟法學院: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國際法學院:國際法學、軍事法學;
刑事司法學院:司法鑑定、公安法學;
智慧財產權學院:智慧財產權;
國際金融法律學院:法律與金融;
國際航運法律學院:國際法學(國際航運法律方向);
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比較政治、行政管理、政治學理論、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公共管理碩士;
商學院:金融學、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區域經濟學、金融碩士;
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社會主義法制教育與傳播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社會發展學院:社會管理、社會法學、社會工作碩士;
人文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傳媒法制;
外語學院:翻譯碩士;
研究生教育院(法碩中心):法律碩士(非法學)、法律碩士(法學)。
研究生教育院(博士組):博士研究生全部專業
就讀校區:報考商學院(區域經濟學、金融學、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學、金融碩士)、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含政治學研究院)(行政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管理、政治學理論、比較政治)、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法制教育與傳播研究)、人文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傳媒法制)、社會發展學院(社會法學、社會管理、社會工作)、外語學院(翻譯碩士)等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在學校松江校區(龍源路555號)就讀,報考其他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在學校長寧校區(萬航渡路1575號)就讀。學校可根據學生人數和住宿條件調整當年度的學生就讀校區。
機構設定
招生辦
培養辦
學位辦
專業學位辦
學生管理辦公室
就業辦
考試中心
合作辦
行政辦公室
姓名 | 崗位 | 辦公室電話 | 辦公地點 |
胡繼紅 | 辦公室主任 | 6207-1608 | 小白樓203室 |
劉金銀 | 辦公室 | 6207-1801 | 40號樓108室 |
孫嘉偉 | 辦公室 | 6207-1859 | 小白樓203室 |
鄭雁秋 | 招生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 6207-1561 | 小白樓103室 |
伍文英 | 招生辦公室 | 6207-1605 | 小白樓103室 |
繆志心 | 招生辦公室 | 6207-1672 | 小白樓103室 |
史紅光 | 培養辦公室主任 | 6207-1787 | 40號樓105室 |
危紅波 | 培養辦公室 | 6207-1815 | 40號樓104室 |
鄧淑婭 | 培養辦公室 | 6207-1528 | 40號樓104室 |
呂春輝 | 學位辦主任 | 6207-1633 | 小白樓101室 |
肖建紅 | 學位辦公室 | 6207-1911 | 小白樓101室 |
孫冬喆 | 考試中心主任 | 6207-1649 | 40號樓105室 |
郭承安 | 考試中心 | 6207-1552 | 40號樓104室 |
孫德通 | 專業學位辦公室主任、法碩中心 | 6207-1970 | 40號樓101室 |
戴國立 | 法碩中心輔導員 | 6207-1780 | 40號樓101室 |
高傑 | 法碩中心輔導員 | 6207-1626 | 40號樓107室 |
宋玲 | 法碩中心輔導員 | 6207-1892 | 40號樓107室 |
劉毅 | 法碩中心輔導員 | 6207-1915 | 40號樓107室 |
劉子凡 | 法碩中心輔導員 | 6207-1659 | 40號樓101室 |
陶穎瑩 | 研究生管理辦公室 | 6207-1631 | 40號樓110室 |
吳玲 | 研究生管理辦公室 | 6207-1906 | 40號樓109室 |
張巍 | 研究生管理辦公室 | 6207-1612 | 40號樓110室 |
王美麗 | 就業辦主任 | 6207-1781 | 六三樓111室 |
張陽 | 就業辦公室 | 6207-1803 | 六三樓111室 |
袁輝 | 合作辦學辦公室主任 | 62071092 | 小白樓102室 |
薛剛 | 合作辦學辦公室 | 6207-1808 | 六三樓109室 |
孫婷 | 合作辦學辦公室 | 6207-1632 | 小白樓102室 |
沈潔瑩 | 合作辦學辦公室 | 6207-1657 | 小白樓102室 |
專業介紹
碩士研究生
2016年擬招收碩士研究生約1300名(含推薦免試生)。其中,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約710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約590名。
法律(非法學)、法律(法學)、公共管理、金融、社會工作、翻譯等6個專業學位授權點,其他為學術型碩士。
院系所 | 研究方向 | 就讀校區 | |||
---|---|---|---|---|---|
001法律學院 | 長寧校區 | ||||
030101法學理論 | 01法學理論 | 02法律語言學 | 03法律方法論 | | |
030102法律史 | 01中國法制史 | 02中國法律文化 | 03外國法制史 | 04西方經濟法制史 | |
030103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 01中國憲法 | 02行政法學 | 03立法學 | 04教育法學 | |
030104刑法學 | | ||||
030105民商法學 | | ||||
030106訴訟法學 | 01刑事訴訟法 | 02民事訴訟法 | 03法律邏輯 | 04司法學 | |
002經濟法學院 | |||||
030107經濟法學 | 01經濟法 | 02商法 | 03金融法 | | |
03010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 | ||||
003國際金融法律學院 | |||||
★0301J1法律與金融 | | ||||
004國際法學院 | |||||
030109國際法學 | 01國際公法 | 02國際私法 | 03國際經濟法 | | |
030110軍事法學 | | | | | |
005國際航運法律學院 | |||||
030109國際法學 | 04國際航運法 | | | | |
006刑事司法學院 | |||||
★0301Z5公安法學 | 01犯罪學 | 02偵查學 | 03治安學 | | |
★0301Z1司法鑑定 | 01法醫 | 02物證技術 | 03司法會計 | 04計算機與聲 像資料鑑定 | |
007智慧財產權學院 | |||||
★0301Z3智慧財產權 | | ||||
008商學院 | 松江校區 | ||||
020202區域經濟學 | | ||||
020204金融學 | | ||||
020205產業經濟學 | | ||||
020206國際貿易學 | | ||||
025100金融專業學位 | | ||||
009馬克思主義學院 | |||||
03050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 ||||
03050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 | ||||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 | ||||
★0305Z1社會主義法制教育與傳播研究 | |||||
012人文學院 | |||||
★1204J1文化產業管理 | | ||||
★0301Z7傳媒法制 | | ||||
013社會發展學院 | |||||
★0301Z4社會法學 | | ||||
★1204Z1社會管理 | | ||||
035200社會工作專業學位 | |||||
014外語學院 | |||||
055100翻譯專業學位 | | ||||
010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含政治學研究院) | |||||
030201政治學理論 | | | | | |
0302Z1比較政治 | | | | | |
120401行政管理 | | | | | |
120403教育經濟與管理 | | | | | |
120404社會保障 | | | | | |
★1204Z2公共安全管理 | | | | | |
125200公共管理專業學位 | | | | | 長寧校區 |
011研究生教育院(法碩教育中心) | |||||
035101法律(非法學)專業學位 | |||||
035102法律(法學)專業學位 |
博士研究生
招收各類博士研究生70名左右(含本校碩-博連讀生和公開招考人數)。
專業代碼和名稱 | 專業招生計畫 (其中定向生 招生限額) | 導師 | 導師研究方向代碼 和名稱 |
030101法學理論 | 4(1) | 馬長山 | 01法治理論 |
蘇曉宏 | 02法律方法 | ||
李桂林 | 03法哲學 | ||
何明升 | 04法社會學 | ||
030101法學理論 (法律方法論) | 2(1) | 陳金釗 | 05法律解釋學 |
郝鐵川 | 06法學方法論 | ||
劉風景 | 07法律修辭學 | ||
030102法律史 | 10(4) | 何勤華 | 01外國法律史 |
李秀清 | 04比較法律史 | ||
王立民 | 02中國法律史 | ||
徐永康 | 03法律文化 | ||
龔汝富 | 02中國法律史 | ||
沈國明 | 03法律文化 | ||
蘇彥新 | 01外國法律史 | ||
030103憲法學與行政法 學(憲法學) | 3(1) | 童之偉 | 01憲法學 |
劉松山 | 01憲法學 | ||
朱應平 王月明 | 01憲法學 | ||
030103憲法學與行政法 學(行政法學) | 3(1) | 章志遠 | 02行政法學 |
沈福俊 | 03行政訴訟法學 | ||
魏瓊 江利紅 | 04經濟行政法學 05比較行政法學 | ||
030104刑法學 | 9(4) | 劉憲權 | 01經濟刑法 |
鄭偉 | 02比較刑法 | ||
楊興培 | 03刑法史 | ||
盧勤忠 | 04刑事政策 | ||
林蔭茂 | 01經濟刑法 | ||
何萍 | 02比較刑法 | ||
孫萬懷 | 04刑事政策 | ||
於改之 | 01經濟刑法 | ||
030105民商法學 | 5(0) | 高富平 | 01財產法 |
金可可 | 03民法基礎理論 | ||
張馳 | 02民法債權 | ||
楊代雄 | 01財產法 | ||
李霞 | 04婚姻家庭法 | ||
030106訴訟法學 | 3(1) | 葉青 | 01刑事訴訟法學 |
陳剛 | 02民事訴訟法學 | ||
崔永東 | 03司法學 | ||
030107經濟法學 | 12(4) | 顧功耘 | 01經濟法03公司治理 |
吳弘 | 02金融法 | ||
羅培新 | 02金融法03公司治理 | ||
唐波 | 02金融法 | ||
陳少英 | 05財稅法 | ||
肖國興 | 06能源法 | ||
張忠軍 | 04金融監管 | ||
沈貴明 | 07企業法 | ||
楊忠孝 | 07企業法08破產法 | ||
李偉群 | 02金融法 | ||
陳婉玲 | 01經濟法09產業法 | ||
030109國際法學 | 12(4) | 林燕萍 | 02國際私法05國際競爭法 |
丁偉 | 02國際私法07國際投資法 | ||
劉曉紅 | 02國際私法04國際商事仲裁 | ||
王虎華 | 03國際公法06國際刑法 | ||
賀小勇 | 09國際金融法08世貿組織法 | ||
劉寧元 | 01國際經濟法02國際私法 | ||
周漢民 | 01國際經濟法08世貿組織法 | ||
於世成 | 10國際海商法 | ||
管建強 | 03國際公法 | ||
趙勁松 | 10國際海商法 | ||
李偉芳 | 03國際公法11國際環境法 | ||
杜濤 | 02國際私法 | ||
0301Z1司法鑑定 | 2(1) | 杜志淳 | 01司法鑑定制度與管理 02法醫學司法鑑定 03物證技術司法鑑定 |
0301Z2法政治學 | 2(1) | 蔣德海 | 02法治與國家 |
林凌 | 03法政治傳播學 | ||
姚尚建 | 04法治與政府 | ||
0301Z3智慧財產權 | 5(2) | 黃武雙 | 01智慧財產權法 |
何敏 | 01智慧財產權法 | ||
王遷 | 01智慧財產權法 | ||
王蓮峰 | 01智慧財產權法 | ||
孔祥俊 | 01智慧財產權法 | ||
0301Z4社會法學 | 1(1) | 董保華 田思路 | 01社會法基礎理論 02勞動與社會保障法 |
0301Z5公安法學 | 1(1) | 邱格屏 王永全 | 01犯罪學 |
辦學特色
作為我國以法學高等教育為中心,法、管、經、文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特色大學,學校堅持以法學學科研究生教育為重點,積極拓展管理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研究生教育。契合社會需求與國家教育政策的重大調整,積極開展科學學位與專業學位教育並重的研究生教育格局。學校擁有良好的研究生導師隊伍與完善的研究生培養機制。創辦研究生教育30多年來,學校共為社會培養了萬餘名碩士研究生和500餘名博士研究生。學校目前有專、兼職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超過530名,其中專兼職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91名。在校博士研究生230餘人、全日制在校碩士研究生超過3200人,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800餘人,外國留學生、港澳台學生及中外合作辦學研究生200餘人,總計在校研究生規模約4500人。
近年來,在我國人才強國、依法治國戰略大格局中,在建設自主創新型國家的背景下,學校積極探索多種類型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充分發揮高層次法律人才培養的優勢,注重推進套用型素質培養的海派法學教育,探索和實踐適合政法大學發展的學科結構設定,依託內涵建設工程、研究生教育創新計畫與質量工程等,全面促進研究生教育創新,努力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同時,學校積極開拓中外合作培養途徑,積極探索和實踐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實行靈活多元的校內外、國內外合作培養方式。目前,已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和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合作開展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項目。
錄取比例
2008年我校報考人數為3605人,錄取809人,錄取比例為4.5:1。
各專業報考人數錄取比例依次為:
法學理論3.1:1,法律史2.4:1,憲法學與行政法學3.3:1,刑法學4.6:1,民商法學5.3:1,訴訟法學3.3:1,經濟法學4.8:1,環境法學4.4:1,國際法學3.4:1,司法鑑定2。2.2:1,智慧財產權2:1,產業經濟學1.6:1,政治學理論2.3:1,思想政治教育2.5: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1.3:1,行政管理8.1:1,社會保障3.7:1,法律碩士5.7:1。
2012年報考人數為4368人,錄取1200人,錄取比例為3.64:1。 各專業報考人數錄取比例依次為:法學理論1.9:1,法律史2.8:1,憲法學與行政法學3.4:1,刑法學5.8:1,民商法學6.9:1,訴訟法學4.6:1,經濟法學4.9:1,環境法學1.5:1,國際法學3.7:1,司法鑑定1.7:1,智慧財產權6.5:1,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學2.9:1,產業經濟學1.9:1,金融學2.3:1,國際貿易學1:1,政治學理論1.0:1,思想政治教育1.5: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2.3:1,行政管理3.2:1,社會保障2.7:1,法律碩士(非法學)3.8:1,公共管理碩士2.8:1,法律碩士(法學)1.2:1。
建築特色
華東政法大學(原“華東政法學院”)於1952年創建時,即設在同年停辦的聖約翰大學的校址。原聖約翰大學一群古樸典雅的校園建築系1939年前60年前建造。這群中西合璧的校舍,在建造時是中國前所未有的,人們稱這為約翰式的中國高等學校著名建築群,上海市人民政府於1995年將它們列入“市級建築保護單位”。
為讓我校廣大師生員工和校友,以及關注我院的人士了解校園有關建築物的簡史,有選擇地按建造年份先後作個扼要介紹。
韜奮樓
韜奮樓(原名懷施堂)於1894年1月26日舉行奠基典禮。系拆除1879年4月建築的四合院,用原隅石奠基,以示新舊繼續不絕之意。1895年2月19日舉行落成典禮。基地面積3242平方米,建築面積5061平方米,磚木結構,計87個房間。
該樓的建築圖紙,在美國繪就,保存著中國四合院式的建築特點,當時屋頂四角皆為曲線形(於1959年大修時改為直線形)。南面中間,原圖設計是塔樓,後採納了約大科學系主任顧斐德教授提議,改為鐘樓(大鐘由美國馬塞諸塞州波士頓E.HOWARD聯合公司鑄造),鐘不僅適應約大師生的需要,也方便了附近一帶民眾。在當時,該樓是創始中國式學院的建築,也是教會學校建築中最佳校舍。
這幢約大第一建築物,由該校美籍校長卜舫濟(Francis L.H.Pott)經手籌建,耗資2.6萬美元(折合白銀31834兩),其中2萬美元在美國募得,其餘在中國募取。
在該樓落成典禮上,為紀念約大創始人施勒楚斯基(S.I.J.Schereschewsky),正式命名該樓為懷施堂。施氏(1831年—1906年),生於立陶宛,猶太血統,自幼失怙,童年時代受教於猶太拉比,1854年(24歲)赴美國改信基督教,1859年來華傳教,能讀20國文字,講13種語言,對中國語言文字頗有研究、教會譯《聖經》及《公禱書》為中國文言文時,出力居多。施氏於1877年升任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他見到中國人尊師重學由來已久,於是主張並創辦了教會學校聖約翰書院(St.Johns College)。
該樓落成初期,樓下設課堂、膳堂和圖書館,樓上則為學生宿舍。圖書館於1904年思顏堂建成後才遷往。
新中國成立後,約大師生為紀念1921年畢業生鄒韜奮,要求將懷施堂改名為韜奮樓,於1951年經華東軍政委員會批准,同意更改樓名。
1952年,華東政法學院創建後,該樓一層為教室,二層為學生宿舍。1979年復校後,該樓二層逐步改作教室之用。韜奮樓是華東政法學院代表性的教學樓。
格致樓
格致樓(建樓時曾稱格致室,曾用名科學館、辦公樓)於1898年11月20日奠基,落成典禮於1899年7月19日舉行。樓址原系1879年購置的別墅住宅,當時供施氏辦公和起居住宅的基地,建樓時,將拆除住宅的磚瓦搬至今體育室處,建築一簡陋的健身房。
訪樓為三層樓房,基地面積930平方米,建築面積2331平方米,磚木結構,計房60間。樓的西牆面與今韜奮樓南牆面相仿,其南牆面為城堡式,益增其蒼然老態。三樓為醫學系課室,一、二樓分別為物理化學試驗室及課室,以及神學課室。此外,約大博物院也曾設在樓內。中國學校中築有科學館在當時實屬僅有,約大自稱:“教授自然科學,實為約大開其端也。”
該樓的建築經費總計3萬美元,其中一半,由卜舫濟於1897年赴美募得,另一半由上海士紳、學生及西商等多人捐助。
1952年,華東政法學院創建時,院長辦公室、教務處及有關教研組、總務處及所屬科室等在該樓內辦公,故將科學館改名為辦公樓。
1998年暑期,我院在擴大招收住宿學生人數、緊縮辦公用房、將辦公樓改作學生宿舍時,採用曾用名格致室中的“格致”一語,改名為“格致樓”。
40號樓
學生宿舍四號樓(原名思顏堂)於1903年10月24日奠定隅石,1904年10月1日舉行落成典禮。為紀念約大創辦初期出力最多的顏永京牧師,而命名思顏堂。顏氏自1879年起協助施氏籌辦聖約翰書院,募資購地,興建校舍,並任學監兼數學、自然和哲學教授,1888年離校。
該樓呈現U字型,採用中西結合建築形式,樓項四欠皆為曲線形,東側南頂以陽台護欄式裝飾。基地面積2414平方米,建築面積4052平方米,計114個房間,磚木結構。西側三層均為學生宿舍,可容150人。從懷施堂遷移來的圖書館置於樓下的西南隅房間。東側 二樓設大會堂,是聚集場所,安置600坐。大會堂北側三層,當時系教員寄宿處和招待室,東側一樓為辦公室。
建築經費自1901年起,總計募集美金55337元,來自美國的募款2.2萬餘美元,其餘來自約大經費、上海商人和學生方面。後者居多,故大會堂又稱同學廳。
1913年2月1日,約大舉行學期結束儀式,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應邀於大會堂演講。經大會主持人介紹孫中山先生時,師生歡呼,謹聆訓詞。中山先生首先論說科學教育的重要性,最後語辭是:“今且言責任,聖經中雲,已見光明,應為人導。既有知識,必當授人。民主國家,教育為本。人民愛學,無不樂承,先覺覺後,責無旁貸,以若所得,教若國人,幸勿自秘其光。”中山先生在演講詞中反覆闡述教會傳布教育的功勞,對約大的教育事業,尤為稱美。
華東政法學院成立後,將思顏堂改名為宿舍一樓,1979年復校後,又改稱為學生宿舍4號樓。因該樓在河西校舍中排列第40,故又稱其為40號樓。
思孟堂
學生宿舍5號樓(原名)的隅石於1908年9月19日安置,翌年9月落成。基地面積819平方米,建築面積2194平方米,磚木結構。該樓為三層,計房96間,為當時約大的高年級學生宿舍。建築經費總計27833美元,學生捐款7000美元,在美國約募得1.5萬美元,其餘為約大經費支付。
該樓命名為思孟堂,其緣由是紀念孟嘉德(ARTHVR SITGREAVES MANN)牧師。孟氏於1904年到約大任職,教授哲學。1907年7月29日,孟氏在廬山旅遊時因營救一個落水的中國朋友而同溺於瀑布中。約大學生為哀悼孟氏,發起捐款建堂,選赴于格致樓東南隅,沿蘇州河岸。
孟氏是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生。該樓在孟氏去世後特製一紀念銅牌,置於思孟堂一樓樓梯旁。孟氏生前曾為約大創作校歌,為該校師生傳唱。
華東政法學院創建後將思孟堂改名為宿舍2號樓,1979年復校後又改稱為學生宿舍5號樓。
4號樓和大草坪
4號樓和大草坪地區(萬航渡路北側),原為兆豐花園一部分,面積計72畝(12英畝)。業主於1911年忽欲出售,價銀14萬兩。當時,經約大募銀購得,其中2.5萬兩由教會撥付。
在該地產中有華商住宅一幢(即今4號樓),基地面積754平方米,建築面積1275平方米,計房25間,磚木結構。屋面以黑鐵皮代瓦,曲線形多屋角。前業主自購地至建築和裝飾這兩層住宅,起訖時間長達36年(1963年~1899年)之年。約大購置後,樓上為校長住宅,樓下改作圖書館(由思顏堂遷來),西北隅設有函電收發室;樓頂築有塔樓,可供憑眺;樓西側平房為約大校辦。
約大購置此地產後,將校門從懷施堂前三角地南移至萬航渡路邊,不再像以往彎曲迂迴進出校門。園林草木蔥蘢,多數樹木系18世紀60年代所栽種,其布局為英國式。當時約大的園林之勝,在中國校園中固不多見。
在華東政法學院創建初期,院政治輔導處及有關部門曾在該樓辦公。現為院黨政領導及所屬有關職能部門的辦公室。
紅樓(老圖書館)
老圖書館(即5號樓)於1915年歲首舉行奠定隅石典禮,次年初夏落成。基地面積492平方米,建築面積1067平方米。
1913年12月20日,約大同學和校友舉行校長卜舫濟任職25周年紀念會,並捐洋2萬元,為建築圖書館之用,以示紀念。卜舫濟的中外朋友亦出資贊助,總計建築費2萬餘銀兩。
約大圖書館在懷施堂時,藏書中有聖公會英文宗教藏書、施氏所藏的中國書籍等。遷至思顏堂時,美國紐約市長、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羅氏與其弟捐助書籍甚多,館名則稱羅氏圖書館。建築圖書館時,捐助貴重書籍的校友甚多,其中曾任駐英公使施肇基博士捐助值洋1000元書籍。
館舍為中西式參半的兩層建築,用鋼筋水泥及磚木築成。上層系陳列圖書之用;南大間系藏書室;北大間為閱覽室,中置陳列櫥及長方桌10具,座位近百,內壁皆置書架,陳列著中西文報刊雜誌、字典和參考書籍等;中間為館長及館員辦公室,並懸掛著卜舫濟的畫像。下層有房8間,除一小室貯藏未裝訂之報章外,其餘在建館初期為課室,後因藏書日益增多,於1924年秋撤去課室,改辟二大室:一為神學院圖書館兼課室;二為館員辦公室兼報章裝訂室(於1930年秋改為報章閱覽室)。由於藏書量陡增,1936年,上層北大間加築了夾層閣樓,藏書與閱覽兩大間對調使用。
黃世美因其子在約大讀書,贈與約大旗桿兩根,由菲律賓硬木加工而成,豎於圖書館之前。一根升美國國旗,一根升當時中國北洋政府五色旗。每值禮拜日或重大節期才升旗。兩旗桿因年久腐蝕,約於1959年另制一旗桿和旗墩,置於4號樓東南隅的草坪上。原兩旗墩,現尚存原處。
體育室
體育室位於韜奮樓(懷施堂)以北,其前身為簡陋健身房,1918年6月30日安置隅石,1919年11月15日舉行顧斐德紀念體育室落成典禮。基地面積421平方米,建築面積881平方米。建築及購置運動器械等經費總計4.98萬美元,其中約大支出2.35萬美元,校友捐1.17萬美元,學生捐0.78萬美元,校外捐助0.68萬美元。
顧斐德(F.CIEMENL COOPER)教授於1894年到約大任科學系主任,是約大最初體育運動發起者。顧斐德於1915年6月4日病歿英國倫敦。1917年,約大學生和在美國的校友,為紀念這位英籍教授,而建築體育室。
體育室圖樣由約大理科教授華克設計,兩層樓房的樓頂四角為曲線形。人稱約翰式建築。第一層有來賓接待室一間,浴室和更衣室各兩間,機房一間,儲物一間。浴室內裝置冷熱水蓮蓬頭,牆、地面均用白磁磚,學生可按時入浴。第二層系室內運動場,長75英尺,闊45英尺。體育設備,始臻完善。場之南端,下有體育教師辦公室,上築一看台,可依欄俯視場中球類比賽。體育室東側為游泳池,上架玻璃天棚,池之南端,備有來賓參觀席,池長60英尺,闊20英尺,池底和四壁均用白磁磚砌成。此室內游泳池,實為中國前所未有的。1998年改游泳池及浴室設備為學生健身等用房。
此外,約大早在1907年,在河東已購地建築田徑運動場,師生來往,備有渡船。1925年舉行的遠東運動大會全國預選大會,曾在此田徑運動場進行。中國學校的體育運動,實以約大為嚆矢。
1952年至1956年,華東體育學院曾設在華政園內。除了樹人堂為該院辦公樓以外,充分利用和發揮了體育室和田徑運動場的設備和效能。
交誼樓
交誼室(即3號樓)。1919年11月15日約大舉行40周年紀念會時,該校同學會和校友們為紀念校長卜舫濟故夫人黃素娥女士,發起捐銀建築新交誼室。該室的落成典禮,與約大50周年紀念會及紀念坊揭幕典禮同日舉行,日期是1929年12月14日。
新交誼室擇址於1888年建的舊交誼室的基地,由校友范文照設計中西合璧的圖樣,基地面積863平方米,建築面積1768平方米,是鋼筋水泥及磚木混合結構。
黃素娥系1881年(光緒七年)6月創建的聖瑪利亞女校首任校長,該校址在今東風樓上(原校舍名為思丁堂)。她的父親黃光彩和母親黃氏,是受美國聖公會洗禮進教的中國第一個男子和第一個女子。黃素娥與卜舫濟為結髮夫妻。
交誼室的建築費計銀6.5萬兩,其中捐銀獨多者為校友劉鴻生,計銀4.5萬兩,劉吉生捐銀3000兩,同學會捐銀1萬兩。1915級學生捐銀500兩,以購器具之用。
該校舍兩層,上層分大、小交誼廳各一間。大交誼廳除了用以交誼、會議、文娛活動以外,還可進行籃球比賽,廳的四周上端築有看台,東、西、北有數排長木板坐位,約能容300人就坐,南還設有放映間。下層有大小房間11個,供學生文體社團使用。這幢富麗堂皇的交誼室落成,殆可為當時中國大學校舍中著名建築物之一。
1952年11月15日,華東政法學院首屆開學典禮在大交誼廳舉行。建院初期,學生會及學生文娛團體,則設在交誼室下層。
紀念坊
1929年,曹家渡眾商民為紀念聖約翰大學建校50周年而立該紀念坊。其形狀古色古香,頗為別致。該紀念坊於1955年曾被拆除,1992年10月由聖約翰大學校友會在紀念坊原處復建。紀念坊的四根石柱上,前後均琢有兩副對聯,並有橫額,現錄於下,附加筆者淺識。
下面,外聯語是:“環境平分三面水,樹人已半百年功”。其意為:校園的東、北、西面臨吳淞江水,培育學生半個世紀事半功倍。
中聯語是:“淞水鍾靈英才樂育,尼山知命聲教覃敷”。其意為:吳淞江畔優美的環境樂於培育優秀人才,聖約翰大學辦學50春秋廣泛教育學生。
正面橫額是:“緝熙光明”。其意為:光明由人們逐步努力織成。
北面,外聯語為:“明禮達用是為國華天挺之才資造就,新命舊邦廣開學舍海通而浚此權與”。其意為:申明禮節通達事理是為中國造就天資卓越的人才,古老中國興辦新型學校廣度深度起初開始於約大。
中聯語為:“命中西於一爐五十載締造經營蔚成學府,在東南為巨擘千萬人灈磨淬厲用揚國光”。其意為:使中西文化融於一所創立辦學50年負有盛名的大學,在中國東南經洗滌磨鍊的千萬傑出人物弘揚國家光明。
背面橫額為:“光與真理”。其為約大校訓,大意是:授予學生科學文化知識,使他明明了真理,養成優良品格,以增進人類的幸福。
據載,正面的外聯,系題聯名家嘉定王燾曾撰,由書法家吳興王震書;中聯為嘉定金文翰題書。但是,背面的兩副對聯是否出自他們之手,現不得而知。
十、東風樓
東風樓(原名西門堂,“文革”期間改為現名),隅石於1923年歲末奠定,次年12月13日舉行落成典禮。基地面積3599平方米,建築面積4078平方米,兩層長方形(又稱馬蹄形)磚木結構,計99個房間,並築有小會堂和膳堂各一。
施氏在分明建聖約翰書院後,又將文記女校和裨文女校合併成立聖瑪利亞書院,於1881年6月開學。1903年建築思丁堂(在美國募得建築費29396美元)專供聖瑪利亞書院之用。
聖約翰和聖瑪利亞兩校在同一校園內(僅一籬笆之隔),均難以繼續發展。故又募款購得白利南路(今長寧長路上海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址)地產,建築新校舍。聖瑪利亞女校於1923年9月遷居新址。
西門(John Ferris Seaman)在滬經商40年,對聖約翰大學的教育事業極為贊成。西門去世後,西門夫人捐資5萬美元建築校舍,以紀念亡夫。女校從思丁堂遷出後,即行拆除該堂三層樓房,並向左右延伸建築新校舍,命名為西門堂。堂內膳堂的建築費,系由本薛斐尼婦女協會捐助5000美元,故膳堂又命名為萊氏堂,因萊氏為西薛斐尼婦女協會的主教。
1925年起,西門堂為聖約翰大學附屬高中部校舍,國中部劃歸聖約翰青年會中學辦理而外遷。後因高中部學生逐年增多,西門堂已難以敷用,於1935年建築一幢學生宿舍樓,名為“樹人堂”。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曾設在此樓內。於1956年交由華東政法學院使用。1997年將東側的小會堂改建成兩個梯形教室,1998年又將西側的膳堂(10年前已改為學生健身房)改建成兩個教室。
十一、樹人堂
樹人堂於1935年建築,坐落於體育室北側,基地面積509平方米,建築面積1526平方米。該三層校舍共有房54間,一層為12間,二、三層各21間。對該校舍建築經費的額數現尚不詳,但悉,其半數由聖約翰大學學費收入中開支,半數從校友和學生中募得。
1935年,聖約翰大學附屬中學高中部學生人數陡增,西門堂校舍已不敷使用,故另建築一幢三層校舍供作學生寢室。該樓當時命名取“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樹人”一詞。在“文革”中,改“樹人堂”為“魯迅樓”。經考證,聖約翰大學與魯迅(原名周樹人)先生沒有任何緣故。在1999年大修時,恢復原樓名樹人堂。
1952年至1956年,該樓為華東體育學院辦公樓。該院外遷後,我校已作有關教研室辦公用房,先為研究生學生宿舍。
十二、六三樓
六三樓(原名斐蔚堂,即6號樓)。1939年約大師生和校友為紀念約大神學科主任郭斐蔚(F.R.Graves)主教(1893年~1940年期間聖公會上海教區第五任主教),捐款建築兩層教室樓一幢。基地面積481平方米,建築面積1071平方米,鋼筋水泥和磚木混合結構,計房13間,均為教室。1998年大修後改為行政職能部門辦公用房。
解放初期,約大師生為紀念早在1925年該校的“六三”愛國壯舉,將斐蔚堂改名為“六三樓”。1925年,帝國主義在上海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約大校友聶光墀目擊慘案情形,當晚返校向同學們報告了帝國主義的暴行。卻被美籍校長卜舫濟發覺,驅逐聶出校,並厲聲呵斥道:聶在此無說話的權利。 約大師生被“五卅”慘案所震撼,又見到了卜侵犯學生自由和權利的鐵證。群情愈益激昂。定於6月1日宣告罷課,以約大學生會名義上書約大教授會。卜率美籍教員力主不準罷課,如罷課,即驅逐出校。經國文部教員力爭,以31票對19票表決,通過允許學生罷課,照常住校的議案。卜宣稱此事校長有擅自決定的權力,不為教授會決議案所束縛。6月2日,卜聞師生憤激愈深,召集教員、學生代表聯席會議,繼而宣布放假7天。會後,中國教員和學生開會議決在校內升半旗,為被害同胞致哀,並於當日晚上去校長處陳說此事,經卜允許,隨將中國五色旗交出。3月早晨,師生們在圖書館前旗桿處升半旗後,到大會堂集會,會畢又返旗桿處,但國旗已被卜撤去。愛國師生對卜在升旗問題上一夜之間出爾反爾的態度甚為不滿,即推派兩人前索國旗,卜始終不肯交出國旗。師生們無奈取出童子軍自備的國旗,方欲升旗時,卜突來又奪去國旗,並揮手驅散學生。愛國師生才知“中國人之友”大言欺人,深感奇恥大辱,悲憤難抑,失聲痛哭,宣誓永遠與約大脫離關係,憤然離校。聖約翰大、中兩校學生535人簽署的《聖約翰大學暨附屬中學學生脫離宣言》,次日在上海各大日報上刊登。 “五卅”前約大及其附中兩校學生有720人,慘案後頓減大半。約大的愛國教員堅決支持學生的正義鬥爭,國文、體育兩部孟憲承等17位教授,聲明總辭職,即日離校,不為約大的優越條件民眷留。離校的師生,在社會各界的贊助下,贈款捐地,組建了光華大學(校址在今中國紡織大學)。此舉使卜舫濟的聲譽一落千丈。 愛國的約大師生“六三”反帝壯舉,表現了中國知識分子高尚的民族氣節,值得永遠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