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性狀鑑別 微心形或楔形,全緣,上面微被柔毛,下面密被緊貼的柔毛,主脈及側脈微隆起;小葉柄長約1cm。聚傘花序1-3朵花,腋生,花序梗長2-6cm,上部有1對卵圓形苞片 ,長2-3cm,有時3裂;中部的花梗長1-2cm,無苞片;兩側的花梗長3-4cm,有1對小苞片;花兩性,開展,直徑2.5-3cm;萼片4,長方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白色,長1.5-2cm,寬約6mm,先端反卷,外面被短柔毛,內面無毛;花瓣無;雄蕊多數,長為萼片之半或更短,花絲長約2mm,花葯線形,側生,長約3mm,藥隔在頂延長;心皮6-12,被白色柔毛,花柱棒狀。瘦果卵圓形,扁平,長約7mm,邊緣較厚,宿存花柱喙狀(不為羽狀),被緊貼的短柔毛。
生長環境
生態環境:生於湖邊、路旁、草坡或田埂上。
分布範圍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蘇、浙江、江西。
主要價值
【採集】夏、秋季采,鮮用。
【性味】苦;鹹;溫
【歸經】肝;膀胱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散結消腫。主風濕性關節炎;深部膿腫;淋巴結結核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爛敷。
【摘錄】《中華本草》
【功能主治】祛風,消腫。治療深部膿腫、風濕性關節炎,腦瘤。
【用法用量】外用:鮮草適量搗爛敷。
【附方】 ①治深部膿腫,風濕性關節炎:鮮金剪刀搗爛敷患處24小時,發泡後除去。
②治腦瘤:鮮金剪刀適量,加少量食鹽,搗爛外敷頭部,24~36小時取下。如局部發泡,用針挑破,一般敷一次即可。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