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科

樟科

樟科(Lauraceae)是雙子葉植物綱、木蘭亞綱的一科。大多為喬木或灌木,僅有無根藤屬為纏繞寄生草本;常有含油或粘液的細胞。樟科的起源較早,第三紀的古新世發現了最古老的樟科植物化石。互生,對生,近對生或輪生,革質,有時為膜質或紙質,全緣,極少分裂,羽狀脈,三出脈或離基三出脈,小脈常為密網狀;無托葉,為茜草型,局限於下表面且常凹陷。

基本信息

詳細介紹

樟科樟科

樟科,約45屬,2000-2500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主產地為東亞和巴西,中國有20屬,1400種,大部產長江以南各省區,西南和南部最盛,為該地重要林木之一,不少種類很有經濟價值,如:樟樹、黃樟的樟腦和樟油是輕化工和醫藥的重要原料;樟屬、木姜子屬、山胡椒屬、油果樟屬、厚殼桂屬和黃肉楠屬等一些種類,其果實含有豐富的油脂和芳香油,在工業上用途很大;樟

屬及楠屬不少種類是很有價值的良材;玉桂、烏藥等一些種類是著名的藥用植物;鱷梨又是一種營養價值很豐富的水果。喬木或灌木,常綠或落葉,僅有無根藤屬(Cassytha)為纏繞寄生草本,常有含芳香或粘液的分泌腺;葉互生、對生、近對生或輪生,通常革質,但有時近膜質或紙質,全緣,極少分裂,羽狀脈、三出脈或離基三出脈,無托葉;花黃色或淡綠色,組成腋生或近頂生的圓錐花序、總狀花序、近傘形花序或從生花束;總苞片有或無,開花時脫落或宿存;花兩性或單性,輻射對稱,花被通常3基數,很少為2基數,是萼片狀,基部合生成筒,裂片6或4片,排成兩輪,大小相等或外輪的較小,結果時脫落或宿存,有時硬化;花被筒短或很短,花後不變或增大變成杯狀或盤狀的果托;雄蕊著生在花被筒的喉部,3-12枚或更多,通常9枚,輪狀排列,每輪3枚,極少2枚,花絲基部有兩個腺體或無,有時部分雄蕊特別是最內輪的不發育,成為退化雄蕊,花葯2-4室,瓣裂,外面兩輪的花葯內向,第三輪的通常外向,亦有全部內向的,花葯4室時,成對迭生,

但亦有由於有2室側生而排成一列或弧形;子房1室,上位,極少下位,胚珠1顆,花柱1,柱頭盤狀擴大,有時開裂,有時不明顯;果為漿果狀核果,有時為宿存的花被或花被筒所承托,部分包圍或全部包裹;果梗圓柱形,有時肉質;種子無胚乳;子葉厚肉質,胚芽明顯。中國主要的屬有:黃肉楠屬Actinodaphne,瓊楠屬Beilschmiedia,樟屬Cinnamomum,厚殼桂屬Cryptocarya,山胡椒屬Lindera,木姜子屬Litsea,潤楠屬Machilus,新木姜子屬Neolitsea,及楠屬Phoebe等等。

樟科植物組成腋生或近頂生的圓錐花序、總狀花序、近傘形花序或團傘花序;總苞片無或有,開花時脫落或宿存;花兩性或單性,輻射對稱,花被通常3基數,亦有2基數,呈萼片狀,基部合生成筒,裂片6或4,排成兩輪,大小相等或外輪的較小,花被筒短或很短,有的花後增大變成杯狀或盤狀的果托;雄蕊著生在花被筒的喉部,數目一定,稀數目不定,通常排列呈4輪,每輪2~4,花絲基部有2腺體或無,有時部分雄蕊特別是最內輪的雄蕊不發育,成為退化雄蕊,花葯2~4室,以裂瓣開裂,子房上位1室,有胚珠1顆,花柱1,柱頭盤狀,擴大或開裂,有時不明顯。果為漿果狀核果,有時為宿存的花被或花被筒承托,部分包圍或全部封閉;果梗圓柱形,有時肉質;無胚乳,子葉厚肉質,胚芽明顯。導管大多中等,以單穿孔為主。花粉粒無萌發孔,多少圓形,直徑24~40(70)微米,外壁薄,通常具小刺或小刺狀突起,外壁雕紋模糊。染色體基數=7,12。 在西伯利亞發現有中新世和上新世的樟科果實和葉的化石,這表明在那個地質年代樟科已出現在北方。該科約45屬,2000~2500種,分布於熱帶,但有些種類分布到亞熱帶甚至暖溫帶。 中國約有20屬(其中鱷梨屬和月桂屬為引種栽培),420餘種。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廣西、廣東及台灣等省區,只有少數落葉種類(木姜子屬和山胡椒屬)分布較北。樟科植物大多是熱帶雨林地區的典型植物,為山地森林的重要成分,它們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上及沼澤地或河岸上均可生長。有些種類是濕生的,作為第1、第2或第3層喬木為原生熱帶森林所固有,也有些種類是喜陽光而作為先鋒樹種出現於砍伐跡地的次生林中。在具有季節性氣候條件下的森林中,樟科植物較為少見且為漸多落葉的種類。

化學成分

樟樹樟樹

樟科的植物化學成分主要有:生物鹼、芳基丙醇(arylprop

anoid)、硝基間苯乙烷(nitrophenylethane)、苯甲醯酯(benzol ester)、2-吡喃酮(2-pyrone)、黃烷酮(flavanoid)、苯甲酮(benzophenone)、月桂酸(lauricacid)、烯烴(alkene)、單萜(monoterpene)及倍半萜(sesquiterpene)等。

芳香油中的化學成分主要有:芳樟醇(linalool)、檸檬醛(citral)、黃榨油素(safrol)、樟腦(camphor)、桉葉油素(cineol)、桂皮酸(cinnamic acid)等。

分類

概括

樟樹樟樹

樟科的分類,從C·von·林奈(1753)開始,只承認有2

個屬:月桂屬和無根藤屬。後許多人有許多不同的分類系統。A·J·科斯特曼斯(1957)在前人基礎上,把樟科分成2個亞科:樟亞科(Lauroideae Kosterm. ,有正常葉的喬、灌木)和無根藤亞科(Cassythoideae Kosterm.,無正常葉的寄生藤本)。後一亞科僅有無根藤屬(中國亦產)1屬。

樟亞科

分為5個族:鱷梨族(Perseeae Mez )、樟族(Cinn amomeae)、木姜子族(Litseae Mez )、厚殼桂族(Cryptocaryeae)、下位樟族(Hypodaphneae)。前4個族均按藥室數目分為兩個亞族。

黃肉楠黃肉楠

①鱷梨族:花序圓錐狀,無總苞;果無果托。分為兩個亞族:鱷梨亞族(Perseineae Kosterm.)和瓊楠亞族(Beilschmiediineae Kosterm.)。其中,鱷梨亞族主要包括:鱷梨屬(Persea Mill)潤楠屬(Machilus Nees )、油丹屬(Alseodaphne Nees) 、賽楠屬(Not-haphoebe Bl.)、檬果樟屬(Caryodaphnopsis Airy Shaw) 、楠屬(Phoebe Nees)等;瓊楠亞族主要包括蓮桂屬(Deehasia Bl.)、瓊楠屬(Beilschmiedia Nees)、土楠屬(Endiandra R. Br.)、油果樟屬(Syndiclis Hook. f.)等。

②樟族:花序圓錐狀,無總苞;果實基部陷入一果托中。分為兩個亞族,其中樟亞族(Cinnamomineae Kosterm.)主要包括:樟屬(Cinnamomum Schaeff.)、新樟屬(Neocinnamomum H. Liou )、檫木屬(Sassafras Trew )等。

③木姜子族:傘形花序下承以互動對生大而宿存的苞片所組成的總苞;果實多少陷入一果托中。分為兩個亞族:木姜子亞族(Litseineae Kosterm. )、月桂亞族(Lauriineae Kosterm.)。其中,木姜子亞族主要包括黃肉楠屬(Actinodaphne Nees )、木姜子屬(Litsea Lam. )、新木姜子屬(Neolitsea Merr. )等;月桂亞族主要包括山胡椒屬(Lindera Thunb.)、月桂屬(Laurus Linn.)等。

④厚殼桂族:花序圓錐狀,無總苞;子房上位;果實完全包藏在增大的花被筒中。分為兩個亞族:其中,厚殼桂亞族(Cryptocaryineae Kosterm.)主要包括厚殼桂屬(Cryptocarya R. Br. )等。

⑤下位樟族:花序圓錐狀,無總苞;子房下位。

無根藤亞科

只有無根藤屬(Cassytha Linn.)一屬。

經濟價值

桂皮本科經濟植物繁多,用途很廣。鱷梨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水果,其果仁富含油脂。月桂的葉是一種很好的調味香料或作罐頭的矯味劑。很多種類如玫瑰木、樟樹、黃樟等提供輕工和醫藥工業上用的芳香油。樟樹和黃樟還可生產樟腦。山雞椒、木姜子等的果實和枝葉含芳香油。樟屬、

樟科樟科

木姜子屬、山胡椒屬、油果樟屬、厚殼桂屬、黃肉楠屬中不少種類的果實還含有豐富的油脂。桂皮(肉桂、錫蘭肉桂)、馬佐厚殼桂、香皮木姜子、Licariacinnamoides、L.puchury-major、Anibacanelilla、Dicypelliumcaryophy-llatum、麝香厚殼桂、Ravensara,AROMATICA、Endlicherialongifolia以及Ocoteafoeniculacea等的樹皮含芳香油,其中有些種的果實還可食用。烏藥以及桂皮都是有名的中藥。樟科中有很多工藝用材的材用樹種,其中尤以產自巴西的綠心木和蓋亞那的臭木材質耐久;彈子木產自蘇門答臘及北加里曼丹。澳大利亞產的土楠似美國產的黑核桃,載譽國際市場。樟木所製成的箱櫃,不但美觀而且防蟲;楠木、滇楠自古就是良材。潤楠的刨花水溶液富於粘性而不膩,系髮油的上品。還有樟科不少種類樹皮可做褐色染料或提制單寧;不少種類(如銹葉新木姜子、滇潤楠)的樹皮、枝、葉均含粘質,粉碎後作線香粉、鑽探工程的加壓劑或飲水的淨化劑等。

鱷梨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水果,其果仁富含油脂。月桂的葉是一種很好的調味香料或作罐頭的矯味劑。很多種類如玫瑰木、樟樹、黃樟等提供輕工和醫藥工業上用的芳香油。樟樹和黃樟還可生產樟腦。山雞椒、木姜子等的果實和枝葉含芳香油。樟屬、木姜子屬、山胡椒屬、油果樟屬、厚殼桂屬、黃肉楠屬中不少種類的果實還含有豐富的油脂。桂皮(肉桂、錫蘭肉桂)、馬佐厚殼桂、香皮木姜子、Licariacinnamoides、L.puchury-major、Anibacanelilla、Dicypelliumcaryophy-llatum、麝香厚殼桂、Ravensaraaromatica、Endlicherialongifolia以及Ocoteafoeniculacea等的樹皮含芳香油,其中有些種的果實還可食用。烏藥以及桂皮都是有名的中藥。樟科中有很多工藝用材的材用樹種,其中尤以產自巴西的綠心木和蓋亞那的臭木材質耐久;彈子木產自蘇門答臘及北加里曼丹。澳大利亞產的土楠似美國產的黑核桃,載譽國際市場。樟木所製成的箱櫃,不但美觀而且防蟲;楠木、滇楠自古就是良材。潤楠的刨花水溶液富於粘性而不膩,系髮油的上品。還有樟科不少種類樹皮可做褐色染料或提制單寧;不少種類(如銹葉新木姜子、滇潤楠)的樹皮、枝、葉均含粘質,粉碎後作線香粉、鑽探工程的加壓劑或飲水的淨化劑等。

親緣關係

在樟科的親緣關係上,有人根據其藥室的開裂方式與小檗科、Monimiaceae和金縷梅科某些屬的相似,提出與這些科有親緣關係。J.G·哈利爾(1912)提出樟科與Monimiareae科、蠟梅科和金粟蘭科相近。近代對樟科的進化系統位置的認識基本上有兩種觀點:①認為樟科與瑞香科相近;②認為樟科屬於毛茛目。J.哈欽森(1926,1957)、A.Л.塔赫塔江(1961)將樟科連同幾個相近的科放入單獨的樟目(laurales)。

樹種育苗

樟科樟科

一、圃地

選擇交通方便,水源充足,便於灌溉的地方,土壤要求深厚、疏鬆、排水良好的沖積地或山壠田。冬時耕耙一次,播種時再進行二犁二耙。基肥以廄肥、堆肥、餅肥較好,但施前必需經過充分腐熟,一般每畝可用5000—10000斤堆肥;3000—4000斤廄肥;100—200斤餅肥。

二、播種

樟科樹種可隨采隨播。秋冬季成熟種子播種最遲不要過“驚蟄”。播種前,將貯藏的種子精選一次,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進行消毒殺菌。然後進行催芽,催芽可用50℃溫水間歇浸種催芽,也可用30℃的溫水浸種半小時,混沙裝入木箱,蓋層稻草,每天澆水,待種殼開始龜裂,種胚微微突起即取出播種,這樣發芽快而且整齊。

播種時土地要求濕潤,如果過於乾燥應事先進行灌溉,播種以條播為宜。如要“嫩苗移植”則可採用撒播。條播每畝播種量20—30斤,產苗2—3萬株為好。條播條距20—25厘米,定苗距4—6厘米。採用20厘米的條距,每米存苗以15—25株的較好。採用25厘米的條距,每米存苗以20—25株的較好。

播種後應立即進行復蓋。復蓋最好用焦泥土,也可用較疏鬆的砂壤、腐殖質土、黃心土或原來苗床上的土壤,復土厚度2厘米為宜。冬播時復土後還需進行復蓋,復蓋可用薄膜增加地溫,促使提早出苗。也可用稻草、樹葉、芒萁等復蓋,以蓋到看不見床面為止。

樟目

樟目,學名Laurales,在生物分類學上是雙子葉植物綱中的一個目。共8科。
喬木灌木稀寄生藤本。葉互生,稀對生,單葉,無托葉。花兩性或單性,花各部輪生,子房上位至周位,心皮多個分離或1個。種子有胚乳或無胚乳;胚小。樟目與木蘭目關係密切,但較進化。表現為花萼扁平,子房一心皮一室。共8科,其中以樟科種類最多。中國只有樟科、臘梅科和蓮葉桐科。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目: 樟目 | 科:見下
香皮茶科 | 蠟梅科 | 腺蕊花科 | 蓮葉桐科 | 樟科 | 杯軸花科 | 壇罐花科

木蘭亞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