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甸縣

中甸縣

中甸縣,縣級行政區,位於滇、川、藏三省區交界處。2001年12月17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民政部批准,正式易名為“香格里拉縣”,是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

中甸縣 中甸縣

中甸的神秘是值得謳歌、值得領略的! 中甸縣是雲南省國土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縣份之一,由於這一大一小,處子般的溝箐和山峰就比比皆是。

 

地理位置

中甸(2001年12月17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民政部批准,中甸縣正式易名為“香格里拉縣”) 是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首府,位於滇、川、藏三省區交界處。那裡有澄碧的藍天、漫山開放的杜鵑和神秘幽靜的藏傳佛教寺院,遠處的雪山熠熠生輝。幾年以前,迪慶州的有心人驚訝地發現,他們生活著的這片寧靜的地域竟然與《消失的地平線》一書中描繪的“香格里拉”驚人地相似,莫非詹姆斯·希爾頓小說中的景物就是以迪慶為背景的?於是,香格里拉就成了迪慶的新稱謂,吸引著國內外好奇的遊客不辭勞頓接踵而至。

書籍中的中甸縣

中甸縣 中甸縣
美國作家希爾頓的《消失的地平線》出版於1933年,書中展現了一塊永恆寧靜的土地,雪峰峽谷、廟宇深邃、森林環繞、牛羊成群。在中甸的藏語裡,“香格里拉”意為“心中的日月”,代表著藏民嚮往的理想境界。《 不列顛文學家辭典》對希爾頓的作品給予了特別的稱讚,說他的功績是創造了———或許是根據中國雲南西北部的一個地名譯出了“香格里拉”這一奇異名詞,“香格里拉”是人間樂園和世外桃源的代名詞,以其夢幻般的語言色彩和虛無縹緲的神奇魅力蜚聲全球。1937年,好萊塢根據希爾頓的小說拍成電影 《桃源艷跡》,其中的主題歌 《這美麗的香格里拉》傳唱一時。在塵封半個多世紀後,“香格里拉”被重新喚醒,引導著人們追尋人間淨土。這個美輪美奐的稱呼被賦予了無盡的遐想,並使更多的人意識到了它潛在的商業價值。最早醒悟過來的迪慶州響亮地打出了“香格里拉”的品牌,旅遊稱作“香格里拉之旅”,昆明到中甸的飛機是“香格里拉航線”,慕名而來的尋夢者使這塊昔日靜謐的高原喧騰起來。而以大研古城和東巴文化享譽中外的麗江則不以為然,他們考證認為“香格里拉”的原型是麗江,其意境與麗江何其相似乃爾!———金字塔般的雪峰映現出淡藍色的光輝,漢藏文化交織的地方……而且希爾頓從未到過中國,小說中人物的原型是美籍奧地利學者洛克。 洛克麗江生活了27年, 希爾頓的靈感來自美國 《國家地理雜誌》中披露的洛克探險經歷。據悉,雲南省有關高層領導層出面平息這場“香格里拉”之爭,認為“香格里拉”應包括迪慶、麗江和該省怒江州的一部分。同時有傳聞稱,毗鄰迪慶的四川稻城也聲稱“香格里拉”非己莫屬。

名詞及商標

中甸縣 中甸縣
顯而易見,中甸捷足先登擁有了“香格里拉”的縣名陡然間先聲奪人,無形資產可望升值,這個美妙的名稱將會帶來更多的財富。根據 《商標法》的規定,縣級以上的行政區劃的地名將不能作為商標註冊,已經註冊的使用地名的商標繼續有效。此前喚作“香格里拉”的品牌無疑占得了先機。“香格里拉”已是世界性專有名詞,擁有這個商標的商品受益無窮。著名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團是世界旅遊飯店業的名牌,38家連鎖酒店遍布亞洲10國,中國的10多座城市都有香格里拉酒店。在 網際網路上,有關“香格里拉”的網站多達13個,相關網頁更是數以萬計,大部分與旅遊有關。在雲南,一種叫“ 香格里拉·藏秘”的 青稞乾紅乾白葡萄酒裹挾著神秘的氣息上市,據說是根據當年法國傳教士的秘方釀製。更為精彩的是,一種叫“香格里拉”的香菸正在由昆明捲菸廠精心配製,這個名稱一經透露就使眾多菸草廠家後悔莫及。其實該名稱早在3年前已被陝西榆林一家菸草企業註冊,顯示了他們的先見之明。昆明方面聞訊後,不惜斥資百萬買回“香格里拉”商標,讓她有回娘家的感覺。 經濟界人士分析說,無論是行政當局或企業對“香格里拉”的競相擁有,都反映出品牌的價值含量和文化含量正受到特殊的重視,政府和廠商對無形資產的培育傾注了越來越多的精力。這在一定意義上也代表了先進文化和先進生產力。

旅遊資源

中甸縣 中甸縣
中甸縣東與 四川省稻城、木里二縣接壤;西、南與 麗江縣維西縣隔金沙江相望;北與德欽縣一衣帶水。 境內雪山聳峙,草原廣袤,河谷深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雪山有470座,較為著名的有巴拉更宗雪山、浪都雪山、哈巴雪山等。山山氣勢磅蹲,姿態萬千。“高山急峽雷霆斗,枯木蒼藤日月昏”,虎跳峽以其磅礴的氣勢吸引著中外遊人;“一線中分天作塹,兩山峽斗石為門”,蒼涼的茶馬古道上的許多石門關及滇西奇觀的色倉大裂谷都以其絕紗的景致向遊人暢開懷抱。 在 雪山深處,在 草原的腹地,林海中的 碧塔海屬都湖納帕海等無數清幽寧靜深遂神秘的高山湖泊呼喚人們去撩開她們美麗的面紗。這些湖泊全都清例純淨,植被完整,未受過任何污染。 中國最大的華泉台地——白水台及下給溫泉、 天生橋溫泉、上橋頭溫泉等組成一幅名泉流溪圖。 長江第一灣在這裡,垂柳和稻香氤氳,小橋流水人家鋪呈著一派江南田園風光;雲南最廣闊的牧區在這裡,草原千里,牛羊成群,牧歌起處,風情醉人。 中甸一縣境內兼有亞熱帶、溫、寒三種氣候。境內 金沙江河谷一帶氣候乾燥炎熱,而大小雪山為寒溫帶高山氣候。當地民諺說:山高十丈,大不一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宗教文化是這裡最富有魁力的文化之一,藏傳 佛教文化深深影響著藏民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 神奇靈秀的 山川,古老的民族文化積澱,孕育出中甸各民族善良、曠達的性格,也使得這一地區的民族節日獨具魅力。農曆五月初五的賽馬會是全縣最隆重的節日,這時好手雲集,名馬長嘶,賽馬場成為英雄會。“丹巴市”、“格冬節”是兩個宗教色彩濃郁的節日,形式奇特而神秘,內蘊豐厚而耐人尋味。納西族的“二月八”、彝族的“火把節”等節日都成為各民族人民渲瀉自己情感的最佳方式。 中甸各民族人民以自己獨特的審美方式創作出自己的優美歌舞,有著極強烈的區域特點,大中甸的鍋莊、尼西的情舞、五境的熱巴同屬藏族舞蹈,但風格、形式迥異,或深沉凝重,或滿灑飄逸,而熱巴舞則熱情奔放。 納西族的阿卡巴拉舞舞步古樸, 彝族的葫蘆笙舞、 傈僳族的對腳舞,節奏明快,極富感召力,最能喚起觀眾的參與熱情。

更名為香格里拉縣

中甸縣 中甸縣
香格里拉縣,藏語稱“結塘”,自唐以來,見於漢、藏史籍者有傑湯、 結達木節達木且當旦當丹當噹噹吉賧、結當、結黨、結塘、傑塘、嘉塘、佳塘、鎮道、嘉 梅朵塘等等,皆為“結塘”一詞的同音異寫。“結塘”一詞,最早見於唐代樊綽的 《雲南志》,其 《名類第四》載:“順蠻,本烏蠻種類,初與施蠻部落參居劍、共諸川。咩羅皮、 鐸羅望既失鄧川、浪穹,退而逼奈劍、共,由是遷居鐵橋已上,名劍羌。其他在劍賧西北四百里”。(見 趙呂甫《雲南志校釋》),“劍賧”,《雲南志》以後的 《新唐書•南蠻傳》 《讀史方輿紀要》 《資治通鑑》 《元史•地理志》 《大元一統志》《滇系》諸書在引用《雲南志》時,均有為“劍賧”,可以說明《雲南志》中的“劍尋賧”是“劍賧”之誤。“劍羌”位於神川鐵橋以上,劍賧西北,則劍賧在劍羌東南,當是對香格里拉最早的稱名無疑。在較早的藏文古籍中,香格里拉縣被稱為“傑地”。《朗氏家族史•朗氏珍貴史籍中有關俗務史實》載:“若欲扼要敘述豪傑世系,則是:郎•古容僧格在傑地(即傑湯,今中甸地區——原注)爆發漢藏戰亂時向漢地進軍,攻陷漢地的水城場烈,作為勇士的標誌,帶回漢地的賠款”(大司徒•絳求堅贊著,贊拉、阿旺、余萬治譯、陳慶英校, 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出版)。 唐貞觀時,劍賧為吐蕃所占領,吐蕃人發現這裡是藏區最美麗、最富饒的地方,因而譽其為“無比殊勝的寶地”。吐蕃人稱其為“傑地”,南詔稱其為“劍賧”。宋代,漢文史籍有將“劍賧”譯寫為“且當”,因“且”與“旦”字形相近,元代遂將其誤寫為“ 旦當 ”或“丹當”、“噹噹”,稱大中甸為“大旦當”,藏語則稱為“節打木”。今“結塘”通譯作“建塘”。明弘治後,納西語取“酋長住地”之意,稱為“主地”,漢譯音為“中甸”,初寫為“忠甸”,後寫為“中甸”。清代設廳, 沿用“中甸”之名。1997年9月14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根據專家論證,認為中甸在地理環境、民族文化等很多方面與詹姆斯•希爾頓在小說 《失去的地平線》中所描述的香格里拉十分相似,遂向世界宣布:世人尋覓了半個多世紀的“香格里拉”就在中甸。2001年12月17日經 國務院批准,中甸縣更名為 香格里拉縣

相關連線

東川區   官渡區   師宗縣   勐海縣    勐臘縣   施甸縣   騰衝縣   龍陵縣   昌寧縣   鳳慶縣   雲縣   鎮康縣   硯山縣   西疇縣   馬關縣   丘北縣   廣南縣    富寧縣   麻栗坡縣

參考資料

1   http://www.kongfz.com/bookstore/2296/book_3283544.html

2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2000-YNZZ200006009.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