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威靈仙出自唐·侯寧極《藥譜》。根據《中國藥典》2005年版,中藥威靈仙為法定原植物來源毛茛科植物威靈仙 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團鐵線蓮 Clematis hexapetala Pall. 、東北鐵線蓮 Clematis manshurica Rupr. 的乾燥根及根莖,均以條均勻,質堅硬,斷面灰白色者為佳。植物形態
威靈仙,木質藤本,分布於河南、陝西南部、江蘇南部、安徽淮河以南、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南部。長3-10m。乾後全株變黑色。莖近無毛。葉對生;葉柄長4.5-6.5cm;一回羽狀複葉,小葉5有時3或7;小葉片紙質,窄卵形、卵形或卵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5-10cm,寬1-7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寬楔形或淺心形,全緣,兩面近無毛,或下面疏生短柔毛。圓錐狀聚傘花序,多花,腋生或頂生;花兩性,直徑1-2cm;萼片4,長圓形或圓狀倒卵形,長0.5-1.5cm,寬1.5-3mm,開展,白色,先端常凸尖,外面邊緣密生絨毛,或中間有短柔毛;花瓣無;雄蕊多數,不等長,無毛;心皮多數,有柔毛。瘦果扁、卵形,長3-7mm,疏生緊貼的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狀,長達2-5cm。花期6-9月,果期8-11月。
棉團鐵線蓮,直立草本,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東部、山東及中南地區。高30-100cm。莖圓柱形,有縱溝,疏生柔毛,後脫落無毛。葉對生;葉柄長0.5-3.5cm;葉片近革質,綠色,乾後常變黑色,一至二回羽狀深裂,裂片線狀披針形、長橢圓狀披針形、橢圓形或線形,長1.5-10cm,寬0.1-2cm,先端銳尖或凸尖,有時鈍,全緣,兩面或沿葉脈疏被長柔毛或近無毛,網脈突起。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通常具3花。有時為單花,花梗有柔毛;苞片線形。花兩性,直徑2.5-5cm;萼片4-8,通常6,長橢圓形或狹倒卵形,長1-2.5cm,寬0.3-1cm,白色,開展,外面密生白色細毛,花蕾時像棉花球,內面無毛;花瓣無;雄蕊多數,花絲細長,長約9mm,無毛,花葯線形;心皮多數,被白色柔毛。瘦果倒卵形,扁平,長約4mm,密生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狀,長1.5-3cm。花期6-8月,果期7-10月。
東北鐵線蓮(別稱辣蓼鐵線蓮),攀援藤本,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山西等地。莖和分枝除節上有白色柔毛外,其餘無毛或近無毛。一回羽狀複葉,小葉片全緣,近革質,卵形、長卵形或披針狀卵形,先端漸尖或銳尖,很少鈍,不微凹,上面無毛,網脈明顯,下面近無毛。花序較長而挺直,長可達25cm,花序梗、花梗近無毛或稍有短柔毛;萼片外面除邊緣有絨毛外,其餘無毛或稍有短柔毛。瘦果較小,長4-6mm。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100-1800m的山地、山谷、溪邊的灌木叢中、林邊。 喜溫暖濕潤氣候,以含腐殖質的石灰質土壤最適宜栽培。
資源分布
分布於陝西南部、甘肅南部、江蘇宜興、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東南部。
栽培技術
用種子或根芽繁殖。種子繁殖:種子生有長毛,易被風吹走,故在9月種子成熟期間應注意及時分批採種。4月上、中旬育苗,先澆水,然後把種子撒播於苗床內,上覆薄土,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溫度適宜,約10d左右出苗。苗高3cm時可間苗1次,並注意澆水,除草,播後1-1.5月,即可定植。穴栽行株距36cm×30cm,栽後覆土,壓緊,澆水。根芽繁殖:移栽後2-3年的植株就可用作根芽繁殖的材料。早春未出枝葉前把根挖出,用刀把芽分開,以行株距各30cm開穴栽植;也可用壓條和扦插的方法繁殖。
田間管理
當苗高30-45cm時,要搭支架,架高90-120cm,將藤引到架上,以利生長,在支架前追肥1次。
採收儲藏
秋季採挖,去淨莖葉,洗淨泥沙,曬乾或切段後曬乾,生用。
炮製
揀去雜質洗淨,冬春季用溫水,夏秋季用冷水,浸泡1~2小時,撈入筐內,上蓋濕布,潤1夜,取出去蘆切片半分厚曬乾。為增強祛風濕通經絡作用,每斤藥片用白酒2兩,撒入藥內,拌勻,潤半小時,投入鍋內用文火炒焦為度。根據炮製方法的不同,分為威靈仙、酒威靈仙,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酒威靈仙密閉,置陰涼乾燥處。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1、威靈仙根莖橫長,呈圓柱狀,長1.5至10cm,直徑0.3至1.5cm,兩側及下方著生多數細根;表面淡棕黃色至棕褐色,皮部常脫裂而呈纖維狀,節隆起,頂端常殘留木質莖基;質較堅韌,斷面纖維性。根長圓柱形,稍扭曲,長7至20cm,直徑0.1至0.3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細縱紋,有時皮部脫落而露出淡黃色木部;質硬脆,易折斷,斷麵皮部較寬,與木部間常有裂隙。氣微,味微苦。
2、棉團鐵線蓮根莖呈短柱狀,長1至4cm,直徑0.5至1cm。根較少,長4至20cm,直徑0.1至0.2cm;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斷面木心圓形細小,占根直徑的50%以下。味鹹。
3、東北鐵線蓮根莖呈柱狀,長1至11cm,直徑0.5至2.5cm。根眾多,細長密集如馬尾狀;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有多數明顯的細皺紋;斷麵皮部白色,木心近圓形,較細小。味辛辣。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
1、威靈仙表皮細胞1列,排列緊密,外壁增厚顯深棕色。外皮層細胞排列緊密;皮層寬廣,細胞有明顯的紋孔,含澱粉粒、草酸鈣砂晶,有的細胞含揮髮油;內皮層明顯,可見凱氏帶。韌皮部狹窄。初生木質部二原型,全部木化,導管直徑較大,木纖維與木薄壁細胞壁較厚。根莖部及較老根的韌皮部可見少數木化的纖維及石細胞。
2、棉團鐵線蓮老根及嫩根均無韌皮纖維。中柱較小,皮層較寬。
3、東北鐵線蓮嫩根韌皮部無或有極少纖維;老根韌皮部纖維較多。初生木質部為明顯的二原型,導管孔大。
理化鑑別
1、取本品水提取液(1:10),置試管內用力振搖後產生持久性泡沫。分別取提取液1ml放入兩支試管內,一管加5%氫氧化鈉2ml,另管加入5%鹽酸2ml,振搖後,兩管持續存在的泡沫高度相等。(檢查三萜類皂甙)
2、將本品甲醇提取液(1:2)放入試管內,蒸去甲醇,加入醋酐1ml,沿試管壁滴加濃硫酸,則兩液交界處呈現紅色環,最後變成藍色。(檢查三萜類)
3、取本品粗粉10g,加入苯200ml,放入錐形瓶內密閉,放置過夜,濾過。濾液回收苯至於,放冷,加入1%鹽酸羥胺及10%氫氧化鉀(1:1)混合液2ml,在室溫放置10min,加入10%鹽酸至pH3-4後,再加1%三氯化鐵試液1-2ml,則產生紅色沉澱。(內酯反應,檢查白頭翁素)
4、薄層色譜取本品粗粉50g,加水浸泡24h(30℃)後,用水蒸氣蒸餾,收集餾出液,以氯仿萃取3次,氯仿與餾出液之比為1:10、1:20、1:20。萃取液在45-50℃減壓回收氯仿至小體積,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白頭翁素對照品少許用氯仿溶解後作為對照品溶液。分別吸取供試品與對照品溶液點樣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苯-乙醚(4:1)展開19cm。噴0.5%2,4-二硝基苯肼試液後,於80℃烘乾30min顯色。上述5種供試品溶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品質量分析
水分照水分測定法(附錄IXH第一法)測定,不得過15.0%。
總灰分不得過10.0%。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附錄ⅩA)測定,用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15.0%。
中藥化學成分
威靈仙根含原白頭翁素(protoanemonin)及以常看藤皂甙元(hederagenin)、表常春藤皂甙元(epihede-ragenin)和齊墩果酸(oleanoicacid)為甙元的皂甙:威靈仙-23-O-阿拉伯糖皂甙(Cpo)、威靈仙單糖皂甙(CP1)、威靈仙二糖皂甙(CP2)、威靈仙三糖皂甙(CP3)、威靈仙三糖皂甙(CP4)、威靈仙三精皂甙(CP5)、威靈仙三糖皂甙(CP6)、威靈仙四糖皂甙(CP7)、威靈仙四糖皂甙(CP8)、威靈仙五糖皂甙(CP9)、威靈仙五糖皂甙(CP10)、成靈仙-23-O-葡萄糖皂甙(CP2a)、威靈仙表二糖皂甙(CP3a)、威靈仙四糖皂甙(CP7a)、成靈仙四糖皂甙(CP8a)、威靈仙五糖皂甙(CP9a)、威靈仙五糖皂甙(CP10a)、威靈仙二糖皂甙(CP2b)、威靈仙二糖皂甙(CP3b)等。
藥理作用
1、對循環系統的作用:狹葉鐵線蓮(即山蓼)50%浸劑(1毫升/公斤)可使麻醉犬的血壓下降,腎容積縮小,其煎劑藥效僅及浸劑之半。對離體蟾蜍心臟有先抑制後興奮的作用,其浸劑的藥效似比煎劑約大3~5倍。其降壓作用可能與對心臟的抑制有關。
2、對平滑肌的影響:狹葉鐵線蓮煎劑對小鼠離體腸管有明顯的興奮作用,可能是對平滑肌的直接作用,對大鼠及家兔的離體腸管亦有相似作用;對小鼠離體子宮作用不明顯。
3、抗利尿作用:狹葉鐵線蓮製劑對小鼠、大鼠、豚鼠有顯著的抗利尿作用。這種作用,浸劑與煎劑大致相等;50%煎劑0.2毫升約相當於腦垂體後葉素0.1單位的抗利尿效果,且其作用時間似比腦垂體後葉素為長,此種作用也可能與血壓下降、腎血管收縮有關。
4、降血糖作用:威靈仙浸劑對正常大鼠有顯著增強葡萄糖同化的作用(即給予大鼠以大量葡萄糖後,尿糖試驗仍為陰性),故可能有降血糖作用。
5、其他作用:威靈仙(品種未鑑定)煎劑0.025克/10克(1/8的最小致死量)腹腔注射能輕度提高小鼠痛閥(熱板法),故可能有鎮痛效能。1:3水浸劑在試管內對皮膚真菌有些抑制作用。華中威靈仙(白花藤,品種未鑑定)中提得的白花素(白頭翁腦)有抑菌作用。另一種威靈仙的水提取物中也有原白頭翁素,可能是抗菌成分。
藥品簡述
藥名:威靈仙
漢語拼音:weilingxian
英文名:RADIXCLEMATIDIS
別名:鐵腳威靈仙、百條根、老虎鬚、鐵掃帚、能消、靈仙、黑腳威靈仙、黑骨頭。
性味:味辛、鹹、微苦,性溫,有小毒;
歸經:歸膀胱經、肝經。
功效: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消痰涎,散癖積。
主治:風寒濕痹,腰膝冷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腳氣腫痛,胸膈痰飲,腹內冷積,骨鯁咽喉。
用法用量:6~9g。
配伍舉隅
1、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關節屈伸不利,其由寒濕所致者,可與蒼朮、桂枝等配伍,以溫經散寒燥濕。
2、凡痰飲停宿胸膈,喘咳嘔逆者,乃與半夏、皂角配伍,以豁痰逐飲降逆。
3、治療諸骨鯁喉伴噁心欲吐而不出者,用威靈仙配伍砂仁;威靈仙化骨除鯁,砂仁行氣和胃,二者配伍,有化骨和胃之功效。
用藥禁忌
1、本品辛散走竄,能耗損正氣,氣血虛弱,無風寒濕邪或痰壅氣滯者以及孕婦慎服。
2、鐵腳威靈仙,全株有毒。中毒症狀:莖葉的水液與皮膚接觸引起皮膚發泡潰瘍;誤食引起嘔吐,腹痛,劇烈腹瀉,類似石龍芮的中毒症狀。解救方法:早期可用0.2%高錳酸鉀溶液洗胃;服蛋清或麵糊及活性炭;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腹劇痛時可用阿托品等對症治療。皮膚及黏膜中毒,可用清水、硼酸或鞣酸溶液洗滌。
3、威靈仙偶有過敏反應:皮膚紅斑、發泡,表皮鬆懈如燙傷樣改變、丘疹;黏膜充血。
4、有報導過量服用威靈仙引起胃出血及中毒致死的患者 。原白頭翁素易聚合成白頭翁素,為威靈仙的有毒成分,服用過量可引起毒性反應:嘔吐(嘔吐先為未消化物,後為大量咖啡樣血液),胃脘灼痛,劇烈腹瀉,排出黑便及大量液體,口唇輕度糜爛,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出冷汗,痛苦面容,低血容量休克,甚則死亡。
5、威靈仙與茶及麵湯相剋。以甘草、梔子代飲可解。
6、威靈仙與附子聯用,出現上腹脹痛,噁心,反覆嘔吐,出冷汗,四肢乏力,頭暈等。
臨床運用
1、治療腮腺炎:取鮮威靈仙根洗淨、切細、搗爛,每用1斤加米醋半斤,浸於玻璃瓶內,蓋緊勿令泄氣。3日後取出醋浸液,用棉簽蘸塗患處,每2-3小時塗抹1次。治療32例,除4例效果不明外,均於1-3天內症狀消失。
2、治療急件黃疸型傳染性肝炎:將威靈仙根烘乾研成細粉,每次取3錢與雞蛋1個攪勻,用菜油或麻油煎後服用。每天3次,連服3天。忌牛肉、豬肉及酸辣。曾治療15例,14例治癒。
3、治療絲蟲病:鮮威靈仙根1斤切碎,加水煎煮半小時後取汁,再和入紅糖1斤、白酒2兩煎熬片刻。總藥量在5天內分10次服完,每日早晚各1次,小兒用量酌減。33例普查陽性病人,治療後經1-2次複查,微絲蚴陰轉者27例。據觀察,療效與藥量、療程有關。用藥量不足1斤者,療效較差;用二個療程的有效率高於一個療程。服藥後未見嚴重反應,僅少數患者胃部有燒灼感,噁心,體溫輕度升高等。
4、治療關節炎:取威靈仙1斤切碎,和入白酒3斤,放入鍋內隔水燉半小時取出,過濾後備用。每次10-20ml,日服3-4次。治療15例,對改善症狀有一定效果。
5、治療麥粒腫、結膜炎等:先取2.5cm的膠布一塊,中央剪一小孔(如黃豆大),貼於患眼對側內關穴上(雙眼患病則敷雙側),然後取威靈仙鮮葉搗爛,搓成小團,如黃豆大,置於小孔內,再覆蓋一層膠布固定,並以拇指在敷藥穴位上輕按半分鐘,以加強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作用。一般約40分鐘左右,局部有輕度辣感,即可將膠布和藥去掉;經1天左右局部起一小水泡,須加以保護,以防感染。治療麥粒腫12例,結膜炎6例,外傷性角膜潰瘍1例,平均3天見效。
6、治療扁桃體炎:取鮮威靈仙全草(或單用莖、葉)2兩(乾品減半),洗淨煎湯服或當茶飲,每日l劑。觀察247例,有效率達90%。或用鮮威靈仙葉搗爛絞汁,以棉條浸透塞鼻,對咽喉炎、扁桃體炎、急性會厭炎及請骨鯁喉,均有效果。用法:將消毒棉花捻成4-5cm的長條,一端浸藥汁塞入鼻孔(左痛塞左,右痛塞右),達上鼻道。約4-6分鐘,患者即流淚、打噴嚏,至30分鐘左右,症狀即可顯著減輕。如未愈,須隔4-6小時再重複治療。
7、治療骨鯁:取威靈仙1兩,加水2碗,煎成l碗,慢慢咽下,在半至1小時內服完,一日內可咽服1-2劑。如骨鯁於食道者,酌情補液及抗感染。治療諸骨鯁104例,服藥後90例順利消失,14例無效後改在喉鏡或食道鏡下取出骨鯁,有效率為85%左右。其中喉咽部骨鯁32例(均為魚骨),服藥l-3劑即順利消失者27例;食道骨鯁72例(35例合併不同程度感染),均加用抗菌素,同時補液並禁食等,服藥1-8劑後除8例無效外,其餘經X線透視複查鋇餐通過順利,無1例產生併發症。據觀察,治療效果與異物大小、梗阻部位和異物插入軟組織的深沒有關。此外,有用威靈仙五錢,和入米醋適量,煎取藥液緩緩咽服,治療諸骨鯁亦有效果。從動物實驗與臨床結果看,威靈仙對骨鯁的作用,可能是:
1)直接作用於平滑肌,使興奮性增強,由節律收縮變成蠕動。
2)骨鯁後局部攣縮,套用威靈仙后,威靈仙通過其抗組織胺作用,使局部鬆弛,蠕動改變,從而使骨易於鬆脫。食道上端為橫紋肌,中下端為平滑肌,骨鯁於中下端者收效較好,可能與此有關。
3)威靈仙直接對骨無軟化作用,但喉咽食道之分泌液帶酸性,有助於其發揮療效。但須指出,如服藥四劑無效,應結合異物種類、梗阻部位,考慮採用手術取出,以免貽誤病情。
常用選方
1、治手足麻痹,時發疼痛;或打撲傷損,痛不可忍,或癱瘓等症:威靈仙(炒)五兩,生川烏頭,五靈脂各四兩。
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用鹽湯下。忌茶。(《普濟方》)
2、治中風手足不遂,口眼歪斜,筋骨關節諸風,腰膝疼痛,傷寒頭痛,鼻流清涕,皮膚風癢,瘰癧,痔瘡,大小腸秘,婦人經閉:威靈仙洗焙為末,以好酒和令微濕,入竹筒內,牢塞口,九蒸九曝,如乾,添酒重灑之,以白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酒湯下。(《海上集驗方》)
3、治腎臟風壅,腰膝沉重:威靈仙末。蜜丸,梧子大。溫酒服八十丸。平明微利惡物如青膿膠,即是風毒積滯,如未利,再服一百丸,取下,後食粥補之一月,仍常服溫補藥。(孫兆·放杖丸)
4、治腰腳疼痛久不瘥:威靈仙五兩。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灑調下一錢,逐日以微利為度。(《聖惠方》威靈仙散)又方:用威靈仙一斤,洗乾淨,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為末,加麵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泡藥的酒送下。
5、治腳氣入腹,脹悶喘急:威靈仙末,每服二錢,酒下。痛減一分則藥亦減一分。(《簡便單方》)
6、治瘧疾:威靈仙,以酒一鍾,水一鍾,煎至一鍾,臨發溫服。(《本草原始》)
7、治噎塞膈氣:威靈仙一把,醋、蜜各半碗,煎五分服,吐出宿痰。(《唐瑤經驗方》)
8、治停痰宿飲,喘咳嘔逆,全不入食:威靈仙(焙)、半夏(薑汁浸焙)。為末,用皂角水熬膏,丸綠豆大。每服七丸至十丸,薑湯下,一日三服,一月為驗。忌茶、面。(《綱目》)
9、治痞積:威靈仙、楮桃兒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重,用溫灑調下。(《普濟方》化鐵散)
10、治癖積:威靈仙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紅絹袋盛一丸,同精豬肉四兩煮爛。去藥吃肉,以知為度。(《幼科指掌》威靈仙丸)
11、治大腸冷積:威靈仙末。蜜丸,梧子大。一更時,生薑湯下十丸至二十丸。(《經驗良方》)
12、治男婦氣痛,不拘久近:威靈仙五兩,生韭根二錢半,烏藥五分,好酒一盞,雞子一個。灰火煨一宿,五更視雞子殼軟為度。去渣溫服,以乾物壓之,側睡,向塊邊;渣再煎,次日服,覺刺痛,是其驗也。(《摘元方》)
13、治腸風病甚不瘥:鹹靈仙(去土)、雞冠花各二兩。上二味,銼劈,以米醋二升煮乾,更炒過,搗為末,以生雞子清和作小餅子,炙乾,再為細末。每服二錢匕,空心,陳米飲調下,午復更一服。(《聖濟總錄》靈仙散)
14、治痔瘡腫痛:威靈仙三兩。水一斗,煎湯,先熏後洗,冷再溫之。(《外科精義》)
15、治便毒:威靈仙、貝母、知母各-兩。為末。每服三錢,空心酒調下,如不散再服。(《癰疽神秘驗方》威靈仙散)
16、治破傷風病:威靈仙半兩,獨頭蒜一個,香油一錢。同搗爛,熱酒沖服,汗出。(《衛生易簡方》)
17、治雞鵝骨鯁:赤莖威靈仙五錢。井華水煎服。(《聖濟總錄》)
18、治諸骨鯁咽。威靈仙一兩二錢,砂仁一兩,沙糖-盞。水二鍾,煎一鍾,溫服。(《綱目》)
19、治牙痛:威靈仙、毛茛各等量。製法:鮮藥洗淨,搗爛取汁,1000毫升藥汁加75%酒精10毫升,用以防腐。用法:用棉簽沾藥水擦痛牙處。注意不可多擦,以免起泡。(《全展選編·五官科》)
民間驗方
1、腰腳諸痛。用威靈仙末,每服一錢,空心服,溫酒送下。又方:用威靈仙一斤,洗乾淨,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為末,加麵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泡藥的酒送下。
2、手足麻痹。用威靈仙(炒)五兩,生川烏頭、五靈脂各四兩,共研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鹽湯送下。忌茶。
3、喘咳嘔逆,不能進食。用威靈仙(焙)、半夏(薑汁浸,焙),共研為末,加皂有水熬膏,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七至十丸,薑湯送下。一日服三次。一月後見效。忌茶、面。
4、腹中痞積。用威靈仙、楮桃兒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溫酒送下。此方名“化鐵丸”。
5、腸風瀉血。用威靈仙、雞冠花各二兩,在米醋二升中煮乾,炒為末,以雞蛋白調作小餅,炙乾後再研為末。每服二錢,陳米湯送下。一天服兩次。
6、痔瘡腫痛。用威靈仙三兩,水一斗煎湯先熏後洗。
7、急性腰扭傷威靈仙20g,當歸尾10g,牛膝15g,牛蒡子l0g。水煎服,日1劑。一般3~5劑收功。
8、慢性咽炎、梅核氣威靈仙、全栝樓各20g,青蒿、茯苓、陳皮各15g,黃芩、枳殼各12g,浙貝母、竹茹、桃仁各10g,生甘草5g。水煎服,日1劑。或威靈仙30g,水煎去渣,加醋、蜂蜜各10g,煮沸,分2次服,日1劑。
9、急性龜頭炎、陰囊濕疹威靈仙60g,濃煎250ml,溫洗患處,日2~3次。局部紅疹、水皰、瘙癢、疼痛等症狀一般可很快消失。
10、呃逆威靈仙30g,黑芝麻20g,蜂蜜30g,加水750ml,水煎30分鐘,日1劑。
11、跟骨骨刺、足跟痛威靈仙50~100g,放入2000~2500ml的清水中,煮沸30分鐘,待藥液溫度適宜,加入陳醋50ml,浸泡患足l小時。每日1次,連用7~10天。也可取本品200g,煎汁300ml,熏洗患處,每次半小時,日1~2次,連用15天。
12、膽結石威靈仙60g,每日2次煎水內服;或威靈仙45g,海金砂(包)、鬱金、金錢草各30g,柴胡、延胡索各15g,黃芩、枳殼、厚朴各10g。水煎服,日l劑。
13、外傷性食道炎威靈仙30g,綿白糖100g,開水浸泡或煎煮。晾微溫時代茶頻飲。日1劑。
14、面神經麻痹威靈仙、防風各30g,水煎服,日1劑。
15、外傷性神經損傷威靈仙20~50g,當歸、紅花各15g,地龍l0g,雞血藤30g為基本方。上肢加薑黃、桑枝;肩胛胸脊部加葛根、桔梗、狗脊;腰部及下肢加續斷、桑寄生、川牛膝;氣虛加生黃芪;血瘀加乳香、沒藥;肢體屈伸不利、運動障礙明顯加伸筋草。水煎服,日1劑。
16、痔瘡出血威靈仙60g,芒硝30g,煎水熏洗、坐浴患處。日1~2次。
17、虛寒胃痛威靈仙30g,水煎去渣留汁,加入生雞蛋2個,紅糖適量,煮成蛋湯溫服。日1劑。此外,本品還可治療肝硬化、黃疸性肝炎、腮腺炎、輸尿管結石、支氣管炎等。
文獻論述
1、《唐本草》:“腰、腎、腳膝、積聚、腸內諸冷病,積年不瘥,服之效。”
2、《開寶本草》:“主諸風,宣通五藏,去腹內冷滯,心隔痰水久積,症瘕痃癖氣塊,膀胱宿膿惡水,腰膝冷疼及療折傷。”
3、《本草衍義》:“治腸風。根性快,多服,疏人五臟真氣。”
4、《本草衍義補遺》:”痛在上者('上者'一作'上下者')服之。”
5、《本經逢原》:“宣通五藏,治胃脘積痛”“痘疹毒壅於上不能下達,腰下脛膝起灌遲者,用為下引。”
6、《滇南本草》:“治胸膈中冷寒氣痛,開胃氣。能治噎膈,寒濕傷筋骨,止濕腳氣。燒酒煎服,祛脾風。多服損氣。”
7、《本草綱目》:“威靈仙,氣溫,味微辛鹹。辛泄氣,鹹泄水,故風濕痰飲之病,氣壯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抵疏利,久服恐損真氣,氣弱者亦不可服之。”
8、《本草經疏》:“威靈仙,主諸風,而為風藥之宣導善走者也。腹內冷滯,多由於寒濕,心膈痰水,乃飲停於上、中二焦也,風能勝濕,濕病喜燥,故主之也。膀胱宿膿惡水,靡不由濕所成,腰膝冷疼,亦緣濕流下部侵筋致之,祛風除濕,病隨去矣。其日久積瘕、痃癖、氣塊及折傷,則病於血分者多,氣分者少,而又未必皆由於濕,施之恐亦無當,取節焉可也。”
9、《景岳全書·下冊·卷四十八》:“此藥性利善走,乃治痛風之要藥。”
10、《藥品化義》:“靈仙,性猛急,蓋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經絡。主治風、濕、痰、壅滯經絡中,致成痛風走注,骨節疼痛,或腫,或麻木。風勝者,患在上,濕勝者,患在下,二者郁遏之久,化為血熱。血熱為本,而痰則為標矣。以此疏通經絡,則血滯痰阻,無不立豁。若中風手足不遂,以此佐他藥宣行氣道。酒拌,治兩臀痛。因其力猛,亦能軟骨,以此同芎、歸、龜甲、血餘,治臨產交骨不開,驗如影響。”
11、《玉楸藥解》:“起癱開脾,化癖行痰,泄濕驅風,行痰逐飲。治手頑足痺,腰痛膝軟,老血夙症,積水停痰。虛家勿用。”
12、《本草分經》:“治風濕痰飲諸病,性極快利。積疴不痊者,服之有效。然大走真氣耗血,用宜詳慎。”
13、《本草正義》:“威靈仙,以走竄消克為能事,積濕停痰,血凝氣滯,諸實宜之。味有微辛,故亦謂祛風,然惟風寒濕三氣之留凝隧絡,關節不利諸病,尚為合宜,而性頗銳利,命名之義,可想而知,乃唐人著《威靈仙傳》竟謂治中風不語,手足不遂,口眼喎斜云云,則人有誤會矣。”
14、《南京民間藥草》:“鮮根泡酒服治胃痛;和白糖打爛敷腦門處一晝夜,見皮膚生泡即除去,治牙齦腫脹。”
15、《安徽藥材》:“搗敷眉心治白喉。”
16、《廣西中草藥》:“祛風除濕,通經活絡,利尿,止痛。治風濕骨痛,黃疸,浮腫,小便不利,偏頭痛,跌打內傷。”
17、《海上集驗方》:“威靈仙,去眾風,通十二經脈,疏宣五臟冷膿宿水變病,微利不渴。人服此,四肢輕健,手足溫暖,並得清涼。”
藥膳食療
威靈仙酒
功效:祛風利濕,活血通絡。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腫大、酸痛,屈伸不利等。
材料:威靈仙500克,白酒3斤。
製法:將威靈仙洗淨,切碎,用紗布袋裝,放入酒中,加蓋密封,用火隔水煎煮1小時,取下後,放置於陰涼處,7天后即可服用。
用法:每日3次,每次溫服20毫升。
說明:氣血虛弱者不宜服用。
杜仲威靈仙散
功效:主治腎氣虧損,腰肌勞損,腰痛。
材料:杜仲20g,威靈仙15g。
製法:分別研粉後混合拌勻,再取豬腰子1-2個,破開,洗去血液,再放入藥粉,攤勻後合緊,共放入碗內,加水少許,用鍋子置火上久蒸。
用法:吃其豬腰子,飲其湯,每日1劑。
來源:《千家妙方》引唐德裕方。
威靈仙煮葡萄
功效:祛風濕,通經絡。適用於風濕疼痛,肝炎,黃疽,四肢麻木,痢疾等症。
材料:威靈仙15克,葡萄250克,冰糖15克。
製法:
1、葡萄去皮,洗淨;威靈仙煎取汁液50毫升;冰糖打碎成屑。
2、將葡萄放放燉杯內,加水300毫升,放入藥液,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純煮25分鐘,加入冰糖即成。
威靈仙蒸鰻魚
功效:補虛徽,祛風濕。適用於虛勞骨蒸,風濕異痛,腸風,腳氣,四肢麻木等症。
材料:威靈仙20克,鰻魚1尾(500克)、料酒10克,醋10克,醬油10克,白糖20克,姜5克,蔥10克,鹽3克,雞精3克,雞油30克,胡椒粉3克。
製法:
1、將威靈仙洗淨,切碎,放入鍋內,加水100毫升,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煮25分鐘,停火,過濾,收取汁液,備用;姜切片,蔥切段;鰻魚宰殺後,去鰓、鱗及腸雜。
2、將鰻魚放入盆內,抹上鹽、醬油、雞清、醋、白糖、胡椒粉、料酒、婪、蔥,醃漬30分鐘,撈出鰻魚放入盤內,加入雞油、藥液,里武火大氣蒸籠內,蒸9分鐘即成。
威靈仙湯
功效:主治丈夫元髒風虛,氣血勞傷,飲食減少,四肢疲乏,氣劣心悸,上熱下冷,口苦舌乾。
材料:威靈仙(酒浸,去蘆頭)3分,仙靈脾(銼碎,羊脂拌炒過)3分,防風(去叉)3分,人參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羌活(去蘆頭)3分,獨活(去蘆頭)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柴胡(去苗)1兩半,秦艽(童便浸1宿,洗,焙)3分,檳榔3分,木香3分,鱉甲(童便浸1宿,炙黃,去裙襴)1兩,黃耆1兩,枳殼(去瓤,麩炒)3分,甘草(炙)3分,沉香3分,桂(去粗皮)3分,芎藭3分,蓯蓉(酒浸,切,焙)1兩,巴戟天(酒浸1宿,去心)1兩,牛膝(酒浸1宿,切,焙)3分,半夏(生薑汁浸1宿,焙)3分,當歸(酒浸1宿,瓦上炒)3分,烏藥(生,米泔浸1宿,銼,焙)3分。
製法:上銼,如麻豆大。
用法:每服5錢匕,水1盞半,生薑5片,羊腎半枚,同煎減半,入酒半合,更煎2-3沸,去滓,適口服,空心、午前各1服。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威靈仙煮櫻桃
功效:祛風濕,通經絡。適用於風濕疼痛,癱瘓,四肢不仁,風濕腰腿疼痛等症。
材料:威靈仙15克,櫻桃250克,冰糖15克。
製法:
1、將威靈仙煎取汁液50毫升,備用;櫻桃洗淨,去雜質;冰糖打碎成屑。
2、藥液、櫻桃放入燉杯內,加水300毫升,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煮25分鐘,加入冰糖屑即成。
威靈仙蒸松子仁
功效:祛風濕,熄風,養液。適用於風濕疼痛,風痹,頭眩,燥咳,吐血,便秘等症。
材料:威靈仙15克,松子仁150克。
製法:
1、威靈仙洗淨,煎煮汁液50毫升,備用。
2、松子仁去雜質,洗淨,放入蒸杯內,加入水250毫升,放入藥液,置武火大氣燕籠內,蒸25分鐘即成。
新用妙方
傳統認為威靈仙有祛風濕、通經絡、消骨哽三大功效,常用量5~15克。因其性走竄,藥理學證實其還有解除食管、支氣管、輸尿管、胃及膽道等處平滑肌痙攣的作用,並有較強的消炎止痛作用,因此,臨床實踐中又摸索出其許多新用妙方。【嚴重摔傷扭傷】:鐵腳威靈仙,砂糖和酒煎,一口服下去,鐵腳軟如棉。
【急性腰扭傷】:威靈仙20克,當歸尾10克,牛膝15克,牛蒡子l0克。水煎服,日1劑。一般3~5劑收功。
【慢性咽炎、梅核氣】威靈仙、全栝樓各20克,青蒿、茯苓、陳皮各15克,黃芩、枳殼各12克,浙貝母、竹茹、桃仁各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日1劑。或威靈仙30克,水煎去渣,加醋、蜂蜜各10克,煮沸,分2次服,日1劑。
【急性龜頭炎、陰囊濕疹】威靈仙60克,濃煎250ml,溫洗患處,日2~3次。局部紅疹、水皰、瘙癢、疼痛等症狀一般可很快消失。
【呃逆】威靈仙30克,黑芝麻20克,蜂蜜30克,加水750ml,水煎30分鐘,日1劑。
【跟骨骨刺、足跟痛】威靈仙50~100克,放入2000~2500毫升的清水中,煮沸30分鐘,待藥液溫度適宜,加入陳醋50ml,浸泡患足l小時。每日1次,連用7~10天。也可取本品200克,煎汁300毫升,熏洗患處,每次半小時,日1~2次,連用15天。
【膽結石】威靈仙60克,每日2次煎水內服;或威靈仙45克,海金砂(包)、鬱金、金錢草各30克,柴胡、延胡索各15克,黃芩、枳殼、厚朴各10克。水煎服,日l劑。
【外傷性食道炎】威靈仙30克,綿白糖100克,開水浸泡或煎煮。晾微溫時代茶頻飲。日1劑。面神經麻痹威靈仙、防風各30k2,水煎服,日1劑。
【外傷性神經損傷】威靈仙20~50克,當歸、紅花各15克,地龍l0克,雞血藤30克為基本方。上肢加薑黃、桑枝;肩胛胸脊部加葛根、桔梗、狗脊;腰部及下肢加續斷、桑寄生、川牛膝;氣虛加生黃芪;血瘀加乳香、沒藥;肢體屈伸不利、運動障礙明顯加伸筋草。水煎服,日1劑。
【痔瘡出血】威靈仙60克,芒硝30克,煎水熏洗、坐浴患處。日1~2次。
【虛寒胃痛】威靈仙30克,水煎去渣留汁,加入生雞蛋2個,紅糖適量,煮成蛋湯溫服。日1劑。此外,本品還可治療肝硬化、黃疸性肝炎、腮腺炎、輸尿管結石、支氣管炎等。
【頭痛】屬於偏頭痛者,取威靈仙、白芍各15克,白芷、白芥子、川芎、蜈蚣各10克;若是神經性頭痛或三叉神經痛,用威靈仙、葛根、丹參各15克、全蠍10克、制馬錢子6克,有較好止痛效果。
【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取威靈仙、炒萊菔子各12克,桃仁、地龍、沙參、桔梗、白前、荊芥、紫菀、陳皮各10克、甘草6克。
【食管癌】取威靈仙、鮮荷葉各30克,加食醋30毫升,煎湯飲用,對消除吞咽因難、痰涎壅盛等症狀有一定療效。
藥用植物(一)
中藥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已經相當的陌生了,中藥是我國先人經歷了千百年的經驗積累下來的。我們絕不能讓他沒落。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藥用植物吧! |
中藥方劑之W開頭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